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4554B - 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 - Google Patents
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74554B CN111874554B CN202010750264.4A CN202010750264A CN111874554B CN 111874554 B CN111874554 B CN 111874554B CN 202010750264 A CN202010750264 A CN 202010750264A CN 111874554 B CN111874554 B CN 1118745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transmission
- limiting rod
- butt joint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该动力对接装置包括:动力源对接组件,包括安装架、对接轴及驱动件;对接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架,且包括相对的对接端和连接端,对接端具有一锥面;驱动件与连接端传动连接;对接轴的外周面开设有沿轴向纵长延伸的配合槽;及治具承接组件,包括传动轴、轴座、传动销及第一弹性件,传动轴的一端与治具的运动部件传动连接,轴座设置于传动轴的另一端,且具有可供对接端穿设的配接腔,传动销沿传动轴的径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轴座,传动销的一端位于配接腔内,且可与配合槽相配合,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轴座和传动销,用于提供使得传动销的一端沿伸入配接腔内的预紧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
背景技术
治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用于对工件进行装夹。例如在燃料电池的电堆堆叠生产线中需要配备大量的治具来辅助完成双极板、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膜电极)、端板等工件的堆叠作业。一般地,治具均具有活动部件(例如夹爪),通过活动部件的位置的调节来实现对工件的装夹。由于一条流水产线所需的治具的数量较多,各个治具均需要配置驱动结构,从而极大的增加了设备成本。
为了降低设备成本,一般为各个治具配备共用的动力源(包括电源、气源及机械动力源)。当某一治具需要动作时利用动力对接装置将动力源与该治具对接,从而为该治具提供动力。动力对接装置一般包括用于输送电源和气源的快换器以及用于输送机械动力的机械对接组件。然而,为了保证运动部件的运动准确性,在对接过程中既要保证快换器的精准对接,同时也要保证机械对接组件的精准对接,从而导致过定位的问题,使得零件加工以及设备组装调试的难度较大,动力对接装置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动力对接装置过定位,导致零件加工以及设备组装调试的难度较大,动力对接装置成本上升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
一种动力对接装置,包括:
动力源对接组件,包括安装架、对接轴及驱动件;所述对接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且包括相对的对接端和连接端,所述对接端具有锥面;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且与所述连接端传动连接;所述对接轴的外周面开设有沿轴向纵长延伸的配合槽;及
治具承接组件,设置于治具,所述治具承接组件包括传动轴、轴座、传动销及第一弹性件,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治具的运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轴座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且具有可供所述对接端穿设的配接腔,所述传动销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座,所述传动销的一端位于所述配接腔内,且可与所述配合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轴座和所述传动销,用于提供使得所述传动销的一端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伸入所述配接腔内的预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轴开设有多个所述配合槽,且多个所述配合槽沿所述对接轴的周向间隔布设;
所述传动销包括多个,多个所述传动销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布设于所述轴座,每一所述传动销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配合槽之间的角度差与每相邻两个所述传动销之间的角度差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承接组件还包括底座、运动板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运动板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相垂直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且所述运动板用于连接所述治具的活动部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运动板之间,用于将所述传动轴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运动转换成所述运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直线移动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锥齿轮组、丝杆及丝杆螺母,所述锥齿轮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丝杆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且所述丝杆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锥齿轮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所述丝杆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且与所述运动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板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运动板布设于所述传动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均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并由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承接组件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运动板,另一端朝向其中另一个所述运动板延伸,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运动板,另一端朝向其中另一个运动板延伸;
其中,在两个所述运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先于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相对的所述运动板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对接组件还包括扭矩限制器,所述扭矩限制器设置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对接轴之间;或者,
