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1316A -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21316A CN111821316A CN201910319344.1A CN201910319344A CN111821316A CN 111821316 A CN111821316 A CN 111821316A CN 201910319344 A CN201910319344 A CN 201910319344A CN 111821316 A CN111821316 A CN 1118213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rus
- manganese
- precipitated
- cancer
- colloid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24—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61K33/32—Manganese; Compound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munostimulating additives, e.g. chemical adjuv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6—Antipsoriati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2—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joint disorders, e.g. arthritis, arthrosi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0—Antimycoti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61P31/16—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for influenza or rhinoviru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61P31/18—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for HIV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20—Antivirals for DNA viru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20—Antivirals for DNA viruses
- A61P31/22—Antivirals for DNA viruses for herpes viru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02—Antiprotozoals, e.g. for leishmaniasis, trichomoniasis, toxoplasmosi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02—Antiprotozoals, e.g. for leishmaniasis, trichomoniasis, toxoplasmosis
- A61P33/06—Antimalari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0—Anthelmintics
- A61P33/12—Schistosomici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4—Immunostimu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5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combination antigen/adjuvant
- A61K2039/55505—Inorganic adjuv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nc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Obesit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IDS & HIV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免疫增强组合物和疫苗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用于增强免疫和或疫苗接种的用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增强免疫的二价锰胶体或二价锰新生沉淀,以及其 用于增强免疫的用途,这种免疫增强用途例如可用于作为免疫佐剂、抗病 毒或抗肿瘤。
背景技术
机体通过天然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免于外来病原体 的侵染。天然免疫对于适应性免疫有着促进作用。当机体被病源体感染时, 首先启动了天然免疫反应,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的病源相关分子 模式,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如TLR通路(1)、RLR通路(2)、cGAS-STING 通路(3)、炎症小体活化(4)等,这些通路的激活导致下游众多细胞因子的 产生,包括I型干扰素、IL-1β、IL-18等。
I型干扰素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可激活JAK-STAT通路,诱导 大量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达到抵抗病毒感染的效果(5,6)。同时I型干扰素 可促进抗原递呈细胞的成熟(7),抗原递呈细胞将病源微生物或肿瘤抗原 递呈给T细胞,激活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同时也可 促进B细胞活化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及促进产生记忆性B细胞及免疫 记忆。
促炎因子IL-1β能直接作用于CD4+T细胞,促进T细胞的增殖(8); IL-18可以有效增强Th1免疫反应,也可以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 和细胞毒作用(9)。
目前已经被FDA批准在人身上使用的佐剂有四种:铝佐剂、MF59、 AS03、AS04。铝佐剂从1920年以来一直被广泛使用,被用于甲肝(HAV) 疫苗、乙肝(HBV)疫苗、百白破(DTP)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 疫苗、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等。铝佐剂只能激活Th2反应(以抗体 产生为主的体液免疫),不能激活Th1反应(以CD8+T细胞为主的细胞 免疫)(10)。AS04是包含MPL和铝盐的佐剂,被用于HPV疫苗和HBV 疫苗。该佐剂能激活NF-kB,产生促炎因子,具备了铝佐剂原来不具备 的激活Th1反应的能力。MF59是一种以角鲨烯为油相制成的油包水类型
目前未批准临床应用,但在实验室中可使用的佐剂有很多,其中很多 效果很好,但是由于其副作用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如弗氏佐剂的矿物 油成分代谢能力差,在注射部位会形成结节。还有细胞因子类型的佐剂, 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它们的缺点是成本昂贵。
目前有报道证明激活cGAS-STING通路的配体能够作为佐剂,如 DMXAA(12)、c-di-GMP(13)、cGAMP(14)、chitosan(15)。
CN107412260A公开了二价锰是一种cGAS-STING通路激活剂,具 有增强免疫的作用,例如可用作免疫佐剂。然而,在进一步研究中,发明 人意外发现二价锰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还需要改进的方案以消除至少一 种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进一步研究二价锰免疫增强作用中发现,尽管二价锰溶液可 以在机体中产生免疫增强作用,然而这种免疫增强作用还不够高。更重要 的是,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当希望提高二价锰溶液的浓度,以便提高免疫 增强作用时,很容易产生锰沉淀,导致无法获得均匀稳定的高浓度二价锰 溶液,使得实验的可重复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种锰沉淀随着放置时间 增加而逐渐团聚化增长。
在无法实现期望的高浓度二价锰溶液的情况下,发明人不得已使用二 价锰沉淀继续其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由于实验操作的疏忽,发明人无意 中使用了放置不同时间的二价锰沉淀。发明人意外发现,不同放置时间的 二价锰沉淀具有不同的免疫增强作用,而且新生沉淀的免疫增强作用显著 优于放置时间更长的锰沉淀。发明人进一步比较了二价锰溶液和放置不同 时间的二价锰沉淀,又意外地发现,新生锰盐沉淀的免疫增强作用竟然还 显著优于二价锰溶液。
在尝试不同二价锰体系过程中,发明人还意外发现,二价锰化合物可 以形成胶体溶液。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这种锰胶体显示出与新生锰沉淀相 当、甚至更强的免疫增强作用。
发明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并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疫增强组合物,其包含新生沉淀锰、 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是选自以下物质的 存在形式:磷酸锰盐、碳酸锰盐和氢氧化锰及其任意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新生沉淀锰从非沉淀形式转化成沉淀形式的时间不超过 1天,或者不超过24、22、20、18、16、15、14、12、10、9、8、7、6、 5、4、3、2或1小时,或者不超过60、50、45、40、35、30、25、20、 15、10、9、8、7、6、5、4、3、2或1分钟。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疫苗组合物,其包含
A)疫苗免疫原,和
B)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
任选地,组分A和B可以处于相同和/或分开的容器中。
优选地,所述疫苗免疫原源自病毒、细菌和/或寄生虫,
例如所述病毒选自:DNA病毒和RNA病毒,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 疱疹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冠状 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黄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 痘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科,更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单纯疱疹病毒、水 疱性口炎病毒、牛痘病毒、HIV和HBV;
例如所述细菌选自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优选地所述细菌选 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沙门氏菌(Salmonella)、脑膜炎双球菌(Meningococcus)、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肺炎克雷伯氏 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阴沟 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 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波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
具体地,例如所述疫苗免疫原源自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如甲肝病毒、 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HPV病毒、脑炎病毒(如乙型 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 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其任意组合。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免疫增强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
