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1783A - 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01783A CN111901783A CN202010254879.8A CN202010254879A CN111901783A CN 111901783 A CN111901783 A CN 111901783A CN 202010254879 A CN202010254879 A CN 202010254879A CN 111901783 A CN111901783 A CN 1119017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resource
- target
- scheduling
- ser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该方法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车用无线通信(vehicle to X,V2X)中,基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的直通/旁链链路(Sidelink)的通信方法是V2X标准实现的方式之一,业务数据不需要经过服务节点(例如基站)和核心网的转发,可以直接由源用户设备通过空口传输给目标用户设。对于V2X终端的资源调度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终端需要进行通讯时需要向服务节点请求获取资源,由服务节点为终端分配合适的资源用于数据传输,在这种模式下,如果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范围外或者与服务节点的连接不稳定甚至中断等情况下,无法请求服务节点分配资源,导致数据传输失败;第二种是由终端自行在资源池内进行感知并选择资源进行数据发送,在这种模式下,终端只考虑自身需求而无法统一调度,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低。因此,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以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获取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应用于服务节点,包括: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获取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被配置为设定模式的情况下,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确定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基于所述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应用于服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设定模式的终端配置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
配置所述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的至少一个资源池的反馈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应用于第一终端或者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或者应用于第二终端的资源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资源获取方法或资源调度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交互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交互的示意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交互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服务节点交互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服务节点交互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终端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车联网是指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行人、道路设备及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在车联网的V2X技术中,业务数据可以不经过服务节点(例如基站)和核心网的转发,直接由源UE通过空口传输给目标UE。V2X场景下的UE存在两种模式,基于服务节点控制的模式(mode 1)和自行调度资源的模式(mode 2),在处于mode 1的情况下,每当UE需要进行通讯时,需要向基站进行资源请求,由基站为UE分配合适的资源用于数据传输;在处于mode 2的情况下,UE可在资源池内进行感知,自行选择资源用于数据传输。如果UE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外或者与基站的连接不稳定甚至中断等情况下,无法采用mode 1请求基站分配资源,如果UE采用mode 2则无法统一调度,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低,因此,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资源获取方法,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根据第二终端配置的可用资源集合获取目标资源,不依赖于服务节点的直接调度,也可以实现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和步骤120。
在步骤110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在步骤120中,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使能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在此基础上,第一终端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通过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可以在所配置的可用资源集合中确定目标资源,并使用该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其中,设定条件可以为第一终端具有被其他终端辅助调度的能力且第二终端具有辅助调度其他终端的能力,而是否具有被辅助调度或辅助调度的能力还可以根据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资源池的拥塞程度、被辅助调度的终端数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连接稳定性和通信质量等因素确定。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基于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形式获取目标资源,直接与第二终端进行交互,无需经过服务节点。而第二终端在辅助调度第一终端的过程中,可以自行感知可用资源集合,并将相应的配置信息指示给第一终端,也可以根据服务节点为第一终端分配的可用资源集合生成相应的配置信息并指示给第一终端。在此基础上,第一终端获取目标资源不依赖于服务节点的调度,并且可以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已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PC5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单播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PC5-RRC单播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使能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从而根据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在可用资源集合中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第二终端报告的第一能力信息;其中,第一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终端辅助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第二终端辅助第一终端感知所述可选资源集合中的可选资源的能力信息;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可用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报告第一能力信息,例如,报告其具有辅助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的能力,或者报告其具有辅助第一终端在可选资源集合中感知可以被作为目标资源使用的资源的能力,或者报告其具有为第一终端提供或配置可用资源集合的能力等。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报告的第一能力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能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从而根据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在可用资源集合中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已向第二终端报告第二能力信息;其中,第二能力信息包括第一终端接受辅助调度的能力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二终端报告第二能力信息,具体可以是报告其具有被辅助调度的能力,以表明其可以接收第二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获取目标资源。第一终端在向第二终端报告了第二能力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能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从而根据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在可用资源集合中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第一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外;资源池拥塞程度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拥塞程度门限值,其中,拥塞程度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测量值高于或低于RSRP测量门限值,其中,所述RSRP测量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交互自身的覆盖情况,在第二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第一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无需通过服务节点的调度获取目标资源,可以使能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从而根据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在可用资源集合中获取目标资源。在第一终端测得的资源池拥塞程度测量值或者RSRP测量值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能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从而根据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在可用资源集合中获取目标资源。其中,拥塞程度门限值或RSRP测量值可以是由第二终端配置的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终端的已调度终端数小于最大调度终端数;第二终端的剩余调度终端数大于0;第二终端指示的布尔值为设定值,其中,布尔值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是否有能力对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调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能会同时与多个不同的UE建立单播连接,也可能需要同时辅助不同的UE进行资源调度,考虑到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能力限制,可以由服务节点为第二终端配置一个最大调度终端数,第二终端可以将已调度终端数和最大调度终端数报告给第一终端,在调度终端数小于最大调度终端数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使能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也可以将剩余调度终端数报告给第一终端,其中,剩余调度终端数为最大调度终端数与已调度终端数的差值,在剩余调度终端数大于0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使能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还可以向第一终端指示一个布尔(Boolean)值,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当前是否仍有能力对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调度,例如,该值为1表示可以辅助调度第一终端,该值为0表示由于自身能力不能辅助调度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布尔值的指示,在布尔值为设定值(例如为1)的情况下,可以使能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
通过上述设定条件,可以明确辅助调度是否可以顺利实施,确保辅助调度执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1: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其中,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RRC信令;物物直连(Sidelink)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信令;物物直连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information,SCI)。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则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发送第一信令指示第二终端为其配置可用资源集合,在此基础上,第一终端可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获取到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2:在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第二信令请求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其中,第二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RRC信令;SidelinkMAC信令;SCI。
