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0009B - 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 - Google Patents
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00009B CN111900009B CN202010851229.1A CN202010851229A CN111900009B CN 111900009 B CN111900009 B CN 111900009B CN 202010851229 A CN202010851229 A CN 202010851229A CN 111900009 B CN111900009 B CN 1119000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 piece
- tab
- bottom plate
-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2 lightweigh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7—Cap or button on actuator part
- H01H2233/074—Snap coupling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底板结构包括底板和连接件,固定部,固定部具有固定穿孔和固定片,固定片的一端与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固定片从第一表面凸出,连接件设置于固定部,并且包覆固定片和填满固定穿孔。本申请的底板结构通过底板与连接件组装以减轻底板结构的重量,底板的固定部的固定片能稳固连接件于底板上,防止连接件脱离固定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键盘中的按键组件通常包括金属底板、电路板、弹性件、升降组件和键帽,升降组件分别与金属底板和键帽连接,金属底板具有多个连接部,升降组件与多个连接部活动连接。目前电子装置都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键盘为电子装置中必备的输入装置,所以键盘也需要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键盘使用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重量和厚度都使键盘无法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解决目前按键组件使用金属底板而导致按键组件无法达到轻量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底板结构,其包括:底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穿孔和第一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第一固定片从第一表面凸出,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固定穿孔和第二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第二固定片从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第一连接件,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并且包覆第一固定片和填满第一固定穿孔;第二连接件,设置于第二固定部上,并且包覆两个第二固定片和填满第二固定穿孔,第一连接件的材质和第二连接件的材质不同于底板的材质,第一固定片相对于第一表面倾斜,或第二固定片相对于第一表面倾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底板结构,其包括:底板,具有第一表面和固定部,固定部具有固定穿孔和固定片,固定片的一端与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固定片从第一表面凸出,固定片投影于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与固定穿孔重叠;连接件,设置于固定部,并且包覆固定片和填满固定穿孔,底板的材质与连接件的材质相异,连接件的底表面与底板远离第一表面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底板结构,其包括:底板,具有第一表面和固定部,固定部具有固定穿孔和固定片,固定片的一端与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固定片从第一表面凸出,固定片的一侧具有固定凸片,并且从固定片的一侧往外延伸,固定凸片位于固定片远离底板的另一端;连接件,设置于固定部,并且包覆固定片和填满固定穿孔,固定凸片卡合填入固定凸片与第一表面之间的连接件。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按键组件,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电路板,设置于底板结构上;弹性件,设置电路板上;键帽,设置于弹性件上;升降组件,其两端分别与底板结构和键帽连接。
第五方向,提供了一种按键组件,其包括:底板结构,包括:底板,具有邻接的固定穿孔和固定片,固定穿孔贯穿底板的相对两个表面,固定片具有固定本体以及固定凸片,固定本体连接于述底板并实质上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固定凸片连接于固定本体并实质上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以及连接件,卡合于固定穿孔及固定片,连接件投影至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固定穿孔的面积,连接件具有连接凹口,连接凹口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电路板,设置于底板结构上,电路板具有孔洞,连接件从孔洞穿出;键帽,设置于电路板上;以及升降组件,设置于底板结构和键帽之间,升降组件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连接件及键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与底板的固定部组装,使底板结构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固定部的固定片的结构可稳固连接件于底板上,有效防止连接件与固定部脱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的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图9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10是图4中A区域的俯视图;
图11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12是图4中B区域的俯视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的示意图;以及
图16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立体图和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包括底板结构10、电路板11、弹性件12、键帽13和升降组件14,电路板11设置于底板结构10上,弹性件12设置于电路板11上,键帽13设置于弹性件12上,升降组件14设置于底板结构10与键帽13之间,升降组件14的一端与底板结构10连接,升降组件14的另一端与键帽13连接。本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的使用是通过按压键帽13,受按压的键帽13推动升降组件14且往底板结构10移动。同时键帽13压缩弹性件12,使弹性件12接触电路板11上的接点,让按键组件1实现输入的作用。当停止按压键帽13之后,受压缩的弹性件12的弹力推动键帽13往远离底板结构10的方向移动,升降组件14辅助键帽13往远离底板结构10的方向作线性移动。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键盘,键盘包括壳体和本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的立体图和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底板结构10包括底板101、两个第一连接件102和两个第二连接件103。底板10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与相对的第一侧边101c和第二侧边101d。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01具有对应第一连接件102的两个第一固定部1011和对应第二连接件103的两个第二固定部1012,第一固定部1011和第二固定部1012从第一表面101a凸出,第二固定部1012较第一固定部1011靠近第二侧边101d。举例而言,两个第一固定部1011沿着第一侧边101c排列,两个第二固定部1012沿着第二侧边101d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01的中心线C通过第一侧边101c的中点和第二侧边101d的中点,两个第一固定部1011相对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固定部1012相对于底板10的中心线C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固定部1011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固定部1012之间的间距。