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745902A - 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驱动器冷却装置、注射成型机及驱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驱动器冷却装置、注射成型机及驱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5902A
CN111745902A CN202010226324.2A CN202010226324A CN111745902A CN 111745902 A CN111745902 A CN 111745902A CN 202010226324 A CN202010226324 A CN 202010226324A CN 111745902 A CN111745902 A CN 111745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actuator
molding machine
injection molding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63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豊岛研人
山下幸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155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5970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45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5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4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inject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2045/178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C2045/1792Machine parts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e.g. electric servomotor
    • B29C2045/1794Machine parts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e.g. electric servomotor by a rotor or directly coupled electric motor, e.g. using a tubular shaft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2045/7271Cooling of drive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护性优异且能够轻松地设置冷却液的流路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驱动器冷却装置、注射成型机及驱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为搭载于注射成型机中的驱动器(1),所述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具备构成该驱动器(1)的外装且在外表面(Se)设置有使冷却液流过的流路的驱动器外壳(2),所述驱动器外壳(2)具有在驱动器外壳(2)的所述外表面(Se)上作为该外表面(Se)的一部分而设置的流路用凹部(7)和/或凸部。

Description

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驱动器冷却装置、注射成型机及驱 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3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64964号以及2020年1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015525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注射成型机中的驱动器的冷却技术。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有时用于以相对较短的周期反复进行熔融树脂材料等成型材料并注入至模具内来获得成型品为止的一系列的工序的高循环成型中。尤其,在这种使用状况下,搭载于注射成型机的计量马达、注射马达、合模马达等电动马达或其他驱动器的发热量变多而温度可能大幅度上升。
相对于此,上述注射成型机的驱动器中,通常通过基于配置于外围的风扇等的空冷或基于在该外装的驱动器外壳的附近流过的水等冷却液的液冷来实现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的扩散。
其中,作为驱动器的液冷所涉及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4中所记载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无尘室成型用电动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在将电动机作为驱动源来运行各工序的电动注射成型机(1)中,将注射马达(2)、塑化马达(3)、模开闭马达(4)及顶出马达(5)的各伺服马达设为通过冷却水配管(6)的冷却水来抑制马达发热的水冷式伺服马达”。在此,被设为“通过使冷却水配管6中的冷却水流过配置于注射马达2、塑化马达3、模开闭马达4及顶出马达5的各水冷式伺服马达的外周的封套来去除在马达内部所产生的热量。”。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驱动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a)驱动部、(b)通过驱动该驱动部来使其动作的负荷装置、(c)冷却所述驱动部的冷却部,并且(d)该冷却部在所述驱动部中的与负荷装置连结的负荷侧具备冷却介质供给口且在不与所述负荷装置连结的非负荷侧具备冷却介质排出口”。关于该“冷却装置”,更详细而言,如专利文献2的图1所示,被设为“为了对伴随驱动马达71而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来冷却马达71,在所述驱动部外壳72的外周安装有作为冷却部的封套51。”。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驱动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a)驱动部、(b)冷却该驱动部的冷却部、(c)收容冷却介质的第1槽、(d)与该第1槽连通并收容冷却介质的第2槽、(e)抽吸所述第1槽内的冷却介质并供给至所述冷却部中的泵及(f)冷却从所述冷却部排出的冷却介质并返回至所述第2槽的热交换器”。在该专利文献3中,记载为“为了对伴随驱动马达11而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来冷却马达11,在所述驱动部外壳24的外周安装有作为冷却部的封套51。”。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一种电动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其具有(a)将AC伺服马达设为驱动源的注射装置及(b)包围该注射装置的周围的罩体,(c)在该罩体上配设流过冷却流体的管,并且(d)在外侧设置散热片”。