本实施例中,在不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不会主动使能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也不会直接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但是可以通过发送第二信令请求第二终端为其配置可用资源集合,提高资源获取的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可用资源集合由服务节点根据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为第一终端分配;其中,请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第一终端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资源请求指示;其中,资源请求指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业务优先级;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被使能或者被切换到由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目标资源获取的方式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向服务节点上报请求信息,以请求服务及诶但为第一终端分配可用资源集合,其中,请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Destination ID、第一终端的目标ID和/或资源请求指示,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对应的目标ID等。服务节点在接收到请求信息后,可以据此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根据业务优先级和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等分配合适的资源,用于传输第一终端当前业务数据,并通过RRC信令通知第二终端,由第二终端将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辅助第一终端从可用资源集合中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3:通过第三信令向所述第二终端报告业务属性信息;其中,业务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业务时延需求;业务子信道数量;业务周期时长;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HARQ)反馈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则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发送第三信令向第二终端报告业务属性信息,第二终端根据这些业务属性信息为第一终端配置合适的可用资源集合,例如,第一终端对于业务时延要求较高、需要的业务子信道数量较多,则第二终端配置的可用资源集合传输数据的时延较低、包括较多的业务子信道等。在此基础上,第二终端在获取业务属性参数之后,可以通过PC5-RRC信令、Sidelink MAC信令或者SCI将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获取到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10,具体包括:
通过PC5-RRC信令或Sidelink MAC信令或SCI接收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可用资源集合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或由服务节点分配。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第二终端可以自行感知或者通过基站配置获取到可用资源集合,并将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通过PC5-RRC信令或Sidelink MAC信令或SCI通知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获取到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20,具体包括:
通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获取目标资源;或者,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感知并配置的可用资源集合在所述可用资源集合中感知目标资源。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PC5接口上的资源请求指示,以请求使用目标资源,或者,第一终端也可以在可用资源集合中通过自行感知的方式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4:通过第四信令向所述第二终端报告资源池配置信息;目标资源由第二终端根据资源池配置信息在所述可用资源集合中感知;步骤120,具体包括:通过向第二终端发送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获取目标资源。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则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发送第四信令向第二终端报告资源池配置信息,第二终端根据这些资源池配置信息为第一终端配置合适的可用资源集合。在此基础上,第二终端在获取资源池配置信息之后,可以通过PC5-RRC信令、Sidelink MAC信令或者SCI将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获取到目标资源。此外,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PC5接口上的资源请求指示,以请求使用目标资源。
通过指示或者请求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提高了资源调度的灵活性;通过向第二终端报告业务属性信息和/或资源池配置信息,为第二终端配置可用资源集合提供依据,提高了第二终端辅助调度资源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0:根据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或者,根据业务标识和第二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有可能同时建立了多条PC5-RRC或PC5-S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每次建立PCR-RRC连接的过程中,通过交互终端标识(UE-ID)来识别对端UE,确认建立的这些PCR-RRC连接都是对应于同一个对端UE的,从而避免在无法识别对端UE的情况下对于每条单播连接都需要使能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避免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步骤重复执行多次造成的调度延时和信令开销,也避免第二终端为每条单播连接的对端UE都预留了多个可用资源集合而造成资源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了新的PC5-RRC连接,第二终端都可以维护一个与第一终端之间的单播连接的目的ID列表,并可以向服务节点上报每次更新后的目的ID列表,从而保证对各单播连接的可识别性,便于灵活管理;相应的,如果服务节点需要更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资源池配置,可以为目的ID列表内的所有目的ID进行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30:在目标资源与非目标资源冲突的情况下,传输第一优先级对应的业务数据,其中,第一优先级为目标资源的优先级和非目标资源的优先级中的较高优先级;非目标资源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第一终端感知;传输第一优先级对应的业务数据,具体包括:在目标资源对应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非目标资源对应的MAC PDU的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的情况下,传输目标资源对应的MAC PDU。
本实施例中,对于与第二终端的单播业务,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方式获取目标资源,与此同时,第一终端还可能有其他的广播通信业务,对于这些广播通信业务,第一终端可以通过mode 1方式从服务节点处获取资源,或者通过mode2的方式自主获取资源,即非目标资源。这种情况下,第二终端辅助第一终端获取到的目标资源与这些非目标资源可能发生时频域冲突,导致业务失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比较优先级,放弃一个目的ID上的数据发送,而传输第一优先级对应的业务数据,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如果通过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目标资源(也称为物物直连授权资源,Sidelink grant)对应的传输MAC PDU上的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通过服务节点调度或者由第一终端自主感知的非目标资源对应的传输MAC PDU上的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则优先传输目标资源对应的传输MAC PDU;反之,则优先传输非目标资源对应的MAC PDU。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交互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终端(记为UE-B)与第二终端(记为UE-A)之间有单播通信业务,UE-A可以直接辅助调度UE-B而不需要服务节点的调度干预或者授权。首先,UE-B和UE-A建立PC5-RRC单播连接,交互能力信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能力信息和/或第二能力信息),还可以交互直通链路无线承载(Side Link Radio Bear,SLRB)配置信息;可选的,UE-A向UE-B指示剩余调度终端数,如果满足设定条件,则UE-B使能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UE-B可以向UE-A发送第一信令以请求或者指示UE-A对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发送第三信令报告业务属性信息,还可以通过发送第四信令报告资源池配置信息,以供UE-A对单播业务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并将配置信息返回给UE-B,完成辅助调度响应;在此基础上,实现UE-B在UE-A的辅助下获取目标资源。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交互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终端(记为UE-B)与第二终端(记为UE-A)之间有单播通信业务,UE-A可以直接辅助调度UE-B而不需要基站的调度干预或者授权。首先,UE-B和UE-A建立PC5-RRC单播连接,交互能力信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能力信息和/或第二能力信息),还可以交互SLRB配置信息;可选的,UE-A向UE-B指示剩余调度终端数,如果满足设定条件,则UE-B使能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UE-B可以向UE-A发送第一信令以请求或者指示UE-A对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第四信令将自己的资源池配置信息发送给UE-A,UE-A根据UE-B的资源池配置信息,在UE-B配置的资源池中进行感知(Sensing),UE-A可以选取单播业务的可用资源集合并向UE-B下发配置信息,完成辅助调度响应。
图4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交互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终端(记为UE-B)与第二终端(记为UE-A)之间有单播通信业务,第二终端可以直接辅助调度第一终端而不需要基站的调度干预或者授权。首先,UE-B和UE-A建立PC5-RRC单播连接,交互能力信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能力信息和/或第二能力信息),还可以交互SLRB配置信息;可选的,UE-A向UE-B指示剩余调度终端数,如果满足设定条件,则UE-B使能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UE-B可以向UE-A发送第一信令以请求或者指示UE-A对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第三信令将自己的业务属性信息发送给UE-A,UE-A根据UE-B的业务属性信息进行感知,选择出一组单播业务的可用资源集合,并向UE-B下发配置信息。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服务节点交互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终端(记为UE-B)与第二终端(记为UE-A)之间有单播通信业务,在服务节点干预和授权之后可以辅助调度第一终端。首先,UE-B和UE-A建立PC5-RRC单播连接,交互能力信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能力信息和/或第二能力信息),还可以交互SLRB配置信息;可选的,UE-A向UE-B指示剩余调度终端数,如果满足设定条件,则UE-B使能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UE-B可以向UE-A发送第一信令以请求或者指示UE-A对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UE-A向服务节点发送请求信息,以请求服务节点授权UE-A辅助调度UE-B,服务节点向UE-A发送授权信息,并且可以将为UE-B分配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A,UE-A在重配置完成后,可以根据服务节点下发的单播业务的资源池配置响应UE-B的辅助调度请求,并将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转发给UE-B。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5:将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所述第一终端感知的非目标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用于传输其他业务数据的非目标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据此可以在感知可用资源集合的过程中的时候主动在时域避让非目标资源,避免目标资源和非目标资源发生冲突,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40:在已建立与第二终端的PC5-RRC单播连接、已建立与第三终端的单播连接且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第三终端的能力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发起辅助调度请求,辅助调度请求包括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
步骤150:接收第二终端转发的资源池配置,资源池配置由服务节点下发至第二终端;