1)提供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和
2)任选地使所述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转化为新生沉 淀锰和/或胶体锰。
优选地,所述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选自磷酸锰盐、碳酸锰盐和氢 氧化锰及其任意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新生沉淀锰从非沉淀形式转化成沉淀形式的时间不超过 1天,或者不超过24、22、20、18、16、15、14、12、10、9、8、7、6、 5、4、3、2或1小时,或者不超过60、50、45、40、35、30、25、20、 15、10、9、8、7、6、5、4、3、2或1分钟。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疫苗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
1)提供疫苗免疫原;和
2)提供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 源。
优选地,所述疫苗免疫原源自病毒、细菌和/或寄生虫,同上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 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在制备用于改善固有免疫和/或适应性免疫的免疫 增强组合物或疫苗组合物中的用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新生沉淀锰、 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通过增加I型干扰素表 达改善固有免疫和/或适应性免疫。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新生沉淀 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通过诱导炎症因子切割产生活性形式改善固有免疫和/或适应性免疫。在又一些实施方案中, 所述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通过 促进抗体产生来改善固有免疫和/或适应性免疫。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免疫的方法,其包括向有此需要的 对象施用所述免疫增强组合物。
具体地,所述免疫增强例如是A)改善固有免疫和/或适应性免疫,B) 增加I型干扰素表达,C)诱导产生活性形式的炎症因子,D)促进抗体 产生,E)促进T细胞增殖,和/或F)促进树突细胞成熟。
优选地,所述施用选自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 粘膜施用及其任意组合。
特别地,所述增强免疫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疾病,例如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
其中所述病毒选自:DNA病毒和RNA病毒,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 疱疹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冠状 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黄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 痘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科,具体地所述病毒选自:单纯疱疹病毒、水疱 性口炎病毒、牛痘病毒、HIV、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如甲肝病毒、乙肝 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HPV病毒、脑炎病毒(如乙型脑炎 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其任意组合。
其中所述细菌选自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优选地所述细菌选 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沙门氏菌(Salmonella)、脑膜炎双球菌(Meningococcus)、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肺炎克雷伯氏 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阴沟 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 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波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其任意组合。
其中所述寄生虫是细胞内寄生虫,优选地选自疟原虫、弓形虫、锥虫、 血吸虫、丝虫和利什曼原虫。
其中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选自I型糖尿病、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
其中所述肿瘤选自卵巢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皮 肤癌、恶性黑色素瘤、头颈癌、肉瘤、胆管癌、膀胱癌、肾癌、结肠癌、 胎盘绒毛膜癌、子宫颈癌、睾丸癌、子宫癌和白血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免疫增强组合物与另外的预防/治疗剂一起 施用于有此需要的对象。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疫接种方法,其包括
向有此需要的对象施用本发明的疫苗组合物,其中当组分A和组分B 处于不同容器中时可以同时或不同时施用;和/或
向有此需要的对象施用本发明的免疫增强组合物和任选地疫苗免疫 原。
优选地,所述施用选自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 粘膜施用及其任意组合。
特别地,所述免疫接种用于预防疾病,例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 毒感染、寄生虫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病。所述疾病同上所述,在此不再 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免疫增强组合物与另外的预防/治疗剂一起 施用于有此需要的对象。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 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在制备用于增强I型干扰素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 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在制备用于诱导炎症因子切割产生活性形式的 药物中的用途。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 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在制备用于刺激抗体产生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 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作为免疫佐剂的用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 述免疫佐剂激活T细胞活化和/或抗体生产。优选地,所述免疫佐剂用于 治疗选自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之疾病的 疫苗组合物中。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试剂盒,其包含: 第一容器,其中容纳一种或更多种抗原;和第二容器,其中容纳新生沉淀 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优选地,所述第 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特别地,所述试剂盒 用于本发明的一种或更多种目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原与新生沉淀锰、 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位于同一容器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抗原选自:病毒或细菌或寄生 物抗原,例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3型肝炎病毒、HIV、疱疹 病毒1、2、6和7型、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乳头状瘤病毒、 EB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布尼亚病毒(汉坦病毒)、柯 萨奇病毒、小RNA病毒、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痘病毒、鼻病毒、 风疹病毒、乳多泡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导致结核和麻风病的分 枝杆菌、肺炎球菌、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支原体、葡萄球菌感染、链球 菌感染、沙门氏菌和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疟疾、利什曼病、锥虫病、弓 形虫病、血吸虫病和丝虫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中的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 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和/或抗原是有效量的。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对象中增加I型干扰素表达的方 法,其包括向所述对象施用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 锰和/或胶体锰的源。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体外增强细胞中I型干 扰素活性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细胞施加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 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优选地,所述方法是非治疗目的的。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对象中诱导炎症因子切割产生活 性形式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对象施用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 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体外诱导细 胞中炎症因子切割产生活性形式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细胞施加新生沉淀 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优选地,所述方 法是非治疗目的的。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对象中刺激抗体产生的方法,其 包括向所述对象施用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 胶体锰的源。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体外刺激细胞产生抗体的方法, 其包括向所述细胞施加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 或胶体锰的源,优选地,所述方法是非治疗目的的。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以及附图来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前面叙 述的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的实施方案是目 前优选的,然而,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案。
