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867363A -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7363A
CN111867363A CN201980012991.6A CN201980012991A CN111867363A CN 111867363 A CN111867363 A CN 111867363A CN 201980012991 A CN201980012991 A CN 201980012991A CN 111867363 A CN111867363 A CN 111867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organism
seq
biocontrol composition
plant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9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7363B (zh
Inventor
罗伯特·麦克布莱德
凯伦·亨特
杰米·巴彻
维罗妮卡·加西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Nohya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ster Bio Communit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ter Bio Community Co filed Critical Boster Bio Community Co
Priority to CN2022104712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41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7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7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3/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phenotypes, e.g. symbiosis with 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6N-acyl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13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four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22Bacill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27Pseudomon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32Yea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50Isolated enzymes; Isolated prote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3/00Fung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Yeasts;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针对植物真菌病原体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及其用于预防或减少作物损失或食物腐败的方法。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括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或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向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或者向用于运输或储存所述农产品的包装材料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

Description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2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629,525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真菌病原体造成重大的农业损失,导致作物损失、食物浪费和经济损失。具有抗真菌特性的微生物已经被开发作为生物防治剂,以减少由这些真菌病原体造成的作物损失和食物腐败。市售产品可能未显示出期望的植物或真菌特异性或有效性。此外,对于农产品,尤其是有机农产品的采后保护存在有限的选择。阻止真菌生长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提供目前可用产品的替代品。
发明内容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和SEQ ID NO:9的组的16S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7和SEQ ID NO:20的组的ITS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ITS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18的ITS序列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包含与大于200碱基的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rRNA序列,所述序列包含选自SEQ ID NO:1和SEQ ID NO:9的rRNA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17的ITS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ITS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18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如通过分别测量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或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存活所测定的,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25%或更多,或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大丽轮枝菌的生长60%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22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23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NO:24的组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25的组的ITS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ITS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25的ITS序列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ia)的生长25%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蓝莓干枯病菌(Monilinia vaccinii-corymbosi)的生长25%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anium)的生长25%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高粱柄锈菌(Puccinia sorghi)的生长25%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的生长25%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葡萄白粉菌(Erysiphe necator)的生长25%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Podasphaera macularis的生长25%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Pytium属的生物体的生长25%或更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根霉菌属(Rhizopus)的生物体的生长25%或更多。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7、SEQ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 NO:21和SEQ ID NO:25的组的ITS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ITS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ii)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9、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的组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
一方面,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包含第二微生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与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不相同。所述第二微生物可以包含与选自SEQ ID NO:1-25的序列呈至少95%同一性的RNA序列。所述第二微生物可以包含与选自SEQ ID 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22、23和24的16S rRNA序列呈至少95%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所述第二微生物可以包含与选自SEQ ID NO:17、18、19、20、21和25的ITS序列呈至少95%同一性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所述第二微生物可以包含与选自SEQ ID 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22、23和24的16S rRNA序列呈至少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所述第二微生物可以包含与选自SEQ ID NO:17、18、19、20、21和25的ITS序列呈至少99%同一性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所述第二微生物可以包含16S rRNA序列,所述16SrRNA序列是选自SEQ ID 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22、23和24的16SrRNA序列。所述第二微生物可以包含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所述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是选自SEQ ID NO:17、18、19、20、21和25的ITS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包含与SEQ ID NO:24呈至少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并且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SEQ ID:NO 25呈至少99%同一性的ITS序列。
一方面,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包含第三微生物,并且所述第三微生物与所述第二微生物或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均不相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包含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并且所述第三微生物包含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一方面,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包含第四微生物,并且所述第四微生物与所述第三微生物、所述第二微生物或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中的任何一个均不相同。一方面,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包含第五微生物,并且所述第五微生物与所述第四微生物、所述第三微生物、所述第二微生物或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中的任何一个均不相同。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中的任何一种所述微生物可以是分离和纯化的微生物。如本文所公开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分离和纯化的微生物。如本文所公开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一种或更多种、两种或更多种、三种或更多种、四种或更多种或者五种或更多种分离和纯化的微生物。在一些情况下,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来自单一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的微生物的不同菌株。
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具有与SEQ ID NO:18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是葡糖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种。所述葡糖醋杆菌属种可以是产液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liquefaciens)。所述葡糖醋杆菌种可以具有选自SEQ ID NO:2、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和SEQ ID NO:16的16S rRNA序列。
一方面,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所述次级代谢产物是从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的上清液中分离出来的。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所述次级代谢产物可以包含脂肽。所述脂肽可以是选自表面活性素、丰原素和伊枯草菌素的环脂肽。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所述次级代谢产物可以包含聚酮。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所述次级代谢产物可以包含挥发性抗真菌化合物。
一方面,所述对照暴露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QST 713。一方面,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经分离和纯化。一方面,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是液体或粉末。一方面,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含孢子。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描述了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根、种子、向其中添加所述种子的土壤或犁沟或者其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向所述植物、根、种子、向其中添加所述种子的土壤或犁沟或者农产品施用本文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根、向其中添加所述种子或植物的土壤或犁沟或者其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向所述土壤施用本文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在收获前用本文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喷涂或以其他方式处理所述农产品,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用本文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喷涂、浸渍或以其他方式处理所述农产品,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向用于运输或储存所述农产品的包装材料施用本文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还描述了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种子或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将本文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结合到选自以下的过程中:清洗所述农产品或所述种子、涂覆所述农产品或所述种子及其组合。
一方面,所述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是蔷薇科植物或农产品。所述蔷薇科的所述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可以是悬钩子属、苹果属、梨属、榅桲属、李属、蔷薇属或草莓属。所述悬钩子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覆盆子或黑莓。所述草莓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草莓。所述梨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梨。所述榅桲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榅桲。所述李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是扁桃、桃、李子、杏、樱桃或黑刺李。所述蔷薇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玫瑰。所述苹果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苹果。
一方面,所述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是杜鹃花科植物或其农产品。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所述越橘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蓝莓。
一方面,所述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是葡萄科植物或农产品。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葡萄科葡萄属的植物、种子或农产品。所述葡萄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是葡萄。
一方面,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括使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撒粉、浸渍、滚动、注入、擦抹、喷涂或刷涂所述植物、种子或所述农产品。向所述植物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括将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添加至滴线、灌溉系统、化学灌溉系统、喷雾剂或浸剂。
向所述植物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括向所述植物的根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向所述根的施用可以是间接的。可以在将所述农产品从所述植物移除之后向所述农产品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一方面,所述施用不会杀死所述植物。一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植物施用肥料、除草剂、农药或其组合。所述肥料、除草剂或农药可以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之前、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之后或者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同时施用。
一方面,所述包装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模塑纤维、定向聚苯乙烯(OPS)、聚苯乙烯(PS)泡沫、聚丙烯(PP)或其组合。向包装材料的施用可以包括清洗或浸渍所述包装材料。
一方面,所述抗真菌活性阻止所述真菌病原体生长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天。所述抗真菌活性可以是相对于所述真菌病原体在对照上的生长,所述真菌病原体在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上减少的生长,所述对照是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蔷薇科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在所述真菌病原体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之后,所述真菌病原体的所述生长可以相对于所述真菌病原体在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的生长减少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天。一方面,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针对丝状或非丝状真菌病原体的抗真菌活性。所述丝状或非丝状真菌病原体可以选自:白锈菌(Albugo candida)、西方白锈(Albugo occidentalis)、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胡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 dauci)、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番茄链格孢(Alternaria tomatophila)、根腐丝囊霉(Aphanomyceseuteiches)、萝卜丝囊霉(Aphanomyces raphani)、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Botrydiatheobromae、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富克葡萄孢盘菌(Botrytinia fuckeliana)、莴苣盘霜霉(Bremia lactuca)、甜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黑莓小尾孢(Cercosporella rubi)、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菜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anium)、香蕉暗双孢(Cordana musae)、多主棒孢(Corynesporacassiicola)、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泻根亚隔孢壳(Didymellabryoniae)、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芒果痂囊腔菌(Elsinoe mangiferae)、覆盆子痂囊腔菌(Elsinoe veneta)、菊科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葡萄白粉菌(Erysiphe necator)、葡萄藤猝倒病菌(Eutypa lata)、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悬钩子裸双孢锈菌(Gymnoconia peckiana)、茄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olani)、盾壳霉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coniothyrium)、油菜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鞑靼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taurica)、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桤叉丝壳(Microsphaeraalni)、果产链核盘菌(Moniliniafructicola)、蓝莓干枯病菌(Moniliniavaccinii-corymbosi)、角球腔菌(Mycosphaerellaangulate)、芸苔球腔菌(Mycosphaerella brassicicola)、草莓球腔菌(Mycosphaerellafragariae)、斐济球腔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鞑靼拟粉孢(Oidopsis taurica)、黄钉孢(Passalora fulva)、霜霉菌(Peronospora sparse)、粉霜霉(Peronosporafarinosa)、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昏暗拟茎点霉(Phomopsis obscurans)、牛痘拟茎点霉(Phomopsisvaccinia)、葡萄拟茎点霉(Phomopsis viticola)、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a)、红腐疫霉(Phytophthora erythroseptica)、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甘蓝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斑点单囊壳(Podosphaera macularis)、马铃薯皮斑病菌(Polyscytalum pustulans)、葡萄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vitis)、葱柄锈菌(Puccinia allii)、高粱柄锈菌(Pucciniasorghi)、牛痘膨痂锈菌(Pucciniastrum vaccinia)、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腐霉沟(Pythium sulcatum)、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厚环柱隔孢(Ramularia tulasneii)、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z)、小核盘菌(Sclerotiniaminor)、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芹菜生壳针孢(Septoria apiicola)、莴苣壳针孢(Septoria lactucae)、番茄壳针孢(Septoria lycopersici)、欧芹壳针孢(Septoria petroelini)、鳄梨痂圆孢(Sphaceloma perseae)、斑点单囊壳(Sphaerotheca macularis)、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nea)、囊状匍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内生瓶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疣顶单孢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蓼单孢锈菌(Uromycesbetae)、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可可轮枝菌(Verticillium theobromae)及其任何组合。所述丝状真菌病原体可以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尖孢镰刀菌、大丽轮枝菌、灰葡萄孢、白蜡树炭疽菌、葡萄白粉菌、斑点单囊壳、蓝莓干枯病菌、高粱柄锈菌及其任何组合。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可以选自:扁桃、杏、苹果、朝鲜蓟、香蕉、大麦、甜菜、黑莓、蓝莓、西兰花、抱子甘蓝、卷心菜、大麻、辣椒、胡萝卜、芹菜、莙荙菜、樱桃、柑橘、玉米、葫芦、海枣、无花果、大蒜、葡萄、香草、香料、羽衣甘蓝、莴苣、油棕、橄榄、洋葱、豌豆、梨、桃、花生、木瓜、欧防风、美洲山核桃、柿子、李子、石榴、马铃薯、榅桲、小萝卜、覆盆子、玫瑰、水稻、黑刺李、高粱、大豆、菠菜、草莓、甘薯、烟草、番茄、芜菁、胡桃和小麦。
