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1102A - 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71102A CN111871102A CN202010786298.9A CN202010786298A CN111871102A CN 111871102 A CN111871102 A CN 111871102A CN 202010786298 A CN202010786298 A CN 202010786298A CN 111871102 A CN111871102 A CN 1118711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water
- dust removal
- air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0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47/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separation of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2247/04—Regenerating the washing flu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47/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separation of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2247/10—Means for removing the washing fluid dispersed in the gas or vapours
- B01D2247/101—Means for removing the washing fluid dispersed in the gas or vapours using a cyclo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它包括除尘柜、工作台、抑尘机构和除尘机构;该抑尘机构包括设于工作台上方的抑尘管道,抑尘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吹气通孔;工作台上方形成的粉尘空气经过吸尘室被吸入至该除尘室内;经除尘处理的空气输送至该抑尘管道内,并由该吹气通孔吹向该工作台。抑尘机构吹出的气流能够将产生的粉尘吹向吸尘室,还提升气流与粉尘的粘合力,气流循环流动,有效降低粉尘的逃逸率和提升除尘率;两道除尘机构的叠加使用的除尘率能够达到96.5%以上,该加工装置对磨抛加工产生的粉尘的整体除尘率能够达到99.6%以上,除尘显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材加工除尘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石材的切割、打磨等加工处理多会产生大量粉尘。石材加工多会配备除尘装置以减少环境污染及保障生产环境。如图4所示,现有的石材粉尘除尘机构多通过由硬塑滤层1和纸滤层2构成的两道过滤层过滤实现。粉尘空气进入除尘装置的进气口后,配置的喷淋机构3朝向硬塑滤层1喷水,将空气中的大部分粉尘截留在硬塑滤层1上,被截留的粉尘通过水流冲刷、回流至底部的水槽内。如图4所示,该除尘装置运行过程中,粉尘空气行走的轨迹为呈L字形的直线行程(粉尘空气的方向如图4中箭头指向所示)。
石材的切割、打磨的工作台也多直接设于除尘柜的侧方,所产生的粉尘空气直接被除尘柜吸入并进行除尘处理,经除尘的空气由除尘柜顶部的排气口直接排放于施工环境中。现有的磨抛工作台多为开放式结构,虽然除尘柜能够将大多数磨抛产生的粉尘进行吸收,但是受到工作台附近气流流动的影响,所产生的粉尘中仍有较高比例(4%~37%)逃脱了除尘柜的吸引而直接“逃逸”到施工环境中。另外,由于现有的除尘柜的除尘率多处于48%~92%之间,为此,排放的空气中仍含有一定含量的粉尘。直接逃逸和未完全净化的粉尘经过积淀仍会对施工场所、施工人员及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致使现有的多数除尘装置的整体的除尘效果仍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以克服现有的除尘装置存在的粉尘逃逸率偏高、整体除尘效果仍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包括除尘柜、工作台,除尘柜内设有除尘室、排气通道和水槽;排气通道配置有促使除尘室内形成负压的排气风机,水槽设于该除尘室的底部敞口结构的正下方;还包括抑尘机构和除尘机构。
该抑尘机构包括抑尘管道,该抑尘管道设于上述工作台的正上方。抑尘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吹气通孔,所有该吹气通孔均朝向该工作台方向出气设置,该吹气通孔与该工作台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57~85cm,该吹气通孔与该工作台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小于28cm。工作台台面下方设有吸尘室,工作台台面上方形成的粉尘空气经过上述吸尘室被吸入至该除尘室内。经该除尘室除尘处理的空气通过该排气通道输送至该抑尘管道内,并由该吹气通孔吹向该工作台。
