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654307A -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4307A
CN111654307A CN202010471411.4A CN202010471411A CN111654307A CN 111654307 A CN111654307 A CN 111654307A CN 202010471411 A CN202010471411 A CN 202010471411A CN 111654307 A CN111654307 A CN 111654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receiving end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14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4307B (zh
Inventor
刘惠民
唐振中
郑思
凌德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Tai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Tai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Tai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Tai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14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4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4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4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用于保护射频前端,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切换开关,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判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若是,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若否,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维持接收状态;本发明通过将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在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引入隔离损耗,从而降低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保护接收端的低噪声放大器。

Description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前端(RFFE),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主要起到收发射频信号的作用;射频前端一般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切换开关以及天线;射频集成芯片用于控制射频信号的收发;信号发送电路连入射频集成芯片与切换开关之间,用于将射频集成芯片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过切换开关发送给天线,然后由天线将射频信号发送出去;信号接收电路连入射频集成芯片与切换开关之间,用于经过切换开关接收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并将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发送给射频集成芯片;切换开关用于切换射频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其中,信号发送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该功率放大器用于对射频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便于实现远距离通信;信号接收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该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放大经由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
射频前端通常都是收发一体的,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是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当两个射频前端处于近距离通信状态时,其中一个射频前端的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信号功率由于未经过远距离通信的损耗,将会很大,该功率很大的射频信号一旦超过低噪声放大器的供电电压,会造成低噪声放大器内部的放大管损坏或烧毁,进而使接收该射频信号的射频前端无效。如何保护射频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公告号为CN201393204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低噪声放大器保护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检测器及运算放大电路。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进行放大,其包括放大器与开关。放大器用于放大射频信号。开关与放大器并联,用于切换射频信号的传输路径。功率检测器用于将射频信号功率转换为电压信号。运算放大电路连接于功率检测器与开关之间,用于根据电压信号输出驱动电压来控制开关闭合或断开来保护放大器。
上述专利虽然可以保护低噪声放大器。但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需要使用额外的功率检测器、运算放大电路以及开关,增加了成本:当射频信号的功率达到低噪声放大器的饱和输入功率时,与低噪声放大器并联的开关直接闭合,低噪声放大器不再工作,减小了射频集成芯片接收的射频信号的信噪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保护射频前端,结构简单且操作流程简单。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用于保护射频前端,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切换开关,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
判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若是,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若否,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维持接收状态。
进一步地,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与判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进一步地,当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
进一步地,当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之后,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用于保护射频前端,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切换开关,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
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若否,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维持发送状态。
进一步地,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与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
进一步地,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
进一步地,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之后,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用于保护射频前端,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切换开关,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
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若否,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维持发送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维持接收状态。
进一步地,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与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进一步地,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
进一步地,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本发明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将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在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引入隔离损耗,从而降低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保护接收端的低噪声放大器,和/或,将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在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引用隔离损耗,从而使发送出去的射频信号功率变小,保护接收端的低噪声放大器。进一步,本发明在引入切换开关的隔离损耗之前,通过调整增益,调整低射频信号的功率。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重新调整增益,以使引入隔离损耗之后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不至于太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收发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射频前端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无线收发系统,包括站点1以及站点2,站点1和站点2 均包括射频前端,并通过各自的射频前端与对方进行通信;站点1和站点2一个为发送端,另外一个则为接收端;当站点1作为发送端发送射频信号时,站点2则作为接收端,接收站点1发送的射频信号;当站点2作为发送端发送射频信号时,站点1则作为接收端接收站点2发送的射频信号。
如图2所示,站点1和站点2的射频前端均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切换开关以及天线;射频集成芯片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发送电路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发送电路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切换开关连接;信号接收电路的射频信号输入端与切换开关连接,信号接收电路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射频集成芯片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切换开关与天线连接,发送射频信号给天线或从天线处接收射频信号;射频集成芯片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切换开关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或接收状态;射频集成芯片的增益控制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发送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出控制逻辑给信号发送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控制信号发送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当射频前端处于发送状态时,射频集成芯片发送射频信号,并控制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信号发送电路接收射频集成芯片发送的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发送给天线,由天线将射频信号发送出去;当射频前端处于接收状态时,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发送给信号接收电路,由信号接收电路将射频信号发送给射频集成芯片。
理论上,当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时,信号发送电路导通,信号接收电路断开;实际上,当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时,切换开关在天线与信号发送电路之间只具有数值较小的插入损耗,而在天线与信号接收电路之间则具有数值较大的隔离损耗;信号发送电路通过切换开关发送射频信号给天线时的损耗较小,而天线通过切换开关发送给信号接收电路的射频信号损耗较大,就好像信号发送电路是导通的,而信号接收电路则是断开的。