援引并入
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申请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其程度如同具体地和单独地指出每个单独的出版物、专利或专利申请的整体均通过引用而并入。
附图说明
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具体阐述了本发明的新颖特征。通过参考以下对利用本发明原理的说明性实施方案加以阐述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获得对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的更好的理解,在这些附图中:
图1图示了与对照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101
相比,施用14种候选微生物后,大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在半固体琼脂上的存活%。
图2图示了表1中的16S与ITS序列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图3图示了利用对环境中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来鉴别候选物。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被鉴别为与尖孢镰刀菌直接相互作用,造成真菌的生长抑制。证实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的能力,并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发展为产品候选。此处示出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尖孢镰刀菌之间经鉴别的一级相互作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鉴别的分离;以及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引起尖孢镰刀菌抑制的证实。
图4图示了在不同的处理后,感染灰葡萄孢的覆盆子的表面积百分比:(+)感染灰葡萄孢的对照,(-)未感染的对照,以及感染灰葡萄孢但已施用产品候选物BC8(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28B)的培养物的上清液的样品。
图5A-图5C图示了在不同的处理方案后真菌在覆盆子上的生长。图5A图示了真菌在感染灰葡萄孢的对照上的生长。图5B图示了真菌在未感染对照上的生长。图5C图示了真菌在感染灰葡萄孢并且已施用产品候选物BC8(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28B)的培养物的上清液的覆盆子上的生长。
图6图示了BC8菌株与两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FZB42分离物的16SRNA序列的核苷酸比对。
图7图示了葡萄孢属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的蓝莓灌木上的发生率。
图8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感染葡萄孢属的蓝莓的百分比。
图9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每个蓝莓灌木葡萄孢属花腐病的发生数量。
图10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感染葡萄孢属的蓝莓的百分比。
图11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每个蓝莓灌木的葡萄孢属花腐病的发生数量。
图12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感染葡萄孢属的蓝莓的百分比。
图13A图示了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蓝莓灌木中掉落芽(shootstrike)的数量。图13B图示了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蓝莓灌木中僵果的数量。
图14A图示了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蓝莓灌木中掉落芽的数量。图14B图示了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蓝莓灌木中僵果的数量。
图15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玉米植株中由玉米锈病引起的病害损害百分比。
图16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玉米植株中由玉米锈病引起的病害损害百分比。图16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玉米植株中玉米锈病的病害严重程度指数。
图17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玉米植株中由玉米锈病引起的病害损害百分比。图17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玉米植株中玉米锈病的病害严重程度指数。
图18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霜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18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霜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
图19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丛中葡萄孢属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19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丛中葡萄孢属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0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白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0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白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1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霜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1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霜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2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灌木中葡萄孢属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
图23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霜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3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霜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4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霜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4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霜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5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灌木中葡萄孢属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5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灌木中葡萄孢属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6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白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6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葡萄叶片中白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7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灌木中葡萄孢属的平均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7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灌木中葡萄孢属的平均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8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叶片中白粉病的平均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8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叶片中白粉病的平均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29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中白粉病的平均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29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中白粉病的平均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30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灌木中葡萄孢属的平均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30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灌木中葡萄孢属的平均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31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叶片中白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31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叶片中白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32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中白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32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中白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33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灌木中葡萄孢属的平均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33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灌木中葡萄孢属的平均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34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叶片中白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34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叶片中白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35A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中白粉病的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图35B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中白粉病的病害指数百分比。
图36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感染葡萄孢属和根霉菌属的腐烂草莓的数量。
图37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感染葡萄孢属和根霉菌属的腐烂草莓的数量。
图38图示了在经处理和未处理的植物中每米感染腐霉菌属(Pythium)的大豆植株的作物株数。
图39图示了经处理或未处理的已感染灰葡萄孢的覆盆子。
图40图示了经处理或未处理的已感染灰葡萄孢的葡萄。
图41图示了经处理或未处理的已感染灰葡萄孢的苹果。
图42图示了经处理的已感染灰葡萄孢的苹果。
图43图示了在经处理或未处理的已感染灰葡萄孢的苹果中坏死的苹果百分比。
图44图示了经处理或未处理的已感染灰葡萄孢的桃。
具体实施方式
许多真菌病原体可以感染农业上重要的植物,导致当植物在田间或收获后食物腐烂和食物腐败。例如,在田间和杂货店的水果(诸如草莓和覆盆子)上经常可以发现由真菌病原体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涉及食品生产和消费的任何人都非常期望找到减少由真菌病原体造成的损失的方法,并且先前已经开发了基于化学和生物学的控制策略。然而,在粮食作物上使用基于化学和生物学的杀真菌剂虽然有效,但这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是不期望的之外,除此之外还可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例如,毒性)。另外,目前可获得的市售生物防治组合物可能无法提供所需的病原体或植物特异性或功效。最后,记录和报告合成化学农药的施用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对农民和种植者而言繁重的负担。
本文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具有针对农业上重要真菌的抗真菌活性,并且可以被配制用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点使用。例如,这些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被配制用于在农产品的收获前(例如,将组合物引入灌溉线或者与肥料结合施用)以及收获后的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商业展示期间(例如,用组合物喷涂收获的农产品或者向用于储存或运输农产品的包装材料施用组合物)使用。此外,当与商业生物防治组合物相比时,这些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显示出改善的功效。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病害严重程度指数”通常是指表示植物上可见的病害症状程度的评分。例如,给定的病害严重程度指数可以在叶片上具有指示病害的特定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斑点。例如,与具有较低病害严重程度指数的植物相比,具有更多病害症状的植物具有较高的病害严重程度指数。不同种类的植物可能具有与之相关的不同的病害严重程度指数。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病害严重程度”或“平均病害严重程度”或“平均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通常是指在植物或植物种群上可见的病害症状的程度。病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病害症状覆盖的植物百分比来计算。种群的平均病害严重程度百分比可以通过评估每株植物的病害严重程度并对每株植物的病害严重程度取平均值来计算。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病害指数”、“平均病害指数”或“平均病害指数百分比”通常是指植物种群的评分,其代表在植物种群中可见的病害症状的程度。病害指数可以计算为病害发生率乘以病害严重程度。可以基于单株植物的病害严重程度指数或评分、具有该病害严重程度指数的植物的数量、植物的总数、最大病害指数和病害发生百分比计算平均病害指数,以便生成表示平均病害严重程度的加权平均值。在非限制性的实例中,平均病害指数百分比的一般计算可以用[总和(给定评分的植物的数目乘以评分)]/[(植物的总数乘以最大评分)]乘以100得出。
用于预防或减少作物损失和食物腐败的组合物
本文公开了能够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的生物防治组合物。术语“农产品”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指植物的可食用部分,例如叶、茎、种子、根、花或果实。在本文中术语“植物”可以用于指植物的任何部分,例如叶、茎、种子、根或果实。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作物上生长可以减少在从植物收获农产品之前、期间或之后的作物损失和食物腐败。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细菌或酵母。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包括来自选自以下属的微生物: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Cutaneotrichosporon、Cyberlindnera、葡糖醋杆菌属、葡糖酸杆菌属(Gluconobacter)、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Paraburkhold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及其任何组合。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包括选自以下的微生物: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Cutaneotrichosporon jirovecii、Cutaneotrichosporon moniliiforme、Cutaneotrichosporon mucoides、拟威尔嗜杀酵母(Cyberlindnera mrakii)、Cyberlindnera saturnus、产液葡糖醋杆菌、蜡色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 cerinu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腓特烈斯贝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ederiksbergensis)、亚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ini)、米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igulae)、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及其任何组合。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芽孢杆菌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伯克氏菌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Cutaneotrichosporon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Cyberlindnera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葡糖醋杆菌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葡糖酸杆菌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有孢汉逊酵母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Paraburkholderia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假单胞菌属的微生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有孢圆酵母属的微生物。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解淀粉芽孢杆菌。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枯草芽孢杆菌。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贝莱斯芽孢杆菌。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Cutaneotrichosporonjivrovecii。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解淀粉芽孢杆菌。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Cutaneotrichosporon mucoides。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拟威尔嗜杀酵母。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Cyberlindnera saturnus。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产液葡糖醋杆菌。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蜡色葡糖杆菌。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Paraburkholderiafluroescens。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Paraburkholderia frederiksbergensis。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亚麻假单胞菌。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米氏假单胞菌。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包括与选自以下的微生物的rRNA呈至少约70%、75%、80%、85%、87%、90%、91%、92%、93%、94%、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Cutaneotrichosporon jirovecii、Cutaneotrichosporon moniliiforme、Cutaneotrichosporon mucoides、拟威尔嗜杀酵母、Cyberlindnera saturnus、产液葡糖醋杆菌、蜡色葡糖杆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荧光假单胞杆菌、腓特烈斯贝假单胞菌、亚麻假单胞菌、米氏假单胞菌、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及其任何组合。rRNA可以是16S rRNA、23S rRNA、内转录间隔区(ITS)或其组合。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来自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的微生物菌株的组合。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i)至少一种微生物或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ii)载体,并且其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和SEQ ID NO:9的组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8%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或者其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7和SEQ ID NO:20的组的ITS序列呈大于98%同一性的ITS序列,或者其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18的ITS序列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