图1图示了新生沉淀锰和胶体锰(Mn2OHPO4)具有良好的佐剂效果。 图1A示二价锰在溶液中的不同存在状态;图1B示胶体锰(Mn2OHPO4) 的透射电镜图;图1C示免疫后OVA抗体IgG1水平;图1D示MnCl2溶液与胶体锰(Mn2OHPO4)肌肉注射后驻留时间对比。
图2图示了将MnCl2溶液与其他阴离子在生理盐水中混合后的不同 存在状态及性质。且测定这些沉淀或胶体激活I型干扰素或炎症因子产生 能力,佐剂效果。图2A示MnCl2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碳酸根离子、碳酸氢 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磷酸一氢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形成不同的状态;图2B示不同状态的锰离子激活I型干扰素、诱导炎症因子IL-1β产生、及作为佐剂混合OVA蛋白免疫产生抗体的能力;图2C示激光笔照射锰离 子与不同阴离子形成的产物,观察丁达尔效应。
图3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和铝佐剂分别混合鸡卵清蛋白(OVA) 通过肌注免疫小鼠10天(A)、17天(B)、24天(C)和31天(D)后 产生抗OVA的抗体量。
图4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和霍乱毒素B(CTB)佐剂分别混合 OVA通过滴鼻免疫小鼠后肺泡灌洗液(A)、口腔灌洗液(B)、血清IgA (C)和血清IgG1(D)抗OVA的抗体量。
图5图示了按照图1和图2的方法用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混 合OVA肌注(A)或滴鼻免疫(B)小鼠后测定1至6个月小鼠血清、口 腔灌洗液、肺泡灌洗液中的抗OVA的抗体量。
图6图示了MnCl2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和炎症小体活化。图6A-B示 MnCl2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I型干扰素、下游诱导因子ISG54和 viperin的表达水平,铝佐剂作为对照。图6C-D示MnCl2可以激活炎症 小体活化,铝佐剂作为对照。图6E-F示MnCl2激活的炎症小体活化依赖 于NLRP3和ASC。
图7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促进CD4+T细胞增殖,铝佐剂作为 对照。
图8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肌注和粘膜免疫时小鼠产生抗体量依 赖于cGAS-STING通路和炎症小体通路。
图9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T细胞活化的 能力依赖于cGAS-STING通路和炎症小体通路。图9A示胶体锰 (MnOHPO4)诱导抗原递呈细胞BMDC的成熟。图9B示胶体锰 (MnOHPO4)加抗原OVA刺激CD4+T细胞的增殖能力。图9C示胶体 锰(MnOHPO4)作为佐剂免疫小鼠后刺激CD8+T细胞活化。
图10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能显著增强灭活水疱性口 炎病毒(VS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免疫保护效果。图10A示实 验流程。图10B示将灭活VSV病毒稀释成10-1、10-2、10-3、10-4、10-5、 10-6的剂量免疫小鼠,在观察14天后小鼠的存活率。图10C显示用稀释 成10-3的剂量的VSV灭活病毒免疫小鼠后,观察14天中小鼠的死亡曲线。 图10D显示感染VSV病毒第4天时小鼠大脑中的病毒滴度。图10E-G显 示在灭活HSV-1病毒中加入胶体锰也有同样的保护效果。
图11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能显著增强灭活流感病毒 PR8的免疫保护效果。图11A-B显示将灭活流感病毒稀释成1、10-1、10-2、 10-3的剂量滴鼻免疫小鼠一次,7天后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小鼠的存活 率及体重变化。图11C-D显示滴鼻免疫小鼠两次后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 的存活率及体重变化。
图12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能显著增强流感亚单位 H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图12A显示肌注小鼠后14天、21天、28天时 小鼠血清中抗HA蛋白IgG1抗体含量。图12B显示滴鼻免疫小鼠后14 天、21天、28天时小鼠血清中抗HA蛋白IgA抗体含量。图12C显示感 染流感病毒后小鼠的体重变化。图12D显示感染第5天时小鼠肺部组织 的病变情况。
图13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增强灭活流感病毒及亚单位 疫苗对于同源异型流感病毒(WSN)及异源流感病毒(H3N2)的保护效 果。图13A显示免疫后WSN病毒感染小鼠的体重变化;图13B显示免 疫后H3N2病毒感染小鼠的体重变化。
图14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能显著抑制原位瘤和转移瘤的生长。 图14A显示用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拍摄皮下肿瘤大小。图14B显示接种肿 瘤后肿瘤体积变化。图14C显示接种肿瘤后小鼠生存曲线。图14D显示 不同免疫方法21天后肿瘤转移肺组织拍照。图14E显示为图14D中肿瘤 细胞的数量统计。
图15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与化疗药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 皮下肿瘤模型-黑色素瘤B16-F10效果。图15A显示不同治疗方法14天 后肿瘤图片。图15B显示小鼠皮下肿瘤B16F10的生长曲线。图15C图 显示15B图中的小鼠第14天对应组的肿瘤重量。
图16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与PD1抗体药联合治疗皮下肿瘤模 型-黑色素瘤B16-F10效果。图16A显示不同治疗方法后肿瘤图片。图16B 显示肿瘤的生长曲线。图16C图显示B图中的小鼠对应组的肿瘤重量。 图16D-E图显示肿瘤中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肿瘤中浸润的CD8+T细胞数 量。
图17图示了胶体锰(Mn2OHPO4)与PD1抗体药联合治疗皮下肿瘤模 型-结肠癌肿瘤MC38效果。图17A显示不同治疗方法后肿瘤图片。图17B 显示肿瘤的生长曲线。图17C显示17B图中对应组的肿瘤重量。图17D 显示A图中对应组肿瘤的组织切片,做了DAPI和CD8+T细胞的免疫荧 光染色。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固有免疫”是指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 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 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固有免疫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 例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补体、细胞因子(IL、CSF、IFN、TNF、 TGF-β)、趋化因子(包括CC趋化因子,例如CCL1、CCL2、CCL3、 CCL4、CCL5、CCL6、CCL7、CCL8、CCL9、CCL10、CCL11、CCL12 等,CXC趋化因子,例如CXCL1、CXCL2、CXCL3、CXCL4、CXCL5、 CXCL6、CXCL7、CXCL8、CXCL9等,C趋化因子,CX3C趋化因子)、 溶菌酶等等。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 指机体在抗原分子刺激之后形成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其涉及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佐剂”是指并不构成特异性抗原,但是增强对共 同给药的抗原的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试剂。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二价锰”或“二价锰化合物”,可以是盐酸盐、碳 酸盐、氢溴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酒石酸盐、富马酸盐、马来 酸盐、乳酸盐、苯磺酸盐、泛酸盐、抗坏血酸盐、氢氧化物等,或者其任 意组合。优选地,所述二价锰化合物是药学上可接受的。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胶体锰”,是指二价锰以与阴离子形成的胶体 (colloid,亦称胶体溶液)形式存在的状态,术语“胶体”具有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例如,胶体颗粒的粒径一般为约1至100nm, 尤其是1、2、3、4、5、6、7、8、9、10、15、20、25、30、35、40、45、 50、60、70、80、90、100nm,或者以上任意两数值之间的值,例如1至 20、5至20nm、10nm。典型地,胶体溶液在光照时表现出丁达尔效应。 考虑到胶体颗粒的粒径范围在纳米量级,本文中“胶体锰”也可根据其粒径 范围而称为“纳米锰”。
本文所用术语“新生沉淀锰”,是指二价锰化合物从非沉淀形式(例如 溶液形式)转化为沉淀形式后一个短时间期间的存在状态。所述短时间期 间一般不超过1天,典型地不超过24、22、20、18、16、15、14、12、 10、9、8、7、6、5、4、3、2或1小时,例如不超过60、50、45、40、 35、30、25、20、15、10、9、8、7、6、5、4、3、2或1分钟。
本文使用的术语例如“包含”、“含”、“含有”和“包括”不意在限制。此 外,除非另有说明,“或”、“或者”意指“和/或”。
本文所述“源自病毒、细菌和/或寄生虫”,意指包括灭活病毒、细菌 和/或寄生虫,或从上述致病物中提取的蛋白和/或核酸类物质(亦包括切 割、工程化等处理后的上述物质),或纯化的重组蛋白质类物质,或者化 学合成的肽段类物质。
另外应注意,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包括其所指对象的复 数形式,除非清楚且明确的限于一个所指对象。而且如果提到一个特定的 数值,至少会包括该数值,除非文章清楚的表明了其另有所指。
当数值表示近似值,应理解为特定的数值形成了另一个实施方案。就 如所使用的,“约X”(其中X是一个数值)是指±10%(包含)所列出值。 如果存在,所有范围都是包括和可以组合的。
本文使用的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选自:水、缓冲水溶液、、 等渗盐溶液如PBS(磷酸盐缓冲液)、葡萄糖、甘露醇、右旋葡萄糖、乳 糖、淀粉、硬脂酸镁、纤维素、碳酸镁、0.3%甘油、透明质酸、乙醇或 聚亚烷基二醇如聚丙二醇、甘油三酯等。所用可药用载体的类型尤其依赖 于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是否配制为用于经口、鼻、皮内、皮下、肌内或静 脉施用。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包含润滑剂、防腐剂、稳定剂、湿润剂、 乳化剂、影响渗透压的盐、缓冲剂、着色物质、矫味物质和/或芳香物质 等作为添加剂。
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任何适宜的途径施用,例如可经口、 鼻、皮内、皮下、肌内或静脉内施用。
本文使用的术语“施用”意指以在药理学上可用的方式向对象提供物 质。
本文使用的“药物有效量”、“有效量”是指足以显示其对于所施用对象 益处的剂量。施用的实际量,以及施用的速率和时间过程会取决于所治疗 者的自身情况和严重程度。治疗的处方(例如对剂量的决定等)最终是全 科医生及其它医生的责任并依赖其做决定,通常考虑所治疗的疾病、患者 个体的情况、递送部位、施用方法以及对于医生来说已知的其它因素。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对象”意指动物,包括温血哺乳动物,例如人和灵 长类动物;鸟类;驯养的家养或农场动物,例如猫、狗、绵羊、山羊、牛、 马和猪;实验室动物,例如小鼠、大鼠和豚鼠;鱼;爬行动物;动物园动 物和野生动物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科技术语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 理解的相同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任何关于本方法和产品一种实施方案公开的组分、元 素、属性或者步骤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在此公开的方法和产品。
