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933650B - 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3650B
CN111933650B CN202010715669.4A CN202010715669A CN111933650B CN 111933650 B CN111933650 B CN 111933650B CN 202010715669 A CN202010715669 A CN 202010715669A CN 111933650 B CN111933650 B CN 111933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ybdenum sulfide
thin film
graphene
film
sulfide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56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3650A (zh
Inventor
孙博
张许宁
廖广兰
王子奕
刘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7156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3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3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3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3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3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02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elements in pixels, e.g. address-lines or gate electrodes
    • H10F39/8023Dis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in pixels, e.g. smaller elements in the centre of the imager compared to larger element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2201/00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B81B2201/02Sensors

Landscapes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纳制造与光电子器件领域,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烯薄膜转移至衬底表面,采用等离子体将石墨烯薄膜刻蚀成矩形阵列,得到石墨烯电极阵列;在石墨烯薄膜表面依次沉积横向金属电极、介电薄膜阵列和纵向金属电极,得到初始样品;将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至初始样品表面后进行封装,得到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本发明制备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器件制备过程中对原子级厚度硫化钼薄膜的损伤,大幅提升成像器件的阵列密度、器件成品率以及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制造与光电子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体图像传感器是传感技术器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计算机多媒体不可缺少的外设,也是监控中的核心器件。图像传感器依靠感光器件对光进行探测,通过入射光激发光生载流子,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能够分辨光信号的有无、强弱、位置、波段等信息,进而转变成图像信息。半导体图像传感所能探测到的光波长是由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决定,其可探测范围从紫外光、可见光、一直到近红外和中远红外光波段。早期的光探测元件主要是硅基光电二极管,但其具有抗高能辐射能力差、成本高、易老化等缺点,难以适应柔性器件的发展,这使得新型光电材料的研究得到重视。
近年来,二维材料逐渐在传感器领域得以应用,其中以硫化钼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凭借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获得广泛关注。基于硫化钼薄膜的光探测器器件已经出现大量报道,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基于硫化钼薄膜的图像传感阵列器件罕见报道,鲜有的部分研究所制备的阵列型器件仅仅是分立型器件的简单阵列,集成度低,器件数量(像素点)非常少,并未真正实现成像功能。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制备的连续性硫化钼薄膜中均含有大量晶界,如果采用传统十字交叉型成像器件结构和制备方法,要先将硫化钼薄膜转移到目标衬底然后依次制备硫化钼光敏薄膜阵列、横向电极、介电薄膜、纵向电极,上述步骤中需要反复使用光刻、刻蚀、镀膜以及湿法剥离等工艺,在这些工艺过程中硫化钼薄膜晶界区域极易遭到破坏,导致阵列型器件制备非常困难,尤其是高密度大面积阵列器件几乎不可能完成。此外金属与硫化钼薄膜直接接触往往难以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同样限制了器件的性能。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存在硫化钼薄膜晶界损伤、金属与硫化钼薄膜难以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器件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由此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硫化钼薄膜晶界损伤、金属与硫化钼薄膜难以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器件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石墨烯薄膜转移至衬底表面,采用等离子体将石墨烯薄膜刻蚀成矩形阵列,得到石墨烯电极阵列;
(2)在石墨烯薄膜表面依次沉积横向金属电极、介电薄膜阵列和纵向金属电极,得到初始样品;
(3)将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至初始样品表面后进行封装,得到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
进一步地,步骤(1)还包括:
在每个矩形的中轴线处采用等离子体刻蚀一条石墨烯电极沟道。
进一步地,石墨烯电极沟道宽度介于2μm-20μm之间。
进一步地,石墨烯薄膜转移通过PMMA辅助湿法转移或PDMS辅助干法转移实现。
进一步地,介电薄膜阵列为m行n列,其中m与n均为介于2-500之间的整数,行或列之间距离均介于5μm-500μm之间。
进一步地,介电薄膜阵列为Al2O3、SiO2、HfO2或Si3N4,厚度介于20nm-200nm之间。
进一步地,横向金属电极为Ti、Ni、Cr、Au或Ag,厚度介于5nm~100nm之间。纵向金属电极为Ti、Ni、Cr、Au或Ag,厚度介于5nm~100nm之间。衬底材料为是硅片、石英片或蓝宝石片。
进一步地,采用光刻套刻工艺结合镀膜工艺及湿法剥离工艺,在石墨烯薄膜表面依次沉积横向金属电极、介电薄膜阵列和纵向金属电极,镀膜工艺为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或原子层沉积。
