CN111934252A - 一种固线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线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34252A CN111934252A CN202010807367.XA CN202010807367A CN111934252A CN 111934252 A CN111934252 A CN 111934252A CN 202010807367 A CN202010807367 A CN 202010807367A CN 111934252 A CN111934252 A CN 1119342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piece
- groove
- clamp
-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线缆固定技术领域,包括下线夹体和弹性件,下线夹体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其两侧的下凹槽,弹性件位于下凹槽的槽口处,弹性件为开口朝向下凹槽的弧形结构,弹性件的第一端与下线夹体连接且位于下凹槽宽度方向的一侧,弹性件的第二端沿下凹槽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且弹性件的第二端与下线夹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线缆的直径。本发明通过弹性件将线缆预固定在下凹槽内,避免夹持线缆时,线缆偏移出下凹槽而导致无法对线缆完全固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线夹。
背景技术
电力技术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常需要更换带电的电能表,该项操作较为危险,需要电力技术工人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辅助设备。在电能表更换时,由于接入电能表接线端子的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等线缆具有韧性,取下电能表后,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等线缆在韧性的作用下会偏离原位置,不便于新电能表接线的安装,需要工作人员将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等线缆的线头一根根分别接入到对应的电能表接线端子孔中,费时费力,而且电能表出入线较多,常常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况。
现有技术的固线夹包括两个两端通过调节螺栓连接的夹板本体,在两个夹板本体相邻侧面沿夹板本体方向对应位置开有凹槽,两个夹板本体上的对应凹槽形成夹线孔。
现有的固线夹无法对线缆进行预固定,导线容易偏移出凹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线夹,通过弹性件对线缆进行预固定,避免线缆偏移出下凹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线夹,包括下线夹体和弹性件,所述下线夹体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其两侧的下凹槽,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下凹槽的槽口处,所述弹性件为开口朝向所述下凹槽的弧形结构,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下线夹体连接且位于所述下凹槽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沿所述下凹槽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且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线夹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线缆的直径。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凹槽内设置有弹性层,线缆能够夹设在所述弹性层和所述弹性件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下线夹体转动扣合连接的上线夹体,所述下线夹体开设有所述下凹槽的表面形成与所述上线夹体扣合的扣合面,且所述上线夹体的一端和所述下线夹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线夹体的另一端和所述下线夹体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组件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线夹体与所述下线夹体扣合的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其两侧的上凹槽,当所述上线夹体和所述下线夹体扣合后,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下凹槽共同形成通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为S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两端为直线段,且两个所述直线段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与所述下线夹体的侧面垂直。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凹槽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为连接端和铰接端,所述第一件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件的铰接端铰接,所述上线夹体的一端设置有上滑槽,所述第一件的连接端设置于所述上滑槽内,所述下线夹体的一端设置有下滑槽,所述第二件的连接端设置所述下滑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线夹体上还设置有上避让位,所述上避让位连通所述上滑槽,所述上避让位用于避让所述第一件,所述下线夹体上还设置有下避让位,所述下避让位连通所述下滑槽,所述下避让位用于避让所述第二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避让位与所述上滑槽之间的接通口大小小于所述第一件的连接端的大小,所述下避让位与所述下滑槽之间的接通口大小小于所述第二件的连接端的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线夹,包括下线夹体和弹性件,在下线夹体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其两侧的下凹槽,弹性件位于下凹槽的槽口处,弹性件为开口朝向下凹槽的弧形结构,通过弹性件将线缆预固定在下凹槽中,避免线缆由于自身的韧性而偏移出下凹槽,保证线缆固定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固线夹处未完全贴合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固线夹处完全贴合状态时且铰接组件和部分弹性件未展示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下线夹体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上线夹体的仰视图。
图1至图5中:
1、下线夹体;11、下凹槽;12、下滑槽;13、下避让位;
2、弹性件;
3、弹性层;
4、上线夹体;41、上凹槽;42、上滑槽;43、上避让位;
5、通孔;