所述驱动件为具有扭矩模式的伺服电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承接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用于抱死所述传动轴。
一种流水产线,包括多个治具及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每一所述治具上均设置有所述治具承接组件,所述动力源对接组件的所述对接轴可插入任一所述治具上的所述治具承接组件的所述配接腔。
上述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当治具需要动作时,将动力源对接组件的对接轴的对接端插入治具承接组件的轴座的配接腔内,使得传动销与配合槽相配合。此时,驱动件驱动对接轴转动,对接轴通过传动销及轴座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该治具的运动部件动作,实现装夹工件。如此,由于对接轴的对接端呈锥状,因此在对接端插入至配接腔内的过程中,即使是对接轴的位置出现偏差传动销也可在对接端的锥面的作用下滑入至配合槽内,从而实现传动销与配合槽的配合,即实现动力源对接组件与治具承接组件的对接。也就是说,利用传动销沿传动轴的径向移动来补偿对接轴的偏心误差,使得对接轴无需精准对接,避免了过定位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动力对接装置的零件加工及设备组装调试的难度,并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力对接装置的动力源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力对接装置的治具承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治具承接组件的轴座和传动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治具承接组件的轴座和传动销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治具承接组件的传动销和图1所示的对接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治具承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元件);
图7为图2所示的治具承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对接装置,包括动力源对接组件10及治具承接组件20,治具承接组件20设置于治具,动力源对接组件10可与治具上的治具承接组件20对接,从而实现将电源、气源及机械动力源连接于治具,为治具提供动力。
请参见图1所示,动力源对接组件10包括安装架11、对接轴12及驱动件13。对接轴12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架11,且对接轴12包括相对的对接端121和连接端(图未标),该对接端121呈锥状,从而具有锥面1214。驱动件13设置于安装架11,且与连接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对接轴12绕自身轴线转动。对接轴12的外周面开设有沿轴向纵长延伸的配合槽1212。
请参见图2至图5所示,治具承接组件20包括传动轴21、轴座22、传动销23及第一弹性件24。传动轴21的一端与治具的运动部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治具的运动部件运动,以装夹工件。轴座22设置于传动轴21的另一端,以与传动轴21同步转动。轴座22具有可供对接端121穿设的配接腔221。传动销23沿传动轴21的径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轴座22。传动销23的一端位于配接腔221内,且可与配合槽1212相配合。第一弹性件24连接于轴座22和传动销23,用于提供使得传动销23的一端沿传动轴21的径向伸入配接腔221内的预紧力。可选地,轴座22与传动轴21之间可采用平键连接,使得轴座22与传动轴21能够同步转动。
上述动力对接装置,当治具需要动作时,将动力源对接组件10的对接轴12的对接端121插入治具承接组件20的轴座22的配接腔221内,使得传动销23与配合槽1212相配合。此时,驱动件13驱动对接轴12转动,对接轴12通过传动销23及轴座22带动传动轴21转动,进而带动该治具的运动部件动作,实现装夹工件。如此,由于对接轴12的对接端121呈锥状,因此在对接端121插入至配接腔221内的过程中,即使是对接轴12的位置出现偏差传动销23也可在对接端121的锥面1214的作用下滑入至配合槽1212内,从而实现传动销23与配合槽1212的配合,即实现动力源对接组件10与治具承接组件20的对接。也就是说,利用传动销23沿传动轴21的径向移动来补偿对接轴12的偏心误差,使得对接轴12无需精准对接,避免了过定位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动力对接装置的零件加工及设备组装调试的难度,并降低了设备成本。
优选地,配合槽1212贯通对接端121的锥面1214,从而使得在对接端121插入至配接腔221内的过程中传动销23能够更加顺畅的沿对接端121的锥面1214滑入至配合槽1212内。
具体到实施例中,对接轴12开设有多个配合槽1212,且多个配合槽1212沿对接轴12的周向间隔布设。传动销23包括多个,多个传动销23沿传动轴21的周向布设于轴座22。且每一传动销23对应设置有一第一弹性件24。如此,利用每个传动销23与对应的配合槽1212相配合,使得传动更加平顺、可靠。
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配合槽1212之间的角度差与每相邻两个传动销23之间的角度差相等。如此,当对接轴12的对接端121插入配接腔221内时,传动销23与配合槽1212一一对应,有利于保证传动更加平顺、可靠。
具体到实施例中,治具承接组件2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轴座22的销座222。传动销23沿传动轴21的径向可移动地连接于该销座222,且一端穿入轴座22的配接腔221内。第一弹性件24套设于该传动销23,且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传动销23和销座222。可选地,第一弹性件24可为压缩弹簧。
请参见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治具承接组件20还包括底座26、运动板212及传动组件211。传动轴2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26,运动板212沿与传动轴21的轴线相垂直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底座26,且运动板212用于连接治具的活动部件,以带动治具的活动部件移动而完成对工件的装夹。传动组件211设置于底座26,且传动连接于传动轴21与运动板212之间,用于将传动轴2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运动转换成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直线移动的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运动板212通过滑轨及滑块实现运动板212能够相对底座26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例如,底座26上设置滑轨,运动板212上设置滑块,且该滑块滑动配合于该滑轨。
