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5170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15170B CN111615170B CN202010417153.1A CN202010417153A CN111615170B CN 111615170 B CN111615170 B CN 111615170B CN 202010417153 A CN202010417153 A CN 202010417153A CN 111615170 B CN111615170 B CN 1116151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data
- transmission link
- transmission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RKQKLZMMOQWTGB-HYBUGGRVSA-N diphenyl-[(1R,2S)-2-(phenylsulfanylmethyl)cyclopentyl]phosp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H]1[C@@H](CCC1)P(C=1C=CC=CC=1)C=1C=CC=CC=1)SC1=CC=CC=C1 RKQKLZMMOQWTGB-HYBUGGRV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若检测到第一终端需要发送数据,获得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基于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以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部分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等,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以实现网络数据的传输。在一些场景中,若该类电子设备所连接的无线网络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不好,如网络延时过大、带宽受限以及丢包率较高等,此时,该类电子设备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时则会出现卡顿、高延时,甚至无法完成网络数据传输的情况,在用户使用该类电子设备上网时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提供一种在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电子设备的网络情况不好的情况下,在简单方便且无需增加专门装置的前提下,仍能使用该电子设备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以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第一终端需要发送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一服务端对应的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服务端需要发送数据时,获得所述第一服务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一服务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
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处理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第一处理端,被配置为若检测到第一终端需要发送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
所述第一服务端,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所述系统包括:第二处理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所述第二处理端,被配置为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服务端需要发送数据时,获得所述第一服务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一服务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
所述第一服务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数据。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该方法包括:若检测到第一终端需要发送数据,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基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使得第一终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数据至第一服务端,使得第一终端无需仅依靠自身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自身网络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其所连接不同于其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以实现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创新点包括:
1、可以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使得第一终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数据至第一服务端,使得第一终端无需仅依靠自身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自身网络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其所连接不同于其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以实现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基于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不同指示,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以及通过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子数据,后续的,第一服务端接收到第一子数据和第二子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汇聚,完成对第一数据的接收,实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或者,第一终端通过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其所要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而,获得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的第二服务端将相应数据转发至第一服务端,实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或者,第一终端直接通过其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实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发送与接收,以使得第一终端可通过不同的传输链路实现对其数据的传输。
3、通过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以及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指示通过哪条链路传输数据的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并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调整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并基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并基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是否丢弃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实现对第一终端传输数据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的确定,保证第一终端所要传输的数据的有效传输。
4、提供多种连接方式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在一种程度上保证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的兼容性。
5、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且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可实现第一终端不用仅依靠单一类型的网络传输方式,实现对数据的传输,其在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第二终端的蜂窝移动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可以基于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和/或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使得第一服务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数据至第一终端,使得第一服务端无需仅依靠单一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第一传输链路网络不良的情况下,基于其所连接不同于其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以实现提高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能力,即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接收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7、基于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不同指示,第一服务端可以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三子数据,以及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四子数据,后续的,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三子数据和第四子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汇聚,完成对第二数据的接收,实现第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或者,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其所要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而,获得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的第二终端将相应数据转发至第一终端,实现第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或者,服务器直接通过其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实现第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以使得第一服务端可通过不同的传输链路实现对数据的发送,第一终端可通过不同的传输链路实现对数据的接收。
8、通过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以及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确定指示通过哪条链路传输数据的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并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调整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并基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并基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是否丢弃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实现对第一服务端传输数据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的确定,保证第一服务端所要传输的数据的有效传输,即第一终端的数据的有效接收。
9、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且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可实现第一终端不用仅依靠单一类型的网络传输方式,实现对数据的接收,其在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第二终端的蜂窝移动网络实现数据的接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在线上课场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以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若检测到第一终端需要发送数据,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一类型的具有计算能力的第一电子设备。一种情况,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一终端为同一物理设备,相应的,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直接获得其自身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并且可以直接获得与其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另一种情况,该第一电子设备为不同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物理设备,相应的,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以及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
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描述第一终端当前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情况的信息,以及描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情况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丢包率以及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二丢包率;或者: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传输成功率,以及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传输成功率。
在一种情况中,该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可以为利用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第一历史数据至第一服务端时确定的信息。该第一历史数据为相对于第一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而言的,可以标识在第一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之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并不具有限定意义。
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网络情况包括:描述第一终端当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的数据延迟情况信息以及网络速度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各自对应的时间戳以及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其中,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可以表征:第一终端当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的数据延迟情况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包括: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中,所对应时间戳最早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与所对应时间戳最晚的数据对应的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可以表征: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总字节数。
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描述第二终端当前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情况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三丢包率或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三数据传输成功率。
