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707760B -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7760B
CN111707760B CN202010790613.5A CN202010790613A CN111707760B CN 111707760 B CN111707760 B CN 111707760B CN 202010790613 A CN202010790613 A CN 202010790613A CN 111707760 B CN111707760 B CN 111707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eoniflorin
paeonol
cinnamaldehyd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06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7760A (zh
Inventor
曹薇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7906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7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7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7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7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7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fluid composition, e.g. gradi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4Optical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6Signal analysis
    • G01N30/8624Detection of slopes or peaks; baseline correction
    • G01N30/8631Pea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品测定的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称取样品,使用混合溶剂A溶解,然后进行超声处理,冷却,使用混合溶剂A定容,过滤,得到样品溶液;其中混合溶剂A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5~15%三甘醇、85%~95%甲醇组成;称取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对照品,使用混合溶剂A溶解、定容,分别作为对照品储备溶液a、b、c,使用混合溶剂A稀释,得到呈梯度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对样品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计算样品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桂枝肌瘤丸无法进行质量检测和整体质量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测定技术领域,提出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桂枝肌瘤丸(冀药制字Z20050873)是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制剂,是由桂枝、桃仁、赤芍、牡丹皮、丹参、茯苓六味药材粉碎成细粉加炼蜜制成的大蜜丸,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癥块的作用。用于瘀阻胞宫所致漏下不止、血色紫黑灰暗、腹痛拒按;子宫肌瘤、痛经、盆腔炎等症。六味药材分别具有众多化学成分,发挥着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中芍药苷、丹皮酚为赤芍、牡丹皮中共有的主要成分,桂皮醛为桂枝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解除平滑肌痉挛,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丹皮酚具有镇痛、降压、抗凝、抗菌消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桂皮醛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抗菌、降糖、抗肥胖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
现行的质量标准仅有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仅能做为定性检查,鉴别制剂真伪。质量标准中没有含量测定方法,无法衡量其制剂工艺的稳定性,无法判断中药材及制剂质量优劣,无法保证制剂的质量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医院制剂室及监管部门无法全面控制制剂质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药品含量测定常用检测方法,医疗机构及基层检测单位均较容易达到相应检验资质要求,包括仪器、试剂配备及人员检测水平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加入波长切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对于成分复杂且需要测定多种成分的中药制剂来说,可实现多种待检成分同时检测,灵敏度高,相比于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每一种色谱条件只测定一种待测成分,减少了操作步骤及试剂的消耗,节省时间,节约检测成本,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制剂室及基层检测单位更加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桂枝肌瘤丸无法进行质量检测和整体质量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样品,使用混合溶剂A溶解所称取样品,得到溶液Ⅰ,称重,记为m1,将溶液Ⅰ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Ⅱ,再次称重,记为m2,使用混合溶剂A将溶液Ⅱ的重量由m2补足至m1,过滤,得到样品溶液备用;
所述混合溶剂A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5~15%三甘醇、85%~95%甲醇组成;
B、称取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对照品,分别使用混合溶剂A溶解、定容,得到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将对照品储备溶液a、b、c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混合溶剂A,得到呈梯度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
C、将步骤A中得到的样品溶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
D、根据步骤C中记录的色谱图,分别以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浓度为横坐标,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回归计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标准曲线,将样品中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的峰面积值分别代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样品称取量为0.6~0.9g;
