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6484B -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36484B CN111736484B CN202010704030.6A CN202010704030A CN111736484B CN 111736484 B CN111736484 B CN 111736484B CN 202010704030 A CN202010704030 A CN 202010704030A CN 111736484 B CN111736484 B CN 1117364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connector
- signal
- control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35560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RAD5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87667 spk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7662 Sphingosine kinase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156532 Sphingosine kin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43388 Arabidopsis thaliana SRK2D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 H02J7/0004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using switches, contacts or markings, e.g. optical, magnetic or barcod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4—Parallel/serial switching of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to charge or loa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该智能终端包括:控制电路、检测电路、第一连接器以及充电电路,第一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外接设备;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并反馈给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控制电路用于基于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对充电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进行控制。本申请通过检测电路对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电路反馈的电信号可以识别第一外接设备,从而确定控制指令,进而对充电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进行不同的控制,可以实现家庭物联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平板或者手机等智能终端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家中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例如,音箱、键盘、投影、充电器等。如果想实现家庭物联网,则需要将各种电子设备通过外接的方式接入智能终端。各种电子设备差异较大,当将各种外接设备接入智能终端时,智能终端无法对不同的外接设备进行不同的控制,从而无法实现家庭物联网。
因此,现有技术中当将各种外接设备接入智能终端时,智能终端无法对不同的外接设备进行不同的控制,从而无法实现家庭物联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如何使智能终端能够对不同的外接设备进行不同的控制,从而实现家庭物联网。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控制电路、检测电路、第一连接器以及充电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外接设备;
所述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对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ID引脚和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ID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检测所述ID引脚的ID脚电信号,以得到第一检测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第一电源引脚的第一电源引脚信号,以得到第二检测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数据引脚,所述第一数据引脚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以传输第一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引脚和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提供工作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二数据引脚,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数据引脚,以使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数据引脚之间传输第二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二外接设备,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三数据引脚,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四数据引脚,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三数据引脚连接,以传输第三数据信号,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四数据引脚连接,以传输第四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和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数据引脚连接。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合。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控制电路、检测电路、第一连接器以及充电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外接设备;所述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对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ID引脚和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ID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检测所述ID引脚的ID脚电信号,以得到第一检测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第一电源引脚的第一电源引脚信号,以得到第二检测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获取所述第一检测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获取所述第二检测信号。
其中,基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数据引脚,所述第一数据引脚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以传输第一数据信号,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包括:
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为第一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五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引脚和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包括:
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六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控制电路、检测电路、第一连接器以及充电电路,第一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外接设备;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并反馈给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控制电路用于基于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对充电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进行控制。本申请通过检测电路对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电路反馈的电信号可以识别第一外接设备,从而确定控制指令,进而对充电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进行不同的控制,可以实现家庭物联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智能终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该智能终端包括:控制电路、检测电路、第一连接器以及充电电路,第一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外接设备;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并反馈给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控制电路用于基于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对充电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进行控制。本申请通过检测电路对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电路反馈的电信号可以识别第一外接设备,从而确定控制指令,进而对充电电路和第一连接器进行不同的控制,可以实现家庭物联网。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智能终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包括:控制电路15、检测电路13、第一连接器12以及充电电路14,第一连接器12用于连接第一外接设备11。检测电路13分别与控制电路15和第一连接器12连接,检测电路13用于检测第一连接器12的电信号,并反馈给控制电路15;充电电路14分别与控制电路15和第一连接器12连接;控制电路15用于基于第一连接器12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对充电电路14和第一连接器12进行控制。