请一并参阅图5、图6和图7,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的俯视图、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和图5中沿B-B’线的剖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两个第一连接件102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对应的第一固定部1011上,每一个第一连接件102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固定部1011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正投影面积,每一个第一连接件102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凸出的高度大于第一固定部1011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凸出的高度。如图5及图7所示,两个第二连接件103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对应的第二固定部1012上,每一个第二连接件103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固定部1012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正投影面积,每一个第二连接件103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凸出的高度大于第二固定部1012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凸出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底板结构10是两个第一连接件102和两个第二连接件103射置于底板101的两个第一固定部1011和两个第二固定部1012上,让本实施例的底板结构10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本实施例的底板101的材质与第一连接件102的材质和第二连接件103的材质不同,本实施例的底板101的材质为金属,两个第一连接件102和两个第二连接件103的材质为轻量材质,例如是塑胶或其他非金属材质,如此大幅减轻底板结构10的重量。由于底板101本身不具有与升降组件14活动连接的连接部,底板101可再减薄,使底板101的厚度可小于等于0.3mm以及大于等于0.1mm,如此能更进一步减轻底板结构10的重量。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01的厚度为0.2mm,或者控制于0.15mm与0.25mm之间。
复参阅图2和请一并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部分立体图,本实施例的底板结构10与电路板11和升降组件14组装时,电路板11设置于底板结构10的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上,电路板11具有多个孔洞,底板结构10的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103可从对应的孔洞穿出。本实施例的升降组件14包括为剪刀脚结构,其具有内活动件141和外活动件142,内活动件141位于外活动件142中,内活动件141的中心与外活动件142的中心转动连接。内活动件141具有第一内活动端141a和第二内活动端141b,外活动件142具有第一外活动端142a和第二外活动端142b,第一内活动端141a和第一外活动端142a位于靠近底板结构10的同一侧,第二内活动端141b和第二外活动端142b位于靠近键帽13的同一侧。第一内活动端141a与底板结构10的两个第一连接件102活动连接,第一外活动端142a与底板结构10的两个第二连接件103活动连接,第二内活动端141b和第二外活动端142b分别与键帽13的相对两侧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102具有第一连接凹口1021,第一连接凹口1021位于第一连接件102朝向第一侧边101c的表面上,并且从第一连接件102靠近第一侧边101c的表面往远离第一侧边101c的方向凹入。第二连接件103具有第二连接凹口1031,第二连接凹口1031位于第二连接件103远离第一表面101a的表面上,并且从第二连接件103远离第一表面101a的表面往靠近第一表面101a的方向凹入。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凹口1031朝向第一方向Z,第一连接凹口1021朝向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第二方向X(如图2所示)。当本实施例的升降组件14安装于底板结构10时,内活动件141的第一内活动端141a与每一个第一连接件102的第一连接凹口1021活动连接,外活动件142的第一外活动端142a与每一个第二连接件103的第二连接凹口1031活动连接(如图8所示)。
下述详细说明第一固定部1011和第二固定部1012的结构,于此先以图4中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左侧的第一固定部1011进行说明,复参阅图5和图6并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图9和图10分别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和图4中A区域的俯视图,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1011具有第一固定穿孔1013和第一固定片1014,第一固定穿孔1013贯穿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片1014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边缘连接,第一固定片1014沿著第一方向Z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凸出,第一固定片1014可相对于第一表面101a倾斜,第一固定片1014投影至底板10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第一固定片1014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之间具有夹角A1,夹角A1的角度可介于80度至120度之间,于本实施例中例如为90度(如图6所示)。当第一连接件102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011时,第一连接件102包覆第一固定片1014,部分的第一连接件102位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上,部分的第一连接件102位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中并且填满第一固定穿孔1013,如此第一连接件102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面积(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102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凸出的高度大于第一固定片1014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凸出的高度(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2的底表面与底板101的第二表面101b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6所示),当第一连接件102通过第一固定片1014固定在底板101上时,不会增加底板结构10的整体高度。
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穿孔1013具有四个角落,第一固定片1014是设置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左下方角落,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左下方角落具有第一边缘1013a和第二边缘1013b,第一边缘1013a实质上沿着第二方向X延伸,第二边缘1013b实质上沿着第三方向Y延伸,第三方向Y垂直于第二方向X,第一边缘1013a和第二边缘1013b往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左下方角落延伸且相交(如图10中的虚线所示)。第一边缘1013a与底板101的第一侧边101c正交,第二边缘1013b与底板101的第一侧边101c平行。第一固定片1014具有相连接的两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两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均实质上沿着第一方向Z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中的一个的一端与第一边缘1013a连接,且沿着第二方向X水平延伸;另一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的一端与第二边缘1013b连接,且沿著垂直于第二方向X的第三方向Y水平延伸,如此两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在第一表面101a的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不同。本实施例的两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两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倒角或圆角1014b。