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0725A - 脱毛仪 - Google Patents
脱毛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00725A CN111700725A CN202010609339.7A CN202010609339A CN111700725A CN 111700725 A CN111700725 A CN 111700725A CN 202010609339 A CN202010609339 A CN 202010609339A CN 111700725 A CN111700725 A CN 1117007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oling
- outlet
- cold compress
- proc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1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35617 depi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02193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951 depi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06784 Burning sen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60 body temper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80 hair foll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5 lea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80 skin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specificall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8—Cooling arrangements; Heating arrangements;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09—Multiple-component heat spreaders; Multi-component heat-conducting support plates; Multi-component non-closed heat-conducting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rg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脱毛仪,脱毛仪包括:导热板,设有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第二次吸热部和出热部,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和第二次吸热部均连接出热部,以将自身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出热部,再由出热部将热量导出;冷敷部,冷敷部,一侧贴合于所述主吸热部,以将自身热量传导至所述主吸热部实现降温,另一侧贴合于用户皮肤,以对用户皮肤进行冷敷;脱毛装置,固定于冷敷部一侧,用以射出穿过冷敷部的光线;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电容,处理器和电容分别贴合第一次吸热部和第二次吸热部,以将自身热量传导至第一次吸热部和第二次吸热部;散热部,贴合于出热部,以对出热部散热。脱毛仪的整体温度可以有效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毛仪。
背景技术
目前脱毛仪在工作时,脱毛仪机身内部容易因器件运行而温度升高,导致脱毛仪内部的器件在高温环境下容易造成爆炸、烧坏、短路等危险情况,即目前的脱毛仪因机身内部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身温度有效降低、无安全隐患的脱毛仪。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脱毛仪,其中,所述脱毛仪包括:
导热板,设有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第二次吸热部和出热部,所述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和第二次吸热部均连接所述出热部,以将自身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出热部,再由所述出热部将热量导出;
冷敷部,一侧贴合于所述主吸热部,以将自身热量传导至所述主吸热部实现降温,另一侧贴合于用户皮肤,以对用户皮肤进行冷敷;
脱毛装置,固定于所述冷敷部一侧,用以射出穿过所述冷敷部的光线;
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电容,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脱毛装置用以向所述脱毛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所述电容用以向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脱毛装置提供电能,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电容分别贴合所述第一次吸热部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以将自身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次吸热部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
散热部,贴合于所述出热部,以对所述出热部散热。
本申请提供的脱毛仪,通过所述导热板设有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和第二次吸热部,所述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和第二次吸热部分别对冷敷部、处理器和电容吸热,使得脱毛仪的整体温度可以有效降低,使得脱毛仪无爆炸、烧坏、短路等安全隐患,提高了脱毛仪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导热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脱毛仪100,所述脱毛仪100包括:
导热板30,设有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第二次吸热部33和出热部34,所述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和第二次吸热部33均连接所述出热部34,以将自身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出热部34,再由所述出热部34将热量导出;
冷敷部10,一侧贴合于所述主吸热部31,以将自身热量传导至所述主吸热部31实现降温,另一侧贴合于用户皮肤,以对用户皮肤进行冷敷;
脱毛装置20,固定于所述冷敷部10一侧,用以射出穿过所述冷敷部10的光线;