另外,虽然与注射成型机的驱动器无关,但是在专利文献5~7中,记载有与马达等的液冷相关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使水通过设置于马达框架外周的水冷套来冷却马达的结构的水冷式罐装马达”。专利文献6设为“提供一种容易组装且外径紧凑,并且无需担心漏水的冷却性能良好的水冷电动机等旋转电机。”,且记载有“在作为铝制的铸件的框架1的内部铸入形成为螺旋状的铜制或不锈钢制的管道2,并使冷却介质在该管道2中流通的旋转电机”。在专利文献7中所记载的“水冷马达结构”中,设为“马达外壳1由铸件构成,并且在该壁1a内埋设有卷绕成螺旋状的1根冷却管道2。”。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6-1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3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286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3-59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52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实开平6-4437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实开平3-91053号公报
搭载于注射成型机的驱动器中,有时在构成其驱动器外壳的周壁的内部利用弯曲孔加工或其他加工形成孔状的冷却液的流路、或通过铸造成为使冷却液流过的流路的管道状部件并埋设该管道状部件而配置。
但是,此时,由于在驱动器外壳的周壁的内部形成流路而发生流路的堵塞或腐蚀等时,不仅需要更换该流路,还需要更换整个驱动器。并且,在对驱动器外壳的周壁的内部进行加工的情况下,难以在总长度相对较长的驱动器的驱动器外壳上形成连续的孔状的流路。
并且,如专利文献1~3中所记载的配置于驱动器外壳的外周侧的液冷封套需要准备与使用该液冷封套的驱动器相应的液冷封套,且制造该液冷封套需要工时。
在专利文献4中,教导在AC伺服马达的周围设置使冷却流体流过与该AC伺服马达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注射装置罩体的管。注射装置罩体的液冷中,不能否认如下可能性,即,由于在注射装置罩体与AC伺服马达之间存在空气层,因此热电阻变大而AC伺服马达的冷却变得不够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決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性优异且能够轻松地设置冷却液的流路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驱动器冷却装置、注射成型机及驱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
能够解決上述课题的一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搭载于注射成型机中,所述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具备构成该驱动器的外装且在外表面设置有使冷却液流过的流路的驱动器外壳,所述驱动器外壳具有在驱动器外壳的所述外表面上作为该外表面的一部分而设置的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通过在驱动器外壳的外表面上作为该外表面的一部分而设置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从而维护性优异且能够轻松地设置冷却液的流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同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与能够安装于驱动器外壳的外表面上的管状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概略纵截面图。
图3是以在驱动器外壳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管状流路部件的状态示出图1的驱动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5是一同示出图1的驱动器与能够安装于驱动器外壳的外表面上的管状流路部件及盖板的立体图。
图6是以管状流路部件的安装前后的状态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器的立体图。
图7是以管状流路部件的安装前后的状态示出又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器的立体图。
图8是一同示出又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与能够安装于驱动器外壳的外表面上的盖子状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器的立体图。
图10是以卸下外表面上的盖板及罩部件的状态示出图9的驱动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驱动器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0的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能够使用图13的冷却装置来进行的冷却液温度的控制的一例的图表。
图15是表示能够搭载有驱动器的注射成型机的注射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具备图9的驱动器的注射装置的一例的略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驱动器)
如图1所示,图中1表示搭载于注射成型机的驱动器,并且图中2表示构成该驱动器1的外装的驱动器外壳。
图示的驱动器1作为一例,如图2的沿旋转轴线方向的纵截面图所示,设为AC伺服马达或其他电动马达,所述AC伺服马达具备输出轴3a、设置于输出轴3a的周围的作为转子的转子3、包括配置于转子3的外周侧的线圈的作为固定件的定子4及在内表面Si上安装并设置定子4的定子框架5。
驱动器外壳2为包括横截面的内外轮廓形状呈矩形或其他多边形或者圆形等筒状的定子框架5及堵塞定子框架5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各端部的开口的凸缘6等的框体。在此,驱动器外壳2的外表面Se相当于朝向定子框架5的外周侧的外表面。图示的例中,整体来看实质上定子框架5的横截面呈大致正方形的方筒状,其周向上的四个角部被切除并在该四个角部设置有四方柱形状的凹坑部分5a。相应地,在一个凸缘6的4个角上也形成有对应于凹坑部分5a的形状的凹处6c。另一个凸缘6中未形成有这样的凹处,但是在4个角上设置有贯通孔6d。另外,如图2所示,在设置于各凸缘6的中央的孔部6a中贯通并配置有输出轴3a,且输出轴3a由安装于孔部6a内的轴承6b保持。
但是,省略图示,本发明除此以外也能够适用于液压缸等各种驱动器中,尤其对使用时可能产生大量热量的驱动器有效。另外,在驱动器1为电动马达的情况下,驱动器1能够设为,驱动在缸体内熔融树脂材料等成型材料的同时送至缸体前端部的螺杆的旋转动作的计量马达、驱动向模具装置内填充成型材料时等螺杆的进退动作的注射马达、驱动模具装置的合模·开模动作的合模马达或用于变更或调整模具装置的合模力的模厚调整马达等搭载于注射成型机中的各种马达。
关于这种驱动器,有时由于使用注射成型机以短周期反复进行注射成型的一系列的工序的高循环成型等使用方式而产生大量热量。
为了冷却驱动器来抑制基于使用时的发热而温度上升,通常在驱动器外壳上设置有使水或者油等冷却液流过的流路。
在此,以往,通过对构成驱动器外壳的周壁进行加工来在其周壁的内部形成孔状的流路,或在铸造驱动器外壳时进行用作流路的管道状部件的铸造来在驱动器外壳的周壁上埋设管道状部件等,从而在驱动器外壳上设置了流路。
如此在驱动器外壳的周壁上埋设了流路的情况下,发生如该流路被能够用作冷却液的工业用水中的杂质或因腐蚀的生锈等而堵塞等流路的不良情况时,变得需要更换驱动器整体。
相对于此,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驱动器外壳2的外表面Se上设置有为该外表面Se的一部分且从外表面Se凹陷的流路用凹部7。如图3、图4所示,在该流路用凹部7中,安装有成为流路的管状流路部件51。另外,图示的例中,在驱动器外壳2的主要的四个外表面Se上分别设置有大致相同结构的流路用凹部7及管状流路部件51。
根据此,在管状流路部件51的流路中发生了堵塞等不良情况时,通过将该管状流路部件51从驱动器外壳2的外表面Se上卸下,能够轻松地进行该管状流路部件51的不良情况的去除或者更换成新的管状流路部件51。因此,与在驱动器外壳的周壁内部设置了流路的以往的驱动器相比,该实施方式的驱动器1的维护性优异。
并且,关于金属制或树脂制等的管状流路部件51,按照欲设置于驱动器外壳2的外表面Se上的流路的形式,能够通过对直管的加工或多个管部件的熔接或者焊接等来轻松地形成。因此,与制造上述液冷封套相比,管状流路部件51能够以更少的工时轻松地进行制作。
除此以外,在通过加工在驱动器外壳2的外表面Se上形成流路用凹部7的情况下,暴露于外侧的该外表面Se容易加工。即使为转子3的旋转轴线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的总长度长的驱动器1,也能够轻松地进行对这样的外表面Se的加工。与其对应,只要准备适当的管状流路部件51即可。