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1014是对底板101进行冲压并形成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中,接着从第一固定穿孔1013中弯折出来而形成。因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1014具有倒角或圆角1014b,增加第一固定片1014的结构强度,第一固定片1014不容易受外力而产生形变,当第一连接件102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011时,因第一固定片1014不容易受外力而产生形变,第一连接件102不容易脱离第一固定穿孔1013或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上产生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片1014还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凸片1014c,两个第一固定凸片1014c分别设置于每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远离另一第一固定本体1014a的一侧,第一固定片1014远离底板101的一端的宽度W1大于第一固定片1014与底板101连接的一端的宽度W2,其中第一固定片1014远离底板101的一端的宽度W1是指每个第一固定凸片1014c远离第一固定本体1014a的侧边至另一个第一固定凸片1014c远离第一固定本体1014a的侧边的直线距离,第一固定片1014与底板101连接的一端的宽度W2是指每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与对应的第一固定凸片1014c连接的侧边至另一个第一固定本体1014a与对应的第一固定凸片1014c连接的侧边的直线距离。设置在第一边缘1013a的第一固定本体1014a的第一固定凸片1014c的延伸方向与设置在第二边缘1013b的第一固定本体1014a的第一固定凸片1014c的延伸方向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对应第一边缘1013a设置的第一固定凸片1014c实质上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第二方向X延伸,对应第二边缘1013b设置的第一固定凸片1014c实质上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第三方向Y延伸,两个第一固定凸片1014c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之间具有间距,两个第一固定凸片1014c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正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中。具体而言,第一固定片1014的两侧具有两个第一凹口1014d,两个第一凹口1014d靠近第一固定片1014与底板101连接的一端,即位于第一固定凸片1014c的下方,第一固定片1014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正投影部分延伸至第一固定穿孔1013中。当第一连接件102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011时,第一连接件102会填入每一个第一固定凸片1014c与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之间的第一凹口1014d中,第一固定凸片1014c可卡合填入第一凹口1014d内的第一连接件102,使部分第一连接件102抵接第一凹口1014d的边缘,如此增加第一连接件102与第一固定片1014的接触面积。当第一连接件102受外力朝向键帽13拉动时,第一连接件102受两个第一固定凸片1014c的阻挡而不易从第一固定部1011脱离。换句话说,第一固定凸片1014c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本体1014a形成如卡勾的轮廓,能扣住第一连接件102,防止第一连接件102脱离第一固定部1011。
图4中位于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右侧的第一固定部1011与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左侧的第一固定部1011对称设置,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右侧的第一固定部1011的第一固定片1014位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右下方角落,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右侧的第一固定部1011的第一固定片1014的结构与第一固定片1014与底板101的连接关系与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左侧的第一固定部1011的结构与第一固定片1014与底板101的连接关系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接着以图4中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左侧的第二固定部1012进行说明,复参阅图5和图7并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图11和图12分别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和图4中B区域的俯视图,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1012具有第二固定穿孔1015和两个第二固定片1016,第二固定穿孔1015的尺寸与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尺寸不同,第二固定穿孔1015的尺寸例如是大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尺寸。两个第二固定片1016分别设置于第二固定穿孔1015的左下方角落和左上方角落,左下方角落具有第一边缘1015a和第二边缘1015b,左上方角落具有第一边缘1015a和第三边缘1015c,第一边缘1015a和第二边缘1015b往第二固定穿孔1015的左下方角落延伸且相交,第一边缘1015a和第三边缘1015c往第二固定穿孔1015的左上方角落延伸且相交(如图12中的虚线所示)。第一边缘1015a与底板101的第一侧边101c正交,第二边缘1015b与第三边缘1015c平行(如与底板101的第二侧边101d平行),第一边缘1015a实质上沿着第二方向X延伸,第二边缘1015b与第三边缘1015c实质上沿着第三方向Y延伸,第三方向Y垂直于第二方向X。第二固定部1012的第二固定片1016可相对于第一表面101a倾斜。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片1016与第一表面101a正交。第二固定片1016具有两个第二固定本体1016a和第二固定凸片1016c,两个第二固定本体1016a相连接,两个第二固定本体1016a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穿孔1015的第一边缘1015a和第二边缘1015b连接,两个第二固定本体1016a沿着第一方向Z向上垂直延伸,且分别沿着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水平延伸,两个第二固定本体1016a在第一表面101a的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不同,两个第二固定本体1016a之间具有倒角或圆角1016b。第二固定凸片1016c设置两个第二固定本体1016a中一个的一侧,并且从第二固定本体1016a往外延伸。于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固定穿孔1015的左下方角落的第二固定凸片1016c设置于与第二边缘1015b连接的第二固定本体1016a的一侧,且实质上沿着第三方向Y延伸;位于第二固定穿孔1015的左上方角落的第二固定凸片1016c设置于与第三边缘1015c连接的第二固定本体1016a的一侧,且实质上沿着第三方向Y延伸。每个第二固定凸片1016c的延伸方向和与其连接的第二固定本体1016a相互平行,即每个第二固定凸片1016c和与其连接的第二固定本体1016a位于同一平面上。每个第二固定凸片1016c位于与其连接的第二固定本体1016a远离底板101的一端,所以每个第二固定凸片1016c与底板101之间具有间距,同时每个第二固定凸片1016c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固定穿孔1015中,换句话说,每个第二固定片1016的一侧具有第二凹口1016d,第二凹口1016d靠近第二固定片1016与底板101连接的一端,即第二凹口1016d位于第二固定凸片1016c的下方,第二固定片1016具有第二凹口1016d的一侧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正投影延伸至第二固定穿孔1015中。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底板101具有分离设置的两个第二固定片1016,两个第二固定片1016分别具有各自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水平方向延伸且不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二固定凸片1016c。
