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76C - 振动器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振动器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176C CN1118176C CN 97181093 CN97181093A CN1118176C CN 1118176 C CN1118176 C CN 1118176C CN 97181093 CN97181093 CN 97181093 CN 97181093 A CN97181093 A CN 97181093A CN 1118176 C CN1118176 C CN 111817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body
- vibrator
- power supply
- substrate
- supply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在马达本体(5)的旋转轴伸出侧,即摆锤(6)的安装侧形成由基板(3)挤压的安装部件(72),在与马达本体的旋转轴伸出侧相反的另一端面上安装的夹线板(80)上设有由上述基板挤压的安装部件(81),安装在上述夹线板上的具有弹性的供电端子(90)与基板面的供电用端子(31)压接在一起,在安装于马达本体外周面上的弹性保持件上形成隆起部(71),该隆起部把上述供电端子夹持在其与供电用端子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器的安装结构,在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包括便携式无线电话、无绳电话、PHS、无线电通信装置及其他便携式信息处理终端装置等可携带的装置)有呼叫信号时,该振动器使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振动而报告有呼叫信号。
背景技术
在例如电影院、音乐厅、会议室等因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有呼叫信号时其呼叫而打扰别人的情况下,或者在为了不让周围人觉察到要确认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有呼叫信号的情况下,需要在便携式无线电设备上设置通过让振动器振动而报告有呼叫信号的振动器的功能。
有呼叫信号时的振动器的振动是通过用马达让偏心摆锤旋转而产生的。因此为了让马达旋转,必须将电流供给马达。而作为给马达供给电流的手段,一般是采用通过导线把来自电源的电流供给马达的方式。
但是,用导线给马达供电的方式,在把振动器安装于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后,必须对导线进行软纤焊,这样带来了振动器的安装作业(便携式无线电设备的组装作业)费时费事的问题。
作为不采用软钎焊等繁琐作业的供电方法,有让马达端子与供电用凸缘接触的方式。
这种接触式供电方式不需要对导线进行软钎焊作业,可以简单地将振动器安装在便携式无线电设备上。
图1是采用这种接触式供电方式的以往的振动器安装结构的构成的剖视图,图中,2是用树脂材料成形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的壳体,2A是用于容纳设置在壳体2上的振动器4的空间,2A1是空间2A的摆锤侧壁面,2A2是作为与空间2A的夹线板接触的第一壳体壁面的空间壁面,2A3是空间2A的底面。另外,位于马达本体两侧面的作为分别对峙的第二及第三壳体壁面的空间2A的保持件压接面2A4、2A5在图1中未示出(参照图5)。在该空间2A(底面2A3、保持件压接面2A4、2A5)上设有用于限制振动器4的安装位置的肋2Aa,同时,把空间2A的底面2A3做成与圆筒状马达本体5的外形相符合的U字形状。3是夹持在壳体1(在图1中未示出)与壳体2之间的基板(参照图2),在该基板3的基板面3A上设置有用于把电流供给上述振动器4的供电用凸缘31。
4是让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振动的振动器。5是有呼叫信号时转动的圆筒状马达本体。该马达本体5的旋转传递给旋转轴5a。6是相对于马达本体5的旋转轴5a偏心安装的摆锤,该摆锤6随着旋转轴5a的旋转而转动。7是由以包围马达本体5而密封接合的方式安装在马达本体5的侧面上的弹性体组成的弹性体保持件。8是设置在马达本体5的摆锤安装侧的相反一侧的端面上的夹线板。
9是安装在夹线板8上的用于把电流供给马达本体5的供电端子。该供电端子9为具有朝马达本体5的径向作用的弹性力(恢复力)的端子。另外,供电端子9弯曲成ヘ字状,该供电端子9的ヘ字状的顶点的弯曲部9a与供电用凸缘31压接在一起。再者,虽然从图1无法判断供电端子9的结构,但是实际上是设置有一对板状的供电端子(参照图5)。板状供电端子9的弯曲部9a与供电用凸缘31的接触是线接触。
为了提高供电用凸缘31与弯曲部9a接触点的可靠性(确保电流的传递),通常对供电用凸缘31与供电端子9的表面进行电镀(镀金)处理。
此外,振动器4由马达本体5、摆锤6、夹线板8及供电端子9构成。
下文说明振动器4的安装过程及有信号呼叫的动作过程。
首先,把振动器4安装在壳体2的空间2A内。这时,振动器4(马达本体5)的摆锤安装侧的端面及夹线板8的端面分别由空间2A的肋2Aa及壳体2的空间壁面2A2定位,限制了马达本体5的轴向安装位置。此外,由于空间2A的底面2A3做成与圆筒状马达本体5的外形相符合的U字形状,保持件7压接在空间壁面2A4、2A5(参照图5)上,所以,可以将振动器4固定在空间2A内。
