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0377A -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40377A CN111740377A CN202010699416.2A CN202010699416A CN111740377A CN 111740377 A CN111740377 A CN 111740377A CN 202010699416 A CN202010699416 A CN 202010699416A CN 111740377 A CN111740377 A CN 1117403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site
- tapered
- taper
- tube
- composite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8—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sleeves, e.g. for communication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H02G1/145—Mould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02—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maintaining mechanical tension, e.g. take-up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0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属于复合材料产品技术领域,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复合电缆芯,复合电缆芯包括复合芯棒和将复合芯棒包覆在内的铝绞线,复合芯棒的一部分外露于铝绞线外,还包括:固定在外露于铝绞线外的复合芯棒的至少一个锥度部,锥度部为由与复合芯棒相同的材料一体包纱固化而成,附件,附件通过与锥度部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复合芯棒。本发明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连接稳定性高,整体重量轻,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更是具有重量轻、低弧垂、耐化学腐蚀、使用寿命长、无磁性、耐高温、过载能力强等优点。复合材料为各向异性材料,其纵向弹性模量和强度远大于其横向弹性模量和强度,在只受轴力的情况下,复合材料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在锚具中复合材料需要承受弯、剪、偏拉等复合力,会导致复合材料发生局部破坏而过早失效,锚固非常困难。因此充分发挥复合材料性能,解决复合材料体系的锚固技术等问题并进行优化,突破其工程应用瓶颈,已成为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难题。
目前,复合材料锚固材料主要为基于陶瓷和环氧树脂的梯度材料。锚具机理主要有:粘结型锚具,由套筒和粘结介质等组成,此方法采用集中锚固的方式,各根筋之间互相影响,无法精细的指导大吨位锚具的设计;夹片型锚具用于锚固多根碳纤维筋时需组合其它锚固形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内膨胀挤压型锚具适合用于单根绞线的锚固;机械挤压型锚具与复合材料基材存在刚度突变问题,极易对横向强度较弱的复合材料产品造成咬伤,引起锚固效率降低。
目前,复合材料和附件之间的连接包括机械连接、胶接、以及机械连接和胶结的混合方式。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部位,通过胶接的方法实现连接;在结构承力部位,则通过机械连接与胶接的混合方式,以保证该连接部位能够承受足够的剪切力及剥离力。但是,胶接的性能受环境影响大,且胶接的耐剥离能力差。并且对于现有大跨径的复合材料产品,附件能承受的锚固强度测试不便。
电力金具在长期运行的输电线路上要经受冰、雪、风暴的严峻考验,大风、冻雨、覆冰易导致导线脱冰跳跃、相间短路、导线碰撞避雷线等故障,因此电力金具必须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足够的安全系数。现有的电缆连接组件抗疲劳性能差,连接稳定性不足,耐张型金具整体重量大,尤其是在大跨径电缆中使用时,施工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连接稳定性高,整体重量轻,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复合电缆芯,复合电缆芯包括复合芯棒和将复合芯棒包覆在内的铝绞线,复合芯棒的一部分外露于铝绞线外,还包括:固定在外露于铝绞线外的复合芯棒的至少一个锥度部,锥度部为由与复合芯棒相同的材料一体包纱固化而成,附件,附件通过与锥度部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复合芯棒。
优选地,锥度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锥度段,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件通过与第一锥度段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复合芯棒。
优选地,锥度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锥度段,第一锥度段和第二锥度段的锥度相反,且第一锥度段和第二锥度段之间存在间距,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件,辅助件通过与第二锥度段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复合芯棒。
优选地,第一锥度段和第二锥度段均包括第一锥部、第二锥部、以及延伸部,第一锥部和延伸部之间通过第二锥部相连,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的锥度相反。
优选地,第一锥部的倾斜面与其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0.1°-15°。
