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1617A - 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11617A CN111911617A CN201910841879.5A CN201910841879A CN111911617A CN 111911617 A CN111911617 A CN 111911617A CN 201910841879 A CN201910841879 A CN 201910841879A CN 111911617 A CN111911617 A CN 1119116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ft lever
- lever
- terminal
- shift
- swi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04—Selector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with means for range selection and manual shifting, e.g. range selector with tiptron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4—Ratio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44—Ratio selector apparatus consisting of electrical switches or sens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16H59/105—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al switches or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通过将P‑挡位开关功能集成到手动开关功能中,去除了用于P‑挡位开关的元件,从而简化了构造并实现了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通过将P-挡位开关功能集成到手动开关功能中来简化传动杆的构造并实现成本降低。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自动变速器车辆中,P、R、N和D挡位通常线性地设置,并且换挡杆旋转以选择多个挡位中的任何一个。当换挡杆旋转时,拉动线缆并且其操作力传递到变速器。
换句话说,由于线缆连接到换挡杆的位置是从换挡杆的旋转中心向上间隔开的位置,因此,当换挡杆旋转时,线缆根据换挡杆的旋转角度被拉动或松开,操作力传递到变速器,由此通过识别操作力来执行挡位的换挡。
同时,除了P、R、N和D挡位之外,换挡杆装置还设置有作为手动模式的M挡位,并且构造成使得换挡杆在垂直于由P、R、N和D挡位形成的路线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选择手动模式。在手动模式下,换挡杆在+和-方向上的操作被传感器检测为信号并传输到变速器。
同时,当换挡到P、R、N、D挡位的P挡位时,不是简单地操作换挡杆,而是操作P位置开关。用于检测驾驶员的P挡位换挡意图的P位置开关可以设置于传动杆,或者可以单独地设置,使得可以根据驾驶员是否打算换挡到P挡位来执行换挡到P挡位。
如上所述构造的换挡杆装置必须设置有用于在手动模式下检测换挡杆的+和-位置的传感器开关,并且用于确定P挡位的位置开关被单独配置,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也增加了工作流程。
因此,需要一种新方式来降低成本,同时保持配置为在手动模式下检测换挡位置并检测换挡到P挡位的意图。
公开于本发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通过将P-挡位开关功能集成到手动开关功能中来简化传动杆的构造并实现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换挡杆,其构造成根据传动杆的操作当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选择自动模式,并且当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时选择手动模式;接合杆,其联接到所述换挡杆,接合杆构造成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自动模式时接合杆与所述换挡杆一起移动,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手动模式时接合杆与所述换挡杆分离;辅助杆,其连接到所述换挡杆,以与所述换挡杆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切换杆,其设置在所述辅助杆的旋转半径内,切换杆构造成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自动模式的换挡挡位的P挡位时切换杆通过所述辅助杆移动,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手动模式时切换杆连接到所述换挡杆并与所述换挡杆一起移动,所述切换杆设置有刷部;以及基板,其设置有具有P-挡位端子、用于手动模式的+位置端子以及-位置端子的多个端子部,以用于检测所述切换杆的旋转位置,并且所述基板构造成当所述切换杆旋转并且所述刷部位于预定的端子部时电连接以产生信号,从而允许切换换挡挡位。
所述辅助杆可以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换挡杆可以通过穿过所述旋转轴的辅助销联接到所述旋转轴,以通过所述辅助销与所述辅助杆一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或者在左右方向上旋转;并且所述接合杆连接到所述换挡杆,同时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并且所述接合杆构造成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自动模式时接合杆与所述换挡杆一起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手动模式时接合杆通过与所述换挡杆分离而不旋转。
