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0535B - 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30535B CN111930535B CN202010755837.2A CN202010755837A CN111930535B CN 111930535 B CN111930535 B CN 111930535B CN 202010755837 A CN202010755837 A CN 202010755837A CN 111930535 B CN111930535 B CN 1119305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ss app
- app
- class
- request
- c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7—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Web ser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features or functions of an appl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1—Client-serv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文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结果。可以避免调用第一类别APP而直接使用该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从而解决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关联开发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性能的提升,其通过软件应用(APP)可以实现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APP之间的调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例如在购物APP中需要调用银行APP进行支付等操作,但是这种APP之间互相调用的情况可能造成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因此,各国法律都有不同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非银行类APP调用银行类APP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并且非银行APP也无法实现银行APP支付等功能。这就造成了现有技术中非银行类APP与银行类APP需要关联开发,共同发布不同版本的APP以实现互相调用的目的。
在现有技术中一些相对封闭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例如IOS等操作系统,当遇到上述APP需要关联开发时,开发APP的工作的复用性较差,并且由于发布APP时还需要通过审核,使得APP更新流程繁琐,可能造成APP之间调用更容易出现问题。
如何实现APP之间调用来实现用户的业务目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文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避免APP之间需通过关联开发的方式才能实现相互调用的问题。
本文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包括,
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类别APP装置,包括,
业务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
请求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结果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类别APP装置,包括,
调用请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执行单元,用于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调用请求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包括,
第二类别APP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第一类别APP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系统,包括,第二类别APP装置和第二类别APP装置,其中,
第二类别APP装置,用于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第一类别APP装置,用于获取第二类别APP装置发出的调用该第一类别APP装置功能模块的请求,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装置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利用本文实施例,可以避免调用第一类别APP而直接使用该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从而解决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关联开发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文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文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智能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3所示为本文实施例第二类别APP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文实施例第二类别APP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6所示为本文实施例第一类别APP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文实施例第一类别APP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9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系统的结构图;
图10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11为本文实施例对功能调用请求进行校验的流程图;
图12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13为本文实施例对功能调用请求进行校验的流程图;
图14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智能终端;
102、第一类别服务器;
103、第二类别服务器;
301、业务信息获取单元;
302、请求生成单元;
3021、功能调用请求信息获取模块;
3022、请求生成模块;
303、结果接收单元;
304、业务信息发送单元;
305、授权信息接收单元;
306、呈现单元
601、调用请求获取单元;
602、执行单元;
603、调用请求结果发送单元;
604、解析单元;
605、第一判定单元;
606、第二判定单元;
6061、匹配模块;
6062、浏览器模块;
607、调用请求发送单元;
608、校验结果接收单元;
901、第二类别APP装置;
902、第一类别APP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文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文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文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文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智能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智能终端101可以包括手机、PDA、平板电脑等设备,其上安装有多款APP,包括第一类别APP以及第二类别APP,所述第一类别APP可以包括存在被调用可能性的APP,例如银行类APP,所述第二类别APP可以包括发起调用需求的APP,例如非银行类APP。第一类别服务器102以及第二类别服务器103,所述第一类别服务器102为与所述第一类别APP对应的服务器,可以与所述第一类别APP通信,并且也可以与所述第二类别服务器103通信,例如可以为银行类服务器;所述第二类别服务器103为与所述第二类别APP对应的服务器,可以与所述第二类别APP通信,并且也可以与所述第一类别服务器103通信。通过智能终端101与第一类别服务器102和第二类别服务器103之间进行通信,实现了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中功能模块的目的,从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将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进行联合开发,为了适应多种第二类别APP不断的更新迭代第一类别APP,达到第一类别APP复用性好的效果。
如图2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智能终端上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流程,而不需要调用第一类别APP,从而避免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需要关联开发的问题,具体包括:
