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661419A - 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1419A
CN111661419A CN202010594059.3A CN202010594059A CN111661419A CN 111661419 A CN111661419 A CN 111661419A CN 202010594059 A CN202010594059 A CN 202010594059A CN 111661419 A CN111661419 A CN 111661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shaped opening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40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5940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14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1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141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7/00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1/00Wrapping, e.g.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strips, sheets or blanks, of flexible material
    • B65B11/04Wrapping, e.g.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strips, sheets or blanks, of flexible material the articles being rotated
    • B65B11/045Wrapping, e.g.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strips, sheets or blanks, of flexible material the articles being rotated by rotating platforms supporting the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能够在对货物进行缠绕包裹后自动将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从而有效提高效率、省时省力。所述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主控系统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并控制检测装置开启;所述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主控系统;如若对正,则所述主控系统停止工作;如若未对正,则所述主控系统继续控制所述托盘持续转动,直至所述检测装置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后,停止工作。

Description

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托盘式缠绕包装机是一种通过转台旋转带动托盘货物转动,进而实现对货物缠绕包裹的设备,适用于使用托盘装运的货物包装,如用于大宗货物的集装箱运输及其散件托盘的包装等。在托盘式缠绕包装机的使用过程中需将物品放在托盘上进行包装,而大件物品的放置操作并不容易,费时费力且不安全。
现有技术中,有在托盘上开设一个可供叉车直接进入的U型开口,且对应该U型开口的底部设有斜坡板,从而没有安装木架的大型货物更容易停放在托盘上。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U型开口的托盘在每次使用后均需要人工使其开口与下部的斜坡板对正,以便于叉车能够直接顺利进入而将货物运走,从而导致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在对货物进行缠绕包裹后自动将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在对货物进行缠绕包裹后自动将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从而有效提高效率、省时省力。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主控系统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并控制检测装置开启;所述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主控系统;如若对正,则所述主控系统停止工作;如若未对正,则所述主控系统继续控制所述托盘持续转动,直至所述检测装置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后,停止工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控系统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具体包括:所述主控系统通过判定送膜装置达到预设的物体高度和/或所述托盘达到预设的包裹圈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包括:所述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每个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的红外发射管分别向对应的红外接收管的可接收范围不断发出红外线,所述红外线接触到所述托盘被反射回所述红外接收管,当两个所述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强度同时发生变化时,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包括:所述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每个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的红外发射管分别向对应的红外接收管的可接收范围不断发出红外线,当两个所述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均消失时,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机构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包括:所述检测装置采用驱动检测机构组,所述驱动检测机构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驱动检测机构,每个所述驱动检测机构分别通过接触件对所述托盘的侧壁施加压力,且所述驱动检测机构包括缸体和位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缸体外并与所述接触件固定连接;持续检测所述有杆腔和/或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并判断所述有杆腔和/或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判断所述有杆腔或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包括:判断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大,若变大,则确认发生变化;或者,判断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小,若变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判断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包括:判断所述无杆腔与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的差值是否减小,若减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缠绕包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内设置有主控系统,且所述立柱具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送膜装置;所述机体上还设有可旋转的托盘,且所述托盘具有U型开口,所述机体对应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处具有斜坡板;所述缠绕包装机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持续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所述斜坡板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主控系统;所述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且两个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位于所述斜坡板处的端部,和/或两个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的所述U型开口的端部;和/或,所述检测装置采用驱动检测机构组,所述驱动检测机构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位于所述斜坡板处的端部的两个驱动检测机构,且每个所述驱动检测机构包括缸体和位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缸体外并与接触