步骤160:将资源池配置指示给第三终端,并向第三终端发送辅助调度询问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请求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第三终端,第二终端将服务节点下发的资源池配置转发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再转发给第三终端并询问第三终端是否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如果接受,则第二终端可以对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调度。
图6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服务节点交互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第一终端(记为UE-B)与第二终端(记为UE-A)之间无单播通信业务,UE-A在服务节点干预和授权之后可以直接调度UE-B和UE-C。首先,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发起单播连接建立流程,建立PC5-RRC单播连接,如果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都不具备辅助调度其他UE的能力,并且第一终端在此之前与其他具有辅助调度能力的UE(即UE-A)有未释放的单播连接,则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二终端发起辅助调度请求,并携带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UE-ID)信息;第二终端可以向服务节点申请授权以调度UE-B和UE-C,若服务节点允许授权,则会下发资源池配置给UE-A,UE-A将资源池配置转发给UE-B,UE-B也可以将资源池配置再指示给UE-C并询问UE-C是否也需要接受UE-A的辅助调度,从而实现UE-A同时对UE-B和UE-C的可用资源进行调度,其中,对UE-C的调度不依赖于服务节点,也不要求UE-C与UE-A建立单播连接,进一步提高了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应用于第二终端的资源调度方法,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辅助调度第一终端,为第一终端配置可用资源集合,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在以下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所执行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所执行的操作相对应,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终端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210和步骤220。
在步骤210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在步骤220中,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辅助调度第一终端,为第一终端配置可用资源集合,在此基础上,第一终端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通过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可以在所配置的可用资源集合中使用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其中,设定条件可以为第一终端具有被其他终端辅助调度的能力且第二终端具有辅助调度其他终端的能力等,而是否具有被辅助调度或辅助调度的能力还可以根据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资源池的拥塞程度、被辅助调度的终端数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连接稳定性和通信质量等因素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得到。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基于辅助调度的形式帮助第一终端获取目标资源,在辅助调度第一终端的过程中,第二终端可以自行感知可用资源集合,并将相应的配置信息指示给第一终端,也可以根据服务节点为第一终端分配的可用资源集合生成相应的配置信息并指示给第一终端。在此基础上,第一终端获取目标资源不依赖于服务节点的调度,并且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也可以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已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的PC5-RRC单播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已向第一终端报告第一能力信息;
其中,第一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终端辅助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第二终端辅助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中的可选资源的能力信息;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可用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第一终端报告的第二能力信息;其中,第二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接受辅助调度的能力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第一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外;
资源池拥塞程度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拥塞程度门限值,其中,拥塞程度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RSRP测量值高于或低于RSRP测量门限值,其中,RSRP测量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终端的已调度终端数小于最大调度终端数;第二终端的剩余调度终端数大于0;第二终端指示的布尔值为设定值,布尔值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是否有能力对第一终端进行调度。
通过上述设定条件,可以明确辅助调度是否可以顺利实施,确保辅助调度执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01: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其中,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RRC信令;Sidelink MAC信令;SC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02: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请求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其中,第二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RRC信令;物物直连MAC信令;SCI。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10,具体包括:
步骤211:向服务节点发送请求信息;
步骤212:通过RRC信令确定所述服务节点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的可用资源集合;
其中,请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第一终端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资源请求指示;
其中,资源请求指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业务优先级;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10,具体包括:
步骤213:接收业务属性信息;
步骤214:根据所述业务属性信息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
其中,业务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业务时延需求;业务子信道数量;业务周期时长;HARQ反馈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10,包括:
步骤215:通过PC5-RRC信令或物物直连MAC信令或SCI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或由服务节点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30: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请求提供所述目标资源;或者,感知可用资源集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感知可用资源集合,并将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此基础上可以感知并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10,具体包括:
步骤216:接收资源池配置信息;
步骤217:根据所述资源池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
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231:接收第一终端的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请求提供所述目标资源。
通过根据第一终端的指示或者请求对其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提高了资源调度的灵活性;通过接收第一终端报告业务属性信息和/或资源池配置信息,据此配置可用资源集合,提高了辅助调度资源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00:根据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或者,根据业务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40:维护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目标ID列表并向服务节点上报所述目标ID列表。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03:接收非目标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非目标资源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所述第一终端感知;
所述第二终端感知的目标资源与所述非目标资源的时频域均不重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根据非目标资源的配置信息感知可用资源集合,可以主动在时域避让非目标资源,避免目标资源和非目标资源发生冲突,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50:在已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的PC5-RRC单播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建立单播连接且所述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所述第三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起的辅助调度请求,所述辅助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
步骤260:接收服务节点下发的资源池配置并将所述资源池配置转发至所述第一终端。
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的调度,提高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服务节点根据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并将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由第二终端进行转发,使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下从可用资源集合中获取目标资源,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310和步骤320。
在步骤310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
在步骤320中,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使能被第二终端辅助调度的资源获取方式,或者可以去请求第二终端对其进行辅助调度,第二终端在辅助调度第一终端的过程中,向服务节点发送请求信息,由服务节点为第一终端分配可用资源集合并生成相应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可由第二终端指示给第一终端。在此基础上,第一终端获取目标资源不依赖于服务节点的调度,并且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也可以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301:向第一终端指示对应的资源请求模式:
所述资源请求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于服务节点调度的资源请求模式;基于第一终端自主感知的资源获取模式;基于第二终端调度的资源请求模式。
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可以向第一终端指示资源请求模式,资源请求模式可以包括三种:mode 1-基于服务节点调度、mode 2-基于第一终端自主感知、mode 3-基于第二终端辅助调度。在第一终端被配置为mode 3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通过上述任意实施例的资源获取方法或资源调度方法实现辅助调度并获取目标资源,服务节点也可以为第一终端分配可用资源集合并通过第二终端将配置信息转发给第一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第一终端报告的第二能力信息和第二终端报告的第一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之一:其中,第二能力信息包括第一终端接受辅助调度的能力信息;第一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终端辅助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第二终端辅助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中的可选资源的能力信息;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可用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第一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外;资源池拥塞程度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拥塞程度门限值,其中,拥塞程度门限值由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RSRP测量值高于或低于RSRP测量门限值,其中,RSRP测量门限值由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终端的已调度终端数小于最大调度终端数;第二终端的剩余调度终端数大于0;第二终端指示的布尔值为设定值,布尔值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是否有能力对第一终端进行调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第一终端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资源请求指示;其中,资源请求指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业务优先级;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330:接收第二终端上报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单播连接的目标ID列表;