具体到实施例中,传动组件211包括锥齿轮组、丝杆及丝杆螺母。丝杆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26,且丝杆的轴线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锥齿轮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传动轴21,锥齿轮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丝杆,从而利用锥齿轮组将传动轴2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运动转换成丝杆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运动,且传动轴21的轴线与丝杆的轴线相垂直。进一步地,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套装于传动轴21,以与该传动轴21同步转动。从动锥齿轮套装于丝杆,以与该丝杆同步转动。如此,传动轴21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螺母沿第一方向(即丝杆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组件211并不仅限于采用锥齿轮及丝杠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蜗轮蜗杆机构或者凸轮连杆机构等,只要能够实现将传动轴2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运动转换成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直线移动的运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治具承接组件2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26的传动轴座28,传动轴2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传动轴座28,从而实现传动轴21的安装。
一些实施例中,运动板212包括两个,两个运动板212布设于传动轴2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均与传动组件211传动连接,以使传动轴21通过传动组件211带动两个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使得连接于两个运动板212上的治具的活动部件可对工件进行装夹。进一步地,两个丝杆分别对应于两个运动板212设置,每个运动板212分别通过丝杆螺母传动连接于对应的丝杆,每个丝杆上套装有一个从动锥齿轮,两个从动锥齿轮均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以带动两个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具体到实施例中,治具承接组件20还包括限位组件25,该限位组件25包括第一限位杆251及第二弹性件252。第一限位杆251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运动板212,另一端朝向其中另一个运动板212延伸。第二弹性件252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运动板212,另一端朝向其中另一个运动板212延伸。其中,在两个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252先于第一限位杆251与相对的运动板212相抵。如此,两个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直至第一限位杆251与相对的运动板212相抵接,从而阻止两个运动板212继续相互靠近。并且,在第一限位杆251与相对的运动板212相抵接之前,第二弹性件252与相对的运动板212相抵接,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第一限位杆251对运动板212造成较大的冲击。可选地,第二弹性件252可为弹簧。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25还包括第二限位杆253和第三限位杆254。该第一限位杆251和第二限位杆253分别设置于两个运动板212,且相互对应布设,以在两个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杆251和第二限位杆253可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两个运动板212继续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第三限位杆254和第二弹性件252分别设置于两个运动板212,且相互对应布设,以在两个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并在第一限位杆251和第二限位杆253相互抵接之前,第三限位杆254和第二弹性件252可相互抵接,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25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运动板212的两个安装座255,第一限位杆251和第二限位杆253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座255,第三限位杆254和第二弹性件252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座255。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杆251、第二限位杆253及第三限位杆254均通过锁紧螺母紧固于对应的安装座255,从而可通过调节各自的锁紧螺母的位置来分别调节第一限位杆251、第二限位杆253及第三限位杆254在两个安装座255之间的长度,从而达到调节两个运动板212的运动行程的目的,即调节两个运动板212上的治具的运动部件的运动行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杆251、第二限位杆253及第三限位杆25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动力源对接组件10还包括扭矩限制器14(见图1),该扭矩限制器14设置于驱动件13与对接轴12之间。如此,当两个运动板212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直至第一限位杆251和第二限位杆253相抵接(此时两个运动板212上的治具的运动部件移动到位),强行阻止两个运动板212继续相互靠近,此时扭矩限制器14处的扭矩增大至预设值,扭矩限制器14动作而断开驱动件13和对接轴12之间的连接,避免驱动件13继续向对接轴12输送机械动力。优选地,该驱动件13可为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扭矩限制器14并不是必须的,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13可采用具有扭矩模式的伺服电机,将该伺服电机设定至扭矩模式,也可起到与扭矩限制器14相同的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不需要安装扭矩限制器14。
具体到实施例中,治具承接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传动轴21的制动装置27(见图2),该制动装置27用于抱死传动轴21。如此,当第一限位杆251和第二限位杆253相抵接而阻止两个运动板212继续移动,使得扭矩限制器14动作而断开驱动件13和对接轴12之间的连接时,该制动装置27可抱死传动轴21,从而使得运动板212以及运动板212上的治具的运动部件锁死在当前位置。可选地,该制动装置27可采用电磁制动装置。可选地,制动装置27可为刹车器。
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动力源对接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架11的快换器主盘15,治具承接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底座26的快换器工具盘29,且快换器主盘15与快换器工具盘29可相互对接。其中,当快换器主盘15与快换器工具盘29对接,从而实现将电源和气源输送至治具的目的,同时对接轴12的对接端121插入至配接腔221内而与传动销23配合,从而实现了将机械动力输送至治具的运动部件。如此,由于快换器主盘15与快换器工具盘29需要精准对接,而对接轴12插入配接腔221内时允许出现偏差,从而避免了出现过定位,有利于降低零件加工以及设备组装调试的难度较大,并且有利于降低动力对接装置的成本。可以理解的是,快换器主盘15和对接轴12的对接端121位于安装架11的同一侧,快换器工具盘29和轴座22位于底座26的同一侧,从而有利于快换器主盘15与快换器工具盘29对接的同时,对接轴12的对接端121插入轴座22的配接腔221。
需要说明的是,快换器主盘15和快换器工具盘29可采用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基于上述动力对接装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流水产线,包括多个治具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每一治具上均设置有治具承接组件20,动力源对接组件10的对接轴12可插入任一治具上的治具承接组件20的配接腔221内,从而实现将机械动力传递至治具的运动部件,进而实现对工件的装夹。
