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9371A - 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19371A CN111719371A CN201910223154.XA CN201910223154A CN111719371A CN 111719371 A CN111719371 A CN 111719371A CN 201910223154 A CN201910223154 A CN 201910223154A CN 111719371 A CN111719371 A CN 1117193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ad
- cement
- paving
- rolling
-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1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distributing granular or liquid materia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1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distributing granular or liquid materials
- E01C19/18—Devices for distributing road-metals mixed with binders, e.g. cement, bitumen, without consolidating or ironing effec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包括如下组分:碎石75‑85份、沥青路面铣刨料15‑25份、水泥3‑6份。这样,掺沥青路面铣刨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作为一般建筑材料,并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以作为公路工程的基层、底基层材料使用,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以沥青路面铣刨料替代水泥稳定碎石的部分材料,可以减少石料资源的开采,保护矿山资源,同时减少石料开采、加工等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国发展,我国的公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迅速扩大,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相对应的固体废弃物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为此,各地纷纷开山劈石,开发资源来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这同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适当的技术手段应用旧路结构等工程废料来作为建筑材料,以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解决传统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道路基层组分,包括如下组分:
碎石75-85份、沥青路面铣刨料15-25份、水泥3-6份。
进一步,包括如下组分:
碎石80份、沥青路面铣刨料20份、水泥4份
一种道路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下承层;对下承层进行修整和检测;
S2、施工前恢复中线,放出中线、边线,定高程控制桩、撒白灰线控制施工宽度;
S3、将道路基层组分进行拌和;
S4、将拌和好的混合料摊铺在下承层上;
S5、摊铺后,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
S6、碾压后进行接缝处理;
S7、接缝处理完成后及时覆盖,采用土工布湿润覆盖2h后洒水养生。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高程控制采用直径为3mm钢铰线控制,每段长度300~400m。在两端用紧线器同时张紧,张拉力大于1KN。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道路基层组分的拌和采用厂拌法,拌和设备为600型。
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采用采用双机联合阶梯摊铺作业,且夯锤频率与摊铺速度成正比。
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所述碾压方法为直线段由低到高、由外侧向内侧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轮迹与上道碾压轮迹相重叠1/2。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基层组分,包括如下组分:
碎石75-85份、沥青路面铣刨料15-25份、水泥3-6份。这样,掺沥青路面铣刨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作为一般建筑材料,并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以作为公路工程的基层、底基层材料使用,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以沥青路面铣刨料替代水泥稳定碎石的部分材料,可以减少石料资源的开采,保护矿山资源,同时减少石料开采、加工等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下承层;对下承层进行修整和检测;施工前恢复中线,放出中线、边线,定高程控制桩、撒白灰线控制施工宽度;将道路基层组分进行拌和;将拌和好的混合料摊铺在下承层上;摊铺后,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碾压后进行接缝处理;接缝处理完成后及时覆盖,采用土工布湿润覆盖2h后洒水养生。这样,以沥青路面铣刨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材料的一部分,可以大大节省直接工程造价;以沥青路面铣刨料替代水泥稳定碎石的部分材料,可以减少石料资源的开采,保护矿山资源,同时减少石料开采、加工等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将旧沥青路面等工程废渣加以利用,可以解决废物的堆放问题,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道路铺设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基层组分,包括如下组分:
