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8230B - 人工血管 - Google Patents
人工血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58230B CN111658230B CN202010658588.5A CN202010658588A CN111658230B CN 111658230 B CN111658230 B CN 111658230B CN 202010658588 A CN202010658588 A CN 202010658588A CN 111658230 B CN111658230 B CN 1116582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od vessel
- branch
- artificial blood
- vessel body
- ar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473 artificial bloo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10000002376 aorta thoracic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5013 brain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906 ischaemic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13 neopla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168 brachiocephalic trun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2329 Aneury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72 anastom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9 aort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31 brain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74 brain damag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9028 brain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15 carotid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68 carotid artery comm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27 cerebral blood flo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6 hybrid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70 subclavian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1 tissue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27 tissue damag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人工血管,其包含升弓组件以及弓分支组件。升弓组件包含流入段及弓部流出段和弓降流出段。弓部流出段和弓降流出段分别连接于流入段的出口。弓分支组件包含分支主干、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三个延长段、开窗结构及封堵结构。分支主干以入口连接于弓部流出段。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分别连接于分支主干的一第一侧面并沿分支主干的入口至出口的方向间隔布置。三个延长段分别连接于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开窗结构开设于分支主干的与第一侧面相反的一第二侧面。封堵结构设置于开窗结构中,封堵结构是由支架支撑的且一端封闭的管状人工血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血管。
背景技术
对于主动脉弓部瘤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病变主动脉弓部,进行人工血管替换。近些年也开始探索同时采用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的杂交方法,包括经升主动脉吻合旁路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弓部的分支动脉吻合,再置入覆膜支架隔离弓部病变。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困难在于处理弓部病变需要阻断脑血流,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存在严重的治疗并发症风险。
由于存在上述治疗风险,设计一种能够在治疗中降低脑损伤的医疗器械,对于相对安全和有效地治疗主动脉弓部瘤,已成为本领域相关装置设计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主动脉弓部瘤的隔离且无需阻断主动脉弓部分支的人工血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人工血管。其中,所述人工血管包含升弓组件以及弓分支组件。所述升弓组件包含流入段及弓部流出段和弓降流出段。所述弓部流出段和所述弓降流出段分别连接于所述流入段的出口。所述弓分支组件包含分支主干、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三个延长段、开窗结构及封堵结构。所述分支主干以入口经由所述弓部流出段连接于所述流入段的出口。所述第一分支、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分别连接于所述分支主干的一第一侧面并沿所述分支主干的入口至出口的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三个延长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支、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的流出接口。所述开窗结构开设于所述分支主干的与第一侧面相反的一第二侧面。所述封堵结构设置于所述开窗结构中,所述封堵结构是由支架支撑的且一端封闭的管状人工血管。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弓部流出段的轴线平行于主动脉弓部弧形的外侧缘,所述弓降流出段的轴线平行于主动脉弓部弧形的内侧缘,所述流入段的轴线与所述弓部流出段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0°~120°。和/或,所述流入段的轴线与所述弓降流出段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0°~120°。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支的轴线与所述分支主干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45°~135°。和/或,所述第二分支的轴线与所述分支主干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45°~135°。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分支的轴线与所述分支主干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为90°~180°。