优选地,连接件开设有与第一锥度段的第一锥部配合的第一锥形孔,第一锥形孔的锥度与第一锥度段的第一锥部的锥度相同,辅助件开设有与第二锥度段的第一锥部配合的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的锥度与第二锥度段的第一锥部的锥度相同。
优选地,连接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复合芯棒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耐张型金具,包括耐张管、钢锚、内衬管、以及如上述任一项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内衬管固定套设在铝绞线的外部,且一端与附件的一端或钢锚的一端相抵,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钢锚的内部,且部分或全部与钢锚螺纹连接,耐张管固定套设在内衬管和钢锚的外部,内衬管的一部分外露于耐张管外,钢锚的一部分外露于耐张管外。
优选地,附件包括连接件和辅助件,连接件完全位于钢锚的内部,辅助件的一端部具有限位台,限位台的一端与内衬管位于耐张管内的一端相抵,限位台的另一端与钢锚位于耐张管内的一端相抵。
优选地,铝绞线的外壁和内衬管的外表面均涂有导电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耐张型金具的安装方法,耐张型金具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复合电缆芯的铝绞线剥除,使得复合芯棒外露,S2:取内衬管自剥出复合芯棒端穿入套在复合电缆芯上,S3:取耐张管自剥出复合芯棒端穿入,S4:将附件套在复合芯棒上,S5:在复合芯棒上包纱,并在附件外侧的复合芯棒上固化成型出锥度部,S6:将附件朝向锥度部拉紧,使得附件固定于锥度部,S7:旋紧钢锚,使得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钢锚内,S7:推动耐张管朝钢锚靠紧,S8:将内衬管穿入耐张管内并顶紧,S9:采用压接工具在耐张管表面按标记的压接区进行压接,使得耐张管握紧钢锚和复合电缆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锥度部为由与复合芯棒相同的材料一体包纱固化而成,同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同,使复合芯棒的锚固点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
2、附件通过锥度部紧固于复合材料基材上,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夹心,并且复合芯棒和锥度部均采用复合材料,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可减少整体重量,施工方便。
3、不存在复合芯棒与附件刚度突变的问题,分散了附件对复合芯棒挤压造成的应力集中,避免夹伤横向强度较弱的复合芯棒,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锚固效率高;并且使得复合芯棒受到拉力时通过锥度部与附件的协同作用实现连接件的自锚固性能,连接稳定性高,无需施胶或增加其它结构,强度高、成本低,产品更轻。
4、增设的辅助件,解决现有大跨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锚固和强度测试不便的问题,同时避免直接作用在复合芯棒上对复合芯棒造成的损伤,提高复合芯棒强度和与连接件的连接稳定性。
5、锥度部可以解决复合电缆连接组件测试时连接件被拉出的问题。
6、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材料性能,解决复合材料体系的锚固技术存在的锚固困难、稳定性差、寿命短等问题,锚固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耐张型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复合电缆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一锥度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耐张型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复合电缆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辅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耐张型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耐张型金具的安装示意图(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安装阶段)。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耐张型金具的安装示意图(后续安装阶段)。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耐张型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耐张型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复合电缆芯,11-复合芯棒,12-铝绞线,2-锥度部,21-第一锥度段,22-第二锥度段,201-第一锥部,202-第二锥部,203-延伸部,31-连接件,32-辅助件,320-限位台,4-第一锥形孔,5-第二锥形孔,6-耐张管,7-钢锚,8-内衬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现有的耐张型金具需要采用弹性夹心套在芯棒上,再将内锥套套在弹性夹心上,如图1所示。