所述混合溶剂A溶解所称取样品时,混合溶剂A的使用量为25ml。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超声处理功率为240~270w,频率为45~55kHz,时间为20~40min。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中混合对照品溶液A中芍药苷浓度为3.60μg·ml-1,桂皮醛浓度为1.82μg·ml-1,丹皮酚浓度为2.01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B中芍药苷浓度为18.11μg·ml-1,桂皮醛浓度为9.24μg·ml-1,丹皮酚浓度为10.13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C中芍药苷浓度为36.23μg·ml-1,桂皮醛浓度为18.42μg·ml-1,丹皮酚浓度为20.26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D中芍药苷浓度为54.31μg·ml-1,桂皮醛浓度为27.62μg·ml-1,丹皮酚浓度为30.41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E中芍药苷浓度为72.34μg·ml-1,桂皮醛浓度为36.83μg·ml-1,丹皮酚浓度为40.54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F中芍药苷浓度为90.45μg·ml-1,桂皮醛浓度为46.09μg·ml-1,丹皮酚浓度为50.65μg·ml-1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中色谱分析的色谱条件包括: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缓冲溶剂A,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
所述缓冲溶剂A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B的pH调节至7~8;
所述混合溶剂B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0.03~0.05%三氟乙酸、0.03~0.05%磷酸二氢钠、99.90~99.94%水组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梯度洗脱的洗脱条件:
0~19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1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85%;
19~23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4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55%;
23~40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3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65%;
40~51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1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85%。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中色谱分析的色谱条件包括波长切换法,所述波长切换法的波长条件:
0~25min,检测波长为230nm;
25~41min,检测波长为290nm;
41~51min,检测波长为274n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为使用微孔滤膜过滤,微孔滤膜精度为0.45μ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对桂枝肌瘤丸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三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通过对溶解剂与流动相的合理配比设计,提高了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三种成分的溶解度,以及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在待测样品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含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桂枝肌瘤丸无法进行质量检测和整体质量控制的问题;另外,本发明中采用了梯度洗脱、波长切换法,可以同时对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检测,减少了操作步骤及试剂的消耗,节约了时间及检测成本。
2、本发明中,进行了稳定性实验、重复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稳定性实验测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RSD值控制在0.93%以内,重复性实验测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RSD值控制在0.53%以内,回收率实验测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RSD值控制在1.36%以内,可以看出本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另外,本发明作为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同时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制剂室及基层检测单位具有非常显著的实用性。
3、本发明中,采用三甘醇-甲醇混合溶剂作为溶解剂,稳定性实验中,芍药苷和桂皮醛的RSD值分别为0.36%、0.79%,0h时所测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2.223mg/g、0.235mg/g、0.228mg/g,芍药苷、桂皮醛在三甘醇-甲醇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要优于在三甘醇或甲醇中的稳定性,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在三甘醇-甲醇混合溶剂的溶解率也要高于在三甘醇或甲醇中的溶解率,可见三甘醇和甲醇二者产生了协同增强的效果,解决了芍药苷、桂皮醛在待测溶液中稳定性差、溶解率低的问题;另外,实验过程中发现,采用乙腈作为流动相A,三氟乙酸-磷酸二氢钠-三乙胺水溶液作为流动相B时,所测色谱峰型好,在回收率实验中,所测平均回收率≥99.25%,所测RSD≤1.36%,比三氟乙酸-三乙胺水溶液作为流动相B或者磷酸二氢钠-三乙胺作为流动相B时的实验准确性要高,可以看出来三氟乙酸、磷酸二氢钠、三乙胺三者之间产生了复配协同作用,提高了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3样品溶液的色谱图;
图中1表示芍药苷,2表示桂皮醛,3表示丹皮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1~3及对比例1~4中所用的桂枝肌瘤丸(冀药制字Z20050873)为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所制,芍药苷对照品含量为96.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36-201438),桂皮醛对照品含量为98.7%(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10-201720),丹皮酚对照品含量为99.9%(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08-201407);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规格为4.6mm×25cm,5μm。
下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中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的浓度分别为:
混合对照品溶液A中芍药苷浓度为3.60μg·ml-1,桂皮醛浓度为1.82μg·ml-1,丹皮酚浓度为2.01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B中芍药苷浓度为18.11μg·ml-1,桂皮醛浓度为9.24μg·ml-1,丹皮酚浓度为10.13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C中芍药苷浓度为36.23μg·ml-1,桂皮醛浓度为18.42μg·ml-1,丹皮酚浓度为20.26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D中芍药苷浓度为54.31μg·ml-1,桂皮醛浓度为27.62μg·ml-1,丹皮酚浓度为30.41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E中芍药苷浓度为72.34μg·ml-1,桂皮醛浓度为36.83μg·ml-1,丹皮酚浓度为40.54μg·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F中芍药苷浓度为90.45μg·ml-1,桂皮醛浓度为46.09μg·ml-1,丹皮酚浓度为50.65μg·ml-1