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流入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和/或,所述弓降流出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和/或,所述分支主干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和/或,所述延长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弓部流出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和/或,所述第一分支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和/或,所述第二分支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和/或,所述第三分支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和/或,所述开窗结构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开窗结构呈管状结构并具有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为连接端口和游离端口,所述连接端口连接于所述分支主干,所述游离端口远离所述分支主干延伸。和/或,所述开窗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并列排列两个。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开窗结构为并列排列的两个时,在平行于所述分支主干的轴线的方向上,一个所述开窗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分支的流出接口与所述第三分支的流出接口之间,另一个所述开窗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分支的流出接口的对侧。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堵结构包含封堵端部以及游离端部。所述封堵端部设置于所述开窗结构中,所述封堵端部的端口处覆盖有人工血管,以封堵所述开窗结构。所述游离端部连接于所述封堵端部并伸出于所述开窗结构外。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游离端部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带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升弓组件以及分支组件。升弓组件的升弓流出接口和弓降流出段分别连接于流入段的出口。分支组件的分支主干段连接于升弓流出接口。分支组件的无名动脉分支接口、左颈动脉分支接口和分支流出接口分别连接于分支主干段,且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有三个延长段。开窗结构开设于分支主干段并封堵有一封堵结构。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出的带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能够通过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顺序送入升弓组件以及分支组件,将分支组件与升弓组件的升弓流出接口套接,在发生瘤样病变的主动脉弓部腔内构建隔离通道,通过置入分支组件的延长段,形成本发明与主动脉弓部分支的连接。并且,本发明能够在分支组件的开窗结构置入封堵组件,完成对主动脉弓部瘤的隔离,同时不需要阻断弓部分支血流,降低了人工血管置入对脑组织造成缺血性损伤的风险。另外,本发明适于采用多次套接的方式置入,置入过程的操作风险较低,便于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人工血管的升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示出的人工血管的弓分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示出的人工血管的弓分支组件的封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升弓组件;
110.流入段;
120.弓部流出段;
130.弓降流出段;
200.弓分支组件;
210.分支主干;
220.第一分支;
230.第二分支;
240.第三分支;
251.第一延长段;
252.第二延长段;
253.第三延长段;
260.开窗结构;
270.封堵结构;
271.封堵端部;
272.游离端部;
S1.第一侧面;
S2.第二侧面;
α.第一夹角;
ω.第二夹角;
β.第三夹角;
γ.第四夹角;
δ.第五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对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是以应用于在主动脉弓部腔内构建隔离通道的人工血管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发明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人工血管构建场合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能够被用于在主动脉弓部腔内构建隔离通道,且该人工血管包含升弓组件100以及弓分支组件200。配合参阅图2至图4,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发明原理的人工血管的升弓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发明原理的人工血管的弓分支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发明原理的人工血管的弓分支组件200的封堵结构270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升弓组件100包含流入段110及弓部流出段120和弓降流出段。弓部流出段120和弓降流出段130分别连接于流入段110的出口。弓分支组件200包含分支主干210、第一分支220、第二分支230和第三分支240、三个延长段、开窗结构260及封堵结构270。分支主干210以入口经由弓部流出段120连接于流入段110的出口。第一分支220、第二分支230和第三分支240分别连接于分支主干210的一第一侧面S1并沿分支主干210的入口至出口的方向间隔布置。三个延长段分别连接于第一分支220、第二分支230和第三分支240的流出接口。开窗结构260开设于分支主干210的与第一侧面S1相反的一第二侧面S2。封堵结构270设置于开窗结构260中,封堵结构270是由支架支撑的且一端封闭的管状人工血管。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能够通过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顺序送入升弓组件100以及弓分支组件200,将弓分支组件200与升弓组件100的弓部流出段120套接,在发生瘤样病变的主动脉弓部腔内构建隔离通道,通过置入弓分支组件200的延长段,形成本发明与主动脉弓部分支的连接。并且,本发明能够在弓分支组件200的开窗结构260置入封堵组件,完成对主动脉弓部瘤的隔离,同时不需要阻断弓部分支血流,降低了人工血管置入对脑组织造成缺血性损伤的风险。另外,本发明适于采用多次套接的方式置入,置入过程的操作风险较低,便于应用和推广。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是以应用于主动脉弓为例进行说明,即,弓部流出段120的轴线大致平行于主动脉弓部弧形的外侧缘,弓降流出段130的轴线大致平行于主动脉弓部弧形的内侧缘。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升弓组件100的流入段110的轴线与弓部流出段120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α,该第一夹角α可以优选为0°~120°,例如0°、30°、90°、120°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夹角α亦可大于120°,例如125°、135°、150°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升弓组件100的流入段110的轴线与弓降流出段130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ω,该第二夹角ω可以优选为0°~120°,例如0°、30°、90°、120°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夹角ω亦可大于120°,例如125°、135°、150°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支主干210可以优选地采用共轴的方式连接于弓部流出段120,即,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与弓部流出段120的轴线重合。在此基础上,基于流入段110的轴线与弓部流出段120的轴线之间具有的第一夹角α的上述角度设计,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与流入段1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夹角α的角度相等,具体优选角度可以参考上述说明,在此不予赘述。
