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设计一种内燃机飞轮转动检测机构,实现不停机全自动对内燃机组装流水线上的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检测,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同步操作控制,检测更加的方便高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燃机飞轮转动检测机构,包括:移动导轨架、自动检测主体架;
所述移动导轨架上滚动嵌入设置有连接底座,所述移动导轨架的一端外侧连接有推送楔形块,所述移动导轨架中设置有用于对连接底座进行驱动复位使用的复位输送机构;
所述检测主体架由调节导轨架和滑动调节架组成,所述调节导轨架固定在连接底座上,所述滑动调节架滑动设置在调节导轨架上,其中,滑动调节架的调节方向与连接底座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滑动调节架的尾端还连接有用于配合推送楔形块驱动滑动调节架进行复位使用的复位楔形块,且复位楔形块与调节导轨架之间连接有压簧;
所述检测主体架的一侧设置有锁至机构,锁至机构被装配为当滑动调节架复位时能够使滑动调节架保持在工位,且能够将滑动调节架从该工位进行释放。
所述滑动调节架上固接有用于驱动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检测使用的驱动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移动导轨架由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轨侧架组成,且两个导轨侧架的两端之间焊接有两个固定端架;
所述导轨侧架上开设有开口向内侧的条形滑槽,且条形滑槽沿开口方向内部两侧壁上设有限位凸条。
所述连接底座由主体架和两个限位侧架组成,两个所述限位侧架对称焊接在主体架的两侧并与导轨侧架相互贴合,所述主体架的两侧对称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移动滚轮,且移动滚轮转动嵌入在条形滑槽中;
所述移动滚轮上开设有配合限位凸条进行滚动限位使用的环形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复位输送机构由转动辊轴和输送带组成,且转动辊轴设有两个,且两个转动辊轴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固定端架上,其中,输送带转动设置在两个转动辊轴上;
所述输送带的表面粘合有橡胶摩擦垫,且输送带的表面位于橡胶摩擦垫的两侧设置有驱动连接底座进移动使用的凸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锁至机构由自锁杠杆组成,自锁杠杆中端位置通过铰支座转动连接在调节导轨架一侧,所述自锁杠杆的底部与调节导轨架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且自锁杠杆的顶端还连接有自锁插销;
所述滑动调节架的外侧边框位置处开设有配合自锁插销进行使用的定位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组件由驱动电机和驱动轮组成,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输出轴与驱动轮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轮由驱动轴杆和限位盘组成,且限位盘固定在驱动轴杆的一端,所述驱动轴杆的外侧还包覆有增大驱动轴杆与内燃机飞轮之间摩擦力使用的橡胶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用于驱动复位输送机构进行转动使用的复位驱动机构;
所述复位驱动机构固定在内燃机组装流水线上;
所述复位驱动机构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盘和第二传动齿盘,且第一传动齿盘和第二传动齿盘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盘的轴心位置处固接有驱动连杆,且驱动连杆与转动辊轴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且内燃机组装流水线的传输带一侧边框底部间设置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与第一传动齿盘啮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用于替换复位楔形块进行手动驱动滑动调节架移动使用的手动推杆和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焊接在滑动调节架上并与滑动调节架之间形成一个矩形框架式开口;