所述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传动模块壳体,其中可旋转地安装所述切换杆,并容纳所述基板;以及切换机构,当所述换挡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时切换机构向上和向下移动,其中所述基板的多个端子部进一步包括模式转换端子,所述模式转换端子电连接到所述切换机构,以当随着所述换挡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而所述切换机构向上和向下移动时允许切换到手动模式。
所述切换杆可以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传动模块壳体中并且穿过所述传动模块壳体朝向所述换挡杆突出,并且所述传动模块壳体可以设置有容纳所述止挡部的旋转半径的引导孔。
所述换挡杆可以在其面向所述传动模块壳体的表面中形成有止动槽,使得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手动模式时,所述止挡部插入所述止动槽中。
所述切换机构可以包括:旋转杆,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传动模块壳体以执行起落运动,所述旋转杆构造成使得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部穿过所述传动模块壳体连接到所述换挡杆,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部定位在所述传动模块壳体内部;以及可移动部,其连接到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部,随着所述旋转杆的旋转而线性移动,可移动部设置有电连接部,以当所述电连接部进入所述模式转换端子时电连接到所述模式转换端子,允许手动模式的模式转换。
所述基板的多个端子部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模式转换端子间隔开的第一接地端子,并且所述可移动部的电连接部总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地端子。
所述传动模块壳体可以形成有:狭缝孔,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狭缝孔;以及引导部,其从所述狭缝孔朝向所述模式转换端子延伸,以引导所述可移动部的线性运动。
所述基板的多个端子部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其中所述P-挡位端子、所述+位置端子以及所述-位置端子沿着所述切换杆的旋转半径设置,同时彼此间隔开,所述切换杆的所述刷部总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地端子。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车辆所构造的换挡杆装置,通过将P-挡位开关功能集成到手动开关功能中,去除了用于P-挡位开关的元件,从而简化了构造并实现了成本降低。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描述,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的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的组装图,
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以及图9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的视图
图10、图11以及图12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的操作的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显示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附图标记涉及本发明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另一方面,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的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的组装图,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以及图9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的视图,图10、图11以及图12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可以包括换挡杆10、接合杆20、辅助杆30、切换杆40以及基板50。换挡杆10构造成根据传动杆L的操作当在前后方向上旋转时选择自动模式,并且当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选择手动模式。接合杆20构造成连接到换挡杆10,并且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自动模式时与换挡杆10一起移动,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手动模式时与换挡杆10分离。辅助杆30连接到换挡杆10,以与换挡杆10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切换杆40设置在辅助杆30的旋转半径内,构造成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自动模式的换挡挡位的P挡位并连接到换挡杆10时通过辅助杆30移动,并且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手动模式时与换挡杆10一起移动,并且切换杆40设置有刷部41。