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901900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1900A
CN111901900A CN202010251808.2A CN202010251808A CN111901900A CN 111901900 A CN111901900 A CN 111901900A CN 202010251808 A CN202010251808 A CN 202010251808A CN 111901900 A CN111901900 A CN 111901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address
transfer
new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18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1900B (zh
Inventor
赵慧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518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1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1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9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4049 priority patent/WO2021196854A1/zh
Priority to US17/916,298 priority patent/US20230143671A1/en
Priority to EP21779730.7A priority patent/EP4132203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1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8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different RA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根据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新空口双连接(E-UTRAN-NR Dual Connectivity,EN-DC)或多射频技术双连接(Multi-RAT DualConnectivity,MR-DC)双连接组网,使用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和新空口(New Radio,NR)无线接入技术的双连接。具有MR-DC或EN-DC能力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该网络做双连接业务增加单用户的峰值流量。
在EN-DC或MR-DC场景下,第一通信节点在进行数据反传过程中,若发生交叉场景,如何通知第一通信节点进行变更数据反传,以避免在非稳态流程中发生重建立时重建立失败或数据断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提高了反传流程的成功率以及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所述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根据所述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所述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并用于触发第一通信节点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所述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启动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发送器,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所述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并用于触发第一通信节点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包括:通信模块,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通信模块,配置为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进行通信交互;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间带SN切换场景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间带SN切换场景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添加SN之后的UE稳态下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添加SN之后的UE稳态下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间带SN切换过程中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间带SN切换过程中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MR-DC组网下已经添加SN的UE在切换流程或SN删除等流程的情况下,当PDCP实体发生变更时需要进行数据反传。EN-DC场景下MN向SN发送辅节点释放请求(SgNB ReleaseRequest),并在辅节点释放请求中携带反传地址,SN停止向UE传输下行数据并启动数据反传;MR-DC在5GC场景下MN向SN发送辅节点释放请求(SN Release Request)通知SN停止向UE传输下行数据,同时向SN发送地址指示消息(Xn-U Address Indication),并在地址指示消息中携带反传地址信息。如果UE在该流程后续步骤中发生重建立,MN根据重建立请求中携带的物理小区ID,决策是否抢占当前的流程。
在切换流程中,当UE发生重建立时空口切换失败,但网络侧SN未识别出该流程失败,SN侧仍然继续切换流程。如果重建立的目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实体发生变更,需要再次通知SN新的数据反传地址。在现有标准协议中,未针对交叉流程定义通知SN变更数据反传的方法,导致在非稳态流程中发生重建立时重建立失败或数据断流。
在当前标准协议中,定义了EN-DC场景下MN向SN发送SgNB Release Confirm或SgNB Release Request消息以及在带5GC的MR-DC场景下MN向SN发送的Xn-U AddressIndication消息中携带反传地址。协议未定义在向SN发送上述携带反传地址的消息后但未向SN发送UE Context Release前发生重建立,需要将当前的流程打断立即处理重建立,在重建立流程中需要再次给SN发送新的反传地址的场景。添加SN的UE在切换流程中需要MN向SN发送SGNB RELEASE REQUEST消息,例如:站内带SN切换SN变化的场景、站间带SN切换场景。本文档以站间带SN切换SN发生变化的场景举例。
在一实现方式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间带SN切换场景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EN-DC场景下,站间带SN切换场景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101-S111。
S101、发送测量报告。
S102、发送切换请求。
S103、发送SgNB增加请求。
S104、发送SgNB增加请求应答消息。
S105、接收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S106、发送SgNB释放请求。
S107、接收SgNB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S108、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109、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110、接收UE上下文释放请求。
S111、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EN-DC场景下,由于SN发生变化,源MN(source MN)向源SN(source SN)发送发送SgNB释放请求,以通知SN侧停止下行数据发送,且在发送SgNB释放请求中携带新的反传地址信息,以启动从source SN到目标SN(target SN)的数据反传。
在一实现方式中,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间带SN切换场景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带5GC的MR-DC场景下,站间带SN切换场景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201-S212。
S201、发送测量报告。
S202、发送切换请求。
S203、发送SgNB增加请求。
S204、发送SgNB增加请求应答消息。
S205、接收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S206、发送SgNB释放请求。
S207、接收SgNB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S208、发送地址指示消息。
S209、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210、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211、接收UE上下文释放请求。
S212、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带5GC的MR-DC场景下,由于SN发生变化,source MN向source SN发送SgNB释放请求,以通知SN侧停止下行数据发送,且发送地址指示消息,并在地址指示消息中携带新的反传地址信息,以启动从source SN到target SN的数据反传。
在一实现方式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添加SN之后的UE稳态下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EN-DC场景下,添加SN之后的UE稳态下重建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301-S308。
S301、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
S302、接收RRC连接重建立消息。
S303、发送RRC连接重建立完成消息。
S304、发送SgNB释放请求。
S305、接收SgNB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S306、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307、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308、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实施例中,添加SN之后,UE重建立的流程,在重建立过程中删除SN,并在该流程中将数据从SN侧反传到MN侧。
如图3所示,在EN-DC场景下,MN向SN发送SgNB释放请求,且在SgNB释放请求中携带反传地址信息。