梯度洗脱的洗脱条件为:
0~19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1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85%;
19~23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4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55%;
23~40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3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65%;
40~51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1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85%;
波长切换法的波长条件为:
0~25min,检测波长为230nm;
25~41min,检测波长为290nm;
41~51min,检测波长为274nm。
实施例1
A、将桂枝肌瘤丸样品切碎后,精密称取样品0.6024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5ml混合溶剂A溶解,得到溶液Ⅰ,将锥形瓶密塞,称重,记为m1,将溶液Ⅰ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功率240w,频率45kHz,时间20min,超声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Ⅱ,再次称重,记为m2,使用混合溶剂A将溶液Ⅱ的重量由m2补足至m1,然后使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其中混合溶剂A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5%三甘醇、95%甲醇组成;
B、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18.76mg、桂皮醛对照品18.63mg、丹皮酚对照品10.13mg,分别置于50ml、100ml、50ml容量瓶中,分别使用混合溶剂A溶解、定容至刻度,得到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将对照品储备溶液a、b、c精密量取各0.1ml置于10ml容量瓶A中,使用混合溶剂A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A;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0.5ml于10ml容量瓶B中,使用混合溶剂A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B;
精密量取称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1.0ml于10ml容量瓶C中,使用混合溶剂A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C;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1.5ml于10ml容量瓶D中,使用混合溶剂A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D;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2.0ml于10ml容量瓶E中,使用混合溶剂A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E;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2.5ml于10ml容量瓶F中,使用混合溶剂A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F;
C、将步骤A中得到的样品溶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色谱条件包括: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注入量20μL,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缓冲溶剂A,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采取波长切换法;
其中缓冲溶剂A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B的pH调节至7;
其中混合溶剂B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0.03%三氟乙酸、0.03%磷酸二氢钠、99.94%水组成;
D、根据步骤C中的色谱图,分别以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进样浓度为横坐标,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回归计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芍药苷标准曲线方程为A=2.7848×104C+1.2058×104(r=0.9993),桂皮醛标准曲线方程为A=1.99715×105C+1.1646×104(r=0.9999),丹皮酚标准曲线方程为A=1.05861×105C+8.0561×103(r=0.9999),将样品溶液中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的峰面积值分别代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方程,得出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232mg/g,桂皮醛含量为0.230mg/g,丹皮酚含量为0.223mg/g。
实施例2
A、将桂枝肌瘤丸样品切碎后,精密称取样品0.8064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5ml混合溶剂A溶解,得到溶液Ⅰ,将锥形瓶密塞,称重,记为m1,将溶液Ⅰ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功率270w,频率55kHz,时间40min,超声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Ⅱ,再次称重,记为m2,使用混合溶剂A将溶液Ⅱ的重量由m2补足至m1,然后使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其中混合溶剂A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15%三甘醇、85%甲醇组成;
B、按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得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
C、将步骤A中得到的样品溶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色谱条件包括: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注入量20μL,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缓冲溶剂A,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采取波长切换法;
其中缓冲溶剂A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B的pH调节至8;
其中混合溶剂B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0.05%三氟乙酸、0.05%磷酸二氢钠、99.90%水组成;
D、根据步骤C中的色谱图,分别以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进样浓度为横坐标,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回归计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芍药苷标准曲线方程为A=2.7848×104C+1.2058×104(r=0.9993),桂皮醛标准曲线方程为A=1.99715×105C+1.1646×104(r=0.9999),丹皮酚标准曲线方程为A=1.05861×105C+8.0561×103(r=0.9999),将样品溶液中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的峰面积值分别代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方程,得出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230mg/g,桂皮醛含量为0.237mg/g,丹皮酚含量为0.228mg/g。