根据用于检测切换杆40的旋转位置的手动模式,基板50设置有具有P-挡位端子52、+位置端子53以及-位置端子54的多个端子部51,并且基板50构造成当切换杆40旋转并且刷部41位于预定的端子部51时电连接以产生信号,允许切换换挡挡位。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换挡杆10、接合杆20以及辅助杆30可以构造为单个组件,或者可以设置在杆壳100中。这里,杆壳100可以由用于安装到车辆的杆支架110和支架芯120构成,其中换挡杆10、接合杆20、辅助杆30、切换杆40以及基板50可以设置在支架芯120中。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换挡杆10构造成当在前后方向上旋转时选择作为自动模式的P、R、N和D挡位,并且当在其左右方向上旋转时选择作为手动模式的M挡位。换挡杆10构造成在选择了自动模式的换挡挡位的D挡位的状态下,换挡杆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能够选择手动模式,因此执行从作为行驶挡位的D挡位到手动模式的换挡,并且换挡挡位换挡到+或-位置。此外,辅助杆30联接到换挡杆10,以在前后方向上与换挡杆10一起移动,并且与后面描述的切换杆40一起操作。
接合杆20设置在换挡杆10的一侧,接合杆20构造成连接到换挡杆10并且当换挡杆10处于自动模式时与换挡杆10一起移动,当换挡杆10处于手动模式时与换挡杆10分离。换挡杆10和接合杆20的连接和分离结构可以通过突起和凹槽结构选择性地连接或分离。在换挡杆的结构中,换挡杆10和接合杆20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已知的,因此省略其描述。
因此,换挡杆10、接合杆20以及辅助杆30具有它们一起操作的结构,并且基板50设置成根据与换挡杆10的操作方向一起操作的切换杆40的移动位置而产生对应于预定的换挡挡位的信号。
换句话说,切换杆40在辅助杆30的旋转半径内设置在换挡杆10的一侧,并且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自动模式的换挡挡位的P挡位时切换杆40通过辅助杆30移动。因此,当随着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自动模式的换挡挡位的P挡位而通过辅助杆30移动切换杆40的位置时,设置在切换杆40中的刷部41与设置在基板50中的P-挡位端子52接触并与其电连接,由此,基板50发送信号以允许执行切换到P-挡位换挡挡位。
同时,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手动模式时,切换杆40直接连接到换挡杆10并且与换挡杆10一起移动。因此,当换挡杆10移动以在手动模式下选择+位置或-位置时,切换杆40与换挡杆10一起移动,由此,设置在切换杆40中的刷部41与设置在基板50中的+位置端子53或-位置端子54接触并与其电连接。因此,基板50发送信号以允许根据手动模式执行切换到+位置换挡挡位或-位置换挡挡位。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当换挡杆10在前后方向上旋转时,选择根据自动模式的换挡挡位,其中在P挡位的情况下,随着换挡杆10旋转的辅助杆30使切换杆40旋转,使得切换杆40的刷部41电连接到设置在基板50中的P-挡位端子52,由此传输与其对应的信号以执行换挡到P挡位。
此外,在通过切换到手动模式执行换挡的情况下,当换挡杆10在其左右方向上旋转时,换挡杆10和切换杆40彼此直接连接并一起旋转,并且切换杆40的刷部41电连接到设置在基板50中的+位置端子53或-位置端子54,由此传输与其对应的信号以在手动模式下执行换挡。
为此目的,如图4所示,当随着换挡杆10旋转而执行换挡到R、N和D挡位时,辅助杆30不与切换杆40接触;当随着换挡杆10旋转而执行换挡到P挡位时,辅助杆30与切换杆40接触以使切换杆40旋转,使得切换杆40的刷部41可以电连接到基板50的P-挡位端子52。此外,如图5所示,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手动模式时,换挡杆10、辅助杆30以及切换杆40一起旋转,由此,辅助杆30不会被切换杆40干扰,并且切换杆40的刷部41可以电连接到基板50的+位置端子53或-位置端子54。
这里,当换挡杆10在自动模式下旋转时,与换挡杆10一起旋转的辅助杆30与切换杆40接触的时刻可以通过调节辅助杆30的安装角度来确定,并且换挡杆10切换到手动模式并与切换杆40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自动模式的D挡位中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位置来确定。此外,基板50的端子部51可以安装成使得+位置端子53、-位置端子54以及P-挡位端子52沿着切换杆40的旋转半径彼此间隔开。
因此,由于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中,在切换手动模式和P挡位的换挡挡位的一个基板50中执行换挡,因此,通过将P-挡位开关功能集成到手动开关功能中,去除了用于P-挡位开关的元件,从而简化了构造并实现了成本降低。