第二固定部1012的第二固定片1016的结构与第一固定部1011的第一固定片1014的结构的不同在于固定凸片的数量,所以第二固定部1012的第二固定片1016的作用与第一固定部1011的第一固定片1014的作用相同。当第二连接件103设置于第二固定部1012时,第二连接件103包覆两个第二固定片1016并且填入每个第二固定凸片1016c与底板101之间的第二凹口1016d和第二固定穿孔1015中,第二连接件103填满第二固定穿孔1015,能达到固定第二连接件103于底板101上,同时填入第二凹口1016d的第二连接件103受第二固定凸片1016c阻挡并且抵接于第二凹口1016d的边缘,增加第二连接件103与第二固定片1016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第二连接件103与第二固定部1012脱离。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03靠近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表面与底板101的第二表面101b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不会增加底板结构10的整体高度。
图4中位于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右侧的第二固定部1012与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左侧的第二固定部1012对称设置,于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右侧的第二固定部1012的两个第二固定片1016分别位于第一固定穿孔1013的右下方角落和右上方角落,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右侧的第二固定部1012的每个第二固定片1016的结构与每个第二固定片1016与底板101的连接关系与位于底板101的中心线C的左侧的第二固定部1012的每个第二固定片1016的结构与每个第二固定片1016与底板101的连接关系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1012的结构可应用于第一固定部1011,第一固定部1011的结构能应用至第二固定部1012,例如是第二固定部1012使用第一固定部1011的第一固定穿孔1013和第一固定片1014,第一固定部1011使用第二固定部1012的第二固定穿孔1015和两个第二固定片1016,或者第二固定部1012的每个第二固定片1016更换为第一固定部1011的第一固定片1014,第一固定部1011的第一固定片1014更换为第二固定部1012的第二固定片1016;或者第一固定部1011可如第二固定部1012般使用两个第一固定片1014,第二固定部1012可如第一固定部1011般使用一个第二固定片1016,或者其他应用状态于此不一一列举。
由上述可知,每个固定部中的固定片的数量可至少一个以上,固定片的数量可依照连接件的尺寸而定,举例说明,连接件的尺寸较小,固定片仅使用一个;连接件的尺寸较大,固定片可使用两个以上,如此使连接件能稳固地固定于底板101上。本实施例的每个固定部的固定穿孔是以异形孔为例,不应以此为限,固定穿孔的形状可为其他形状,例如是矩形孔、圆形、三角形、多边形或上述组合。本实施例的每个固定部的固定穿孔的数量为一个,一个固定穿孔上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固定片,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固定部的固定穿孔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固定穿孔上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固定片,连接件投影至底板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正投影涵盖多个固定穿孔。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103的底表面与底板101的第二表面101b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不会增加底板结构10的整体高度,当然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103的底表面与底板101的第二表面101b也可不位于同一平面上,即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103从底板101的第二表面101b凸出,如此能增加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103分别与底板101连接的稳固性。
下述实施例仅对固定部的固定片的结构变化进行说明,所以下述附图仅绘制固定部的部分。请参阅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2011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如图9所示)不同在于第一固定片2014的组成构件及设置位置,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2011的第一固定片2014设置于第一固定穿孔2013的第二边缘2013b上,第一固定片2014从第一表面201a凸出,第一固定片2014投影于第一表面201a的正投影与第一固定穿孔2013重叠。第一固定片2014具有第一固定本体2014a和两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第一固定本体2014a为平板状,其一端与第二边缘2013b连接,并且从底板201的第一表面201a凸出,即第一固定本体2014a沿着第一方向Z向上延伸。第一固定本体2014a与底板201的第一表面201a之间的夹角A1的角度为例如是介于80度至12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夹角A1的角度等于90度,即第一固定本体2014a与底板201的第一表面201a相互正交。两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本体2014a的两侧,并且分别从第一固定本体2014a的一侧往外延伸,两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分别实质上沿着第三方向Y延伸,两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的延伸方向相反。两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投影至底板201的第一表面201a的正投影皆位于第一固定穿孔2013中,也表示第一固定片2014投影至底板201的第一表面201a的正投影的两端往第一固定穿孔2013中延伸。两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位于第一固定本体2014a远离底板201的一端,每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与底板201的第一表面201a之间具有间距,即每个第一固定片2014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凹口2014d。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与第一固定本体2014a位于同一平面上,也表示两个第一固定凸片2014c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本体2014a相互平行。这样的第一固定部2011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的作用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2014不限制设置于第一固定穿孔2013的第二边缘2013b上,其可设置于第一固定穿孔2013的任一边缘上。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2011的第一固定凸片2014c的数量也能为一个,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2011的结构也能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
请参阅图14,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3011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如图13所示)不同在于第一固定凸片3014c与第一固定本体3014a的连接关系,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3014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凸片3014c,一个第一固定凸片3014c实质上沿着第二方向X延伸且与第一固定本体3014a之间具有夹角,也就是第一固定凸片3014c相对于第一固定本体3014a弯折,另一个第一固定凸片3014c实质上沿着第三方向Y延伸且保持与第一固定本体3014a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第一固定本体3014a弯折的第一固定凸片3014c与第一固定本体3014a相互正交,与第一固定本体3014a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一固定凸片3014c和相对于第一固定本体3014a弯折的第一固定凸片3014c皆从第一固定本体3014a凸出,其投影至底板301的第一表面301a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固定穿孔3013中。当第一连接件设置于第一固定部3011时,两个第一固定凸片3014c也能阻挡第一连接件往远离底板301的方向脱离。当然也可以两个第一固定凸片3014c皆可相对于第一固定本体3014a弯折,或者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3014也可以仅设置相对于第一固定本体3014a弯折的第一固定凸片3014c。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3011的结构也能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