接着,把基板3夹持在壳体1(图1中未示出)与壳体2之间,这样,一旦基板3装于壳体1、2之间,基板3就会下压供电端子9,使供电端子9的接触部9a与基板3的供电用凸缘31处于压接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当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有呼叫信号时,通过供电用凸缘31及供电端子9给马达本体5供给电流,马达本体5的旋转轴5a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马达本体5的旋转轴5a旋转时,相对于旋转轴5a偏心安装的摆锤6也旋转,摆锤6的旋转产生离心力。该离心力使振动器4振动,该振动传递给壳体1、2,便可报告有呼叫信号。
这样,利用图1所示的振动器安装结构,通过供电用凸缘31与具有弹性的供电端子9的压接而进行供电,可以简单地把振动器4安装在空间2A内。
此外,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现有技术,是例如日本实公昭62-23248号公报、特开平8-186626号公报所揭示的技术。
以往的振动器安装结构采用了以上构成,虽然接触式供电方式是一种振动器4的安装作业(便携式无线电设备组装作业)易于实现的方式,但是,由于有信号呼叫时的振动器4的振动,使该振动器相对于壳体2振动,导致供电用凸缘31与供电端子9相互滑动,引起电镀磨损,从而导致接触点的接触不良(一般来说,在供电端子9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在衬底进行镀镍处理。但是,镀金磨耗掉后、镍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使镍氧化。镍氧化时成为导电性差的物质,使接触点的导电性劣化)、因应力缓和而使供电端子9的弹力变弱(松驰)、供电用凸缘31与弯曲部9a的接触的可靠性很难保证(不能进行可靠的电流传递)等问题。
由于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尽管接触式供电方式是一种能缩短安装时间的有效方式,但现状是这种方式几乎不能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简单地安装振动器的接触式供电方式、提高便携式无线电设备的生产性,同时可减少壳体与振动器的相对振动、提高供电用凸缘与供电端子的接触点的可靠性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一种安装且固定在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壳体内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该振动器其一端设有夹线板,该夹线板上安装有从马达本体上方延伸出来的供电端子,其另一端设有摆锤,该摆锤相对于马达旋转轴偏心地安装在马达旋转轴延伸的端部,还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设置在马达本体另一端侧、连同与上述夹线板接触的第一壳体壁面一起夹持住马达本体而对马达本体在轴向定位的肋,在马达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对峙的第二及第三壳体壁面,以及用于放置马达本体的底面;固定配置在上述马达本体上方的基板,该基板上设有与设置在上述供电端子部上的接点接触而供电的供电用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该基板与马达本体另一端部之间、把马达本体的另一端部压向上述壳体底面方向的凸台状凸起部;设置在上述夹线板与上述基板之间、把上述马达本体的夹线板安装端部压向壳体底面方向的圆筒形凸起部;设置在安装于上述马达本体外周面上的弹性体保持件上的山形隆起部,所述隆起部把上述供电端子部上所设置的接点夹持在该隆起部与上述供电用端子之间。
再者,本发明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由于在振动器的弹性体保持件两侧设有与作为第二及第三壳体壁面的空间壁面相对向、并夹持住振动器两侧的肋,由此,可抑制振动器相对于壳体的相对振动、特别是水平方向上的振动。而且,由于振动器是由固定装置保持着,在未安装基板的状态下,即使壳体的开口侧朝下,也不会落下来,从而,提高了组装性及生产性。
本发明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由于通过构成与弹性体保持件压接的肋作为固定装置,能得到可靠地抑制振动器相对于壳体的相对振动的效果。
再者,本发明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由于山形隆起部的凸起量高于基板的安装位置,因此能更可靠地夹持住供电端子,防止供电端子与供电用凸缘的相对滑动,达到抑制接触不良发生的效果。
本发明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由于供电端子的与供电用凸缘压接的接点做成球状,因此,不论与供电端子的接触点位于任何位置,也能得到该供电端子与供电用凸缘良好接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接触式供电方式的以往的振动器安装结构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振动器安装结构的构成的剖视图,是表示基板安装并固定在壳体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振动器安装结构的构成的剖视图,是表示基板未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从上部观察到的图3及图4所示的振动器安装结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来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实施例1