在此,如图1~图4所示,设置于驱动器外壳2的外表面Se上的流路用凹部7设为在该流路用凹部7的内侧能够配置管状流路部件51且呈在外表面Se上延伸的槽形。
对于在槽形的流路用凹部7内安装管状流路部件51,例如制作具有比槽形的流路用凹部7的横截面尺寸(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尺寸)稍微小的外径的管状流路部件51。而且,将其小径的管状流路部件51嵌入至槽形的流路用凹部7内之后,通过内压的作用来使其扩径,从而使其卡合于流路用凹部7内。由此,能够将管状流路部件51安装于流路用凹部7内。
或者,也可以将管状流路部件51嵌入至槽形的流路用凹部7内之后进行加热来使管状流路部件51的表面塑性流动,从而使其接合于流路用凹部7的内面。
或者,将管状流路部件51嵌入至槽形的流路用凹部7内之后,如图5所示,也能够由盖板8从其上覆盖流路用凹部7来以将管状流路部件51插入流路用凹部7与盖板8之间的方式进行固定。图示的例中,盖板8设为覆盖外表面Se的大致整体的矩形板状的盖板,但是只要覆盖槽形的流路用凹部7内的管状流路部件51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另外,盖板8能够通过螺钉等固定机构来安装于外表面Se等上。
在流路用凹部7与管状流路部件51之间,根据需要能够插入填充剂或传热剂。
驱动器外壳2的外表面Se上的管状流路部件51及槽形的流路用凹部7的延伸的形状能够按照基于外表面Se上的流路的所期待的冷却效果或其他条件进行适当决定。但是,从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的观点考虑,希望管状流路部件51在整个外表面Se上延伸。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从正面观察外表面Se,管状流路部件51的流路在转子3的周向(图4中上下方向)上的外表面Se的一个侧部PS1侧且转子3的旋转轴线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PE1侧,从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倾斜或者正交的方向朝向与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弯曲,且沿与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方向进入外表面Se上。而且,从一个侧部PS1至另一个侧部PS2为止,该流路分别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PE1侧及另一端部PE2侧弯曲或折弯来折回行进方向的同时,向旋转轴线方向延伸。即,该流路从一个侧部PS1朝向另一个侧部PS2蛇行地延伸。在另一个侧部PS2侧,在转子3的旋转轴线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PE1侧,该流路沿与旋转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从外表面Se向外侧脱离,并从与旋转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朝向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倾斜或者正交的方向弯曲。
如此,流路分别在一个侧部PS1侧及另一个侧部PS2侧在外表面Se的外侧向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线方向倾斜或者正交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够与可在驱动器外壳2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相邻而设置的零件互不干扰地设置该流路。换言之,在从外表面Se脱离的流路部分向与转子3的旋转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情况下,存在与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相邻的零件互相干涉的可能。如图示的例,流路优选设为以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朝向从外表面Se脱离。
并且,假设驱动器1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部PE2侧安装于后述的马达支撑板等上的情况下,优选以流路入口Fi及流路出口Fо位于与安装有其驱动器1的侧相反的一侧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PE1侧的方式配置管状流路部件51。由此,尤其在驱动器1被固定支撑成悬臂状的情况下等,变得容易确保用于配管连接的空间,因此维护性优异。另外,也能够将液体在管状流路部件51内流过的方向设成反方向,并将设为管状流路部件51的流路入口Fi的端部和设为流路出口Fо的端部相互替换。
对于后述的流路用凹部37的流路入口Fi及流路出口Fо的位置也可以说相同。
另外,在此,管状流路部件51的流路在驱动器外壳2的一个以上的外表面Se上为了避开能够设置于转子3的周向上的大致中央区域中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稍微靠近一端部的马达配线用的孔部9,将转子3的周向上的中央部分的蛇行间隔与其他部分相比设定为较大。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将流路用凹部7以在其内侧配置有向管状流路部件51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直线部分的方式与该直线部分对应而设为向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四条直线的槽形。另外,一端部PE1侧及另一端部PE2侧的管状流路部件51的弯曲部分从槽形的流路用凹部7脱离并向旋转轴线方向突出而配置。关于由这种直线的槽形构成的流路用凹部7,在容易对外表面Se进行加工的方面较为优选。
省略图示,但是例如也能够将流路用凹部以在其内侧配置有管状流路部件51的直线部分及弯曲部分这两个的方式设为包括弯曲或折弯的槽形。
流路用凹部只要为能够在其内侧配置管状流路部件51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则并不限于上述槽形。
并且,流路用凹部也能够设为除了槽形以外的凹状。
由图6(a)可知,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流路用凹部17设为在外表面Se的前视图中具有矩形或其他形状的凹坑状。如图6(b)所示,从外表面Se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PE1至另一端部PE2且在周向上也占据相对较大的区域的该凹坑状的流路用凹部17以管状流路部件51的从一个侧部PS1侧的直线部分至另一个侧部PS2侧的直线部分的整体进入其内侧的方式配置有管状流路部件51。另外,除了设置于驱动器外壳2的一个外表面Se上的上述流路用凹部17的形状以外,图6所示的驱动器1具有与图1所示的驱动器大致相同的结构。
并且,在外表面Se上,也能够设置从外表面Se突出的流路用凸部而不是如上述那样的流路用凹部。
图7中所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外表面Se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区域中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设置从外表面Se突出而向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方柱等柱状的流路用凸部27。如图7(b)所示,所涉及的流路用凸部27能够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部位之间插入管状流路部件51的直线部分等并进行保持。流路用凸部27为外表面Se的一部分且与外表面Se形成为一体。流路用凸部只要为能够保持管状流路部件51的形状,则能够设为各种各样的形状。
除了设置了该流路用凸部27的一个外表面Se以外,图7的驱动器1与图1所示的驱动器实质上相同。
图8中示出驱动器1的又一实施方式。