请参阅图15,其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4011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如图13所示)不同在于第一固定片4014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4014仅具有平板状的第一固定本体4014a,第一固定本体4014a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为平面,第一固定本体4014a设置于第一固定穿孔4013的第二边缘4013b上,第一固定本体4014a与底板401的第一表面401a之间的夹角A1的角度维持可介于80度至12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夹角A1的角度为90度。当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4011,第一固定部4011也能固定第一连接件于底板401的第一表面401a上。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4014也可使用相连接的两个第一固定本体4014a,两个第一固定本体4014a之间具有倒角或圆角,例如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中具有倒角或圆角的两个第一固定本体的结构,并使每个第一固定本体远离倒角或圆角的侧面为平面。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4011的结构也能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
请参阅图16,其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5012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如图11所示)不同在于两个第二固定片5016的结构和其设置的位置,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固定片5016的结构与图1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的结构相同,其具有平板状的第二固定本体5016a和设置于第二固定本体5016a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固定凸片5016c,每个第二固定片5016远离底板501的一端的宽度W3大于每个第二固定片5016与底板501连接的一端的宽度W4,两个第二固定片5016的两个第二固定本体5016a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穿孔5015的第二边缘5015b和第三边缘5015c连接,两个第二固定本体5016a从底板501的第一表面501a凸出,本实施例的两个第二固定片5016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固定本体5016a分别相对于底板501的第一表面501a往第二固定穿孔5015内倾斜,每个第二固定本体5016a与底板501的第一表面501a的之间的夹角A2的角度例如是介于80度至12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夹角A2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每个第二固定本体5016a投影至底板501的第一表面501a的正投影全都位于第二固定穿孔5015中,如此两个第二固定本体5016a形成八字型。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5012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的作用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通过连接件与底板的固定部组装,使底板结构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固定部的固定片的结构可稳固连接件于底板上,有效防止连接件与固定部脱离。连接件的材质与底板的材质不同,即连接件的材质选择轻量的材质,如此能有效减轻底板结构的重量。同时底板的厚度可以减薄,更进一步底板结构的重量。本申请的每个固定部的固定片还能设置有固定凸片或凹口,增加连接件与固定片的接触面积,固定凸片或凹口能阻挡连接件往远离底板的方向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1)
1.一种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穿孔和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表面凸出,所述第一固定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凸片,所述第一固定凸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凸片从所述第一固定片往相对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固定穿孔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片从所述第一表面凸出,所述第一固定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不同,所述第一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一端的宽度;
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并且包覆所述第一固定片和填满所述第一固定穿孔;以及
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并且包覆所述第二固定片和填满所述第二固定穿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材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材质不同于所述底板的材质,所述第一固定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或所述第二固定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介于80度至120度之间;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介于80度至120度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还具有相连接的两个第一固定本体,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本体之间具有倒角或圆角,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本体的延伸方向不同,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本体远离所述倒角或圆角的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正交;所述第二固定片还具有相连接的两个第二固定本体,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本体之间具有倒角或圆角,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本体的延伸方向不同,每个所述第二固定本体远离所述倒角或圆角的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正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一端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投影至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穿孔,或/及所述第二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投影至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穿孔。