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6650A - 一种分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96650A CN111796650A CN202010745808.8A CN202010745808A CN111796650A CN 111796650 A CN111796650 A CN 111796650A CN 202010745808 A CN202010745808 A CN 202010745808A CN 111796650 A CN111796650 A CN 1117966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anel
- tank
- water supply
- supply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水装置,包括:面板、水槽以及分水管;面板设有若干连接部,分水管通过连接部固定在所述面板上,面板盖合水槽以形成供水通道,供水通道与分水管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分水装置,供水通道由面板以及水槽装配而成,并非现有技术中的一根方管,因此,在制作供水通道时,可以先对设有连接部的面板以及水槽进行充分清洗,然后再将盖合面板盖合水槽以形成供水通道,减少分水装置内部的碎屑和焊渣,避免液冷装置因此导致的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冷却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功率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功率提高的同时,其产生的热能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计算机通常会配备有风冷装置或液冷装置以用于散热。
现有计算机的液冷装置是用一根不锈钢方管作为供水通道,在方管上钻一排钻孔,在每个钻孔焊接上螺纹接头以与钻孔共同形成用于连接分水管的连接部,然后将多个分水管分别固定在各个螺纹接头上以将液体散热介质传输至需要散热的区域。然而,在方管上钻孔时容易产生碎屑,焊接接头容易产生焊渣,碎屑和焊渣残留在方管内部难以冲洗干净,使用过程中,碎屑和焊渣随流体流动,容易导致液冷装置的损坏。
因此,如何避免液冷装置在装配时残留碎屑和焊渣,并避免液冷装置因此导致的损坏,成为液冷装置在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水装置,其能够避免液冷装置在装配时残留碎屑和焊渣,并避免液冷装置因此导致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水装置,包括:面板、水槽以及分水管;面板设有若干连接部,分水管通过连接部固定在所述面板上,面板盖合水槽以形成供水通道,供水通道与分水管连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供水通道由面板以及水槽装配而成,并非现有技术中的一根方管,因此,在制作供水通道时,可以先对设有连接部的面板以及水槽进行充分清洗,然后再将盖合面板盖合水槽以形成供水通道,减少分水装置内部的碎屑和焊渣,避免液冷装置因此导致的损坏。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中,连接部为螺纹通孔,分水管设有外螺纹,分水管通过外螺纹与螺纹通孔配合固定在面板上。通过在面板设置螺纹通孔,在分水管设置外螺纹,将分水管与面板的螺纹通孔通过螺纹固定,使得无需焊接用于连接分水管的接头,从而有效节约接头成本、焊接人工成本,以及减少泄漏风险。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中,水槽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回水槽,另一个为供水槽。由于水槽设有供水槽以及回水槽,其面板同时盖合供水槽以及回水槽可减少采用该分水装置的液冷系统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中,连接部包括与回水槽连通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供水槽连通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与第二连接部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中,回水槽与供水槽设置在面板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中,水槽包括在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开口,以及两个分别盖合两个开口的端板,两个端板上开设有与供水通道连通的通孔。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还包括:两个接头,两个接头分别与通孔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还包括:堵头,堵头通过至少一连接部固定于面板上。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中,面板通过焊接盖合水槽。
优选的,在所述分水装置中,水槽包括围成凹槽的本体,面板盖合本体的凹槽形成供水通道,在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凹槽的横截面逐渐增加。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减少供水通道一端的流动压力,使得每个分水管流动压力相近。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计算机的液冷装置是用一根不锈钢方管,在方管上钻一排孔,在每个孔焊接上螺纹接头,然后将多个分水管分别固定在各个螺纹接头上以将液体散热介质传输至需要散热的区域。然而,在方管上钻孔时容易产生碎屑,焊接接头容易产生焊渣,碎屑和焊渣残留在方管内部难以冲洗干净,使用过程中,碎屑和焊渣随流体流动,容易导致液冷装置的损坏。
为解决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水装置,包括:面板、水槽以及分水管;面板设有若干连接部,分水管通过连接部固定在所述面板上,面板盖合水槽以形成供水通道,供水通道与分水管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分水装置,供水通道由面板以及水槽装配而成,并非现有技术中的一根方管,因此,在制作供水通道时,可以先对设有连接部的面板以及水槽进行充分清洗,然后再将盖合面板盖合水槽以形成供水通道,减少分水装置内部的碎屑和焊渣,避免液冷装置因此导致的损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爆炸图。
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水装置包括:面板100以及水槽200,面板100上开设有若干连接部,连接部为螺纹通孔110,水槽200设有围成凹槽的本体202,本体202包括在供水通道201相对两端设置的第一开口203以及第二开口204,面板100盖合本体202的凹槽形成供水通道20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分水装置还可以配备有第一端板410、第一接头510、第二端板420以及第二接头520,第一端板410设有第一通孔411与供水通道201连通,第一接头510与第一通孔411连通,第二端板420设有第二通孔(图未示)与供水通道201连通,第二接头520与第二通孔连通,若干分水管300均设有外螺纹310,分水管300通过外螺纹310与螺纹通孔110固定连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堵头600,当某一螺纹通孔110无需外接分水管300时,堵头600与面板100上的螺纹通孔110固定防止流体流出。