除了设置于一个外表面Se上且从该外表面Se凹陷并延伸的槽形的流路用凹部37形成流路的一部分以外,图8的驱动器1具有与图1所示的驱动器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在外表面Se上,安装有覆盖上述流路用凹部37的盖子状流路部件52。由此,在槽形的流路用凹部37与覆盖凹部37的盖子状流路部件52之间划分形成有流路。盖子状流路部件52只要为能够覆盖流路用凹部37的部件即可,图示的例中,设为覆盖外表面Se的大致整体的矩形板状的部件。盖子状流路部件52例如构成为能够固定于外表面Se上,并且根据需要能够设置介于与外表面Se之间的防止漏液的未图示的密封部件。
更详细而言,该流路用凹部37包括在一个侧部PS1侧从一端部PE1进入外表面Se内并向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直线部分、分别在一端部PE1侧及另一端部PE2侧折回的弯曲部分,且具有在另一个侧部PS2侧从一端部PE1脱离外表面Se的形状。但是,按照所期待的流路的形状等,能够适当变更成为该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用凹部的形状。省略图示,但是即使是成为流路的这种流路用凹部,有时也优选以相对于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倾斜或者正交的朝向从外表面向外侧脱离的方式设置。
用作流路的一部分的上述流路用凹部37也包括在在此所述的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中。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的“流路用”是指该凹部和/或凸部直接使用于外表面Se的流路的配设或形成。具体而言,如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从外侧保持管状流路部件的流路的凹部和/或凸部或者构成流路的一部分的凹部等成为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
为了将上述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作为驱动器外壳2的外表面Se的一部分设置于外表面Se上,能够通过挤压成型或铸造来形成具有该带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的外表面Se的驱动器外壳2。或者,也能够对驱动器外壳2的平面状等表面实施切削加工等加工来形成为具有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的外表面Sa。
图9~图12中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器11。对于该驱动器11的内部结构,能够设为与上述驱动器1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重复说明。如图10所示,驱动器11的驱动器外壳12包括横截面为多边形的定子框架15及设置于定子框架15的各端部上的凸缘16。该定子框架15整体实质上为横截面呈大致正方形的方筒状,其周向上的四个角部被切除并在该四个角部设置有四角柱形状的凹坑部分15a。在此,将除了定子框架15的凹坑部分15a以外的外表面Se称为驱动器外壳12的主要的四个外表面Se。另外,位于图10的跟前侧的一个凸缘16为大致圆盘状。位于图10的里侧的另一个凸缘16为在正面观察时呈多边形的平板状,在其周向上的四处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孔状的连结部16a及插入于该连结部16a的螺栓16b。在另一个凸缘16的侧面的至少一处,能够设置螺钉等连结孔16c。在另一个凸缘16与定子框架15之间,在整个圆周上设置有比定子框架15的外表面Se更加凹陷的台阶部15b。
如图10及图11所示,与图1、图3~图5所示的驱动器1相同地,在驱动器11的驱动器外壳12中的主要的四个外表面Se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成为流路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槽形的流路用凹部47。流路用凹部47分别在各外表面Se上沿旋转轴线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从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PE1贯通至另一端部PE2而形成为直线状。而且,各外表面Se上,在该外表面Se上所形成的四条的流路用凹部47上嵌合有蛇行地延伸的管状流路部件71。例如,通过使糊剂介于流路用凹部47与管状流路部件71之间,能够将管状流路部件71固定于流路用凹部47。
由图11可知,由各外表面Se上的管状流路部件71形成的流路在周向(图11的上下方向)上的外表面Se的一个侧部PS1侧,以沿旋转轴线方向的朝向进入的外表面Se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PE1上。如此进入至外表面S e上的该流路,从一个侧部PS1至另一个侧部PS2为止,分别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PE1侧及另一端部PE2侧弯曲来折回行进方向的同时蛇行,并向旋转轴线方向延伸。各一端部PE1及另一端部PE2中,管状流路部件71的弯曲部分从流路用凹部47内脱离而从外表面Se的一端部PE1或另一端部PE2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突出。而且,另一个侧部PS2中,该流路以沿旋转轴线方向的朝向从外表面Se向外侧脱离。管状流路部件71的弯曲部分被容纳于另一个凸缘16与定子框架15之间的上述台阶部15b内而配置。
四个外表面Se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部位中,安装于它们的外表面Se上的流路用凹部47的管状流路部件71通过例如由树脂制的挠性软管72a及金属制的连接器72b等构成的流路连接部72相互连接。更详细而言,流路连接部72包括分别与相邻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端部连接的折弯管状的连接器72b及连接这些连接器72b彼此的直管状的挠性软管72a。在流路连接部72包括挠性软管72a的情况下,能够由该挠性软管72a吸收制造管状流路部件71时的厚度或外径的参差不齐或不均匀性、或由使用糊剂将管状流路部件71固定于流路用凹部47内时的加热等引起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收缩或膨胀。
在构成流路的各部分中,流路连接部72有时也从外表面Se的一端部PE1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大幅度突出而配置。但是,优选使流路连接部72的突出端位于比在驱动器11中设置于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PE1侧的端部上的编码器19的端面更靠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内侧(图11中右侧)。由此,能够抑制流路连接部72的与其他零件的干涉。
在此,使各外表面Se上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流入侧端部及流出侧端部均位于外表面Se的一端部PE1侧,且如图12所示,在其一端部PE1侧由流路连接部72连接相邻的外表面Se的管状流路部件71彼此的三处。而且,位于流路的最靠一侧的端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流入侧端部与液体供应管73连接,并且位于流路的最靠另一侧的端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流出侧端部与液体排出管74连接。与液体供应管73连接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流入侧端部和与液体排出管74连接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流出侧端部在周向上彼此相邻而配置。由此,从液体供应管73供给的冷却液依次通过作为流路的四个外表面Se上的各管状流路部件71来将该处冷却之后,从液体排出管74排出。各液体供应管73及液体排出管74的端部在与定子框架15等连结的板部件75上分别插入于设置于该板部件75的孔部中而被保持。优选使液体供应管73及液体排出管74位于比编码器19的端面更靠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内侧。该例中,由图11可知,板部件75也位于比编码器19的端面更靠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内侧,在编码器19侧位于驱动器11的最靠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为编码器19的端面。