实施例3
A、将桂枝肌瘤丸样品切碎后,精密称取样品0.8992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5ml混合溶剂A溶解,得到溶液Ⅰ,将锥形瓶密塞,称重,记为m1,将溶液Ⅰ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时间30min,超声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Ⅱ,再次称重,记为m2,使用混合溶剂A将溶液Ⅱ的重量由m2补足至m1,然后使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其中混合溶剂A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10%三甘醇、90%甲醇组成;
B、按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得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
C、将步骤A中得到的样品溶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见图1,色谱条件包括: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注入量20μL,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缓冲溶剂A,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采取波长切换法;
其中缓冲溶剂A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B的pH调节至7.5;
其中混合溶剂B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0.04%三氟乙酸、0.04%磷酸二氢钠、99.92%水组成;
D、根据步骤C中的色谱图,分别以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进样浓度为横坐标,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回归计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芍药苷标准曲线方程为A=2.7848×104C+1.2058×104(r=0.9993),桂皮醛标准曲线方程为A=1.99715×105C+1.1646×104(r=0.9999),丹皮酚标准曲线方程为A=1.05861×105C+8.0561×103(r=0.9999),将样品溶液中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的峰面积值分别代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方程,得出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220mg/g,桂皮醛含量为0.233mg/g,丹皮酚含量为0.226mg/g。
对比例1
A、将桂枝肌瘤丸样品切碎后,精密称取样品0.8992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5ml甲醇溶解,得到溶液Ⅰ,将锥形瓶密塞,称重,记为m1,将溶液Ⅰ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时间30min,超声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Ⅱ,再次称重,记为m2,使用甲醇将溶液Ⅱ的重量由m2补足至m1,然后使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B、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18.76mg、桂皮醛对照品18.63mg、丹皮酚对照品10.13mg,分别置于50ml、100ml、50ml容量瓶中,分别使用甲醇溶解、定容至刻度,得到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将对照品储备溶液a、b、c精密量取各0.1ml置于10ml容量瓶A中,使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A;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0.5ml于10ml容量瓶B中,使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B;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1.0ml于10ml容量瓶C中,使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C;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1.5ml于10ml容量瓶D中,使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D;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2.0ml于10ml容量瓶E中,使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E;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2.5ml于10ml容量瓶F中,使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F;
C、将步骤A中得到的样品溶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色谱条件包括: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注入量20μL,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缓冲溶剂A,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采取波长切换法;
其中缓冲溶剂A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B的pH调节至7.5;
其中混合溶剂B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0.04%三氟乙酸、0.04%磷酸二氢钠、99.92%水组成;
D、根据步骤C中的色谱图,分别以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进样浓度为横坐标,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回归计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芍药苷标准曲线方程为A=2.7848×104C+1.2058×104(r=0.9993),桂皮醛标准曲线方程为A=1.99715×105C+1.1646×104(r=0.9999),丹皮酚标准曲线方程为A=1.05861×105C+8.0561×103(r=0.9999),将样品溶液中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的峰面积值分别代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方程,得出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152mg/g,桂皮醛含量为0.210mg/g,丹皮酚含量为0.225mg/g。
对比例2