该除尘机构包括分隔板、除尘阀和水滤层。该分隔板固定装设于所述除尘室的内周壁上,分隔板将其所在装配区域分隔为对应上、下独立分布的负压区、待滤区。所述除尘室内设置有两道所述除尘机构,除尘室由上而下分隔为负压依次递减的第一负压区、第二负压区和待滤区,待滤区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分隔板的上表面与除尘室的内周壁围成水洗池,水洗池装配的水形成该水滤层。该除尘阀包括导气盖、通气芯管和安装管。该导气盖底部设有导气凹陷,导气盖的底部始终浸没在该水滤层内,导气盖的顶部始终突出于该水滤层的液面。该通气芯管的顶端固定装设于该导气凹陷内,导气盖布设于所述负压区内。该安装管竖直贯穿地固定装配在该分隔板上。该通气芯管可自由滑动地套设于该安装管内,通气芯管的顶端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通气孔,通气芯管与所述待滤区连通。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多个呈点阵分布的所述除尘阀。该负压区对除尘阀吸附的向上作用力小于其所受向下作用力时,导气盖和通气芯管处于最低位,待滤区与负压区的连通通过该安装管阻断。该负压区对除尘阀吸附的向上作用力大于其所受向下作用力时,导气盖和通气芯管受力上浮,待滤区的待滤空气经由通气芯管、通气孔、水滤层进入该负压区。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工作台呈四边形,上述抑尘管道俯视呈四方环形或者呈“凵”字形,“凵”字形抑尘管道的开口朝向上述除尘柜。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除尘柜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上述吸尘室的室底呈斜度为30~45°的斜面结构,该斜面结构的最低侧沿穿过该进气口延伸至上述水槽的上方。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分隔板由固定板和活动闸板闭合拼接构成。活动闸板通过活页作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固定板上或者除尘室的内侧壁上,活动闸板通过电机或者人力驱动实现向下摆动开启或者向上摆动闭合,活动闸板的周沿配设有密封件。上述主柜体配置有保持分隔板处于闭合状态的限位机构。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分隔板为矩形隔板,分隔板与水平面呈5~30°夹角设置;分隔板沿其宽度方向由下向上倾斜延伸;所述活动闸板设于低位处。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排气通道内设有洗尘机构,该洗尘机构包括水洗池,该排气通道的出气端通过注入口与该水洗池连通,该注入口设于该水洗池的水位高度的中部以下位置。粉尘空气经水洗池洗涤由水洗池池口排出并输送至上述抑尘管道中。水洗池的横截面的面积为该排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的1.5倍以上,该注入口的横截面总面积为该排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的0.3~0.7倍。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水洗池的水位深度大于25cm,上述排气通道向水洗池注入空气时,水洗池的液面距离水洗池池口的高度大于3.5cm。上述注入口的顶沿呈锯齿状结构设置。上述水洗池的横截面的面积为上述排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的2.2~3.5倍。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水槽内配置有用于定时定量为上述水滤层补充水的水泵。水槽固定设有滤水板,滤水板与水槽侧壁围成封闭的滤水池,水槽内含有粉尘的水经滤水板过滤进入该滤水池,上述水泵装配于该滤水池内。上述水泵配置有喷洗机构,喷洗机构包括主管道和若干个呈线性排列的喷头,水泵将水槽内的水泵送至该主管道并经喷头喷出,喷洗机构用于对上述分隔板的上表面的积尘进行喷洗。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抑尘机构将经除尘室除尘处理的潮湿空气直接排向工作台,该抑尘机构吹出的气流既对工作台上产生的粉尘具有压制和将其吹向吸尘室的功能,还通过该气流具有潮湿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气流与粉尘的粘合力,进而有效提升气流对所产生的粉尘的抑尘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粉尘的逃逸率;并且,由于抑尘机构吹出的气流来自于除尘机构吸入的气流,使得气流循环流动,对工作台周围的空气需求量少,能够有效降低工作台周围气流对该循环气流运行的影响,能够进一步降低粉尘的逃逸率和提升除尘率。另外,通过除尘机构的配置,使得待滤空气经由通气芯管的竖直流动、导气盖的导气凹陷的斜向下的改向流动而俯冲进入水滤层,既有效地延长了待滤空气在水滤层内的行程,也对水滤层具有搅拌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水滤层与待滤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且水滤层能够对该待滤空气实现全面包围,从而能够对各种粒径的粉尘进行高效且全面地捕捉和截留,两道除尘机构的叠加使用的除尘率能够达到96.5%以上。