在一实现方式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添加SN之后的UE稳态下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带5GC的MR-DC场景下,添加SN之后的UE稳态下重建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401-S409。
S401、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
S402、接收RRC连接重建立消息。
S403、发送RRC连接重建立完成消息。
S404、发送SgNB释放请求。
S405、接收SgNB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S406、发送地址指示消息。
S407、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408、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409、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实施例中,在MR-DC with 5GC场景下,MN向SN发送地址指示消息,且地址指示消息中携带反传地址信息。
在UE带SN站间切换SN变化流程中,当SN向MN回复SN Release Acknowledge后,启动source SN向target SN的数据反传。在此后UE发生重建立,携带切换源侧的物理小区ID重建立到source MN,MN需要抢占当前的切换流程立即响应重建立。协议规定在重建立流程中要删除SN侧的资源,因此在重建立流程中要完成source SN向source MN的数据反传,但如何在该交叉流程下通知SN更改反传地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方法,以提高反传流程的成功率,以及保证数据的连续性。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一个辅节点(比如,SN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510-S520。
S510、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S520、根据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在实施例中,反传启动消息中携带新的反传地址,在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之后,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以提高反传流程的成功率,以及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在进行数据反传过程中,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切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在实施例中,目的反传地址指的是在数据反传过程中,从该节点切换到另一个节点的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切换的情况,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切换流程的情况,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删除流程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在EN-DC场景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在MR-DC场景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地址指示消息,地址指示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地址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辅节点释放请求;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第二辅节点释放请求确认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反传启动消息的同时,备份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原反传流程中的反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在备份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反传数据之后,还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UE上下文释放消息;清除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原反传流程中的反传数据。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一个主节点(比如,MN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610。
S610、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并用于触发第一通信节点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在第一通信节点进行数据反传过程中,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EN-DC场景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在MR-DC场景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地址指示消息,地址指示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一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出了MN向SN发送SgNB Release Request、SgNBRelease Confirm或Xn-U Address Indication后当前流程被抢占需要再次通知SN侧启动向新的反传地址反传的方法,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在第一次给SN发送携带反传地址的消息通知SN启动数据反传时,SN侧启动反传的同时需要备份数据,直到收到UE上下文释放消息(UE CONTEXT RELEASE)后再清除数据。如果在数据反传过程中发生交叉流程需要改变数据反传的目标实体,则MN再次给SN发送携带反传地址的消息,SN侧收到后如果发现已经在数据反传,则停止当前的数据反传流程,重新启动向新的目标地址的数据反传。更改数据反传地址的消息可借助如下消息:EN-DC场景下借助于SgNB Release Request消息;带5GC的MR-DC场景下借助于地址指示消息。
EN-DC场景和MR-DC with 5GC场景下的交叉场景的数据反传过程可通过下文举例说明。
在一实现方式中,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间带SN切换过程中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为在EN-DC场景下,在SN切换过程中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节点为source SN,第二通信节点为source MN。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701-S717。
S701、发送测量报告。
S702、发送切换请求。
S703、发送SgNB增加请求。
S704、发送SgNB增加请求应答消息。
S705、接收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S706、发送SgNB释放请求。
S707、接收SgNB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S708、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709、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710、发送切换取消消息。
S711、接收RRC连接重建立消息。
S712、发送RRC连接重建立完成消息。
S713、发送SgNB释放请求(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
S714、接收SgNB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S715、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716、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717、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实施例中,在EN-DC场景下,切换流程中source SN接收到SgNB释放请求(即S706)之后,根据SgNB释放请求中的数据反传信息启动source SN向target SN数据反传,此时source SN进行反传数据的备份。在UE发生重建立时,由于携带的是切换源侧的物理小区ID,需要向target MN发送切换取消消息,以取消当前的切换流程,并快速响应重建立。由于重建立需要启动source SN向source MN的数据反传,在重建立流程中,在S713中source MN再次向source SN发送SgNB释放请求,并在S713中的SgNB释放请求中携带新的反传地址,以通知source SN停止在切换流程中向target SN的数据反传,重新启动向source MN的反传。
在一实现方式中,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间带SN切换过程中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带5GC的MR-DC场景下,在SN切换过程中发生重建立的流程图。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节点为source SN,第二通信节点为source MN。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801-S817。
S801、发送测量报告。
S802、发送切换请求。
S803、发送SgNB增加请求。
S804、发送SgNB增加请求应答消息。
S805、接收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S806、发送SgNB释放请求。
S807、接收SgNB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S808、发送地址指示消息。
S809、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810、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811、发送切换取消消息。
S812、接收RRC连接重建立消息。
S813、发送RRC连接重建立完成消息。
S814、发送SgNB释放请求(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辅节点释放请求)。
S815、接收SgNB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S816、发送地址指示消息(即上述实施例中携带新的反传地址的地址指示消息)。