本公开的每项专利、专利申请、引用的出版物或者本文件中的描述以 参考的方式整体并入文本中。
本发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定义。应了解这些实施例仅仅以举 例的方式来说明,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从上面的讨论以及这些例 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本发明的本质特征,而且在不脱离其本质 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做出各方面的改变和修改来使之适应各种 各样的用法和条件。
实施例
材料和方法
抗体和试剂
抗体来源如下:抗GAPDH抗体(sc-25778)购自Santa Cruz。抗蝰 蛇毒素(Viperin)抗体、抗ISG54抗体、抗Casp1/p20抗体、抗IL1β/p17 抗体和抗ASC抗体均通过已公开方法制得和使用(16)。简言之,抗原片 段的cDNA插入到pET-21b载体(Novagen)并表达于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通过Ni-NTA亲和柱纯化重组蛋白,然后将其注射进小鼠 或兔子,获得能够识别对应抗原的抗血清。
所有化学品购自Sigma-Aldrich(St.Louis,MO),另有说明除外。铝 佐剂(ImjectAlum,Thermo,77161)、小鼠IL-1beta ELISA Kit(MULTI SCIENCES,EK201B2/2)、小鼠IL-18ELISA Kit(MULTI SCIENCES, EK2181)、脂多糖(Sigma,L4130)、卵清蛋白(InvivoGen,#vac-pova) 均为商业化产品。
细胞
L929-ISRE(蒋争凡实验室自制细胞系,将pGL3ISRE-Luciferase 质粒稳定转染至L929细胞,CCL-1)、BHK21(CCL-10)、 B16-OVA(CRL-6322)和B16F10(CRL-6475)细胞, 培养于添加有10%FBS(Gibco)、5μg/ml青霉素和10μg/ml链霉素的 DMEM(Gibco)培养基中。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macrophages,BMDCs)在含有10ng/mL GM-CSF、10ng/mL IL-4、10% FBS(Gibco)的RPMI-1640(Gibco)培养基中诱导,第3天半量换液, 第7天进行实验。腹膜巨噬细胞收获自巯基乙醇酸盐(BD,Sparks,MD) 注射诱导后5天的小鼠,培养于添加有5%FBS的DMEM培养基中。
小鼠
Tmem173-/-小鼠是用CRISPR-cas9方法,通过将Cas9mRNA(100 ng/μl)和gRNA(50ng/μl)胞质注射到C57BL/6J小鼠受精卵而建立。 通过mMESSAGE mMACHINE T7Ultra(Ambion,am1345)体外转录 Cas9mRNA和单引导(single guide)RNA(gRNA)。Nlrp3-/-、Nlrc4-/-、 Pycard-/-和Aim2-/-基因敲除小鼠由Vishva Dixit(Genentech Inc,USA)惠 赠。Tmem173-/-Pycard-/-双敲除小鼠通过将Tmem173-/-小鼠和Pycard-/-交 配后鉴定获得。
所有小鼠均按照NIH实验动物管理使用指南(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Guide for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在无菌条件下喂 养于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I型IFN(TypeI-IFN)生物测定
按照公开方法测定I型IFN的浓度(17)。简言之,通过将IFN-刺激应 答元件(IF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ISRE)克隆进pGL3-Basic载 体(Promega)来构建IFN敏感萤光素酶载体,然后将其稳定转染进L929 细胞。将L929-ISRE细胞接种到96孔板,分别与细胞培养上清一起孵育。 使用重组人和小鼠IFN-β(R&D Systems)作为标准品。4小时后,裂解L929-ISRE细胞,通过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Promega)进 行测定。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1(HSV-1,来自Hongbing Shu,Wuhan University, VR-1544)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SV,Indiana strain, VR-1238)由上述同仁惠赠。H1N1流感病毒PR8株(来自Yonghui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VR-95)。H1N1流感病毒WSN株, A/WSN/33(H1N1)(来自Wenjun Liu,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CAS)。 H3N2流感病毒株,H3N2subtype A/Jiangxi/2005(来自Min Fang, Institute ofMicrobiology,CAS)。使用BHK21细胞测定HSV-1和VSV病 毒滴度。使用MDCK细胞测定流感病毒滴度。
病毒扩增和纯化:HSV-1、VSV病毒用vero细胞扩增。PR8、WSN、 H3N2流感病毒用鸡胚扩增。扩增出来的病毒用PEG8000纯化,纯化的 病毒用0.2%的甲醛于37摄氏度灭活24小时,用空斑法测量病毒是否被 完全灭活,然后将灭活病毒用于免疫小鼠。
小鼠存活实验:用HSV-1(1.4x107pfu/只小鼠)和VSV(8x 108pfu/ 只小鼠)静脉内感染8-12周小鼠,或者用PR8(1x 105pfu/只小鼠)、 WSN(1x 106pfu/只小鼠)、H3N2(1x106pfu/只小鼠)鼻内感染8-12 周小鼠。
空斑测定:将BHK21细胞与来自被感染小鼠器官的匀浆(在无血清 DMEM中的一系列稀释液)一起孵育2小时。然后,用无血清DMEM 含有0.5%甲基纤维素替换培养基。60小时后,用0.5%(vol/vol)戊二醛 固定细胞,用1%(wt/vol)结晶紫(溶解于70%乙醇)染色。对空斑进 行计数,从而计算以空斑形成单位计的病毒滴度。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
流感病毒HA1蛋白纯化质粒由清华大学张永辉实验室馈赠(18)。质 粒表达HA蛋白(Gene ID:956529)的11-324氨基酸,当菌液摇至OD600为0.6时,加入0.5mM IPTG诱导,置于37℃培养5小时。收菌后,超 声收集包涵体,经过变性复性得到HA1蛋白。再将HA1蛋白用凝胶过滤 层析的方法纯化。
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
MnCl2溶液肌注免疫方法是100μL PBS中加入10μg MnCl2和10μg OVA蛋白,混匀放置5分钟后肌注免疫小鼠。MnCl2溶液滴鼻免疫方法 是20μL PBS中加入5μg MnCl2和10μgOVA蛋白,混匀放置5分钟后 滴鼻免疫小鼠。胶体锰(以Mn2OHPO4为例)肌注免疫方法是100μL生 理盐水中加入10μg胶体锰和10μg OVA蛋白,混匀后肌注免疫小鼠。 胶体锰滴鼻免疫方法是20μL生理盐水中加入5μg胶体锰和10μg OVA 蛋白,混匀后滴鼻免疫小鼠。铝佐剂肌注免疫方法是80μL生理盐水中加 入10μg/20μL铝佐剂和10μg OVA蛋白,用乳化仪乳化后肌注免疫小鼠。 霍乱毒素B(CTB)滴鼻免疫方法是20μL生理盐水中加入5μg CTB和 10μg OVA蛋白,混匀后滴鼻免疫小鼠。
ELISA方法测定OVA特异性IgG1、IgG2c、总IgG、IgA抗体:将 来自免疫小鼠的稀释血清孵育在涂覆了100μg/ml OVA的ELISA板上。 清洗后,使用HRP-缀合的抗体小鼠IgG1(eBioscience,#18-4015-82)、 IgG2c(GeneTex,GTX77297)、IgG total(Invitrogen,G21040)、IgA (GeneTex,GTX77223)检测结合的对应抗体。然后,将板与底物TMB(eBioscience)一起孵育,用1M H3PO4停止反应,然后测定450nm吸 收波长的吸光度。
统计分析
使用t检验分析数据。使用Mantel-Cox检验比较存活曲线。
实施例1.锰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状态及其作为佐剂的效果
实验(a)MnCl2与PBS反应产生沉淀,如下所述制备胶体锰 Mn2OHPO4
如图1A所示,实验中生理盐水(0.9%NaCl)自己配制,PBS(pH 7.4), 购买自Gibco。共有3组反应体系,分别是:100μl MnCl2(0.2M)加入900 μl生理盐水;100μl MnCl2(0.2M)加入900μl PBS;50μl Na3PO4加入850 μl生理盐水,再加入100μl MnCl2(0.2M)制成胶体锰Mn2OHPO4。该胶 体锰的分子式是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测定。MnCl2在生理盐水中没有沉淀产生,在PBS中 反应过夜后有白色沉淀,第三个反应生成的胶体不会沉淀。光照第三个反 应产物有丁达尔效应。用透射电镜拍摄胶体锰的精细结构,如图1B所示, 是直径约10nm左右的颗粒。
实验(b)比较PBS中锰化合物沉淀和胶体锰的佐剂效果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1)PBS对照组,2)抗原OVA (10μg),3)MnCl2在生理盐水中反应2天组(10μg MnCl2+OVA),4) MnCl2在PBS中反应5分钟组(10μg MnCl2+OVA),5)MnCl2在PBS 中反应2天组(10μg MnCl2+OVA),6)MnCl2反应生成胶体锰30天组 (10μgMn2OHPO4+OVA)。这里的10μg均指锰元素的质量。各组按实 验设计量进行肌注免疫,在第0天,7天,14天各免疫一次。在第21天 取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测抗OVA的IgG1抗体含量。如图1C 所示,MnCl2在PBS中反应短时间的颗粒具有佐剂效果,但是反应长时 间后,由于聚集成大颗粒效果减弱,而胶体锰(附图中缩写为MnJ) Mn2OHPO4放置一个月效果仍然很好。这表明胶体锰Mn2OHPO4是一种 效果好且稳定的佐剂。
实验(c)比较MnCl2溶液和胶体锰Mn2OHPO4在注射部位的停留 时间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肌肉注射MnCl2溶液组(20μg MnCl2溶于100μl生理盐水),肌肉注射胶体锰组(20μg胶体锰悬于100 μl生理盐水),这里的20μg均指锰元素的质量。在注射后不同时间,取 注射部位肌肉0.1g,用微波消解仪消解,然后用ICP-MS(Thermo X SERIES II)测定锰元素的含量。如图1D所示,胶体锰能停留在注射部 位更久,可以更加持久地激活机体产生抗体,而溶液锰很快就代谢掉。
实施例2.锰离子(II)与其他阴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性质与细胞效应
实验(a)固定浓度锰离子(II)与不同浓度的阴离子反应
在生理盐水反应体系中,用20mM的MnCl2与其他不同浓度(2.5,5, 10,20,30,40mM)的来自钠盐的阴离子(Na2CO3,NaHCO3,Na3PO4, Na2HPO4,NaOH)混合。如图2A所示,二价游离锰与CO3 2-反应生成黑 色沉淀状MnCO3;与HCO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状Mn(HCO3)2;与PO4 3-反应生成两种状态的产物,低浓度时生成白色沉淀状物质,高浓度时生成 微黄色胶体物质。经测定,低浓度时生成的是Mn3(PO4)2,高浓度时生成 的是Mn2OHPO4;二价游离锰与HPO4 2-反应生成白色MnHPO4;与OH-反应生成微黄色沉淀状Mn(OH)2.
实验(b)比较不同锰离子(II)产物激活I型干扰素和炎症因子切 割产生IL-1β的能力及佐剂效果