控制装置40,包括处理器41和电容42,所述处理器41电连接所述脱毛装置20用以向所述脱毛装置20发出控制信号,所述电容42用以向所述处理器41和所述脱毛装置20提供电能,所述处理器41和所述电容42分别贴合所述第一次吸热部32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33,以将自身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次吸热部32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33;
散热部50,贴合于所述出热部34,以对所述出热部34散热。
通过所述导热板30设有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和第二次吸热部33,所述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和第二次吸热部33分别对冷敷部10、处理器41和电容42吸热,使得脱毛仪100的整体温度可以有效降低,使得脱毛仪100无爆炸、烧坏、短路等安全隐患,提高了脱毛仪100的安全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100设有外壳60,所述外壳60具有头部61和与所述头部61相对的尾部62,以及连接于所述头部61和尾部62之间的周侧部63。所述周侧部63形成所述脱毛仪100的握持部。所述冷敷部10设置于所述头部61。所述冷敷部10用以接触用户皮肤,并出射光线。所述冷敷部10具有冷敷面11,所述冷敷面11与头部61的外表面平行。所述冷敷部10还具有位于所述外壳60内的导热面12。所述导热面12与所述主吸热部31贴合。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从所述导热面12传导至所述主吸热部31,使得所述冷敷部10达到制冷效果。所述周侧部63用以供用户握持。所述周侧部63设有按键、电源开关等操控部件,以便于用户握持所述周侧部63时进行操控。所述散热部50和所述出热部34位于所述外壳60内远离所述头部61,以避免所述出热部34和所述散热部50所传导的热量回流至所述头部61。
可选的,所述冷敷面11为平整面,所述导热面12为平整面。
可选的,所述冷敷面11为所述冷敷部10的端面。所述导热面12为所述冷敷部10的侧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外壳60包括上壳64和下壳65,上壳64和下壳65可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组装而成,也可一体加工而成。可选的,上壳64与下壳65经卡扣卡合的卡接方式组装而成,以便于对所述上壳64和下壳65拆装维护。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60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导热板30、脱毛装置20、控制装置40、散热部50均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脱毛装置20与所述控制装置40电连接,电容42可为脱毛装置20提供电能,以使其可不插接外部电路也可使用,其也可直接采用外部的电源,如干电池,或者储能电池,由此便于收纳和携带,可外出使用。控制装置40可外接外部电路为电容42充电,以及可控制脱毛仪100的启停,功率调控,热度保护等。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传统的脱毛仪100的机身内部热量大,容易对脱毛仪100机身内部的器件造成短路、烧毁、爆炸等危险,而本申请的导热板30除了对冷敷部10有效降温,使得冷敷部10可以对用户皮肤有效冷敷,且舒适度高,也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还可以对脱毛仪100的内部容纳空间内的器件进行降温,使得脱毛仪100的机身整体降温,防止脱毛仪100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危害。
具体的,本申请的脱毛仪100的脱毛装置20、处理器41和电容42在工作时,均会产生热量。所述导热板30可以对处理器41和电容42接触,以吸收处理器41和电容42的热量,从而可利用所述导热板30将所述处理器41和电容42的热量导走,实现对所述脱毛仪100内部器件快速降温,避免脱毛仪100的容纳空间内热度过高,防止脱毛装置20和控制装置40发生短路、烧毁、爆炸的危险情况。
所述脱毛装置2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靠近所述头部61,且可固定卡在外壳60的容纳空间内。控制装置40设置于脱毛装置20的后侧,即为脱毛装置20远离人体皮肤的一侧,通过此类设计将容纳空间内允许接触的外部冷却介质的接触范围扩大,以达到外壳60内部整体可冷却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处理器41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靠近所述容纳空间的中间处,并与所述外壳60周侧内壁较近,所述电容42相较于所述处理器41远离所述脱毛装置20,以避免所述容纳空间内热量聚集,防止所述外壳内部温度过高。所述处理器41和所述电容42均远离所述冷敷部10,避免处理器41和所述电容42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敷部10,保证所述冷敷部10的降温效果。所述处理器41、所述电容42和所述冷敷部10接触于所述导热板30的同一面。所述散热部50接触于所述导热板30背离所述冷敷部10、电容42和处理器41一面。例如,所述冷敷部10、处理器41和电容42均接触于所述导热板30朝向所述下壳65的表面,所述散热部50接触于所述导热板30朝向所述上壳64的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部50包括多个等距排列的散热片51。每一所述散热片51的端部接触所述出热部34,使得所述出热部34的热量可快速传导至所述散热片51。所述散热片51之间的间距用以供外部冷却介质经过,使得所述散热片51所吸收的热量可以被外部冷却介质吸收并带走,实现对所述出热部34有效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次吸热部32和第二次吸热部33由所述出热部34的一侧延伸出。所述第一次吸热部32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33均位于所述出热部34远离所述主吸热部31的一侧,即所述导热板30可以从所述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和第二次吸热部33处有效吸收所述冷敷部10、处理器41和电容42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部50,或者直接从所述出热部34散发出,实现将冷敷部10、处理器41和电容42的热度有效降低,进而实现脱毛仪100内部整体温度降低,保证脱毛仪10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控制装置40还包括电路板43,所述处理器4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43上,所述电容42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3和所述处理器41,所述处理器41和所述电容42相互分离。所述出热部34的一侧延伸出与所述主吸热部31相分离的第一分支341和第二分支342,所述第一次吸热部32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3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341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分支342的端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43固定于所述下壳65内侧。所述脱毛装置20经所述电路板43获取所述处理器41的控制信号,以及经所述电路板43获取所述电容42的电能。所述导热板的出热部34与所述电路板43相对,以便于所述导热板与所述电路板43之间存在冷却空间,方便对所述电路板43散热,以及方便对所述电路板43上的处理器41和其他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