微生物可以包含与选自以的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RNA序列:SEQ ID NO:1、SEQ ID NO:2、SEQ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NO:9、SEQ ID NO:10、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SEQ IDNO:15、SEQ ID NO:16、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NO:21、SEQ ID NO:22、SEQ ID 23、SEQ ID 24和SEQ ID 25。
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可以包括第二微生物,其中第二微生物与至少一种微生物不相同。第二微生物可以包含与选自以下的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RNA序列:SEQ ID NO:1、SEQ ID NO:2、SEQ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NO:9、SEQ ID NO:10、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SEQ IDNO:15、SEQ ID NO:16、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NO:21、SEQ ID NO:22、SEQ ID NO 23、SEQ ID NO:24和SEQ ID NO 25。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是相同的菌种。例如,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可以都是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进一步的非限制性实例中,如本文公开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括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以及任选地多于两种微生物、相同菌种的每种不同菌株。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不是相同的菌种。例如,第一微生物可以是蜡色葡糖杆菌并且第二微生物可以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不是相同的属。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不属于相同的科。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不属于相同的目。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不属于相同的纲。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不属于相同的门。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不属于相同的界。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芽孢杆菌属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芽孢杆菌属种可以是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或贝莱斯芽孢杆菌。rRNA序列可以是16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1或SEQ IDNO:23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葡糖醋杆菌属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葡糖醋杆菌属种可以是产液葡糖醋杆菌。rRNA序列可以是16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2、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S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或SEQ ID NO:16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葡糖酸杆菌属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葡糖酸杆菌属种可以是蜡色葡糖杆菌。rRNA序列可以是16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24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伯克氏菌属种或Paraburkholderia菌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Paraburkholderia菌种可以是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rRNA序列可以是16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3、SEQ ID NO:7或SEQ ID NO:9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假单胞菌属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假单胞菌属种可以是荧光假单胞杆菌、亚麻假单胞菌、米氏假单胞菌或腓特烈斯贝假单胞菌。rRNA序列可以是16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ID NO:6、SEQ ID NO:10、SEQ ID NO:15或SEQ ID NO:22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8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Cyberlindnera菌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Cyberlindnera菌种可以是Cyberlinderna saturnus或Cyberlinderamrakkii。rRNA序列可以是IT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17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有孢汉逊酵母属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有孢汉逊酵母属种可以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rRNA序列可以是IT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18或SEQ ID:25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18或SEQ ID:25呈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18或SEQID:25呈至少95%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18或SEQ ID:25呈至少99%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有孢圆酵母属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有孢圆酵母属种可以是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rRNA序列可以是IT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19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来自Cutaneotrichosporon菌种的rRNA序列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Cutaneotrichosporon菌种可以是Cutaneotrichosporonmoniliiforme、Cutaneotrichosporon jirovecii或Cutaneotrichosporon mucoides。rRNA序列可以是ITS序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微生物包括与SEQ ID NO:20或SEQ IDNO:21呈至少约85%、87%、90%、92%、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包括多种微生物的微生物聚生体。多种微生物可以是至少两种微生物、至少三种微生物、至少四种微生物、至少五种微生物、至少六种微生物、至少七种微生物、至少八种微生物、至少九种微生物或至少十种微生物。多种微生物中的每种微生物可以是不同的微生物。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来自包括多种微生物的微生物聚生体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多种微生物是至少两种微生物、至少三种微生物、至少四种微生物、至少五种微生物、至少六种微生物、至少七种微生物、至少八种微生物、至少九种微生物或至少十种微生物。
至少两种微生物可以包括选自以下的至少两种微生物:具有选自SEQ ID SEQ ID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 NO:9、SEQ ID NO:10、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SEQ ID NO:15、SEQ ID NO:16、SEQ ID NO:22、SEQ ID NO:23、SEQ ID NO:24的16S rRNA序列的微生物以及具有选自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ID NO:20、SEQ ID NO:21和SEQ ID NO 25的ITS序列的微生物。至少两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选自SEQ ID NO:1或SEQ ID NO:9的16S rRNA序列的第一微生物,或者其中第一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7和SEQ ID NO:20的组的ITS序列呈大于98%同一性的ITS序列,或者其中第一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18的ITS序列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至少两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与SEQ ID NO:18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的第一微生物,并且第二微生物可以是葡糖醋杆菌属种。葡糖醋杆菌属种可以是产液葡糖醋杆菌。葡糖醋杆菌属种可以是具有选自SEQ ID NO:2、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和SEQ ID NO:16的16S rRNA序列的葡糖醋杆菌属种。至少两种微生物可以包括葡糖酸杆菌属种的第一微生物和有孢汉逊酵母属种的第二微生物。至少两种微生物可以包括第一微生物蜡色葡糖杆菌和第二微生物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
至少两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与SEQ ID NO:24呈大于90%同一性的16S序列的第一微生物和具有与SEQ ID NO:25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的第二微生物。至少两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与SEQ ID NO:24呈大于95%同一性的16S序列的第一微生物和具有与SEQ ID NO:25呈大于95%同一性的ITS序列的第二微生物。至少两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与SEQ ID NO:24呈大于98%同一性的16S序列的第一微生物和具有与SEQ ID NO:25呈大于98%同一性的ITS序列的第二微生物。
至少三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的第一微生物、具有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的第二微生物、具有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的第三微生物,其中第一微生物、第二微生物和第三微生物包含不相同的基因组。在一些情况下,基因组的区别可以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一些情况下,基因组的区别可能在于多于一个SNP。在一些情况下,基因组的区别可能在于每个基因组中基因的数量。在一些情况下,基因组的区别可能在于重排(诸如插入、缺失、重排序、重构)或者基因组区域或基因的溶原性或无活性噬菌体、序列插入、重复基因组序列或其他不同的含量。在一些情况下,细胞DNA含量的区别可能在于包含一种或多种质粒,菌株与菌株之间的质粒可能不同。在一些情况下,基因组可以编码基因的不同同种型。例如,如基因表达的蛋白可能含有点突变、缺失、插入,其可能影响蛋白的功能。例如,由基因表达的蛋白可能含有点突变、缺失、插入,其可能不影响蛋白的功能,或者其可能基本上不影响蛋白的功能。
至少三种微生物可以包括选自以下至少三种微生物:具有选自SEQ ID SEQ ID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 NO:9、SEQ ID NO:10、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SEQ ID NO:15、SEQ ID NO:16、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的16S rRNA序列的微生物以及具有选自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 NO:21和SEQ ID NO:25的ITS序列的微生物。至少三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9或SEQ ID23的16S rRNA序列或者选自SEQ ID NO:17、SEQ ID NO:18或SEQ ID NO:20的ITS序列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至少四种微生物可以包括选自以下的至少四种微生物:具有选自SEQ ID SEQ ID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 NO:9、SEQ ID NO:10、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SEQ ID NO:15、SEQ ID NO:16、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的16S rRNA序列的微生物以及具有选自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 NO:21和SEQ ID NO:25的ITS序列的微生物。至少四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9或SEQ ID NO:23的16S rRNA序列或者选自SEQ IDNO:17、SEQ ID NO:18或SEQ ID NO:20的ITS序列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至少五种微生物可以包括选自以下的至少五种微生物:具有选自SEQ ID SEQ ID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 NO:9、SEQ ID NO:10、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SEQ ID NO:15、SEQ ID NO:16、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的16S rRNA序列的微生物以及具有选自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 NO:21和SEQ ID NO:25的ITS序列的微生物。至少五种微生物可以包括具有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9或SEQ ID 23的16S rRNA序列或者选自SEQ ID NO:17、SEQ ID NO:18或SEQ ID NO:20的ITS序列的至少一种微生物。
表1说明了微生物菌株标识、推定的微生物属或种以及本文所述的相应SEQ IDNO。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是表1中的微生物。图2表明了这些菌株中的一些菌株的系统发生关系。表2说明了对应于这些SEQ ID NO的序列。
表1.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251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261
表2.序列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262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271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281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291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在培养物中生长。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从培养物中分离和纯化。从培养物中纯化的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包括至少一种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孢子。培养物可以是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培养物可以是液体培养基。培养物可以是生物反应器。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烧瓶、连续搅拌釜式生物反应器(CSTR)、无泡生物反应器、气升式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在一些情况下,培养物的上清液包含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可以从上清液中分离和纯化。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施用上清液作为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至少一种微生物的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可以具有其自身的抗真菌特性。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可以与生物防治组合物中的其他微生物一起具有抗真菌特性。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可以从至少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的上清液中分离出来。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可以包括脂肽、二肽、氨基多元醇、蛋白质、嗜铁素、吩嗪化合物、聚酮或其组合。
脂肽可以是线性脂肽或环脂肽(CLP)。脂肽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表面活性素、丰原素、伊枯草菌素、massetolide、amphisin、节活性素、tolassin、syringopeptide、丁香霉素、恶臭溶菌素、杆菌霉素、bacillopeptin、杆菌肽、多粘菌素、达托霉素、抗霉枯草菌素、库尔斯塔克素、张力蛋白、制磷脂菌素、黏液菌素和棘白菌素。棘白菌素可以是棘白菌素B(EC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次级代谢产物是表面活性素、丰原素、伊枯草菌素或其组合。
二肽可以是杆菌溶素或chlorotetain。聚酮可以是defficidin、大环内酰亚胺(macrolactin)、bacillaene、butyrolactol A、Soraphen A、hippolachnin A或forazolineA。次级代谢产物可以是氨基多元醇。氨基多元醇可以是zwittermicin A。次级代谢产物可以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以是抗菌蛋白质(bacisubin)、枯草菌素或fungicin。
嗜铁素可以是绿脓菌荧光素、thioquinolobactin或绿脓菌螯铁蛋白。吩嗪化合物可以是吩嗪-1-羧酸、1-羟基吩嗪或吩嗪-1-甲酰胺。次级代谢产物可以是几丁质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或葡聚糖酶。次级代谢产物可以是挥发性抗真菌化合物。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被配制为液体制剂或干燥制剂。液体制剂可以是可流动的或水性的悬浮液。液体制剂可以包含悬浮在水、油或其组合(乳液)中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干燥制剂可以是可湿性粉末、干片、粉尘或颗粒。可以将可湿性粉末作为悬浮液施用至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可以将粉尘干涂至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诸如干涂至种子或叶子。可以干涂颗粒,或者可以将颗粒与水混合以形成悬浊液。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可以被配制为微胶囊,其中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惰性保护层。惰性保护层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聚合物。
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可以包括附加的化合物。附加的化合物可以是载体、表面活性剂、润湿剂、渗透剂、乳化剂、铺展剂、粘着剂、稳定剂、营养剂、粘合剂、干燥剂、增稠剂、分散剂、UV保护剂或其组合。载体可以是液体载体、矿物载体或有机载体。液体载体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植物油和水。矿物载体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高岭土或硅藻土。有机载体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谷物粉。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吐温20或吐温80。润湿剂可以包括聚氧乙烯酯、乙氧基硫酸盐,或其衍生物。在一些情况下,将润湿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渗透剂可以包括碳氢化合物。铺展剂可以包括脂肪酸、胶乳、脂肪醇、作物油(例如,棉籽油)或无机油。粘着剂可以包括乳化聚乙烯、聚合树脂、脂肪酸、石油馏分或预糊化玉米粉。油可以是椰子油、棕榈油、蓖麻油或羊毛脂。稳定剂可以是乳糖或苯甲酸钠。营养剂可以是糖蜜或蛋白胨。粘合剂可以是阿拉伯树胶或羧甲基纤维素。干燥剂可以是硅胶或无水盐。增稠剂可以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乙烯聚合物、多糖、黄原胶或植物油。分散剂可以是微晶纤维素。UV保护剂可以是氧苯酮、荧光增白剂blankophor BBH或木质素。