碎石75-85份、沥青路面铣刨料15-25份、水泥3-6份。这样,掺沥青路面铣刨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作为一般建筑材料,并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以作为公路工程的基层、底基层材料使用,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以沥青路面铣刨料替代水泥稳定碎石的部分材料,可以减少石料资源的开采,保护矿山资源,同时减少石料开采、加工等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本发明的道路基层组分,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碎石80份、沥青路面铣刨料20份、水泥4份。
在初步的试验基础,确定以3.0%、4.0%、5.0%和6.0%的水泥含量分别进行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等性能试验,以最终确定最佳的水泥含量,即最佳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
应用以上初步选定的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的相关方法,测得不同水泥含量时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水泥含量时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序号 | 水泥含量(%) | 最大干密度(g/cm<sup>3</sup>) | 最佳含水量(%) |
1 | 3 | 2.340 | 6.0 |
2 | 4 | 2.343 | 6.4 |
3 | 5 | 2.346 | 6.5 |
4 | 6 | 2.349 | 6.8 |
制备试验试件(取压实度为98%),经过标准养生,测得其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如表2所示:
表2: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值
根据表中的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抗压强度数据,可以看出在试验范围内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对水泥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对基层、底基层水泥稳定类材料的抗压强度的要求可知,当水泥含量为3.0%时,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龄期抗压强度值为3.5MPa,等于3.5MPa(临界最低点不可取),故3.0%的水泥稳定碎石可作为重交通公路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材料;而当水泥含量为4.0%时,其7天龄期抗压强度值大于3.5MPa,故其可以作为特重交通道路底基层材料,部分配合比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还可以作为公路的基层材料。同时,当水泥含量为5.0%、6.0%时,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龄期抗压强度值分别为5.6MPa、7.0MPa,大于4.5MPa,其可以作为特种交通的基层材料,由于强度过高容易产生裂缝,不可取。
无侧限抗压强度
根据试验选定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掺入量,参照《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的相关方法,置备试验试件,经过标准养生,测得水泥稳定碎石不同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值,详见下表。
表3: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MPa)
从表中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范围内,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均大于3.5MPa,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对基层、底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单就抗压强度而言,这几种配合比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满足特重交通底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可以作为特重交通底基层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强度随龄期而增长,以压实度为98%时的数据为例,试验得到的水泥稳定碎石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如下表所示。
表4:水泥稳定碎石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作为道路基层或底基层材料,除了应该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传递行车荷载以外,由于道路要经受行车荷载的反复碾压作用,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层底要受到一定的拉应力,因此路面材料还要有足够的抗拉性能,以满足行车需求。工程上应用材料的劈裂强度来表征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抗拉性能。
根据选定的水泥含量以及上述不同水泥含量时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数据,参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的相关方法,制备压实度为98%的试验试件,经过标准养生28天,测得水泥稳定碎石的劈裂强度值,详见下表所示。
表5:水泥稳定碎石的劈裂强度
从上表的劈裂强度实验数据可以得知,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大对应水泥稳定碎石的劈裂强度增加幅度再降低,随着龄期的增长水泥稳定碎石的变化幅度较稳定。
抗压回弹模量
根据前面试验所得的不同水泥含量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制作试件,标准养生至28天龄期,测得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值。
表6: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沥青路面铣刨料中裹附沥青矿料的模量远小于矿料本身的模量,裹有沥青的矿料的刚度也小于矿料本身的刚度,并在一定程度下能够缓解水泥稳定类材料刚度过大的问题。
水稳定性
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件的制备,选用压实度为98%。水泥稳定碎石的水稳定性以水稳定系数来表征,即将试验制备的试件分为两组,一组标准养生28天(包括浸水24小时),另一组标准养生6天,之后浸水24小时再在自然条件下风干24小时,干湿循环十次后测定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并与标准养生试件的抗压强度值进行对比,得出水泥稳定碎石的水稳定系数;
