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800413B - 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0413B
CN111800413B CN202010629930.9A CN202010629930A CN111800413B CN 111800413 B CN111800413 B CN 111800413B CN 202010629930 A CN202010629930 A CN 202010629930A CN 111800413 B CN111800413 B CN 111800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rotocol
ethernet
flexible ethernet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99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00413A (zh
Inventor
唐永林
喻胜
鲍四海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99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0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0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00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包括: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本端设备根据是否接收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来切换第一端口的工作的协议类型模式,以和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进行以太网通信。通过本发明,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与其他以太网端口的工作模式的自协商,使之双方能够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定义的802.3标准以太网协议在业界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带宽颗粒差异越来越大,标准以太网的接口和实际应用需求的偏差也越来也大。因此,为满足更高的需求,灵活以太网(Flex Ethernet,FlexE)技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OIF于2015年3月发起研究并于2016年3月正式表决通过相关的技术文档。灵活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结构上的区别在于灵活以太网在MAC层和物理编码子层多了一个FlexE垫层(FlexE Shim),正式该垫层实现了灵活以太网的三种通用能力,即绑定、子速率和通道化,以实现超过物理带宽和子带宽通道化的传输,打破了物理接口带宽的限制,将以太网技术进一步扩展。
现有技术中,以太网端口存在两种协议: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从这两种以太网协议技术实现来看,二者是不能互通的。两个通信设备之间的以太网端口同时工作在标准以太网协议模式,或者同时工作在灵活以太网协议模式,不能一个设备的端口工作在标准以太网协议模式,而另一个设备的端口工作在灵活以太网协议模式,两个通信设备的以太网端口只有都工作在同一种模式下,才能进行正常通信,因此需要管理者通过手动配置端口工作模式,使两个端口进行通信。现在运营商对网络运维开通等环节减少人工成本甚至免人工干预的自动配置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亟需一种以太网端口的自适应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上述以太网端口之间的通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实现了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与其他以太网端口的工作模式的自协商,使之双方能够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用以指示本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其中,所述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
S2、若在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S3、若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
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优选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
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第三个开销块中的14位比特预留字段定义两个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的协商信息,其中4位比特为请求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请求工作的协议类型,4位比特为响应字段,用以指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的协议类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若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请求字段为0x1时,表示请求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其响应字段为0x1时,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若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的工作模式为灵活以太网,并且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的工作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请求字段设置为0x0,所述响应字段设置为0x0。
优选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
构建一64B/66B码块,所述64B/66B码块包括块类型字段、协议类型字段、请求字段和响应字段,其中所述块类型字段用以指示该码块的类型为自协商信息,所述协议类型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所述请求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请求工作的协议类型,所述响应字段用以指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回应确认的协议类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
所述块类型字段设置为0xFE;
所述协议类型字段为0x00,表示不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为0x01,表示支持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协议;
所述请求字段为0x00,表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请求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为0x01,表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请求工作在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模式;
所述响应字段为0x00,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为0x01,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模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用以指示本设备的第一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在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标准以太网协议,并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并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与其他以太网端口的工作模式的自协商,使之双方能够通信;最大程度兼容了标准以太网和灵活以太网能够自适应地端到端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系统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示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中的一个64B/66B码块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用以指示本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其中,所述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
S2、若在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S3、若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中的任一个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端口,该设备中的任一个端口可以仅仅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也可以仅仅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也可以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都支持。所述第一端口是指能够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两种协议的以太网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可以是灵活以太网协议或者标准以太网协议的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均支持这两种协议。
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在设备上电起来的时候,默认设置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用来指示本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并根据协商的协议类型进行通信。
若在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表明第二端口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本端设备将第一端口设置为标准以太网协议模式,所述本端设备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表明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或者两种协议都支持,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根据OIF中对灵活以太网开销帧中的定义,可以使用开销帧中的保留未用的比特进行扩展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第三个开销块中的14位比特预留字段定义两个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的协商信息;其中4位比特为请求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请求工作的协议类型,其中4位比特为响应字段,用以指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的协议类型。灵活以太网响应帧通过响应字段来设置响应信息,当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后,在该开销帧中对应的响应字段添加响应信息,就构成了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如图3所示的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的实例,Require字段定义了第一端口所请求通信的协议类型;Response字段定义了第二端口确认工作的协议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若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两个端口通过灵活以太网协议进行通信,本发明可根据需要将两个端口的工作模式回退到标准以太网模式。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请求字段为0x1时,表示请求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响应字段为0x1时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发送灵活以太网帧至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该灵活以太网帧的请求字段中包括第一端口请求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信息,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接收到该灵活以太网帧后,解析该灵活以太网帧,并在所述灵活以太网帧中的响应字段中生成确认第二端口工作模式为标准以太网协议的信息。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灵活以太网帧后,确认所述第二端口工作模式的标准以太网信息,所述本端设备设置第一端口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同时所述对端设备设置第二端口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标准以太网协议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当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的工作模式为灵活以太网,并且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的工作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时,不同时支持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请求字段设置为0x0,所述响应字段设置为0x0,不能回退到标准以太网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若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上述实施例,两个端口可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通过标准以太网协议进行通信。本发明可通过自协商将两个端口的工作模式回退到灵活以太网模式,两个端口通过灵活以太网协议进行通信,可以通过定义64B/66块来发送协商信息。具体地,构建一64B/66B码块,所述64B/66B码块包括块类型字段、协议类型字段、请求字段和响应字段。所述块类型字段用以指示该码块的类型为自协商信息,所述协议类型字段用以指示所支持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所述请求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请求工作的协议类型,所述响应字段用以指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回应确认的协议类型。一个完整的64B/66B块如图4所示,前两位是同步比特,根据IEEE G.802.3定义,当同步比特为10时,表示为控制块。Block type为8比特的块类型字段,在该实施例中,新定义一种块的类型,用来表示自协商信息。所述块类型字段采用标准使用的编码值,比如设置Block type为0xFE,表示该块类型为自协商信息,当然也可以设置其它值。FlexE Mode为太网灵活协议类型字段,该字段为0x00,表示不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该字段为0x01,表示支持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协议。Require字段为请求字段,该字段为0x00,表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请求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该字段为0x01,表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请求工作在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模式。Response为响应字段,该字段为0x00,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该字段为0x01,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模式。35bit的reserved用于预留使用,可以全设置为0。
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20,用于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用以指示本设备的第一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
第一处理模块21,用于若在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标准以太网协议,并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第二处理模块22,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并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发送模块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在设备上电起来的时候,默认设置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用来指示本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并根据协商的协议类型进行通信。第一处理模块若在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表明第二端口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本端设备将第一端口设置为标准以太网协议模式,所述本端设备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内,第二处理模块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表明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或者两种协议都支持,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7)