如图2B所示,按从左向右的顺序,在Eppendorf管中用100μL 0.2M 的MnCl2加900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Cl2),加100μL 0.5M NaHCO3+800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HCO3)2),加100μL 0.5M Na2CO3+800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CO3),加20μL 0.5M Na2CO3+20 μL 0.5MNaOH+860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2OHCO3),加100μL 0.5 M NaH2PO4+800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H2PO4)2),加100μL 0.5M Na2HPO4+800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HPO4),加26.6μL 0.5MNa3PO4+873.4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3(PO4)2),加50μL 0.5M Na3PO4+850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2(OH)PO4),以及加100μL 0.5M NaOH+800μL生理盐水放置过夜(Mn(OH)2),反应生成如图所示的胶体 或固体沉淀。用生理盐水将沉淀洗一遍后用于后续实验(MnCl2没有洗,因为在生理盐水中没有沉淀,使用溶液进行实验)。使用等摩尔量(含有 500μM的Mn2+)的各种产物(Mn(H2PO4)2产物易溶于水,沉淀少,不 足500μM,其他阴离子都能使Mn2+完全沉淀)刺激2×106THP1细胞18 小时,测量上清中I型干扰素的水平。结果如图2B所示,Mn2OHPO4和MnHPO4能显著激活I型干扰素产生,图中所示P-IRF3是调控I型干扰 素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Mn2OHPO4和MnHPO4还能显著诱导症因子 IL-1β的产生。而非胶体的Mn(OH)2只能激活I型干扰素产生,不能诱导 炎症因子IL-1β的产生。每次用10μg各种产物(10μg指锰元素的质量) 分别混合10μg OVA蛋白肌肉免疫小鼠3次后,取小鼠血清测量其中抗 OVA的IgG1抗体含量。Mn2OHPO4和MnHPO4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效 果明显好于沉淀状态的锰化合物。抗体试验中最左侧的MnCl2为MnCl2与PBS反应5分钟的沉淀的佐剂效果。其他的放置过夜固体沉淀也有部 分佐剂效果。我们选取效果最好的胶体锰Mn2OHPO4进行后续的实验证 明。
实验(c)比较不同锰离子(II)产物的丁达尔效应
如图2C所示,将反应生成物重悬在生理盐水中,然后用激光笔照射。 可以看到Mn2OHPO4的丁达尔效应最明显,而MnHPO4有部分丁达尔效 应,可能因为其直径稍大于100nm。而Mn2OHPO4的直径约10nm,符 合胶体的定义。
实施例3.胶体锰Mn2OHPO4作为肌注和粘膜免疫佐剂
实验(a)胶体锰Mn2OHPO4作为肌注佐剂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PBS对照组,抗原OVA(10μg), 胶体锰Mn2OHPO4组(10μg Mn2OHPO4+OVA),低剂量铝佐剂组(440μg 铝佐剂+OVA),中剂量铝佐剂组(800μg铝佐剂+OVA)和高剂量铝佐剂 组(1220μg铝佐剂+OVA)。各组按实验设计量进行肌注免疫,在第0天 和第10天各免疫一次。在第10天、第17天、第24天和第31天取血, 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测抗OVA的IgG1抗体含量。如图3所示,胶 体锰Mn2OHPO4在10μg/小鼠的剂量下,效果强于高剂量(1220μg/小鼠) 的铝佐剂。这表明胶体锰可以在低于铝佐剂100倍的剂量下达到更好的增 强免疫的效果,这可以极大降低目前广泛使用的铝佐剂的副作用。
实验(b)胶体锰Mn2OHPO4作为粘膜佐剂
如图4所示,用等量(5μg/小鼠)胶体锰Mn2OHPO4与经典粘膜免 疫佐剂霍乱毒素B(CTB)分别混合抗原OVA(10μg),滴鼻免疫小鼠。 在第0天、第7天和第14天各免疫一次,第21天时取血分离血清,收集 口腔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用ELISA方法测抗OVA的IgA抗体和IgG1抗体含量。如图4所示,胶体锰Mn2OHPO4作为粘膜佐剂免疫小鼠时, 在肺泡灌洗液中的抗体含量高于霍乱毒素B作为佐剂。在口腔灌洗液和 血清中,Mn2OHPO4与等量霍乱毒素B效果相当。这表明胶体锰 Mn2OHPO4也是一种很好的粘膜免疫佐剂。
实施例4.胶体锰Mn2OHPO4作为肌注和粘膜免疫佐剂可使机体持久产 生特异性抗体
实验(a)胶体锰Mn2OHPO4作为肌注佐剂效果持久
采用参见实施例3中的方法,用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混合 OVA肌注免疫小鼠,测定免疫后1周、1月、3月、6月小鼠血清中抗OVA 的抗体含量。如图5A所示,至第6个月,血清中抗OVA抗体仍维持在 较高水平,这表明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可以产生持久的保护效果。 小鼠寿命一般2年,预计胶体锰Mn2OHPO4可以使机体整个生命周期中 产生保护性抗体。
实验(b)胶体锰Mn2OHPO4作为粘膜佐剂效果持久
参见实施例3中的方法粘膜免疫小鼠后,在不同时间收取小鼠血液、 肺泡灌洗液、口腔灌洗液测定抗体含量。如图5B所示,直至免疫后6个 月,特异性抗体浓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表明胶体锰Mn2OHPO4用 于粘膜免疫时也能产生持久的保护效果。
实施例5.锰离子(II)激活炎症因子产生
炎症因子IL-1β能直接作用于CD4+T细胞,促进T细胞的增殖(8), IL-1α和IL-1β能促进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19);炎症因子IL-18可以有 效增强Th1免疫反应,也可以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作 用(9)。有报道称铝佐剂的佐剂效果是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释放炎 症因子实现的(20-22),所以我们检测并比较MnCl2/胶体锰Mn2OHPO4与 铝佐剂激活炎症因子的能力。
MnCl2和胶体锰Mn2OHPO4具有相同的激活炎症因子的能力(见图 2B)和机制,这里只用MnCl2作示例。分别用10、20、50、100μg/mL 的氯化锰或者铝佐剂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原代培养,用免疫 印迹检测干扰素诱导基因ISG54和Viperin,用Bioassay检测上清中总的 I型干扰素含量(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的浓度总和)。结果如图6A和6B 所示,只有MnCl2能激活I型干扰素的表达,铝佐剂则不能。用同样浓度 的氯化锰和铝佐剂处理LPS预处理的腹腔巨噬细胞,用免疫印迹检测上 清中caspase1的切割和IL-1β的切割(上面的条带是前体,下面的条带 是活性形式的caspase1和IL-1β),用ELISA检测上清中炎症因子IL-1β 和IL-18的产生。结果如图6C和6D所示,MnCl2激活炎症因子的能力 显著强于铝佐剂。用MnCl2、ATP(经典NLRP3炎症小体激活剂)、VacV (经典Aim2炎症小体激活剂)处理LPS预处理的腹腔巨噬细胞,用免 疫印迹检测上清中caspase1的切割和IL-1β的切割(上面的条带是前体, 下面的条带是活性形式的caspase1和IL-1β),用ELISA检测上清中炎症 因子IL-1β和IL-18的产生。结果如图6E和6F所示,在NLRP3敲除的 细胞中,MnCl2激活炎症因子的能力显著削弱,因此MnCl2激活的主要 是NLRP3炎症小体。
实施例6.胶体锰Mn2OHPO4促进T细胞增殖
将CFSE染料标记的1×106OT-II细胞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一天后用 OVA蛋白进行免疫,分别为:PBS对照组,不同量的OVA对照组(1μg、 2μg和5μg),10μg胶体锰分别与1μg、2μg和5μg OVA蛋白混合组, 以及1220μg铝佐剂分别与1μg、2μg和5μg OVA蛋白混合组,此处描述的使用量均为一只小鼠一次免疫的量。免疫小鼠三天后取淋巴结,用流 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结中OT-II细胞的增殖情况。
如图7所示,图中最右侧的峰是原始注射到小鼠体中的OT-II细胞。 当细胞分裂后,细胞中的CFSE会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所以细胞中的 CFSE亮度会下降,左侧CFSE下降的细胞都是分裂的细胞。结果显示在 使用相同量抗原的情况下,胶体锰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强于铝佐剂, 胶体锰的量只需要铝佐剂的1/100即可达到类似效果。
实施例7.胶体锰Mn2OHPO4激活抗体产生依赖于STING通路和炎症小 体通路
如图8所示,图8A为用10μg/只的胶体锰加10μg/只的OVA蛋白肌 肉注射WT、Pycard敲除(ASC蛋白缺失)、Sting敲除(STING蛋白缺 失)、Pycard和Sting双敲小鼠三针后,取小鼠血清用ELISA测量血清中 抗OVA抗体的IgG1、IgG2c、总IgG的含量。结果显示单独敲除只会使 胶体锰的佐剂效果部分丧失,而双敲会使佐剂效果显著降低。图8B为用 5μg/只的胶体锰加10μg/只的OVA蛋白粘膜免疫小鼠三次后取血清、肺 泡灌洗液、口腔灌洗液用ELISA测量分泌型抗OVA的IgA抗体含量。 结果显示在双敲的小鼠中佐剂效果显著降低。
实施例8.胶体锰Mn2OHPO4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
如图9所示,图9A为使用100、200、400μM的胶体锰处理骨髓来 源树突状细胞(BMDC)细胞20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成 熟标志CD86蛋白。结果显示在野生型小鼠中随着浓度增加,越能促进树 突状细胞的成熟。而在双敲细胞中则不能促进细胞成熟。图9B中在四种 小鼠中采用参见实施例6中的方法,测试胶体锰促进T细胞增殖的效率。结果显示在双敲的小鼠中,胶体锰佐剂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下降, 这也与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是一致的。图9C中使用10μg/只的胶体锰加10 μg/只的OVA蛋白肌肉注射野生型小鼠和双敲小鼠,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CD8+T细胞表面的OVA tetramer蛋白含量(表征佐剂激活的OVA特异 性的CD8+T细胞)。结果表明胶体锰能激活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且 依赖于STING和ASC两条通路。
实施例9.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增强灭活水疱性口炎病毒(VSV) 和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免疫保护效果
实验(a)VSV灭活病毒疫苗
实验流程如图10A所示,第0天时用疫苗肌注小鼠,第10天时用病 毒感染小鼠,第14天测定小鼠组织中病毒滴度,观察小鼠并记录死亡曲 线至第14天。将经过PEG纯化的VSV病毒灭活后作为疫苗,稀释成10-1、 10-2、10-3、10-4、10-5和10-6稀释度肌注免疫小鼠。当病毒浓度足够高时, 单独使用就能够产生足够的免疫效果保护小鼠;将病毒10倍稀释几个梯度后免疫小鼠,当浓度为10-3时,小鼠存活率仅为8.3%,当浓度为10-4、 10-5、10-6时,所有小鼠都死亡;但是当在10-3浓度灭活病毒中加入 Mn2OHPO4胶体作为佐剂免疫小鼠,小鼠存活率提高到75%,如图10B 和10C所示。说明胶体锰作为佐剂可以增强低浓度免疫原的免疫效果, 使用少量免疫原就能起到保护作用,且小鼠中的活动病毒滴度也下降了, 如图10D所示。
实验(b)HSV-1灭活病毒疫苗
将经过PEG纯化的HSV-1病毒灭活后作为疫苗肌注免疫小鼠,当病 毒稀释度为10-1、10-2时,单独使用就能产生足够的免疫效果保护小鼠, 但是当病毒稀释度降为10-4时,小鼠的存活率只有16.7%,更低时小鼠全 部死亡;而在10-4稀释度的病毒中加入Mn2OHPO4胶体,小鼠的存活率 上升到100%,如图10E和10F所示。此外,小鼠中的活动病毒滴度降低,如图10G所示。这表明胶体锰作为佐剂可以在降低灭活HSV-1病毒10 倍剂量的同时达到同样的保护效果。
实验(c)PR8灭活病毒疫苗粘膜免疫一次
将经过PEG纯化的流感PR8病毒灭活后稀释成1、10-1、10-2、10-3稀释度,滴鼻免疫小鼠一次。7天后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记录小鼠的存 活率及体重变化。所有的剂量在不加佐剂时都没有保护效果,小鼠体重一 直下降直至死亡;而加入Mn2OHPO4胶体作为佐剂后,稀释成10-1剂量 的病毒就能使小鼠体重在下降至第4天和第5天后出现上升,第10天后 体重恢复到病毒感染前水平,病情好转,如图11A和11B所示。该结果 表明胶体锰作为佐剂能使原本没有免疫原性或免疫原性弱的免疫原在免 疫对象一次后就产生保护效果。
实验(d)PR8灭活病毒疫苗粘膜免疫两次
如图11C和11D所示,将经过PEG纯化的流感PR8病毒灭活后稀 释成1、10-1、10-2、10-3稀释度,滴鼻免疫小鼠两次(0天和7天免疫)。 14天后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记录小鼠的存活率及体重变化。所有的剂 量在不加佐剂时都没有保护效果,小鼠体重一直下降直至死亡;而加入 Mn2OHPO4胶体作为佐剂后,稀释成10-1剂量的病毒免疫小鼠两次后, 小鼠体重在感染病毒后只是下降10%就很快恢复;而不稀释的病毒免疫 后小鼠体重没有下降,也没有出现感染症状。该结果表明胶体锰作为佐剂 加入原本没有免疫效果的疫苗后,免疫两次就可以达到显著的预防效果。