表7:水泥稳定碎石的水稳定性
从干湿循环试验结果可知,水泥稳定碎石的水稳定系数均大于0.9,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干缩特性
根据前面击实试验所得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98%的压实度,采用静压法制作规格为150mm×150mm的试件,标准养生至7天龄期,测得不同配合比时水泥稳定碎石的平均干缩系数,干缩性能试验结果详见下表。
表8: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系数
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含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干缩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水泥含量越多,其材料的干缩系数就越大,可见为了减小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材料的干缩裂缝的发生,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水泥含量不宜过大。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下承层;对下承层进行修整和检测;施工前恢复中线,放出中线、边线,定高程控制桩、撒白灰线控制施工宽度;将道路基层组分进行拌和;将拌和好的混合料摊铺在下承层上;摊铺后,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碾压后进行接缝处理;接缝处理完成后及时覆盖,采用土工布湿润覆盖2h后洒水养生。这样,以沥青路面铣刨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材料的一部分,可以大大节省直接工程造价;以沥青路面铣刨料替代水泥稳定碎石的部分材料,可以减少石料资源的开采,保护矿山资源,同时减少石料开采、加工等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将旧沥青路面等工程废渣加以利用,可以解决废物的堆放问题,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1、准备下承层
(1)对下承层进行修整和检测,保证表面平整、坚实、干净,没有松散的材料和软弱点,高程及横坡符合设计要求。配备专门的下承层清扫人员,并有一台洒水车专门用于摊铺前下承层的洒水工序,保证摊铺前下承层湿润。
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洒水及时,满足下承层湿润要求,在以后的施工中,也要安排专门的水车负责在摊铺作业前,对下承层进行洒水作业。
(2)完成的二灰土底基层应按规范对中线、高程、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压实度、强度等各项质量技术指标,检查验收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摊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在水稳基层施工前,因社会车辆通行造成二灰底基层顶面平整度损坏,对水稳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之后二灰土及水稳基层施工完成后,及时封路,阻止来往车辆对路面结构层造成碾压损坏,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警示标志。
(3)在两侧设置钢模,并用薄膜隔离。线条顺直,内侧竖直,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宽度,并保持湿润。
试验段两侧模板采用的是钢工艺,摊铺前下承层支设钢模板,钢模采用3m长18号槽钢,用钢支架固定。现场配足固定钢模支架,防止部分钢模向外移位,在接下来进行水稳基层施工时,应加强钢模内外侧的固定,保证线型和厚度。
2、施工放样
(1)施工前恢复中线,放出中线、边线,定高程控制桩、撒白灰线控制施工宽度。
(2)高程控制采用直径为3mm钢铰线控制,每段长度300~400m。在两端用紧线器同时张紧,张拉力大于1KN。
(3)钢钎选用直径3cm光圆钢筋加工而成,并配固定架,固定架采用丝扣。相邻钢钎间距直线段10m,两钢钎间加设顶托,曲线段5m。
(4)钢钎钉设在距摊铺边缘线外40cm处。标高控制误差为-2mm、+3mm。钢纤固定后,测量固定横板外侧端部顶面挂线处高程,作为控制标高(设计标高+虚铺厚度+施工高度)。本项目以1.3的试验段松铺系数控制基层松铺线。
3、拌和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采用厂拌法,拌和设备为600型,骨料秤量采用差分皮带秤,并配有水流量计、拌和站自动控制操作系统及自动打印设备。
4、运输
(1)混合料运输车采用帆布进行覆盖,帆布覆盖应覆盖到槽帮一半以上。拌成的混合料必须马上运抵现场并开始摊铺,从拌合到碾压完成不宜超过3h。
(2)采用配套的自卸汽车运输,严禁超载。装料时,车辆前后移动,采用三次装料法,保证了车辆装料均匀。
(3)在摊铺机前,有专人指挥卸料。装料车辆在摊铺过程中严禁刹车过紧或溜车。
(4)发料时拌和站填写发料单,内容包括车号、出料时间、重量等。运至现场,由现场收料人员核对查收,并注明收料时间。
(5)从拌和到运至现场超出规定时间的混合料做为废料处理,确保在初凝前完成碾压,废料堆卸在指定地点。
5、摊铺
(1)摊铺机起步时要注意慢慢调节夯锤频率,与摊铺速度成正比关系。摊铺时时刻注意含水量大小,并及时及时反馈到后场拌和站。
(2)我部采用采用双机联合阶梯摊铺作业,进场两台两台摊铺机型号相同并且新旧程度一样;摊铺时候,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5m,摊铺宽度重叠10cm。保证两机摊铺厚度一致,松铺系数一致,路拱横坡一致,平整度一致,振动频率一致,纵接缝平整密实。
(3)摊铺作业时,前台摊铺机采用路侧钢丝和设置在路中的导梁控制高程,后台摊铺机路侧采用钢丝、路中采用滑靴控制高程。
(4)在摊铺过程中,根据拌和站拌和能力来确定摊铺速度,以避免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发生。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保证最少有2~3辆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准备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最少有5辆车。摊铺机搅龙控制到合适高度,能够全部埋置于混合料中。
(5)有出现局部离析现象时,及时采用人工消除。铲除局部粗集料“窝”,用新拌和的混合料填补。离析严重的部位,按照“方补原则”进行换填,并保证换填部位松铺度与周边一致,并且处理后表面平整。
(6)无法采用机械摊铺的部位采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时采用挂线法控制高程。在斜交桥头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部位可人工摊铺。