此外,水洗池能够对除尘室排出的气体进行尾气二次净化功能,对水洗池内的水体具有搅拌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水体与待滤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且水体能够对该待滤空气(即尾气)实现全面包围,从而能够对各种粒径的粉尘进行高效且全面地捕捉和截留,能够将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全面且有效的吸收,该洗尘机构的除尘率能够达到96.3%以上。最后,本发明的加工装置对磨抛加工产生的粉尘的整体除尘率能够达到99.6%以上,除尘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除尘柜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背景技术中现有常见的除尘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包括除尘柜1、工作台4,除尘柜1设有进气口10、除尘室11、水槽12和排气通道13。粉尘空气依次经过进气口10、除尘室11并由排气通道13排出。优选该除尘柜为如图1所示的竖立构造,即:上述进气口10设于上述除尘柜1的侧壁上,上述除尘室11为底部敞口结构,且该敞口与该进气口10连通,上述水槽12设于上述敞口的正下方,上述排气通道13设于除尘室11的顶部。排气通道13配置有排气风机14,该排气风机14运行促使除尘室11内的空气向外排出,从而使得除尘室11内形成负压。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加工装置设有抑尘机构5,该抑尘机构5包括抑尘管道51,该抑尘管道51设于上述工作台4的正上方。抑尘管道51上设有若干个吹气通孔50,所有该吹气通孔50均朝向该工作台4方向出气设置,该吹气通孔50与该工作台4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57~85cm,该吹气通孔50与该工作台4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小于28cm。工作台4台面41下方设有吸尘室40,如图2所示,该台面41为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贯通孔的栅板构造。工作台4台面41上方形成的粉尘空气经过该贯通孔、上述吸尘室40被吸入至该除尘室11内。经该除尘室11除尘处理的空气通过该排气通道13输送至该抑尘管道51内,并由该吹气通孔50吹向该工作台4。上述工作台4呈四边形,上述抑尘管道51俯视呈如图2所示的四方环形,或者呈“凵”字形,“凵”字形抑尘管道51的开口朝向上述除尘柜1。上述吸尘室40的室底42呈斜度为30~45°的斜面结构,该斜面结构的最低侧沿穿过该进气口10延伸至上述水槽12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的抑尘机构5将经除尘室11除尘处理的潮湿空气直接排向工作台4,该抑尘机构5吹出的气流既对工作台4上产生的粉尘具有压制和将其吹向吸尘室40的功能,还通过该气流具有潮湿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气流与粉尘的粘合力,进而有效提升气流对所产生的粉尘的抑尘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粉尘的逃逸率;并且,由于抑尘机构5吹出的气流来自于除尘机构3吸入的气流,使得气流循环流动,对工作台4周围的空气需求量少,能够有效降低工作台4周围气流对该循环气流运行的影响,能够进一步降低粉尘的逃逸率和提升除尘率。
继续参照图1、图3,上述除尘室11内至少设有一道除尘机构2,该除尘机构2包括分隔板21、除尘阀22和水滤层23。该分隔板21固定装设于上述除尘室11的内周壁上,分隔板21将其所在装配区域分隔为对应上、下独立分布的负压区、待滤区11c,待滤区11c与上述进气口10连通。分隔板21的上表面与除尘室11的内周壁围成水洗池,水洗池装配的水形成该水滤层23。
如图3所示,上述分隔板21上设有多个呈点阵分布的上述除尘阀22。继续参照图1,该除尘阀22包括导气盖221、通气芯管222和安装管223。该导气盖221底部设有导气凹陷220,导气盖221的底部始终浸没在该水滤层23内,导气盖221的顶部始终突出于该水滤层23的液面。该通气芯管222的顶端固定装设于该导气凹陷220内,导气盖221布设于上述负压区内。该安装管223竖直贯穿地固定装配在该分隔板21上。该通气芯管222可自由滑动地套设于该安装管223内,通气芯管222的顶端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通气孔224,通气芯管222与上述待滤区11c连通。该负压区对除尘阀22吸附的向上作用力小于其所受向下作用力时,导气盖221和通气芯管222处于最低位,待滤区11c与负压区的连通通过该安装管223阻断。该负压区对除尘阀22吸附的向上作用力大于其所受向下作用力时,导气盖221和通气芯管222受力上浮,如图1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待滤区11c的待滤空气经由通气芯管222、通气孔224、水滤层23进入该负压区。