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单头单锥度),包括复合电缆芯1,复合电缆芯1包括复合芯棒11和将复合芯棒11包覆在内的铝绞线12,复合芯棒11的左端外露于铝绞线12外,还包括:固定在外露于铝绞线12外的复合芯棒11的一个锥度部2,锥度部2为由与复合芯棒11相同的材料一体包纱固化而成,都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同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同,使复合芯棒11的锚固点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本实施例的锥度部2为一个第一锥度段21,附件为一个连接件31,连接件31由金属材料制成,连接件31的外侧壁具有与钢锚7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连接件31通过与第一锥度段21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复合芯棒11,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夹心,并且复合芯棒11和锥度部2均采用复合材料,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可减少整体重量,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材料性能,解决碳复合材料体系的锚固技术存在的锚固困难、稳定性差、寿命短等问题,锚固效率高。并且将复合材料用于大跨径架空线路产品,可满足电力和通信传输的要求,而且强度高,不存在钢绞线材料引起的磁损和热效应问题,大大减少了电能在传输中的电能损耗。
进一步的,第一锥度段21包括第一锥部201、第二锥部202、以及延伸部203,第一锥部201和延伸部203之间通过第二锥部202相连,第一锥部201和第二锥部202的锥度相反。第二锥部202及延伸部203使包纱结构与复合芯棒11过渡平稳,避免应力集中,复合芯棒11受力沿轴向分散开,提高锚固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锥部201的倾斜面与其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具体角度根据实际生产选择,以适应不同需求。
进一步的,连接件31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锥度段21的第一锥部201配合的第一锥形孔4,第一锥形孔4贯穿连接件31的左右两侧壁,第一锥形孔4的锥度与第一锥度段21的第一锥部201的锥度相同。形成互补配合,接触面倾斜,不存在复合芯棒11与连接件31刚度突变的问题,分散了连接件31对复合芯棒11挤压造成的应力集中,避免夹伤横向强度较弱的复合材料,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锚固效率高;并且使得复合芯棒11受到拉力时通过第一锥度段21与连接件31的协同作用实现自锚固性能,无需施胶或增加其它结构,成本低,产品整体更轻,提高市场竞争力。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耐张型金具,包括耐张管6、钢锚7、内衬管8、以及如上述任一项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内衬管8固定套设在铝绞线12的外部,且左端与钢锚7的右端相抵,连接件31完全位于钢锚7的内部,且与钢锚7螺纹连接,耐张管6固定套设在内衬管8和钢锚7的外部,内衬管8的右端外露于耐张管6外,钢锚7的左端外露于耐张管6外。
进一步的,铝绞线12的外壁和内衬管8的外表面均涂有导电层,本实施例的导电层为抗氧化导电膏,确保有效导电。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张型金具的安装方法,耐张型金具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复合电缆芯1左端的铝绞线12剥除,使得复合芯棒11外露,S2:取内衬管8自复合芯棒11左端穿入套在复合电缆芯1上,S3:取耐张管6自复合芯棒11左端穿入,内衬管8和耐张管6此时都位于复合芯棒11外露部分的右侧,S4:将连接件31套在复合芯棒11上,S5:在复合芯棒11上包纱,并在连接件31左侧的复合芯棒11上固化成型出锥度部2,S6:将连接件31朝向锥度部2拉紧,使得连接件31固定于锥度部2,S7:旋紧钢锚7,使得连接件31全部位于钢锚7内,S7:向左推动耐张管6朝钢锚7靠紧,本实施例的耐张管6和钢锚7之间具有垫片,即耐张管6向左滑动至紧靠于垫片,此时垫片紧靠于钢锚7,S8:将内衬管8穿入耐张管6内并顶紧,直至内衬管8左端与钢锚7右端相抵,S9:采用压接工具在耐张管6表面按标记的压接区进行压接,使得耐张管6握紧钢锚7和复合电缆芯1。连接件31紧固时,只需要简单的拉紧动作即可,无需施胶等其它步骤,锚固工艺简单。采用锥度部2可以解决复合电缆连接组件测试时连接件31被拉出的问题。此外,使用过程中,在拉力的作用下,连接件31与第一锥度段21的锚固越来越稳固,结构的自锚固作用提高了锚固的稳定性。整体重量更轻、强度更好,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二:
如图6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单头双锥度),包括复合电缆芯1,复合电缆芯1包括复合芯棒11和将复合芯棒11包覆在内的铝绞线12,复合芯棒11的左端外露于铝绞线12外,还包括:固定在外露于铝绞线12外的复合芯棒11的一个锥度部2,锥度部2为由与复合芯棒11相同的材料一体包纱固化而成,都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同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同,使复合芯棒11的锚固点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本实施例的锥度部2包括一个第一锥度段21和一个第二锥度段22,第一锥度段21和第二锥度段22的锥度相反,且第一锥度段21和第二锥度段22之间存在间距,附件为一个连接件31和一个辅助件32,连接件31和辅助件3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连接件31的外侧壁具有与钢锚7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辅助件32的外壁为光圆面,连接件31通过与第一锥度段21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复合芯棒11,辅助件32与第二锥度段22配合。辅助件32用于辅助连接件31拉紧锚固,拉紧时,其中一端的作用力作用在辅助件32上,便于连接件31紧固于第一锥度段21,解决现有大跨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锚固和强度测试不便的问题,同时避免直接作用在复合芯棒11上对复合芯棒11造成的损伤,提高复合芯棒11强度和与连接件31的连接稳定性。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夹心,并且复合芯棒11和锥度部2均采用复合材料,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可减少整体重量,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材料性能,解决碳复合材料体系的锚固技术存在的锚固困难、稳定性差、寿命短等问题,锚固效率高。