(7)正常摊铺时,不得随意调整夯板的震捣频率与铺机熨平板仰角。
(8)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因故中断1.5h时需要设置横缝。
(9)分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之前,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干净。
6、碾压
摊铺后,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碾压方法:直线段由低到高、由外侧向内侧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轮迹与上道碾压轮迹相重叠1/2,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范要求的密实度。稳压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纵向碾压时成锯齿状(最小错开1m),接头处应错成横向45°的阶梯形状。示意图如下:
在碾压现场设立初压、复压、终压标示牌,以明确碾压分界标志,让压路机操作手更直观地掌握碾压次序,以更好地保证碾压质量。一次碾压长度控制在50m以内。
试验段施工中,我部采取如下机械组合及碾压方案:
一台胶轮压路机、两台振动压路机、一台三轮压路机。
初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1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前静后振碾压1遍;再振压2遍,紧跟再强振2遍;终压采用三轮压路机静压一遍。以上所述一遍是指压路机在同一轨迹上一进一退为一遍。
碾压方案 | 静压1遍 | 前静后振1遍 | 振压2遍 | 强振2遍 | 静压1遍 |
速度(Km/h) | 1.5 | 1.5~1.7 | 1.8~2.2 | 1.8~2.2 | 2.0~2.5 |
压路机严禁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急刹车或“调头”,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层不被破坏。压路机倒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以免拉动混合料,碾压时前进、后退应保持方向不变,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进行换挡操作。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行成锯齿状。压路机停车要错开,最好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以免破坏摊铺层结构。碾压在水泥终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为保证水泥碎石层边缘强度,应有一定的超宽。压实后的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轮迹或隆起,不得产生“大波浪”现象。
7、接缝处理
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摊铺时因故中断时间超过1.5h必须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
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其设置方法为:
①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
②下次开工前,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次施工的底基层上,用三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底基层面离开三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除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③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次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8、养生及交通管制
(1)碾压完成后及时覆盖。采用土工布湿润覆盖2h后洒水养生(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洒水车满载后总重量不大于20t,一次洒水宽度不小于6m。洒水车喷头采用雾喷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养生期不少于7d。养生期间应保持表面湿润。
(2)养生期间封闭交通。我项目用土方封堵,配合交通警示牌,养生期间进行横向全幅布设,并设有专人看管。
强度检验
2017年6月,课题组在国道G205改造工程修建了本项目的试验工程,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位于K434+200~K435+330段,全长1130米。按照规范规定进行路面底基层与基层的摊铺与压实,并养护,同时应用现场材料制作相同压实度的试件标养,在野外条件养护至7天龄期时现场取芯,检测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值,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现场检测结果(7天龄期)
作为重交通的公路基层材料,《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水泥稳定类材料的7天龄期无侧限杭压强度值给出具体的要求,通过本次现场检测结果可知,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龄期抗压强度值均大于3.5MPa,满足规范的要求,可见掺沥青路面铣刨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可以作为公路得基层或底基层材料使用。这样既有利于减少道路建筑材料的消耗,也可以使得废物得以利用,变废为宝。
经济效益分析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高材料消耗行业,特别是对于平原公路建设,增大了建筑材料运输的难度与费用。如果在公路建设中可以应用沥青路面铣刨料碎石来替代传统建筑材料(水泥稳定碎石等),将工程废料用于公路建设,可以起到变废为宝、节省工程造价的作用。
通过本项目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验证可知,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可以用作公路底基层的建筑材料。这样变废为宝,即可节约道路建筑材料,降低道路工程造价,也可解决这些工程废料堆放所需的土地占用问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具体效益组成如下:
1、以沥青路面铣刨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材料的一部分,可以大大节省直接工程造价。
