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2927A -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82927A CN111682927A CN202010343952.9A CN202010343952A CN111682927A CN 111682927 A CN111682927 A CN 111682927A CN 202010343952 A CN202010343952 A CN 202010343952A CN 111682927 A CN111682927 A CN 1116829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ponse message
- equipment
- message
- mac address
- ent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如下图1所示的MLAG环境中,设备A和设备B通过Peerlink链路组建MLAG环境,其MLAG成员端口2共同与设备C的端口1和端口2进行链路聚合,组建链路聚合组AGG1,MLAG成员端口3与设备D的端口1和端口2共同组成聚合组AGG2。如果接入设备A通过MLAG成员端口2发送请求报文给被接入设备C(server端),但设备C由于链路聚合的负载分担机制,可能会将应答报文从聚合组AGG1的另一个成员端口2发送到设备B上了,导致设备A无法接收并处理该请求报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MLAG环境中因链路聚合的负载分担机制,使得发送请求报文的设备无法接收对应的应答报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封装进MLAG同步报文中,并通过Peerlink链路将所述MLAG同步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MLAG同步报文解析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并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以保证相同MLAG成员的表项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表项请求报文包括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请求报文,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包括地址解析协议表项应答报文。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设备掉电重启,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Peerlink链路由断开连接状态至重新连接时,所述第一设备触发所有MLAG成员端口下的所有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进行老化更新,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新发送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请求报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且不需要执行所述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MAC地址为虚拟MAC地址。
进一步的,所述MLAG同步报文包括协议版本号、报文类型以及报文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相同的MLAG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同步单元,用于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设备确定该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将该表项应答报文同步到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对该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背景技术提出的MLAG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二提供的设备掉电重启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二提供的MLAG同步报文格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MLAG(Multi-Chassis LAG,多机箱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跨设备的链路聚合技术,两台接入设备(可以为交换机)通过Peerlink链路同步ARP等多个表项,保持两台设备的表项一致,两台接入设备以完全相同的信息和状态与被接入的设备进行LACP链路聚合协商,被接入的设备可以将两台接入设备当成一台设备来建立链路聚合关系。这种跨设备的链路聚合机制可以作为一个逻辑的链路聚合组,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链路聚合。为了保证这种MLAG机制的有效性,接入设备的多个表项必须同步,本说明书实施例将以ARP表项为例进行说明,现有的方法都是直接将所有的ARP表项直接封装进MLAG同步报文中,然后通过Peerlink链路发送给对端设备,对端设备通过Peerlink链路收到该同步报文,解析出报文中的ARP表项,直接执行写表项操作,以此达到MLAG主从设备的ARP表项同步。其中,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
但直接同步ARP表项无法执行ARP学习的完整过程,即无法执行从设备接收ARP表项应答报文到交给协议控制层来运行协议状态机的整个ARP学习过程,尤其在MLAG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会导致一些异常问题出现,因为在这个ARP协议控制层运行过程中可能会触发一些其它动作,例如,本地相关软件信息更新(路由表信息,ARP相关软表信息等),ARPinspection,也可能会触发其它跟ARP相关的某些协议控制模块执行特定动作,如果设备不执行ARP的正常学习流程,而是直接同步ARP表项就会导致这些额外的动作得不到执行。另外,也可能无法实现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如果MLAG环境中的设备收到应答报文,且该设备没有发出过针对该应答报文的请求报文,或者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不是该设备,那么该设备可能会丢弃该应答报文,从而无法实现表项的同步。
进一步地,如果将MLAG环境中设备特性改为接受并学习所有的应答报文,虽然可以实现该ARP表项同步,但如果设备存在大量不同应答报文攻击,设备将会学习大量无用的ARP表项,很容易将设备ARP表项写满。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术语,指将多个物理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出/入流量吞吐量在各成员端口的负荷分担,设备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封包(可以为报文)从哪个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设备。当设备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就停止在此端口上发送封包,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下的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的发送端口,故障端口恢复后再次担任收发端口。链路聚合在增加链路带宽、实现链路传输弹性和工程冗余等方面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Peerlink链路的作用有:用来传输DFS Group协议报文;用来传输同步报文,包括MAC表项、ARP表项等;用来转发跨设备的非M-LAG成员口流量,或者故障场景下的M-LAG单归成员口流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
步骤S101,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步骤S102,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可以相当于图1中设备A,第二设备可以相当于图1中的设备C,第三设备可以相当于图1中的设备B。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设备确定该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将该表项应答报文同步到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对该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与本说明书实施例一对应的是,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
步骤S201,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步骤S202,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以保证相同MLAG成员的表项保持一致。
步骤S203,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封装进MLAG同步报文中,并通过Peerlink链路将所述MLAG同步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MLAG同步报文解析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并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进一步的,表项请求报文包括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请求报文,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包括地址解析协议表项应答报文。
进一步的,执行步骤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设备发生掉电重启,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Peerlink链路由断开连接状态至重新连接时,所述第一设备触发所有MLAG成员端口下所有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进行老化更新,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新发送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请求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三设备掉电时,参见图4,第三设备(图4中为设备B)上的表项(可以为ARP表项)会丢失,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Peerlink链路断开,Peerlink连接也会自动丢失。为了保证设备B掉电重启后能自动重新同步设备A的所有ARP表项,当设备A一旦重新检测到Peerlink成功连接时,设备A将自动触发所有MLAG成员口上的ARP表项进行老化更新,老化更新会触发所有ARP表项重新发送一次ARP请求报文(ARPrequest),待收到ARP应答报文后再做一次报文批量同步,从而保证设备B重启后仍然可以及时同步设备A的所有ARP应答报文(ARPreply)。