具体的,所述出热部34背离所述散热部50一面朝向所述电路板43。所述第一分支341贴合于所述处理器41背离所述电路板43一面,所述第二分支342贴合所述电容42背离所述电路板43一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支341由所述出热部34朝向所述尾部62的方向延伸出。所述第二分支342平行所述第一分支341延伸出。所述第一分支341与所述第二分支342之间存在间距,以便于对所述第一分支341和所述第二分支342散热。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支341和所述第二分支342均位于所述出热部34远离所述主吸热部31一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出热部34的一侧还延伸出第三分支343,所述第三分支343的端部设置第三次吸热部35,所述第三次吸热部35贴合于所述电路板43。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电路板43上设置所述处理器41,以及所述电路板43靠近所述电容42,使得所述电路板43的热度较大,对所述电路板43上的其他电子元器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为了防止所述电路板43的热度过大,所述第三次吸热部35对所述电路板43进行吸热。所述第三次吸热部35所吸热的热量经所述第三分支343传导至所述出热部34,以使得所述出热部34通过所述散热部50将热量散发掉,实现对所述电路板43降温,使得所述脱毛仪100容纳空间内温度进一步降低,使得电路板43上的电子元器件无安全隐患。
可选的,所述第三分支343相对所述出热部34折弯,所述第三次吸热部35贴合于所述电路板43背离所述处理器41和所述电容42一侧。所述第三分支343由所述出热部34延伸出后朝向所述电路板43背离所述处理器41一面弯折,使得所述第三次吸热部35贴合于所述电路板43背离所述处理器41一面,避免所述第三次吸热部35占用所述电路板43上的排布空间,以及增大所述第三次吸热部35与所述电路板43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导热板30对所述电路板43的吸热效率提高。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6,所述导热板30设有第一板件36、与所述第一板件36叠合的第二板件37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6和所述第二板件37之间的导热介质38及导热网39。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网39层叠于所述第一板件36和所述第二板件37之间。所述导热网39与所述导热介质38充分接触,使得所述导热介质38接触所述第一板件36、第二板件37和导热网39的接触面积增大,所述导热介质38可以快速吸收所述主吸热部31从所述冷敷部10吸收的热量,以及可以快速吸收所述第一次吸热部32从所述处理器41吸收的热量,以及可以快速吸收所述第二次吸热部33从所述电容42吸收的热量,并将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所述出热部34。所述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第二次吸热部33和所述出热部34一体成型,以增加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冷敷部10、处理器41和所述电容42接触所述第一板件36。所述散热部50接触所述第二板件37,以利用所述散热部50吸收热量后散发掉,使得所述冷敷面11的热度可有效降低下来。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6、第二板件37均为铜板。所述导热网39为具有毛细结构的铜网,使得导热介质38与第一板件36、第二板件37的接触面积增大且更平均,提高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6和所述第二板件37之间设置抽真空密封腔体,所述导热介质38和所述导热网39收容于所述密封腔体内。
可选的,所述导热介质38为冷却液,优选地为水质。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6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板件37的边缘密封压合,使得导热板30结构稳固,且避免导热板30内部串入热量。
通过所述导热板30设有第一板件36、与所述第一板件36叠合的第二板件37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6和所述第二板件37之间的导热介质38及导热网39,增加所述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经所述散热部50散发掉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快速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脱毛仪100利用冷敷部10与用户皮肤接触,所述冷敷部10处出射光线,利用光线穿透皮肤照射毛囊进行脱毛。所述冷敷部10可以快速降温以减小光线带来的灼烧感,保证舒适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脱毛仪100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导热板30、控制装置40和所述散热部50均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60设有冷却入口66、第一冷却出口67、第二冷却出口68和第三冷却出口69,所述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66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67之间,以及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66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68之间,以及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66和第三冷却出口69之间。所述冷却入口66、所述第一冷却出口67和第三冷却出口69均设置于所述周侧部63。所述第二冷却出口68设置于所述尾部62。所述第一冷却出口67与所述冷却入口66分别位于不同侧面,以便于第一冷却出口67与冷却入口66存在一定距离,且第一冷却出口67可靠近脱毛仪100内部中间位置,方便将脱毛仪100内部中间位置的热量排出。例如,第一冷却出口67靠近处理器41,可方便第一冷却出口67将处理器41的热量散出。第三冷却出口69与冷却入口66位于同一侧面。所述外壳60设置第一冷却出口67、第二冷却出口68和第三冷却出口69,使得所述冷却通道具有三部分,冷却通道的第一部分形成于冷却入口66和第一冷却出口67,以将冷敷部10的大部分热量直接散走;冷却通道的第二部分形成于冷却入口66和第三冷却出口69,以通过冷敷部10和导热板30接触,便于冷敷部10的热量传导到导热板30,再通过第三冷却出口69散出去;冷却通道的第三部分形成于冷却入口66和第二冷却出口68,以将处理器41和电容42的热量通过第二冷却出口68散出去。