2、以沥青路面铣刨料替代水泥稳定碎石的部分材料,可以减少石料资源的开采,保护矿山资源,同时减少石料开采、加工等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3、将旧沥青路面等工程废渣加以利用,可以解决废物的堆放问题,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现以国道G205改造工程修筑的试验段为例,计算本项目的具体经济效益,结果详见以下内容。
根据对保定地区常用建筑材料市场的调查,以及对沥青路面铣刨费用等走访,得出原材料的基本价格如下:
(1)水泥:380元/吨
(2)级配碎石122.29元/m3,根据项目使用的级配碎石,课题组测定了它的密度,得出级配碎石的密度约为1.5t/m3,则级配碎石的价格约为:81.5元/吨。
沥青路面铣刨料:87.75元/m3,根据规范的有关方法,测得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35t/m,可知碎石的价格为:65元/吨。
4.4.2.2水泥稳定碎石(掺沥青路面铣刨料)的单价
国道G205改造工程试验段的路面下基层采用18cm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为2.334g/cm3,(掺沥青路面铣刨料)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为2.343g/cm3,工程要求压实度为98%,在此要求之下,计算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的材料用量与价格,结果详见下表。
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的材料用量与价格
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掺铣刨料)的材料用量与价格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知,掺铣刨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其单价大大小于全新材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应用以上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来替代全新材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道路基层组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
碎石75-85份、沥青路面铣刨料15-25份、水泥3-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基层组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
碎石80份、沥青路面铣刨料20份、水泥4份。
3.一种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下承层;对下承层进行修整和检测;
S2、施工前恢复中线,放出中线、边线,定高程控制桩、撒白灰线控制施工宽度;
S3、将道路基层组分进行拌和;
S4、将拌和好的混合料摊铺在下承层上;
S5、摊铺后,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
S6、碾压后进行接缝处理;
S7、接缝处理完成后及时覆盖,采用土工布湿润覆盖2h后洒水养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高程控制采用直径为3mm钢铰线控制,每段长度300~400m。在两端用紧线器同时张紧,张拉力大于1K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道路基层组分的拌和采用厂拌法,拌和设备为600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采用采用双机联合阶梯摊铺作业,且夯锤频率与摊铺速度成正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碾压方法为直线段由低到高、由外侧向内侧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轮迹与上道碾压轮迹相重叠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23154.XA CN111719371A (zh) | 2019-03-22 | 2019-03-22 | 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23154.XA CN111719371A (zh) | 2019-03-22 | 2019-03-22 | 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19371A true CN111719371A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62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23154.XA Pending CN111719371A (zh) | 2019-03-22 | 2019-03-22 | 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1937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0881A (zh) * | 2021-01-14 | 2021-09-24 | 绍兴文理学院 | 一种基于固废全利用的再生路基的铺设方法 |
CN114394809A (zh) * | 2021-11-23 | 2022-04-26 | 邯郸中建恒质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多固废协同稳定煤矸石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16235A2 (fr) * | 2001-08-14 | 2003-02-27 | Claude Destenay | Materiau de revetement a charges dures apparentes colorees,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CN104452506A (zh) * | 2014-10-13 | 2015-03-25 | 敬启培 | 一种构建抗疏力道路的方法 |
CN106522073A (zh) * | 2016-11-18 | 2017-03-22 | 苏州中恒通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掺量水稳铣刨旧料基层施工方法 |
CN106894308A (zh) * | 2017-02-16 | 2017-06-27 | 昆山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
CN107129695A (zh) * | 2017-05-18 | 2017-09-05 | 江苏道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就地冷再生的乳化沥青混合料及就地冷再生路面 |