步骤201,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
步骤202,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步骤203,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中进一步包括,通过用户输入信息以及当前业务,获取所述业务信息。
在上述步骤中,所述业务信息可以例如包括交易订单信息等的业务信息,该业务信息还可以包括认证信息等。第二类别APP可以为购物APP、认证APP或者证明身份的APP等,第一类别APP可以为银行APP、信贷APP或者征信系统APP等。所述交易订单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二类别APP的名称、第二类别APP唯一标识符(ID)、价格、时间戳、用户身份信息、支付账号、地理位置等信息,通过该交易订单信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支付。所述认证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类别APP的名称、第二类别APP唯一标识符(ID)、时间戳、待认证的用户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密码等)、智能终端的国际移动装备识别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待认证用户的指纹、声纹等生物识别信息等,通过该认证信息可以进行例如电子身份确认、身份识别等业务。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配置从第二类别APP获取的业务信息。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
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上述步骤中,功能调用请求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仅是举例,并不限制从业务信息中获取的具体内容。其中,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一类别APP的唯一标识符,例如通用资源定位符等,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为第二类别APP的通用资源定位符等,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一类别APP中功能模块的ID等,参数信息可以为响应所述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所需要的数据,例如订单号、订单内容、支付额、用户身份信息、用户账户名等。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进一步包括,
<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在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业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
接收所述第二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反馈的经过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授权的信息。
在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二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将从所述业务信息中获得的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交易订单信息等内容传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根据业务信息对本次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作出响应,当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对第二类别APP进行过授权许可,例如在授权表格中记录有第二类别APP的名称以及业务信息,则给予本次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授权许可;当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对第二类别APP没有授权许可,则拒绝本次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向第二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反馈拒绝授权的信息。第二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将会将该由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反馈的授权信息(授权通过与否的信息)反馈给第二类别APP。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不经过上述步骤,即,不需要获得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授权,也不需要第二类别APP后台服务器与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并且也不需要第二类别APP后台服务器与第二类别APP进行通信,在第二类别APP中直接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
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上述步骤中,授权信息可以为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对于第二类别APP(或第二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授权信息;也可以为第二类别APP预先获取的第一类别APP的授权信息。所述授权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授权码、符合预定规则的字符串等,其中,授权码或符合预定规则的字符串可以为第一类别APP和第二类别APP预先确定的字符串,或者为预先确定的哈希值,或者还可以为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数字签名等,当字符串、哈希值符或数字签名是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发出的,并通过第一类别APP的验证后,可以通过授权验证,所述授权信息可以作为参数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单独的一部分,所述的验证过程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述。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进一步包括,
<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授权信息>。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结果后进一步包括,向用户呈现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通过上述本文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避免调用第一类别APP而直接使用该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从而解决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关联开发的问题,并且通过后台服务器的授权信息可以实现APP之间调用解耦,通过后台服务器端的授权就可以使得任意的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由此也可以降低第一类别APP的开发成本。
如图3所示为本文实施例第二类别APP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运行于智能终端的第二类别APP装置,该第二类别APP装置调用运行于同一智能终端的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而不需要调用第一类别APP,从而避免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需要关联开发的问题,具体包括:
业务信息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
请求生成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结果接收单元303,用于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业务信息获取单元获取,通过用户输入信息以及当前业务获取所述业务信息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为本文实施例第二类别APP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第二类别APP装置还包括,
业务信息发送单元304,用于将所述业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
授权信息接收单元305,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反馈的经过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授权的信息。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请求生成单元302进一步包括,