本申请通过检测电路13对第一连接器12的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反馈给控制电路15,控制电路15根据检测电路13反馈的电信号可以识别第一外接设备11,从而确定控制指令,进而对充电电路14和第一连接器12进行不同的控制,可以实现家庭物联网。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12为pogo pin。pogo pin是一种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精密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设备中,起连接作用。pogo pin是一种由针轴、弹簧、针管三个基本部件通过精密仪器铆压预压之后形成的弹簧式探针,其内部有一个精密的弹簧结构。pogo pin的表面镀层一般都镀金,可以更好的提高它的防腐蚀功能、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针尖具有尖针、抓针、圆头针、刀型针等。pogo pin一般应用于手机、通讯、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等电子产品中的精密连接,可以提高这些连接器的防腐蚀性、稳定性、耐久性。由于pogo pin是一个很精细的探针,所以应用在精密连接器中可以降低连接器的重量以及外观的体积,可以让连接器更加精细美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阅表一,第一连接器12包括第一电源引脚、ID引脚、第一数据引脚、第二数据引脚以及第三数据引脚。当然,第一连接器12器还可以包括接地引脚等其他引脚。第一电源引脚用于传输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可以是VCC或VBUS1等不同的电压信号,其中VCC是智能终端10提供的工作电压,VBUS1是第一外接设备11向第一连接器12输入的电压。ID引脚用于传输ID脚电信号。第一数据引脚用于传输键盘UART信号,其中,键盘UART信号可以包括键盘发射UART信号和键盘接收UART信号。第二数据引脚用于传输左声道信号SPK1和右声道信号SPK2,以及第三数据引脚用于第一传输负数据信号DM和第一正数据信号DP。
表一:
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电路13包括并联的第一检测电路131和第二检测电路132,第一连接器12包括ID引脚和第一电源引脚。第一检测电路131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电路15和ID引脚连接,第二检测电路132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电路15和第一电源引脚连接,第一检测电路131检测ID引脚的ID脚电信号,以得到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并反馈给控制电路15,第二检测电路132检测第一电源引脚的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以得到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并反馈给控制电路1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路131为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即A/D转换器,或简称ADC,通常是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通常的模数转换器是将一个输入电压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的数字信号。由于数字信号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仅仅表示一个相对大小。故任何一个模数转换器都需要一个参考模拟量作为转换的标准,比较常见的参考标准为最大的可转换信号大小。而输出的数字量则表示输入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大小。例如,第一检测电路131的参考电压为第一参考电压,当第一外接设备11通过第一连接器12输入ID脚电信号时,第一检测电路131判断ID脚电信号是否大于第一参考电压,若第一检测电路131判断ID脚电信号大于第一参考电压,则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一预设值,例如用1表示,表示高电平。若第一检测电路131判断ID脚电信号不大于第一参考电压,则判断ID脚电信号是否为接地电压,若ID脚电信号不为接地电压,则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二预设值,例如用0表示,表示低电平;若ID脚电信号为接地电压,则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三预设值,例如用/表示,表示未接入第一外接设备1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电路132为NMOS晶体管,NMOS英文全称为N-Metal-Oxide-Semiconductor。意思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而拥有这种结构的晶体管我们称之为NMOS晶体管。同样的,第二检测电路132的参考电压为第二参考电压,当第一外接设备11通过第一连接器12输入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时,第一检测电路131判断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是否大于第二参考电压,若第二检测电路132判断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大于第二参考电压,则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第四预设值,例如用1表示,表示高电平。若第二检测电路132判断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不大于第一参考电压,则判断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是否为接地电压,若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不为接地电压,则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0,表示低电平;若第一电源引脚信号VBUS1为接地电压,则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表示未接入第一外接设备11。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路131也可以为PMOS晶体管或者NMOS晶体管,PMOS英文全称为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意思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而拥有这种结构的晶体管我们称之为PMOS晶体管。第二检测电路132也可以是ADC或者PMOS晶体管。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2包括第一数据引脚,第一数据引脚与控制电路15连接,以传输第一数据信号UART。智能终端10包括电源管理芯片18,电源管理芯片18连接第一电源引脚和控制电路15,电源管理芯片18根据控制电路15的控制指令向第一电源引脚提供工作电压VCC。当第一检测电路131检测的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1,第二检测电路132检测的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0时,控制电路15与第一数据引脚传输键盘UART信号。同时,控制电路15控制电源管理芯片18向第一电源引脚输入工作电压VCC,从而向键盘提供工作电压VCC的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2包括第二数据引脚,电源管理芯片18连接控制电路15和第二数据引脚,以使控制电路15和第二数据引脚之间传输第二数据信号。第二数据引脚用于传输左声道信号SPK1和右声道信号SPK2。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71和第二连接器16,第二连接器16用于连接第二外接设备,第一连接器12包括第三数据引脚,第二连接器16包括第四数据引脚,控制电路15通过第一开关电路171与第三数据引脚连接,以传输第三数据信号,控制电路15与第四数据引脚连接,以传输第四数据信号。其中,第三数据信号包括第一传输负数据信号DM和第一正数据信号DP,第四数据信号包括第二负数据信号DM1和第二正数据信号DP1。具体的,第一开关电路171可以PMOS晶体管或者NMOS晶体管。优选地,第二连接器16为USB接口。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171的控制端和输入端与控制电路15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71的输出端与第三数据引脚连接。控制电路15通过第一控制信号SW_EN1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71的通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包括第二开关电路172,第二连接器16包括第二电源引脚,第二电源引脚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VBUS2,第二开关电路17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电路15,第二开关电路17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引脚,第二开关电路172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电路14,控制电路15通过第二控制信号VBUS_EN控制第二开关电路172的开合。其中,第二开关电路172为PMOS晶体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172可以为NMOS晶体管。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包括第三开关电路173,第三开关电路173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电路15,第三开关电路17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源引脚,第三开关电路173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电路14。其中,第三开关电路173为PMOS晶体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电路173可以为NMOS晶体管。控制电路15通过第三控制信号box_5v_EN控制第三开关电路173的开合。
进一步的,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智能终端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S201:获取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检测电路131获取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通过第二检测电路132获取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
S202、基于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和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确定控制指令,以对智能终端10的充电电路14和第一连接器12进行控制。
具体的,可以参阅表二:
POGO_PIN | VBUS_PIN | 第一外接设备 |