由于通过驱动器11的流路而温度上升的冷却液通过与液排出软管74连接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流出侧端部的附近,因此存在难以冷却的倾向。相对于此,如上述,若将该流出侧端部和与液体供应管73连接的管状流路部件71的流入侧端部相邻地靠近配置,则流出侧端部的附近被流过流入侧端部的通过流路前的相对低温的冷却液冷却,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流出侧端部附近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均匀地冷却驱动器11的整体。
并且,此时,无需使从流入侧端部供给至流路的冷却液的温度过低。换言之,若流出侧端部远离流入侧端部而配置,则为了充分地冷却至因此温度可能上升的流出侧端部,与如上述流出侧端部和流入侧端部靠近配置的情况相比,需要将更低温的冷却液供给至流入侧端部。
另外,如图9所示,该驱动器11中,设置有分别覆盖在流路用凹部47内安装有管状流路部件71的四个外表面Se的四个盖板18a以及在比盖板18a更靠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覆盖驱动器11的各端部的整体或一部分的罩部件18b及18c。罩部件18b包括包围并覆盖一个凸缘16及流路连接部72等的横截面为八边形的筒状部分18d及封闭筒状部分18d的端部的板状部分18e。罩部件18b通过设置于筒状部分18d的周向上的多处的螺钉等连结部18f安装于驱动器外壳12上。位于旋转轴线方向上与该罩部件18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罩部件18c包括在周向上被分割成两个的两个大致C字状的部件而构成,主要覆盖另一个凸缘16与定子框架15之间的上述台阶部15b及管状流路部件71的弯曲部分。罩部件18c也能够通过设置于周向上的多处的螺钉等连结部18g安装于驱动器外壳12上。在各盖板18a的中央形成有孔18h。
(驱动器冷却装置)
驱动器冷却装置用于伺服马达等马达、滚珠丝杠或其他驱动器的冷却。在此,作为一例,对能够用于上述驱动器11的冷却的驱动器冷却装置进行说明。但是,驱动器冷却装置不仅能够用于上述驱动器1,而且还能够用于除了这些驱动器1、11以外的驱动器。使用驱动器冷却装置的驱动器的流路也并不限于上述驱动器1、11的流路,能够适当变更流路的形状及结构。
图13中所例示的驱动器冷却装置81具备使通过了设置于具有输出轴13a的驱动器11的上述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的冷却液CL返回至该流路的循环通道82及设置于循环通道82的中途的热交换器83。热交换器83使冷却液CL的热量移动至工业用水等冷水CW或其他制冷剂中来冷却冷却液CL。由热交换器83冷却的冷却液CL被再次送到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中,并用于驱动器11的冷却。
若冷却驱动器11时的冷却液CL的温度变得过低,则有时在驱动器11中发生结露。这种结露的发生有可能引起驱动器11的内部中的短路等。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驱动器冷却装置81具备抑制驱动器11中的结露的发生的结露抑制机构。
更详细而言,驱动器冷却装置81的循环通道82具有使冷却液CL通过热交换器83而流动的冷却路径82a、绕过热交换器83而延伸并使冷却液CL不通过热交换器83而流动的旁路路径82b、在比热交换器83更靠上游侧设置于冷却路径82a与旁路路径82b的分支点上的方向切换阀84。结露抑制机构包括旁路路径82b及方向切换阀84而构成。方向切换阀84只要能够切换冷却路径82a与旁路路径82b之间的路径,则能够设为各种各样的结构。具体而言,方向切换阀84例如能够设为电磁切换阀或安全阀与开闭阀的组合等。
所涉及的驱动器冷却装置81中,在冷却液CL通过冷却路径82a并由热交换器83进行冷却的同时在循环通道82及驱动器11的流路循环的情况下,冷却液CL的温度变得过低时,能够由方向切换阀84将使冷却液CL流过的路径从冷却路径82a切换成旁路路径82b。而且,由于通过旁路路径82b的冷却液CL未由热交换器83进行冷却,因此温度逐渐上升。由此,能够防止冷却液CL的温度过度降低,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驱动器11中的结露的发生。另外,通过旁路路径82b的冷却液CL的温度上升某个程度之后,由方向切换阀84将使冷却液CL流过的路径从旁路路径82b切换成冷却路径82a来使冷却液CL通过冷却路径82a后流向后述的储存箱85侧,从而能够由热交换器83冷却该冷却液CL。此时,无需停止或改变热交换器83侧的冷水CW的流动,因此也不易发生热交换器83侧的配管的堵塞,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驱动器11的冷却。
在驱动器11及驱动器冷却装置81进行动作时,能够使冷却液CL经常流过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及循环通道82,此时有时不改变流量而设为恒定。
该驱动器冷却装置81中,循环通道82还具有设置于在循环通道82的中途比热交换器83更靠下游侧(更详细而言,设置于比冷却路径82a与旁路路径82b的汇流点MP更靠下游侧)的储存箱85及在比储存箱85更靠下游侧将冷却液CL送出至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的冷却液供给泵86。
并且,驱动器冷却装置81优选具备测定在设置有驱动器冷却装置81及驱动器11的环境下的周围温度的周围温度传感器87及测定欲供给至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中的冷却液CL的温度的液温传感器88。周围温度传感器87及液温传感器88例如能够设为热电偶等。该实施方式中,周围温度传感器87及液温传感器88设置于储存箱85的内部或周围。
根据这种驱动器冷却装置81,通过由液温传感器88监视冷却液CL的温度,并按照其温度的变化来使方向切换阀84动作,从而能够抑制驱动器11中的结露的发生。在此,例如,将基于液温传感器88测定的冷却液CL的温度的测定值与基于周围温度传感器87测定的周围温度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接着,按照其比较结果来决定使通过了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的冷却液CL流向旁路路径82b或冷却路径82a中的哪一个。而且,按照其决定来控制方向切换阀84。
图14所示的冷却液温度的控制的一例中,首先,将在驱动器冷却装置81的循环通道82中流过旁路路径82b的冷却液CL朝向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送出。如此一来,冷却液温度因驱动器11进行动作时的发热而逐渐上升。在冷却液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上限值时,由方向切换阀84切换冷却液CL的路径而使冷却液CL流向冷却路径82a。之后,流过冷却路径82a的冷却液CL由热交换器83进行冷却,从而其温度逐渐降低。在冷却液温度降低至基于周围温度传感器87测定的周围温度的测定值时,由方向切换阀84切换路径,以使冷却液CL流过旁路路径82b。
即,在此,能够控制成:在供给至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的冷却液CL的温度为周围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冷却液CL流过旁路路径,并且在冷却液CL的温度为设定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冷却液CL流过冷却路径82a。由此,抑制将低于周围温度的冷却液送出至驱动器11,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结露的发生。
另外,更具体而言,图13所示的驱动器冷却装置81的循环通道82还具有连接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与方向切换阀84的流入侧的通道部分89a、冷却路径82a中的热交换器83内的通道部分89b、将在冷却路径82a中流过通道部分89b的冷却液CL引导至汇流点MP的通道部分89c、连接汇流点MP与储存箱85的通道部分89d、连接储存箱85与冷却液供给泵86的通道部分89e及连接冷却液供给泵86与驱动器外壳12的流路的流出侧的通道部分89f。并且,冷水CW流过的通道至少具有通过热交换器83内的通道部分90。