实施例10.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增强流感亚单位疫苗的保护效果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trl),HA抗原组 (HA),HA抗原与胶体锰组(HA+Mn)和HA抗原与铝佐剂组(HA+Al)。 肌注小鼠后,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蛋白IgG1 抗体含量。如图12A所示,单独使用HA蛋白(5μg/小鼠)时,没有产生 可检测到的特异性抗体;当加入Mn2OHPO4胶体(50μg/小鼠)作为佐剂 后,肌注免疫产生的抗HA IgG1抗体量显著高多铝佐剂(800μg/只)的 效果。对比胶体锰与CTB作为佐剂滴鼻免疫小鼠的效果,当加入 Mn2OHPO4胶体(20μg/小鼠)作为佐剂后,滴鼻免疫产生的抗HAIgA 抗体在免疫4周后显著高于CTB(5μg/小鼠)作为佐剂的效果。且以胶 体锰为佐剂免疫小鼠后,小鼠体重没有变化,肺部也没有炎症产生;而以 铝佐剂和CTB为佐剂免疫小鼠后,小鼠体重略下降后恢复,肺部有少量 炎症,如图12C和12D所示。该结果表明,胶体锰可以作为亚单位疫苗 佐剂,比传统佐剂的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实施例11.胶体锰Mn2OHPO4作为佐剂增强灭活流感病毒及亚单位疫苗 对于同源异型流感病毒(WSN)及异源流感病毒(H3N2)菌均有保护效 果
实验(a)胶体锰Mn2OHPO4混合PR8灭活病毒或者PR8-HA1蛋白 制作的疫苗能预防WSN病毒感染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灭活病毒 PR8组,灭活病毒PR8+胶体锰组(PR8+MnJ),PR8-HA1蛋白组(HA1) 及PR8-HA1蛋白+胶体锰组(HA1+MnJ)。在第0天,7天,14天各免 疫小鼠一次,第21天用WSN病毒感染小鼠,连续14天记录小鼠体重。 如图13A所示,在加了胶体锰的实验组中,小鼠体重都不会下降,表明 对病毒的保护效果极好,而不加佐剂和空白对照组的小鼠体重都很快下 降。
实验(b)胶体锰Mn2OHPO4混合PR8灭活病毒或者PR8-HA1蛋白 制作的疫苗能预防H3N2病毒感染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灭活病毒 PR8组,灭活病毒PR8+胶体锰组(PR8+MnJ),PR8-HA1蛋白组(HA1) 及PR8-HA1蛋白+胶体锰组(HA1+MnJ)。在第0天,7天,14天各免 疫小鼠一次,第21天用H3N2病毒感染小鼠,连续14天记录小鼠体重。 如图13B所示,H3N2病毒毒性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在空白对照组和单独 灭活病毒组中,小鼠体重都会下降到80%才恢复,单独HA1组下降到90% 恢复,而加了胶体锰的HA1组体重基本不降,加了胶体锰的灭活病毒组, 体重只降5%就恢复。
实施例12.胶体锰Mn2OHPO4作为免疫增强剂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效果
实验(a)胶体锰Mn2OHPO4疫苗抑制原位瘤生长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OVA对照 组,OVA与胶体锰组(OVA+Mn),及OVA与铝佐剂组(OVA+Al)。根据实验 设计免疫小鼠三次后(每隔7天免疫一次),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OVA, 建立原位瘤模型。如图14A至14C所示,预先使用铝佐剂不能抑制肿瘤生 长及提高小鼠存活率;而预先使用胶体锰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小鼠存活率;在接种肿瘤21天后,对照组小鼠的肿瘤平均大小为1906mm3, OVA组小鼠的肿瘤平均大小为925.5mm3,胶体锰免疫的小鼠肿瘤平均大 小为222.9mm3,铝佐剂组小鼠的肿瘤平均大小为1946mm3,如图14B所 示;对照小鼠存活时间为26天,免疫胶体锰的小鼠存活时间为49天,比 免疫吕佐剂小鼠的27天显著延长,如图14C所示。该结果表明,胶体锰 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增强机体的抗原位瘤效果。
实验(b)胶体锰Mn2OHPO4疫苗抑制肿瘤转移
Mn2OHPO4胶体和铝佐剂分别与抗原OVA混合后免疫小鼠,每隔7 天免疫一次,免疫3次,激活体内免疫反应;尾静脉注射B16-OVA肿瘤, 建立肿瘤转移模型。在注射肿瘤21天后处死小鼠,取出肺组织,可见空 白对照组小鼠肺上长满了黑色素瘤,仅免疫了OVA的小鼠肺上出现一定 数量的黑色素瘤,而免疫了OVA+胶体锰的小鼠肺上几乎没有肿瘤,如图 14D所示。将肿瘤组织研磨后用流式细胞仪统计肿瘤细胞数量,显示免疫 了OVA+胶体锰的小鼠肺中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如图14E所 示。该结果表明,胶体锰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增强机体的抗转移瘤效果。
实验(c)胶体锰Mn2OHPO4与环磷酰胺联用抗肿瘤
在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 组(con),Mn2OHPO4胶体组(5mg/kg),Cyclophosphamide Monohydrate (CTX)组(140mg/kg),以及联合用药组(CTX+Mn)。环磷酰胺(CTX) 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Mn2OHPO4胶体肌肉注射(肿瘤 接种后每两天治疗一次),CTX腹腔注射(肿瘤接种后的第6,9,12天 各治疗一次),对照组施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如图15所示,胶体锰与 CTX联用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在接种肿瘤14天后,处死小鼠,解剖 取出肿瘤并测量体积,对照组肿瘤平均大小为960.1mm3,单独使用胶体 锰治疗小鼠肿瘤大小为659.5mm3,单独CTX治疗小鼠肿瘤大小为393.9 mm3,联用小鼠肿瘤大小为238mm3,如图15B所示;同时称量各肿瘤重 量,结果显示胶体锰与CTX联用抑制肿瘤的生长,如图15C所示。这表 明胶体锰作为免疫增强剂增强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联合使用,对肿瘤 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实验(d)胶体锰Mn2OHPO4与PD-1抗体联用抗黑色素瘤
在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 组(con),Mn2OHPO4胶体组(5mg/kg),anti-PD1抗体组(200μg/只), 以及联合用药组(anti-PD1+Mn)。PD1抗体是近年用于免疫治疗的新药。 PD1抗体(Clone 29F.1A12,BioXCell)在肿瘤接种后的第3,7,11天各治 疗一次,每次200ug抗体溶解在200ul PBS中腹腔注射。图16A-C所示,接种肿瘤15天后,处死小鼠,解剖取出肿瘤并进行测量,对照组小鼠肿 瘤平均大小为1847mm3,单独使用胶体锰组的小鼠肿瘤平均大小为797.3 mm3,单独PD1抗体组的小鼠肿瘤平均大小为687.3mm3,而联用治疗组 小鼠肿瘤平均大小为342mm3,显著低于单独使用PD1抗体。用流式细 胞仪分析肿瘤中浸润的CD8+T细胞比例,胶体锰将PD1抗体药的效果从27.7%提高到45.4%。这表明胶体锰能协同PD1抗体药治疗黑色素瘤。
实验(e)胶体锰Mn2OHPO4与PD-1抗体联用抗结肠癌肿瘤
在小鼠皮下接种结肠癌肿瘤MC38,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抗 体组(Isotype,200μg/小鼠),Mn2OHPO4胶体和对照抗体组 (Isotype+Mn),anti-PD1抗体组(200μg/小鼠),以及联合用药组 (anti-PD1+Mn),PD-1使用与实验(d)一样。接种肿瘤20天后,处死 小鼠,解剖取出肿瘤并进行测量,对照组小鼠肿瘤平均大小为319.8mm3, 单独锰治疗小鼠大小为126.9mm3,单独PD1抗体药治疗小鼠肿瘤大小为 143.1mm3,联用治疗小鼠肿瘤大小为66.74mm3,如图17B所示。制作 肿瘤组织切片,进行DAPI和CD8+T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看出PD1 抗体和胶体锰联用治疗的小鼠肿瘤内部浸润的CD8+T细胞比例显著增 加,如图17D所示。这表明胶体锰能协同PD1抗体药治疗结肠癌肿瘤。 参考文献
1.S.Akira,K.Takeda,Toll-like receptor signalling.Nature reviews.Immunology 4,499-511(2004);published online EpubJul(10.1038/nri1391).
2.A.M.Bruns,C.M.Horvath,Activation of RIG-I-like receptor signaltransduction.Critical review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47, 194-206(2012);published online EpubMar-Apr (10.3109/10409238.2011.630974).
3.Z.Ma,B.Damania,The cGAS-STING Defense Pathway and Its Counteraction byViruses.Cell Host Microbe 19,150-158(2016);published online EpubFeb 10(10.1016/j.chom.2016.01.010).
4.K.Schroder,J.Tschopp,The inflammasomes.Cell 140,821-832(2010);published online EpubMar 19(10.1016/j.cell.2010.01.040).
5.L.B.Ivashkiv,L.T.Donlin,Regula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responses.Nature reviews.Immunology 14,36-49(2014);published online EpubJan(10.1038/nri3581).
6.W.M.Schneider,M.D.Chevillotte,C.M.Rice,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acomplex web of host defenses.Annu Rev Immunol 32,513-545 (2014)10.1146/annurev-immunol-032713-120231).
7.M.P.Longhi,C.Trumpfheller,J.Idoyaga,M.Caskey,I.Matos,C.Kluger,A.M.Salazar,M.Colonna,R.M.Steinman,Dendritic cells require a systemic type Iinterferon response to mature and induce CD4+Th1 immunity with poly IC asadjuvant.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6,1589-1602 (2009);publishedonline EpubJul 6(10.1084/jem.20090247).
8.S.Z.Ben-Sasson,J.Hu-Li,J.Quiel,S.Cauchetaux,M.Ratner,I.Shapira,C.A.Dinarello,W.E.Paul,IL-1 acts directly on CD4 T cells to enhance theirantigen-driven 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6,7119-7124(2009);published online EpubApr 28(10.1073/pnas.0902745106).
9.N.S.Wilson,P.Duewell,B.Yang,Y.Li,S.Marsters,S.Koernig,E.Latz,E.Maraskovsky,A.B.Morelli,M.Schnurr,A.Ashkenazi, Inflammasome-dependent and-independent IL-18 production mediates immunity to the ISCOMATRIXadjuvant.Journal of immunology 192, 3259-3268(2014);published online EpubApr1(10.4049/jimmunol.1302011).
10.P.Marrack,A.S.McKee,M.W.Munks,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djuvantaction of aluminium.Nature reviews.Immunology 9,287-293(2009); publishedonline EpubApr(10.1038/nri2510).
11.H.Nohynek,J.Jokinen,M.Partinen,O.Vaarala,T.Kirjavainen,J.Sundman,S.L.Himanen,C.Hublin,I.Julkunen,P.Olsen,O.Saarenpaa-Heikkila,T. Kilpi,AS03adjuvanted AH1N1 vaccine associated with an abrup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of childhood narcolepsy in Finland.PloS one 7,e33536 (2012)10.1371/journal.pone.0033536).