CN107151961A (zh) * | 2017-06-06 | 2017-09-12 | 合肥雪立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 |
CN107964845A (zh) * | 2017-12-05 | 2018-04-27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合成方法 |
-
2019
- 2019-03-22 CN CN201910223154.XA patent/CN1117193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16235A2 (fr) * | 2001-08-14 | 2003-02-27 | Claude Destenay | Materiau de revetement a charges dures apparentes colorees,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CN104452506A (zh) * | 2014-10-13 | 2015-03-25 | 敬启培 | 一种构建抗疏力道路的方法 |
CN106522073A (zh) * | 2016-11-18 | 2017-03-22 | 苏州中恒通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掺量水稳铣刨旧料基层施工方法 |
CN106894308A (zh) * | 2017-02-16 | 2017-06-27 | 昆山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
CN107129695A (zh) * | 2017-05-18 | 2017-09-05 | 江苏道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就地冷再生的乳化沥青混合料及就地冷再生路面 |
CN107151961A (zh) * | 2017-06-06 | 2017-09-12 | 合肥雪立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 |
CN107964845A (zh) * | 2017-12-05 | 2018-04-27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合成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士雯: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就地冷再生配合比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
杨玉庆 等: "水泥就地冷再生在碎石土基层沥青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广东公路交通》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0881A (zh) * | 2021-01-14 | 2021-09-24 | 绍兴文理学院 | 一种基于固废全利用的再生路基的铺设方法 |
CN114394809A (zh) * | 2021-11-23 | 2022-04-26 | 邯郸中建恒质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多固废协同稳定煤矸石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31261B (zh) |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下基层和上基层三层连铺的施工方法 | |
CN111485468B (zh) | 预混式泡沫沥青基层及底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法 | |
WO2023020630A1 (zh) | 一种钢渣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的施工方法 | |
CN114381981A (zh) | 导行路双层联铺试验段施工方法 | |
CN107805989A (zh) | 临时道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改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163187A (zh) | 一种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及其施工工艺 | |
CN111021174A (zh) | 一种城市道路的施工方法 | |
CN111719371A (zh) | 一种道路基层组分以及道路铺设方法 | |
CN112982058A (zh) |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拌和施工工法 | |
CN114045729B (zh) | 低温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防离析减少裂缝施工方法 | |
CN104631260A (zh) | 水泥稳定碎石上下层联铺施工方法 | |
CN108570897A (zh) | 一种道路路面基层的铺筑方法 | |
CN105064163A (zh)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超高反坡段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 |
CN213625024U (zh) |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结构 | |
CN211472012U (zh) | 一种信号灯路口灌入式复合路面 | |
CN113389107A (zh) | 一种同步摊铺就地冷再生的铣刨、拌和、摊铺、压实方法 | |
CN107558324A (zh) | 一种有轨电车与道路平交口的钢纤维砼路面及其施工工艺 | |
CN204662193U (zh) | 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 |
CN114808586B (zh) | 用于严寒地区沥青路面防裂的施工方法 | |
CN113250010B (zh) | 一种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道床及其施工方法 | |
Pittman | Construction of roller-compacted concrete pavements | |
CN113445390A (zh) | 一种重交通低温环境下快速开放交通的路面施工和质量控制方法 | |
CN109322224B (zh) | 一种路基换填的施工方法 | |
Sharp | Concrete in Highwa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Series of Monographs in Civil Engineering | |
CN113584981A (zh) | 一种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及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