所述冷却入口66、所述第一冷却出口67和第三冷却出口69均设置于所述周侧部63。所述冷却入口66和第三冷却出口69设置于所述周侧部63的同一侧,且第三冷却出口69与冷却入口66相邻,此设计是为了使冷敷部10的热量能同时区分开并快速的进行吸入和散出冷却介质,提高冷敷部10的降温效率。所述第二冷却出口68设置于所述外壳60的尾部62,即设置于所述外壳60远离头部61的一端,之所以将第二冷却出口68设置距离冷却入口66较远,是为了加长冷却介质流动所途径的距离,使之所能冷却的范围更广。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通道内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出热部34、第一次吸热部32、第二次吸热部33、控制装置40和所述散热部50均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均可以有效被冷却介质吸走热量而实现降温,达到对所述脱毛仪100内部的容纳空间内整体降温。所述冷敷部10与所述冷却通道完全隔离,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降温与导热板30、散热部50和控制装置40的降温相互独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和所述散热部50邻近所述冷却入口66。所述控制装置40邻近所述第一冷却出口67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68。所述冷却通道从所述冷却入口66引入外部冷却介质,使得外部冷却介质优先与散热部50和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接触,使得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和所述散热部50优先被冷却介质吸收走热量,实现快速降温。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部50和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之后,继续流经至所述脱毛装置20和控制装置40,使得所述脱毛装置20和控制装置40的热量被冷却介质吸收并被冷却介质带走,并最终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67和第二冷却出口68流出,实现整体有效散热。
可选的,所述散热部50与所述冷却入口66密封对接,使得所述散热部50有效接收从所述冷却入口66进入的外部冷却介质,并且减少所述散热部50对外部冷却介质的流动阻力,保证散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接触于所述散热部50远离所述冷却入口66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30设有通槽301,所述通槽301形成所述冷却通道的一部分。所述通槽301形成于第一分支341和第二分支342之间,并且通槽301邻近所述出热部34。通槽301形成冷却通道的一部分,外部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部50后,流经所述通槽301,使得所述出热部34与外部冷却介质接触。当然存在部分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部50后从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和第二次吸热部33流过,使得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和第二次吸热部33有效降温。
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装置20设有灯管21、反射板22和灯管座23。所述灯管21、反射板22和所述灯管座23均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所述灯管21、反射板22和灯管座23均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邻近所述头端处,以减小所述灯管21发出光线路径,避免发出的光线热量传导至更多器件,减小容纳空间内热度聚集。所述灯管座23卡固于所述电路板43上,所述灯管21卡固于所述灯管座23上。所述反射板22固定于所述灯管座23上,并位于所述灯管21一侧。所述灯管21、反射板22和所述灯管座23邻近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67,使得冷却介质吸收所述灯管21、反射板22和灯管座23的热量后可以马上将热量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67排出,有效降低所述灯管21、反射板22和灯管座23的热度。所述灯管21与所述冷敷部10正对,所述灯管21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冷敷部10出射。所述反射板22位于所述灯管21远离所述冷敷部10的一侧。所述反射板22将所述灯管21的光线进行聚光反射,增加所述冷敷部10出光集中性。所述反射板22的两端具有开口,使得冷却介质经反射板22的一开口端流向另一开口端,外部冷却介质接触灯管21的周侧可以形成对流,对灯管21有效进行降温。所述灯管座23对所述灯管21的两端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反射板22和所述灯管座23均可形成脱毛仪100内部的发热器件。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30还设有与所述反射板22接触的第四次吸热部,所述导热板30还设有与所述灯管座23接触的第五次吸热部,第四次吸热部和第五次吸热部可以分别设置于导热板30的第四分支的端部和第五分支的端部。第四分支和第五分支均由所述出热部延伸出。以利用所述导热板30对所述反射板22和所述灯管座23进行有效吸热,降低反射板22和灯管座23的热度,从而整体可降低所述脱毛装置20的温度,进一步使得脱毛仪100的机身整体温度降低。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7、图8和图9,所述脱毛仪100设有处于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冷却驱动部80,所述冷却驱动部80用以驱动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外部冷却介质流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驱动部80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固定于所述电路板43朝向所述上壳64一面,并位于所述脱毛装置20远离所述冷敷部10处。所述冷却驱动部80通过动力器件带动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外部冷却介质流动,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以有效带走所述脱毛仪100内热量。所述冷却驱动部80设有一个驱动入口81和一个驱动出口82。所述驱动入口81与所述通槽301正对,以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以快速地流经所述散热部50及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对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有效降温。所述驱动出口82朝向所述脱毛装置20,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集中引导至所述灯管21、反射板22和灯管座23,加大所述脱毛装置20周围的冷却介质流动速率。