进一步的,第一锥度段21和第二锥度段22均包括第一锥部201、第二锥部202、以及延伸部203,第一锥部201和延伸部203之间通过第二锥部202相连,第一锥部201和第二锥部202的锥度相反。第二锥部202及延伸部203使包纱结构与复合芯棒11过渡平稳,避免应力集中,复合芯棒11受力沿轴向分散开,提高锚固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锥部201的倾斜面与其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具体角度根据实际生产选择,以适应不同需求。
进一步的,连接件31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锥度段21的第一锥部201配合的第一锥形孔4,第一锥形孔4贯穿连接件31的左右两侧壁,第一锥形孔4的锥度与第一锥度段21的第一锥部201的锥度相同。形成互补配合,接触面倾斜,不存在复合芯棒11与连接件31刚度突变的问题,分散了连接件31对复合芯棒11挤压造成的应力集中,避免夹伤横向强度较弱的复合材料,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锚固效率高;并且使得复合芯棒11受到拉力时通过第一锥度段21与连接件31的协同作用实现自锚固性能,无需施胶或增加其它结构,成本低,产品整体更轻,提高市场竞争力。辅助件32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二锥度段22的第一锥部201配合的第二锥形孔5,第二锥形孔5贯穿辅助件32的左右两侧壁,第二锥形孔5的锥度与第二锥度段22的第一锥部201的锥度相同,形成互补配合,接触面倾斜,不存在复合芯棒11与辅助件32刚度突变的问题,分散了辅助件32对复合芯棒11挤压造成的应力集中,避免夹伤横向强度较弱的复合芯棒11,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高强度,起到辅助连接件31锚固的作用;通过离第一锥度段21一定的距离对复合芯棒11进行包纱并固化成第二锥度段22,与具有互补锥度的辅助件32配合,有效地解决由于复合电缆芯1太长造成的锚固工艺和连接件31(锚固端头)能承受的强度测试不便问题。本发明锚固体系应力分部更加合理,锚固区应力沿轴向分布更加均匀。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耐张型金具,包括耐张管6、钢锚7、内衬管8、以及如上述任一项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内衬管8固定套设在铝绞线12的外部,且左端与辅助件32的右端相抵,连接件31完全位于钢锚7的内部,辅助件32的右端部具有限位台320,限位台320位于钢锚7外部,辅助件32的其它部分位于钢锚7的内部,限位台320的右端与内衬管8的左端相抵,限位台320的左端与钢锚7的右端相抵,连接件31与钢锚7螺纹连接,耐张管6固定套设在内衬管8和钢锚7的外部,内衬管8的右端外露于耐张管6外,钢锚7的左端外露于耐张管6外。
进一步的,铝绞线12的外壁和内衬管8的外表面均涂有导电层,本实施例的导电层为抗氧化导电膏,确保有效导电。
如图9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张型金具的安装方法,耐张型金具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复合电缆芯1左端的铝绞线12剥除,使得复合芯棒11外露,S2:取内衬管8自复合芯棒11左端穿入套在复合电缆芯1上,S3:取耐张管6自复合芯棒11左端穿入,内衬管8和耐张管6此时都位于复合芯棒11外露部分的右侧,S4:将连接件31和辅助件32套在复合芯棒11上,S5:在复合芯棒11上包纱,并在连接件31左侧的复合芯棒11上固化成型出第一锥度段21,并进行研磨处理,研磨至设计尺寸,然后在辅助件32右侧的复合芯棒11上固化成型出第二锥度段22,并进行研磨处理,研磨至设计尺寸,通过第一锥度段21和第二锥度段22将连接件31和辅助件32包围在内,S6:同时夹住连接件31和辅助件32,分别将连接件31和辅助件32朝相反方向拉紧,使得连接件31朝向第一锥度段21拉紧,将连接件31固定于第一锥度段21,辅助件32朝向第二锥度段22拉紧,将辅助件32固定于第二锥度段22,S7:旋紧钢锚7,直至钢锚7右端与限位台320左端相抵,此时连接件31全部位于钢锚7内,S7:向左推动耐张管6朝钢锚7靠紧,本实施例的耐张管6和钢锚7之间具有垫片,即耐张管6向左滑动至紧靠于垫片,此时垫片紧靠于钢锚7,S8:将内衬管8穿入耐张管6内并顶紧,直至内衬管8左端与钢锚7右端相抵,S9:采用压接工具在耐张管6表面按标记的压接区进行压接,使得耐张管6握紧钢锚7和复合电缆芯1。连接件31紧固时,只需要简单的拉紧动作即可,无需施胶等其它步骤,锚固工艺简单。采用锥度部2可以解决复合电缆连接组件测试时连接件31被拉出的问题。其中,通过第二锥度段22和辅助件32的设计解决现有大跨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锚固和强度测试不便的问题。此外,使用过程中,在拉力的作用下,连接件31与第一锥度段21的锚固越来越稳固,结构的自锚固作用提高了锚固的稳定性。整体重量更轻、强度更好,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三: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复合芯棒11的左右两端均外露于铝绞线12外(双头单锥度)。
实施例四: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复合芯棒11的左右两端均外露于铝绞线12外(双头双锥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复合电缆芯,所述复合电缆芯包括复合芯棒和将所述复合芯棒包覆在内的铝绞线,所述复合芯棒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铝绞线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在外露于所述铝绞线外的复合芯棒的至少一个锥度部,所述锥度部为由与所述复合芯棒相同的材料一体包纱固化而成;
附件,所述附件通过与所述锥度部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所述复合芯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度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锥度段;