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支220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三夹角β,该第三夹角β可以优选为45°~135°,例如45°、90°、120°、135°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夹角β亦可小于45°,或可大于135°,例如30°、40°、150°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三个延长段中连接于第一分支220的一个为第一延长段251,该第一延长段251可以优选地采用共轴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分支220,即,第一延长段251的轴线与第一分支220的轴线重合。在此基础上,基于第一分支220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具有的第三夹角β的上述角度设计,第一延长段251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与第三夹角β的角度相等,具体优选角度可以参考上述说明,在此不予赘述。
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分支230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四夹角γ,该第四夹角γ可以优选为45°~135°,例如45°、90°、120°、135°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夹角γ亦可小于45°,或可大于135°,例如30°、40°、150°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三个延长段中连接于第二分支230的一个为第二延长段252,该第二延长段252可以优选地采用共轴的方式连接于第二分支230,即,第二延长段252的轴线与第二分支230的轴线重合。在此基础上,基于第二分支230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具有的第四夹角γ的上述角度设计,第二延长段252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与第四夹角γ的角度相等,具体优选角度可以参考上述说明,在此不予赘述。
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分支240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五夹角δ,该第五夹角δ可以优选为90°~180°,例如90°、120°、135°、180°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夹角δ亦可小于90°,例如75°、80°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三个延长段中连接于第三分支240的一个为第三延长段253,该第三延长段253可以优选地采用共轴的方式连接于第三分支240,即,第三延长段253的轴线与第三分支240的轴线重合。在此基础上,基于第三分支240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具有的第五夹角δ的上述角度设计,第三延长段253的轴线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与第五夹角δ的角度相等,具体优选角度可以参考上述说明,在此不予赘述。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段110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流入段110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弓降流出段130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弓降流出段130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支主干210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分支主干210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延长段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弓部流出段120可以优选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弓部流出段120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出口(本说明书中,各段及各接口各自均可定义入口和出口,入口即在连接关系上靠近流入段110的入口的一端口,另一端口则为出口,以下亦同,不再重复说明)的一个环状支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弓部流出段120亦可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支220可以优选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第一分支220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状支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支220亦可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分支230可以优选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第二分支230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状支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分支230亦可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分支240可以优选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第三分支240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状支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分支240亦可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开窗结构260可以优选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开窗结构260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状支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窗结构260亦可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开窗结构260可以优选地呈管状结构并具有两个端口,这两个端口分别为连接端口和游离端口,连接端口连接于分支主干210,游离端口远离分支主干210延伸。另外,开窗结构2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亦可为并列排列的两个。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基于开窗结构260呈管状结构并具有连接端口和游离端口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开窗结构260可以优选地呈锥管状结构,且游离端口的端口尺寸优选地小于连接端口的端口尺寸。