可选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风机。所述外部冷却介质为空气。例如,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离心式风机、轴流式风机、混流式风机和横流式风机。优选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离心式风机,以使外部空气轴向进入风机的叶轮后主要沿径向流动。
具体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包括壳体83和固定于所述壳体83内的扇叶。所述驱动入口81和所述驱动出口82开设于所述壳体83。所述壳体83底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43上。所述驱动入口81开设于所述壳体83的顶部。所述驱动出口82开设于所述壳体83的周侧。所述导热板30固定于所述壳体83的顶部。所述壳体83对所述导热板30有效支撑,使得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得到有效稳固。所述脱毛仪100还设有固定于所述外壳60内,并与所述壳体83稳固拼接的导热板支架99。所述导热板支架99对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有效支撑,并且所述导热板支架99将所述驱动出口82的冷却介质和所述导热板30隔绝,避免所述驱动出口82的冷却介质回流至所述导热板30,以保证所述导热板30对所述冷敷部10有效降温。
更为具体的,所述壳体83的顶端设有固定槽84,所述导热板30经过所述固定槽84,所述散热部50固定于所述固定槽84内。所述驱动入口81设置于所述固定槽84底部。所述散热部50与所述固定槽84的周侧密封配合,以减小所述散热部50与所述驱动入口81之间的风阻。
可选的,所述散热部50中的散热片51可为铸铁散热片、钢制散热片、铝合金散热片。可以理解的,散热片51是通过对流的形式将热散发掉,因此覆盖面积越大,其散热效果越好。多个散热片51完全覆盖驱动入口81。
可选的,散热部50中的散热片51和导热板30为一体结构,散热部50和导热板30连接在一起,在金属热传递的作用下,随着冷却驱动部80向脱毛仪100内吸外部冷却介质,使得出热部34上的热量会很快随外部冷却介质排走,从而快速降温。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8、图9和图10,所述冷敷部10设有冷敷件19和对所述冷敷件19制冷的制冷件18,所述冷敷件19用以贴合用户皮肤并进行冷敷,所述制冷件18设有贴合所述冷敷件19的制冷面181和与所述制冷面181相对的导热面12,所述主吸热部31贴合所述导热面12,以吸走所述导热面12的热量。
本实施方式中,灯管21和制冷件18均与电路板43电性连接,冷敷件19卡接在所述导热板支架99上,以使得所述制冷件18稳固于所述冷敷件19和所述导热板支架99之间,以便于所述主吸热部31与所述制冷件18接触。制冷件18紧贴冷敷件19上,以对冷敷件19进行制冷,冷敷件19和灯管21之间还设有滤光片,以避免灯管21的热量传及冷敷件19上,反射板22则设于灯管21背离冷敷件19的一侧,以使灯管21发射的光线集中于冷敷件19上。
优选的,冷敷件19为晶体材质,具体可为蓝宝石、K9玻璃、水晶玻璃,仅需满足透光晶体的材质皆可,可选地为蓝宝石材质。
可以理解,由于冷敷件19为蓝宝石材质,因此冷敷件19也可作为出光口使用,当灯管21发射光线时,由于蓝宝石有较强的导热性能,使得制冷件18和冷敷件19能高效的产生热交换,从而达到最优的制冷效果。可选的,冷敷件19可为圆形板件,矩形板件,在此不作限定。冷敷件19远离灯管21的一面与人体接触,其接触的表面可为弧面或者平面,优选为平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管21可为IPL灯管,位于所述冷敷件19背离人体接触的一侧,灯管21发出的光线经由冷敷件19射出至使用者的皮肤上。灯管21发出的光线颜色不限定,可为彩光、复合光等,具体波长以及频率根据使用情况而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100设有皮肤检测部,皮肤检测部可集成于冷敷件19内。皮肤检测部利用电容42触摸检测原理电性连接电路板43,所述冷敷件19接触到皮肤时,内部预设的电容42检测装置同时检测到脱毛仪100是否实际接触到皮肤,减少用户因误性操作造成的安全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反射板22的形状不予限定,仅让灯管21的光线朝冷敷件19方向集中即可,可选的,所述反射板22为U型,所述反射板22的开口朝向冷敷件19设置。灯管21位于反射板22的U形开口的中心,除了集中光线以外,也可避免灯管21在工作中热度散发到其他地方。
本实施方式中,制冷件18可选地为半导体制冷方式的制冷元件,所述制冷件18包括相对设置的导热面12和制冷面181,制冷面181紧贴于所述冷敷件19,以将所述冷敷件19冷却;
可以理解,由于脱毛仪100采用光线脱毛技术其原理的特殊性,在发出光线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同时用户在冷敷件19接触到皮肤时,为了使光线不让用户产生灼热的痛觉,在脱毛仪100本体内部需要设置有降温的结构,不管何种方式降温,其热交换下均会产生热,所述制冷件18的导热面12紧贴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使得冷敷件19快速降温;除了制冷件18发热之外,在容纳空间内还设置多个发热器件50,冷却通道内的外部冷却介质可以有效对多个发热器件50进行降温冷却。
可以理解,外部冷却介质从冷却入口66被吸入,进入驱动入口81经过驱动出口82后,沿途会经过灯管21,使灯管21热度下降,再经过外壳60内部的电路板43、处理器41和电容42,最终从第一冷却出口67和第二冷却出口68排出,从而形成冷却通道的路径使得冷却通道内对外部冷却介质沿途经过的区域进行降温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导热板30和散热部50组合为一体,导热板30的外表面和外壳60的内壁围合成一空间,且在冷却入口66处贴合形成另一冷却通道,使得导热板30和制冷件18有效降温。
基于以上在脱毛仪100中设置冷却通道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脱毛仪100的散热方式可以不采用风机风冷,也可利用外部其他的冷却介质,如水、冷却液等,只需外部介质能带走两个通道的热量即可。
冷敷部10件与皮肤的接触端面和皮肤检测部外露端面位于同侧设置,便于在对皮肤进行光照除毛时,冷敷件19与皮肤被照射的区域接触,对被照射的皮肤进行冷敷降温,以减缓被照射皮肤产生的灼痛感,且冷敷件19可以接近零度的低温,真正做到使出光口附近的皮肤达到无限接近冰点,可减缓皮肤的灼痛感,且短时间的接触不会造成皮肤损伤。
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于本实施例所述两条的多条冷却通道,除了制冷件18和灯管21之外,也可设置多条冷却通道,利用多条冷却通道分别对多个器件进行降温。
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脱毛仪100设置了发光体,以及运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阐述的结构特征。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如果将本申请的脱毛仪100的全部或部分组件通过稠合、物理连接等方式进行组合,如脱毛装置20中的各组件移动位置;或者将其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计;以及特征数量的替换、不做功能使用的特征形貌的变化,凡组合后的组件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装置,用这样的设备\装置代替本发明相应组件同样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脱毛仪100具有如下的优点:
1、脱毛仪100采用了导热板30设置有主吸热部31、第一次吸热部32和第二次吸热部33,使得导热板30可以同时对冷敷部10、处理器41和电容42等多个器件吸热,并将多个器件的热量导走,实现对脱毛仪100内部的整体温度有效降低,保证了脱毛仪100的安全性。
2.导热板30利用了第一板件36、与所述第一板件36叠合的第二板件37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6和所述第二板件37之间的导热介质38及导热网39,增加所述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经所述散热部50散发掉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快速降低。导热板30采用了铜材质,使得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增大,使得主吸热部31可以有效快速吸热,出热部34可以有效快速散热。
3、脱毛仪100为家用便携式脱毛仪100,为方便用户手持使用均设置的较为小巧,因此在大量热量堆积的情况下,如不能及时散热和降温,将给用户带来较强痛疼感和红肿现象甚至造成安全问题;以往便携式脱毛仪100中仅仅设置单一的进口和出口,形成一个通道进行散热,但便携式脱毛仪100内部产生热量的元件不止一个,如将多个产热元件依靠一个进口和出口的单一通道进行散热,产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互相影响,降低了散热效果,且其通道内的产热元件工作环境会受到影响;比如将均会产生热量的制冷件18和灯管21放在同一冷却通道内,当外部冷却介质经过制冷件18和灯管21的其中一个时,会将其热量传导到另一个元件处,因此本申请在便携式脱毛仪100设置多个冷却通道,可将不同的产热元件设置于不同的冷却通道内,其冷却通道可为一个进口对应多个出口,也可是多个进口对应多个出口,因此在导热组件的作用下,外部冷却介质可将便携式脱毛仪100内部的多个产热元件进行散热降温,且不会互相干扰。
4、本申请的脱毛仪100将制冷件18和灯管21分别冷却;和以往仅仅采用密封的腔体将制冷件18单独保护起来对其通风的手段,其同样会发热的电路装置和电源装置以及灯管21等其他发热器件50未被考虑,尤其在长时间使用时,灯管21的热量会十分高,从而降温冷却效果不彻底。
本实施例中该方式不仅可以对制冷件18的气流进行保护,且在至少两个通道,以及利用复合的导热板30可以快速对制冷件18进行导热,由于完全隔离以及导热板30提供的导热作用下,外部冷却在完成热交换后仅能从各自对应的出口排出,其不仅仅能对制冷件18进行降温,还对脱毛仪100内部其他发热器件50,如电路板43、电容42、处理器41可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敷件19的制冷效果,使冷却热度尽可能降低到对皮肤造成暂时麻痹的冷却温度,从而减缓皮肤因脱毛造成的强烈疼痛感和红肿现象。
5、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可利用的外部冷却介质,不仅可为风机引入的空气,也可为其他的冷却介质,如采用水泵,抽取水或者冷却液等。
6、在驱动冷却部80的驱动入口81处和外壳60上的冷却入口66处之间,设置导热板30的出热部34及散热部50,并且导热板30的一端延伸至制冷件18处,使之在驱动冷却部引入外部冷却介质的同时,可对导热件和制冷件18同时进行冷却。
7、在外壳60上的三个冷却出口,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外壳60上与冷却入口66同一侧并相邻,使冷却介质可以快速的进入和排出,提高导热板30的散热效率,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外壳60的侧方向,即冷敷部10的一侧,可快速的将冷敷部10的大部分热量散走,降低冷敷部10的热度,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脱毛仪100远离冷敷部10的一端的尾部62,使冷却介质在脱毛仪100内的流动途径距离加长后排出,将流经的发热器50的热量排走,降低发热器50的热度。
8、冷敷件19从外壳60的头部61外露与人体皮肤实际接触,使用户在使用脱毛仪100脱毛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冷敷件19冷敷的效果,从而降低用户因光脱毛仪100技术带有的热量而产生的较强疼痛感。
9、冷敷件19采用晶体材质,可为蓝宝石材质,蓝宝石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在降低脱毛仪100发射体发出光线的热度同时保持光线的透光率。
10、制冷件18可为半导体制冷片,能有效地提高脱毛仪100降温效果。
11、脱毛仪100设有皮肤检测部,在冷敷部10接触皮肤的同时,皮肤检测部将检测到机器是否实际接触到皮肤,可降低使用者因误性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提高了脱毛仪100工作效率。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包括:
导热板,设有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第二次吸热部和出热部,所述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和第二次吸热部均连接所述出热部,以将自身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出热部,再由所述出热部将热量导出;
冷敷部,一侧贴合于所述主吸热部,以将自身热量传导至所述主吸热部实现降温,另一侧贴合于用户皮肤,以对用户皮肤进行冷敷;
脱毛装置,固定于所述冷敷部一侧,用以射出穿过所述冷敷部的光线;
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电容,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脱毛装置用以向所述脱毛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所述电容用以向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脱毛装置提供电能,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电容分别贴合所述第一次吸热部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以将自身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次吸热部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