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检测机构通过所述接触件对所述托盘的侧壁施加压力;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连接的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用于持续检测所述有杆腔和/或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检测器包括:有杆腔压力传感器和无杆腔压力传感器,所述有杆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所述无杆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系统包括: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大,若变大,则确认发生变化;和/或,所述主控系统包括: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小,若变小,则确认发生变化;和/或,所述主控系统包括:第三判断模块,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无杆腔与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的差值是否减小,若减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由于主控系统在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后,能够控制检测装置开启,且检测装置能够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主控系统,直至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后,主控系统停止工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缠绕包装机,能够保证在对货物进行缠绕包裹后自动将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从而有效提高效率、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中驱动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机体;11-斜坡板;2-立柱;21-滑动槽;3-送膜装置;4-托盘;41-U型开口;5-检测装置;51-红外位置传感器;52-驱动检测机构;521-缸体;522-活塞;523-有杆腔;524-无杆腔;525-活塞杆;526-接触件;53-压力检测器;531-有杆腔压力传感器;532-无杆腔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主控系统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并控制检测装置开启;步骤S2、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主控系统;步骤S3、如若对正,则主控系统停止工作;如若未对正,则主控系统继续控制托盘持续转动,直至检测装置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后,停止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由于主控系统在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后,能够控制检测装置开启,且检测装置能够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主控系统,直至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后,主控系统停止工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缠绕包装机,能够保证在对货物进行缠绕包裹后自动将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从而有效提高效率、省时省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图4,主控系统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11、主控系统通过判定送膜装置达到预设的物体高度和/或托盘达到预设的包裹圈数。实际应用时,主控系统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具体可以是主控系统通过判定送膜装置达到预设的物体高度;或者,主控系统通过判定托盘达到预设的包裹圈数;或者,主控系统通过判定送膜装置达到预设的物体高度,且托盘达到预设的包裹圈数。其中,送膜装置达到预设的物体高度,说明送膜装置由物体的底端上升到物体的顶端,已对物体在高度方向进行了多圈包裹,可以认定货物包裹完毕;托盘达到预设的包裹圈数,说明托盘也即物体已旋转了多圈,送膜装置完成了对物体在周向上的多圈包裹,可以认定货物包裹完毕。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21、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且每个红外位置传感器的红外发射管分别向对应的红外接收管的可接收范围不断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接触到托盘被反射回红外接收管,当两个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强度同时发生变化时,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实际应用时,请参考图5(虚线为红外线的发射方向),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51分别设置在机体1位于斜坡板11处的端部;红外位置传感器51的红外发射管分别向对应的红外接收管的可接收范围不断发出红外线,同时托盘4持续转动,红外线接触到托盘4的侧壁被反射回红外接收管,当两个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强度同时发生变化时,判定托盘4的U型开口41与其下部的斜坡板11对正。例如:两个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强度同时变弱(也即红外线的反射距离同时变长);或者,两个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强度一个变强同时另一个变弱(也即红外线的反射距离一个变短同时另一个变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3,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21、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每个红外位置传感器的红外发射管分别向对应的红外接收管的可接收范围不断发出红外线,当两个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均消失时,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实际应用时,请参考图6(虚线为红外线的发射方向、其与U型开口的方向相反,且红外线发射方向随托盘4的旋转而转动),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51分别设置在托盘4的U型开口41的端部;红外位置传感器51的红外发射管分别向对应的红外接收管的可接收范围不断发出红外线,同时托盘4持续转动,红外线接触到机体1的侧壁被反射回红外接收管,当两个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均消失时,判定托盘4的U型开口41与其下部的斜坡板11对正。两个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均消失,说明托盘4的U型开口41与其下部的斜坡板11对正,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无法在可接收范围内被反射回红外接收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检测机构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21、检测装置采用驱动检测机构组,驱动检测机构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驱动检测机构,持续检测每个驱动检测机构的有杆腔和/或无杆腔内的压力,并判断有杆腔和/或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请参考图7和图8,驱动检测机构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机体1位于斜坡板11处的端部的两个驱动检测机构52,每个驱动检测机构52分别通过接触件526对托盘4的侧壁施加压力,且驱动检测机构52包括缸体521和位于缸体521内的活塞522,活塞522将缸体521分割成有杆腔523和无杆腔524,活塞522固定连接有活塞杆525,活塞杆525伸出缸体521外并与接触件526固定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判断有杆腔或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可以包括:判断有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大,若变大,则确认发生变化;或者,判断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小,若变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判断有杆腔和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可以包括:判断无杆腔与有杆腔内的压力的差值是否减小,若减