进一步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的厚度介于0.7nm-20nm之间。
进一步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常压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象沉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或电化学剥离涂覆制备。
进一步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通过PMMA辅助湿法转移或PDMS辅助干法转移实现。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所述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由本发明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过程中器件引入了石墨烯电极阵列实现了光敏薄膜与电极欧姆接触,同时将原本第一步需要制备的硫化钼光敏薄膜阵列改到最后一步进行转移覆盖,能够直接解决硫化钼薄膜晶界损伤的问题,大幅提升器件成品率及性能,同时增加器件行与列的数量与密度,促进硫化钼薄膜成像器件的发展与应用。
(2)原始的光探结构就是直接用正负金属电极与硫化钼接触,但是金属电极与硫化钼往往形成肖特基势垒,本发明在电极与硫化钼之间加了石墨烯电极缓冲层,实现了光敏薄膜与金属电极欧姆接触。
(3)本申请介电薄膜阵列的构造、材料使得介电薄膜阵列作为绝缘层的绝缘效果最好,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通过介电薄膜绝缘隔断。原子级厚度的连续型硫化钼薄膜形成光敏层,原子级厚度硫化钼薄膜最后覆盖于上述各层表面,由石墨烯电极沟道实现电学互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断面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为衬底,2为石墨烯电极阵列,3为横向金属电极,4为介电薄膜阵列,5为纵向金属电极,6为连续型硫化钼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石墨烯薄膜转移至衬底表面,采用等离子体将石墨烯薄膜刻蚀成矩形阵列,得到石墨烯电极阵列;
(2)在石墨烯薄膜表面依次沉积横向金属电极、介电薄膜阵列和纵向金属电极,得到初始样品;
(3)将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至初始样品表面后进行封装,得到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
进一步地,步骤(1)还包括:
在每个矩形的中轴线处采用等离子体刻蚀一条石墨烯电极沟道。
进一步地,石墨烯电极沟道宽度介于2μm-20μm之间。
进一步地,石墨烯薄膜转移通过PMMA辅助湿法转移或PDMS辅助干法转移实现。
进一步地,介电薄膜阵列为m行n列,其中m与n均为介于2-500之间的整数,行或列之间距离均介于5μm-500μm之间。
进一步地,介电薄膜阵列为Al2O3、SiO2、HfO2或Si3N4,厚度介于20nm-200nm之间。
进一步地,横向金属电极为Ti、Ni、Cr、Au、Ag,厚度介于5nm~100nm之间。纵向金属电极为Ti、Ni、Cr、Au、Ag,厚度介于5nm~100nm之间。衬底材料为是硅片、石英片或蓝宝石片。
进一步地,采用光刻套刻工艺结合镀膜工艺及湿法剥离工艺,在石墨烯薄膜表面依次沉积横向金属电极、介电薄膜阵列和纵向金属电极,镀膜工艺为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或原子层沉积。
进一步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的厚度介于0.7nm-20nm之间。
进一步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常压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象沉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或电化学剥离涂覆制备。
进一步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通过PMMA辅助湿法转移或PDMS辅助干法转移实现。
如图2和3所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包括:衬底1、石墨烯电极阵列2、横向金属电极3、介电薄膜阵列4、纵向金属电极5和连续型硫化钼薄膜6。
石墨烯电极阵列具有石墨烯电极沟道,横向金属电极和纵向金属电极组成十字交叉型电极,介电薄膜阵列是绝缘层,原子级厚度的连续型硫化钼薄膜形成光敏层,介电薄膜阵列位于横向金属电极和纵向金属电极的交叉部分,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通过介电薄膜绝缘隔断。原子级厚度硫化钼薄膜最后覆盖于上述各层表面,由石墨烯电极沟道实现电学互联。
实施例1
(1)剪取5mm×5mm大小以铜箔为基底CVD工艺生长的石墨烯,利用0.74mol/L的FeCl3·6H2O溶液腐蚀铜箔,采用PMMA辅助湿法转移将石墨烯薄膜转移至含有280nm氧化层的硅衬底表面。
(2)采用光刻工艺结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制备出图案化石墨烯电极阵列与套刻对准标记,石墨烯电极沟道宽度为2μm。
(3)采用热蒸发工艺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在对准标记表面沉积20nm Au。
(4)采用光刻套刻工艺与热蒸发镀膜工艺在石墨烯薄膜的表面依次沉积7nm Ti、20nm Au,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制备出横向金属电极。
(5)采用光刻套刻工艺结合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横向、纵向金属电极交叉部分表面沉积40nm Al2O3
(6)采用光刻套刻工艺与热蒸发镀膜工艺在石墨烯薄膜的表面依次沉积7nm Ti、20nm Au,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制备出纵向金属电极。
(7)以含280nm氧化层的硅片为衬底,利用热蒸发工艺在洁净基底上制备30nm厚的MoO3层,并将其作为钼源放入管式炉内,在该样片上方放置另一片洁净硅片,保持两者之前平行放置且间距为2mm。在气流进入方向放入硫粉,以氩气为载体,当MoO3加热至650℃时硫粉开始加热,MoO3达到750℃时硫粉达到200℃,继续加热MoO3至800℃并保温5分钟,自然冷却后去除样品,以得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
(8)采用PDMS干法辅助转移将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至纵向金属电极表面。
(9)对样品进行引线键合与封装。
实施例2
(1)采用PMMA辅助湿法转移将石墨烯薄膜转移至含有280nm氧化层的石英片表面。
(2)采用光刻工艺结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制备出图案化石墨烯电极阵列与套刻对准标记,石墨烯电极沟道宽度为12μm。
(3)采用热蒸发工艺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在对准标记表面沉积10nm Au。
(4)采用光刻套刻工艺与热蒸发镀膜工艺在石墨烯薄膜的表面依次沉积5nm Ni、10nm Au,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制备出横向金属电极。
(5)采用光刻套刻工艺结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在横向、纵向金属电极交叉部分表面沉积20nm SiO2