继续参照图1,上述通气芯管222配设有集气盖225,集气盖225布设于上述待滤区11c内,集气盖225设有呈锥面结构的导流腔,所受通气芯管222的底端与导流腔的直径较小一端连通。上述导气盖221和上述集气盖225均呈锥形结构。上述通气芯管222的内径大于32mm,优选通气芯管222的内径为45~126mm。上述通气孔224呈长条形通孔,通气孔224的宽度大于5mm,优选通气孔224的宽度为6~9mm。上述导气盖221的底部最小浸没深度大于35mm,优选浸没深度为47~165mm。
如图1所示,上述除尘室11内设置有两道上述除尘机构2,除尘室11由上而下分隔为负压依次递减的第一负压区11a、第二负压区11b和待滤区11c。优选:上层除尘机构2的除尘阀22的设置数量大于下层除尘机构2的除尘阀22的设置数量,且上层除尘机构2的通气芯管222的直径小于下层除尘机构2的通气芯管222的直径,使得二者的空气通过流量大致相等,该优选方式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除尘柜的除尘率,能够达到97.8%以上。
继续参照图1,由于导气盖221的底部始终浸没在该水滤层23内,导气盖221的顶部始终突出于该水滤层23的液面。使得导气盖221的底部和顶部存在气压差,当排气风机14运行时,第一负压区11a内的气压急剧降低,在上层的除尘机构2的除尘阀22未开启时,下层的除尘机构2的第二负压区11b(即为上层的除尘机构2的待滤区11c)内的气压为正常标准大气压,在第一负压区11a和第二负压区11b存在的气压差达到一定阈值时,上层的除尘机构2的除尘阀22的导气盖221、通气芯管222就会克服自身重力和水压而向上移动,使得第二负压区11b的待滤空气通过通气芯管222、通气孔224进入上层的除尘机构2的水滤层23,进而进入第一负压区11a。同理,第二负压区11b的空气排出造成第二负压区11b气压下降,进而促使下层的除尘机构2的除尘阀22上升,待滤区11c的空气被吸入第二负压区11b,进风口外部的空气被吸入该待滤区11c,从而形成待滤空气按主柜体1的进气口10、除尘室11、出气口的设定路径流动。该除尘柜所需的排气风机14的功率优选为相同结构尺寸的市面上的除尘装置的功率的1.3~1.8倍。还可在出气口处配置单向阀构造,从而保障除尘室11内的负压的快速、稳定形成,能够进一步提高除尘柜的运行的稳定性。
上述分隔板21由固定板211和活动闸板212闭合拼接构成。活动闸板212通过活页作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固定板211上或者除尘室11的内侧壁上,活动闸板212通过电机或者人力驱动实现向下摆动开启或者向上摆动闭合,活动闸板212的周沿配设有密封件。使用人力驱动时,上述主柜体1配置有保持分隔板21处于闭合状态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例如可以是一种沿水平导轨作定向移动的滑块,将该滑块移开时,可以自由转动活动闸板212,滑块复位时能够将活动闸板212的背离转轴的一端顶住使之不能转动。而电机驱动活动闸板212的结构设置可不配套该限位机构。清理分隔板21的积尘时,可以开启该活动闸板212,使得清洗的积尘可以通过开启的开口排出,提高清理的便利性。
上述分隔板21与水平面呈5~30°夹角设置。上述活动闸板212设于低位处。上述分隔板21为矩形隔板,分隔板21沿其宽度方向由下向上倾斜延伸。上述水槽12内配置有用于定时定量为上述水滤层23补充水的水泵122,以及时弥补水滤层23除尘过程中的水分流失。水槽12固定设有滤水板121,滤水板121与水槽12侧壁围成封闭的滤水池,水槽12内含有粉尘的水经滤水板121过滤进入该滤水池,上述水泵122装配于该滤水池内,如图1所示,滤水池可设置在背离上述活动闸板212的位置设置,以降低清理水滤层23时落下的废水进入该滤水池的概率。上述水泵122配置有喷洗机构112,喷洗机构112包括主管道113和若干个呈线性排列的喷头114,水泵122将水槽12内的水泵122送至该主管道113并经喷头114喷出,喷洗机构112用于对上述分隔板21的上表面的积尘进行喷洗。分隔板21的倾斜设置和喷洗机构112的配置有效提高分隔板21上的积尘的清洗效率和便利性,使用更为方便。
继续参照图1,上述排气通道13内设有洗尘机构2,该洗尘机构2包括水洗池20,该水洗池20该排气通道13的出气端通过注入口201与该水洗池20连通,该注入口201设于该水洗池20的水位高度的中部以下位置;粉尘空气经水洗池20洗涤由水洗池20池口排出并输送至上述抑尘管道51中。水洗池20的横截面的面积为该排气通道13的横截面面积的1.5倍以上,优选上述水洗池20的横截面的面积为上述排气通道13的横截面面积的2.2~3.5倍;该注入口201的横截面总面积为该排气通道13的横截面面积的0.3~0.7倍。该横截面面积差异的结构设置使得尾气在不同的行程中具有不同的流速、密度的调节设置,有利于尾气在水洗池20内能够与水体混合更为充分,有效提高粉尘的拦截率。上述水洗池20的水位深度大于25cm,使得水洗池20的水体对尾气具有足够的截留行程和时间,保障粉尘截留率。上述排气通道13向水洗池20注入空气时,水洗池20的液面距离水洗池20池口的高度大于3.5cm,如此可有效降低水洗池20的水体喷溅至外部的概率。上述注入口201的顶沿呈锯齿状结构,设置,该结构设置有利于排气通道13注入空气时能够对空气进行分流、打散,也使得空气进入水洗池20的水体时会使得水体产生扰流而对水体进行搅拌和对水洗池池壁具有一定的冲刷作用,有利于水体与空气的充分接触,对提高粉尘的拦截效率具有显著的贡献;同时,该锯齿结构设置相较常规的多孔注入孔的结构设计还具有粉尘在注入口周围黏连残留率更为低下的特点。