散热部,贴合于所述出热部,以对所述出热部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容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容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电容相互分离,所述出热部的一侧延伸出与所述主吸热部相分离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第一次吸热部和所述第二次吸热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分支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热部的一侧还延伸出第三分支,所述第三分支的端部设置第三次吸热部,所述第三次吸热部贴合于所述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支相对所述出热部折弯,所述第三次吸热部贴合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电容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热部、第一次吸热部、第二次吸热部和所述出热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贴合于所述导热板的一面,所述冷敷部、处理器和电容均贴合于所述导热板背离所述散热部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设有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板件叠合的第二板件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之间的导热介质及导热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冷却液、所述导热网与所述第一板件及所述第二板件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出热部、第一次吸热部、第二次吸热部、控制装置和散热部均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部与所述冷却通道隔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冷却入口、第一冷却出口和第二冷却出口,所述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之间,以及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之间,所述散热部和所述出热部与所述冷却入口正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头部和与所述头部相对的尾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头部和尾部之间的周侧部,所述冷敷部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并邻近所述头部,所述第一冷却出口设置于所述周侧部,所述第二冷却出口设置于所述尾部,所述处理器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冷却出口,所述电容固定于所述处理器内并靠近第二冷却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还设有与所述冷却入口并排的第三冷却出口,所述主吸热部靠近所述第三冷却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部设有冷敷件和对所述冷敷件制冷的制冷件,所述冷敷件用以贴合用户皮肤并进行冷敷,所述制冷件设有贴合所述冷敷件的制冷面和与所述制冷面相对的导热面,所述主吸热部贴合所述导热面,以吸走所述导热面的热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装置包括灯管、反射板和灯管座,所述灯管朝向所述冷敷部发射光线,所述反射板固定于所述灯管一侧,以将所述灯管的光线反射聚集于所述冷敷部,所述灯管座支撑稳固所述灯管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09339.7A CN111700725A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脱毛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09339.7A CN111700725A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脱毛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00725A true CN111700725A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44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09339.7A Pending CN111700725A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脱毛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00725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10375A (zh) * | 2021-06-30 | 2021-09-17 | 深圳可思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脱毛的led光源模组与led脱毛仪 |
WO2021253682A1 (zh) * | 2020-06-19 | 2021-12-23 |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脱毛仪 |
CN114051366A (zh) * | 2021-12-17 | 2022-02-15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 | 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
WO2022082837A1 (zh) * | 2020-10-21 | 2022-04-28 |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脱毛仪 |
KR20220000953U (ko) * | 2020-10-21 | 2022-05-02 | 셴젠 유라이크 스마트 일렉트로닉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탈모기 |
EP4467094A1 (en) * | 2023-05-25 | 2024-11-27 |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 Skin treatment apparatus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08928Y (zh) * | 2002-11-01 | 2004-03-31 | 王勤文 | 板式热管结构 |
TWM302249U (en) * | 2006-06-28 | 2006-12-01 | Pin-Jr Chen | Thermal module of vapor chamber |
CN101076241A (zh) * | 2006-05-19 | 2007-11-21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子设备 |
CN101102655A (zh) * | 2006-07-07 | 2008-01-09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201828173U (zh) * | 2010-07-18 | 2011-05-11 | 邹飞龙 | 板式热管 |
CN102314196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易更换散热模块的笔记型计算机 |
CN207804371U (zh) * | 2017-05-04 | 2018-09-04 | 深圳市洋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脱毛仪 |