所述手动推杆底端通过套管转动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水平固定在调节导轨架中,所述手动推杆顶端贯穿于限位杆与滑动调节架之间的矩形框架开口并延伸至外侧。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燃机飞轮转动检测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现在内燃机组装流水线上对内燃机飞轮进行全自动转动检测,通过复位输送机构配合锁至机构,实现自动进行复位连续检测,在对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检测时不需要对内燃机流水线进行停机操作,实现同步流水连续检测作业且检测驱动组件中的驱动轮与内燃机飞轮为接触式驱动,不需要进行连接固定,显著的提高了内燃机生产组装检测的效率,同时降低工作人员进行检测的劳动强度。
2、本发明中导轨侧架上条形滑槽开口向内侧,防止灰尘掉落其中,同时条形凹槽中设置限位凸条配合移动滚轮中的环形凹槽对移动滚轮进行转动限位,提高连接底座在移动导轨架上移动的稳定性,增强对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检测驱动的稳定性。
3、本发明中驱动复位输送机构驱动使用的复位驱动机构通过内燃机组装流水线配合驱动齿条进行驱动,不需要外接驱动单元,减少使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参照图1-14,一种内燃机飞轮转动检测机构,包括:移动导轨架1、自动检测主体架3;
移动导轨架1上滚动嵌入设置有连接底座2,移动导轨架1的一端外侧连接有推送楔形块4,移动导轨架1中设置有用于对连接底座2进行驱动复位使用的复位输送机构6;
检测主体架3由调节导轨架31和滑动调节架32组成,调节导轨架31固定在连接底座2上,滑动调节架32滑动设置在调节导轨架31上,其中,滑动调节架32的调节方向与连接底座2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滑动调节架32的尾端还连接有用于配合推送楔形块4驱动滑动调节架32进行复位使用的复位楔形块33,且复位楔形块33与调节导轨架31之间连接有压簧34;
检测主体架3的一侧设置有锁至机构35,锁至机构35被装配为当滑动调节架32复位时能够使滑动调节架32保持在工位,且能够将滑动调节架32从该工位进行释放。
滑动调节架32上固接有用于驱动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检测使用的驱动组件5。
移动导轨架1由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轨侧架101组成,且两个导轨侧架101的两端之间焊接有两个固定端架102;
导轨侧架101上开设有开口向内侧的条形滑槽103,且条形滑槽103沿开口方向内部两侧壁上设有限位凸条104。
连接底座2由主体架21和两个限位侧架23组成,两个限位侧架23对称焊接在主体架21的两侧并与导轨侧架101相互贴合,限位侧架23可以对连接底座2移动时两侧进行限位,主体架21的两侧对称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移动滚轮22,且移动滚轮22转动嵌入在条形滑槽103中;
移动滚轮22上开设有配合限位凸条104进行滚动限位使用的环形凹槽24。
进一步的,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带动内燃机进行移动,内燃机上的飞轮与驱动组件5贴合,内燃机飞轮同步带动驱动组件5和检测主体架3通过连接底座2在移动导轨架1上进行水平移动,实现不停机同步检测时,同时在在移动滚轮22上开设环形凹槽24,使得移动滚轮22滚动嵌入在导轨侧架101中条形滑槽103时可以与条形滑槽103侧壁上设有限位凸条104进行限位卡接,在不影响移动滚轮22移动的情况下实现对移动滚轮22进行限位,显著提高连接底座2搭载检测主体架3和驱动组件5移动的稳定性。
复位输送机构6由转动辊轴62和输送带61组成,且转动辊轴62设有两个,且两个转动辊轴62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固定端架102上,其中,输送带61转动设置在两个转动辊轴62上;
输送带61的表面粘合有橡胶摩擦垫63,且输送带61的表面位于橡胶摩擦垫63的两侧设置有驱动连接底座2进移动使用的凸条64。
其中,输送带61的输送长度小于移动导轨架1长度,输送带61一端与移动导轨架1待检测工位的一端具有一定的间距,便于凸条64进行脱离,实现循环连续驱动。
进一步的,复位输送机构6上的输送带61配合凸条64带动连接底座2进行反向移动实现复位,在复位的同时,复位楔形块33配合推送楔形块4使得滑动调节架32带动驱动组件5进行复位,并被锁至机构35进行固定,同时,连接底座2在进行同步检测移动时连接底座2底部与橡胶摩擦垫63相互贴合,增强连接底座2移动的摩擦力,提高驱动组件5与内燃机飞轮贴合时驱动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驱动组件5出现自转情况。
锁至机构35由自锁杠杆351组成,自锁杠杆351中端位置通过铰支座转动连接在调节导轨架31一侧,自锁杠杆351的底部与调节导轨架31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352,且自锁杠杆351的顶端还连接有自锁插销353;
滑动调节架32的外侧边框位置处开设有配合自锁插销353进行使用的定位孔36。