本实施方式的水洗池20能够对除尘室11排出的气体进行尾气二次净化功能,对水洗池20内的水体具有搅拌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水体与待滤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且水体能够对该待滤空气(即尾气)实现全面包围,从而能够对各种粒径的粉尘进行高效且全面地捕捉和截留,能够将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全面且有效的吸收,该洗尘机构2的除尘率能够达到96.3%以上。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包括除尘柜、工作台,除尘柜内设有除尘室、排气通道和水槽;排气通道配置有促使除尘室内形成负压的排气风机,水槽设于该除尘室的底部敞口结构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抑尘机构和除尘机构;
该抑尘机构包括抑尘管道,该抑尘管道设于所述工作台的正上方;抑尘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吹气通孔,所有该吹气通孔均朝向该工作台方向出气设置,该吹气通孔与该工作台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57~85cm,该吹气通孔与该工作台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小于28cm;工作台台面下方设有吸尘室,工作台台面上方形成的粉尘空气经过所述吸尘室被吸入至该除尘室内;经该除尘室除尘处理的空气通过该排气通道输送至该抑尘管道内,并由该吹气通孔吹向该工作台;
所述除尘室内设置有两道所述除尘机构,该除尘机构包括分隔板、除尘阀和水滤层;该分隔板固定装设于所述除尘室的内周壁上,除尘室由上而下由两道分隔板分隔为负压依次递减的第一负压区、第二负压区和待滤区,待滤区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分隔板的上表面与除尘室的内周壁围成水洗池,水洗池装配的水形成该水滤层;
该除尘阀包括导气盖、通气芯管和安装管;该导气盖底部设有导气凹陷,导气盖的底部始终浸没在该水滤层内,导气盖的顶部始终突出于该水滤层的液面;该通气芯管的顶端固定装设于该导气凹陷内,导气盖布设于负压区内;该安装管竖直贯穿地固定装配在该分隔板上;该通气芯管可自由滑动地套设于该安装管内,通气芯管的顶端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通气孔,通气芯管与所述待滤区连通;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多个呈点阵分布的所述除尘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呈四边形,所述抑尘管道俯视呈四方环形或者呈“凵”字形,“凵”字形抑尘管道的开口朝向所述除尘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柜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吸尘室的室底呈斜度为30~45°的斜面结构,该斜面结构的最低侧沿穿过该进气口延伸至所述水槽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芯管配设有集气盖,集气盖布设于所述待滤区内,集气盖设有呈锥面结构的导流腔,所受通气芯管的底端与导流腔的直径较小一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芯管的内径大于32mm,所述通气孔呈长条形通孔,通气孔的宽度大于5mm;所述导气盖的底部最小浸没深度大于3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由固定板和活动闸板闭合拼接构成;活动闸板通过活页作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固定板上或者除尘室的内侧壁上,活动闸板通过电机或者人力驱动实现向下摆动开启或者向上摆动闭合,活动闸板的周沿配设有密封件;所述主柜体配置有保持分隔板处于闭合状态的限位机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为矩形隔板,分隔板与水平面呈5~30°夹角设置;分隔板沿其宽度方向由下向上倾斜延伸;所述活动闸板设于低位处。
8.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内设有洗尘机构,该洗尘机构包括水洗池,该排气通道的出气端通过注入口与该水洗池连通,该注入口设于该水洗池的水位高度的中部以下位置;粉尘空气经水洗池洗涤由水洗池池口排出并输送至所述抑尘管道中;水洗池的横截面的面积为该排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的2.2~3.5倍,该注入口的横截面总面积为该排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的0.3~0.7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池的水位深度大于25cm,所述排气通道向水洗池注入空气时,水洗池的液面距离水洗池池口的高度大于3.5cm;所述注入口的顶沿呈锯齿状结构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内配置有用于定时定量为所述水滤层补充水的水泵;水槽固定设有滤水板,滤水板与水槽侧壁围成封闭的滤水池,水槽内含有粉尘的水经滤水板过滤进入该滤水池,所述水泵装配于该滤水池内;水泵配置有喷洗机构,喷洗机构包括主管道和若干个呈线性排列的喷头,水泵将水槽内的水泵送至该主管道并经喷头喷出,喷洗机构用于对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的积尘进行喷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6298.9A