功能调用请求信息获取模块3021,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
请求生成模块3022,用于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请求生成单元302生成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进一步包括,
<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请求生成单元302进一步包括,
功能调用请求信息获取模块3021,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
请求生成模块3022,用于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请求生成单元302生成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进一步包括,
<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授权信息>。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类别APP装置还包括,呈现单元306,用于将所述结果接收单元303接收到的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结果向用户呈现。
通过上述本文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避免调用第一类别APP而直接使用该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从而解决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关联开发的问题,并且通过后台服务器的授权信息可以实现APP之间调用解耦,通过后台服务器端的授权就可以使得任意的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由此也可以降低第一类别APP的开发成本。
如图5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智能终端上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响应于第二类别APP调用的流程,所述第一类别APP不需要启动就可以完成第二类别APP的业务处理,具体包括:
步骤501,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步骤502,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前还包括,
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
对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
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
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上述步骤中,对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是否是接收到上述调用请求(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APP,也就是说,当第一类别APP接收到调用请求后,需要先判断该调用请求是否是针对该APP的,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字符串或者是其它信息构成。
所述第一类别APP接收到上述调用请求后,还需要判断上述调用请求中的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是否在该第一类别APP中有记录,也就是说,当第一类别APP接收到上述调用请求后,需要判断发出该调用请求的第二类别APP是否是预先允许的APP,如果不是预先允许的APP发送的调用请求,则不响应该调用请求,从而可以避免未授权的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如果是预先允许的APP发送的调用请求(即如果在第一类别APP中记录有该第二类别APP的标识信息,则表示允许该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则允许该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执行第二类别APP需要进行的业务功能。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中匹配所述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
如果匹配成功,则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如果匹配失败,则启动浏览器,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连接到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类别APP可能不是最新的版本,因此其中的功能模块可能与最新版本的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有所区别,即,当前版本的第一类别APP可能缺少一个或者几个功能模块,当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包括了不包括在当前版本的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时,就需要启动智能终端上的浏览器,并在该浏览器中连接第一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从而通过后台服务器的相应功能模块提供第二类别APP所要进行的业务功能,例如支付业务。在启动智能终端的浏览器调用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相应功能模块时,第一类别APP解析第二类别APP的调用请求后,将解析得到的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都传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以便于第一类别后台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找到提供相应业务功能的功能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可以用于第一类别APP反馈响应调用请求结果时,确定要将响应调用请求结果反馈给哪个第二类别APP所用。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进一步包括,对所述参数信息进行校验,通过校验则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否则报错。
在上述步骤中,可以对上述调用请求中的参数信息进行数据格式的校验,或者数值范围的校验等。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还包括,将解析后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发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
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校验所述解析后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请求的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校验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校验所述解析后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请求中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
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
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向所述第一类别APP反馈校验结果。
在上述步骤中,第一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接收到由第一类别APP上传的解析后的所述调用请求后,对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是否是接收到上述调用请求的APP,也就是说,当第一类别APP接收到调用请求后,需要先判断该调用请求是否是针对该APP的,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字符串或者是其它信息构成。
所述第一类别APP接收到上述调用请求后,还需要判断上述调用请求中的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是否在该第一类别APP中有记录,也就是说,当第一类别APP接收到上述调用请求后,需要判断发出该调用请求的第二类别APP是否是预先允许的APP,如果不是预先允许的APP发送的调用请求,则不响应该调用请求,从而可以避免未授权的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如果是预先允许的APP发送的调用请求(即如果在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中记录有该第二类别APP的标识信息,则表示允许该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则允许该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生成相应的校验结果发送给第一类别APP,从而第一类别APP可以调用相应功能模块执行第二类别APP需要进行的业务功能。