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吡啶二羧酸。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包括有效量的从液体培养物中分离和纯化的经分离和纯化的微生物。来自液体培养物的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经风干、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或流化床干燥以产生干燥制剂。干燥制剂可以在液体中重构以产生液体制剂。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被配制使得至少一种微生物在被施用/或递送至目标生境(例如土壤、植物、种子和/或农产品)后可以被复制。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具有至少一周、一个月、六个月、至少一年、至少两年、至少三年、至少四年或至少五年的贮存期限。贮存期限可以指示生物防治组合物保持其抗真菌特性的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9%或100%的时间长度。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在室温下、在4℃或4℃以下、在0℃或0℃以下或者在-20℃或-20℃以下储存。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孢子。含有孢子的组合物可以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施用。含有孢子的组合物可以延长生物防治组合物的贮存期限。含有孢子的组合物可以在目标生境的低pH或低温下存活。例如,含孢子的组合物可以在较冷的温度(例如,低于10℃)下施用至土壤,并且可以对于在较高温度(例如,20℃)下种植的种子具有抗真菌特性。孢子可以变成营养细胞,使它们具有营养细胞的任何优点。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含营养细胞。含有营养细胞的组合物可以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施用。营养细胞可以增殖并提高组合物的功效。例如,生物防治组合物中的营养细胞可以在施用后增殖,从而增加暴露于生物防治组合物的植物的表面积。在另一实例中,生物防治组合物中的营养细胞可以在施用后增殖,从而增加生物防治组合物存活的时间量,并因此延长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功效的时间。营养细胞可以增殖并与真菌病原体竞争营养。营养细胞可以主动地产生一种或多种具有抗真菌特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营养细胞可以变成孢子,使它们具有孢子的任何优点。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具有抗真菌活性,诸如预防真菌病原体的生长或者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预防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或至少5天。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预防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6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或至少10天。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预防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超过10天。
相对于真菌病原体在未暴露于生物防治组合物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的对照上的生长,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的生长。对照可以是未向其施用抗真菌剂的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或者可以是已经向其施用市售抗真菌剂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市售抗真菌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QST713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331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GB02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332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MBI 600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333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GB34(YieldShield)、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SB3086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334
。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或至少5天。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6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或至少10天。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超过10天。相对于真菌病原体在对照上的生长,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减少真菌病原体的生长至少25%。相对于真菌病原体在对照上的生长,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减少真菌病原体的生长至少60%。相对于真菌病原体在对照上的生长,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减少真菌病原体的生长至少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99%或更多。
真菌病原体可以是属于以下属的真菌病原体:白锈属(Albugo)、链格孢属、丝囊霉属(Aphanomyces)、蜜环菌属(Armillaria)、曲霉菌属(Aspergillus)、葡萄孢属、球二孢属(Botrydiplodia)、葡萄孢盘菌属(Botrytinia)、盘霜霉属(Bremia)、尾孢属(Cercospora)、小尾孢属(Cercosporella)、枝孢属(Cladospo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暗双孢属(Cordana)、棒孢属(Corynespora)、柱孢属(Cylindrocarpon)、Daktulosphair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痂囊腔菌属(Elsinoe)、白粉菌属(Erysiphe)、弯孢壳属(Eutypa)、镰刀菌属(Fusarium)、灵芝属(Ganoderma)、球座菌属(Guignardia)、裸双胞锈菌属(Gymnocon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壳球孢属(Macrophomin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链核盘菌属(Monolini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拟粉孢霉属(Oidopsis)、钉孢属(Passalora)、霜霉属(Peronospor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疫霉属(Phytophthora)、霜霉属(Peronospora)、茎点霉属(Phoma)、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轴霜霉属(Plasmopa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蛇孢霉属(Polyscytalum)、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柄锈菌属(Puccinia)、膨痂锈菌属(Pucciniastrum)、腐霉菌属、青枯菌属(Ralstonia)、柱隔孢属(Ramular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根霉菌属、壳针孢属(Septoria)、核盘菌属(Sclerotinia)、小核菌属(Sclerotium)、单囊壳属(Sphaerotheca)、痂圆孢属(Sphaceloma)、粉痂菌属(Spongospora)、匍柄霉属(Stemphylium)、瓶菌属(Synchytrium)、根串珠霉属(Thielaviopsis)、钩丝壳属(Uncinula)、单孢锈菌属(Uromyces)或轮枝菌属(Verticillium)。真菌病原体可以是白锈菌、西方白锈、烟草赤星病菌、瓜链格孢、胡萝卜链格孢、茄链格孢、细链格孢、细极链格孢、番茄链格孢、根腐丝囊霉、萝卜丝囊霉、蜜环菌、Botrydia theobromae、灰葡萄孢、富克葡萄孢盘菌、莴苣盘霜霉、甜菜生尾孢、黑莓小尾孢、多主枝孢、尖孢炭疽菌、胶孢炭疽菌、菜豆炭疽菌、香蕉炭疽菌、白蜡树炭疽菌、香蕉暗双孢、多主棒孢、葡萄根瘤蚜、泻根亚隔孢壳、痂囊腔菌、芒果痂囊腔菌、覆盆子痂囊腔菌、菊科白粉菌、葡萄白粉菌、葡萄藤猝倒病菌、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茄镰刀菌、狭长孢灵芝、葡萄球座菌、悬钩子裸双孢锈菌、茄长蠕孢、盾壳霉小球腔菌、油菜小球腔菌、鞑靼内丝白粉菌、菜豆壳球孢、桤叉丝壳、果产链核盘菌、蓝莓干枯病菌、角球腔菌、芸苔球腔菌、草莓球腔菌、斐济球腔菌、鞑靼拟粉孢、黄钉孢、霜霉菌、粉霜霉、短小茎点霉、昏暗拟茎点霉、牛痘拟茎点霉、葡萄拟茎点霉、辣椒疫霉、红腐疫霉、致病疫霉、寄生疫霉、葡萄生轴霜霉、甘蓝根肿菌、斑点单囊壳、马铃薯皮斑病菌、葡萄假尾孢、葱柄锈菌、高粱柄锈菌、牛痘膨痂锈菌、德巴利腐霉、腐霉沟、终极腐霉、茄科青枯菌、厚环柱隔孢、茄丝核菌、少根根霉、匍枝根霉、小核盘菌、核盘菌、白腐小核菌、齐整小核菌、小核盘菌、核盘菌、芹菜生壳针孢、莴苣壳针孢、番茄壳针孢、欧芹壳针孢、鳄梨痂圆孢、斑点单囊壳、马铃薯粉痂菌、囊状匍柄霉、内生瓶菌、根串珠霉、葡萄钩丝壳、疣顶单孢锈菌、蓼单孢锈菌、黑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可可轮枝菌或其组合。真菌病原体可以是灰葡萄孢。真菌病原体可以是白蜡树炭疽菌。真菌病原体可以是葡萄白粉菌。真菌病原体可以是粉霜霉。真菌病原体可以是斑点单囊壳。真菌病原体可以是蓝莓干枯病菌。真菌病原体可以是高粱柄锈菌。真菌病原体可以是引起白粉病的真菌病原体。真菌病原体可以是引起霜霉病的真菌病原体。真菌病原体可以是引起僵果的真菌病原体。真菌病原体可以是引起玉米锈病的真菌病原体。
植物、花、种子或其农产品可以是扁桃、杏、苹果、朝鲜蓟、香蕉、大麦、甜菜、黑莓、蓝莓、西兰花、抱子甘蓝、卷心菜、大麻、辣椒、胡萝卜、芹菜、莙荙菜、樱桃、柑橘、玉米、葫芦、海枣、无花果、大蒜、葡萄、香草、香料、羽衣甘蓝、莴苣、油棕、橄榄、洋葱、豌豆、梨、桃、花生、木瓜、欧防风、美洲山核桃、柿子、李子、石榴、马铃薯、榅桲、小萝卜、覆盆子、玫瑰、水稻、黑刺李、高粱、大豆、菠菜、草莓、甘薯、烟草、番茄、芜菁、核桃或小麦的植物、花、种子或其农产品。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可以是来自蔷薇科的植物或其农产品。来自蔷薇科的植物、花、种子或其农产品可以来自悬钩子属(诸如覆盆子或黑莓)、草莓属(诸如草莓)、梨属(诸如梨)、榅桲属(诸如榅桲)、李属(诸如扁桃、桃、李子、杏、樱桃或黑刺李)、蔷薇属(诸如玫瑰)或苹果属(诸如苹果)。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可以是来自杜鹃花科的植物或其农产品。来自杜鹃花科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可以来自越橘属,诸如蓝莓。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可以是来自杜鹃花科的植物或其农产品。来自杜鹃花科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可以来自越橘属,诸如蓝莓。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可以是来自葡萄科的植物或其农产品。来自葡萄科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可以来自葡萄属,诸如葡萄。
生物防治组合物的鉴别和分离方法
鉴别和/或选择生物防治组合物的方法可以包括分离培养至少一种微生物或者与多种其他微生物和/或真菌病原体一起培养至少一种微生物。例如,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与真菌病原体一起培养,以鉴别至少一种微生物抑制真菌病原体生长的功效。至少一种微生物抑制真菌病原体生长的功效可以通过观察真菌病原体的生长参数来确定。例如,在半固体或固体生长培养基上靠近至少一种微生物处缺乏活真菌病原体可以用于确定高抑制功效。含有至少一种微生物和真菌病原体的液体培养基的光密度可以用于鉴别至少一种微生物的功效。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鉴别。可以对至少一种微生物进行测序反应。测序反应可以鉴别以下序列:16S rRNA、12S rRNA、18S rRNA、28S rRNA、13S rRNA和23SrRNA、内转录间隔区(ITS)、ITS1、ITS2、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细胞色素b或其任何组合。测序反应可以鉴别16S rRNA序列、ITS序列或其组合。测序反应可以用于鉴别至少一种微生物的菌种或菌株。
至少一种微生物可能会受到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当一起培养时,微生物可能协同表现,使得与单独培养时相比,当一起培养时,抗真菌特性得到改善。例如,当与另一种微生物一起培养时,至少一种微生物可能具有增加的生存能力。当与另一种微生物一起培养时,至少一种微生物可能具有增加的增殖。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利用另一种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直接与另一种微生物相互作用。例如,至少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可以形成生物膜或多细胞结构。当与另一种微生物一起培养时,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产生和/或分泌增加量的次级代谢产物。例如,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产生中间代谢产物,其又被另一种微生物加工,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本文其他地方公开的方法可用于鉴定可受益于与另一种微生物一起培养的微生物,以及鉴定包含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第二微生物与第一微生物不相同。
在一些情况下,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受环境条件影响。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在特定的pH下生长或产生次级代谢产物。例如,至少一种微生物生长的pH可以是3.0、4.0、5.0、6.0、6.2、6.4、6.6、6.8、7.0、7.2、7.4、7.6、7.8、8.0、9.0、10.0或更高的pH。例如,至少一种微生物生长的pH可以是3.0、4.0、5.0、6.0、6.2、6.4、6.6、6.8、7.0、7.2、7.4、7.6、7.8、8.0、9.0、10.0或更低的pH。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在盐的存在下生长或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盐可以是缓冲盐。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在糖或碳水化合物的存在下生长或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糖或碳水化合物可以是葡萄糖或甘油。
可以使用多种培养基或底物培养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是琼脂培养皿上培养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在半固体琼脂培养皿上培养至少一种微生物。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少一种微生物。
微生物聚生体的选择
可以使用用于鉴定或选择包含微生物聚生体的生物防治组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如美国专利公开号20180127796中公开的方法用于鉴定和选择微生物聚生体。在一些情况下,多种微生物可以一起生长。在一些情况下,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稀释样品以形成多个稀释物,其中多个稀释物中的稀释物包括多种微生物的子集。稀释物可以生成多个亚组,其中使多种微生物的不同微生物相互作用。可以对多种微生物的子集进行培养,使得微生物可以增殖。可以对子集进行测序反应,使得可以获得微生物的序列。从测序反应中,可以获得菌种、菌株或其他分类学信息。鉴定特定微生物的序列在本文其他地方讨论。子集可以经受不同的培养时间,使得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测序反应,以监测特定菌种、菌株或其他分类学类别的存在和/或相对丰度。通过观测特定菌种、菌株或其它分类学类别的存在和/或相对丰度的变化,可以确定多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与不和第二微生物一起培养时的相对丰度相比,第一微生物与第二微生物一起培养时可能具有更高的相对丰度。在该实例中,第一微生物可能与第二微生物相互作用使得第一微生物的总体生存能力提高。可以各自对多个稀释物进行测序反应,使得可以鉴定每个稀释物的微生物,并且可允许多重、高通量方法。
可以稀释多种微生物,使得多种微生物的子集一起生长。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进行系列稀释多种微生物以形成样品的多个系列稀释物。样品的多个系列稀释物中的微生物可能是由于分散或偶然性造成的。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多个系列稀释物可以是不同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样品的多个系列稀释物可以包括或者是约1: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1000000、1:10000000、1:100000000、1:1000000000或者这些值中的任何两个之间的数值或范围的样品稀释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样品的多个系列稀释物可以包括至少或至多1: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1000000、1:10000000、1:100000000或1:1000000000的样品稀释物。例如,可以使用例如缓冲液将样品稀释10倍形成1:10样品稀释物。可以将1:10样品稀释物稀释10倍形成1:100样品稀释物。多个系列稀释物可以包括1:10样品稀释物、1:100样品稀释物以及类似地制备的其他样品稀释物。作为另一实例,可以使用例如缓冲液将样品稀释10倍形成1:10样品稀释物。可以将样品稀释100倍形成1:100样品稀释物。多个系列稀释物可以包括1:10样品稀释物、1:100样品稀释物以及类似地制备的其他样品稀释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培养条件下培养多个样品稀释物包括在第一培养条件下以多个持续时间培养多个样品稀释物,持续时间可以在小至一分钟、多至一年的范围内变化。
可以对多种微生物进行测序反应,并且可以鉴定特定的微生物。在培养亚组持续一段时间后,亚组中每种微生物的总百分比表示可以从培养开始时的百分比改变。例如,在培养的不同时期之后,在其他微生物中保持存活的微生物可以表明培养物的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或相互作用,并且这些微生物可以形成微生物聚生体。可以通过与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用于鉴定至少一种微生物的功效的方法类似的方式测试微生物聚生体抑制真菌病原体生长的功效。
特定微生物的分离也可用于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方法或组合物。例如,可以对多种微生物进行系列稀释,使得可以分离出特定微生物的菌落。可以各自在液体、半固体或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系列稀释物。在诸如琼脂平板的半固体或固体培养基上,多种微生物可以形成菌落。菌落能够很好地分散,因此菌落可以包含单个菌株或微生物菌种。也可以使用诸如离心法的物理分离方法来进行特定微生物的分离。例如,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多种微生物并离心,从而将微生物从培养物中分离。也可以使用特定的生长条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例如,当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时,特定的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相比可能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当在富含特定营养物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特定的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相比可能具有高的生存能力。
用于预防或减少食物腐烂和食物腐败的方法在收获前使用生物防治组合物处理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
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可以包括在收获前向植物、种子、花或农产品施用包含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载体的生物防治组合物。收获农产品可以指从植物的剩余部分除去植物的可食用部分,或者可以指除去整个植物,随后除去可食用部分。
在收获前施用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括使用生物防治组合物撒粉、注入、喷涂或刷涂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施用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括将生物防治组合物添加至滴线、灌溉系统、化学灌溉系统、喷雾剂或浸剂。在一些情况下,将生物防治组合物施用至植物的根、植物的种子、植物的叶子、植物周围的土壤或者植物的可食用部分(其在本文中也称为植物的农产品)。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向植物施用肥料、除草剂、农药、其他生物防治剂或其组合。在一些情况下,肥料、除草剂、农药或其他生物防治物在生物防治组合物之前、在生物防治组合物之后或者与生物防治组合物同时施用。
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生长的方法可以包括向种子施用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载体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在种植前、种植期间或种植后发芽前向植物的种子施用生物防治组合物。例如,可以在种植前将生物组合物施用至种子的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种植前进行的种子处理可以包括向生物防治组合物添加着色剂或染料、载体、粘合剂、粘着剂、消泡剂、润滑剂、营养剂或其组合。
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生长的方法可以包括向土壤施用包含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载体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在将种子播种到土壤之前、之后或期间,或者在将植物转移到新的地点之前,将生物防治组合物施用至土壤。在一个实例中,在种植之前向土壤添加土壤改良剂,其中土壤改良剂使得植物的生长得到改善,并且其中土壤改良剂包含生物防治组合物。在一些情况下,土壤改良剂还包含肥料。
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生长的方法可以包括向土壤施用包含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载体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将生物防治组合物直接施用至根。直接向植物的根施用的实例可以包括将根浸入包含生物防治组合物的溶液中。可以将生物防治组合物间接施用至根。间接向植物的根施用的实例可以包括将生物防治组合物喷涂在植物基部附近,其中生物防治组合物渗透土壤到达根部。
在收获后使用生物防治组合物处理其农产品
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可以包括在收获农产品之前或之后向农产品施用包含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载体的生物防治组合物。
在收获之前或之后施用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括使用生物防治组合物撒粉、浸渍、滚动、注入、擦抹、喷涂或刷涂植物的农产品。可以在收获前立即或收获后立即或者在收获的1天、2天、3天、4天、5天、6天或1周内将生物防治组合物施用至农产品。在一些情况下,通过进行收获的实体、在收获之前或收获后立即处理农产品的过程中、通过包装农产品的实体、通过运输农产品的实体或者通过商业展示待售农产品的实体或消费者来施用生物防治组合物。
在收获后施用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将生物防治组合物结合到收获后处理农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在收获后立即处理农产品,例如在一次或多次清洗中。一次或多次清洗可包括使用其中已加入漂白剂(氯)和/或碳酸氢钠的水或者臭氧化水。还可以使用油、树脂或者结构基质或化学基质处理农产品。可以将生物防治组合物与油、树脂或者结构基质或化学基质混合用于施用。可以在干燥农产品之间或之后处理农产品。例如,可将生物防治组合物添加到用于涂覆产品的蜡、阿拉伯树胶或其他涂料中。可以在该过程的任何时候添加生物防治组合物,包括在清洗的一步中,作为新清洗的一部分,或者与蜡、阿拉伯树胶或农产品的其他涂料混合。