具体到实施例中,流水产线还包括用于转运动力源对接组件10的转运装置,动力源对接组件10的安装架11固定连接于转运装置,该转运装置可带动动力源对接组件10移动至与任一治具上的治具承接组件20对接,实现动力的传递。需要说明的是,该转运装置可为转运机器人、机械臂、摆动臂等,只要能够实现动力源对接组件10的转运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水产线可为电堆堆叠组装生产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其他产品的生产线,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源对接组件,包括安装架、对接轴及驱动件;所述对接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且包括相对的对接端和连接端,所述对接端具有锥面;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且与所述连接端传动连接;所述对接轴的外周面开设有沿轴向纵长延伸的配合槽;及
治具承接组件,设置于治具,所述治具承接组件包括传动轴、轴座、传动销及第一弹性件,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治具的运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轴座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且具有可供所述对接端穿设的配接腔,所述传动销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座,所述传动销的一端位于所述配接腔内,且可与所述配合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轴座和所述传动销,用于提供使得所述传动销的一端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伸入所述配接腔内的预紧力;
所述治具承接组件还包括底座、运动板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运动板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相垂直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且所述运动板用于连接所述治具的活动部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运动板之间,用于将所述传动轴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运动转换成所述运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直线移动的运动;
所述运动板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运动板布设于所述传动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均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并由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所述治具承接组件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运动板,另一端朝向其中另一个所述运动板延伸,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运动板,另一端朝向其中另一个运动板延伸;其中,在两个所述运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先于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相对的所述运动板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轴开设有多个所述配合槽,且多个所述配合槽沿所述对接轴的周向间隔布设;
所述传动销包括多个,多个所述传动销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布设于所述轴座,每一所述传动销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配合槽之间的角度差与每相邻两个所述传动销之间的角度差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锥齿轮组、丝杆及丝杆螺母,所述锥齿轮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丝杆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且所述丝杆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锥齿轮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所述丝杆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且与所述运动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运动板,且相互对应布设,以在两个所述运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可相互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运动板,且相互对应布设,以在两个所述运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并在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相互抵接之前,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可相互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运动板的两个安装座,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对接组件还包括扭矩限制器,所述扭矩限制器设置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对接轴之间;或者,
所述驱动件为具有扭矩模式的伺服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承接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用于抱死所述传动轴。
10.一种流水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治具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对接装置,每一所述治具上均设置有所述治具承接组件,所述动力源对接组件的所述对接轴可插入任一所述治具上的所述治具承接组件的所述配接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0264.4A CN111874554B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0264.4A CN111874554B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74554A CN111874554A (zh) | 2020-11-03 |
CN111874554B true CN111874554B (zh) | 2022-03-11 |
Family
ID=73205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50264.4A Active CN111874554B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74554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43143A (en) * | 1957-09-05 | 1960-08-04 | Elliott Brothers London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aft couplings |