进一步的,当滑动调节架32带动驱动组件5进行复位时,滑动调节架32外侧的定位孔36与自锁杠杆351上的自锁插销353的位置相对应,在自锁杠杆351底部的支撑弹簧352的作用下,自锁杠杆351顶端的自锁插销353插入滑动调节架32外侧的定位孔36中,实现自滑动调节架32进行锁定,在连接底座2移动至移动导轨架1一端时,移动导轨架1上的固定端架102挤压自锁杠杆351底端,支撑弹簧352收缩,自锁杠杆351顶端翘起,自锁插销353自动抽出,在压簧34的作用下滑动调节架32带动驱动组件5脱离工位。
驱动组件5由驱动电机51和驱动轮53组成,驱动电机51通过电机输出轴52与驱动轮53传动连接。
驱动轮53由驱动轴杆531和限位盘533组成,且限位盘533固定在驱动轴杆531的一端,驱动轴杆531的外侧还包覆有增大驱动轴杆531与内燃机飞轮之间摩擦力使用的橡胶圈532。
进一步的,驱动电机51通过电机输出轴52带动驱动轮53进行转动,驱动轮53上的驱动轴杆531配合橡胶圈532与流水线上内燃机飞轮摩擦结构并驱动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限位盘533可以对驱动轴杆531与内燃机飞轮接触限位,提高两侧摩擦接触的稳定性。
还包括用于驱动复位输送机构6进行转动使用的复位驱动机构72;
复位驱动机构72固定在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上;
复位驱动机构7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盘73和第二传动齿盘74,且第一传动齿盘73和第二传动齿盘74啮合连接,第二传动齿盘74的轴心位置处固接有驱动连杆75,且驱动连杆75与转动辊轴62连接。
且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的传输带一侧边框底部间设置有驱动齿条71,驱动齿条71与第一传动齿盘73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上传输带移动时配合驱动齿条71进行移动,驱动齿条71带动第一传动齿盘73转动,第一传动齿盘73带动第二传动齿盘74反向转动,通过第二传动齿盘74配合驱动连杆75带动转动辊轴62进行转动,从而通过转动辊轴62驱动输送带61进行转动,同时输送带61的输送方向与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上传输带的输送方向相反。
工作原理:该内燃机飞轮转动检测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移动导轨架1与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相互平行设置,并将使得移动导轨架1上滑动调节架32活动距离可以满足驱动组件5中的驱动轮53与内燃机飞轮接触和脱离;
b:当检测主体架3位于移动导轨架1一端的待检测工位时,推送楔形块4配合复位楔形块33作用于滑动调节架32,滑动调节架32带动驱动组件5前移进入检测工位,同时锁至机构35对滑动调节架32进行锁定,使得驱动组件5中的驱动轮53与内燃机飞轮一侧贴合,通过驱动轮53带动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检测,同时,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带动组装好的内燃机进行移动,内燃机飞轮同步带动驱动组件5和检测主体架3通过连接底座2在移动导轨架1上进行水平移动,实现不停机同步检测;
c:当检测主体架3通过连接底座2在移动导轨架1上移动至另一端时,移动导轨架1上的固定端架102挤压自锁杠杆351底端,支撑弹簧352收缩,自锁杠杆351顶端翘起,自锁插销353自动抽出,在压簧34的作用下滑动调节架32带动驱动组件5脱离工位;
d:复位驱动机构72在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的作用下同步驱动复位输送机构6进行工作,复位输送机构6上的输送带61配合凸条64作用于连接底座2,连接底座2与检测主体架3进行反向移动复位,同时当检测主体架3移动至待检测工位时,推送楔形块4配合复位楔形块33再次作用于滑动调节架32,滑动调节架32带动驱动组件5前移进入检测工位并被锁至机构35再次进行锁定,实现连续进行检测。
实施例二:参照图15和图16,还包括用于替换复位楔形块33进行手动驱动滑动调节架32移动使用的手动推杆8和限位杆9;
限位杆9焊接在滑动调节架32上并与滑动调节架32之间形成一个矩形框架式开口;
手动推杆8底端通过套管转动连接有固定杆81,且固定杆81水平固定在调节导轨架31中,手动推杆8顶端贯穿于限位杆9与滑动调节架32之间的矩形框架开口并延伸至外侧。
在通过手动推杆8进行手动操作时,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推杆8配合限位杆9推动滑动调节架32迁移,使得滑动调节架32带动驱动组件5进入驱动检测工位,同时锁至机构35自动对滑动调节架32进行锁定。
使得该内燃机飞轮转动检测机构既可以实现全自动不停机对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上的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检测,还可以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控制不停机对内燃机组装流水线7上的内燃机飞轮进行转动检测,操作的灵活性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