使用生物防治组合物处理包装材料
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可以包括向用于运输或储存农产品的包装材料施用包含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载体的生物防治组合物。
包装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模塑纤维、定向聚苯乙烯(OPS)、聚苯乙烯(PS)泡沫、聚丙烯(PP)或其组合。包装材料可以包括纸板、实心板、聚苯乙烯泡沫或模制纸浆。包装材料可以包括基底,诸如纤维素。包装材料可以是水平流(HFFS)包装、垂直流(VFFS)包装、热成型包装、密封托盘或拉伸膜。热成型包装可以是蛤壳包装。包装材料可以是薄木片制扁篮、托盘、篮子或蛤壳。
用生物防治组合物处理的包装材料可以是插入物。插入物可以是垫、片材或毯子。插入物可以放置在薄木片制扁篮、托盘、篮子或蛤壳之中或之上。插入物可以包含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插入物可以包含至少一层微孔聚合物(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和至少一层超吸收性聚合物。在一些情况下,插入物可以包括外层和内层。内层可以是吸水层。内层可以包括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素醚、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葡萄糖、明胶、果胶或其组合。外层可以是透水层。
向包装材料施用生物防治组合物可以包括用生物防治组合物清洗、喷涂或浸渍包装材料。
本文所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情况的目的,并不旨在进行限制。除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些术语之外,讨论以下术语以说明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的含义。如本文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包括复数对象。还应注意,权利要求书可以被修改成排除任何可选元素。因此,该陈述旨在用作使用与权利要求元素的叙述有关的诸如“单独地”、“仅”的排他性术语或使用“否定”限制的先行基础。
本文以在数值之前加上“约”提供某些范围。术语“约”在本文中用于为其之后的确切数字以及与该术语之后的数字接近或近似的数字提供文字支持。在确定数字是否接近或近似于具体列举的数字时,接近或近似的未列举的数字可以是上下文中提供的与具体列举的数字的大致相等的数字。在提供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应当理解,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在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至下限单位的十分之一,以及在所述范围内的任何其他陈述值或中间值,都涵盖在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组合物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在较小的范围内,并且也涵盖在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组合物内,受所述范围中的任何具体排除的限值限制。当所述范围包括一个或两个限值时,排除那些包括的限值中的一个或两个的范围也包括在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组合物中。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组合物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尽管与本文所述的那些类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也可用于实践或测试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组合物,但现在描述代表性的示例性方法和材料。
实施例
实施例1:筛选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
筛选微生物预防真菌病害大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生长的能力。在一级筛选中十四个候选微生物被鉴定为具有活性,该筛选将在真菌菌苔上形成透明区域(例如,参见图3,关于鉴定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抑制尖孢镰刀菌)。然后在二级试验中筛选这十四种候选微生物,该试验旨在通过使用半固体琼脂来模拟结构化土壤环境。在该试验中,将未处理的真菌的生长设定为100%,并测定相对于未处理真菌的生长的减少。将含有枯草芽孢杆菌QST713菌株活性成分的市售产品Serenade用作对照,其使得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减少~25%,并使得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减少>99%。在这些候选物中,有10种候选物减少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幅度超过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443
有11种候选物减少大丽轮枝菌生长的幅度处于与Serenade难以区分的水平(图1)。
测试的候选菌株以及最接近的已鉴定微生物的菌种或属见于表3。
表3.与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441
相比测试抗真菌活性的候选微生物菌株
Figure BDA0002629080050000442
实施例2: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28B;BC8)上清液对覆盆子的抗真菌活性
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分离菌株(菌株28B;BC8)的培养物的上清液针对覆盆子上的灰葡萄孢的抗真菌活性。120小时后,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上清液的覆盆子显示与阴性对照覆盆子(未感染灰葡萄孢)相近的真菌生长,真菌生长覆盖小于覆盆子表面积的5%。相比之下,120小时后,阳性对照覆盆子(已经感染灰葡萄孢)显示约90%的表面积被真菌生长覆盖(图4;图5A-图5C)。
实施例3:BC8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发的枯萎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8对抗蓝莓作物中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发的花腐病的功效。用BC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蓝莓灌木。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Lifegard(Certis;活性成分:蕈状芽胞杆菌(Bacillus mycoides))、Stargus(Marrone;活性成分: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F727)和Nufilm(Fertrell、萜烯聚合物和乳化剂的混合物)的组合,或者BravoWeatherstik(Syngenta;活性成分:百菌清(四氯间苯二甲腈)54%)、Captevate(Arysta;活性成分:环酰菌胺、克菌丹)和Pristine(BASF;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bosclid))的连续施用进行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将处理产品以0.9L/处理物或根据标签说明书混合于75加仑水量中并使用喷雾装置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处理灌木,包括绿尖初期(EGT)、绿尖晚期(LGT)、粉红花蕾期(PB)、开花期(BLM)、花瓣脱落期(PF)、绿色果实期(GRF)、10%蓝色果实期(BLF)。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通过计数每株蓝莓灌木的花腐病数量来评估灰葡萄孢感染。每个处理以随机样地设计模式重复进行四次。
结果如图7所示,表示为每株灌木上灰葡萄孢引发的花腐病的发生率。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8有效降低约55%的花腐病发生率。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4:BC8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8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或炭疽菌属种感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的功效。在收获前用BC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蓝莓灌木,并且在收获后观察由此获得的蓝莓。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Lifegard(Certis)、Stargus和Nufilm(Fertrell)的组合或者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Captevate(Aresta)和Pristine(Bayer)的连续处理方案处理。
收获50个浆果,并在室温下置于湿度箱中12-14天后评估由灰葡萄孢和炭疽菌属种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结果如图8所示,表示为感染的果实%。在收获中经处理的浆果具有10%的浆果腐烂发生率,而在收获中未处理的浆果具有85%的浆果腐烂发生率(图8)。BC8在减少蓝莓作物收获后腐烂方面与商业标准物、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Captevate(Aresta)和Pristatin(Bayer)的组合一样有效(图8)。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5:BC16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发的枯萎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蓝莓作物中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发的花腐病的功效。用BC16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蓝莓灌木。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Lifegard(Certis)、Stargus和Nufilm(Fertrell)的组合或者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Captevate(Aresta)和Pristine(Bayer)的连续处理方案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将处理产品以0.9L/处理物或根据制造商的规格混合于75加仑水量中并使用喷雾装置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处理灌木,包括绿尖初期(EGT)、绿尖晚期(LGT)、粉红花蕾期(PB)、开花期(BLM)、花瓣脱落期(PF)、绿色果实期(GRF)、10%蓝色果实期(BLF)。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通过计数每株蓝莓灌木的花腐病数量来评估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感染的发生率。每个处理以随机样地设计模式重复四次。结果如图9所示,表示为每株灌木上花腐病的发生率。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6有效降低约52%的花腐病发生率。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6:BC16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或炭疽菌属种感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的功效。在收获前用BC16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蓝莓灌木,并且在收获后观察由此获得的蓝莓。作为对照处理,浆果不予处理或者用Lifegard(Certis)、Stargus和Nufilm(Fertrell)的组合或者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Captevate(Aresta)和Pristine(Bayer)的连续处理方案处理。收获50个浆果,并在室温下置于湿度箱中12-14天后评估由灰葡萄孢和炭疽菌属种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结果如图10所示,表示为感染的果实%。在收获1中经BC16处理的灌木具有5%的浆果腐烂发生率(图10),而在收获1中未处理的浆果具有85%的腐烂发生率(图10)。BC16在减少蓝莓作物收获后腐烂方面与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Captevate(Aresta)和Pristatin(Bayer)、商业标准物一样有效(图10)。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7:BC17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发的枯萎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7对抗蓝莓作物中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发的花腐病的功效。用BC17或对照产品处理蓝莓灌木。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Lifegard(Certis)、Stargus和Nufilm(Fertrell)的组合或者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Captevate(Aresta)和Pristine(Bayer)的连续处理方案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将处理产品以0.9L/处理物或根据制造商的规格混合于75加仑水量中并使用喷雾装置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处理灌木,包括绿尖初期(EGT)、绿尖晚期(LGT)、粉红花蕾期(PB)、开花期(BLM)、花瓣脱落期(PF)、绿色果实期(GRF)、10%蓝色果实期(BLF)。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通过计数每株蓝莓灌木的花腐病数量来评估灰葡萄孢感染。每个处理以随机样地设计模式重复四次。
结果如图11所示,表示为每株灌木上花腐病的发生率。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7有效降低约80%的花腐病发生率。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8:BC17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和白蜡树炭疽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7对抗蓝莓作物上由灰葡萄孢或炭疽菌属种感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的功效。在收获前用BC17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蓝莓灌木,并且在收获后观察由此获得的蓝莓。作为对照处理,浆果不予处理或者用Lifegard(Certis)、Stargus和Nufilm(Fertrell)的组合或者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Captevate(Aresta)和Pristine(Bayer)的连续处理方案处理。收获50个浆果,并在室温下置于湿度箱中12-14天后评估由灰葡萄孢和炭疽菌属种引起的收获后腐烂。
结果如图12所示,表示为感染的果实%。经BC17处理的灌木具有7%的浆果腐烂发生率(图12),而未处理的浆果具有85%的腐烂发生率(图12)。BC17在减少蓝莓作物收获后腐烂方面与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Captevate(Aresta)和Pristatin(Bayer)、商业标准物一样有效(图12)。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9:BC16对抗蓝莓作物上由蓝莓干枯病菌引发的僵果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蓝莓作物上由蓝莓干枯病菌引发的僵果病的功效。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Indar 2F(CortevaAgriscience;活性成分:腈苯唑)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将处理产品以0.9L/处理物或根据制造商的规格混合于75加仑水量中并使用喷雾装置以规则的间隔(大约每周一次)施用于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处理灌木,包括绿尖初期(EGT)、绿尖晚期(LGT)、粉红花蕾期(PB)、开花期(BLM)、花瓣脱落期(PF)、绿色果实期(GRF)、10%蓝色果实期(BLF)。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每个处理以随机样地设计模式重复进行四次。在果实产生前和浆果产生后对感染进行评估。
通过受枯萎病影响的蓝莓芽(通常称为掉落芽)的存在来评估由于感染蓝莓干枯病菌引起的僵果病发生率。结果如13A所示,表示为由蓝莓干枯病菌引发的(每株灌木上)掉落芽的发生率。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6有效降低约52%的花腐病发生率。
还通过以受感染浆果硬化和干皱为特征的僵化果实表型来评估发生率。在果实进入绿果期7天后,评估施予BC16的蓝莓中僵化果实的存在。结果如图13B所示,表示为僵化果实的发生率。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6有效降低约59%的僵化果实数量。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0:BC17对抗蓝莓作物上由蓝莓干枯病菌引发的僵果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7对抗蓝莓作物上由蓝莓干枯病菌引发的僵果病的功效。用BC17或对照处理物处理灌木。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Bravo Weatherstik(Syngenta)、Indar 2F(Corteva Agriscience)和Pristine(BASF)的组合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将处理产品以0.9L/处理物或根据制造商的规格混合于75加仑水量中并使用喷雾装置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处理灌木,包括绿尖初期(EGT)、绿尖晚期(LGT)、粉红花蕾期(PB)、开花期(BLM)、花瓣脱落期(PF)、绿色果实期(GRF)、10%蓝色果实期(BLF)。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每个处理以随机样地设计模式重复进行四次。在果实产生前和浆果产生后对感染进行评估。
通过受枯萎病影响的蓝莓芽(通常称为掉落芽)的存在来评估由于感染蓝莓干枯病菌引起的僵果病。结果如14A所示,表示为每株灌木上掉落芽的发生率。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7有效降低约75%的花腐病(blossom blight)发生率。
还通过以受感染浆果硬化和干皱为特征的僵化果实表型来评估病害发生率。在果实进入绿果期7天后,评估施予BC17的蓝莓中僵化果实的存在。结果如图14B所示,表示为僵化果实的发生率。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7分别有效降低约80%的僵化果实数量。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1:BC8对抗真菌玉米病原体高粱柄锈菌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8对抗玉米作物中由真菌病原体高粱柄锈菌引起的玉米锈病的功效。BC8处理包括以7-10天的间隔以40夸脱/英亩的用量施用三次。用BC8处理每行20英尺长的两行,并保留一行作为处理样地之间的缓冲区。每个处理方案重复进行四次。
作为对照处理,不予处理或者用Daconil SDG(Syngenta;活性成分:百菌清)处理行。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将处理产品混合于每英亩20加仑的水量中,并使用背负式喷雾器(7.5英尺的喷杆,带有28psi的扁平扇形喷嘴)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在常规时间开始(六月下旬)或在病害的最初征兆(无论哪个较早发生)时处理作物。
与未处理的样地相比,BC8在抑制玉米中的锈病和由该病害引起的损害方面是有效的。最后一次处理4天后,在用BC8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平均病害损害是约8.8%,相比之下,在未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病害损害是约20%(图15)。BC8在抑制玉米作物中由玉米锈病引起的损害方面比商业处理物更有效(图15)。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2:BC16对抗真菌玉米病原体高粱柄锈菌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玉米作物中由真菌病原体高粱柄锈菌引起的玉米锈病的功效。BC16处理包括以7-10天的间隔以20夸脱/英亩或40夸脱/英亩的用量施用三次。用BC16处理每行20英尺长的两行,并保留一行作为处理样地之间的缓冲区。每个处理方案重复进行四次。
作为对照处理,不予处理或者用Daconil SDG(Syngenta)处理行。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将处理产品混合于每英亩20加仑的水量中,并使用背负式喷雾器(7.5英尺的喷杆,带有28psi的扁平扇形喷嘴)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在常规时间开始(六月下旬)或在病害的最初征兆(无论哪个较早发生)时处理作物。
与未处理的样地相比,BC16在抑制玉米中的锈病和由该病害引起的损害方面是有效的。最后一次处理4天后,在用BC16以20夸脱/英亩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平均病害损害是约10%,相比之下,在未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病害损害是约20%(图16A)。最后一次处理4天后,在用BC16以20夸脱/英亩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平均病害损害是约5%,相比之下,在未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病害损害是约20%(图16A)。BC16在抑制玉米作物中由玉米锈病引起的损害方面比标准商业处理物更有效(图16A)。
在三次施用后测量病害严重程度指数。与未处理的样地和经商业标准物处理的样地相比,用BC16以20夸脱/英亩或40夸脱/英亩处理的样地具有降低的病害严重程度(图16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3:BC17对抗真菌玉米病原体高粱柄锈菌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7对抗玉米作物中由真菌病原体高粱柄锈菌引起的玉米锈病的功效。BC17处理由以7-10天的间隔以20夸脱/英亩的用量三次施用组成。用BC17处理每行20英尺长的两行,并保留一行作为处理样地之间的缓冲区。每个处理方案重复进行四次。
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Daconil SDG(Syngenta)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将处理产品混合于每英亩20加仑的水量中,并使用背负式喷雾器(7.5英尺的喷杆,带有28psi的扁平扇形喷嘴)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在常规时间开始(六月下旬)或在病害的最初征兆(无论哪个较早发生)时处理作物。
与未处理的样地相比,BC17在抑制玉米中的锈病和由该病害引起的损害方面是有效的。最后一次处理4天后,在用BC17以20夸脱/英亩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平均病害损害是约10%,相比之下,在未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病害损害是约20%(图17A)。最后一次处理4天后,在用BC17以20夸脱/英亩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平均病害损害是约13.8%,相比之下,在未处理的样地中观察到的病害损害是约20%(图17A)。BC17在抑制玉米作物中由玉米锈病引起的损害方面比标准商业处理物Daconil SDG(Syngenta)更有效(图17A)。