JPH11257368A (ja) * | 1998-03-16 | 1999-09-21 | Suncall Corp | トルクリミッタ付きローラ |
CN103899665A (zh) * | 2012-12-26 | 2014-07-02 | 聂少莲 | 传动轴对接接头 |
CN105202041A (zh) * | 2015-10-27 | 2015-12-30 | 重庆耐德山花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 自动快速连接动力传递装置 |
CN105947498A (zh) * | 2016-06-06 | 2016-09-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 转载辊道动力对接机构、转载辊道装置和转载贮存设备 |
CN108455206A (zh) * | 2017-12-25 | 2018-08-28 |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电芯传送机构及其电池模组上料装盘机 |
CN208702949U (zh) * | 2018-08-31 | 2019-04-05 | 杭州华艾森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内扣式筒型壳 |
CN210943918U (zh) * | 2019-07-31 | 2020-07-07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驱动机构及夹具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036916A1 (de) * | 1990-11-20 | 1992-05-21 | Chiron Werke Gmbh | Werkzeugwechsler fuer werkzeuge einer werkzeugmaschine |
JPH1133969A (ja) * | 1997-07-23 | 1999-02-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位置規正・把持装置 |
CH705297A1 (de) * | 2011-07-21 | 2013-01-31 | Tecan Trading Ag | Greiferzange mit austauschbaren Greiferfingern. |
CN106112089B (zh) * | 2016-07-21 | 2018-03-27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分条机的刀架驱动装置 |
CN106129514B (zh) * | 2016-08-23 | 2018-11-06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极片废料卷绕及收集装置 |
CN106625582A (zh) * | 2016-11-25 | 2017-05-10 | 南陵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防夹伤的搬运机械臂 |
CN110315562A (zh) * | 2019-08-05 | 2019-10-11 | 马鞍山铭成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搬运的夹具手臂 |
-
2020
- 2020-07-30 CN CN202010750264.4A patent/CN1118745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43143A (en) * | 1957-09-05 | 1960-08-04 | Elliott Brothers London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aft couplings |
JPH11257368A (ja) * | 1998-03-16 | 1999-09-21 | Suncall Corp | トルクリミッタ付きローラ |
CN103899665A (zh) * | 2012-12-26 | 2014-07-02 | 聂少莲 | 传动轴对接接头 |
CN105202041A (zh) * | 2015-10-27 | 2015-12-30 | 重庆耐德山花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 自动快速连接动力传递装置 |
CN105947498A (zh) * | 2016-06-06 | 2016-09-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 转载辊道动力对接机构、转载辊道装置和转载贮存设备 |
CN108455206A (zh) * | 2017-12-25 | 2018-08-28 |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电芯传送机构及其电池模组上料装盘机 |
CN208702949U (zh) * | 2018-08-31 | 2019-04-05 | 杭州华艾森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内扣式筒型壳 |
CN210943918U (zh) * | 2019-07-31 | 2020-07-07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驱动机构及夹具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74554A (zh) | 2020-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39352B2 (en) | Drive system with coupler assembly and method | |
KR101924791B1 (ko) | 로백래쉬 기어기구 및 장치 | |
CN114589448B (zh) | 一种高精度仪表焊接夹持机构 | |
CN103600250A (zh) | 一种叶片自适应夹紧定位装置 | |
CN111874554B (zh) | 动力对接装置及流水产线 | |
CN217355429U (zh) |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及移载装置 | |
KR101779009B1 (ko) | 위치 조절용 지그고정장치 | |
US4630944A (en) | Gib for machine tool | |
CN113458713A (zh) | Amt变速箱中轴总成斜齿对齿机构、压装装置及压装方法 | |
CN113021186B (zh) | 一种航空涡轮叶片榫头的磨削夹具 | |
CN118180880A (zh) | 防撞梁多工位转台和自动装配工作站 | |
CN116408663A (zh) | 一种高精密卧式镗铣加工中心 | |
CN210209590U (zh) | 一种便于调整的丝杠线轨连接机构 | |
CN106736722B (zh) | 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 | |
CN114199537A (zh) | 方向盘耐久实验检测设备 | |
CN109175761B (zh) | 车轴焊接辅助装置 | |
CN220994484U (zh) | 一种机械手 | |
CN210050265U (zh) | 一种丝杠传动装置及其系统 | |
CN219684579U (zh) | 旋转装置 | |
CN107775398B (zh) | 一种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行星架主体的夹具 | |
CN222307592U (zh) | 一种齿轮加工用定位装置 | |
CN220717849U (zh) | 一种斜孔线板斜孔的加工夹具 | |
CN114799678B (zh) | 一种凹槽板装配用工装及使用方法 | |
CN217941737U (zh) | 一种高精密螺丝搓丝机 | |
CN112828522B (zh) | 一种定位工装及汽车前大梁、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30 Address after: 21412 North Hubin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