6、铰接组件;61、第一件;62、第二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线夹,该固线夹包括下线夹体1,下线夹体1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其两侧的下凹槽11,下凹槽11的槽口处设置有弹性件2,弹性件2为开口朝向下凹槽11的弧形结构,弹性件2的第一端与下线夹体1连接且位于下凹槽11宽度方向的一侧,弹性件2的第二端沿下凹槽1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且弹性件2的第二端与下线夹体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线缆的直径。线缆自身具有韧性,将线缆放置在上线夹体1的下凹槽11时,通过弹性件2将线缆进行预固定,避免线缆偏移出下凹槽11。
在本实施例中,固线夹还包括与下线夹体1转动扣合连接的上线夹体4,上线夹体4的一端和下线夹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上线夹体4的另一端和下线夹体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组件6转动连接。线缆被夹持于下线夹体1与上线夹体4之间,实现线缆的最终固定。
如图3至图5所示,具体地,下线夹体1开设有下凹槽11的表面形成与上线夹体4扣合的扣合面,上线夹体4与下线夹体1扣合的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其两侧的上凹槽41,当上线夹体4和下线夹体1扣合后,上凹槽41与下凹槽11共同形成通孔5,通孔5用于容纳线缆。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5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为S型,增加通孔5的长度,当线缆容纳于通孔5内时,线缆与通孔5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大,且S型的设置改变线缆在通孔5内的受力方向,线缆在受到沿通孔5长度方向的拉力时,避免线缆在通孔5内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5的两端为直线段,且两个直线段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与下线夹体1的侧面垂直。将通孔5的两端设置为直线段,避免容纳于通孔5内的线缆被通孔5的端口边缘切割,保证线缆的质量。
优选地,下凹槽11以及上凹槽41均设置为五个,五根线缆分别逐一容纳于下凹槽11和上凹槽41时,先放置的线缆需要通过弹性件2进行预固定,避免线缆偏移出下凹槽11而导致下线夹体1和上线夹体4对线缆无法准确固定。下凹槽11和上凹槽41的个数取决于需要固定线缆的数量,在其它实施例中,下凹槽11和上凹槽41可设置为三个,或者四个,甚至更多。
优选地,在下凹槽11内设置有弹性层3,线缆能够夹设在弹性层3和弹性件2之间。弹性层3为海绵材料,弹性层3受到挤压能够变形,因此下凹槽11能够容纳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直径的线缆,弹性层3能够增加线缆5受到的摩擦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上线夹体4的一端和下线夹体1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上线夹体4的另一端和下线夹体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组件6转动连接。当需要夹持线缆时,将螺栓拆卸,上线夹体4和下线夹体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组件6进行相对转动,线缆预固定在下线夹体1之后再通过螺栓连接上线夹体4和下线夹体1,避免上线夹体4和下线夹体1的两端都需要进行拆卸,提高固定线缆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铰接组件6包括第一件61和第二件62,第一件61和第二件62的两端分别设置为连接端和铰接端,第一件61的铰接端与第二件62的铰接端铰接,上线夹体4的一端设置有上滑槽42,第一件61的连接端设置于上滑槽42内,下线夹体1的一端设置有下滑槽12,第二件62的连接端设置于下滑槽12内。
通过第一件61与第二件62较接,使上线夹体4在靠向下线夹体1的过程中,上线夹体4与下线夹体1相互平行,上线夹体4能够同时接触到下线夹体1上的五个弹性件2,从而能够夹紧五根线缆。当上线夹体4和下线夹体1将线缆完全夹紧时,固定第一件61与第二件62的铰接端,使所述上线夹体4和下线夹体1不能张开。
如图2所示,当第一件61的连接端与第二件62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最小时,上线夹体4与下线夹体1贴合。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线夹体4上还设置有上避让位43,上避让位43连通上滑槽42,上避让位43用于避让第一件61,下线夹体1上还设置有下避让位13,下避让位13连通下滑槽12,下避让位13用于避让第二件62。
在本实施例中,上避让位43与上滑槽42之间的接通口大小小于第一件61的连接端的大小,使得第一件61不能够在上避让位43与上滑槽42之间的接通口滑出,下避让位13与下滑槽12之间的接通口大小小于第二件62的连接端的大小,使得第二件62不能够在下避让位13与下滑槽12之间的接通口滑出。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固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线夹体和弹性件,所述下线夹体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其两侧的下凹槽,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下凹槽的槽口处,所述弹性件为开口朝向所述下凹槽的弧形结构,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下线夹体连接且位于所述下凹槽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沿所述下凹槽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且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线夹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线缆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槽内设置有弹性层,线缆能够夹设在所述弹性层和所述弹性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下线夹体转动扣合连接的上线夹体,所述下线夹体开设有所述下凹槽的表面形成与所述上线夹体扣合的扣合面,且所述上线夹体的一端和所述下线夹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线夹体的另一端和所述下线夹体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组件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夹体与所述下线夹体扣合的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其两侧的上凹槽,当所述上线夹体和所述下线夹体扣合后,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下凹槽共同形成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为S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两端为直线段,且两个所述直线段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与所述下线夹体的侧面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槽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为连接端和铰接端,所述第一件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件的铰接端铰接,所述上线夹体的一端设置有上滑槽,所述第一件的连接端设置于所述上滑槽内,所述下线夹体的一端设置有下滑槽,所述第二件的连接端设置所述下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夹体上还设置有上避让位,所述上避让位连通所述上滑槽,所述上避让位用于避让所述第一件,所述下线夹体上还设置有下避让位,所述下避让位连通所述下滑槽,所述下避让位用于避让所述第二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避让位与所述上滑槽之间的接通口大小小于所述第一件的连接端的大小,所述下避让位与所述下滑槽之间的接通口大小小于所述第二件的连接端的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7367.XA CN111934252B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固线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7367.XA CN111934252B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固线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34252A true CN111934252A (zh) | 2020-11-13 |