CN111871102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6298.9A CN111871102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71102A true CN111871102A (zh) | 2020-11-03 |
Family
ID=73211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86298.9A Withdrawn CN111871102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7110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06266A (zh) * | 2023-11-09 | 2023-12-12 | 江苏籽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元件除灰装置 |
CN118079582A (zh) * | 2024-04-23 | 2024-05-28 | 北票合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矿石破碎的多层水雾式除尘装置 |
-
2020
- 2020-08-07 CN CN202010786298.9A patent/CN11187110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06266A (zh) * | 2023-11-09 | 2023-12-12 | 江苏籽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元件除灰装置 |
CN117206266B (zh) * | 2023-11-09 | 2024-02-23 | 江苏籽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元件除灰装置 |
CN118079582A (zh) * | 2024-04-23 | 2024-05-28 | 北票合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矿石破碎的多层水雾式除尘装置 |
CN118079582B (zh) * | 2024-04-23 | 2024-07-02 | 北票合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矿石破碎的多层水雾式除尘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12925C (zh) | 一种粉尘过滤工作台 | |
CN208809711U (zh) | 一种防爆湿式除尘一体机 | |
KR101609512B1 (ko) | 습식집진기 | |
KR20160035754A (ko) | 미세먼지 제거장치 | |
CN111871102A (zh) | 水雾循环除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 | |
KR20180051992A (ko) | 플라이 포집 및 공기 여과 기능을 갖는 집진장치 | |
CN106390631A (zh) | 一种粉尘过滤器 | |
CN104226050B (zh) | 一种工作台雾化除尘设备 | |
CN206273325U (zh) | 一种粉尘过滤器 | |
JP2016182592A (ja) | オイルミスト集塵機 | |
CN111467921A (zh) | 一种基于环保与环境技术的烟气深度除尘装置 | |
CN213885523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 | |
JP2008520423A (ja) | 湿式空気清浄機 | |
KR102644914B1 (ko) | 친환경 도장장치 | |
CN212283324U (zh) | 一种水幕除尘风机的水路循环系统 | |
CN111871132A (zh) | 一种离心除尘的石材打磨加工装置 | |
CN111775055A (zh) | 一种循环式石材打磨加工装置 | |
CN106474831A (zh) | 一种粉尘过滤方法 | |
CN107344049A (zh) | 防堵塞式除尘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805431B (zh) | 用于石材加工的除尘柜 | |
CN111805432B (zh) | 用于石材加工的不堵塞除尘柜 | |
CN210045019U (zh) | 一种粉尘处理设备 | |
CN209952474U (zh) | 一种液洗空气净化器 | |
CN111871103A (zh) | 水雾抑尘的石材磨抛加工装置 | |
CN114017881A (zh) | 一种槽式的空气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