1.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用以指示本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其中,所述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
S2、若在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S3、若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本端设备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步骤S3还包括:
若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构建一用以表示自协商信息的64B/66B码块,所述64B/66B码块包括块类型字段、协议类型字段、请求字段和响应字段,其中所述块类型字段用以指示该码块的类型为自协商信息,所述协议类型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所述请求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请求工作的协议类型,所述响应字段用以指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回应确认的协议类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第三个开销块中的14位比特预留字段定义两个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的协商信息,其中4位比特为请求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请求工作的协议类型,4位比特为响应字段,用以指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的协议类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若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请求字段为0x1时,表示请求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其响应字段为0x1时,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当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的工作模式为灵活以太网,并且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的工作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灵活以太网帧开销帧中的请求字段设置为0x0,所述响应字段设置为0x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所述块类型字段设置为0xFE;
所述协议类型字段为0x00,表示不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为0x01,表示支持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协议;
所述请求字段为0x00,表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请求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为0x01,表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请求工作在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模式;
所述响应字段为0x00,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标准以太网模式,为0x01,表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确认工作在版本号为V2.1的灵活以太网模式。
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灵活以太网开销帧至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帧用以指示本端 设备的第一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灵活以太网和/或标准以太网协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在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标准以太网协议,并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来自对端设备的灵活以太网响应帧,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协议,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若所述灵活以太网响应帧指示第二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则设置所述第一端口的协议类型为灵活以太网,所述本端设备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对端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支持灵活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协议,构建一用以表示自协商信息的64B/66B码块,所述64B/66B码块包括块类型字段、协议类型字段、请求字段和响应字段,其中所述块类型字段用以指示该码块的类型为自协商信息,所述协议类型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所述请求字段用以指示本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所请求工作的协议类型,所述响应字段用以指示对端设备的第二端口回应确认的协议类型。
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29930.9A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00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9930.9A CN111800413B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9930.9A CN111800413B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413A CN111800413A (zh) 2020-10-20
CN111800413B true CN111800413B (zh) 2022-06-28

Family

ID=72810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9930.9A Active CN111800413B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0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5970A (zh) * 2021-08-17 2021-11-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lexE盘工作模式自适应与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086A (zh) * 2006-10-27 2007-04-11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非标准速率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设备
CN103795518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间端口模式同步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5176303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detection of fiber working modes
CN105991636A (zh) * 2015-05-27 2016-10-05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ike协议的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418B (zh) * 2007-12-05 2010-10-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电接口兼容性实现方法、系统及接口设备
CN101772058B (zh) * 2008-12-30 2012-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架构演进架构中路径管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616343A (zh) * 2009-06-25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类型自协商方法及其汇聚设备
CN109302372B (zh) * 2017-07-24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44352B2 (en) * 2017-12-16 2021-06-22 Caavo Inc Adaptive multi-protocol control of a media device
CN110417602A (zh) * 2019-08-06 2019-11-05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以太网通道管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086A (zh) * 2006-10-27 2007-04-11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非标准速率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设备
CN103795518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间端口模式同步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5176303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detection of fiber working modes
CN105991636A (zh) * 2015-05-27 2016-10-05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ike协议的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413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44314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064473B2 (en) Local area network
US11838181B2 (en) Flexible ethernet group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146645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a network endpoint to a network region
US20140064290A1 (en) Neighbor discovery using address registration protocol over elmi
JP2019057905A (ja) 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スイッチ用のロールベースの自動構成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6803785A (zh)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11941A (zh)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装置
CN111800413B (zh) 一种以太网端口自适应方法及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591817B (zh) 一种协商模式处理方法及智能网络设备
JP2003087276A (ja) 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リンク切断方法
EP233981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capacity negotiation of physical layer chips
EP1593287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for network topology discovery utilizing data link layer services
CN104426715A (zh) 一种分布式测试工具控制方法
CN103765819B (zh) 一种数据配置方法及网络管理服务器
JP2005510178A (ja) ブリッジを有する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接続を管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2637251A (zh)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确定性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207429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29839A1 (zh) 接口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JP4773239B2 (ja) 高速データベース移行
US7369548B2 (en)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using a configurable protocol
CN105991448B (zh) 一种邻居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US7146556B2 (en) Structured data communication with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CN111866195B (zh)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16032862B (zh) Tte系统低延迟传输be数据的方法、tte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