具体到本发明,如图7所示,辅助杆30可以设置有旋转轴31;换挡杆10可以通过穿过旋转轴31的辅助销11联接到旋转轴31,以在前后方向上与辅助杆30一起旋转,或者可以通过辅助销11在左右方向上旋转;并且,接合杆20可以连接到换挡杆10,同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旋转轴31旋转,并且接合杆20可以构造成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自动模式时,绕旋转轴31与换挡杆10一起旋转,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手动模式时,通过与换挡杆10分离而不旋转。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换挡杆10、接合杆20以及辅助杆30可以构造为单个组件。作为其示例性实施方案,辅助杆30设置有旋转轴31,并且换挡杆10通过穿过旋转轴31的辅助销11联接到旋转轴31,由此,换挡杆10和辅助杆30在前后方向上一起旋转。此外,换挡杆10通过辅助销11在旋转轴31处在左右方向上旋转,以连接到接合杆20或切换杆40,或者与其分离。接合杆20连接到换挡杆10,同时设置成可相对于旋转轴31旋转,因此,当换挡杆10在前后方向上旋转时,接合杆20与换挡杆10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旋转。这里,当换挡杆10根据手动模式的选择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接合杆与换挡杆10分离并且不旋转。换挡杆10和接合杆20的连接和分离结构可以通过应用于传统换挡杆的结构的突起和凹槽结构选择性地连接或分离。
同时,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传动模块壳体60,其中可转动地安装切换杆40并且容纳基板50。如图1至图2所示,传动模块壳体60可以设置在杆壳100的支架芯120中,或者可以设置在包括换挡杆10、接合杆20以及辅助杆30的杆组件的一侧,以便当换挡杆10在其左右方向上旋转时,切换杆40可以连接到换挡杆10。
传动模块壳体60设置有切换机构70,当换挡杆10在其左右方向上移动时切换机构70向上和向下移动。此外,基板50的端子部51进一步包括模式转换端子55,该模式转换端子55电连接到切换机构70,以当随着换挡杆10在其左右方向上移动而切换机构向上下移动时允许切换到手动模式。因此,通过切换机构70,当换挡杆10在自动模式下的D挡位内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允许切换到手动模式,切换机构70电连接到基板50的模式转换端子55,由此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切换杆40可以设置有止挡部42,该止挡部42可旋转地设置在传动模块壳体60中并且通过传动模块壳体60朝向换挡杆10突出,并且,传动模块壳体60可以设置有引导孔61,该引导孔61容纳止挡部42的旋转半径。
这里,切换杆40可以经由铰链销43可旋转地连接到传动模块壳体60,并且可以设置成通过复位弹簧44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切换杆40可以设置有穿过传动模块壳体60的引导孔61朝向换挡杆10突出的止挡部42,并且,传动模块壳体60的引导孔61可以以弯曲形状延伸,以接收与切换杆40一起旋转的止挡部42的旋转半径。结果,切换杆40可以在传动模块壳体60中限定的预定的旋转半径内旋转。
同时,如图8至图9所示,换挡杆10在其面向传动模块壳体60的表面中形成有止动槽12,使得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选择手动模式时,止挡部42可以插入止动槽12中。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换挡杆10和切换杆40根据换挡杆10在其左右方向上的旋转位置连接在一起或彼此分离。为此目的,换挡杆10在其面向传动模块壳体60的表面中形成有止动槽12,以允许切换杆40的止挡部42插入其中。因此,如图8所示,当换挡杆10处于自动模式时,止挡部42和止动槽12彼此分离,并且如图9所示,当换挡杆10处于手动模式时,切换杆40的止挡部42插入止动槽12中,使得换挡杆10和切换杆40彼此连接并一起旋转。
同时,如图3所示,切换机构70可以包括旋转杆71以及可移动部72。旋转杆71可旋转地连接到传动模块壳体60以执行起落运动,并且旋转杆71构造成使得其第一端部通过传动模块壳体60连接到换挡杆10,并且其第二端部定位在传动模块壳体60内部。可移动部72连接到旋转杆71的第二端部,随着旋转杆71的旋转而线性移动,并且设置有电连接部73,以当电连接部73进入模式转换端子55时电连接到模式转换端子55,允许执行切换到手动模式。
因此,切换机构70包括旋转杆71和可移动部72,并且可移动部72通过旋转杆71经由铰链销75的旋转而在上下方向上线性移动,使得选择性地执行电连接到基板50的端子部51。这里,可移动部72可以通过设置在切换机构下侧的弹性弹簧74支撑而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换句话说,旋转杆71设置在传动模块壳体60中,同时在其中间具有旋转的中心点,并且由于其第一端部穿过传动模块壳体60连接到换挡杆10,当换挡杆10在其左右方向上旋转时,执行起落运动。这里,旋转杆71的第一端部可以压靠单独形成在换挡杆10中的突起13,使得当换挡杆10在其左右方向上移动时旋转杆71起落。
旋转杆71的第二端部连接到可移动部72,并且可移动部72设置有电连接部73,电连接部73电连接到基板50的模式转换端子55,由此,电连接部73可以根据旋转杆71的旋转位置选择性地连接到模式转换端子55,并且切换到手动模式。
这里,传动模块壳体60可以形成有狭缝孔62,旋转杆71穿过该狭缝孔62,并且引导部63从狭缝孔62朝向模式转换端子55延伸,以引导可移动部72的线性运动。因此,旋转杆71可以穿过传动模块壳体60的狭缝孔62朝向换挡杆10突出,并且在传动模块壳体60的内部,引导部63通过从狭缝孔62朝向模式转换端子55延伸而形成,使得可移动部72可以沿着引导部63线性移动。
因此,当换挡杆10配置为通过在其左右方向上旋转来选择手动模式时,连接到换挡杆10的旋转杆71起落,并且连接到旋转杆71的可移动部72沿着引导部63线性移动,由此,设置在可移动部72中的电连接部73可以电连接到基板50的模式转换端子55。因此,当可移动部72的电连接部73通过与基板50的模式转换端子55接触而电连接到基板50的模式转换端子55时,基板50发送信号以允许执行切换到手动模式。
同时,基板50的端子部51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模式转换端子55隔开的第一接地端子56,可移动部72的电连接部73总是电连接到第一接地端子。此外,基板50的端子部51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接地端子57,其中P-挡位端子52、+位置端子53以及-位置端子54沿着切换杆40的旋转半径设置,同时彼此间隔开,切换杆40的刷部41总是电连接到第二接地端子。因此,基板50的端子部51包括电连接到模式转换端子55的第一接地端子56和电连接到P-挡位端子52、+位置端子53以及-位置端子54的第二接地端子57,其中电连接部73保持与第一接地端子56接触,并且刷部41保持与第二接地端子57接触。