通过在面板100设有若干螺纹通孔110,分水管300设有外螺纹310,分水管300可通过外螺纹310与螺纹通孔110固定于面板100上,无需焊接带螺纹接头,可以有效节约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分水管300通过外螺纹310与螺纹通孔110固定,分水管300一部分固定在面板100内部,减少了分水管300外露部分的长度,同时减少了分水装置安装时的占用空间,还额外省略了螺纹接头,进一步减少了分水装置安装时的占用空间。
此外,进一步参见图1,面板100与水槽200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水槽200还可以设有自本体202弯折延伸的焊接边205,将焊接边205与面板100重叠焊接可增强焊接强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板410以及第二端板420也可通过焊接与水槽200固定连接;第一端板410与第一接头510,以及第二端板420与第二接头520可一体成型,也可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面板100的厚度为3mm-8mm(mm,毫米),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00厚度为5mm,螺纹通孔100在安装分水管300的一端还设有倒角,倒角用于安装O型圈,在面板100与分水管300之间设置O型圈,可增强面板100与分水管300连接处的密封性;5mm的面板100也可避免面板100在焊接时发生形变。
上述分水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可将该装置竖直放置或者水平放置。
当水槽200为供水槽,第一端板410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二端板420时,流体从第一接头510流经第一开口203后流入供水通道201(也即被面板100盖合水槽200的本体202的凹槽所形成的供水通道201),再经过分水管300流出,其第二接头520配备有排气阀,可用于排除分水装置内部的气体;或者,流体从第二接头520流经第二开口后流入供水通道201,在经过分水管300流出,此外,第一接头510配备有排水阀,用于分水装置维护时排出液体,流体可经过第一通孔411后再由第一接头510流出。
当水槽200为供水槽,第一端板410与第二端板420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流体从第一接头510流经第一开口203后流入供水通道201,再经过分水管300流出,同时,流体也可经过第二通孔后再由第二接头520流出。
当水槽200为回水槽,第一端板410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二端板420时,流体从分水管300经过供水通道201,流经第一开口203之后经过第一通孔411后再由第一接头510流出;第二接头520配备有排气阀,可用于排除分水装置内部的气体。
当水槽200为回水槽,第一端板410与第二端板420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流体从分水管300经过供水通道201,流经第一开口203之后经过第一通孔411后再由第一接头510流出、或者流体经过第二通孔后再由第二接头52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螺纹通孔110为一字型排列,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螺纹通孔110并不局限于一字型排列,其螺纹通孔110可在面板100对应供水通道201的位置上相应排列,更优的,其螺纹通孔110之间等间距设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爆炸图。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列二提供的分水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水装置大致相同,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体202的凹槽在供水通道201自第二开口204向第一开口203的延伸方向上,本体202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201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加。第一开口203在垂直于供水通道201的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开口204在垂直于供水通道201的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积。详细的说,第一开口203的宽度(图示X轴方向)大于第二开口204的宽度(图示X轴方向),本体202的凹槽在供水通道201自第二开口204向第一开口203的延伸方向上,本体202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201的延伸方向)的宽度(图示X轴方向)逐渐增加,不仅限于此,只要本体202的凹槽横截面积增加即可,如在高度方向(图示Y轴方向)上逐渐增加,或者,在高度方向(图示X轴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图示Y轴方向)上同时增加。
当水槽200为供水槽时,第一端板410在竖直方向(自第二开口204向第一开口203的方向)上低于第二端板420时,流体从第一接头510流经第一开口203后流入供水通道201,再经过分水管300流出,其第二接头520配备有排气阀连通。
此时,分水装置为下供水模式(流体从位于下方的第一接头510流经第一开口203后流入供水通道201)时,由于宽度较大的第一开口203为流体入口,供水通道201靠近第一开口203的一端流量较大,而在多个分水管300的分流作用下,供水通道201靠近第二开口204的一端(也即远离第一开口203的一端)流量较小,上述设置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减小本体202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201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供水通道201的截面沿着水流方向缩小,可以减少水槽200两端的流速差异,从而减少每个与分水管300相连的螺纹通孔110出水的压力差异,使得每个分水管300出水的水量更均匀。
当水槽200为供水槽时,第一端板410在竖直方向(自第二开口204向第一开口203的方向)上高于第二端板420时,或者,第一端板410与第二端板420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流体从第一接头510流经第一开口203后流入供水通道201,再经过分水管300流出。
此时,分水装置为上供水模式(流体从位于上方的第一接头510流经第一开口203后流入供水通道201)时,由于宽度较大的第一开口203为流体入口,供水通道201靠近第一开口203的一端流量较大,而在多个分水管300的分流作用下,供水通道201靠近第二开口204的一端(也即远离第一开口203的一端)不排出流体,上述设置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减小本体202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201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供水通道201的截面沿着水流方向缩小,可以减少水槽200两端的流速差异,从而减少每个与分水管300相连的螺纹通孔110出水的压力差异,使得每个分水管300出水的水量更均匀。
当水槽200为回水槽时,第一端板410在竖直方向(自第二开口204向第一开口203的方向)上高于第二端板420时,或者,第一端板410与第二端板420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流体从分水管300流入供水通道201后冲第一接头510流出。