S817、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818、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819、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实施例中,在带5GC的MR-DC场景下,切换流程中source SN接收到地址指示消息之后,启动source SN向target SN数据反传。本实施例和上述描述的EN-DC场景相同,此时source SN进行反传数据的备份。UE发生重建立同样取消当前的切换流程,快速响应重建立并重新启动source SN向source MN的数据反传。在重建立流程的S816中,source MN再次向source SN发送地址指示消息,并在该地址指示消息中携带新的反传地址,以通知sourceSN停止在切换流程中向target SN的数据反传,重新启动向source MN的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EN-DC或带MR-DC组网下,在交叉流程,且数据反传过程中,对反传地址发生变化的处理。MN向SN发送SGNB RELEASE REQUEST、SGNB RELEASE CONFIRM或Xn-U Address Indication之后SN侧数据反传过程中,如果发生其他流程需要改变反传地址,MN再次通知SN启动新的反传,涉及到反传数据的备份以及信令流程的处理,具体为:在第一通信节点(比如,上述实施例中的source SN)启动反传的同时备份数据,直至接收到UE上下文释放消息之后,再清除数据。
在第二通信节点(比如,上述实施例中的source MN)再次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新的反传地址的SgNB Release Request(上述实施例S713中的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或Xn-U Address Indication(上述实施例S816中的地址指示消息)消息时,通知第一通信节点停止在当前向第三通信节点的数据反传,重新启动向第二通信节点的反传。在实施例中,在EN-DC场景下,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新的反传地址的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在带MR-DC场景下,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新的反传地址的地址指示消息。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接收器910和启动模块920。
接收器910,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启动模块920,配置为根据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设置为实现图5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在进行数据反传过程中,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切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切换的情况,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切换流程的情况,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删除流程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在EN-DC场景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在MR-DC场景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地址指示消息,地址指示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地址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辅节点释放请求;
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第二辅节点释放请求确认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反传启动消息的同时,备份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原反传流程中的反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在备份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反传数据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用户终端UE上下文释放消息;
清除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原反传流程中的反传数据。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发送器1010。
发送器1010,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并用于触发第一通信节点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设置为实现图6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在第一通信节点进行数据反传过程中,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EN-DC场景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在MR-DC场景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地址指示消息,地址指示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包括:处理器1110、存储器1120和通信模块1130。该设备中处理器11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1110为例。该设备中存储器11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11中以一个存储器1120为例。该设备的处理器1110、存储器1120和通信模块113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备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
存储器11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设备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中的接收器和启动模块)。存储器1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1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1130,配置为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进行通信交互。
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在设备为第二通信节点时,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根据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并用于触发第一通信节点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Claims (1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所述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根据所述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在进行数据反传过程中,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切换流程的情况,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删除流程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新空口双连接EN-DC场景下,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所述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射频技术双连接MR-DC场景下,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地址指示消息,所述地址指示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地址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辅节点释放请求;
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第二辅节点释放请求确认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反传启动消息的同时,备份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原反传流程中的反传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备份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反传数据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用户终端UE上下文释放消息;
清除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原反传流程中的反传数据。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所述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并用于触发第一通信节点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在第一通信节点进行数据反传过程中,目的反传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N-DC场景下,所述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所述第一辅节点释放请求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MR-DC场景下,所述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地址指示消息,所述地址指示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反传启动消息,所述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
启动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反传启动消息中新的反传地址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发送器,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传启动消息;所述反传启动消息携带新的反传地址,并用于触发第一通信节点启动新的反传流程。