ARP老化更新机制:每个ARP表项都有一个老化时间NUM秒,待老化时间为0时,会自动发送ARP请求报文,如果能收到ARP应答报文,则保留该ARP表项并将老化时间重新置为NUM秒,否则删除该ARP表项。
第一设备触发的老化更新会使得大量的ARP表项重新探测,即MLAG成员口下的所有ARP表项都会重新发出ARP请求报文,此时定会收到大量ARP应答报文需要同步,为了避免短时间内需要构造大量的MLAG同步报文,可以自定义了一种MLAG同步报文封装格式,保证一个MLAG同步报文可以同时最多封装预设数量的ARP应答报文。封装MLAG同步报文格式参见图5。此处有三种情况,其一是第二设备将所有的ARP应答报文都发送给第三设备,此时第三设备会再次将这些应答报文同步到第一设备,使其执行完整的ARP学习流程,第三设备自己也要主动学习这些ARP表项,保证主从设备之间的ARP表项保持一致。其二是被第二设备将所有的ARP应答报文都发送给第一设备,此时第一设备自己会学习这些ARP表项,同时也将ARP应答报文通过Peerlink同步给从设备B,保证主MLAG成员口下的ARP表项保持一致。其三是被第二设备将一部分ARP应答报文发送给第一设备,一部分ARP应答报文发送给第三设备,此时第一设备自己会学习这些ARP表项,同时也将ARP应答报文通过Peerlink同步给第三设备;第三设备自己会学习这些ARP表项,同时也将ARP应答报文通过Peerlink同步给第一设备,保证MLAG成员口下的ARP表项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MLAG同步报文包括协议版本号、报文类型以及报文内容。
同步报文封装内容可以包含如下信息:
Mlag Version:协议版本号,用于标识双归设备所运行的M-LAG版本。
Message Type:报文类型,标识该报文为那种类型的报文,hello报文或者同步报文。
Sub Type:如果是同步报文,则表示报文类型,ARP,igmp等。
Data:原始报文内容,len为报文长度,value为硬件驱动收到的报文内容,包含driver header(收包端口号,vlan,vrf等,用于协议控制层执行报文处理流程)和报文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且不需要执行所述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MAC地址可以为VRRP虚拟MAC地址。其中,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Protocol,简称VRRP)是由IETF提出的解决局域网中配置静态网关出现单点失效现象的路由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MLAG组网环境下,可以通过执行完整的ARP学习流程来同步ARP表项,在效果上就等同于设备本身收到该报文并执行ARP学习流程,这样可以保证协议控制层在ARP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额外工作可以得到执行,如路由表信息更新,ARP相关软表信息更新以及触发其它协议层动作等,这样协议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保证不会漏掉执行任何一个跟ARP学习流程相关的额外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1为例,若被接入设备D跨网段ping设备C,设备D途经设备B向设备C发送ARP请求报文,如果设备C将回应的ARP应答报文发送到设备A上,设备A再将该报文同步到设备B,设备B再转发给被接入设备C,即使设备A不能将接收的ARP应答报文发送回设备D,设备D同样可以学习到该ARP表项。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同步ARP应答报文,不管什么版本的设备处理模式都是相同的,更容易实现版本之间的兼容性,(MLAG组网环境)对端收到ARP应答报文后会根据报文信息同步为自身的表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可以相当于图1中设备A,第二设备可以相当于图1中的设备C,第三设备可以相当于图1中的设备B。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设备确定该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将该表项应答报文同步到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对该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与本说明书实施例二对应的是,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
解析单元1用于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相同的MLAG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同步单元2用于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设备确定该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将该表项应答报文同步到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对该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式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封装进MLAG同步报文中,并通过Peerlink链路将所述MLAG同步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MLAG同步报文解析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并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以保证相同MLAG成员的表项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项请求报文包括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请求报文,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包括地址解析协议表项应答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设备掉电重启,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Peerlink链路由断开连接状态至重新连接时,所述第一设备触发所有MLAG成员端口下的所有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进行老化更新,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新发送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项请求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协议控制层,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且不需要执行所述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MAC地址为虚拟MAC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LAG同步报文包括协议版本号、报文类型以及报文内容。
8.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相同的MLAG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同步单元,用于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9.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10.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表项请求报文,且所述第二设备将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解析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属于同一MLAG环境的成员,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在确定出,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表项应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将所述表项应答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以便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表项应答报文执行学习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43952.9A CN111682927B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43952.9A CN111682927B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82927A true CN111682927A (zh) | 2020-09-18 |
CN111682927B CN111682927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2452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43952.9A Active CN111682927B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82927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60948A (zh) * | 2020-10-16 | 2021-01-22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基于批量更新的多核sdn交换机流表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3691645A (zh) * | 2021-08-17 | 2021-11-23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lag环境实现nat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
CN113839862A (zh) * | 2021-09-16 | 2021-12-24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Mclag邻居之间同步arp信息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4172841A (zh) * | 2021-11-30 | 2022-03-11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读存储介质 |
CN114281438A (zh) * | 2021-12-30 | 2022-04-05 | 杭州云合智网技术有限公司 | 对sonic设备间通信模型改进的方法 |