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请参考图5-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缠绕包装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立柱2,立柱2内设置有主控系统(图中未示出),且立柱2具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21,该滑动槽21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送膜装置3;其中,机体1上还设有可旋转的托盘4,且托盘4具有U型开口41,机体1对应托盘4的U型开口41处具有斜坡板11;本实施提供的缠绕包装机还包括:检测装置5,该检测装置5用于持续判定托盘4的U型开口41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11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主控系统;具体地,检测装置5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51,且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51分别设置在机体1位于斜坡板11处的端部(如图5所示),和/或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51分别设置在托盘4的U型开口41的端部(如图6所示);和/或,检测装置5采用驱动检测机构组,驱动检测机构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机体1位于斜坡板11处的端部的两个驱动检测机构52(如图7所示),且每个驱动检测机构52包括缸体521和位于缸体521内的活塞522,活塞522将缸体521分割成有杆腔523和无杆腔524,活塞522固定连接有活塞杆525,活塞杆525伸出缸体521外并与接触件526固定连接,驱动检测机构52通过接触件526对托盘4的侧壁施加压力;进一步地,检测装置5还包括:与主控系统连接的压力检测器53,该压力检测器53用于持续检测有杆腔523和/或无杆腔524内的压力(如图8所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8,上述压力检测器53可以包括:有杆腔压力传感器531和无杆腔压力传感器532,该有杆腔压力传感器531用于检测有杆腔523内的压力,无杆腔压力传感器532用于检测无杆腔524内的压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主控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判断模块;该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有杆腔523内的压力是否变大,若变大,则确认发生变化;和/或,主控系统可以包括:第二判断模块;该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无杆腔524内的压力是否变小,若变小,则确认发生变化;和/或,主控系统可以包括:第三判断模块,该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无杆腔524与有杆腔523内的压力的差值是否减小,若减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上述驱动检测机构52的工作原理过程可以为:首先,主控系统控制驱动检测机构52中的无杆腔524进油、有杆腔523回油,此时无杆腔524内的压力大于有杆腔523内的压力,且二者的压力差能够通过活塞杆525作用在接触件526上,并使接触件526压紧托盘4的侧壁;然后,有杆腔压力传感器531和无杆腔压力传感器532分别持续检测有杆腔523和无杆腔524内的压力并发送给主控系统,与此同时,托盘4持续转动;最后,当托盘4的U型开口41与其下部的斜坡板11对正时,托盘4的侧壁施加给接触件526的反作用力消失,此时活塞522为了恢复平衡位置会使有杆腔523进油、无杆腔524回油,于是无杆腔524内的压力变小、有杆腔523内的压力变大(即无杆腔524与有杆腔523内的压力的差值减小),且当主控系统通过有杆腔压力传感器531和无杆腔压力传感器532发送的压力信号计算并判断无杆腔524与有杆腔523内的压力的差值减小时,则判定托盘4的U型开口41与其下部的斜坡板11对正,停止工作。
主控系统计算并判断无杆腔524与有杆腔523内的压力的差值是否减小的过程可以为:首先,无杆腔压力传感器532检测无杆腔524内的第二初始压力值、并将该第二初始压力值发送给主控系统,有杆腔压力传感器531检测有杆腔523内的第一初始压力值、并将该第一初始压力值发送给主控系统,同时主控系统将第二初始压力值与第一初始压力值进行做差计算以得出第三初始压力值;然后,无杆腔压力传感器532持续检测无杆腔524内的第二当前压力值、并将该第二当前压力值发送给主控系统,有杆腔压力传感器531持续检测有杆腔523内的第一当前压力值、并将该第一当前压力值发送给主控系统,同时主控系统将第二当前压力值与第一当前压力值进行做差计算以得出第三当前压力值;与此同时,主控系统实时将所述第三当前压力值与上述第三初始压力值进行做差计算,若差值为负,则判断无杆腔524与有杆腔523内的压力的差值减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主控系统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并控制检测装置开启;
所述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主控系统;
如若对正,则所述主控系统停止工作;如若未对正,则所述主控系统继续控制所述托盘持续转动,直至所述检测装置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后,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控系统确定货物包裹完毕,具体包括:
所述主控系统通过判定送膜装置达到预设的物体高度和/或所述托盘达到预设的包裹圈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包括:
所述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每个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的红外发射管分别向对应的红外接收管的可接收范围不断发出红外线,所述红外线接触到所述托盘被反射回所述红外接收管,当两个所述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强度同时发生变化时,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包括:
所述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每个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的红外发射管分别向对应的红外接收管的可接收范围不断发出红外线,当两个所述红外接收管中接收的反射红外线均消失时,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持续判定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具体包括:
所述检测装置采用驱动检测机构组,所述驱动检测机构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驱动检测机构,每个所述驱动检测机构分别通过接触件对所述托盘的侧壁施加压力,且所述驱动检测机构包括缸体和位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缸体外并与所述接触件固定连接;
持续检测所述有杆腔和/或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并判断所述有杆腔和/或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与其下部的斜坡板对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有杆腔或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大,若变大,则确认发生变化;或者,
判断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小,若变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缠绕包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无杆腔与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的差值是否减小,若减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8.一种缠绕包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内设置有主控系统,且所述立柱具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送膜装置;所述机体上还设有可旋转的托盘,且所述托盘具有U型开口,所述机体对应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处具有斜坡板;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持续判定所述托盘的U型开口是否与其下部的所述斜坡板对正,并将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主控系统;
所述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组,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红外位置传感器,且两个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位于所述斜坡板处的端部,和/或两个所述红外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的所述U型开口的端部;和/或,