图2是表示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中,1、2是构成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外框的壳体,在壳体1上设置有扬声器部1a、显示部1b、操作部1c、盖部1d、螺钉孔(图中未示)等。在壳体2上设有用于容纳振动器4的空间(空间部)2A、螺钉孔2a、2b等。壳体1、2用螺钉紧固件将基板3夹持并固定。3是由壳体1、2夹持着的固定安装在壳体2(及壳体1)上的基板,该基板3上设有螺钉紧固件用的螺钉孔3a、3b。4是安装在壳体2的空间2A内的振动器。
图3及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振动器安装结构的构成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基板3固定安装在壳体2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基板3未固定安装在壳体2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中,如上述图2所述的那样,1、2是壳体,3是基板,4是振动器,2A1是空间2A的摆锤侧壁面,2A2是空间2A的作为与夹线板接触的第一壳体壁面的空间壁面,2A3是空间2A的底面。此外,位于马达本体两侧面的分别对峙的作为第二及第三壳体壁面的空间2A的保持件压接面2A4和2A5在图1中未示出(参照图5)。在该空间2A中设有用于限制振动器4的安装位置的肋2Aa,同时,把空间2A的底面2A3做成与圆筒状马达本体5的外形相符合的U字形状。31是设置在基板3的基板面3A上的供电用端子(凸缘)。
5是有呼叫信号时转动的圆筒状马达本体。6是相对于从马达本体5的一端伸出的旋转轴5a偏心安装的摆锤,该摆锤6随着旋转轴5a的旋转而转动。
70是由以包围马达本体5而密封接合的方式安装在马达本体5的侧面上的弹性体组成的保持件。在该弹性体保持件70上形成与供电端子90对峙的ヘ字状的山形隆起部(隆起部)71。此外,在旋转轴5a伸出侧的弹性体保持件上形成作为由基板面3A挤压的安装部件的圆筒形凸台状凸起部72。
如图4所示,山形隆起部71的凸起量d2(从马达本体5的外面到山形隆起部7 1的顶点的间距)及凸台状凸起部72的突出量d3(从马达本体5的外面到凸台状凸起部72的顶点的间距)大于空间厚度d1(从马达本体5的外径到基板面3A之间的间距)。此外,弹性体保持件70做成使弹性体保持件70的壁厚d5与间隙尺寸d6(从马达本体5的外面到空间底面2A3之间的间距)有同样大小尺寸的结构。而且,弹性体保持件70是由硅酮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
80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夹线板,该夹线板80安装在与设置摆锤6的旋转轴5a的伸出端一侧相反的另一端面上,在该夹线板80上,以该夹线板80与基板面3A之间无间隙d4的方式形成与基板面3A对峙的圆筒形凸起部81。夹线板80的凸起部81的端部(与基板3压接的部分)做成圆形。
90是具有弹性的供电端子,其一端侧安装在夹线板80上,另一端面弯曲成ヘ字状,在该ヘ字状顶点的弯曲部90a上设置有球状凸起91,该凸起91与供电用凸缘31压接在一起。这样,由于供电端子90的凸起91是球状的,所以凸起91与供电用凸缘31的接触成为点接触。
此外,为了提高供电用凸缘31与供电端子90的凸起91的接触点的可靠性(可靠地进行电流的传递),通常,对供电用凸缘31与供电端子90的表面进行电镀(镀金)处理。
振动器4由马达本体5、摆锤6、夹线板80及供电端子90构成。
图5是从上部(基板3一侧)观察到的图3及图4所示的振动器安装结构的视图。图中,2Ab1、2Ab2是振动器4安装姿势导向件,是与夹线板的相对壁面2A4、2A5对峙设置的肋,而且具有与插入空间2A内的振动器4的夹线板80的两侧面接触的结构。
2A4a~2A4c、2A5a~2A5c是设置在振动器的弹性体保持件相对向的空间壁面2A4、2A5上的肋(固定装置),这些肋沿着振动器的收存方向与弹性体保持件70压接在一起,并且沿马达本体5的旋转轴方向设置有数个。
弹性体保持件70的凸台状凸起部72隔着马达轴线设置成一对。供电端子90也成对地设置,夹线板80的凸起部81也成对地设置在供电端子90的根部附近。
以下,对其动作加以说明。
(1)说明振动器4的安装过程
振动器4向空间2A内的安装是边大致对准空间2A内的肋2Aa和壁面2A2的位置边将振动器4压入空间2A。这样插入时,由于夹线板80的两侧面与姿势导向件2Ab1、2Ab2接触,保持插入姿势,所以即使在弹性体保持件70上产生肋2A4a~2A4c、2A5a~2A5c的咬入变形73a~73f,也可以在正确的姿势下进行组装。
图4示出了振动器4安装在空间2A内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供电端子90及弹性体保持件70没有受挤压力的作用,所以供电端子90的凸起91处在较基板3的基板面3A的更上方,弹性体保持件70的山形隆起部71及凸台状凸起部72的顶端也处在基板面3A的上方。
接着,把夹持在壳体1与壳体2之间的基板3向下压向壳体2,这时,供电端子90的凸起91与基板3的供电用凸缘31接触。当进一步下压基板3时,在凸起91与供电用凸缘31接触的状态下,供电端子90被下压,与弹性体保持件70的山形隆起部71接触,此外,基板3的基板面3A与凸台状凸起部72接触(而且接触顺序可根据山形隆起部71的突出量d2、凸台状凸起部72的突出量d3的大小而改变)。接着,边使山形隆起部71及凸台状凸起部72压缩边将基板3下压到安装位置(空间厚度d1)。