16.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模块,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通信模块,配置为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进行通信交互;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51808.2A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01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1808.2A CN111901900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1/074049 WO2021196854A1 (zh) 2020-04-01 2021-01-28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7/916,298 US20230143671A1 (en) 2020-04-01 2021-01-28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1779730.7A EP4132203A4 (en) 2020-04-01 2021-01-28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1808.2A CN111901900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1900A true CN111901900A (zh) 2020-11-06
CN111901900B CN111901900B (zh) 2024-12-24

Family

ID=73206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1808.2A Active CN111901900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3671A1 (zh)
EP (1) EP4132203A4 (zh)
CN (1) CN111901900B (zh)
WO (1) WO20211968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6854A1 (zh) * 2020-04-01 2021-10-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22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X2用户面连接状态确定方法和装置
US20110195699A1 (en) * 2009-10-31 2011-08-11 Saied Tadayon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Functions
EP2983445A1 (en) * 2014-08-08 2016-0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ying of service release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331200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方法、网关节点及节点
WO2020030378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providing dual connectivity to single connectivity inter-system handover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937B (zh) * 2009-06-19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报文转发方法及服务网关
CN102026279A (zh) * 2009-09-23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85026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网络的接入方法和系统
US9621495B1 (en) * 2012-12-10 2017-04-11 Jeffrey Brian Shumate Anonymous messaging proxy
EP3028410B1 (en) * 2013-08-01 2020-05-06 UHS Systems Pty Ltd. Improvements in central station connectivity
CN105099914B (zh) * 2014-04-24 2018-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组播转发表项的方法及设备
US10333869B2 (en) * 2015-06-30 2019-06-25 Avaya Inc. Telephony endpoint presence and instant messaging data-packet management
US10326852B2 (en) * 2016-03-24 2019-06-1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roxy for monitoring special handling of content within a service network
CN109995461B (zh) * 2017-12-29 2021-07-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知执行pdcp数据恢复的方法及设备
EP3806574A4 (en) * 2018-06-26 2021-06-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N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639579B (zh) * 2018-12-04 2021-05-14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组播报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2105092B (zh) * 2019-06-17 2024-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重建立中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01900B (zh) * 2020-04-01 202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22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X2用户面连接状态确定方法和装置
US20110195699A1 (en) * 2009-10-31 2011-08-11 Saied Tadayon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Functions
EP2983445A1 (en) * 2014-08-08 2016-0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ying of service release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576381A (zh) * 2014-08-08 2017-04-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知针对双连接的服务释放的方法和设备
CN106331200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方法、网关节点及节点
WO2020030378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providing dual connectivity to single connectivity inter-system handover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6854A1 (zh) * 2020-04-01 2021-10-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43671A1 (en) 2023-05-11
WO2021196854A1 (zh) 2021-10-07
EP4132203A1 (en) 2023-02-08
EP4132203A4 (en) 2024-04-10
CN111901900B (zh) 202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94940B2 (ja) 伝送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KR102018635B1 (ko) 서비스 연속성 보장 방법, 제어 평면 게이트웨이, 및 이동성 관리 네트워크 엘리먼트
CN107710862B (zh) 利用基于设备到设备的用户设备到网络的中继来支持服务中断的最小化
KR102477014B1 (ko) 세션 확립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521880B (zh) 切换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90279502A1 (en) Internetworking between wman and wlan networks
EP3949514B1 (en) Optional sending of complete message in conditional handover
KR102484223B1 (ko) Pdu 세션 활성화 방법, 페이징 방법 및 그의 장치
WO201805843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JP2018532320A (ja) 無線リソース制御(rrc)接続を解放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726870C1 (ru)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ти доступа и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9565728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JP6947809B2 (ja) 端末機器の状態を確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7210941A1 (zh) 一种建立用户面承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4084573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901900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239716B1 (ko) 핸드오버 방법, 코어 네트워크 장치,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
CN114126090B (zh) 上行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介质
JP2024538790A (ja) 内因性サービスの伝送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17280750A (zh) 用于ue到网络中继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RU2780471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RU2800767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0311934B (zh) 一种信令连接释放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9429278B (zh) 路由区更新方法、装置、系统、ue、sgsn及介质
JP2024528238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