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凸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连接件填入所述第一固定凸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固定凸片阻挡填入所述第一固定凸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凸片投影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穿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还具有第一固定本体,所述第一固定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本体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本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凸片从所述第一固定本体往外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还具有相连接的两个第一固定本体,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本体之间具有倒角或圆角,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本体的延伸方向不同,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本体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本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凸片从所述第一固定本体往外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片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凸片,所述第二固定凸片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凸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二连接件填入所述第二固定凸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固定凸片阻挡填入所述第二固定凸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凸片投影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穿孔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片还具有第二固定本体,所述第二固定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本体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本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凸片从所述第二固定本体往外延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片还具有相连接的两个第二固定本体,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本体之间具有倒角或圆角,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本体的延伸方向不同,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本体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本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凸片从所述第二固定本体往外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的至少一侧具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一凹口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一端,填入所述第一凹口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凹口的边缘,或/及所述第二固定片的至少一侧具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二凹口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一端,填入所述第二凹口的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于所述第二凹口的边缘。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表面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表面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14.一种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具有第一表面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固定穿孔和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所述固定片的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表面凸出,所述固定片投影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固定穿孔重叠,所述固定片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凸片,所述固定凸片位于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固定凸片从所述固定片往相对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固定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不同,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一端的宽度;以及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并且包覆所述固定片和填满所述固定穿孔,所述底板的材质与所述连接件的材质相异,所述连接件的底表面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所述固定片的两个侧面为平面。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介于80度至120度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还具有相连接的两个固定本体,两个所述固定本体之间具有倒角或圆角,两个所述固定本体的延伸方向不同,两个所述固定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每个所述固定本体远离所述倒角或圆角的侧面为平面。
18.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片分别与所述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多个所述固定片分别朝向所述固定穿孔的中心倾斜。
19.一种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具有第一表面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固定穿孔和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穿孔的边缘连接,所述固定片的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表面凸出,所述固定片的一侧具有固定凸片,所述固定凸片位于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并且从所述固定片的一侧往相对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凸片位于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所述固定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不同,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一端的宽度;以及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并且包覆所述固定片和填满所述固定穿孔,所述固定凸片卡合填入所述固定凸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所述连接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介于80度至120度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片投影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固定穿孔中。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凸片分别自所述固定片相对的两侧往不同的方向延伸。
23.一种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结构;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结构上;
弹性件,设置所述电路板上;
键帽,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上;以及
升降组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结构和所述键帽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厚度小于等于0.3mm及大于等于0.1mm。
25.一种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结构,包括:
底板,具有邻接的固定穿孔和固定片,所述固定穿孔贯穿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固定片具有固定本体以及固定凸片,所述固定本体连接于所述底板并实质上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凸片连接于所述固定本体并实质上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固定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不同,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一端的宽度;以及