在一种情况中,该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可以为利用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第二历史数据至第一服务端时确定的信息。该第二历史数据为相对于第一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而言的,可以标识在第一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之前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并不具有限定意义。
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网络情况包括:描述第二终端当前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的网络速度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网络速度信息。
在一种情况中,该第一终端可以是为可利用单一网络类型的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该第二终端为包含至少一种可利用网络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不同的设备。在一种实现中,第一终端可以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或一体机,第二终端可以为手机。相应的,第一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direct、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以太网、Zigbee、射频和蓝牙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采用点对点或组播协议进行连接。
S201:基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
其中,第一终端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数据。
本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传输链路当前的传输数据的能力,通过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二传输链路当前的传输数据的能力。进而,可以基于第一传输链路当前的传输数据的能力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当前的传输数据的能力,确定出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而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中的指示,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
后续的,第一服务端可以直接处理第一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对应的反馈数据,并发送反馈数据至第一终端,或者;第一服务端直接转发第一数据至其他服务端,以通过其他服务端处理第一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对应的反馈数据,并反馈给第一服务端,第一服务端再转发反馈数据至第一终端。
该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设置第一终端数据缓存信息、控制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策略信息以及控制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接收数据的策略信息。在一种情况中,该控制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策略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利用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终端需要传输的数据的数据占比信息即链路分配信息,控制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频率和策略的信息。
其中,链路分配信息包括指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信息。该控制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频率和策略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前向纠错处理使能信息、重发使能信息、重发次数信息、重发时间间隔信息以及重发优先级信息。
一种情况中,利用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终端需要传输的数据的数据占比信息,至少与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相关。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表征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好,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比重越高,相应的,利用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比重越低。
反之,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表征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差,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比重越低,相应的,利用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比重越高。
在第一数据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数据三种类型的数据的情况下,该第一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为:控制数据的发送优先级高于音频数据的发送优先级,音频数据的发送优先级高于视频数据的发送优先级。在第一数据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数据三种类型外,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数据的情况下,其他类型的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低于视频数据的发送优先级。对于同一类型的数据,所对应时间戳小的数据优先发送。
其中,对于第一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重发优先级信息而言,可以与第一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都是可以的。
在重发使能信息表征重发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基于重发次数信息以及重发时间间隔信息重发数据。在前向纠错处理使能信息表征前向纠错处理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前向纠错处理。
该控制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接收数据的策略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接收数据的相关信息,如平滑延迟信息及接收数据的频率和策略的信息。
在一种情况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一终端为同一物理设备,相应的上述将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为第一终端的设备内部发送。另一种情况,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一终端为不同的物理设备,相应的上述将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为第一终端的设备外部发送。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使得第一终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数据至第一服务端,使得第一终端无需仅依靠自身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自身网络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其所连接不同于其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以实现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至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的过程,通过如下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第一终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分别确定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以及通过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子数据,其中,第一子数据和第二子数据组成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
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将第一子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端;
第一终端将第二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将第二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并第二服务端将第二子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端,以使第一服务端获得第一子数据和第二子数据之后,将第一子数据和第二子数据进行汇聚,得到第一数据。
本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一般且网络情况一般,并且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一般且网络情况一般的情况下。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情况,确定包含指示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其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终端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的信息的第一终端所对应数据传输信息。并且,相应的,该第一终端所对应数据传输信息还可以包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占第一终端所需传输的第一数据的比重,以及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占第一终端所需传输的第一数据的比重。
其中,在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丢包率在第一预设丢包率区间,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二丢包率在第二预设丢包率区间情况下,或者,在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一预设成功率区间,以及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二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一般。
在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在第一预设极差区间,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在第一预设字节数区间,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在第一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一般。
在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三丢包率在第三预设丢包率区间,或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三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三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一般。
在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网络速度信息在第二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一般。
相应的,在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将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划分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以及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子数据。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将第一子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端;第一终端通过与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将第二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将第二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第二服务端将第二子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端。第一服务端获得第一子数据和第二子数据之后,将第一子数据和第二子数据进行汇聚,得到第一数据。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汇聚的过程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任一可实现被拆分数据汇聚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可以为与第一服务端相同的服务端,也可以为与第一服务端不同的服务端,这都是可以的。
第二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第一终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将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并第二服务端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端,以使第一服务端获得第一数据。
本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差且网络情况较差,并且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好且网络情况较好的情况下。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情况,确定包含指示通过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信息的第一终端所对应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终端。
其中,在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丢包率在第四预设丢包率区间,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二丢包率在第五预设丢包率区间情况下,或者,在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四预设成功率区间,以及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五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丢包率越大,表征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情况越差,越不能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四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或者,第四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一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
第二丢包率越小,表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整性越高。相应的,可以存在第五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不高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第五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或者,第五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二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第五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不低于第二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
在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在第二预设极差区间,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在第二预设字节数区间,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在第三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较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越大,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越大,且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越低,表征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越差。可以存在第二预设极差区间的最小值不小于第一预设极差区间的最大值,第二预设字节数区间的最小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字节数区间的最大值。