JP3226132U (ja) * | 2019-07-07 | 2020-04-30 | 深▲せん▼由莱智能電子有限公司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Ltd. | 携帯式脱毛装置 |
CN212326718U (zh) * | 2020-06-28 | 2021-01-12 |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脱毛仪 |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10609339.7A patent/CN11170072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08928Y (zh) * | 2002-11-01 | 2004-03-31 | 王勤文 | 板式热管结构 |
CN101076241A (zh) * | 2006-05-19 | 2007-11-21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子设备 |
TWM302249U (en) * | 2006-06-28 | 2006-12-01 | Pin-Jr Chen | Thermal module of vapor chamber |
CN101102655A (zh) * | 2006-07-07 | 2008-01-09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102314196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易更换散热模块的笔记型计算机 |
CN201828173U (zh) * | 2010-07-18 | 2011-05-11 | 邹飞龙 | 板式热管 |
CN207804371U (zh) * | 2017-05-04 | 2018-09-04 | 深圳市洋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脱毛仪 |
JP3226132U (ja) * | 2019-07-07 | 2020-04-30 | 深▲せん▼由莱智能電子有限公司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Ltd. | 携帯式脱毛装置 |
CN212326718U (zh) * | 2020-06-28 | 2021-01-12 |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脱毛仪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53682A1 (zh) * | 2020-06-19 | 2021-12-23 |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脱毛仪 |
WO2022082837A1 (zh) * | 2020-10-21 | 2022-04-28 |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脱毛仪 |
KR20220000953U (ko) * | 2020-10-21 | 2022-05-02 | 셴젠 유라이크 스마트 일렉트로닉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탈모기 |
EP4008285A4 (en) * | 2020-10-21 | 2022-06-08 |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 DEPILATOR |
GB2605941A (en) * | 2020-10-21 | 2022-10-26 |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 Hair removal device |
KR200497009Y1 (ko) | 2020-10-21 | 2023-06-30 | 셴젠 유라이크 스마트 일렉트로닉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탈모기 |
GB2605941B (en) * | 2020-10-21 | 2025-04-16 |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 Hair removal device |
CN113410375A (zh) * | 2021-06-30 | 2021-09-17 | 深圳可思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脱毛的led光源模组与led脱毛仪 |
CN113410375B (zh) * | 2021-06-30 | 2022-04-29 | 深圳可思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脱毛的led光源模组与led脱毛仪 |
CN114051366A (zh) * | 2021-12-17 | 2022-02-15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 | 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
EP4467094A1 (en) * | 2023-05-25 | 2024-11-27 |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 Skin treatment apparatu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00725A (zh) | 脱毛仪 | |
JP3226132U (ja) | 携帯式脱毛装置 | |
KR200497009Y1 (ko) | 탈모기 | |
CN111743622A (zh) | 便携的脱毛仪 | |
CN213606854U (zh) |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及光学脱毛仪 | |
WO2021003950A1 (zh) |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 |
CN111685869A (zh) | 脱毛仪 | |
EP3925561A1 (en) | Depilator | |
CN214908023U (zh) | 家用脱毛仪 | |
CN114051366A (zh) | 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 |
WO2022082837A1 (zh) | 脱毛仪 | |
US20250114631A1 (en) | Depilator | |
CN213789643U (zh) | 脱毛仪 | |
CN213787756U (zh) | 脱毛仪 | |
CN212326718U (zh) | 脱毛仪 | |
CN215384556U (zh) | 便携式脱毛仪 | |
CN111821019B (zh) | 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 |
CN212729965U (zh) | 一种冷敷机构及脱毛仪 | |
CN213372447U (zh) | 便携的脱毛仪 | |
CN214387634U (zh) | 快速散热脱毛仪 | |
CN216930634U (zh) | 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 |
CN212326564U (zh) | 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 |
CN212308030U (zh) | 脱毛仪 | |
CN213190052U (zh) | 便携脱毛仪 | |
CN213588473U (zh) | 散热组件及脱毛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