A、将桂枝肌瘤丸样品切碎后,精密称取样品0.8992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5ml三甘醇溶解,得到溶液Ⅰ,将锥形瓶密塞,称重,记为m1,将溶液Ⅰ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时间30min,超声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Ⅱ,再次称重,记为m2,使用三甘醇将溶液Ⅱ的重量由m2补足至m1,然后使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B、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18.76mg、桂皮醛对照品18.63mg、丹皮酚对照品10.13mg,分别置于50ml、100ml、50ml容量瓶中,分别使用三甘醇溶解、定容至刻度,得到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将对照品储备溶液a、b、c精密量取各0.1ml置于10ml容量瓶A中,使用三甘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A;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0.5ml于10ml容量瓶B中,使用三甘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B;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1.0ml于10ml容量瓶C中,使用三甘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C;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1.5ml于10ml容量瓶D中,使用三甘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D;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2.0ml于10ml容量瓶E中,使用三甘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E;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各2.5ml于10ml容量瓶F中,使用三甘醇稀释至刻度,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混合对照品溶液F;
C、将步骤A中得到的样品溶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色谱条件包括: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注入量20μL,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缓冲溶剂A,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采取波长切换法;
其中缓冲溶剂A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B的pH调节至7.5;
其中混合溶剂B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0.04%三氟乙酸、0.04%磷酸二氢钠、99.92%水组成;
D、根据步骤C中的色谱图,分别以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进样浓度为横坐标,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回归计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芍药苷标准曲线方程为A=2.7848×104C+1.2058×104(r=0.9993),桂皮醛标准曲线方程为A=1.99715×105C+1.1646×104(r=0.9999),丹皮酚标准曲线方程为A=1.05861×105C+8.0561×103(r=0.9999),将样品溶液中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的峰面积值分别代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标准曲线方程,得出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102mg/g,桂皮醛含量为0.201mg/g,丹皮酚含量为0.202mg/g。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C中的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pH为7.5的缓冲溶剂a,其中缓冲溶剂a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a的pH调节至7.5;
其中混合溶剂a为质量分数为0.08%的三氟乙酸水溶液;
测量结果: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223mg/g,桂皮醛含量为0.241mg/g,丹皮酚含量为0.221mg/g。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C中的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pH为7.5的缓冲溶剂b,其中缓冲溶剂b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b的pH调节至7.5;
其中混合溶剂b为质量分数为0.08%的磷酸二氢钠水溶液;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3;
测量结果:得出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233mg/g,桂皮醛含量为0.232mg/g,丹皮酚含量为0.227mg/g。
1、稳定性实验
按照实施例3中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将所制备样品溶液分别于室温下放置0h,5h,10h,15h,20h,25h,各精密吸取20μL溶液,按实施例3所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各色谱峰面积的RSD值,结果见表1。
按照对比例1中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将所制备样品溶液分别于室温下放置0h,5h,10h,15h,20h,25h,各精密吸取20μL溶液,按对比例1所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各色谱峰面积的RSD值,结果见表2。
按照对比例2中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将所制备样品溶液分别于室温下放置0h,5h,10h,15h,20h,25h,各精密吸取20μL溶液,按对比例2所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各色谱峰面积的RSD值,结果见表3。
表1 实施例3样品溶液稳定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091
表2 对比例1样品溶液稳定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092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01
表3 对比例2样品溶液稳定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02
由表1~表3可知,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1使用甲醇作为溶解剂,芍药苷和桂皮醛的RSD分别为2.7%、4.34%,所制得的样品溶液稳定性差,对比例2中使用三甘醇作为溶解剂,芍药苷和桂皮醛的RSD分别为0.41%、1.92%,与对比例1相比,所制得的样品溶液稳定性较好,但是芍药苷和桂皮醛、丹皮酚在三甘醇中的溶解率较低,0h时所测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2.104mg/g、0.201mg/g、0.201mg/g,而在实施例3使用复合溶剂甲醇-三甘醇作为溶解剂,芍药苷和桂皮醛的RSD为0.36%、0.79%,0h时所测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2.223mg/g、0.235mg/g、0.228mg/g,可以看出来本发明中甲醇-三甘醇起到了协同增强的作用,不仅提高了芍药苷和桂皮醛的溶解率,还有效地提高了芍药苷和桂皮醛在样品溶液中的稳定性,解决了芍药苷和桂皮醛在甲醇中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2、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桂枝肌瘤丸样品,按实施例3的步骤重复测定6次,计算样品中含量,结果见表4。
表4 重复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03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11
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样品溶液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含量的RSD值分别为0.42%、0.45%、0.53%,数值小,均控制在1%以内,表明该分析方法重复性好。
3、回收率实验
实施例3所用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220mg/g,桂皮醛含量为0.233mg/g,丹皮酚含量为0.226mg/g,称取6份实施例3所用桂枝肌瘤丸,每份0.45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混合对照品溶液(芍药苷浓度1.004mg/ml,桂皮醛浓度0.101mg/ml,丹皮酚浓度0.102mg/ml)1ml,挥干溶剂,按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实施例3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分别计算各成分的回收率,结果见表5;