步骤340:根据目标ID列表对具有相同目标ID的终端的资源池配置进行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350: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已建立PC5-RRC单播连接、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已建立PC5-RRC单播连接且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第三终端的能力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指示资源配置所适用的终端目标ID信息。
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分配可用资源集合并可以向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指示资源配置所适用的终端目标ID信息,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的同时调度,提高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终端可以在服务节点配置的发送资源池中选择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使用该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从而提高资源获取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其中,终端是指配置为设定模式的终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410和步骤420。
在步骤410中,在被配置为设定模式的情况下,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确定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在步骤420中,基于所述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可以为终端配置多个设定模式(mode 2)发送资源池。在终端被配置为mode 2的情况下,可以从所配置的多个mode 2发送资源池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资源池用于业务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410,具体包括:
从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选择至少一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目标资源池,或者至少一个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目标资源池;从目标资源池中选择目标资源。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自己至少选择一个被配置了反馈资源(即前向基本业务信道,Fundamental Channel,PSFCH)的mode 2资源池,也可以为自己至少选择一个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mode 2资源池。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430:根据当前组装的MAC PDU的HARQ反馈属性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进行载波选择的过程中,每个载波上的资源池都有对应的资源池忙闲程度的指示,即信道忙闲比(Channel Busy Rate,CBR),对于每个终端来说,其不同的数据包近场通信优先级(ProSe Per-Packet Priority,PPPP),都会配置不同的PPPP-CBR门限值。因此终端可以通过比较当前资源池的忙闲程度与不同数据包优先级对应的PPPP-CBR门限值,判断当前业务的数据包能否使用此资源池进行发送,如果不行,则可以根据HARQ反馈属性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从而灵活调度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430,具体包括:
在MAC PDU的HARQ反馈属性为反馈使能,且之前所选的目标资源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业务对应的SLRB的配置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根据当前业务对应的SLRB的配置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包括:
在SLRB被配置为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选择被配置反馈资源的资源池作为重选的目标资源池,并从目标资源池中重选目标资源;
在SLRB无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选择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资源池作为重选的目标资源池,并从目标资源池中重选目标资源。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进行重选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组装的MAC PDU的HARQ反馈属性(HARQ反馈使能或去使能),则进行目标资源和目标资源池的重选。具体的,在终端的MAC PDU是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且终端之前所选的Sidelink资源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情况下,会触发目标资源重选和目标资源池重选,重选到携带反馈资源的发送资源池和发送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根据当前业务对应的SLRB的配置进行重选,具体的,在UE有SLRB被配置为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UE需要选择配置了反馈资源的mode 2发送资源池;在UE没有任何SLRB被配置为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UE可以选择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mode 2资源池。
在一实施例中,在终端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了一个或多个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进行mode 2业务的发送的情况下,终端将自己的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的选择结果上报给服务节点,具体可以是将已选择的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的索引号上报给服务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服务节点通过为设定模式的终端配置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并配置反馈资源,供终端选择或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执行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所执行的操作相对应,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图10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510和步骤520。
在步骤510中,为设定模式的终端配置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
在步骤520中,配置所述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的至少一个资源池的反馈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530:接收终端上报的选择结果,选择结果具体可以包括所选择的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的索引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获取装置。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资源获取装置包括:配置信息接收模块10和资源获取模块11。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10,设置为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资源获取模块11,设置为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的资源获取装置,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接受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根据第二终端配置的可用资源集合获取目标资源,不依赖于服务节点的调度,也可以实现在第二终端的辅助下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已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无线资源控制PC5-RRC单播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报告的第一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辅助所述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辅助所述第一终端感知所述可选资源集合中的可选资源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可用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已向所述第二终端报告第二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接受辅助调度的能力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所述第一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外;
资源池拥塞程度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拥塞程度门限值,其中,所述拥塞程度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RSRP测量值高于或低于RSRP测量门限值,其中,所述RSRP测量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的已调度终端数小于最大调度终端数;
所述第二终端的剩余调度终端数大于0;
所述第二终端指示的布尔值为设定值,所述布尔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是否有能力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调度。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信令发送模块,设置为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C5-RRC信令;物物直连介质访问控制MAC信令;物物直连控制信息SC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信令发送模块,设置为在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二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C5-RRC信令;物物直连MAC信令;物物直连控制信息SCI。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服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资源请求指示;
其中,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业务优先级;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报告模块,设置为通过第三信令向所述第二终端报告业务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业务时延需求;业务子信道数量;业务周期时长;HARQ反馈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信息接收模块10,具体设置为:
通过PC5-RRC信令或物物直连MAC信令或SCI接收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或由服务节点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获取模块11,具体设置为:
通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获取目标资源;或者,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感知并配置的可用资源集合在所述可用资源集合中感知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信令发送模块,设置为通过第四信令向所述第二终端报告资源池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资源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资源池配置信息在所述可用资源集合中感知;
资源获取模块11,具体设置为:
通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单播连接建立模块,设置为根据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或者,根据业务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业务传输模块,设置为在所述目标资源与非目标资源冲突的情况下,传输第一优先级对应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为所述目标资源的优先级和所述非目标资源的优先级中的较高优先级;
所述非目标资源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所述第一终端感知;
所述传输第一优先级对应的业务数据,包括:
在所述目标资源对应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目标资源对应的MAC PDU的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目标资源对应的MAC PDU。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非目标配置发送模块,设置为将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所述第一终端感知的非目标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辅助调度请求发送模块,设置为在已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PC5-RRC单播连接、已建立与第三终端的单播连接且所述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所述第三终端的能力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起辅助调度请求,所述辅助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
配置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转发的资源池配置,所述资源池配置由服务节点下发至所述第二终端;
配置指示模块,设置为将所述资源池配置指示给所述第三终端,并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辅助调度询问信息。
本实施例提出的资源调度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第一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第一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调度装置。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资源调度装置包括:资源配置模块20和配置信息发送模块21。
资源配置模块20,设置为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配置信息发送模块21,设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的资源调度装置,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辅助调度第一终端,为第一终端配置可用资源集合,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已向所述第一终端报告第一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辅助所述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辅助所述第一终端感知所述可选资源集合中的可选资源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可用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报告的第二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接受辅助调度的能力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所述第一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外;
资源池拥塞程度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拥塞程度门限值,其中,所述拥塞程度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RSRP测量值高于或低于RSRP测量门限值,其中,所述RSRP测量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的已调度终端数小于最大调度终端数;
所述第二终端的剩余调度终端数大于0;
所述第二终端指示的布尔值为设定值,所述布尔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是否有能力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调度。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信令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C5-RRC信令;物物直连MAC信令;SC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信令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二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C5-RRC信令;物物直连MAC信令;SCI。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配置模块20,具体设置为:
向服务节点发送请求信息;
通过RRC信令确定所述服务节点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的可用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资源请求指示;
其中,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业务优先级;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配置模块20,具体设置为:
接收业务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属性信息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业务时延需求;业务子信道数量;业务周期时长;HARQ反馈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配置模块20,具体设置为:
通过PC5-RRC信令或物物直连MAC信令或SCI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或由服务节点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请求指示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请求提供所述目标资源;或者,
感知可用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配置模块20,具体设置为:
接收资源池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资源池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
还包括:
指示请求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请求提供所述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单播连接建立模块,设置为根据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或者,根据业务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列表维护模块,设置为维护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目标ID列表并向服务节点上报所述目标ID列表。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非目标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非目标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非目标资源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所述第一终端感知;
所述第二终端感知的目标资源与所述非目标资源的时频域均不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辅助请求接收模块,设置为在已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的PC5-RRC单播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建立单播连接且所述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所述第三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起的辅助调度请求,所述辅助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
转发模块,设置为接收服务节点下发的资源池配置并将所述资源池配置转发至所述第一终端。
本实施例提出的资源调度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第二终端的资源调度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第二终端的资源调度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调度装置。图1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资源调度装置包括:请求信息接收确定模块30和资源分配模块31。
请求信息接收确定模块30,设置为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
资源分配模块31,设置为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本实施例的资源调度装置,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服务节点根据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并将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由第二终端进行转发,使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的辅助调度下从可用资源集合中获取目标资源,提高资源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模式指示模块,设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对应的资源请求模式:
所述资源请求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于服务节点调度的资源请求模式;基于第一终端自主感知的资源获取模式;基于第二终端调度的资源请求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报告的第二能力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报告的第一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其中,所述第二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接受辅助调度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辅助所述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辅助所述第一终端感知所述可选资源集合中的可选资源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可用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所述第一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外;
资源池拥塞程度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拥塞程度门限值,其中,所述拥塞程度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RSRP测量值高于或低于RSRP测量门限值,其中,所述RSRP测量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的已调度终端数小于最大调度终端数;
所述第二终端的剩余调度终端数大于0;
所述第二终端指示的布尔值为设定值,所述布尔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是否有能力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调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资源请求指示;
其中,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业务优先级;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列表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单播连接的目标ID列表;
更新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目标ID列表对具有相同目标ID的终端的资源池配置进行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ID指示模块,设置为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已建立PC5-RRC单播连接、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已建立PC5-RRC单播连接且所述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所述第三终端的能力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所述资源配置所适用的终端目标ID信息。
本实施例提出的资源调度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获取装置。图14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资源获取装置包括:资源确定模块40和传输模块41。
资源确定模块40,设置为在被配置为设定模式的情况下,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确定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传输模块41,设置为基于所述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的资源获取装置,终端可以在服务节点配置的发送资源池中选择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使用该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从而提高资源获取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其中,终端是指配置为设定模式的终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确定模块40,具体设置为:
从所述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选择至少一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目标资源池,或者至少一个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目标资源池;
从所述目标资源池中选择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资源重选模块,设置为根据当前组装的MAC PDU的HARQ反馈属性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重选模块,具体设置为:
在所述MAC PDU的HARQ反馈属性为反馈使能,且之前所选的目标资源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业务对应的直通链路无线承载SLRB的配置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所述根据当前业务对应的SLRB的配置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包括:
在所述SLRB被配置为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选择被配置反馈资源的资源池作为重选的目标资源池,并从所述目标资源池中重选目标资源;
在所述SLRB无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选择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资源池作为重选的目标资源池,并从所述目标资源池中重选目标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选择结果上报模块,设置为在终端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了一个或多个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进行mode 2业务的发送的情况下,将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的选择结果上报给服务节点,具体可以是将已选择的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的索引号上报给服务节点。
本实施例提出的资源获取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调度装置。图15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所述资源调度装置包括:资源池配置模块50和反馈资源配置模块51。
资源池配置模块50,设置为为设定模式的终端配置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
反馈资源配置模块51,设置为配置所述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的至少一个资源池的反馈资源。
本实施例的资源调度装置,服务节点通过为设定模式的终端配置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并配置反馈资源,供终端选择或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从而提高资源调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选择结果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的选择结果,具体包括选择的目标资源池和/或目标资源的索引号。
本实施例提出的资源调度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或资源调度方法可以由相应的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终端中。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或者为第二终端,或者为被配置为mode 2的终端。
图1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610和存储装置620。该终端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6中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610和存储装置6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或资源调度方法,其中,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第二终端,也可以为任意终端。
该终端中的存储装置6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11所示的资源获取装置中的模块,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0和资源获取模块11)。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6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或资源调度方法,其中,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或者为第二终端,或者为被配置为mode 2的终端。
存储装置6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设定条件、配置信息等)。此外,存储装置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6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终端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或者,实现如下操作: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或者,实现如下操作:在被配置为设定模式的情况下,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确定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基于所述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或资源调度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其中,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第二终端,也可以为任意终端。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终端的资源获取方法或资源调度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节点。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可以由相应的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服务节点中。本实施例中的服务节点可以为第一服务节点,也可以为第二服务节点。
图1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包括:处理器710和存储装置720。该服务节点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7中以一个处理器7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710和存储装置7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
该服务节点中的存储装置7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13所示的资源获取装置中的模块,包括:请求信息接收模块30和资源分配模块31)。处理器7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7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节点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
存储装置7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设定条件、请求信息等)。此外,存储装置7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7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服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服务节点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7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或者,实现如下操作:为设定模式的终端配置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
配置所述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的至少一个资源池的反馈资源。
本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节点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调度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资源调度方法或资源获取方法。
该资源获取方法包括: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或者,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或者,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在被配置为设定模式的情况下,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确定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基于所述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
或者,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为设定模式的终端配置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配置所述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的至少一个资源池的反馈资源。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通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41)
1.一种资源获取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报告的第一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辅助所述第一终端感知可选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辅助所述第一终端感知所述可选资源集合中的可选资源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可用资源集合的能力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已向所述第二终端报告第二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接受辅助调度的能力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所述第一终端处于服务节点的覆盖范围外;
资源池拥塞程度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拥塞程度门限值,其中,所述拥塞程度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值高于或低于RSRP测量门限值,其中,所述RSRP测量门限值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或者由服务节点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的已调度终端数小于最大调度终端数;
所述第二终端的剩余调度终端数大于0;
所述第二终端指示的布尔值为设定值,所述布尔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是否有能力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调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C5-RRC信令;物物直连介质访问控制MAC信令;物物直连控制信息SC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二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C5-RRC信令;物物直连MAC信令;物物直连控制信息SC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服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
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资源请求指示;
其中,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业务优先级;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第三信令向所述第二终端报告业务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业务时延需求;业务子信道数量;业务周期时长;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PC5-RRC信令或物物直连MAC信令或SCI接收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或由服务节点分配。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获取目标资源,包括:
通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获取目标资源;或者,
根据第二终端感知并配置的可用资源集合,在所述可用资源集合中感知目标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第四信令向所述第二终端报告资源池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资源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资源池配置信息在所述可用资源集合中感知;
所述根据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资源,包括:
通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获取目标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或者,根据业务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资源与非目标资源冲突的情况下,传输第一优先级对应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为所述目标资源的优先级和所述非目标资源的优先级中的较高优先级;
所述非目标资源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所述第一终端感知;
所述传输第一优先级对应的业务数据,包括:
在所述目标资源对应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目标资源对应的MAC PDU的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目标资源对应的MAC PDU。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所述第一终端感知的非目标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已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PC5-RRC单播连接、已建立与第三终端的单播连接且所述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所述第三终端的能力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起辅助调度请求,所述辅助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转发的资源池配置,所述资源池配置由服务节点下发至所述第二终端;