在三次施用后测量病害严重程度指数。与未处理的样地和商业标准处理物相比,用BC17以20夸脱/英亩处理的样地具有降低的病害严重程度(图17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4:BC8对抗维诺葡萄中的葡萄生轴霜霉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生轴霜霉引起的霜霉病的进展的功效。用BC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8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活性成分:双炔酰菌胺(madnipropamid)、苯醚甲环唑(defenoconazole))和Intuity(Valent USA;活性成分:mandestrobin)的组合(参见图18A和图18B中的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Solutions;活性成分:代森锰锌)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参见图18A和图18B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树。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灌木。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
与未处理的葡萄植物中的叶子相比,BC8处理导致对葡萄生轴霜霉引起的叶子上的霜霉病的有效控制,表现为病害严重程度(图18A)和病害指数(图18B)的降低。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5:BC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的功效。用BC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8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和Intuity(Valent USA)的组合(参见图19A和图19B中的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 Solutions)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参见图19A和图19B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树。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在水中混合并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葡萄树。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总共进行4次重复,每块样地3株葡萄树。
与未处理的葡萄灌木相比,BC8处理导致对葡萄灌木中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的有效控制,表现为病害严重程度降低近32%(图19A)并且病害指数降低约50%(图19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6:BC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白粉菌引发的白粉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8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和Intuity(Valent USA)的组合(图20A和图20B中的“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 Solutions)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图20A和图20B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葡萄树。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
与未处理的葡萄灌木中的叶子相比,BC8处理降低了葡萄叶中由葡萄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表现为病害严重程度降低近30%(图20A)并且病害指数降低约50%(图20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7:BC16对抗维诺葡萄中的葡萄生轴霜霉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生轴霜霉引起的霜霉病的进展的功效。用BC16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16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和Intuity(Valent USA)的组合(图21A和图21B中的“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 Solutions)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图21A和图21B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
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葡萄树。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
与未处理的葡萄植物中的叶子相比,BC16处理降低了葡萄叶中由葡萄生轴霜霉引起的霜霉病,表现为病害严重程度(图21A)和病害指数(图21B)的降低。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8:BC16对抗维诺葡萄中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维诺葡萄中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的功效。用BC16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16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和Intuity(Valent USA)的组合(图22中的“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 Solutions)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图22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树。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葡萄树。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
与未处理的葡萄灌木相比,BC16处理抑制了葡萄灌木中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表现为病害严重程度降低近32%(图22)。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19:BC16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白粉菌引发的白粉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16处理物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16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和Intuity(Valent USA)的组合(图23A和图23B中称为“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 Solutions)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图23A和图23B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树。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葡萄树。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
与未处理的葡萄灌木中的叶子相比,BC16处理降低了葡萄叶中由葡萄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的严重程度(图23A),导致病害指数降低约30%(图23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0:BC18对抗维诺葡萄中的葡萄生轴霜霉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生轴霜霉引起的霜霉病的进展的功效。用BC1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18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和Intuity(Valent USA)的组合(图24A和图24B中的“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 Solutions)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图24A和图24B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树。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葡萄树。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
BC18在控制葡萄叶子中的霜霉病方面与商业标准处理物一样有效(分别为图24A和图24B)。与未处理的葡萄植物中的叶子相比,BC18处理降低了葡萄叶中由葡萄生轴霜霉引起的霜霉病,表现为病害严重程度降低约71%(图24A)并且病害指数降低约80%(图24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1:BC1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的功效。用BC1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18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和Intuity(Valent USA)的组合(图25A和图25B中的“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 Solutions)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图25A和图25B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树。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葡萄树。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
BC18在控制葡萄灌木中的灰葡萄孢感染方面与商业标准处理物一样有效(分别为图25A和图25B)。与未处理的葡萄灌木相比,BC18处理抑制了葡萄灌木中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腐烂,表现为病害严重程度降低近80%(图25A)并且病害指数降低约87%(图25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2:BC1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白粉菌引发的白粉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8对抗维诺葡萄中由葡萄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1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葡萄树。BC18处理由取决于生长阶段以7-14天的间隔施用的八次施用组成。前四次施用以4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后四次施用以50加仑/英亩的用量施用。作为对照处理,葡萄树不予处理或者用RevusTop(Syngenta)和Intuity(Valent USA)的组合(图26A和图26B中的“Intuity”)或Manzate(Keystone Pest Solutions)和Pristine(Bayer)的组合(图26A和图26B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葡萄树。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使用喷雾设备施用于葡萄树。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
BC18在控制葡萄叶子中的白粉病方面与商业标准物和Intuity处理物一样有效(分别为图26A和图26B)。与未处理的葡萄灌木中的叶子相比,BC18处理降低葡萄叶中由葡萄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的严重程度约80%(图26A),并导致病害指数降低约87%(图26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3:BC8对抗覆盆子中的灰葡萄孢感染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8对抗覆盆子上由灰葡萄孢和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灌木。BC8处理取决于生长阶段以14天的间隔或7天的间隔施用。处理由以39加仑/英亩用量的总共5-6次施用组成。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产业标准物(Rally(Corteva Agriscience;活性成分:腈菌唑(mycobutanil))、Pristine(BASF)、Elevate(Arysta LifeScience;活性成分:环酰菌胺)和Switch(Syngenta)的组合)或包括Botector(Nufarm;活性成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alans))、Double Nickel(Certis;活性成分: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D747)或Stargus/NuFilm P的生物对照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每个处理物使用10’样地。
BC8在控制覆盆子灌木中的灰葡萄孢感染方面与商业处理物一样有效。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8处理使覆盆子植物上灰葡萄孢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约75%(图27A)并使平均病害指数降低超过90%(图27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4:BC8对抗覆盆子灌木上由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8对抗覆盆子灌木上由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8或对照处理物处理灌木。BC8处理取决于生长阶段以14天的间隔或7天的间隔施用。处理由以39加仑/英亩用量的总共5-6次施用组成。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产业标准物(Rally(Corteva Agriscience)、Pristine(Bayer)、Elevate(Arysta LifeScience)和Switch(Syngenta)的组合)或包括Botector、Double Nickel或Stargus/NuFilm P的生物对照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每个处理物使用10’样地。
通过图28A和图28B中分别显示的覆盆子叶子中平均病害严重程度和平均病害指数的降低来测量BC8对抗白粉病的功效。BC8处理使覆盆子叶子上斑点单囊壳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了约75%(图28A)。BC8处理物与商业处理物一样有效,并相对于未处理的对照使平均病害指数降低了约70%(图28B)。
通过图29A和图29B中分别显示的覆盆子浆果中平均病害严重程度和病害指数的降低来测量BC8对抗白粉病的功效。BC8处理使覆盆子浆果上斑点单囊壳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了约70%(图29A)。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8处理使覆盆子浆果中的平均病害指数降低了约90%(图29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5:BC16对抗覆盆子中的灰葡萄孢感染的效果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覆盆子上由灰葡萄孢和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16或对照处理物处理灌木。BC16处理取决于生长阶段以14天的间隔或7天的间隔施用。处理由以39加仑/英亩用量的总共5-6次施用组成。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产业标准物(Rally(Corteva Agriscience)、Pristine(Bayer)、Elevate(Arysta LifeScience)和Switch(Syngenta)的组合)或包括Botector、Double Nickel或Stargus/NuFilm P的生物对照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每个处理物使用10’样地。
BC16在控制覆盆子灌木中的灰葡萄孢感染方面是有效的。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6处理使覆盆子植物上灰葡萄孢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约50%(图30A)并使平均病害指数降低超过63%(图30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6:BC16对抗覆盆子灌木上由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覆盆子灌木上由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16或对照处理物处理灌木。BC16处理取决于生长阶段以14天的间隔或7天的间隔施用。处理由以39加仑/英亩用量的总共5-6次施用组成。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产业标准物(Rally(Corteva Agriscience)、Pristine(Bayer)、Elevate(Arysta LifeScience)和Switch(Syngenta)的组合)或包括Botector、Double Nickel或Stargus/NuFilm P的生物对照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每个处理物使用10’样地。
通过图31A和图31B中分别显示的覆盆子浆果中病害严重程度和病害指数的降低来测量BC16对抗白粉病的功效。BC16处理使覆盆子叶子上斑点单囊壳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了约56%(图31A)。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6处理使平均病害指数降低了约70%(图31B)。
通过图32A和图32B中分别显示的覆盆子浆果中病害严重程度和病害指数的降低来测量BC16对抗白粉病的功效。BC16处理使覆盆子浆果上斑点单囊壳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了约50%(图32A)。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6处理使覆盆子浆果中的平均病害指数降低了约55%(图32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7:BC17对抗覆盆子中的灰葡萄孢感染的效果评估
评估了BC17对抗覆盆子上由灰葡萄孢和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17或对照处理物处理灌木。BC17处理取决于生长阶段以14天的间隔或7天的间隔施用。处理由以39加仑/英亩用量的总共5-6次施用组成。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产业标准物(Rally(Corteva Agriscience)、Pristine(Bayer)、Elevate(Arysta LifeScience)和Switch(Syngenta)的组合)或包括Botector、Double Nickel或Stargus/NuFilm P的生物对照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方案。
BC17在控制覆盆子灌木中的灰葡萄孢感染方面是有效的。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7处理使覆盆子植物上灰葡萄孢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约50%(图33A)并使平均病害指数降低超过55%(图33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8:BC17对抗覆盆子灌木上由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7对抗覆盆子灌木上由斑点单囊壳引起的白粉病的功效。用BC17或对照处理物处理灌木。BC17处理取决于生长阶段以14天的间隔或7天的间隔施用。处理由以39加仑/英亩用量的总共5-6次施用组成。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产业标准物(Rally(Corteva Agriscience)、Pristine(Bayer)、Elevate(Arysta LifeScience)和Switch(Syngenta)的组合)或包括Botector、Double Nickel或Stargus/NuFilm P的生物对照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
将处理产品根据制造商的规格在水中混合并以规则的间隔施用于植物。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方案。
通过图34A和图34B中分别显示的覆盆子叶子中病害严重程度和病害指数的降低来测量BC17对抗白粉病的功效。BC17处理使覆盆子叶子上斑点单囊壳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了约45%(图34A)。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7处理使平均病害指数降低了约70%(图34B)。
通过图35A和图35B中分别显示的覆盆子浆果中病害严重程度和病害指数的降低来测量BC17对抗白粉病的功效。BC17处理使覆盆子浆果上斑点单囊壳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了约50%(图35A)。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BC17处理使覆盆子浆果中的平均病害指数降低了约50%(图35B)。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29:BC16对抗草莓果实上由灰葡萄孢和根霉菌属种感染引起的腐烂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6对抗草莓果实上由灰葡萄孢和根霉菌属种引起的腐烂的功效。用BC16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草莓非禾本草本植物样地。BC16处理由以40夸脱/英亩的用量每周施用五次的叶间施用组成。作为对照处理,样地不予处理或者用包括CAPTAN(Keystone Pestsolutions)和Procidic(Greenspire Global Inc.;活性成分:柠檬酸)、Aviv(Sym Agro;活性成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IAB/BS03)、Stk 73(STK)、Procidic(Greenspire Global Inc.)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非禾本草本植物。
将处理产品混合于每英亩150加仑的水量中,并使用具有8个喷嘴的手持式CO2背包式喷雾器施用于非禾本草本植物。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第一次收获在最后一次施用后的第二天进行,第二次收获在最后一次施用后的7天进行。从每块样地采集的32个成熟浆果收集数据,并观察12-14天,以评估由于灰葡萄孢或根霉菌属种的存在引起的浆果腐烂。
结果如图36所示,表示为腐烂果实的数量。经BC16处理的浆果与未处理的浆果相比具有显著更少的腐烂,并且与本试验中使用的市售杀真菌剂表现相当。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30:BC17对抗草莓果实上由灰葡萄孢和根霉菌属种感染引起的腐烂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7对抗草莓果实上由灰葡萄孢和根霉菌属种引起的腐烂的功效。用BC17或对照处理物处理草莓非禾本草本植物样地。BC17处理由以40夸脱/英亩的用量每周施用五次的叶间施用组成。作为对照处理,灌木不予处理或者用包括CAPTAN(Keystone Pestsolutions)和Procidic(Greenspire Global Inc.)、Aviv(Sym Agro)、Stk 73(STK)、Procidic(Greenspire Global Inc.)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灌木。将处理产品混合于每英亩150加仑的水量中,并使用具有8个喷嘴的手持式CO2背包式喷雾器施用于灌木。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本研究采用随机样地设计。第一次收获在最后一次施用后的第二天进行,第二次收获在最后一次施用后的7天进行。从每块样地采集的32个成熟浆果收集数据,并观察12-14天,以评估由于灰葡萄孢或根霉菌属种的存在引起的浆果腐烂。
结果如图37所示,表示为腐烂果实的数量。经BC17处理的浆果与未处理的浆果相比具有显著更少的腐烂,并且与本试验中使用的市售杀真菌剂表现相当。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31:BC17对抗大豆上由腐霉菌属种引起的根腐病的功效评估。
评估了BC17对抗大豆上由腐霉菌属种引起的根腐病的功效。用BC17或对照处理物处理样地。BC17处理由在Credenz品种大豆上的三次施用组成。第一次施用是在种植时的犁沟中或者在种植后浸湿在种子线(seed line)的顶部。第二次施用浸液在100%出苗时,第三次施用在第二次施用后7-10天进行。处理由20夸脱/英亩或40夸脱/英亩的两种不同的施用量组成。作为对照,样地不予处理或者用商业标准物Daconil SDG(Syngenta)(图38中的“商业标准物”)处理。所有处理环节也接受标准商业生育力和杀虫剂项目。根据种植者标准规范种植和维护样地。