较佳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开窗结构260可以优选为并列排列的两个,在此基础上,在平行于分支主干210的轴线的方向上,其中一个开窗结构260可以优选地位于第二分支230与第三分支240之间,其中另一个开窗结构260可以优选地位于第三分支240的对侧。
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封堵结构270可以优选地包含封堵端部271以及游离端部272。具体而言,封堵端部271设置于开窗结构260中,封堵端部271的端口处覆盖有人工血管,以此能够封堵开窗结构260。游离端部272连接于封堵端部271并能够伸出于开窗结构260外。
进一步地,基于封堵结构270包含封堵端部271以及游离端部272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游离端部272可以优选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且游离端部272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出口(即游离端部272的远离封堵端部271的端口)的一个环状支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游离端部272亦可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人工血管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发明原理的许多种人工血管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人工血管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承上所述,在将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置入主动脉弓部腔内的过程中,可将升弓组件100首先送达主动脉升弓部位,释放流入段110置入主动脉升部,释放弓部流出段120位于主动脉升弓部,同时保持弓降流出段130未被释放。继续送入弓分支组件200的分支主干210进入弓部流出段120,释放第一分支220和第二分支230,使其朝向主动脉弓部分支开口的方向,继续释放分支主干210、第三分支240及封堵结构270,使分支主干210与弓部流出段120在腔内实现套接,使第三分支240朝向主动脉弓部分支开口的方向,开窗结构260朝向主动脉远端方向。退出弓分支组件200的输送装置。送入弓分支组件200的延长段,经开窗结构260,将第一延长段251设置在第一分支220与无名动脉之间,将第二延长段252设置在第二分支230与左颈总动脉之间,将第三延长段253设置在第三分支240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置入释放,在不阻断主动脉弓部分支动脉的情况下,建立人工血管对分支动脉的血流通道。随后,置入封堵结构270于开窗结构260中,实现弓分支组件200的隔离完整性。最后,释放弓降流出段130,退出升弓组件100的输送装置,建立人工血管对胸降主动脉的血流通道,最终实现对本发明对主动脉弓部瘤的隔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包含升弓组件以及弓分支组件。升弓组件的弓部流出段和弓降流出段分别连接于流入段的出口。弓分支组件的分支主干连接于弓部流出段。弓分支组件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分别连接于分支主干,且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有三个延长段。开窗结构开设于分支主干并封堵有一封堵结构。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能够通过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顺序送入升弓组件以及弓分支组件,将弓分支组件与升弓组件的弓部流出段套接,在发生瘤样病变的主动脉弓部腔内构建隔离通道,通过置入弓分支组件的延长段,形成本发明与主动脉弓部分支的连接。并且,本发明能够在弓分支组件的开窗结构置入封堵组件,完成对主动脉弓部瘤的隔离,同时不需要阻断弓部分支血流,降低了人工血管置入对脑组织造成缺血性损伤的风险。另外,本发明适于采用多次套接的方式置入,置入过程的操作风险较低,便于应用和推广。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血管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8)
1.一种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包含:
升弓组件,包含:
流入段;及
弓部流出段和弓降流出段,分别连接于所述流入段的出口;以及弓分支组件,包含:
分支主干,以入口经由所述弓部流出段连接于所述流入段的出口;
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分别连接于所述分支主干的一第一侧面并沿所述分支主干的入口至出口的方向间隔布置;
三个延长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支、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的流出接口;
开窗结构,开设于所述分支主干的与第一侧面相反的一第二侧面;及
封堵结构,设置于所述开窗结构中,所述封堵结构是由支架支撑的且一端封闭的管状人工血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弓部流出段的轴线平行于主动脉弓部弧形的外侧缘,所述弓降流出段的轴线平行于主动脉弓部弧形的内侧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和/或
所述弓降流出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和/或
所述分支主干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和/或
所述延长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部流出段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和/或
所述第一分支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和/或
所述第二分支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和/或
所述第三分支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和/或
所述开窗结构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结构呈管状结构并具有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为连接端口和游离端口,所述连接端口连接于所述分支主干,所述游离端口远离所述分支主干延伸;和/或,所述开窗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并列排列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开窗结构为并列排列的两个时,在平行于所述分支主干的轴线的方向上,一个所述开窗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分支的流出接口与所述第三分支的流出接口之间,另一个所述开窗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分支的流出接口的对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构包含:
封堵端部,设置于所述开窗结构中,所述封堵端部的端口处覆盖有人工血管,以封堵所述开窗结构;以及
游离端部,连接于所述封堵端部并伸出于所述开窗结构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游离端部为具有支撑结构的人工血管,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的多个支架或者设置于所述人工血管本体出口的一个环形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58588.5A CN111658230B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人工血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58588.5A CN111658230B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人工血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58230A CN111658230A (zh) | 2020-09-15 |
CN111658230B true CN111658230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72392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58588.5A Active CN111658230B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人工血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5823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61726A (ja) * | 1999-12-13 | 2001-06-19 | Medicos Hirata:Kk | 人工血管 |
CN101579265A (zh) * | 2008-05-12 | 2009-11-18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动脉弓支架型血管 |
CN102525702A (zh) * | 2010-11-29 | 2012-07-04 | 陈玮慧 | 模块化支架血管系统 |
CN103126785A (zh) * | 2011-11-28 | 2013-06-05 | 陈玮慧 | 模块化支架血管系统 |
EP2777610A2 (en) * | 2013-03-13 | 2014-09-17 |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 Endoluminal prosthesis system |
CN104363859A (zh) * | 2012-04-12 | 2015-02-18 | 三福健康公司 | 弓动脉双管式主体支架移植物以及使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299934A1 (en) * | 2008-06-16 | 2011-03-30 | Cytograft Tissue Engineering, Inc. | Arterial implants |
US10702369B2 (en) * | 2016-12-05 | 2020-07-07 | Medtronic Vascular, Inc. | Modular aortic arch prosthetic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N112118807B (zh) * | 2018-06-19 | 2024-08-16 |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 用于多个血管的模块化支架装置和方法 |
-
2020
- 2020-07-09 CN CN202010658588.5A patent/CN1116582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61726A (ja) * | 1999-12-13 | 2001-06-19 | Medicos Hirata:Kk | 人工血管 |
CN101579265A (zh) * | 2008-05-12 | 2009-11-18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动脉弓支架型血管 |
CN102525702A (zh) * | 2010-11-29 | 2012-07-04 | 陈玮慧 | 模块化支架血管系统 |
CN103126785A (zh) * | 2011-11-28 | 2013-06-05 | 陈玮慧 | 模块化支架血管系统 |
CN104363859A (zh) * | 2012-04-12 | 2015-02-18 | 三福健康公司 | 弓动脉双管式主体支架移植物以及使用方法 |
EP2777610A2 (en) * | 2013-03-13 | 2014-09-17 |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 Endoluminal prosthesis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58230A (zh) | 202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85651B2 (en) | Thoracic aorta stent graft | |
US8663310B2 (en) | Hybrid type A dissection device | |
US4957484A (en) | Lymph access catheters and methods of administration | |
EP2547287B1 (en) | Thoracic stent graft | |
KR102113718B1 (ko) | 탈분지 대혈관 스텐트 그래프트 및 이의 사용방법 | |
CN101780306B (zh) | 医用内支撑中空管状囊导管 | |
US20130304188A1 (en) | Stent graft | |
IL143534A (en) | Endovascular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stenoses of the carotid and catheter for this system | |
CN106029005A (zh) | 具有疲乏抗性的横导管的血管内支架移植物 | |
CN104023672B (zh) | 用于主动脉病变的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16128130A (ja) | 予めカニューレが挿入された開窓部 | |
CN104622607B (zh) | 腹主动脉支架的输送系统 | |
CN109938895A (zh) | 开窗型覆膜支架 | |
JP2017074405A (ja) | モジュール式の分枝部を有する管腔内人工器官および展開方法 | |
CN111658230B (zh) | 人工血管 | |
CN215307028U (zh) | 一种分支型主动脉人工支架 | |
CN218220394U (zh) | 一种具有打结位点的人工血管 | |
US20140121751A1 (en) | Cannula attachment in endoluminal delivery devices | |
CN219480467U (zh) | 一种一体化免缝合血管支架 | |
CN219230279U (zh) | 一种用于重建冠状动脉的主动脉支架 | |
CN217091025U (zh) | 覆膜支架 | |
CN221431294U (zh) | 一种腹主动脉腔内治疗分支支架系统 | |
CN115024869A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tips支架 | |
CN112807128A (zh) | 一种分支型主动脉人工支架 | |
CN117122445A (zh) | 一种腹主动脉腔内治疗分支支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