所述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通过与所述第一锥度段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所述复合芯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度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锥度段,所述第一锥度段和第二锥度段的锥度相反,且第一锥度段和第二锥度段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件;
所述辅助件通过与所述第二锥度段的外锥面紧固配合固定于所述复合芯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锥度段和第二锥度段均包括第一锥部、第二锥部、以及延伸部;
所述第一锥部和延伸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锥部相连;
所述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的锥度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锥部的倾斜面与其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0.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度段的所述第一锥部配合的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的锥度与第一锥度段的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度相同;
所述辅助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锥度段的所述第一锥部配合的第二锥形孔,所述第二锥形孔的锥度与第二锥度段的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复合芯棒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8.一种耐张型金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耐张管、钢锚、内衬管、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缆连接组件;
所述内衬管固定套设在所述铝绞线的外部,且一端与所述附件的一端或钢锚的一端相抵;
所述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钢锚的内部,且部分或全部与所述钢锚螺纹连接;
所述耐张管固定套设在所述内衬管和钢锚的外部,所述内衬管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耐张管外,所述钢锚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耐张管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电缆耐张型金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件包括连接件和辅助件;
所述连接件完全位于所述钢锚的内部;
所述辅助件的一端部具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的一端与所述内衬管位于所述耐张管内的一端相抵,所述限位台的另一端与所述钢锚位于所述耐张管内的一端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电缆耐张型金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绞线的外壁和内衬管的外表面均涂有导电层。
11.一种耐张型金具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耐张型金具为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复合电缆芯的铝绞线剥除,使得复合芯棒外露;
S2:取内衬管自剥出复合芯棒端穿入套在复合电缆芯上;
S3:取耐张管自剥出复合芯棒端穿入;
S4:将附件套在复合芯棒上;
S5:在复合芯棒上包纱,并在附件外侧的复合芯棒上固化成型出锥度部;
S6:将附件朝向锥度部拉紧,使得附件固定于锥度部;
S7:旋紧钢锚,使得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钢锚内;
S7:推动耐张管朝钢锚靠紧;
S8:将内衬管穿入耐张管内并顶紧;
S9:采用压接工具在耐张管表面按标记的压接区进行压接,使得耐张管握紧钢锚和复合电缆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99416.2A CN111740377A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99416.2A CN111740377A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40377A true CN111740377A (zh) | 2020-10-02 |
Family
ID=72655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99416.2A Pending CN111740377A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40377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302063A (en) * | 1927-12-29 | 1928-12-13 | Takao Yamanouchi | Clamps or connectors for electric cables |
US1824005A (en) * | 1929-05-22 | 1931-09-22 | British Insulated Cables Ltd | Connecting device for use with stranded metal cables |
GB396082A (en) * | 1932-01-28 | 1933-07-28 | British Aluminium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able anchoring devices |