同理可得,理论上,当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时,信号接收电路导通,信号发送电路断开;实际上,当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时,切换开关在天线与信号接收电路之间只具有数值较小的插入损耗,而在天线与信号发送电路之间则具有数值较大的隔离损耗;天线通过切换开关发送给信号接收电路的射频信号损耗较小,而信号发送电路通过切换开关发送射频信号给天线时的损耗较大,就好像信号接收电路是导通的,而信号发送电路则是断开的。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发送射频信号给接收端时,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只有插入损耗(插入损耗的数值较小);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通过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发送射频信号给天线,由天线将射频信号发送给接收端;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通过通信协议获知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结合自动增益算法VGA,输出控制逻辑给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判断,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调整到最低值时,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功率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若是,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通过在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引入隔离损耗(隔离损耗的数值较大),降低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进而降低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根据引入隔离损耗后,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功率,结合自动增益算法 VGA,输出控制逻辑给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重新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使发送端发送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不至于太小;若否,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维持发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发送射频信号给接收端时,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只有插入损耗(插入损耗的数值较小);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通过接收端的切换开关接收天线从发送端接收的射频信号,并发送给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结合自动增益算法VGA,输出控制逻辑给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判断,当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调整到最低值时,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是否超出允许范围时,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通过在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引入隔离损耗(隔离损耗的数值较大),降低信号接收电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进而降低信号强度指示RSSI;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根据引入隔离损耗后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结合自动增益算法VGA,输出控制逻辑给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重新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使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不至于太小;若否,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维持接收状态。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射频集成芯片采用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芯片,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芯片用于发送或接收射频信号,控制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或接收状态,且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芯片内固化有AGC自动增益控制算法;接收端的BBP/MAC (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芯片可以根据接受信号强度指示RSSI,输出控制逻辑给同一端的信号接收电路,控制同一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发送端的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芯片可以根据通信协议得到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进而根据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输出控制逻辑给同一端的信号发送电路,控制同一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
如图2所示,信号发送电路包括第一滤波器以及发送增益模块;发送增益模块包括功率放大器和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芯片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1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切换开关连接;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二滤波器和接收增益模块;接收增益模块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和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低噪声放大器LNA、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和第二滤波器依次连接;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射频信号输入端与切换开关连接,射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与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芯片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的自动增益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1和功率放大器PA的增益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出控制逻辑给功率放大器,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增益;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的自动增益控制信号输出端与低噪声放大器LNA和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的自动增益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芯片可以根据通信协议得到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进而根据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输出控制逻辑给同一端的功率放大器PA和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1,控制功率放大器PA和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的增益,获得目标发射功率;接收端的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根据接受信号强度指示RSSI,输出控制逻辑给同一端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和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控制低噪声放大器LNA和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的增益,使得接收端BBP/MAC(基带处理器/媒体访问控制器)收到的信号幅度满足解调门限。
如图3所示,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与天线连接,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与天线之间只有插入损耗;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与天线连接,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与天线之间只有插入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发送射频信号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射频信号;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通过通信协议获得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再根据射频信号的功率,结合AGC自动增益控制算法,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以获得目标发射功率;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结合AGC自动增益控制算法,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以使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看到的信号幅度符合解调门限;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通过调整功率放大器PA和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1的增益调整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通过调整低噪声放大器LNA和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的增益调整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进入下一步骤,若否,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维持发送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维持接收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时,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与切换开关之间具有隔离损耗,大大降低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进而降低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当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与信号接收电路之间具有隔离损耗,大大降低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与切换开关之间引入隔离损耗后,切换开关发送给天线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会大大降低,通过提高功率放大器和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以使通过天线发送给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不至于太小;接收端的切换开关与信号接收电路之间引入隔离损耗后,切换开关发送给信号接收电路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会大大降低,通过提高低噪声放大器和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以使接收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不至于太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射频保护方法通过将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在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引用隔离损耗,从而使发送出去的射频信号功率变小,保护接收端的低噪声放大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射频保护方法通过将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在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引入隔离损耗,从而降低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保护接收端的低噪声放大器。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接收端的切换开关与信号接收电路之间引入隔离损耗时,射频信号的电压主要由切换开关承载;由于低噪声放大器的供电电压一般是1.3V(工作在低电压下),切换开关的工作电压一般是3.3V(工作在高电压下),切换开关对射频信号功率的耐受能力高于低噪声放大器,不易损坏。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与天线连接,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与天线之间只有插入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射频信号;
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结合 AGC自动增益控制算法,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以使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看到的信号幅度符合解调门限;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通过调整低噪声放大器LNA和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2的增益调整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当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若是,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进入下一步骤,若否,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维持接收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与信号接收电路之间具有隔离损耗,大大降低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