所述检测装置采用驱动检测机构组,所述驱动检测机构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位于所述斜坡板处的端部的两个驱动检测机构,且每个所述驱动检测机构包括缸体和位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缸体外并与接触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检测机构通过所述接触件对所述托盘的侧壁施加压力;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连接的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用于持续检测所述有杆腔和/或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缠绕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器包括:有杆腔压力传感器和无杆腔压力传感器,所述有杆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所述无杆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缠绕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包括: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大,若变大,则确认发生变化;和/或,
所述主控系统包括: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无杆腔内的压力是否变小,若变小,则确认发生变化;和/或,
所述主控系统包括:第三判断模块,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无杆腔与所述有杆腔内的压力的差值是否减小,若减小,则确认发生变化。
CN202010594059.3A 2020-06-28 2020-06-28 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16614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4059.3A CN111661419A (zh) 2020-06-28 2020-06-28 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4059.3A CN111661419A (zh) 2020-06-28 2020-06-28 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1419A true CN111661419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8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4059.3A Withdrawn CN111661419A (zh) 2020-06-28 2020-06-28 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141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20826U (zh) * 2011-11-15 2012-07-11 东莞市倡原机械有限公司 U型缠绕包装机
CN104517878A (zh) * 2013-09-26 2015-04-15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托盘原点定位系统及托盘原点定位方法
CN105196503A (zh) * 2015-07-31 2015-12-30 芜湖蓝博塑胶有限公司 卧式多模具注塑机
CN106121508A (zh) * 2016-06-24 2016-11-16 三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回转件的锁紧方法、锁紧装置、顶驱设备和钻机
CN205872557U (zh) * 2016-06-16 2017-01-11 上海奉业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缠绕包装机
CN208033877U (zh) * 2018-03-06 2018-11-02 苏州利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cb板治具盘
CN109360406A (zh) * 2018-11-22 2019-02-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信号的自动跟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0822896U (zh) * 2019-10-31 2020-06-23 山东省章丘市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法兰盘包装的托盘缠绕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20826U (zh) * 2011-11-15 2012-07-11 东莞市倡原机械有限公司 U型缠绕包装机
CN104517878A (zh) * 2013-09-26 2015-04-15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托盘原点定位系统及托盘原点定位方法
CN105196503A (zh) * 2015-07-31 2015-12-30 芜湖蓝博塑胶有限公司 卧式多模具注塑机
CN205872557U (zh) * 2016-06-16 2017-01-11 上海奉业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缠绕包装机
CN106121508A (zh) * 2016-06-24 2016-11-16 三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回转件的锁紧方法、锁紧装置、顶驱设备和钻机
CN208033877U (zh) * 2018-03-06 2018-11-02 苏州利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cb板治具盘
CN109360406A (zh) * 2018-11-22 2019-02-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信号的自动跟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0822896U (zh) * 2019-10-31 2020-06-23 山东省章丘市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法兰盘包装的托盘缠绕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5045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ing a load carried by a material handling vehicle
EP2948378B1 (en) Vacuum sealer with a solid state proximity detector
JP5035225B2 (ja) 検品システム
US11479376B2 (en) Method for cushioning objects in a container, and device for cushioning objects in a container
RU253166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изделия и кран-штабелер, содержащий указ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1661419A (zh) 缠绕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78556B (zh) 一种自动装车设备用可调摆放装置
JPH0761512A (ja) 格納物の荷姿検出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利用した立体自動倉庫
JP4517171B2 (ja) 積層体の構成物へのラベル貼付装置及びラベル貼付方法
JPS6347206A (ja) 荷受け台の入出庫表示装置
JP7436130B2 (ja)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KR100237040B1 (ko) 자동 포장방법
US12252357B1 (e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orting dunnage
CN222757240U (zh) 一种适用于不规则托盘的仓储立库用出入库系统
CN215516544U (zh) 一种立体货架用堆垛机载货台
WO2024018128A1 (fr) Chariot élévateur autonome de levage et transport de charge, et procédé associé
JPS5957802A (ja) パレツトの処理方法
JP3131728B2 (ja) 搬送物段積み装置
JP3927933B2 (ja) 搬送物の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WO2023247860A1 (fr) Chariot élévateur autonome de levage et transport de charge, et procédé associé
JP2016216160A (ja) 容器搬送装置
JPS6031442A (ja) 板状物の繰り出し制御方法
JP2003267519A (ja) スタッカクレーンの停止制御装置
JPH05338716A (ja) スタッカクレーンの目的位置到着照合装置
JP3169215U (ja) 積み付け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搬送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