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进行第二判定时,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中匹配所述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如果匹配成功,则生成包括授权信息的校验结果,根据该校验结果,第一类别APP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请求;如果匹配失败,则生成包括制定第一类别APP启动浏览器的指令,使得第一类别APP可以连接到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请求。
在所述校验结果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获得自第二类别服务器的业务信息,以及该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调用请求的结果。其中,第一类别APP通过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第二类别APP的调用请求,将会与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进行通信从而完成业务功能,例如支付业务功能、认证业务功能等,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将该业务功能响应结果(也就是执行调用请求的结果)发送给第一类别APP,并通过该第一类别APP发送给第二类别APP,从而将业务信息以及响应调用请求的反馈结果显示给用户,即,完整的支付业务具体信息,例如付款额,付款时间、账户名、支付业务状态(是否完成)等信息通过屏幕呈现给用户。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前还包括,
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
对所述授权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
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
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上述步骤中,由于第二类别APP的调用请求中包括了产生自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授权信息,因此第一类别APP只需要验证该授权信息是否合法即可判断出该第二类别APP是否有权利调用该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例如可以通过与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相同的哈希算法,计算特定字符串,得到转换后的字符串,比较该字符串是否相同。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当解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包括授权信息时,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中匹配所述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
如果匹配成功,则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如果匹配失败,则启动浏览器,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连接到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类别APP可能不是最新的版本,因此其中的功能模块可能与最新版本的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有所区别,即,当前版本的第一类别APP可能缺少一个或者几个功能模块,当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包括了不包括在当前版本的第一类别APP中的功能模块时,就需要启动智能终端上的浏览器,并在该浏览器中连接第一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从而通过后台服务器的相应功能模块提供第二类别APP所要进行的业务功能,例如支付业务。在启动智能终端的浏览器调用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相应功能模块时,第一类别APP解析第二类别APP的调用请求后,将解析得到的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都传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以便于第一类别后台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找到提供相应业务功能的功能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可以用于第一类别APP反馈响应调用请求结果时,确定要将响应调用请求结果反馈给哪个第二类别APP所用。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当解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包括授权信息时,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还包括,
将解析后的包括授权信息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发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
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校验所述解析后的包括授权信息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请求的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校验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上述步骤中,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接收到包括了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通过校验该授权信息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实的授权信息,则向第一类别APP发送校验通过的结果,所述第一类别APP可以根据是否包括相应功能模块来响应调用请求或者启动浏览器调用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中的功能模块来响应调用请求;如果授权信息为假,则向第二类别APP报错。
通过上述本文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将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解耦,当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业务时,可以不必调用第一类别APP而只是调用第一类别APP的相应功能模块即可实现完成业务的目的;并且通过授权信息的验证方式可以提高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安全性,不在授权范围内的第二类别APP无法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并且通过对功能模块的判断可以解决当第一类别APP不包括第二类别APP调用请求的功能模块时,可以通过浏览器的方式完成用户的业务目的,使得用户的指令能够更好地执行完成,提升了客户的体验。
如图6所示为本文实施例第一类别APP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运行于智能终端的第一类别APP装置,该第一类别APP装置被运行于同一智能终端的第二类别APP功能模块调用,而第一类别APP不需要启动,就能够通过其中的功能单元完成第二类别APP的调用请求,完成第二类别APP的业务功能,从而避免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需要关联开发的问题,具体包括:
调用请求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执行单元602,用于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调用请求结果发送单元603,用于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7所示为本文实施例第一类别APP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类别APP装置还包括,
解析单元604,用于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
第一判定单元605,用于对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
第二判定单元606,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
所述执行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判定单元606进一步包括,