将处理产品混合于每英亩20加仑的水量中,并使用背负式喷雾器(0.5英尺的喷杆,带有28psi的溢流喷嘴)在常规的季节性时节(六月下旬)或病害的最初征兆(无论哪个较早发生)时施用于植物。每个处理物进行四次实验性重复。用BC17处理每行20英尺长的两行,并保留1行作为处理样地之间的缓冲区。每个处理方案重复进行四次。本研究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进行作物株数评价作为植物健康和出苗率的量度。结果如图38所示,表示为作物株数(每米)。在第二次施用时、第三次施用之前和第三次施用后14天,评估作物株数计数。当与未处理的大豆相比时,40夸脱/英亩的BC17处理物显著增加了大豆作物株数。BC17在增加作物株数方面表现得比商业标准物更好。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所有数据,并使用Fisher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平均值。在每个图中用相同字母标记的箱形图没有显著的差异(LSD p=0.05)。
实施例32:生物防治组合物对抗覆盆子贮存期限内灰葡萄孢感染的功效。
从植物上收获覆盆子,并置于无菌容器中。覆盆子没有任何明显的真菌感染。故意使覆盆子感染灰葡萄孢。评估两组覆盆子;一组用BC8培养物的上清液处理,另一组不予处理。通过将果实浸渍在处理制剂中来施加处理物,并且还可以将处理物结合到容纳覆盆子的包装中,或者以喷雾或使用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其他合适的方法来施加。3天后,在未处理的覆盆子中观察到可见的真菌感染。另一方面,经BC8处理的覆盆子即使在5天后也没有表现出感染。经处理和未处理的覆盆子如图39所示。
实施例33:生物防治组合物对抗葡萄贮存期限内灰葡萄孢感染的功效。
从植物上收获葡萄,并置于无菌容器中。葡萄没有任何明显的真菌感染。故意使两组葡萄感染灰葡萄孢。图40示出了所评价的三组葡萄。将故意不被感染的一组标记为(-)对照,将故意被感染并用生物防治组合物BC16处理的一组标记为BC16产品,并且将故意被感染并且不予处理的一组标记为(+)对照。通过将果实浸渍在处理制剂中来施加处理物,并且还可以将处理物结合到容纳葡萄的包装中,或者以喷雾或使用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其他合适的方法来施加。经BC16处理的葡萄没有显示明显的真菌感染。
实施例34:生物防治组合物对抗苹果贮存期限内灰葡萄孢感染的功效。
从植物上收获苹果,并置于无菌容器中。苹果没有任何明显的真菌感染。故意使两个苹果感染灰葡萄孢。图42示出了所评估的三个苹果。将故意不被感染的一个苹果标记为(-)对照,将故意被感染并用生物防治组合物BC16处理的一个苹果标记为BC16产品,并且将故意被感染并且不予处理的一个苹果标记为(+)对照。通过将果实浸渍在处理制剂中来施加处理物,并且还可以将处理物结合到容纳苹果的包装中,或者以喷雾或使用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其他合适的方法来施加。与未处理的苹果相比,经BC16处理的苹果显示出较小的真菌感染面积。还将故意被感染并用BC17处理的苹果标记为BC17产品。与未处理的苹果相比,经BC17处理的苹果(图42)显示出较小的真菌感染面积。图43示出了各种苹果中坏死的果实的百分比。
实施例35:生物防治组合物对抗桃贮存期限内灰葡萄孢感染的功效。
从植物上收获桃,并置于无菌容器中。桃没有任何明显的真菌感染。故意使桃感染灰葡萄孢。图44示出了所评估的三个桃。将故意不被感染的一个桃标记为(-)对照,将故意被感染并用生物防治组合物BC17处理的一个桃标记为BC17,并且将故意被感染并且不予处理的一个桃标记为(+)对照。通过将果实浸渍在处理制剂中来施加处理物,并且还可以将处理物结合到容纳桃的包装中,或者以喷雾或使用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的其他合适的方法来施加。经BC17处理的桃没有显示明显的真菌感染。
尽管已经在本文中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实施方案仅以示例的方式提供。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现在将想到许多变化、改变和替换。应该理解,本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各种替代方案可以用于实施本发明。旨在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并且由此涵盖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方法和结构及其等同物。

Claims (84)

1.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和SEQ ID NO:9的组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NO:17和SEQ ID NO:20的组的ITS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ITS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18的ITS序列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
2.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包含与大于200碱基的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rRNA序列,所述序列包含选自SEQ ID NO:1和SEQ ID NO:9的rRNA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17的ITS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ITS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18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
3.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如通过分别测量尖孢镰刀菌或大丽轮枝菌的存活所测定的,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25%或更多,或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大丽轮枝菌的生长60%或更多。
4.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22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
5.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23的组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
6.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24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25的ITS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ITS序列,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 NO:25的ITS序列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
7.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灰葡萄孢的生长25%或更多。
8.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蓝莓干枯病菌的生长25%或更多。
9.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白蜡树炭疽菌的生长25%或更多。
10.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高粱柄锈菌的生长25%或更多。
11.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葡萄生轴霜霉的生长25%或更多。
12.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葡萄白粉菌的生长25%或更多。
13.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包括: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Podasphaera macularis的生长25%或更多。
14.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Pytium属的生物体的生长25%或更多。
15.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能够相对于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对照抑制根霉菌属的生物体的生长25%或更多。
16.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 NO:21和SEQ ID NO:25的组的ITS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ITS序列。
17.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其包含:
(i)至少一种微生物的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以及
(ii)载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9、SEQ ID NO:22、SEQID NO:23和SEQ ID NO:24的组的16S rRNA序列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经分离和纯化。
19.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还包含第二微生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与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不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经分离和纯化。
21.如权利要求18或20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选自SEQID NO:1-25的序列呈至少95%同一性的RNA序列。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选自SEQ ID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22、23和24的16S rRNA序列呈至少95%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选自SEQ IDNO:17、18、19、20、21和25的ITS序列呈至少95%同一性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选自SEQ ID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22、23和24的16S rRNA序列呈至少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选自SEQ IDNO:17、18、19、20、21和25的ITS序列呈至少99%同一性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16S rRNA序列,所述16S rRNA序列是选自SEQ ID 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22、23和24的16S rRNA序列。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所述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是选自SEQ ID NO:17、18、19、20、21和25的ITS序列。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包含与SEQ IDNO:24呈至少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并且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SEQ ID:NO 25呈至少99%同一性的ITS序列。
29.如权利要求21-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含第三微生物,并且所述第三微生物与所述第二微生物或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均不相同。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含第四微生物,并且所述第四微生物与所述第三微生物、所述第二微生物或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中的任何一个均不相同。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含第五微生物,并且所述第五微生物与所述第四微生物、所述第三微生物、所述第二微生物或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中的任何一个均不相同。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包含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所述第二微生物包含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并且所述第三微生物包含与SEQ ID:23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
3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NO:25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是葡糖杆菌属种。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生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葡糖杆菌属种是葡萄糖杆菌。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生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葡萄糖杆菌具有与SEQ ID NO:24呈大于99%同一性的16S rRNA序列。
3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具有与SEQ IDNO:18呈大于90%同一性的ITS序列,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是葡糖醋杆菌属种。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葡糖醋杆菌种是产液葡糖醋杆菌。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葡糖醋杆菌种具有选自SEQ IDNO:2、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SEQ IDNO:14和SEQ ID NO:16的16S rRNA序列。
39.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所述次级代谢产物是从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的上清液中分离出来的。
40.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所述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包含脂肽。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脂肽是选自表面活性素、丰原素和伊枯草菌素的环脂肽。
42.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所述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包含聚酮。
43.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的所述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包含挥发性抗真菌化合物。
44.如权利要求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对照暴露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QST 713。
45.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微生物经分离和纯化。
46.如权利要求1-4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是液体或粉末。
47.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含营养细胞。
48.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含孢子。
49.一种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向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产品施用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
50.一种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向土壤施用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
51.一种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向用于运输或储存所述农产品的包装材料施用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
52.一种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种子或农产品上生长的方法,包括:将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防治组合物结合到选自以下的过程中:清洗所述农产品或所述种子、涂覆所述农产品或所述种子及其组合。
53.如权利要求49-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杜鹃花科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越橘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蓝莓。
56.如权利要求49-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葡萄科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葡萄科葡萄属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葡萄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葡萄。
59.如权利要求49-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蔷薇科的植物、种子或其农产品。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蔷薇科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悬钩子属、苹果属、梨属、榅桲属、李属、蔷薇属或草莓属。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悬钩子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覆盆子或黑莓。
62.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草莓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草莓。
63.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梨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梨。
64.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榅桲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榅桲。
65.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李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扁桃、桃、李子、杏、樱桃或黑刺李。
66.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蔷薇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玫瑰。
67.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苹果属的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是苹果。
68.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括使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撒粉、浸渍、滚动、注入、擦抹、喷涂或刷涂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农产品。
69.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植物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括将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添加至滴线、灌溉系统、化学灌溉系统、喷雾剂或浸剂。
7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植物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包括向所述植物的根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根的所述施用是间接的。
72.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农产品从所述植物移除之后向所述农产品施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
73.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不会杀死所述植物。
74.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植物施用肥料、除草剂、农药、另一生物防治组合物或其组合。
75.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肥料、除草剂、农药或另一生物防治组合物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之前、在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之后或者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同时施用。
76.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包装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模塑纤维、定向聚苯乙烯(OPS)、聚苯乙烯(PS)泡沫、聚丙烯(PP)或其组合。
77.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向包装材料的施用包括清洗或浸渍所述包装材料。
78.如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真菌活性阻止所述真菌病原体生长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天。
79.如权利要求49-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真菌活性是相对于所述真菌病原体在对照上的生长,所述真菌病原体在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所述花或所述其农产品上减少的生长,所述对照是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蔷薇科植物或其农产品。
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真菌病原体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之后,所述真菌病原体的所述生长相对于所述真菌病原体在未暴露于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的植物、种子、花或其农产品上的生长减少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天。
81.如权利要求49-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防治组合物具有针对丝状或非丝状真菌病原体的抗真菌活性。