此时,分水装置为上回水模式(流体从供水通道201流经第一开口203后流入位于上方的第一接头510)时,由于宽度较大的第一开口203为流体出口,供水通道201靠近第一开口203的一端流量较大,而水流从多个分水管300流入供水通道201,供水通道201靠近第二开口204的一端(也即远离第一开口203的一端)不排出流体,上述设置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增大本体202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201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供水通道201的截面沿着水流方向增大,可以减少水槽200两端的流速差异,从而减少每个与分水管300相连的螺纹通孔110回水的压力差异,使得每个分水管300回水的水量更均匀。
当水槽200为回水槽时,第一端板410在竖直方向(自第二开口204向第一开口203的方向)上低于第二端板420时,流体从分水管300流入供水通道201后冲第一接头510流出,第二接头520配备有排气阀。
此时,分水装置为下回水模式(流体从供水通道201流经第一开口203后流入位于下方的第一接头510)时,由于宽度较大的第一开口203为流体出口,供水通道201靠近第一开口203的一端流量较大,而水流从多个分水管300流入供水通道201,供水通道201靠近第二开口204的一端(也即远离第一开口203的一端)配备排气阀,不流出流体,上述设置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增大本体202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201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供水通道201的截面沿着水流方向增大,可以减少水槽200两端的流速差异,从而减少每个与分水管300相连的螺纹通孔110回水的压力差异,使得每个分水管300回水的水量更均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列三提供的分水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水装置大致相同,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分水装置中,水槽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回水槽210,另一个为供水槽220;面板100同时盖合回水槽210以及供水槽220。将回水槽210以及供水槽220固定于同一面板上,可有效减少安装时占用的空间。
此外,面板100也可为包括盖合回水槽210的第一面板以及盖合供水槽220的第二面板,再将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焊接若干带螺纹孔的安装板,用于安装固定,也可有效减少安装时占用的空间。
优选的,在上述分水装置中,螺纹通孔110包括与回水槽210连通的第一螺纹通孔以及与供水槽220连通的第二螺纹通孔,第一螺纹通孔的数量与第二螺纹通孔的数量相同。可以确保回水槽210连通的分水管数量与供水槽220连通的分水管数量相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列四提供的分水装置与实施例三提供的分水装置大致相同,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分水装置中,回水槽210与供水槽220设置在面板100相对的两侧。
由于冷却装置内部的流体经过供水槽220流出后,吸收热量后流入回水槽210时会带有热量,将回水槽210与供水槽220设置在面板100相对的两侧,可以增加回水槽210与供水槽220之间的距离,进而避免流体吸收热量后流入回水槽210时,流体将热量传导给供水槽22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列五提供的分水装置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水装置大致相同,与上述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水槽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回水槽210,另一个为供水槽220;面板100同时盖合回水槽210以及供水槽220,或者,面板100包括盖合回水槽210的第一面板以及盖合供水槽220的第二面板之后,将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焊接在一起。
将回水槽210以及供水槽220固定于同一面板上,可有效减少安装时的占用空间。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分水装置与实施例五提供的分水装置大致相同,与上述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分水装置中,回水槽210与供水槽220设置在面板100相对的两侧。
由于冷却装置内部的流体经过供水槽220流出后,吸收热量后流入回水槽210时还带有热量,将回水槽210与供水槽220设置在面板100相对的两侧,可以增加回水槽210与供水槽220之间的距离,进而避免流体吸收热量后流入回水槽210时,流体将热量传导给供水槽22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五以及实施例六仅仅是示出了供水槽220以及回水槽210与面板100之间的固定位置。其中,在第一接口510指向第二接口520的方向上,供水槽220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逐渐增加。当然,在另一可行的变更实施方案中,供水槽220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也可在第二接口520指向第一接口510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同理,在第三接口530指向第四接口540的方向上,回水槽210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逐渐增加。当然,在另一可行的变更实施方案中,回水槽210的凹槽(在垂直于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也可在第四接口540指向第三接口530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水槽以及分水管;
所述面板设有若干连接部,所述分水管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面板上,
所述面板盖合所述水槽以形成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分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螺纹通孔,所述分水管设有外螺纹,所述分水管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通孔配合固定在所述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回水槽,另一个为供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回水槽连通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供水槽连通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槽与所述供水槽设置在所述面板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水槽包括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开口,以及两个分别盖合所述两个开口的端板,两个所述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接头,两个所述接头分别与所述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通过至少一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面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通过焊接盖合所述水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包括围成凹槽的本体,所述面板盖合所述本体的凹槽形成所述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凹槽在垂直于所述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逐渐增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45808.8A CN111796650B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一种分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45808.8A CN111796650B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一种分水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96650A true CN111796650A (zh) | 2020-10-20 |