将所述资源池配置指示给所述第三终端,并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辅助调度询问信息。
17.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得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C5-RRC信令;物物直连MAC信令;SCI。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二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C5-RRC信令;物物直连MAC信令;SCI。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包括:
向服务节点发送请求信息;
通过RRC信令确定所述服务节点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的可用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业务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ID以及资源请求指示;
资源请求指示;
其中,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业务优先级;业务数据包缓存尺寸。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包括:
接收业务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属性信息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业务时延需求;业务子信道数量;业务周期时长;HARQ反馈配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包括:
通过PC5-RRC信令或物物直连MAC信令或SCI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的配置信息,所述可用资源集合由所述第二终端感知或由服务节点分配。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请求提供所述目标资源;或者,
感知可用资源集合。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包括:
接收资源池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资源池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PC5接口的资源请求指示请求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指示请求提供所述目标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或者,根据业务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建立PC5-RRC单播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维护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目标ID列表并向服务节点上报所述目标ID列表。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非目标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非目标资源通过服务节点分配或者由所述第一终端感知;
所述第二终端感知的目标资源与所述非目标资源的时频域均不重合。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已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的PC5-RRC单播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建立单播连接且所述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所述第三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起的辅助调度请求,所述辅助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
接收服务节点下发的资源池配置并将所述资源池配置转发至所述第一终端。
30.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应用于服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终端的请求信息;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分配第一终端的可用资源集合,所述可用资源集合包括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目标资源。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对应的资源请求模式:
所述资源请求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于服务节点调度的资源请求模式;基于第一终端自主感知的资源获取模式;基于第二终端调度的资源请求模式。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单播连接的目标ID列表;
根据所述目标ID列表对具有相同目标ID的终端的资源池配置进行更新。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已建立PC5-RRC单播连接、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已建立PC5-RRC单播连接且所述第一终端不具备辅助调度所述第三终端的能力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所述资源配置所适用的终端目标ID信息。
34.一种资源获取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被配置为设定模式的情况下,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确定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基于所述目标资源传输业务数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服务节点配置的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确定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包括:
从所述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选择至少一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目标资源池,或者至少一个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目标资源池;
从所述目标资源池中选择目标资源。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当前组装的MAC PDU的HARQ反馈属性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组装的MAC PDU的HARQ反馈属性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包括:
在所述MAC PDU的HARQ反馈属性为反馈使能,且之前所选的目标资源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业务对应的直通链路无线承载SLRB的配置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
所述根据当前业务对应的SLRB的配置重选目标资源池和目标资源,包括:
在所述SLRB被配置为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选择被配置反馈资源的资源池作为重选的目标资源池,并从所述目标资源池中重选目标资源;
在所述SLRB无HARQ反馈使能的情况下,选择未被配置反馈资源的资源池作为重选的目标资源池,并从所述目标资源池中重选目标资源。
38.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应用于服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设定模式的终端配置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
配置所述设定模式发送资源池中的至少一个资源池的反馈资源。
3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获取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7-29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4-37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
40.一种服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30-33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
4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获取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7-29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0-33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或34-37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54879.8A CN111901783A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PCT/CN2021/097163 WO2021197511A1 (zh) | 2020-04-02 | 2021-05-31 | 资源获取方法、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AU2021246806A AU2021246806B2 (en) | 2020-04-02 | 2021-05-31 | Method of resource acquisition, method of resource scheduling, terminal, service node, and medium |
KR1020227038300A KR20230019077A (ko) | 2020-04-02 | 2021-05-31 | 리소스 획득의 방법, 리소스 스케줄링의 방법, 단말기, 서비스 노드, 및 매체 |
US17/916,442 US20230143979A1 (en) | 2020-04-02 | 2021-05-31 | Resource acquisition method,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terminal, service node, and medium |
EP21780898.9A EP4132164A4 (en) | 2020-04-02 | 2021-05-31 | RESOURCE COLLECTION PROCEDURES, RESOURCE PLANNING PROCEDURES, TERMINAL DEVICE, SERVICE NODES AND MEDIUM |
JP2022560022A JP2023520065A (ja) | 2020-04-02 | 2021-05-31 | リソース取得方法、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端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54879.8A CN111901783A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01783A true CN111901783A (zh) | 2020-11-06 |
Family
ID=73206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54879.8A Pending CN111901783A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43979A1 (zh) |
EP (1) | EP4132164A4 (zh) |
JP (1) | JP2023520065A (zh) |
KR (1) | KR20230019077A (zh) |
CN (1) | CN111901783A (zh) |
AU (1) | AU2021246806B2 (zh) |
WO (1) | WO2021197511A1 (zh)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96626A (zh) * | 2021-05-08 | 2021-09-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辅助请求的发送方法、辅助请求的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
WO2021197511A1 (zh) * | 2020-04-02 | 2021-10-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获取方法、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WO2021244546A1 (zh) * | 2020-06-03 | 2021-1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2120610A1 (zh) * | 2020-12-08 | 2022-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 |
WO2022193282A1 (zh) * | 2021-03-19 | 2022-09-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选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214048A1 (zh) * | 2021-04-09 | 2022-10-1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2257827A1 (zh) * | 2021-06-08 | 2022-12-15 | 索尼集团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子设备、接收电子设备以及方法 |
WO2023279400A1 (zh) * | 2021-07-09 | 2023-01-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283793A1 (zh) * | 2021-07-12 | 2023-0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资源的请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283948A1 (zh) * | 2021-07-16 | 2023-0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参考资源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000233A1 (zh) * | 2021-07-21 | 2023-01-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重选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668853A (zh) * | 2022-08-24 | 2023-01-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基于harq属性的载波选择或重选方法、装置及设备 |