基板3下压到安装位置之后,用螺钉紧固壳体1与壳体2,把基板3的位置固定在由壳体1与壳体2夹持着的位置。这时,供电端子90处在由基板3和山形隆起部71夹持的状态下,而且基板面3A与弹性体保持件70的凸台状凸起部72处于压接状态。并且,基板面3A还处在与夹线板80的凸起部81接触的状态。这时,弹性体保持件70的与空间2A的底面接触的部分的壁厚d5处在受压缩的状态。
图3示出了基板3夹持在壳体1与壳体2之间的状态,振动器4的偏心地安装摆锤6的旋转轴伸出侧,通过设置在弹性体保持件上的凸起部而受基板面的挤压,同时该振动器4的两侧面由肋2A4a~2A4c、2A5a~2A5c夹持。
另外,在图3中,基板3与壳体2之间稍许敞开,这是因为螺钉孔2a~2d在壳体2的台阶部上形成的缘故,对本发明并没有特别的影响。
(2)说明振动器有信号呼叫时的动作
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有信号呼叫时,通过供电用凸缘31及供电端子90把电流供给马达本体5,马达本体5的旋转轴5a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马达本体5的旋转轴5a旋转时,相对于旋转轴5a偏心安装的摆锤6也旋转。由摆锤6的旋转产生离心力。该离心力使振动器4振动,该振动传递给壳体1、2,便可报告有呼叫信号。
如上文所述,根据该实施例1,通过与夹线板接触的空间壁面2A2与肋2Aa,能可靠地确定振动器4在马达轴线方向上的位置,通过用基板面3A挤压设置在弹性体保持件70的旋转轴伸出侧的凸起部72,可以可靠地确定并固定振动器4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另外,通过用空间壁面2A4、2A5的肋2A4a~2A4c、2A5a~2A5c夹持住弹性体保持件70的两侧面,可以可靠地确定并固定振动器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结果,即使振动器4振动,也能防止振动器相对于壳体2、基板3的振动。特别是由于振动器4的振动是由设置在马达本体5的旋转轴5a上的摆锤6的旋转产生的,因此,用凸起部72固定摆锤安装侧,可以有效地防止振动器4相对于壳体2、基板3的相对振动。此外,通过利用夹线板80的凸起部81固定住马达本体5的摆锤安装侧的相反一侧,可进一步防止振动器4相对于壳体2的相对振动。
此外,在基板3处于安装的状态下,由于供电端子90是由基板3的供电用凸缘31和弹性体保持件70的山形隆起部71夹持并固定住,所以能可靠地防止供电用凸缘31与供电端子90的凸起91的滑动(相对错动),并且可防止供电用凸缘31与供电端子90的电镀的磨损,避免发生接触不良。另外,由于接点91做成球状,所以可实现点接触,当基板3与保持件70的山形隆起部71夹持并固定住供电端子90时,可实现供电端子90与供电用凸缘31的良好接触。进一步,由于弹性体保持件70由硅酮橡胶形成,所以利用其弹性能可靠地固定住振动器4,从而可靠地防止了振动器4相对于壳体2的相对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作为安装部件的凸台状凸起72设置在弹性体保持件70上,作为安装部件的凸起部81设置在夹线板上,但是,上述的凸起72、81也可以设置在基板面上。
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适用于采用振动器功能的便携式无线电话、无绳电话、PHS、无线电通信装置等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是一种可防止因振动器的振动而引起的振动器相对于壳体及基板的相对振动的有用的振动器安装结构。
Claims (5)
1.一种安装且固定在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壳体内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该振动器其一端设有夹线板,该夹线板上安装有从马达本体上方延伸出来的供电端子,其另一端设有摆锤,该摆锤相对于马达旋转轴偏心地安装在马达旋转轴延伸的端部,还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设置在马达本体另一端侧、连同与上述夹线板接触的第一壳体壁面一起夹持住马达本体而对马达本体在轴向定位的肋,在马达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对峙的第二及第三壳体壁面,以及用于放置马达本体的底面;
固定配置在上述马达本体上方的基板,该基板上设有与设置在上述供电端子部上的接点接触而供电的供电用端子;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该基板与马达本体另一端部之间、把马达本体的另一端部压向上述壳体底面方向的凸台状凸起部;
设置在上述夹线板与上述基板之间、把上述马达本体的夹线板安装端部压向壳体底面方向的圆筒形凸起部;