CN111796650B CN111796650B (zh) | 2025-03-14 |
Family
ID=72827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45808.8A Active CN111796650B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一种分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9665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00549A (zh) * | 2021-01-21 | 2021-06-04 | 保定远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框架隐藏管路式蒸发预冷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48074A2 (de) * | 2008-07-23 | 2010-01-27 | smk systeme metall kunststoff gmbh & co. | Abgaskühler |
CN103278040A (zh) * | 2013-06-15 | 2013-09-04 | 昆山市润苏物资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冷却器包管进水口分水挡片 |
CN204955328U (zh) * | 2015-09-16 | 2016-01-13 |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件注塑模具集成水路连接器 |
CN205402054U (zh) * | 2016-02-26 | 2016-07-27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节约建筑空间且易于布置的分水器 |
CN209589775U (zh) * | 2019-01-19 | 2019-11-05 | 金信诺光纤光缆(赣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由适配的高效渗水试验装置 |
CN212433716U (zh) * | 2020-07-29 | 2021-01-29 | 上海柯垓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水装置 |
-
2020
- 2020-07-29 CN CN202010745808.8A patent/CN1117966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48074A2 (de) * | 2008-07-23 | 2010-01-27 | smk systeme metall kunststoff gmbh & co. | Abgaskühler |
CN103278040A (zh) * | 2013-06-15 | 2013-09-04 | 昆山市润苏物资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冷却器包管进水口分水挡片 |
CN204955328U (zh) * | 2015-09-16 | 2016-01-13 |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件注塑模具集成水路连接器 |
CN205402054U (zh) * | 2016-02-26 | 2016-07-27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节约建筑空间且易于布置的分水器 |
CN209589775U (zh) * | 2019-01-19 | 2019-11-05 | 金信诺光纤光缆(赣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由适配的高效渗水试验装置 |
CN212433716U (zh) * | 2020-07-29 | 2021-01-29 | 上海柯垓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水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00549A (zh) * | 2021-01-21 | 2021-06-04 | 保定远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框架隐藏管路式蒸发预冷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96650B (zh) | 2025-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95529B (zh) | 一种换流阀冷却水路 | |
CN110060967A (zh) | 一种双面冷却散热器 | |
CN108733183B (zh)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
CN108347866B (zh) | 一种散热板 | |
CN206341539U (zh) | 一种igbt箱体 | |
CN111796650A (zh) | 一种分水装置 | |
CN108401400B (zh) | 水冷模块 | |
CN210491540U (zh) | 一种水冷板 | |
CN212433716U (zh) | 一种分水装置 | |
CN218472081U (zh) | 液冷组件及电池总成 | |
CN218448145U (zh) | 液冷管路系统及储能设备 | |
CN108811447A (zh) | 一种带通道的液冷板 | |
CN118263779A (zh) | 一种机柜防漏液结构和水电分离的电气机柜 | |
CN219892308U (zh) | 电池包的下箱体、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 |
CN110429457A (zh) | 一种用于激光晶体的水冷热沉组件 | |
CN117202649A (zh) | 一种流道分离式液冷板 | |
CN206359261U (zh) | 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及密封装置 | |
CN205141971U (zh) | 变流器冷却装置及变流器 | |
CN213273911U (zh) | 摇晃工况用冷却器 | |
CN113899230A (zh) |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及其封头焊接成型方法 | |
CN112134195A (zh) | 散热装置及电力设备 | |
US20240369315A1 (en) | Leak-liquid guiding structure and water-cooling and heat-dissipation system using same | |
CN216385179U (zh) | 转接装置和水冷组件 | |
CN219834723U (zh) |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 |
CN105353853A (zh) | 一种液冷散热器导液管连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