12.C.K.Tang,T.Aoshi,N.Jounai,J.Ito,K.Ohata,K.Kobiyama,B.H. Dessailly,E.Kuroda,S.Akira,K.Mizuguchi,C.Coban,K.J.Ishii,The chemotherapeutic agentDMXAA as a unique IRF3-dependent type-2 vaccine adjuvant.PloS one 8,e60038(2013)10.1371/journal.pone.0060038).
13.S.M.Blaauboer,V.D.Gabrielle,L.Jin,MPYS/STING-mediated TNF-alpha, nottype I IFN,is essential for the mucosal adjuvant activity of (3'-5')-cyclic-di-guanosine-monophosphate in vivo.Journal of immunology 192,492-502(2014);published online EpubJan 01 (10.4049/jimmunol.1301812).
14.X.D.Li,J.Wu,D.Gao,H.Wang,L.Sun,Z.J.Chen,Pivotal roles of cGAS-cGAMPsignaling in antiviral defense and immune adjuvant effects. Science 341,1390-1394(2013);published online EpubSep 20 (10.1126/science.1244040).
15.E.C.Carroll,L.Jin,A.Mori,N.Munoz-Wolf,E.Oleszycka,H.B.Moran,S.Mansouri,C.P.McEntee,E.Lambe,E.M.Agger,P.Andersen,C. Cunningham,P.Hertzog,K.A.Fitzgerald,A.G.Bowie,E.C.Lavelle,The Vaccine Adjuvant Chitosan PromotesCellular Immunity via DNA Sensor cGAS-STING-Dependent Induction of Type IInterferons.Immunity 44, 597-608(2016);published online EpubMar 15 (10.1016/j.immuni.2016.02.004).
16.C.Wang,Y.Guan,M.Lv,R.Zhang,Z.Guo,X.Wei,X.Du,J.Yang,T.Li, Y.Wan,X.Su,X.Huang,Z.Jiang,Manganese Increase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GAS-STING Pathwayfor Double-Stranded DNA and Is Required for the Host Defense against DNAViruses.Immunity 48,675-687 e677(2018); published online EpubApr 17(10.1016/j.immuni.2018.03.017).
17.Z.Jiang,P.Georgel,X.Du,L.Shamel,S.Sovath,S.Mudd,M.Huber,C. Kalis,S.Keck,C.Galanos,M.Freudenberg,B.Beutler,CD14 is required for MyD88-independent LPS signaling.Nature immunology 6,565-570(2005); published onlineEpubJun(10.1038/ni1207).
18.Y.Xia,Y.Xie,Z.Yu,H.Xiao,G.Jiang,X.Zhou,Y.Yang,X.Li,M.Zhao, L.Li,M.Zheng,S.Han,Z.Zong,X.Meng,H.Deng,H.Ye,Y.Fa,H.Wu,E. Oldfield,X.Hu,W.Liu,Y.Shi,Y.Zhang,The Mevalonate Pathway Is a Druggable Target for VaccineAdjuvant Discovery.Cell 175,1059-1073 e1021(2018);published online EpubNov 1(10.1016/j.cell.2018.08.070).
19.E.Oleszycka,H.B.Moran,G.A.Tynan,C.H.Hearnden,G.Coutts,M. Campbell,S.M.Allan,C.J.Scott,E.C.Lavelle,IL-1alpha and inflammasome-independent IL-1beta promote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following alum vaccination.FEBS J 283,9-24(2016);published online EpubJan(10.1111/febs.13546).
20.S.C.Eisenbarth,O.R.Colegio,W.O'Connor,F.S.Sutterwala,R.A.Flavell,Crucial role for the Nalp3 inflammasome in the immunostimulatory propertiesof aluminium adjuvants.Nature 453,1122-1126(2008);published online EpubJun 19(10.1038/nature06939).
21.M.Kool,V.Petrilli,T.De Smedt,A.Rolaz,H.Hammad,M.van Nimwegen,I.M.Bergen,R.Castillo,B.N.Lambrecht,J.Tschopp,Cutting Edge:Alum AdjuvantStimulates Inflammatory Dendritic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NALP3Inflammasome.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181,3755-3759 (2008)10.4049/jimmunol.181.6.3755).
22.H.Li,S.B.Willingham,J.P.Y.Ting,F.Re,Cutting Edge:InflammasomeActivation by Alum and Alum's Adjuvant Effect Are Mediated by NLRP3. TheJournal of Immunology 181,17-21(2008)10.4049/jimmunol.181.1.17).
Claims (41)
1.一种免疫增强组合物,其包含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增强组合物,其用作免疫佐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疫增强组合物,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选自磷酸锰盐、碳酸锰盐、氢氧化锰及其任意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增强组合物,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从非沉淀形式转化成沉淀形式的时间不超过1天,或者不超过24、22、20、18、16、15、14、12、10、9、8、7、6、5、4、3、2或1小时,或者不超过60、50、45、40、35、30、25、20、15、10、9、8、7、6、5、4、3、2或1分钟。
5.一种疫苗组合物,其包含
A)疫苗免疫原,和
B)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任选地,组分A和B可以处于相同和/或分开的容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疫苗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免疫原源自病毒、细菌和/或寄生虫,
例如所述病毒选自:DNA病毒和RNA病毒,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疱疹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黄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痘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科,更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单纯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牛痘病毒、HIV和HBV;
例如所述细菌选自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优选地所述细菌选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沙门氏菌(Salmonella)、脑膜炎双球菌(Meningococc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波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
具体地,例如所述疫苗免疫原源自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HPV病毒、脑炎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其任意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疫苗组合物,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选自磷酸锰盐、碳酸锰盐、氢氧化锰及其任意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疫苗组合物,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从非沉淀形式转化成沉淀形式的时间不超过1天,或者不超过24、22、20、18、16、15、14、12、10、9、8、7、6、5、4、3、2或1小时,或者不超过60、50、45、40、35、30、25、20、15、10、9、8、7、6、5、4、3、2或1分钟。
9.一种制造免疫增强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
1)提供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和
2)任选地使所述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转化为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选自磷酸锰盐、碳酸锰盐、氢氧化锰及其任意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从非沉淀形式转化成沉淀形式的时间不超过1天,或者不超过24、22、20、18、16、15、14、12、10、9、8、7、6、5、4、3、2或1小时,或者不超过60、50、45、40、35、30、25、20、15、10、9、8、7、6、5、4、3、2或1分钟。
12.一种制造疫苗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
1)提供疫苗免疫原;和
2)提供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免疫原源自病毒、细菌和/或寄生虫,
例如所述病毒选自:DNA病毒和RNA病毒,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疱疹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黄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痘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科,更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单纯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牛痘病毒、HIV和HBV;
例如所述细菌选自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优选地所述细菌选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沙门氏菌(Salmonella)、脑膜炎双球菌(Meningococc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波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
具体地,例如所述疫苗免疫原源自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HPV病毒、脑炎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其任意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选自磷酸锰盐、碳酸锰盐、氢氧化锰及其任意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从非沉淀形式转化成沉淀形式的时间不超过1天,或者不超过24、22、20、18、16、15、14、12、10、9、8、7、6、5、4、3、2或1小时,或者不超过60、50、45、40、35、30、25、20、15、10、9、8、7、6、5、4、3、2或1分钟。
16.新生沉淀锰、胶体锰和/或能够形成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的源在制备免疫增强组合物或疫苗组合物中的用途。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用途,其中所述免疫增强组合物是免疫佐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用途,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和/或胶体锰选自磷酸锰盐、碳酸锰盐、氢氧化锰及其任意混合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新生沉淀锰从非沉淀形式转化成沉淀形式的时间不超过1天,不超过24、22、20、18、16、15、14、12、10、9、8、7、6、5、4、3、2或1小时,或者不超过60、50、45、40、35、30、25、20、15、10、9、8、7、6、5、4、3、2或1分钟。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免疫增强是改善固有免疫和/或适应性免疫。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免疫增强是增加I型干扰素表达。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免疫增强是诱导炎症因子切割产生活性形式。
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免疫增强是促进抗体产生。
24.一种增强免疫的方法,其包括
向有此需要的对象施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或者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免疫增强组合物,
具体地,所述免疫增强例如是
A)改善固有免疫和/或适应性免疫,
B)增加I型干扰素表达,
C)诱导产生活性形式的炎症因子,
D)促进抗体产生,
E)促进T细胞增殖,和/或
F)促进树突细胞成熟。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选自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粘膜施用及其任意组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的方法,其中所述增强免疫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疾病,例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病毒选自:DNA病毒和RNA病毒,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疱疹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黄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痘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科,具体地所述病毒选自:单纯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牛痘病毒、HIV、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HPV病毒、脑炎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其任意组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菌选自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优选地所述细菌选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沙门氏菌(Salmonella)、脑膜炎双球菌(Meningococc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波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其任意组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选自I型糖尿病、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
30.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肿瘤选自卵巢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头颈癌、肉瘤、胆管癌、膀胱癌、肾癌、结肠癌、胎盘绒毛膜癌、子宫颈癌、睾丸癌、子宫癌和白血病。
31.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寄生虫是细胞内寄生虫,优选地选自疟原虫、弓形虫、锥虫、血吸虫、丝虫和利什曼原虫。
32.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向所述对象施用另外的预防/治疗剂。
33.一种免疫接种方法,其包括
向有此需要的对象施用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疫苗组合物,其中当组分A和组分B处于不同容器中时可以同时或不同时施用;和/或