(6)采用光刻套刻工艺与热蒸发镀膜工艺在石墨烯薄膜的表面依次沉积5nm Ni、10nm Au,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制备出纵向金属电极。
(7)以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得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
(8)采用PMMA辅助湿法转移将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至纵向金属电极表面。
(9)对样品进行引线键合与封装。
实施例3
(1)采用PDMS辅助干法转移将石墨烯薄膜转移至蓝宝石片表面。
(2)采用光刻工艺结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制备出图案化石墨烯电极阵列与套刻对准标记,石墨烯电极沟道宽度为20μm。
(3)采用热蒸发工艺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在对准标记表面沉积10nm Au。
(4)采用光刻套刻工艺与热蒸发镀膜工艺在石墨烯薄膜的表面依次沉积15nm Cr、30nm Au,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制备出横向金属电极。
(5)采用光刻套刻工艺结合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横向、纵向金属电极交叉部分表面沉积50nm HfO2
(6)采用光刻套刻工艺与热蒸发镀膜工艺在石墨烯薄膜的表面依次沉积15nm Cr、30nm Au,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制备出纵向金属电极。
(7)以常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得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
(8)采用PMMA辅助湿法转移将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至纵向金属电极表面。
(9)对样品进行引线键合与封装。
实施例4
(1)采用PDMS辅助干法转移将石墨烯薄膜转移至硅片表面。
(2)采用光刻工艺结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制备出图案化石墨烯电极阵列与套刻对准标记,石墨烯电极沟道宽度为15μm。
(3)采用热蒸发工艺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在对准标记表面沉积10nm Au。
(4)采用光刻套刻工艺与热蒸发镀膜工艺在石墨烯薄膜的表面依次沉积25nm Ag、100nm Au,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制备出横向金属电极。
(5)采用光刻套刻工艺结合PECVD工艺在横向、纵向金属电极交叉部分表面沉积200nm Si3N4
(6)采用光刻套刻工艺与热蒸发镀膜工艺在石墨烯薄膜的表面依次沉积25nm Ti、100nm Au,结合湿法剥离工艺,制备出纵向金属电极。
(7)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象沉积工艺制备得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
(8)采用PMMA辅助湿法转移将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至纵向金属电极表面。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石墨烯薄膜转移至衬底表面,采用等离子体将石墨烯薄膜刻蚀成矩形阵列,在每个矩形的中轴线处采用等离子体刻蚀一条石墨烯电极沟道,得到石墨烯电极阵列;
(2)在石墨烯薄膜表面依次沉积横向金属电极、介电薄膜阵列和纵向金属电极,得到初始样品;
(3)将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至初始样品表面后进行封装,得到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极沟道宽度介于2μm-20μ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薄膜转移通过PMMA辅助湿法转移或PDMS辅助干法转移实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薄膜阵列为m行n列,其中m与n均为介于2-500之间的整数,行或列之间距离均介于5μm-500μm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薄膜阵列为Al2O3、SiO2、HfO2或Si3N4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的厚度介于0.7nm-20n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常压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象沉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或电化学剥离涂覆制备。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型硫化钼薄膜转移通过PMMA辅助湿法转移或PDMS辅助干法转移实现。
9.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由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2010715669.4A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933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5669.4A CN111933650B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5669.4A CN111933650B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3650A CN111933650A (zh) 2020-11-13
CN111933650B true CN111933650B (zh) 2022-10-14

Family

ID=7331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5669.4A Active CN111933650B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3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4370B (zh) * 2021-07-16 2022-05-3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全方位成像的CsPbCl3球面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9039B (zh) * 2021-08-20 2025-03-07 华中科技大学 阵列互联的CsPbCl3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3532A (en) * 2010-06-24 2012-01-16 Nokia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nsing photons
WO2013168968A1 (ko) * 2012-05-07 2013-11-14 한국화학연구원 금속 산화물/질화물/황화물 박막의 전사 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전사용 시트