匹配模块6061,用于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中匹配所述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
如果匹配成功,则通过所述执行单元602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如果匹配失败,则启动浏览器模块6062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连接到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类别APP装置还包括,
调用请求发送单元607,用于将解析后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发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
校验结果接收单元608,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校验所述解析后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请求的结果;
所述执行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校验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在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例子中,该第一类别APP装置还包括,
解析单元604,用于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
第一判定单元605,用于对所述授权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
第二判定单元606,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
所述执行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判定单元606进一步包括,
匹配模块6061,用于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中匹配所述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
如果匹配成功,则通过所述执行单元602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如果匹配失败,则启动浏览器模块6062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连接到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类别APP装置还包括,
调用请求发送单元607,用于将解析后的包括授权信息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发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
校验结果接收单元608,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校验所述解析后的包括授权信息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请求的结果;
所述执行单元602,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校验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通过上述本文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将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解耦,当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业务时,可以不必调用第一类别APP而只是调用第一类别APP的相应功能模块即可实现完成业务的目的;并且通过授权信息的验证方式可以提高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安全性,不在授权范围内的第二类别APP无法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并且通过对功能模块的判断可以解决当第一类别APP不包括第二类别APP调用请求的功能模块时,可以通过浏览器的方式完成用户的业务目的,使得用户的指令能够更好地执行完成,提升了客户的体验。
如图8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智能终端上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时,两种类别APP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801,第二类别APP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步骤802,第一类别APP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类别APP可以执行上述图2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第一类别APP可以执行上述图5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并且两种类别APP所执行的方法步骤具有一致性,例如当第二类别APP生成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包括授权信息时,第一类别APP也将会采用相应的解析和判定方式来处理该授权信息,并产生后续相应的处理步骤。
如图9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系统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智能终端上第二类别APP装置调用第一类别APP装置中的功能模块时,两种类别APP装置运行于同一个智能终端中的工作配合流程,具体包括:
第二类别APP装置901,用于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第一类别APP装置902,用于获取第二类别APP装置发出的调用该第一类别APP装置功能模块的请求,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装置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类别APP装置可以包括上述图3、4实施例的所有装置部件,第一类别APP装置可以包括上述图6、7实施例的所有装置部件,并且两种类别APP装置所包括的部件具有一致性,例如当第二类别APP装置生成的调用第一类别APP装置功能模块的请求中包括授权信息时,第一类别APP装置也将会通过相应的解析和判定部件来处理该授权信息,并产生后续相应的处理步骤。
如图10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两种类别的APP通过解耦的关系完成用户的业务功能,本实施例中以电子交易中的支付功能模块作为说明,其中银行APP为第一类别APP,购物APP为第二类别APP,具体包括,
步骤1001,用户在购物APP呈现的页面上通过触摸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并点击支付按键准备付款。在本步骤中,用户还可以选择付款方式(例如银行卡支付或者移动支付)、支付的银行、币种等。
步骤1002,购物APP根据用户的业务信息获得本次业务信息,其中包括交易订单号、价格、商品名称、用户名称、付款方式、选择的银行、银行账号等。
步骤1003,购物APP根据业务信息生成功能调用请求。
在本步骤中,生成的功能调用请求包括银行APP标识信息,购物APP标识信息,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生成的调用请求信息的格式可以为:<scheme(银行APP通用资源定位符)>://<host(购物APP通用资源定位符)>:<port(端口)>/<path(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query(参数信息)>,其中,Scheme(银行APP通用资源定位符)为银行APP定义的内容,通过该信息可以定位到银行APP,host(购物APP通用资源定位符)可以是购物APP推出方定义,通过该信息可以定位到购物APP,port(端口)为调试端口可在开发中调试使用,path(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为区分银行APP中功能模块交易的标识,例如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为0001,query(参数信息)为完成支付功能需要传输的参数,例如包括价格、用户名、用户账号等信息,参数信息中包括一系列的key-value对(键值对),保存在购物APP供交易使用。
步骤1004,购物APP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发送给银行APP。
在本步骤中,购物APP通过OpenURL(打开通用资源定位符)命令将上述功能调用请求发送给银行APP。
步骤1005,银行APP解析所述功能调用请求。
在本步骤中,银行APP通过解析所述功能调用请求获得行APP标识信息,购物APP标识信息,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银行APP将参数信息存储于本地以待功能模块响应所述功能时使用。
步骤1006,银行APP将解析后的功能调用请求发送给银行后台服务器。
步骤1007,银行后台服务器对所述功能调用请求进行校验。
在本步骤中,可以参考图11为本文实施例对功能调用请求进行校验的流程图,该图中的判断流程可以运行于银行后台服务器也可以运行于智能终端上的银行APP中,本实施例中以运行于银行后台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101,银行后台服务器验证功能调用请求中的银行APP标识是否合法。