因此,当电连接部73或刷部41与设置在基板50中的预定的端子部51接触时,基板50可以根据相应的端子部51电发送换挡信号,并且控制器可以接收换挡信号,以允许执行换挡到预定的换挡挡位。
上述本发明的操作如下。
参照图4,当换挡杆10在自动模式下执行换挡到P挡位时,辅助杆30将切换杆40向右推。这里,如图10所示,当切换杆40旋转时,设置在切换杆40中的刷部41移动到P-挡位端子52以与其电连接,从而执行换挡到P挡位。
同时,如图4所示,当换挡杆10被操纵到手动模式时,辅助杆30不受切换杆40的干扰,并且切换杆40与换挡杆10一起旋转。这里,如图11所示,设置在切换杆40中的刷部41位于+位置端子53和-位置端子54之间。
同时,当换挡杆10在手动模式下被操纵到+位置或-位置时,切换杆40与换挡杆10一起旋转,并且设置在切换杆40中的刷部41移动到+位置端子53或-位置端子54并与其电连接。图12示出了刷部41移动到-位置端子54并与其电连接的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由于扩展了用于手动模式切换的基板50的功能并且集成了P-挡位开关功能,因此去除了用于P-挡位开关的元件,从而简化了构造并实现了成本降低。此外,随着换挡杆模块的部件数量减少,尺寸减小,布局得到优化,并且应用滑动接触方法以降低短路的风险。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方”、“下方”、“内”、“外”、“上”、“下”、“向上”、“向下”、“前”、“后”、“背”、“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里面”、“外面”、“向前”和“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例的特征。将进一步理解,术语“连接”或其衍生词指的是直接和间接连接。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换挡杆,其构造成根据传动杆的操作当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选择自动模式,当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时选择手动模式;
接合杆,其联接到所述换挡杆,所述接合杆构造成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自动模式时接合杆与所述换挡杆一起移动,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手动模式时接合杆与所述换挡杆分离;
辅助杆,其连接到所述换挡杆,以与所述换挡杆一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
切换杆,其设置在所述辅助杆的旋转半径内,所述切换杆构造成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自动模式的换挡挡位的P挡位时切换杆通过所述辅助杆移动,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手动模式时切换杆连接到所述换挡杆并与所述换挡杆一起移动,所述切换杆设置有刷部;以及
基板,其设置有具有P-挡位端子、用于手动模式的+位置端子以及-位置端子的多个端子部,以用于检测所述切换杆的旋转位置,所述基板构造成当所述切换杆旋转并且所述刷部位于预定的端子部时电连接以产生信号,从而允许切换换挡挡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其中,所述辅助杆设置有旋转轴,
其中,所述换挡杆通过穿过所述旋转轴的辅助销联接到所述旋转轴,以通过所述辅助销与所述辅助杆一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或者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其中,所述接合杆连接到所述换挡杆,同时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接合杆构造成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自动模式时接合杆与所述换挡杆一起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手动模式时接合杆通过与所述换挡杆分离而不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进一步包括:
传动模块壳体,其中可旋转地安装所述切换杆,并容纳所述基板;以及切换机构,当所述换挡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切换机构向上和向下移动,
其中,所述基板的多个端子部进一步包括模式转换端子,所述模式转换端子电连接到所述切换机构,以当随着所述换挡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而所述切换机构在第三方向上移动时允许切换到手动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其中,所述切换杆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传动模块壳体中并且穿过所述传动模块壳体朝向所述换挡杆突出,
其中,所述传动模块壳体设置有容纳所述止挡部的旋转半径的引导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所述切换杆通过铰链销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传动模块壳体并连接到复位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所述换挡杆在其面向所述传动模块壳体的表面中形成有止动槽,使得当操作所述换挡杆以选择手动模式时,所述止挡部插入所述止动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