CN105845553A (zh) * 2016-04-01 2016-08-10 江苏大学 基于碳化硅衬底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9378384A (zh) * 2018-09-27 2019-02-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硫化钼钙钛矿复合柔性光探测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37192A (zh) * 2019-04-19 2019-08-1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硫化钼图像传感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009188A (ko) * 2018-07-18 2020-01-30 한국과학기술원 국부적 발열 현상을 이용하여 트랜지스터의 출력전류를 증가시키는 어닐링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23112B2 (en) * 2011-05-23 2020-07-28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ethod of transferring thin film
ES2682097T3 (es) * 2015-08-03 2018-09-18 Fundació Institut De Ciències Fotòniques Sensor de imagen con circuito de lectura no local y dispositivo optoelectronico que comprende dicho sensor de imagen
US20170237918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ght field imaging with transparent photodetectors
JP2020507919A (ja) * 2017-02-08 2020-03-12 トリナミクス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少なくとも1個の対象物の光学的な検出のための検出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3532A (en) * 2010-06-24 2012-01-16 Nokia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nsing photons
WO2013168968A1 (ko) * 2012-05-07 2013-11-14 한국화학연구원 금속 산화물/질화물/황화물 박막의 전사 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전사용 시트
CN105845553A (zh) * 2016-04-01 2016-08-10 江苏大学 基于碳化硅衬底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KR20200009188A (ko) * 2018-07-18 2020-01-30 한국과학기술원 국부적 발열 현상을 이용하여 트랜지스터의 출력전류를 증가시키는 어닐링 방법
CN109378384A (zh) * 2018-09-27 2019-02-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硫化钼钙钛矿复合柔性光探测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37192A (zh) * 2019-04-19 2019-08-1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硫化钼图像传感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vestigation of pump-wavelength dependence of terahertz-wave parametric oscillator based on LiNbO3;孙博等;《Chinese Physics B》;200907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3650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1362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9727846B (zh) 大面积制备金属相与半导体相接触的二维碲化钼面内异质结的方法及应用
CN111933650B (zh) 一种硫化钼薄膜成像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2869A (zh) 使用石墨烯的电子器件、该使用石墨烯的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使用石墨烯的电子器件的电磁波检测器
CN107910249B (zh) 制备二维面内异质结的方法
GB2446930A (en) Nonvolatile memory electronic device
CN107316915A (zh) 可见光波段的集成石墨烯二硫化钼的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8617A (zh) 高性能CdxZn1-xTe X射线和γ射线辐射检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78636A (zh) 一种基于二碲化钼制备二维热电器件的方法
CN114171392B (zh) 一种制备大面积高性能n型二维碲化钼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方法
CN107919388A (zh) 降低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接触电阻的方法
CN101794862A (zh) 垂直相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
CN111916524A (zh) 一种仿视网膜成像的硫化钼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9039A (zh) 阵列互联的CsPbCl3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KR20240137573A (ko) 그래핀을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를 형성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8963065B (zh) 一种激光烧蚀制备单层多层石墨烯热电探测器的方法
CN107026217B (zh) 一种双波段薄膜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10710A (zh) 一种用于光检测应用的a-IGZO薄膜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5000212B (zh) 一种二维直接带隙半导体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34958A (zh) 一种不稳定的二维材料的半导体薄膜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72749A (zh) 一种紫磷/二硫化钼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11933724B (zh) 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44222B (zh) 六方氮化硼紫外光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11653613A (zh) 一种二维材料超晶格器件及制作方法
CN102064235A (zh) 用于制作太阳能面板的工艺和由其制作的太阳能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