向有此需要的对象施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增强组合物和任选地疫苗免疫原。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选自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粘膜施用及其任意组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的方法,其中所述免疫接种用于预防疾病,例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病。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病毒选自:DNA病毒和RNA病毒,优选地所述病毒选自:疱疹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黄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痘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科,具体地所述病毒选自:单纯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牛痘病毒、HIV、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HPV病毒、脑炎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其任意组合。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菌选自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优选地所述细菌选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沙门氏菌(Salmonella)、脑膜炎双球菌(Meningococc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波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其任意组合。
38.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选自I型糖尿病、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
39.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肿瘤选自卵巢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头颈癌、肉瘤、胆管癌、膀胱癌、肾癌、结肠癌、胎盘绒毛膜癌、子宫颈癌、睾丸癌、子宫癌和白血病。
40.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寄生虫是细胞内寄生虫,优选地选自疟原虫、弓形虫、锥虫、血吸虫、丝虫和利什曼原虫。
41.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向所述对象施用另外的预防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19344.1A CN111821316A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
EP20791542.2A EP3957312B1 (en) | 2019-04-19 | 2020-04-20 | Manganese combination for immunological enhancement |
KR1020217037373A KR102702643B1 (ko) | 2019-04-19 | 2020-04-20 | 면역 증강용 망간 조합물 |
CN202080029675.2A CN113692280A (zh) | 2019-04-19 | 2020-04-20 |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
JP2021561978A JP7308562B2 (ja) | 2019-04-19 | 2020-04-20 | 免疫増強用マンガン組成物 |
PCT/CN2020/085507 WO2020211857A1 (zh) | 2019-04-19 | 2020-04-20 |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
US17/594,468 US20220193125A1 (en) | 2019-04-19 | 2020-04-20 | Manganese composition for enhancing immunit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19344.1A CN111821316A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21316A true CN111821316A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28370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19344.1A Pending CN111821316A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
CN202080029675.2A Pending CN113692280A (zh) | 2019-04-19 | 2020-04-20 |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9675.2A Pending CN113692280A (zh) | 2019-04-19 | 2020-04-20 | 用于免疫增强的锰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93125A1 (zh) |
EP (1) | EP3957312B1 (zh) |
JP (1) | JP7308562B2 (zh) |
KR (1) | KR102702643B1 (zh) |
CN (2) | CN111821316A (zh) |
WO (1) | WO2020211857A1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3454A (zh) * | 2020-06-22 | 2020-09-11 | 北京大学 | 用于免疫治疗的含锰微沉淀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791181A (zh) * | 2021-02-05 | 2021-05-14 |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一种锰纳米佐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CN113797329A (zh) * | 2021-10-19 | 2021-12-17 | 启锰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二价锰佐剂和CpG佐剂的疫苗佐剂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
CN114028559A (zh) * | 2021-12-28 | 2022-02-11 |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一种铝锰复合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22257890A1 (zh) * | 2021-06-07 | 2022-12-15 | 苏州百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一种经修饰的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887630A (zh) * | 2022-11-02 | 2023-04-04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提高卵形鲳鲹成活率的养殖方法 |
CN117100852A (zh) * | 2023-10-24 | 2023-11-24 | 江苏瑞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24012580A1 (zh) * | 2022-07-15 | 2024-01-18 | 上海石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含锰的化合物在降低哺乳动物个体的尿酸水平中的用途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4550B (zh) * | 2021-05-31 | 2022-06-14 | 福州大学 | 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血管化骨仿生多功能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817677B (zh) * | 2021-09-29 | 2023-08-18 | 四川大学 | 泛酸或其衍生物与α-D-葡萄糖-1,6-二磷酸或其衍生物在促进DC迁移中的用途 |
CN118949054B (zh) * | 2024-07-26 | 2025-03-07 | 武汉大学 | 一种具有抗肿瘤免疫增强效应的抗体-金属改造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31579A (en) * | 1933-04-13 | 1936-02-18 | Swann Res Inc | Preparation of phosphates of manganese |
US4720386A (en) * | 1976-11-24 | 1988-01-19 | Mccollester Duncan L | Vaccine and method for immunotherapy of neoplastic disease |
FR2823119B1 (fr) * | 2001-04-05 | 2004-02-20 | Seppic Sa | Adjuvant d'immunite contenant un cation metallique complexe et vaccin le contenant |
US20040115208A1 (en) * | 2002-12-16 | 2004-06-17 | Li Frank Q. | Method of using colloidal metal-protein composition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
CN1245625C (zh) * | 2003-04-30 | 2006-03-15 | 陕西西大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核/壳型超顺磁性复合微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WO2006105111A2 (en) * | 2005-03-29 | 2006-10-05 | Inverness Medical Switzerland Gmbh | Colloidal metal conjugates |
CN101225092B (zh) * | 2007-12-26 | 2010-06-16 | 首都师范大学 | 一种锰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2515276B (zh) * | 2011-12-30 | 2013-11-27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于牛血清蛋白为模板制备二氧化锰纳米粒子的方法 |
CN107412260B (zh) * | 2016-05-23 | 2022-07-19 | 北京大学 | cGAS-STING通路激活剂及其用途 |
CN107456575A (zh) * | 2017-09-06 | 2017-12-12 | 苏州大学 | 一种二氧化锰纳米佐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
2019
- 2019-04-19 CN CN201910319344.1A patent/CN111821316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4-20 WO PCT/CN2020/085507 patent/WO2020211857A1/zh unknown
- 2020-04-20 JP JP2021561978A patent/JP730856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4-20 KR KR1020217037373A patent/KR102702643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4-20 EP EP20791542.2A patent/EP3957312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4-20 CN CN202080029675.2A patent/CN113692280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4-20 US US17/594,468 patent/US20220193125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3454A (zh) * | 2020-06-22 | 2020-09-11 | 北京大学 | 用于免疫治疗的含锰微沉淀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791181A (zh) * | 2021-02-05 | 2021-05-14 |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一种锰纳米佐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CN112791181B (zh) * | 2021-02-05 | 2024-04-02 |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一种锰纳米佐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WO2022257890A1 (zh) * | 2021-06-07 | 2022-12-15 | 苏州百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一种经修饰的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797329A (zh) * | 2021-10-19 | 2021-12-17 | 启锰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二价锰佐剂和CpG佐剂的疫苗佐剂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
CN114028559A (zh) * | 2021-12-28 | 2022-02-11 |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一种铝锰复合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24012580A1 (zh) * | 2022-07-15 | 2024-01-18 | 上海石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含锰的化合物在降低哺乳动物个体的尿酸水平中的用途 |
CN115887630A (zh) * | 2022-11-02 | 2023-04-04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提高卵形鲳鲹成活率的养殖方法 |
CN117100852A (zh) * | 2023-10-24 | 2023-11-24 | 江苏瑞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08562B2 (ja) | 2023-07-14 |
US20220193125A1 (en) | 2022-06-23 |
EP3957312A4 (en) | 2023-02-01 |
EP3957312B1 (en) | 2024-08-28 |
KR102702643B1 (ko) | 2024-09-05 |
EP3957312A1 (en) | 2022-02-23 |
WO2020211857A1 (zh) | 2020-10-22 |
CN113692280A (zh) | 2021-11-23 |
JP2022529071A (ja) | 2022-06-16 |
KR20220002968A (ko) | 2022-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957312B1 (en) | Manganese combination for immunological enhancement | |
ES2380481T3 (es) | Sustancias inmunogénicas que comprenden un adyuvante a base de ácido poliinosínico y ácido policitidílico | |
CN110038123A (zh) | 经鼻流感疫苗组合物 | |
WO2008039390A2 (en)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hitosan enhanced immune response | |
CN109701010B (zh) | 疫苗复合佐剂系统及其在抗原中的应用 | |
Zhang et al. | PH-controlled release of antigens using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delivery system for developing a fish oral vaccine | |
KR20100126390A (ko) | 톨-유사 수용체 3의 선택적인 작용제 | |
CN105664152A (zh) | 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双链聚核苷酸—ε-聚赖氨酸复合物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 |
CN1056315C (zh) | 聚肌胞复合物免疫佐剂及含有该佐剂的疫苗 | |
EP2950816B1 (en) | The use of dna sequences encoding an interferon as vaccine adjuvants | |
CN105535964A (zh) | 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双链聚核苷酸—ε-聚赖氨酸—硫酸聚糖复合物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 |
EP2754436B1 (en) | Biodegradable high-efficiency dengue vaccine,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07200788B (zh) | 一种季鏻化壳聚糖及其作为疫苗免疫佐剂的应用 | |
RU2437664C1 (ru) | Средство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птичьего гриппа у млекопитающих | |
Hoseini et al. |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of chitin and chitosan microparticles | |
CN101347616B (zh) | 一种新型安全的jy免疫佐剂系统的组方及其应用 | |
Tahamtan et al. |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types of immune stimulating adjuva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 |
CN102740845A (zh) | 微生物感染的治疗 | |
CN109701011B (zh) | 疫苗复合佐剂系统及其在抗原中的应用 | |
RU2676266C2 (ru) | Адъювант для противовирусных вакцин | |
EP4431111A1 (en) | Probiotic as vaccine immunoadjuvant | |
RU2833350C1 (ru) | Интраназальное противовирусное средство | |
JP2011512353A (ja) | 天然インターフェロン・アルファ種に対する粘膜曝露による、宿主防御機構の遺伝子制御 | |
DIJU | ROLE OF VITAMIN D IN CREATING IMMUNITY AND REDUCING SEVERITY OF COVID-19. | |
TWI384996B (zh) | 以聚肌苷酸-聚胞苷酸為主的佐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