旋转杆,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传动模块壳体以执行起落运动,所述旋转杆构造成使得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部穿过所述传动模块壳体连接到所述换挡杆,并且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部定位在所述传动模块壳体内部;以及
可移动部,其联接到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部,随着所述旋转杆的旋转而线性移动,所述可移动部设置有电连接部,以当所述电连接部进入所述模式转换端子时电连接到所述模式转换端子,允许手动模式的模式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所述基板的多个端子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模式转换端子间隔开的第一接地端子,所述可移动部的电连接部连续地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地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所述传动模块壳体包括:
狭缝孔,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狭缝孔;以及
引导部,其从所述狭缝孔朝向所述模式转换端子延伸,以引导所述可移动部的线性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其中,所述基板的多个端子部进一步包括第二接地端子,所述P-挡位端子、所述+位置端子以及所述-位置端子沿着所述切换杆的旋转半径设置,同时彼此间隔开,所述切换杆的所述刷部连续地电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地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053765A KR102635920B1 (ko) | 2019-05-08 | 2019-05-08 | 차량용 변속레버 장치 |
KR10-2019-0053765 | 2019-05-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11617A true CN111911617A (zh) | 2020-11-10 |
CN111911617B CN111911617B (zh) | 2023-05-16 |
Family
ID=7294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41879.5A Active CN111911617B (zh) | 2019-05-08 | 2019-09-06 | 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65876B2 (zh) |
KR (1) | KR102635920B1 (zh) |
CN (1) | CN111911617B (zh) |
DE (1) | DE102019125505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5806A (ja) * | 1997-07-02 | 1999-01-29 | Tokai Rika Co Ltd | シフトポジ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
JP2002089676A (ja) * | 2000-09-13 | 2002-03-27 | Suzuki Motor Corp | 変速制御装置 |
CN103711887A (zh) * | 2012-10-05 | 2014-04-0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换档杆操作结构 |
CN103968055A (zh) * | 2013-02-01 | 2014-08-0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变速器的杆的结构 |
CN106183801A (zh) * | 2015-05-29 | 2016-12-07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
CN109641520A (zh) * | 2016-08-26 | 2019-04-16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换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259622B1 (ko) * | 1996-12-11 | 2000-08-01 | 정몽규 | 메뉴얼모드겸용자동변속기의변속레버작동구조 |
JP3814942B2 (ja) * | 1997-05-30 | 2006-08-3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ポジションセンサ |
JP3938823B2 (ja) * | 1999-08-17 | 2007-06-2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KR100510351B1 (ko) | 2004-03-17 | 2005-08-24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시프트 바이 와이어 시스템의 변속레버 위치감지장치 |
KR101089508B1 (ko) * | 2009-02-09 | 2011-12-05 | 경창산업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차량의 기어변속 장치 |