另一实施方式的结露抑制机构例如能够由设置于冷水CW流过的通道的中途且能够变更冷水CW的流量的未图示的流量控制阀等冷水控制部构成。这种冷水控制部中,例如通过按照冷却液CL的温度与周围温度之差来控制冷水CW的流量,从而能够调整冷却液CL的温度。其结果,抑制过度冷却驱动器11,从而能够抑制结露的发生。这种冷水控制部的结露抑制机构不仅能够除了包括上述旁路路径82b及方向切换阀84的结露抑制机构以外进一步追加设置于驱动器冷却装置81,还能够去除包括旁路路径82b及方向切换阀84的结露抑制机构而单独将冷水控制部设置于驱动器冷却装置81。因此,在设置了冷水控制部的结露抑制机构的情况下,也有时不设置包括旁路路径82b及方向切换阀84的结露抑制机构。
(注射装置)
另外,如上述的驱动器1、11能够用作搭载于注射成型机的、例如如图15所示的注射装置61的计量马达62或注射马达63等。
图15中所例示的注射装置61具备计量马达62及注射马达63、分别固定计量马达62及注射马达63且例如在移动装置的滑动底座101上以站立的姿势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两个马达支撑板64、65、位于比前侧(图15中左侧)的马达支撑板64更进一步靠前侧且通过计量马达62被旋转驱动并且通过注射马达63被进退驱动的螺杆66及从前侧的马达支撑板64的前面向前侧延伸且包围螺杆66的周围而配置的缸体67。计量马达62安装并支撑于马达支撑板64的后侧(图15中右侧)的背面,且注射马达63安装并支撑于马达支撑板65的后侧(图15中右侧)的背面。两个马达支撑板64、65通过杆64a在计量马达62的周围的多处、例如四处彼此连结。
在缸体67的周围,配置有对在缸体67的内部被螺杆66塑化的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件67a。缸体67在轴线方向上的前端侧具有内外径变小的前端部67b,且在其前端部67b的周围也配置有加热件67a。并且,缸体67在轴线方向上的后端侧具有用于向缸体67的内部供给成型材料的供给口67c,且在其供给口67c的周围配置有冷却器67d。
计量马达62主要包括转子62a、配置于转子62a的周围的定子62b、包围转子62a及定子62b的周围且在内表面上设置有定子62b的定子框架62c而构成。转子63a在其旋转轴线方向的各端部在定子框架63c的内侧被轴承62f所支撑。并且,转子62a与计量花键轴62d花键连接,且该计量花键轴62d与安装有螺杆66的螺杆安装部62e连结。另外,在计量花键轴62d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与设置于转子62a的内周面的键槽对应的一个以上的键62g。由此,旋转驱动力从计量马达62传递至螺杆66,从而能够使螺杆66旋转。
并且,注射马达63配置于位于上述计量马达62的后侧的马达支撑板65的更后侧。并且,注射马达63也主要具有转子63a、配置于转子63a的周围的定子63b、包围转子63a及定子63b的周围而设置且在内表面设置有定子63b的定子框架63c。转子63a在其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各端部在定子框架63c的内侧被轴承63d所支撑。注射马达63的转子63a与包括经由轴承连结于螺杆66的丝杠螺母的驱动轴连接。更详细而言,该驱动轴具有与设置于圆筒状的转子63a的内周侧的槽部63e花键结合的注射花键轴68a、与注射花键轴68a连结的丝杠螺母68b、与丝杠螺母68b螺合的丝杠轴68c及经由轴承68d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计量花键轴62d的内侧的旋转轴68e。通过该结构,基于注射马达63的旋转驱动力被转换成螺杆66前进后退的方向(图15中左右方向)的直线驱动力,并传递至螺杆66。
另外,在注射马达63的定子框架63c与马达支撑板65之间配置压力检测器69a。该压力检测器69a分别安装于马达支撑板65及丝杠螺母68b上,并检测从注射马达63向螺杆66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中作用于该压力检测器69a的载荷。使筒状部分69b介于压力检测器69a与定子框架63c之间而设置。
并且,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位于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一侧的注射马达63的定子框架63c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以轴部69d与转子63a连结并检测转子63a的旋转的编码器69c。
图16中示出具备上述驱动器11作为注射马达11a、11b的另一注射装置91。该注射装置91具备一对注射马达11a、11b、将各驱动器1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轴线方向(图16的左右方向)的直线运动的一对滚珠丝杠92a、92b、安装于一对滚珠丝杠92a、92b上并被滚珠丝杠92a、92b进退驱动的板部件95、在一对注射马达11a、11b之间及一对滚珠丝杠92a、92b之间配置于板部件95的宽度方向(图16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的螺杆96。螺杆96配置于包围其周围的缸体97内。
并且,在螺杆96的后端侧,设置有通过未图示的带使该螺杆96旋转驱动的带轮98a、与带轮98a连结的轴98b及设置于轴98b的轴线方向的前端侧且安装有螺杆96的螺杆安装部98c。在板部件9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95a,且在该贯通孔95a内上述轴98b被轴承95b支撑并配置。
各滚珠丝杠92a、92b包括丝杠轴93a、93b及螺帽94a、94b。丝杠轴93a、93b与注射马达11a、11b的输出轴连接。螺帽94a、94b以与设置于板部件95上的轴插入孔95c、95d成为同轴的方式安装于板部件95上。图示的例中,丝杠轴93a、93b贯通螺帽94a、94b及轴插入孔95c、95d而配置。
通过由注射马达11a、11b旋转驱动丝杠轴93a、93b,螺帽94a、94b向轴线方向前进。而且,随之,安装于螺帽94a、94b上的板部件95使螺杆96向轴线方向前进。由此,能够进行使螺杆96前进的注射动作,所述注射动作用于将滞留于缸体97内的树脂材料等成型材料朝向模具装置进行注射。
另外,各注射马达11a及11b的周围被上述盖板18a以及罩部件18b及18c覆盖。在各注射马达11a及11b与各丝杠轴93a及93b的连接部分的周围设置有在内侧具有分别配置这些连接部分的空洞部99a的一个壳体99。在壳体99的宽度方向上在空洞部99a之间,形成有上侧被切除并在其内侧插入有缸体97的U字状部分99b。
这种注射装置91中,尤其在高循环成型中的动作时,有时注射马达11a、11b产生大量热量。在此,假设例如欲通过基于风扇等的空冷来冷却注射马达11a、11b,则存在在宽度方向上在注射马达11a、11b之间相邻而配置且在内部使成型材料熔融的缸体97及螺杆96也被无意中冷却的可能。并且,由于相邻的缸体97及螺杆96的热,基于该空冷的注射马达11a、11b的冷却效率降低。而且,只要设置风扇,则注射装置91的宽度可能大幅度增加。
因此,对于所涉及的注射装置91的注射马达11a、11b的冷却,使用上述所说明的基于冷却液的液冷尤其有效。
符号说明
1、11-驱动器,11a、11b-注射马达,2、12-驱动器外壳,3-转子,3a、13a-输出轴,4-定子,5、15-定子框架,5a、15a-凹坑部分,15b-台阶部,6、16-凸缘,16a-连结部,16b-螺栓,16c-连结孔,6a-孔部,6b-轴承,6c-凹处,6d-贯通孔,7、17、37、47-流路用凹部,27-流路用凸部,8、18a-盖板,9-孔部,18b、18c-罩部件,18d-筒状部分,18e-板状部分,18f、18g-连结部,18h-孔,19-编码器,51、71-管状流路部件,52-盖子状流路部件,61-注射装置,62-计量马达,62a-转子,62b-定子,62c-定子框架,62d-计量花键轴,62e-螺杆安装部,62f-轴承,62g-键,63-注射马达,63a-转子,63b-定子,63c-定子框架,63d-轴承,63e-槽部,64、65-马达支撑板,64a-杆,66-螺杆,67-缸体,68a-注射花键轴,68b-丝杠螺母,68c-丝杠轴,68d-轴承,68e-旋转轴,69a-压力检测器,69b-筒状部分,69c-编码器,69d-轴部,72-流路连接部,72a-挠性软管,72b-连接器,73-液体供应管,74-液体排出管,75-板部件,81-驱动器冷却装置,82-循环通道,82a-冷却路径,82b-旁路路径,83-热交换器,84-方向切换阀,85-储存箱,86-冷却液供给泵,87-周围温度传感器,88-液温传感器,89a~89f、90-通道部分,91-注射装置,92a、92b-滚珠丝杠,93a、93b-丝杠轴,94a、94b-螺帽,95-板部件,95a-贯通孔,95b-轴承,95c、95d-轴插入孔,96-螺杆,97-缸体,98a-带轮,98b-轴,98c-螺杆安装部,99-壳体,99a-空洞部,99b-U字状部分,101-滑动底座,Se-外表面,Si-内表面,PE1-一端部,PE2-另一端部,PS1-一个侧部,PS2-另一个侧部,Fi-流路入口,Fо-流路出口,CL-冷却液,CW-冷水,MP-汇流点。