CN111934252B CN111934252B (zh) | 2022-02-08 |
Family
ID=73311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07367.XA Active CN111934252B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固线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34252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41855U (en) * | 2003-07-15 | 2004-08-21 | Kuen-An Tsai | Decoration cover for hole sealing of pipe line hole |
CN205681038U (zh) * | 2016-01-15 | 2016-11-09 | 哈尔滨华德学院 | 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 |
CN106356780A (zh) * | 2016-11-18 | 2017-01-25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线夹 |
CN207133700U (zh) * | 2017-08-11 | 2018-03-23 |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 多连杆铰链 |
CN208608658U (zh) * | 2018-08-30 | 2019-03-15 |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理线夹 |
CN209592926U (zh) * | 2019-03-25 | 2019-11-0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新型防滑套 |
CN210608338U (zh) * | 2019-10-21 | 2020-05-22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便捷组装式锁线线夹 |
-
2020
- 2020-08-12 CN CN202010807367.XA patent/CN1119342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41855U (en) * | 2003-07-15 | 2004-08-21 | Kuen-An Tsai | Decoration cover for hole sealing of pipe line hole |
CN205681038U (zh) * | 2016-01-15 | 2016-11-09 | 哈尔滨华德学院 | 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 |
CN106356780A (zh) * | 2016-11-18 | 2017-01-25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线夹 |
CN207133700U (zh) * | 2017-08-11 | 2018-03-23 |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 多连杆铰链 |
CN208608658U (zh) * | 2018-08-30 | 2019-03-15 |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理线夹 |
CN209592926U (zh) * | 2019-03-25 | 2019-11-0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新型防滑套 |
CN210608338U (zh) * | 2019-10-21 | 2020-05-22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便捷组装式锁线线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34252B (zh) | 2022-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2235679A1 (en) | Solar cable retention clips and systems for structure mounting | |
BRPI1106772B1 (pt) | Terminal de conexão sem parafuso, dispositivo de conexão elétrica, dispositivo de barra coletora de condutor elétrico para conectar um ou uma pluralidade de condutores,e, processo para fabricação de um terminal de conexão sem parafuso | |
DE102013223694A1 (de) | Verbesserter mehrpoliger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Federkontakten | |
BR102012024720A2 (pt) | conjuntos de conector de cunha e métodos e conexões que incluem os mesmos | |
CN111934252B (zh) | 一种固线夹 | |
CN210282005U (zh) | 工装装置 | |
CN111934108B (zh) | 一种多芯导线连接器 | |
CN212783630U (zh) | 一种电芯治具 | |
CN211605944U (zh) | 一种计算机网络工程施工布线用线夹 | |
CN112003047B (zh) | 接地系统、接地线夹及转接件 | |
CN212708642U (zh) | 一种活页夹具 | |
CN210156860U (zh) | 一种卡箍式接线盒 | |
CN214957371U (zh) | 一种j型线夹带电安装结构 | |
CN112555244A (zh) | 一种柜体连接件和具有连接件的柜体 | |
CN219040881U (zh) | 一种线缆卡紧防松卡扣件 | |
CN221137970U (zh) | 设有波纹管限位卡座的线束支架 | |
BRMU8802004Y1 (pt) | disposição aplicada em conector elétrico auto-retrátil por mola | |
US20250089201A1 (en) | Recessed power cable transition panel | |
CN112555245A (zh) | 一种连接件和具有连接件的柜体 | |
CN217280881U (zh) | 一种cvm安装结构与一种燃料电池 | |
CN202811713U (zh) | 一种双管夹 | |
CN220732239U (zh) | 一种电力设备线夹 | |
CN221508577U (zh) | 一种拼装模块连接器保持框架 | |
CN216120778U (zh) | 一种t型免破线夹 | |
CN104966595A (zh) | 接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