对比例3所用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223mg/g,桂皮醛含量为0.241mg/g,丹皮酚含量为0.221mg/g,称取6份对比例3所用桂枝肌瘤丸,每份0.45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混合对照品溶液(芍药苷浓度1.004mg/ml,桂皮醛浓度0.101mg/ml,丹皮酚浓度0.102mg/ml)1ml,挥干溶剂,按对比例3的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对比例3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分别计算各成分的回收率,结果见表6;
对比例4所用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含量为2.233mg/g,桂皮醛含量为0.232mg/g,丹皮酚含量为0.227mg/g,称取6份对比例4所用桂枝肌瘤丸,每份0.45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混合对照品溶液(芍药苷浓度1.004mg/ml,桂皮醛浓度0.101mg/ml,丹皮酚浓度0.102mg/ml)1ml,挥干溶剂,按对比例4的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对比例4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分别计算各成分的回收率,结果见表7。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12
表5 实施例3回收率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13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21
表6 对比例3回收率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22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31
表7 对比例4回收率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32
Figure BDA0002623629350000141
(注:样品中待测成分含量为平均值,实际检测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回收率的值会出现超过100%的情况。)
由表5~7可以发现,对比例3中采用的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三氟乙酸水溶液-三乙胺,在回收率实验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77%、91.92%、93.47%,RSD分别为3.47%、5.59%、5.17%,对比例4中采用的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三乙胺,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02%、93.07%、93.30%,RSD分别为4.06%、3.08%、3.60%,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3与对比例4的平均回收率均较低,RSD值偏高,即对比例3与对比例4的实验准确性低,而实施例3的回收率实验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5%、99.34%、100.49%,RSD值控制在1.36%以内,可以看出来,当三氟乙酸水溶液与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复合作为流动相时,三氟乙酸、磷酸二氢钠、三乙胺产生了协同增强实验的准确性的效果;另外,当采用乙腈作为流动相A,三氟乙酸-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三乙胺作为流动相B时,色谱图如图1所示,所测得的色谱峰型较好,未出现拖尾、峰展宽等异常现象。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样品,使用混合溶剂A溶解所称取样品,得到溶液Ⅰ,称重,记为m1,将溶液Ⅰ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Ⅱ,再次称重,记为m2,使用混合溶剂A将溶液Ⅱ的重量由m2补足至m1,过滤,得到样品溶液备用;
所述混合溶剂A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5~15%三甘醇、85%~95%甲醇组成;
B、称取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对照品,分别使用混合溶剂A溶解、定容,得到对照品储备溶液a、b、c,将对照品储备溶液a、b、c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混合溶剂A,得到呈梯度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
C、将步骤A中得到的样品溶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
D、根据步骤C中记录的色谱图,分别以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浓度为横坐标,混合对照品溶液A、B、C、D、E、F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回归计算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标准曲线,将样品中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的峰面积值分别代入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
所述步骤C中色谱分析的色谱条件包括: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缓冲溶剂A,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
所述缓冲溶剂A的制备方法为:使用三乙胺将混合溶剂B的pH调节至7~8;
所述混合溶剂B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由0.03~0.05%三氟乙酸、0.03~0.05%磷酸二氢钠、99.90~99.94%水组成;
所述步骤A中样品称取量为0.6~0.9g;
所述混合溶剂A溶解所称取样品时,混合溶剂A的使用量为25ml;
所述梯度洗脱的洗脱条件:
0~19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1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85%;
19~23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4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55%;
23~40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3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65%;
40~51min,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为15%,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85%;
所述步骤C中色谱分析的色谱条件包括波长切换法,所述波长切换法的波长条件:
0~25min,检测波长为230nm;
25~41min,检测波长为290nm;
41~51min,检测波长为274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超声处理功率为240~270w,频率为45~55kHz,时间为20~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混合对照品溶液A中芍药苷浓度为3.60μg· ml-1,桂皮醛浓度为1.82μg· ml-1,丹皮酚浓度为2.01μg· 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B中芍药苷浓度为18.11μg· ml-1,桂皮醛浓度为9.24μg· ml-1,丹皮酚浓度为10.13μg· 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C中芍药苷浓度为36.23μg· ml-1,桂皮醛浓度为18.42μg· ml-1,丹皮酚浓度为20.26μg· 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D中芍药苷浓度为54.31μg· ml-1,桂皮醛浓度为27.62μg· ml-1,丹皮酚浓度为30.41μg· 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E中芍药苷浓度为72.34μg· ml-1,桂皮醛浓度为36.83μg· ml-1,丹皮酚浓度为40.54μg· ml-1