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的切换开关与信号接收电路之间引入隔离损耗后,切换开关发送给信号接收电路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会大大降低,通过提高低噪声放大器和第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以使接收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不至于太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射频保护方法通过将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在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引入隔离损耗,从而降低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保护接收端的低噪声放大器。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与天线连接,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与天线之间只有插入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发送射频信号给接收端;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通过通信协议获得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再根据射频信号的功率,结合AGC自动增益控制算法,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以获得目标发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通过调整功率放大器PA和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VGA1的增益调整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
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进入下一步骤,若否,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维持发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时,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与切换开关之间具有隔离损耗,大大降低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进而降低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与切换开关之间引入隔离损耗后,切换开关发送给天线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会大大降低,通过提高功率放大器和第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以使通过天线发送给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不至于太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射频保护方法通过将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在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引用隔离损耗,从而使发送出去的射频信号功率变小,保护接收端的低噪声放大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射频前端的信号发送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分别采用公告号为CN101594163B的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LAN的零中频结构实现收发的方法和装置》中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射频前端采用公告号为CN20696280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WIFI降频远距离传输装置,射频集成芯片采用该WIFI降频远距离传输装置中的WIFI主控;信号发送电路包括发射端混频器、发射端滤波器、频率合成器、可配置信号衰减器、功率放大器,发射增益模块包括可配置信号衰减器与功率放大器;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声表面波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接收端混频器、接收端滤波器以及频率合成器,接收增益模块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发射/接收模块包括天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用于保护射频前端,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
判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若是,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若否,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维持接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与判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之后,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5.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用于保护射频前端,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
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若否,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维持发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与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之后,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
9.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用于保护射频前端,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集成芯片、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
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若否,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维持发送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维持接收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处于发送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处于接收状态与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调整至最低值时,判断接收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范围,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出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前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发送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接收状态,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控制接收端的切换开关切换到发送状态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发送端的信号发送电路的增益,接收端的射频集成芯片重新调整接收端的信号接收电路的增益。
CN202010471411.4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Active CN111654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1411.4A CN111654307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1411.4A CN111654307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307A true CN111654307A (zh) 2020-09-11
CN111654307B CN111654307B (zh) 2022-03-08

Family

ID=7234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1411.4A Active CN111654307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430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9830A (zh) * 2001-01-29 2004-04-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时分多址收发机及其接收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N1797968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扩展接收通道动态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62808A (zh) * 2019-12-31 2020-05-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射频接收电路、接收机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9830A (zh) * 2001-01-29 2004-04-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时分多址收发机及其接收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N1797968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扩展接收通道动态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62808A (zh) * 2019-12-31 2020-05-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射频接收电路、接收机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307B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2248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an output impedance of a transmit amplifier during receive mode of a two-way communication unit
US20110151775A1 (en) Rep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43721A (zh) 无线通信电路及其阻抗调整方法
CN101411079A (zh) 多频段无线通信方法和多频段无线通信装置
US7103321B2 (en) Power amplifier bypass in a half-duplex IC
WO2022062538A1 (zh) 一种无线通信组件、方法及终端设备
EP1361666A1 (en)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nnection transceiver and its receiving automatic gain control method
CN102201822A (zh) 无线电接收器及其前端接收器
CN112491434A (zh)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射频信号接收方法、通信方法及设备
JP2008118662A (ja) 中継局の切り替え可能通信機
CN103124426B (zh) 减少无线通信终端中能耗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通信终端
KR20130065485A (ko) 저잡음 증폭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수신장치 및 이의 입력 신호 처리 방법
JP2002094408A (ja) 受信装置
CN101170330A (zh) 射频功放旁路系统及方法
CN111654307A (zh) 一种射频前端保护方法
CN209964038U (zh) 一种天通卫星地面站自适应有源天线
CN217508720U (zh) 功率放大器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7498888B (zh) 一种器件复用的射频收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70463B (zh) 射频前端装置
US6687490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215646784U (zh)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移动终端设备
US20240039569A1 (en) Signal receiver an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CN222147604U (zh) 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JP3110354B2 (ja) 受信装置
KR100308901B1 (ko)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의 수신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for RF front-end prot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8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Zhuhai Branch

Pledgor: ZHUHAI HUGE-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4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