1 | 0 | 键盘 |
1 | 1 | 音箱+充电 |
1 | / | 音箱 |
0 | 1 | 充电 |
/ | / | 不连 |
0 | 0 | 投影 |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一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第五预设值,即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1,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0,则确定此时为键盘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包括:控制电路15与第一连接器12的第一数据引脚传输键盘UART信号;同时,控制电路15控制电源管理芯片18向第一连接器12的第一电源引脚输入工作电压VCC,从而向键盘提供工作电压VCC的充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一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第六预设值,即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1,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则确定此时为音箱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包括:控制电路15与第一连接器12的第二数据引脚传输左声道信号SPK1和右声道信号SPK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一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第四预设值,即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1,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1,则确定此时为音箱+充电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三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包括:控制电路15与第一连接器12的第二数据引脚传输左声道信号SPK1和右声道信号SPK2;同时,控制电路15向第三开关电路173发送向第三控制信号box_5v_EN,打开第三开关电路173,导通第一连接器12的第一电源引脚和充电电路14,从而使音箱对智能终端10充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二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第四预设值,即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0,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1,则确定此时为充电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四控制指令。其中,第四控制指令包括:控制电路15向第三开关电路173发送向第三控制信号box_5v_EN,打开第三开关电路173,导通第一连接器12的第一电源引脚和充电电路14,从而对智能终端10充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三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第六预设值,即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则确定此时为不连外接设备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五控制指令。其中,第五控制指令包括:不进行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第二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第五预设值,即第一检测信号POGO_INT为0,第二检测信号VBUS_INT为0,则确定此时为投影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六控制指令。其中,第六控制指令包括:控制电路15与第一连接器12的第三数据引脚传输第一传输负数据信号DM和第一正数据信号DP。
进一步的,检测第二连接器16的第四数据引脚是否存在第四数据信号,若第二连接器16的第四数据引脚存在第四数据信号,则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七控制指令,第七控制指令包括:控制电路15与第二连接器16的第四数据引脚传输第二负数据信号DM1和第二正数据信号DP1;同时,控制电路15通过第二控制信号VBUS_EN关闭第一开关电路171,以关断控制电路15与第一连接器12的第三数据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若第二连接器16的第四数据引脚不存在数据信号,则确定控制指令为第八控制指令,第八控制指令包括:控制电路15通过第二控制信号VBUS_EN打开第一开关电路171,以使控制电路15与第一连接器12的第三数据引脚之间传输第一传输负数据信号DM和第一正数据信号DP。
进一步的,检测第二连接器16的第二电源引脚是否存在第二电源信号,若存在,则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九控制指令,第九控制指令包括:控制电路15向第三开关电路173发送向第三控制信号box_5v_EN,关闭第三开关电路173,同时,控制电路15向第二开关电路172发送向第二控制信号VBUS_EN,打开第三开关电路172,从而通过第二连接器16对智能终端10充电。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控制电路、检测电路、第一连接器以及充电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外接设备,所述第一连接器为pogo pin;
所述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对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控制;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ID引脚和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ID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检测所述ID引脚的ID脚电信号,以得到第一检测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第一电源引脚的第一电源引脚信号,以得到第二检测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二外接设备,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三数据引脚,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四数据引脚,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三数据引脚连接,以传输第三数据信号,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四数据引脚连接,以传输第四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为USB接口;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控制指令,以对智能终端的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控制;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五预设值,则确定此时为键盘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六预设值,则确定此时为音箱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为第二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五预设值,确定此时为投影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六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六控制指令包括: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数据引脚传输第一传输负数据信号和第一正数据信号;其中,检测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数据引脚是否存在第四数据信号,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数据引脚存在第四数据信号,则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七控制指令,所述第七控制指令包括: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数据引脚传输第二负数据信号和第二正数据信号;同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关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以关断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数据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数据引脚不存在数据信号,则确定控制指令为第八控制指令,第八控制指令包括: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打开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以使控制电路与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数据引脚之间传输第一传输负数据信号和第一正数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数据引脚,所述第一数据引脚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以传输第一数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引脚和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提供工作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二数据引脚,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数据引脚,以使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数据引脚之间传输第二数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和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数据引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
8.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其中,通过第一检测电路获取第一检测信号,通过第二检测电路获取第二检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电信号确定控制指令,其中,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控制指令,以对智能终端的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控制;