KR101558766B1 (ko) | 2014-05-08 | 2015-10-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변속레버 모듈 |
KR101664715B1 (ko) | 2015-06-24 | 2016-10-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파킹 해제 장치 |
-
2019
- 2019-05-08 KR KR1020190053765A patent/KR102635920B1/ko active Active
- 2019-08-19 US US16/544,119 patent/US1086587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9-06 CN CN201910841879.5A patent/CN111911617B/zh active Active
- 2019-09-23 DE DE102019125505.8A patent/DE102019125505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5806A (ja) * | 1997-07-02 | 1999-01-29 | Tokai Rika Co Ltd | シフトポジ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
JP2002089676A (ja) * | 2000-09-13 | 2002-03-27 | Suzuki Motor Corp | 変速制御装置 |
CN103711887A (zh) * | 2012-10-05 | 2014-04-0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换档杆操作结构 |
CN103968055A (zh) * | 2013-02-01 | 2014-08-0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变速器的杆的结构 |
CN106183801A (zh) * | 2015-05-29 | 2016-12-07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
CN109641520A (zh) * | 2016-08-26 | 2019-04-16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换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355258A1 (en) | 2020-11-12 |
KR102635920B1 (ko) | 2024-02-13 |
CN111911617B (zh) | 2023-05-16 |
DE102019125505A1 (de) | 2020-11-12 |
US10865876B2 (en) | 2020-12-15 |
KR20200130540A (ko) | 2020-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93480B2 (en) | Shifting device | |
US7472621B2 (en) | Shift device | |
KR100226121B1 (ko) | 차량의 변속조작장치 | |
JP3469262B2 (ja) | 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ギア選択感応型センサ装置 | |
US10352435B2 (en) | Integrated electronic shift lever assembly for vehicle | |
JP5215854B2 (ja) | 付加切換エレメントを備えた操作装置 | |
EP3483479B1 (en) | Shifter assembly | |
KR102165848B1 (ko) | 리모트 쉬프트 레버 스위칭 유니트 | |
US20130112034A1 (en) | Vehicle input device | |
JP4327849B2 (ja) | 左右対称ギヤシフトのための装置 | |
KR102603759B1 (ko) |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니트 | |
US6118089A (en) | Modular steering column switch with selectable switching functions | |
KR101571454B1 (ko) | 전자식 변속레버 | |
CN111911617B (zh) | 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 |
US4393285A (en) | Transmission switch arrangement for a power transmission responsive to shifting of gear position | |
US20160348782A1 (en) | Shift lev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KR101575224B1 (ko) | 자동차용 메뉴얼모드 스위치 | |
JP5137197B2 (ja) | ポジ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 |
EP3680747B1 (en) | Operating device | |
KR100913535B1 (ko) | 자동차용 메뉴얼모드 스위치 | |
KR0121860B1 (ko) | 변속레버의 작동구조 | |
KR101520192B1 (ko) | 변속제어모듈 | |
CN113531108A (zh) | 换挡装置 | |
JPH08295146A (ja) |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ギヤシフト位置検出装置 | |
JP3715930B2 (ja) | 車両用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