也就是说,判断功能调用请求中的银行APP标识是否与上述银行APP相同,如果不同则代表该功能调用请求不是发送给该银行APP的。
步骤1102,银行后台服务器判断购物APP标识是否存在于银行后台服务器的授权表格中。
在该授权表格中存储有该银行对于其他第三方APP调用该银行APP功能模块的授权信息,例如通过标志位的方式表示该授权信息,当标志位为1时代表该第三方APP可以调用该银行APP的某个功能,当标志位为0时代表该第三方APP没有调用该银行APP的某个功能的权限。
步骤1103,银行后台服务器判断该银行的APP是否包括功能调用请求中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
在本步骤中,银行后台服务器判断该银行APP中是否包括功能调用请求中制定的功能模块,当判断结果为肯定时进入步骤1104,表明该银行APP中包括指定的功能模块,当判断结果为否定时进入步骤1106,表明该银行APP中不支持指定的功能模块。
步骤1104,银行后台服务器向银行APP发送授权许可以及执行功能模块时的参数。
在本步骤中,银行后台服务器向银行APP发送允许购物APP调用银行APP支付功能的信息,以及在执行支付功能时需要的参数,例如包括交易订单的信息(商品信息、价格等),以及支付订单中的信息(支付订单号、支付金额等)。
步骤1105,银行后台服务器向银行APP发送完成支付功能的链接地址以及执行功能模块时的参数。
在本步骤中,由于银行APP不包括支付功能模块,因此不支持购物APP请求的支付功能,因此,银行向银行APP发送银行后台服务器能够提供支付功能的链接地址,只要智能终端通过浏览器打开所述链接地址就可以完成支付功能。
至此,银行后台服务器校验功能调用请求的流程完毕。
步骤1008,银行后台服务器根据校验结果向银行APP发送信息。
在本步骤中,参考上述步骤1104和1105,根据校验结果的不同向银行APP发送的信息也不相同。
步骤1009,银行APP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功能调用请求。
在本步骤中,对应于上述步骤1104之后,银行APP将执行功能模块的参数输入到相应功能模块中,以完成功能调用请求。
步骤1010,对应于上述步骤1105之后,银行APP启动浏览器连接银行后台服务器,执行功能调用请求。
在本步骤中,银行APP启动浏览器后向浏览器的接口输入上述执行功能模块时的参数,以向银行后台服务器请求执行支付功能,银行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支付功能模块响应所述功能调用请求。
步骤1011,银行APP将响应功能调用请求的反馈结果反馈给购物APP。
在本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在购物APP或者银行APP的图形用户接口(GUI)上显示本次支付的结果,其中可以包括交易订单信息,例如商品名称、价格、数量、交易订单日期等信息,还可以包括支付订单信息,例如账户名、支付金额、收款人、支付时间等信息。
如图12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两种类别的APP通过解耦的关系完成用户的业务功能,本实施例中以电子交易中的支付功能模块作为说明,其中银行APP为第一类别APP,购物APP为第二类别APP,具体包括,
步骤1201,用户在购物APP呈现的页面上通过触摸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并点击支付按键准备付款。在本步骤中,用户还可以选择付款方式(例如银行卡支付或者移动支付)、支付的银行、币种等。
步骤1202,购物APP根据用户的业务信息获得本次业务信息,其中包括交易订单号、价格、商品名称、用户名称、付款方式、选择的银行、银行账号等。
步骤1203,购物APP将所述业务信息上传至购物后台服务器。
步骤1204,购物后台服务器将业务信息以及购物APP的信息发送给银行后台服务器。
在本步骤中,购物后台服务器调用与银行后台服务器的接口发送上述信息,其中,还将购物APP的标识信息发送给银行后台服务器,以便于银行后台服务器校验该购物APP是否能够调用银行APP的功能模块。
步骤1205,银行后台服务器对购物后台服务器发送来的信息进行校验。
在本步骤中,银行后台服务器将购物APP的信息与授权表格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购物APP的信息存在于授权表格中,则给予该购物APP调用银行APP支付功能模块的授权许可,否则拒绝购物APP调用银行APP的支付功能模块。
在给予授权许可之后还将根据业务信息生成支付订单信息,并将其进行加密。
步骤1206,银行后台服务器将授权信息以及支付订单信息发送给购物后台服务器。
步骤1207,购物后台服务器将支付订单信息和授权信息发送给购物APP。
步骤1208,购物APP根据业务信息以及授权信息生成功能调用请求。
在本步骤中,生成的功能调用请求包括银行APP标识信息,购物APP标识信息,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生成的调用请求信息的格式可以为:<scheme(银行APP通用资源定位符)>://<host(购物APP通用资源定位符)>:/<path(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query(参数信息)>,其中,Scheme(银行APP通用资源定位符)为银行APP定义的内容,通过该信息可以定位到银行APP,host(购物APP通用资源定位符)可以是购物APP推出方定义,通过该信息可以定位到购物APP,path(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为区分银行APP中功能模块交易的标识,例如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为0001,query(参数信息)为完成支付功能需要传输的参数,例如包括价格、用户名、用户账号等信息,参数信息中包括一系列的key-value对(键值对),保存在购物APP供交易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授权信息保存于参数信息中。
步骤1209,购物APP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发送给银行APP。
在本步骤中,购物APP通过OpenURL(打开通用资源定位符)命令将上述功能调用请求发送给银行APP。
步骤1210,银行APP解析所述功能调用请求。
在本步骤中,银行APP通过解析所述功能调用请求获得行APP标识信息,购物APP标识信息,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并通过对支付订单的解密获得支付订单的信息,其中包括支付的参数配置信息。
步骤1211,银行APP将解析后的功能调用请求发送给银行后台服务器。
步骤1212,银行后台服务器对所述功能调用请求进行校验。
在本步骤中,可以参考图13为本文实施例对功能调用请求进行校验的流程图,该图中的判断流程可以运行于银行后台服务器也可以运行于智能终端上的银行APP中,本实施例中以运行于银行后台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301,银行后台服务器验证功能调用请求中授权信息是否合法。
在本步骤中,授权信息可以是银行后台服务器的数字签名,也可以是由特定哈希算法针对特定的字符串进行的哈希运算所得到的字符串,在银行后台服务器对该授权信息进行校验时,可以验证该授权信息的数字签名是否正确,或者采用相同的哈希算法对同样的字符串进行哈希运算,然后比较授权信息中的字符串与运算得到的字符串是否相同。
步骤1302,银行后台服务器判断该银行的APP是否包括功能调用请求中银行APP中支付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
在本步骤中,银行后台服务器判断该银行APP中是否包括功能调用请求中制定的功能模块,当判断结果为肯定时进入步骤1303,表明该银行APP中包括指定的功能模块,当判断结果为否定时进入步骤1304,表明该银行APP中不支持指定的功能模块。
步骤1303,银行后台服务器向银行APP发送授权许可以及执行功能模块时的参数。
在本步骤中,银行后台服务器向银行APP发送允许购物APP调用银行APP支付功能的信息,以及在执行支付功能时需要的参数,例如包括交易订单的信息(商品信息、价格等),以及支付订单中的信息(支付订单号、支付金额等)。
步骤1304,银行后台服务器向银行APP发送完成支付功能的链接地址以及执行功能模块时的参数。
在本步骤中,由于银行APP不包括支付功能模块,因此不支持购物APP请求的支付功能,因此,银行向银行APP发送银行后台服务器能够提供支付功能的链接地址,只要智能终端通过浏览器打开所述链接地址就可以完成支付功能。
至此,银行后台服务器校验功能调用请求的流程完毕。
步骤1213,银行后台服务器将校验结果以及执行功能模块时的参数发送给银行APP。
步骤1214,银行APP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功能调用请求。
在本步骤中,对应于上述步骤1303之后,银行APP将执行功能模块的参数输入到相应功能模块中,以完成功能调用请求。
步骤1215,对应于上述步骤1304之后,银行APP启动浏览器连接银行后台服务器,响应功能调用请求。
在本步骤中,银行APP启动浏览器后向浏览器的接口输入上述执行功能模块时的参数,以向银行后台服务器请求执行支付功能,银行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支付功能模块响应所述功能调用请求。
步骤1216,银行APP将响应功能调用请求的反馈结果反馈给购物APP。
通过上述本文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将第一类别APP与第二类别APP解耦,当第二类别APP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业务时,可以不必调用第一类别APP而只是调用第一类别APP的相应功能模块即可实现完成业务的目的;并且通过授权信息的验证方式可以提高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安全性,不在授权范围内的第二类别APP无法调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并且通过对功能模块的判断可以解决当第一类别APP不包括第二类别APP调用请求的功能模块时,可以通过浏览器的方式完成用户的业务目的,使得用户的指令能够更好地执行完成,提升了客户的体验。