Claims (17)

1.一种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为搭载于注射成型机中的驱动器,其中,
所述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具备构成该驱动器的外装且在外表面设置有使冷却液流过的流路的驱动器外壳,
所述驱动器外壳具有在驱动器外壳的所述外表面上作为该外表面的一部分而设置的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中,
所述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包括从所述外表面凹陷的流路用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中,
所述流路用凹部形成为在所述外表面上延伸的槽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中,
所述流路用凹部具有在其内侧能够配置设置于所述外表面并具有所述流路的管状流路部件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中,
所述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包括从所述外表面突出的流路用凸部,
所述流路用凸部具有能够保持设置于所述外表面并具有所述流路的管状流路部件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还具备设置于所述外表面并具有所述流路的管状流路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中,
所述流路用凹部和/或凸部包括从所述外表面凹陷并在该外表面上延伸而形成所述流路的一部分的槽形的流路用凹部,
所述流路由槽形的所述流路用凹部和覆盖该流路用凹部并安装于所述外表面的盖子状流路部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还具备覆盖所述流路用凹部并安装于所述外表面的盖子状流路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中,
该驱动器为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具备转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包围所述转子及定子的周围并在内表面上设置有所述定子的定子框架,
所述驱动器外壳具有所述定子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其中,
在所述外表面的前视图中,所述流路以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倾斜或者正交的朝向从所述外表面向外侧脱离并延伸而成。
11.一种驱动器冷却装置,其用于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并向所述驱动器外壳的所述流路供给冷却液,其中,
所述驱动器冷却装置具备抑制在该驱动器产生结露的结露抑制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器冷却装置,其具备:
循环通道,使通过了所述驱动器外壳的所述流路的所述冷却液返回至该流路中;及
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循环通道的中途并冷却所述冷却液,
所述循环通道具有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而流动的冷却路径、不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而流动的旁路路径及在比所述热交换器靠上游侧设置于所述冷却路径与所述旁路路径的分支点上的方向切换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器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循环通道在该循环通道的中途还具有设置于比所述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储存箱及在比所述储存箱更靠下游侧将所述冷却液送出至所述驱动器外壳的所述流路中的冷却液供给泵。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驱动器冷却装置,其还具备测定周围温度的周围温度传感器及测定供给至所述驱动器外壳的所述流路的冷却液的温度的液温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器冷却装置,其中,
将基于所述液温传感器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的测定值与基于所述周围温度传感器的周围温度的测定值进行比较,并按照该比较结果,决定使通过了所述驱动器外壳的所述流路的所述冷却液流过所述冷却路径或所述旁路路径中的哪一个,从而控制所述方向切换阀。
16.一种注射成型机,其具备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及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器冷却装置。
17.一种驱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器冷却装置,其中,
将供给至所述驱动器外壳的所述流路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与周围温度进行比较,并按照该比较结果,决定使通过了所述驱动器外壳的所述流路的所述冷却液流过所述旁路路径或所述冷却路径中的哪一个,从而控制所述方向切换阀。
CN202010226324.2A 2019-03-28 2020-03-27 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驱动器冷却装置、注射成型机及驱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17459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4964 2019-03-28
JP2019-064964 2019-03-28
JP2020-015525 2020-01-31
JP2020015525A JP7359708B2 (ja) 2019-03-28 2020-01-31 射出成形機搭載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冷却装置、射出成形機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冷却装置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5902A true CN111745902A (zh) 2020-10-09

Family

ID=70049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6324.2A Pending CN111745902A (zh) 2019-03-28 2020-03-27 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驱动器冷却装置、注射成型机及驱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716452B1 (zh)
CN (1) CN11174590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4509A (zh) * 2022-11-28 2023-02-24 浙江佳乐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温控性能的电机
CN118789767B (zh) * 2024-09-10 2024-11-22 成都一汽四环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热转移和脱模的汽车饰件注塑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1431A1 (en) * 2004-01-14 2005-07-14 Caterpillar Inc.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 motor
