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根部精量施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插秧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秧苗根部精量施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农业技术中,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农业劳动被机械所代替,水稻种植也不例外。机械插秧技术是一种将秧苗板上秧苗用秧爪插入水田的技术,替代了人工,大大节省了劳动力,由于机械秧爪在爪秧时容易伤到根部,会降低成活率,而使用者为秧苗能够更好的成长发育,在插秧时会伴有施肥的工序,施肥可以使秧苗后期快速茁壮成长。然而,现有的施肥装置通常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撒入秧苗附近的泥土或泥水中,肥料被秧苗吸收的效果不是很好,并且有时在插完秧苗后会注水,造成肥料流失或稀释,难以使秧苗达到很好的吸收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秧苗根部精量施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秧苗根部精量施肥装置,包括链盒、设于链盒末端的回转臂及设于回转臂上的插植头,所述链盒前端设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上方设有与之相配合的接料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肥料来回接收装置,可将肥料箱内的肥料通过该装置送入秧苗根部。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推杆及第一弹簧,所述推杆滑动设于链盒外侧凸台小孔内,所述推杆左端设有与凸轮相配合的凸轮杆,所述凸轮杆设于凸台左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推杆上且两端分别顶靠凸台及设于推杆右侧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下端转动设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与挡料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挡料板左侧设有出料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往复的输送肥料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可与出料装置相配合,将肥料从一侧输送到另一侧,实现自动化送料。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肥料箱及第三弹簧,所述肥料箱固设于链盒上,所述肥料箱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滑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固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滑动设出料口左侧孔内,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于滑动杆上且分别顶靠出料口内壁及设于限位板上的直角板,所述直角板高于出料口断面且与固设于挡料板左侧的缓冲块相配合,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出料装置,可将肥料自动送入接料装置,并且在接料完成后可自动关闭,实现出料接料自动化,节省人工劳动力,提高施肥效率。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接料斗底面为半圆弧形状,所述接料斗两侧与挡料板之间为间隙配合,其间隙不得大于肥料颗粒最小直径,所述接料斗材质为不锈钢,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转动的接料斗,并且接料斗与挡料板配合时不会使料漏出,不锈钢的接料斗使用寿命更久,并且与秧爪间摩擦小,转动更顺畅。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轮及凸轮杆材质均为粉末冶金,所述凸轮杆与推杆为螺纹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凸轮往复机构,并且该粉末冶金材质更耐磨,使用时间久,在长时间使用后仍能保证其往复精度。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缓冲块为半圆形凸起,其材质为橡胶,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直角板的撞块,该橡胶材质撞块与直角板碰撞时具有缓冲,使直角板不易变形,并且可以降低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苗根部精量施肥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①、凸轮与回转臂动力均从链盒输出,凸轮与回转臂之间转动时相互配合,当凸轮转动带动凸轮杆向左移动,推杆也向左滑动,使得挡料板压缩第一弹簧;②、接料斗随推杆向左滑动,此时挡料板上的缓冲块与限位板上的直角板顶靠,使限位板向左滑动,第三弹簧压缩,此时出料口被打开,接料斗位于出料口下方将肥料接入接料斗中;③、凸轮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与凸轮杆脱离,第一弹簧自由伸展,使挡料板向右滑动,缓冲块与直角板脱离,第三弹簧自由伸展,使限位板将出料口封闭,接料斗也向右滑动至插植头轨迹内;④、此时回转臂带动插植头上的秧爪将秧苗根部爪入接料斗内,接料斗内肥料被根部泥土所吸附,秧爪继续沿轨迹移动使接料斗翻转,第二弹簧拉伸;⑤、秧爪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与接料斗脱离,秧爪将秧苗