如图14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类别APP和第二类别APP都可以运行于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之上,在本实施例中称为计算设备,计算设备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设备1404,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每个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硬件线程。计算设备1402还可以包括任何存储资源1406,其用于存储诸如代码、设置、数据等之类的任何种类的信息。非限制性的,比如,存储资源1406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种组合:任何类型的RAM,任何类型的ROM,闪存设备,硬盘,光盘等。更一般地,任何存储资源都可以使用任何技术来存储信息。进一步地,任何存储资源可以提供信息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保留。进一步地,任何存储资源可以表示计算设备1402的固定或可移除部件。在一种情况下,当处理设备1404执行被存储在任何存储资源或存储资源的组合中的相关联的指令时,计算设备1402可以执行相关联指令的任一操作。计算设备1402还包括用于与任何存储资源交互的一个或多个驱动机构1408,诸如硬盘驱动机构、光盘驱动机构等。
计算设备1402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模块1410(I/O),其用于接收各种输入(经由输入设备1412)和用于提供各种输出(经由输出设备1414))。一个具体输出机构可以包括呈现设备1416和相关联的图形用户接口(GUI)1418。计算设备140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1420,其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1422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424将上文所描述的部件耦合在一起。
通信链路1422可以以任何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局域网、广域网(例如,因特网)、点对点连接等、或其任何组合。通信链路1422可以包括由任何协议或协议组合支配的硬连线链路、无线链路、路由器、网关功能、名称服务器等的任何组合。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执行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执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结果。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执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执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结果。
本文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实现如图2、图5、图8、图10-图13中的方法。
对应于图2、图5、图8、图10-图13中的方法,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其中的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图2、图5、图8、图10-图13的方法。
应理解,在本文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文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文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文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文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文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文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文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文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文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文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其中,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业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
接收所述第二类别APP的后台服务器反馈的经过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授权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
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4.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
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中匹配所述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
如果匹配成功,则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如果匹配失败,则启动浏览器,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连接到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还包括,
将解析后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发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
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校验所述解析后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请求的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校验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前还包括,
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
对所述授权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
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
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解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包括授权信息时,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中匹配所述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
如果匹配成功,则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如果匹配失败,则启动浏览器,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连接到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解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中包括授权信息时,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还包括,
将解析后的包括授权信息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发送给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
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校验所述解析后的包括授权信息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请求的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类别APP后台服务器的校验结果,处理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10.第二类别APP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