DE102008003724A1 (de) * 2007-10-02 2009-04-09 Netstal-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Kühlen mehrerer wärmeerzeugender Komponenten sowie Kühlsysteme
CN101728896A (zh) * 2008-10-28 2010-06-09 西门子公司 用于冷却电机的装置
DE102014102632A1 (de) * 2013-03-04 2014-09-04 Remy Technologies Llc Flüssigkeitsgekühlte rotier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Kühlmantel mit bidirektionalem Strom
CN105284032A (zh) * 2013-05-14 2016-01-27 西门子公司 电动机
CN108292878A (zh) * 2015-10-28 2018-07-1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冷却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3827A (en) * 1958-01-28 1961-12-06 Scott L & Electromotor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fluid cooled motors
JPH0359820U (zh) 1989-10-16 1991-06-12
JPH0391053U (zh) 1989-12-27 1991-09-17
JPH061392U (ja) 1992-06-10 1994-01-11 株式会社アイチ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高所作業車のレベリング装置
JPH0644378U (ja) 1992-11-20 1994-06-10 株式会社明電舎 回転電機
JPH09308183A (ja) * 1996-05-16 1997-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冷式電動機フレーム
JP3443248B2 (ja) 1996-07-30 2003-09-02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水冷キャンドモータ
DE10114321A1 (de) * 2001-03-23 2002-10-24 Siemens Ag Elektrische Maschine
US6633097B2 (en) * 2001-09-10 2003-10-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chanical joining for water-cooled motor frame
JP2004023816A (ja) 2002-06-12 2004-01-2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駆動部の冷却装置
JP3859141B2 (ja) 2002-06-24 2006-12-2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機の駆動部の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1431A1 (en) * 2004-01-14 2005-07-14 Caterpillar Inc.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 motor
DE102008003724A1 (de) * 2007-10-02 2009-04-09 Netstal-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Kühlen mehrerer wärmeerzeugender Komponenten sowie Kühlsysteme
CN101728896A (zh) * 2008-10-28 2010-06-09 西门子公司 用于冷却电机的装置
DE102014102632A1 (de) * 2013-03-04 2014-09-04 Remy Technologies Llc Flüssigkeitsgekühlte rotier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Kühlmantel mit bidirektionalem Strom
CN105284032A (zh) * 2013-05-14 2016-01-27 西门子公司 电动机
CN108292878A (zh) * 2015-10-28 2018-07-1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冷却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16452B1 (en) 2023-08-02
EP3716452A1 (en) 202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7865B2 (en)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low hydraulic resistance cooling mechanism
JP3987572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処理機械用の液体冷却装置
US7626292B2 (en) Cast groove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cooling mechanism
EP3577406B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s for heat generating devices
US4516044A (en)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for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motor equipped therewith
JP6630385B2 (ja) 駆動装置の冷却構造
CN111745902A (zh) 注射成型机搭载用驱动器、驱动器冷却装置、注射成型机及驱动器冷却装置的使用方法
EP0859447A1 (en) Liquid cooled electric motor frame
US20080303359A1 (en)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a Cooling Jacket
US20120205996A1 (en) Electrical machine
JP4523591B2 (ja) 流体冷却装置
JP2018532365A (ja) 冷却される流体静力学的なコンパクトユニット
CN104467256A (zh) 用于汽车领域的电动机器
WO2000007282A1 (en) Oil cooled motor and pump apparatus
KR101636259B1 (ko) 모터하우징
JP7359708B2 (ja) 射出成形機搭載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冷却装置、射出成形機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冷却装置の使用方法
KR20190026174A (ko) 모터 하우징 냉각장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모터 하우징 냉각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 자동차
JP2000042864A (ja) 工作機械
KR101675535B1 (ko) 공작기계의 스핀들 유닛 냉각장치
JP2661805B2 (ja) 液冷用管路を外被内部に有した液冷モータ
JPH0644378U (ja) 回転電機
JP7142972B1 (ja) 押出成形用ダイ
KR200371577Y1 (ko) 수냉식 모터냉각장치
JPH05337997A (ja)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用金型の冷却装置
JP2004229405A (ja)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成形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