其中,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五预设值,则确定此时为键盘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六预设值,则确定此时为音箱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为第二预设值,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五预设值,确定此时为投影模式,此时确定控制指令为第六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六控制指令包括: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数据引脚传输第一传输负数据信号和第一正数据信号;其中,检测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数据引脚是否存在第四数据信号,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数据引脚存在第四数据信号,则确定控制指令为第七控制指令,所述第七控制指令包括: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数据引脚传输第二负数据信号和第二正数据信号;同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关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以关断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数据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数据引脚不存在数据信号,则确定控制指令为第八控制指令,第八控制指令包括: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打开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以使控制电路与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数据引脚之间传输第一传输负数据信号和第一正数据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04030.6A CN111736484B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US18/005,966 US20230299594A1 (en) | 2020-07-21 | 2020-09-08 | Smart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PCT/CN2020/113917 WO2022016680A1 (zh) | 2020-07-21 | 2020-09-08 |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04030.6A CN111736484B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36484A CN111736484A (zh) | 2020-10-02 |
CN111736484B true CN111736484B (zh) | 2022-03-25 |
Family
ID=72655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04030.6A Active CN111736484B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99594A1 (zh) |
CN (1) | CN111736484B (zh) |
WO (1) | WO20220166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17075B (zh) * | 2021-11-02 | 2023-04-1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配置方法和相关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5139A (zh) * | 2010-12-07 | 2012-07-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过流保护装置 |
CN103022856A (zh) * | 2012-11-29 | 2013-04-03 | 深圳市世纪安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电气连接的方法及电气连接器 |
CN106020406A (zh) * | 2016-05-13 | 2016-10-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CN107450705A (zh) * | 2016-05-31 | 2017-12-08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7493511A (zh) * | 2017-09-26 | 2017-12-19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音箱可分离电视的音箱供电系统 |
CN108880955A (zh) * | 2017-05-11 | 2018-11-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设备及控制其功能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80753B2 (en) * | 2006-04-27 | 2009-01-20 |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 Switching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logic between ports in a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
CN102778943B (zh) * | 2011-05-10 | 2016-07-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
CN103064489B (zh) * | 2011-10-21 | 2016-03-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根据usb接口状态进行内部电路选择的方法及终端 |
CN208971213U (zh) * | 2018-11-20 | 2019-06-11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识别主设备类型的从设备充电控制电路及摄像产品 |
-
2020
- 2020-07-21 CN CN202010704030.6A patent/CN111736484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08 US US18/005,966 patent/US2023029959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9-08 WO PCT/CN2020/113917 patent/WO202201668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5139A (zh) * | 2010-12-07 | 2012-07-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过流保护装置 |
CN103022856A (zh) * | 2012-11-29 | 2013-04-03 | 深圳市世纪安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电气连接的方法及电气连接器 |
CN106020406A (zh) * | 2016-05-13 | 2016-10-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CN107450705A (zh) * | 2016-05-31 | 2017-12-08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880955A (zh) * | 2017-05-11 | 2018-11-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设备及控制其功能的方法 |
CN107493511A (zh) * | 2017-09-26 | 2017-12-19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音箱可分离电视的音箱供电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99594A1 (en) | 2023-09-21 |
CN111736484A (zh) | 2020-10-02 |
WO2022016680A1 (zh) | 2022-0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05253B2 (en) | Combination audio/charger jack | |
US9627899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interface method thereof | |
US10241935B2 (en) | Portable device, cable assembly, and USB system | |
CN111130596B (zh) | 一种复用电路、接口电路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
EP3101756B1 (en) | Charging system | |
US9312576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apable of obtaining charging current value of charger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 |
US9077195B2 (en) | Input-output circuit | |
CN111509817B (zh) | 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 |
US20140049209A1 (en) | Charging converter | |
CN101833526B (zh) | 支持主机端功能的电子系统及方法 | |
CN111736484B (zh) |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US9502911B2 (en) |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with charging profile data update facility | |
CN111509815B (zh) | 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 |
KR20230038253A (ko) | 데이터 라인 및 충전 장치 | |
CN102955546B (zh) | 电脑对外接设备的供电电路 | |
CN109394169B (zh) | 具有迟滞模块的医疗设备 | |
CN209860606U (zh) | 快充协议转换电路及快充协议转换装置 | |
CN203233186U (zh) | 充电电路及通信终端 | |
CN115622225A (zh) |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电子设备 | |
US10063160B2 (en) | Power adapter, cable, and charger | |
CN208849505U (zh) | 具有迟滞模块的医疗设备 | |
CN208078678U (zh) | 用于充电接口的防腐蚀电路和充电器 | |
CN219554632U (zh) | 一种反向充电电路及反向充电转接头 | |
KR200458625Y1 (ko) | 데이터 케이블 | |
CN214381320U (zh) | 一种共线输出电路和共线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