根部及吸附在根部的肥料一同载入泥土内完成种植,第二弹簧压缩,接料斗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对秧苗根部进行精量精准施肥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使秧苗根部直接与肥料接触,并且在秧苗载入泥土后可使肥料不易被泥水稀释,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也间接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和后期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接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出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直角板与限位板的整体与接料斗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秧苗根部精量施肥装置,包括链盒1、设于链盒1末端的回转臂2及设于回转臂2上的插植头3,所述链盒1、回转臂2及插植头3之间的配合为现有技术,所述插植头3上设有秧爪,所述链盒1前端设有第一输出轴4,所述第一输出轴4上设有凸轮5,所述凸轮5与插植头3之间转动次数具有比例关系,所述凸轮5上方设有与之相配合的接料装置。
优选的,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推杆6及第一弹簧7,所述推杆6滑动设于链盒1外侧凸台8小孔内,所述凸台8与链盒1优选一体成型,使凸台8强度提升;所述推杆6左端设有与凸轮5相配合的凸轮杆12,所述凸轮5及凸轮杆12材质优选粉末冶金,该材质耐磨性能好,适于在频繁转动及碰撞的机构中,并且长时间使用后磨损量较小,对精度影响小;所述凸轮杆12与推杆6优选为螺纹连接,便于在推杆6穿过凸台8后安装凸轮杆,所述凸轮杆12设于凸台8左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7套设于推杆6上且两端分别顶靠凸台8及设于推杆6右侧的挡料板9,所述挡料板9与推杆6之间优选一体成型,提高其整体强度,所述挡料板9下端转动设有接料斗10。
优选的,所述接料斗10底面为半圆弧形状,圆弧形底面便于秧爪在接料斗10内滑动时平稳过渡,所述接料斗10两侧与挡料板9之间为间隙配合,其间隙不得大于肥料颗粒最小直径,所述接料斗10材质为不锈钢,秧爪与接料斗10需频繁接触,不锈钢材质可提高其耐磨性,从而提高接料斗10的使用寿命,提高结构的整体可靠性;优选的,所述接料斗10与挡料板9之间优选销轴连接,所述接料斗10与挡料板9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1,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11对称设于接料斗10两侧,保证接料斗10在翻转时的平稳性及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挡料板9左侧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肥料箱13及第三弹簧16,所述肥料箱13固设于链盒1上,所述肥料箱13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滑动设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与出料口在滑动时优选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不应大于肥料颗粒的最小直径;所述限位板14上固设有滑动杆15,所述滑动杆15优选圆柱形,所述滑动杆15滑动设出料口左侧圆孔内,所述第三弹簧16套设于滑动杆15上且分别顶靠出料口内壁及设于限位板14上的直角板17,所述直角板17高于出料口端面,且直角板17高于出料口端面部分与固设于挡料板9左侧的缓冲块18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缓冲块18为半圆形凸起,其材质优选为橡胶,可减少与挡料板9之间的碰撞磨损及噪音。
需要指出的是,可通过调整凸轮5转动速度的方式来确保肥料都落入到接料斗10内,亦可通过更换直角板17与限位板14的整体部件的方式实现,多种更换方式中的一种方式如附图4所示,直角板17设置的位置预留出缓冲块18与挡料板9整体的移动空间,即缓冲块18与挡料板9的整体厚度与直角板17至出料口内壁之间的间距相一致,该种设计目的在于确保肥料从出料口出来后能够全部进入到接料斗10内。
其工作原理或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凸轮5与回转臂2动力均从链盒输出,凸轮5与回转臂2之间转动时相互配合,当凸轮5转动带动凸轮杆12向左移动,推杆6也向左滑动,使得挡料板9压缩第一弹簧7;随后,接料斗10随推杆6向左滑动,此时挡料板9上的缓冲块18与限位板14上的直角板17顶靠,使限位板14向左滑动,第三弹簧16压缩,此时出料口被打开,接料斗10位于出料口下方将肥料接入接料斗10中;接着,凸轮5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与凸轮杆12脱离,第一弹簧7自由伸展,使挡料板9向右滑动,缓冲块18与直角板17脱离,第三弹簧16自由伸展,使限位板14将出料口封闭,接料斗10也向右滑动至插植头3轨迹内;此时回转臂2带动插植头3上的秧爪将秧苗根部爪入接料斗10内,接料斗10内肥料被秧苗根部泥土所吸附,秧爪继续沿轨迹移动使接料斗10翻转,第二弹簧11拉伸;最后,秧爪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与接料斗10脱离,秧爪将秧苗根部及吸附在根部的肥料一同载入泥土内完成种植,第二弹簧11压缩,接料斗10复位。
通过此装置可以使肥料直接吸附在秧苗根部土壤中,秧苗在载入泥土后肥料直接包裹在其根系周围,并且不会被表层泥水所稀释,大大提高了秧苗的施肥效率,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并且该装置为全自动驱动,节省了人工施肥的劳动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