连接件,卡合于所述固定穿孔及所述固定片,所述连接件投影至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固定穿孔的面积,所述连接件具有连接凹口,所述连接凹口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结构上,所述电路板具有孔洞,所述连接件从所述孔洞穿出;
键帽,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以及
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结构和所述键帽之间,所述升降组件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及所述键帽。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具有两个所述固定凸片,两个所述固定凸片分别实质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或两个所述固定凸片分别实质上沿着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固定凸片的延伸方向相反。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穿孔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分别实质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凹口朝向所述第二方向。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分离设置的两个所述固定片,两个所述固定片分别具有各自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且不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固定凸片。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穿孔具有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实质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实质上沿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连接凹口朝向所述第一方向。
30.如权利要求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投影至所述底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固定穿孔。
31.如权利要求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具有倒角或圆角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51229.1A CN111900009B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51229.1A CN111900009B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00009A CN111900009A (zh) | 2020-11-06 |
CN111900009B true CN111900009B (zh) | 2024-02-06 |
Family
ID=73229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51229.1A Active CN111900009B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000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94974A (zh) * | 2021-06-18 | 2022-1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按键式触控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6129A (zh) * | 2014-12-30 | 2015-04-29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CN204315428U (zh) * | 2014-12-10 | 2015-05-06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按键模块及键盘 |
CN206931507U (zh) * | 2017-06-21 | 2018-01-26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按键装置及卡勾支架 |
CN209266263U (zh) * | 2018-10-09 | 2019-08-16 |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按键开关补充结构 |
CN111508750A (zh) * | 2019-06-18 | 2020-08-07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08792A (zh) * | 2013-08-16 | 2015-03-01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按鍵結構 |
-
2020
- 2020-08-21 CN CN202010851229.1A patent/CN1119000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315428U (zh) * | 2014-12-10 | 2015-05-06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按键模块及键盘 |
CN104576129A (zh) * | 2014-12-30 | 2015-04-29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CN206931507U (zh) * | 2017-06-21 | 2018-01-26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按键装置及卡勾支架 |
CN209266263U (zh) * | 2018-10-09 | 2019-08-16 |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按键开关补充结构 |
CN111508750A (zh) * | 2019-06-18 | 2020-08-07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00009A (zh) | 2020-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24369B2 (en) | Keyboar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0664365B1 (ko) | 푸쉬온 스위치 | |
JP5772909B2 (ja)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
JP5165630B2 (ja) | コネクタ | |
US20110186331A1 (en) | Electrical contact | |
JPH0635413Y2 (ja) | コネクタ | |
CN111900009B (zh) | 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 | |
JP2008034329A (ja) | 横押し型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US6893281B2 (en) | Housin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nnecting method | |
US11087935B2 (en) | Key switch structur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 |
EP1037226B1 (en) | Push switch | |
WO2018045890A1 (zh) | 安装板及开关插座 | |
JP4076170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8041534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EP1037224A2 (en) | Push switch | |
JP5428890B2 (ja) |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 |
TWI751822B (zh) | 鍵盤 | |
KR100241561B1 (ko) | 슬라이드형 전기부품 | |
US11430619B2 (en) | Key module and keyboard | |
JP2008311101A (ja) |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 |
JP4071425B2 (ja) | キーボード装置 | |
CN214505340U (zh) | 按键结构和键盘 | |
JP2012146484A (ja)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JP2009049160A (ja) | 電源装置 | |
JP2007005150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