混合对照品溶液F中芍药苷浓度为90.45μg· ml-1,桂皮醛浓度为46.09μg· ml-1,丹皮酚浓度为50.65μg· ml-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枝肌瘤丸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为使用微孔滤膜过滤,微孔滤膜精度为0.45μm。
CN202010790613.5A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Active CN111707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0613.5A CN111707760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0613.5A CN111707760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7760A CN111707760A (zh) 2020-09-25
CN111707760B true CN111707760B (zh) 2022-09-02

Family

ID=7254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0613.5A Active CN111707760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776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509A (zh) * 2011-04-25 2012-10-31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桂枝茯苓胶囊的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509A (zh) * 2011-04-25 2012-10-31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桂枝茯苓胶囊的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mprehensive chemical profiling of Guizhi Fuling capsule by the combined use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ith a deconvolution software and rapid-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Ya-Qiong Wang 等;《Biomed. Chromatogr.》;20120202;第26卷;1286-1296 *
HPLC-ELSD法测定桔贝合剂中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的含量;沈立茹 等;《中南药学》;20171231;第15卷(第12期);1765-1767 *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丸中4种成分;于艳 等;《中成药》;20131130;第35卷(第11期);2426-2429 *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constitu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uiZhiFuLing-Wan by HPLC-DAD-MS/MS;Lu Chen 等;《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081119;第49卷;267-275 *
基于UPLC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8种活性成分的溶出度;何艳梅 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0131;第24卷(第1期);14-19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济生肾气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王晓蕾 等;《中国药学杂志》;20130930;第48卷(第18期);1589-15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7760A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7188B (zh) 一种复方血栓通制剂生物活性色谱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CN103869003B (zh) 黄柏药材双溶剂融合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
CN103940929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液的检测方法
CN100437112C (zh) 一种治疗中老年眼部疾病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9374764B (zh) 八味龙钻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CN101672834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4391072A (zh) 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9239250B (zh) 利脑心片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
CN116008456A (zh) 五神汤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CN105372350A (zh) 一种低糖型强力枇杷露指纹图谱控制方法
CN102068627A (zh) 一种中药制剂心脑静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1707760B (zh) 一种中药制剂中芍药苷、桂皮醛、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7688072A (zh) 一种醒脑静注射液的检测方法
CN105004833A (zh)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的中药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10243986B (zh) 一种活血消瘿片hplc指纹图谱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0643B (zh) 一种中药荆芥抗肺癌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6290645B (zh) 一种拉萨大黄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
CN109709222B (zh) 一种感冒灵和复方感冒灵的成分检测方法
CN102008541A (zh) 无糖型复方扶芳藤制剂中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同时检测方法
CN113447596B (zh) 一种药物制剂中3种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CN109470801A (zh) 一种穿山龙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和应用
CN105806964A (zh) 刺五加甘草制剂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N103575823A (zh) 一种糖敏灵制剂中8种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
CN103091408B (zh) 柑橘生物类黄酮中橙皮甙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02078363A (zh) 地锦草中药制剂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