请求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其中,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结果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完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后,接收所述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11.第一类别APP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用请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参数信息以及授权信息;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对所述授权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调用请求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12.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类别APP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其中,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第一类别APP获取第二类别APP发出的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13.一种应用功能调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类别APP装置和第二类别APP装置,其中,
第二类别APP装置,用于获取用户在第二类别APP上的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其中,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得到包括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的功能调用请求信息;将所述功能调用请求信息生成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
第一类别APP装置,用于获取第二类别APP装置发出的调用该第一类别APP装置功能模块的请求,解析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得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类别APP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别APP标识信息进行是否合法的第一判定;通过所述第一判定后,对待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第一类别APP的功能模块的第二判定,根据所述第二判定结果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并向所述第二类别APP装置反馈响应所述调用第一类别APP功能模块的请求的反馈结果。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5837.2A CN111930535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5837.2A CN111930535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30535A CN111930535A (zh) | 2020-11-13 |
CN111930535B true CN111930535B (zh) | 2023-08-29 |
Family
ID=73314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55837.2A Active CN111930535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305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66046B (zh) * | 2022-11-30 | 2024-09-13 | 北京安天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调用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37344A (zh) * | 2016-03-30 | 2017-03-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调用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070858A (zh) * | 2016-12-21 | 2017-08-1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153961A (zh) * | 2017-05-18 | 2017-09-1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支付方法、支付服务器、交易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7-31 CN CN202010755837.2A patent/CN1119305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37344A (zh) * | 2016-03-30 | 2017-03-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调用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070858A (zh) * | 2016-12-21 | 2017-08-1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153961A (zh) * | 2017-05-18 | 2017-09-1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支付方法、支付服务器、交易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30535A (zh) | 2020-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16918B (zh) | 用户认证方法和系统 | |
US8186586B2 (e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rt card pin management via an unconnected reader | |
KR20190039077A (ko) | IoT 장치와 애플리케이션 간의 생체 식별 및 검증 | |
CN101916478A (zh) | 一种客户端自动获取普通短信中动态密码并验证输入的方法 | |
TWI870113B (zh) | 數位化支付處理方法、裝置、設備、系統及介質 | |
CN110599207A (zh) | 发票验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6713321A (zh) | 一种针对销售终端调试功能的权限管理方法及装置 | |
US20100308110A1 (en) | Smart card pin management via an unconnected reader | |
CN112801655A (zh) | 支付卡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和介质 | |
TWI839875B (zh) | 支付方法、使用者終端、裝置、設備、系統及介質 | |
JP2023525498A (ja) | リソース処理方法、サーバ、端末、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 |
CN111930535B (zh) | 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983661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hentication of a first party respective of a second party aided by a third party | |
WO2025015958A1 (zh) | 支付增强验证的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介质 | |
TWM605343U (zh) | 身分認證系統 | |
CN112819635B (zh) | 一种电子交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TWI888097B (zh) | 支付增強驗證的方法、裝置、伺服器、系統及介質 | |
EP4250210A1 (en) | Devices, methods and a system for secure electronic payment transactions | |
CN114944947B (zh) | 客户端的权限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50061456A1 (en) | Platform-agnostic universal transaction profiles | |
US20250094986A1 (en) | Authentication process for facilitating secure access to voice-enabled applications | |
US20250061457A1 (en) | Platform-agnostic universal transaction profiles | |
CN119444203A (zh) | 一键式资金提现充值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9539923A (zh)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HK40052213A (zh) | 支付卡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和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