GB1419447A (en) * | 1972-09-13 | 1975-12-31 | Preformed Line Products Co | Appliance for linear bodies |
CN205051294U (zh) * | 2015-09-07 | 2016-02-24 | 江苏北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碳纤维复合加强芯架空绝缘电缆耐张型金具 |
CN212543349U (zh) * | 2020-07-20 | 2021-02-12 |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 |
-
2020
- 2020-07-20 CN CN202010699416.2A patent/CN1117403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302063A (en) * | 1927-12-29 | 1928-12-13 | Takao Yamanouchi | Clamps or connectors for electric cables |
US1824005A (en) * | 1929-05-22 | 1931-09-22 | British Insulated Cables Ltd | Connecting device for use with stranded metal cables |
GB396082A (en) * | 1932-01-28 | 1933-07-28 | British Aluminium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able anchoring devices |
GB1419447A (en) * | 1972-09-13 | 1975-12-31 | Preformed Line Products Co | Appliance for linear bodies |
CN205051294U (zh) * | 2015-09-07 | 2016-02-24 | 江苏北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碳纤维复合加强芯架空绝缘电缆耐张型金具 |
CN212543349U (zh) * | 2020-07-20 | 2021-02-12 |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19217B2 (en) | Collet-type splice and dead end use with an aluminum conductor composite core reinforced cable | |
US20040132366A1 (en) | Methods of installing and apparatuses to install an aluminum conductor composite core reinforced cable | |
US7563983B2 (en) | Collet-type splice and dead end for use with an aluminum conductor composite core reinforced cable | |
JP3221316U (ja) | 炭素繊維複合芯用耐張ラインクランプ | |
CN201440596U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用配套金具 | |
CN202524050U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接头 | |
CN212543349U (zh) |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 | |
CN204886116U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金具 | |
CN111740377A (zh) | 一种复合电缆连接组件及耐张型金具及安装方法 | |
CN201699196U (zh) | 新型电视网络线连接头 | |
CN201336537Y (zh) | 复合导线用耐张线夹 | |
CN203480947U (zh) | 改进型棒式复合绝缘子串及连接结构 | |
CN102394157B (zh) | 跳线接续绝缘子 | |
CN209488131U (zh) | 碳纤维芯导线预绞式引流线夹 | |
CN202474759U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锁紧装置 | |
CN212536541U (zh) | 复合材料产品 | |
CN111734785A (zh) | 复合材料产品及安装方法 | |
CN212875340U (zh) |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导线耐张线夹 | |
CN205051294U (zh) | 碳纤维复合加强芯架空绝缘电缆耐张型金具 | |
CN211265014U (zh) |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 |
CN110932212B (zh) | 铝包覆碳纤维芯导线用耐张线夹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7819423U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金具 | |
CN209072026U (zh) | 碳纤维导线用预绞式安全备份线夹 | |
CN108951420B (zh) | 悬索桥锚碇用热挤聚乙烯钢丝成品拉索预应力系统 | |
CN105356096A (zh) | 线缆保护夹及具有其的绝缘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361100 workshop, No.69 Jixiang Road,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amen Hongji Weiye Composi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69 Jixiang Road,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HONGJI WEIYE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