CN114448931A (zh) * | 2022-02-17 | 2022-05-06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lag组网环境的域名解析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5022180A (zh) * | 2022-05-18 | 2022-09-06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oCE-SAN的拓扑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5412483A (zh) * | 2022-08-30 | 2022-11-29 |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保活报文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
CN115883489A (zh) * | 2022-11-17 | 2023-03-31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8447A (zh) * | 2014-05-28 | 2014-09-10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7547402A (zh) * | 2017-07-19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08023974A (zh) * | 2017-11-30 | 2018-05-1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老化方法和装置 |
CN108616418A (zh) * | 2018-03-30 | 2018-10-0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842694A (zh) * | 2019-03-22 | 2019-06-0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mac地址的方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4-27 CN CN202010343952.9A patent/CN1116829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8447A (zh) * | 2014-05-28 | 2014-09-10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7547402A (zh) * | 2017-07-19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08023974A (zh) * | 2017-11-30 | 2018-05-1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老化方法和装置 |
CN108616418A (zh) * | 2018-03-30 | 2018-10-0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842694A (zh) * | 2019-03-22 | 2019-06-0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mac地址的方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60948B (zh) * | 2020-10-16 | 2021-10-22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基于批量更新的多核sdn交换机流表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2260948A (zh) * | 2020-10-16 | 2021-01-22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基于批量更新的多核sdn交换机流表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3691645A (zh) * | 2021-08-17 | 2021-11-23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lag环境实现nat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
CN113691645B (zh) * | 2021-08-17 | 2024-05-21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lag环境实现nat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
CN113839862A (zh) * | 2021-09-16 | 2021-12-24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Mclag邻居之间同步arp信息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4172841B (zh) * | 2021-11-30 | 2023-08-11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读存储介质 |
CN114172841A (zh) * | 2021-11-30 | 2022-03-11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读存储介质 |
CN114281438A (zh) * | 2021-12-30 | 2022-04-05 | 杭州云合智网技术有限公司 | 对sonic设备间通信模型改进的方法 |
CN114448931B (zh) * | 2022-02-17 | 2023-11-21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lag组网环境的域名解析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4448931A (zh) * | 2022-02-17 | 2022-05-06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lag组网环境的域名解析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5022180A (zh) * | 2022-05-18 | 2022-09-06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oCE-SAN的拓扑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5022180B (zh) * | 2022-05-18 | 2024-05-28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oCE-SAN的拓扑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5412483B (zh) * | 2022-08-30 | 2023-06-09 |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保活报文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
CN115412483A (zh) * | 2022-08-30 | 2022-11-29 |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保活报文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
CN115883489A (zh) * | 2022-11-17 | 2023-03-31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5883489B (zh) * | 2022-11-17 | 2024-07-09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82927B (zh) | 202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82927B (zh) |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US11343121B2 (en) | Logical router comprising disaggregated network elements | |
US20210036951A1 (en) | Segment routing with fast reroute for container networking | |
EP3316555B1 (en) | Mac address synchroniz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WO2021077768A1 (zh) | 路由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6878072B (zh)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5656645A (zh) | 堆叠系统的故障处理的决策方法和装置 | |
US11855855B2 (en) | Network operation method based on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3631652A (zh) | 虚拟机迁移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
WO2019085975A1 (zh) | 一种网络拓扑显示方法及网络管理设备 | |
CN111988222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050655B2 (en) | Route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through cloud controller | |
CN113938405A (zh)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 | |
CN113938446B (zh) |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组播表项同步方法及设备 | |
WO2021244588A1 (zh) | 处理路由报文的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 |
WO2016173196A1 (zh) | 地址映射关系的学习方法及装置 | |
CN116248584B (zh) | 一种在双spine mlag环境下处理evpn路由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 |
US11252073B1 (en) | Fast, reliable, and extensible active-standby multi-vendor link redundancy | |
CN114760242A (zh) | 虚拟路由器的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316910A (zh) | 一种媒体介入控制地址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478583A (zh) | 网络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9766761A (zh) | 网络设备的端口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网络设备 | |
CN117579428A (zh) | 云网络跨技术栈互联互通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9676152A (zh) | 生成树环境中mlag协议快速协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