设置在安装于上述马达本体外周面上的弹性体保持件上的山形隆起部,所述隆起部把上述供电端子部上所设置的接点夹持在该隆起部与上述供电用端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在马达本体两侧面分别对峙的第二及第三壳体壁面上设有夹持马达本体两侧的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上述肋是在马达本体两侧面对峙的第二及第三壳体壁面上、沿着振动器容纳方向设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山形隆起部的凸起量高于基板的安装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供电端子的与供电用端子压接的接点做成球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7181093 CN1118176C (zh) | 1997-10-31 | 1997-10-31 | 振动器的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7181093 CN1118176C (zh) | 1997-10-31 | 1997-10-31 | 振动器的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2122A CN1242122A (zh) | 2000-01-19 |
CN1118176C true CN1118176C (zh) | 2003-08-13 |
Family
ID=5178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718109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176C (zh) | 1997-10-31 | 1997-10-31 | 振动器的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17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8104B (zh) * | 2012-01-19 | 2018-06-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终端及控制电子终端震动方向的方法 |
WO2016047459A1 (ja) * | 2014-09-24 | 2016-03-31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シート着座部振動装置 |
CN108964343B (zh) * | 2018-07-27 | 2019-09-27 | 湖南信科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紧固连接带散热功能的手机震动器 |
JP7124792B2 (ja) * | 2019-06-07 | 2022-08-2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モータ端子用のカバー装置 |
-
1997
- 1997-10-31 CN CN 97181093 patent/CN111817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2122A (zh) | 2000-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84C (zh) | 振动器夹持装置 | |
JP3251305B2 (ja) | バイブレータ取付構造 | |
CN1754296A (zh) | 发生振动用小型电动机及具备该电动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1158900C (zh) | 电容式传声器的一体型固定连接器及其制备、安装方法 | |
CN1306661C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1213099A (zh) | 电子装置 | |
CN1253421A (zh) | 无线电装置的壳体 | |
CN1068713C (zh) | 电动机的电刷装置 | |
CN1118176C (zh) | 振动器的安装结构 | |
CN1862875A (zh) | 无线通信终端的内置天线模块 | |
US6307946B1 (en) | Miniature microphone component | |
CN1309859A (zh) | 翻盖式便携手机的麦克风连接装置 | |
CN1622399A (zh) |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 | |
CN1624344A (zh) | 开闭装置 | |
CN1383393A (zh) | 振动发生器及使用这种振动发生器的便携电话 | |
CN2590256Y (zh) | 电动机 | |
JP3125220B1 (ja) | 電子部品用コネクタ | |
JP2002539757A (ja) | 移動通信電話機用バイブレータアセンブリ | |
CN1052825C (zh) | 用于便携式设备和信息发送装置的微型电动机、微型振动电动机 | |
EP1193841A1 (en) | Small-sized motor and motor holder | |
CN1423856A (zh) | 带有包含定子固定装置和导电接线端的电机基板的微型电机 | |
CN1630425A (zh) | 扬声器装置 | |
CN101044784A (zh) | 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 | |
EP1394905A1 (en) | CONNECTOR FOR ELECTRO−ACOUSTIC COMPONENT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REOF | |
KR100568289B1 (ko) | U자형으로 벤딩된 브러쉬를 구비하는 진동모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813 Termination date: 2009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