82.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丝状或非丝状真菌病原体选自:白锈菌、西方白锈、烟草赤星病菌、瓜链格孢、胡萝卜链格孢、茄链格孢、细链格孢、细极链格孢、番茄链格孢、根腐丝囊霉、萝卜丝囊霉、蜜环菌、Botrydia theobromae、灰葡萄孢、富克葡萄孢盘菌、莴苣盘霜霉、甜菜生尾孢、黑莓小尾孢、多主枝孢、尖孢炭疽菌、胶孢炭疽菌、菜豆炭疽菌、香蕉炭疽菌、白蜡树炭疽菌、香蕉暗双孢、多主棒孢、葡萄根瘤蚜、泻根亚隔孢壳、痂囊腔菌、芒果痂囊腔菌、覆盆子痂囊腔菌、菊科白粉菌、葡萄白粉菌、葡萄藤猝倒病菌、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茄镰刀菌、狭长孢灵芝、葡萄球座菌、悬钩子裸双孢锈菌、茄长蠕孢、盾壳霉小球腔菌、油菜小球腔菌、鞑靼内丝白粉菌、菜豆壳球孢、桤叉丝壳、果产链核盘菌、蓝莓干枯病菌、角球腔菌、芸苔球腔菌、草莓球腔菌、斐济球腔菌、鞑靼拟粉孢、黄钉孢、霜霉菌、粉霜霉、短小茎点霉、昏暗拟茎点霉、牛痘拟茎点霉、葡萄拟茎点霉、辣椒疫霉、红腐疫霉、致病疫霉、寄生疫霉、葡萄生轴霜霉、甘蓝根肿菌、斑点单囊壳、马铃薯皮斑病菌、葡萄假尾孢、葱柄锈菌、高粱柄锈菌、牛痘膨痂锈菌、德巴利腐霉、腐霉沟、终极腐霉、茄科雷尔氏菌、厚环柱隔孢、茄丝核菌、少根根霉、匍枝根霉、小核盘菌、核盘菌、白腐小核菌、齐整小核菌、小核盘菌、核盘菌、芹菜生壳针孢、莴苣壳针孢、番茄壳针孢、欧芹壳针孢、鳄梨痂圆孢、斑点单囊壳、马铃薯粉痂菌、囊状匍柄霉、内生瓶菌、根串珠霉、葡萄钩丝壳、疣顶单孢锈菌、蓼单孢锈菌、黑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可可轮枝菌及其任何组合。
83.如权利要求所述81的方法,其中所述丝状真菌病原体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尖孢镰刀菌、大丽轮枝菌、灰葡萄孢、白蜡树炭疽菌、葡萄白粉菌、斑点单囊壳、蓝莓干枯病菌、高粱柄锈菌及其任何组合。
84.如权利要求49-5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所述种子或所述其农产品选自:扁桃、杏、苹果、朝鲜蓟、香蕉、大麦、甜菜、黑莓、蓝莓、西兰花、抱子甘蓝、卷心菜、大麻、辣椒、胡萝卜、芹菜、莙荙菜、樱桃、柑橘、玉米、葫芦、海枣、无花果、大蒜、葡萄、香草、香料、羽衣甘蓝、莴苣、油棕、橄榄、洋葱、豌豆、梨、桃、花生、木瓜、欧防风、美洲山核桃、柿子、李子、石榴、马铃薯、榅桲、小萝卜、覆盆子、玫瑰、水稻、黑刺李、高粱、大豆、菠菜、草莓、甘薯、烟草、番茄、芜菁、胡桃和小麦。
CN201980012991.6A 2018-02-12 2019-02-12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Active CN1118673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1296.XA CN114794150A (zh) 2018-02-12 2019-02-12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29525P 2018-02-12 2018-02-12
US62/629,525 2018-02-12
PCT/US2019/017692 WO2019157518A1 (en) 2018-02-12 2019-02-12 Microbial composi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r reduction of growth of fungal pathogens on plant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1296.XA Division CN114794150A (zh) 2018-02-12 2019-02-12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363A true CN111867363A (zh) 2020-10-30
CN111867363B CN111867363B (zh) 2022-05-06

Family

ID=6754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1296.XA Pending CN114794150A (zh) 2018-02-12 2019-02-12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CN201980012991.6A Active CN111867363B (zh) 2018-02-12 2019-02-12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1296.XA Pending CN114794150A (zh) 2018-02-12 2019-02-12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1029B2 (zh)
EP (1) EP3751991A4 (zh)
JP (2) JP2021513559A (zh)
KR (1) KR102765604B1 (zh)
CN (2) CN114794150A (zh)
AR (1) AR119643A1 (zh)
AU (1) AU2019218391A1 (zh)
BR (1) BR112020016351A2 (zh)
CA (1) CA3090004A1 (zh)
CL (1) CL2020002057A1 (zh)
IL (1) IL276163A (zh)
MX (2) MX2020008383A (zh)
WO (1) WO2019157518A1 (zh)
ZA (1) ZA20200455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5135A (zh) * 2020-11-06 2021-01-08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植物霜霉病害中的应用
CN112646739A (zh) * 2020-11-25 2021-04-13 山东碧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2920975A (zh) * 2021-03-25 2021-06-08 海南大学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yl94及其应用
CN113416104A (zh) * 2021-06-10 2021-09-2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一种生物防治菌核病并促进油菜丰产喷施型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7097A (zh) * 2022-03-25 2022-06-24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高效拮抗青枯病菌的贝莱斯芽孢杆菌lgt-1及其应用
CN114752514A (zh) * 2022-04-19 2022-07-15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mp023及其应用
CN115109731A (zh) * 2022-07-28 2022-09-2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方法与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4150A (zh) 2018-02-12 2022-07-29 博思特生物群落公司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AU2020331293A1 (en) * 2019-08-09 2022-03-03 Nihon Nohyaku Co., Ltd. Microbial compositions for use with plants for the prevention or reduction of fungal pathogens
MX2022001782A (es) * 2019-08-14 2022-03-11 Boost Biomes Inc Composiciones microbianas para la prevencion o reduccion del crecimiento de patogenos fungicos en plantas.
CN111925966B (zh) * 2020-08-28 2022-04-08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11961629B (zh) * 2020-08-28 2022-12-20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一种樱桃防腐保鲜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355262A (zh) * 2021-05-20 2021-09-0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包括伯克霍尔德氏菌的菌剂、菌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78551B (zh) * 2021-05-20 2022-05-2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包括伯克霍尔德氏菌的菌剂、菌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02246B (zh) * 2021-07-08 2022-06-14 广西科学院 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36821B (zh) * 2022-04-03 2023-02-2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一株对橡胶树红根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f305及其应用
US20240139260A1 (en) * 2022-10-05 2024-05-02 Microbial Discovery Group, Llc Microbial strain composition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1964A1 (en) * 1996-11-18 1998-05-28 Agritope, Inc.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fungal infections
KR20060110546A (ko) * 2005-04-20 2006-10-25 재단법인 목암생명공학연구소 효모 발현시스템에서의 재조합 외래단백질의 분비효율을향상시키는 방법
CN1934241A (zh) * 2004-03-24 2007-03-21 韩国化学研究院 具有防治植物病害的拮抗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
CN101423812A (zh) * 2008-12-17 2009-05-0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3857A (zh) * 2009-01-27 2012-01-25 乐斯福公司 具有控制植物病害能力的酿酒酵母菌株
CN103740604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北京绿环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葡萄有孢汉逊酵母菌及其应用
US20140314718A1 (en) * 2011-10-28 2014-10-23 Investigaciones Y Aplicacions Biotecno-Logicas, S.L. New strain of bacillus subtilis for combating plant diseases
WO2017088081A1 (es) * 2015-11-27 2017-06-01 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Valparaíso Gluconobacter cerinus más hanseniaspora osmophila para el control de micosis en plantas y fruto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0425B1 (en) * 1988-04-04 2002-12-3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Inhibiting plant pathogens with an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US5780023A (en) * 1988-04-04 1998-07-1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Inhibiting plant pathogens with an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US6248519B1 (en) 1998-03-11 2001-06-19 E & J Gallo Winery Detection of fermentation-related microorganisms
WO2002045513A2 (en) * 2000-12-04 2002-06-13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Bacterial inoculants for enhancing plant growth
US20060247197A1 (en) * 2004-10-04 2006-11-02 Van De Craen Marc Method for down-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in fungi
JP2009072168A (ja) 2007-09-18 2009-04-09 Univ Of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Health Japan 微生物の判別方法
CA2792832C (en) * 2009-03-23 2015-04-28 Donaghys Industries Limite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mixture of lysed bacteria and yeast for improved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KR101451706B1 (ko) 2012-05-07 2014-10-16 대한민국 신규 아세토박터 속 sea623-2 균주, 귤 식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392796B2 (en) 2013-03-15 2016-07-19 Spogen Biotech Inc. 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and methods of use
US20180222966A1 (en) * 2013-04-29 2018-08-09 Agrosavfe N.V. Transgenic plant comprising a polynucleotide encoding a variable dom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
WO2015114552A1 (en) * 2014-01-29 2015-08-06 University Of Pretoria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l strains and their uses
CN106231899A (zh) * 2014-04-23 2016-12-14 赫希玛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病原体的试剂和方法
US10212911B2 (en) * 2014-06-26 2019-02-26 Indigo Agriculture, Inc. Endophytes, associa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PL408834A1 (pl) 2014-07-11 2016-01-18 Uniwersytet Warszawski Konsorcjum i preparat mikroorganizmów do katalizowania hydrolizy celulozy, preparat do suplementacji fermentacji metanowej, preparat złożony oraz zastosowanie i sposób je wykorzystujące
WO2016123191A1 (en) 2015-01-27 2016-08-04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Fungicide enhancers effective for treating plants infected with fungal pathogens
US10212944B2 (en) 2015-05-01 2019-02-26 Indigo Agriculture, Inc. Designed complex endophy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plant traits
CN105002100B (zh) * 2015-07-14 2019-01-29 烟台绿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防酵母菌及其干粉制剂与应用
BR112018012839A2 (pt) 2015-12-21 2018-12-04 Indigo Ag Inc composições endofíticas e métodos para melhoramento de traços de plantas em plantas de importância agronômica
BR112018016359B1 (pt) * 2016-02-11 2023-03-07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Biopesticidas para doença de requeima da batata
EP3684167A2 (en) 2017-09-18 2020-07-29 Indigo AG, Inc. Markers of plant health
CN114794150A (zh) 2018-02-12 2022-07-29 博思特生物群落公司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AU2020331293A1 (en) 2019-08-09 2022-03-03 Nihon Nohyaku Co., Ltd. Microbial compositions for use with plants for the prevention or reduction of fungal pathogens
MX2022001782A (es) 2019-08-14 2022-03-11 Boost Biomes Inc Composiciones microbianas para la prevencion o reduccion del crecimiento de patogenos fungicos en planta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1964A1 (en) * 1996-11-18 1998-05-28 Agritope, Inc.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fungal infections
CN1934241A (zh) * 2004-03-24 2007-03-21 韩国化学研究院 具有防治植物病害的拮抗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
KR20060110546A (ko) * 2005-04-20 2006-10-25 재단법인 목암생명공학연구소 효모 발현시스템에서의 재조합 외래단백질의 분비효율을향상시키는 방법
CN101423812A (zh) * 2008-12-17 2009-05-0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3857A (zh) * 2009-01-27 2012-01-25 乐斯福公司 具有控制植物病害能力的酿酒酵母菌株
US20140314718A1 (en) * 2011-10-28 2014-10-23 Investigaciones Y Aplicacions Biotecno-Logicas, S.L. New strain of bacillus subtilis for combating plant diseases
CN103740604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北京绿环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葡萄有孢汉逊酵母菌及其应用
WO2017088081A1 (es) * 2015-11-27 2017-06-01 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Valparaíso Gluconobacter cerinus más hanseniaspora osmophila para el control de micosis en plantas y fruto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5135A (zh) * 2020-11-06 2021-01-08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植物霜霉病害中的应用
CN112195135B (zh) * 2020-11-06 2022-02-18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植物霜霉病害中的应用
CN112646739A (zh) * 2020-11-25 2021-04-13 山东碧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2646739B (zh) * 2020-11-25 2021-11-19 山东碧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2920975A (zh) * 2021-03-25 2021-06-08 海南大学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yl94及其应用
CN112920975B (zh) * 2021-03-25 2022-05-06 海南大学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yl94及其应用
CN113416104A (zh) * 2021-06-10 2021-09-2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一种生物防治菌核病并促进油菜丰产喷施型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7097A (zh) * 2022-03-25 2022-06-24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高效拮抗青枯病菌的贝莱斯芽孢杆菌lgt-1及其应用
CN114752514A (zh) * 2022-04-19 2022-07-15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mp023及其应用
CN115109731A (zh) * 2022-07-28 2022-09-2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方法与应用
CN115109731B (zh) * 2022-07-28 2023-11-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7518A1 (en) 2019-08-15
US11771029B2 (en) 2023-10-03
KR20200141440A (ko) 2020-12-18
BR112020016351A2 (pt) 2020-12-15
CN114794150A (zh) 2022-07-29
AU2019218391A1 (en) 2020-08-13
ZA202004552B (en) 2023-02-22
JP2024024071A (ja) 2024-02-21
CA3090004A1 (en) 2019-08-15
EP3751991A4 (en) 2022-08-03
US20210112815A1 (en) 2021-04-22
IL276163A (en) 2020-09-30
CL2020002057A1 (es) 2020-12-18
MX2020008383A (es) 2020-11-09
EP3751991A1 (en) 2020-12-23
KR102765604B1 (ko) 2025-02-07
JP2021513559A (ja) 2021-05-27
MX2023012561A (es) 2023-11-08
AR119643A1 (es) 2022-01-05
CN111867363B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7363B (zh) 用于预防或减少真菌病原体在植物上生长的微生物组合物
US11516989B2 (en) Endophy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of plant traits
US11730773B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of bio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s
CN111356761B (zh) 用于植物病原体的生物防治的方法和组合物
US10645938B2 (en) Endophyte compositions and the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of plant traits
US9756865B2 (en) Fungal endophytes for improved crop yields and protection from pests
JP7591557B2 (ja) 植物における真菌病原体の成長の防止または低減のための微生物組成物
Guijarro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formulations of Penicillium frequentans on brown rot of peaches
US20220264894A1 (en) Microbial compositions for use with plants for the prevention or reduction of fungal pathogens
Díaz Morales et al. Induced resistance to Puccinia sorghi and tar spot complex (Phyllachora maydis and others) in maize (Zea m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2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HON NOHYAK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Boster bio community Co.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U.S.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