WO2023020077A1 (zh) * | 2021-08-16 | 2023-02-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资源感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116831A1 (zh) * | 2021-12-23 | 2023-06-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
EP4319220A4 (en) * | 2021-05-11 | 2024-04-1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WO2024138376A1 (zh) * | 2022-12-27 | 2024-07-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WO2024169714A1 (zh) * | 2023-02-14 | 2024-08-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资源确定方法、资源选择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46827A (zh) * | 2022-03-31 | 2022-08-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侧链路Sidelink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142395A4 (en) * | 2014-05-09 | 2017-11-22 | Kyocera Corporation | User terminal and processor |
US10064212B2 (en) * | 2015-05-14 | 2018-08-28 | Blackberry Limited | Transmitting a scheduling request for a device-to-device transmission |
CN108696935A (zh) * | 2017-04-11 | 2018-10-23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v2x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
WO2018208114A1 (ko) * | 2017-05-11 | 2018-1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 ue를 통하여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9090522A1 (zh) * | 2017-11-08 | 2019-05-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1665670B2 (en) * | 2017-11-16 | 2023-05-30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resource selection |
CN110225585B (zh) * | 2018-03-01 | 2023-03-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和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536260B (zh) * | 2018-08-10 | 2023-06-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EP4085709A4 (en) * | 2020-03-18 | 2023-04-12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VING ENERGY IN WIRELESS SIDE LINK COMMUNICATION |
CN111901783A (zh) * | 2020-04-02 | 2020-1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获取、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
2020
- 2020-04-02 CN CN202010254879.8A patent/CN11190178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5-31 WO PCT/CN2021/097163 patent/WO202119751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5-31 KR KR1020227038300A patent/KR20230019077A/ko active Pending
- 2021-05-31 JP JP2022560022A patent/JP2023520065A/ja active Pending
- 2021-05-31 AU AU2021246806A patent/AU2021246806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5-31 US US17/916,442 patent/US2023014397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5-31 EP EP21780898.9A patent/EP413216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520065A (ja) * | 2020-04-02 | 2023-05-15 |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 | リソース取得方法、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端末 |
WO2021197511A1 (zh) * | 2020-04-02 | 2021-10-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获取方法、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WO2021244546A1 (zh) * | 2020-06-03 | 2021-1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2120610A1 (zh) * | 2020-12-08 | 2022-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 |
CN117377099B (zh) * | 2020-12-08 | 2025-03-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 |
CN117377099A (zh) * | 2020-12-08 | 2024-0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 |
WO2022193282A1 (zh) * | 2021-03-19 | 2022-09-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选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EP4307730A4 (en) * | 2021-03-19 | 2024-04-1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WO2022214048A1 (zh) * | 2021-04-09 | 2022-10-1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2236482A1 (zh) * | 2021-05-08 | 2022-11-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辅助请求的发送方法、辅助请求的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
CN113396626B (zh) * | 2021-05-08 | 2023-05-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辅助请求的发送方法、辅助请求的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
CN113396626A (zh) * | 2021-05-08 | 2021-09-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辅助请求的发送方法、辅助请求的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
EP4319220A4 (en) * | 2021-05-11 | 2024-04-1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WO2022257827A1 (zh) * | 2021-06-08 | 2022-12-15 | 索尼集团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子设备、接收电子设备以及方法 |
WO2023279400A1 (zh) * | 2021-07-09 | 2023-01-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283793A1 (zh) * | 2021-07-12 | 2023-0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资源的请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283948A1 (zh) * | 2021-07-16 | 2023-0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参考资源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000233A1 (zh) * | 2021-07-21 | 2023-01-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重选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942273A (zh) * | 2021-08-16 | 2023-04-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资源感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020077A1 (zh) * | 2021-08-16 | 2023-02-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资源感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116831A1 (zh) * | 2021-12-23 | 2023-06-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15668853A (zh) * | 2022-08-24 | 2023-01-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基于harq属性的载波选择或重选方法、装置及设备 |
WO2024138376A1 (zh) * | 2022-12-27 | 2024-07-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WO2024169714A1 (zh) * | 2023-02-14 | 2024-08-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资源确定方法、资源选择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143979A1 (en) | 2023-05-11 |
EP4132164A1 (en) | 2023-02-08 |
WO2021197511A1 (zh) | 2021-10-07 |
JP2023520065A (ja) | 2023-05-15 |
KR20230019077A (ko) | 2023-02-07 |
AU2021246806B2 (en) | 2024-07-11 |
AU2021246806A1 (en) | 2022-12-08 |
EP4132164A4 (en) | 2023-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197511A1 (zh) | 资源获取方法、资源调度方法、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
US11706763B2 (en) | D2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r allo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 |
US12075412B2 (en)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
TWI587729B (zh)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 |
US12035181B2 (en) |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10391926B (zh) | 网络切片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162930B (zh) |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5578382B (zh) | 资源的获取、配置方法及装置,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US11647418B2 (en) | Resource request method and device,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resource request | |
US20180359787A1 (en) |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transmits v2x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method | |
JP2016519523A (ja) | D2d発見方法及び基地局、ユーザ装置 | |
WO2017101209A1 (zh)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2714861A (zh) | 演进型节点b控制的用于设备到设备和蜂窝用户的集中式资源重用 | |
JP6392249B2 (ja) | 無線リンクの確立 | |
CN104159266B (zh) | 一种邻近通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
CN110839299B (zh) |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901785A (zh) | 节能配置方法、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
CN104158581A (zh) | 一种中继节点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 |
CN115396843A (zh) | 用于v2x业务的资源分配方法、资源使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
CN114079871B (zh) | 信息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 |
Panaitopol et al. | Recent advances in 3GPP Rel-12 standardization related to D2D and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s | |
CN112787768B (zh) | 一种业务接收方法、业务发送方法和终端 | |
CN112399559A (zh) | 一种反馈资源选择方法和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