在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三丢包率在第六预设丢包率区间,或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三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六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好。其中,第三丢包率越小,第三数据传输成功率越高,表征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情况越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六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第六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三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
在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网络速度信息在第四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较好。第二网络速度信息越大,表征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越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四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二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大值。
第一终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指示,直接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将第一数据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第二服务端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端,以使第一服务端获得第一数据。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第一终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将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发送第一服务端,以使第一服务端获得第一数据。
本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好且网络情况较好,并且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差且网络情况差的情况下。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情况,确定包含指示通过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信息的第一终端所对应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终端。
其中,在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丢包率在第七预设丢包率区间,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二丢包率在第八预设丢包率区间情况下,或者,在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七预设成功率区间,以及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八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好。
考虑到第一丢包率越小,表征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情况越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七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或者,第七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一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
第二丢包率越大,表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整性越低。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八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或者,第八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二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
在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在第三预设极差区间,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在第三预设字节数区间,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在第五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较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越小,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越小,且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越高,表征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越好。可以存在第三预设极差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一预设极差区间的最小值,第三预设字节数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一预设字节数区间的最小值。
在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三丢包率在第九预设丢包率区间,或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三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九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差。其中,第三丢包率越大,第三数据传输成功率越低,表征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情况越不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九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第九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三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
在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网络速度信息在第六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较差。第二网络速度信息越小,表征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越不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六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大值不低于第二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小值。
第一终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直接将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发送第一服务端,以使第一服务端获得第一数据。
通过上述不同的方式,均可以实现对第一终端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的发送。相应的,可以实现在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和网络情况不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发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一终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终端的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S10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011-014:
011:基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以及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
其中,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或利用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或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第一数据;在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第一数据的情况下,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还包括: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即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所占比重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所占比重。
012:基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调整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其中,若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相比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历史前网络速度信息变大,调大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反之,调小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
013:基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
以使第一服务端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之后,基于所接收的平滑延迟参数转发第一数据。
014:基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是否丢弃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
其中,若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确定丢弃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得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一种情况中,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可以至少基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至第一服务端的第一丢包率和/或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确定。其中,第一丢包率越小,和/或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越大,所确定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可以越大,即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占第一数据的比重越大,相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占第一数据的比重越小。反之,第一丢包率越大,和/或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越小,所确定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可以越小,即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占第一数据的比重越小,相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占第一数据的比重越大。
第一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确定该第一网络速度信息相比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历史前网络速度信息变大,则认为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好转,此时,可以调大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反之,调小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其中,此时,第一终端的重发使能信息包括表征第一终端的重发功能处于开启状态的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是:在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相对于历史缓存的数据的时间戳极差信息变大,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相对于历史缓存的数据的字节数信息变大的情况下,可以调大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反之,可以调小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第一服务端可以基于其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转发第一数据至其他服务端,以为第一终端提供第一数据对应的反馈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当前数据延迟情况,进而,基于第一终端当前数据延迟情况,确定是否丢弃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其中,若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超过第二预设阈值,表征第一终端当前数据延迟情况比较严重,则确定丢弃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反之,若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未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未超过第二预设阈值,表征第一终端当前数据延迟情况不严重,则确定不丢弃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得到至少包含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重发数据间隔、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以及是否丢弃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等信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或者第一网络速度信息,确定设置第一终端数据缓存信息。其中,在第一网络速度信息低于第一预设网络速度,或者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表征第一终端的数据延迟情况较严重的情况下,该设置第一终端数据缓存信息可以包括控制第一终端设置数据缓存空间,以使得第一终端可以缓存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从其可访问的终端中确定出第二终端,并与第二终端连接的过程。其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或通过射频信号捕获的方式,从其可访问的终端中确定第二终端,并与第二终端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终端传输数据的能力,在第一终端自身的第一传输链路的传输能力不佳,即数据传输情况和网络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仍能传输数据,第一终端需要与所包含传输链路中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即类型不同的传输链的第二终端进行连接。相应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的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021-022:
021:判断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其中,判断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方式,包括:检测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公网出口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公网出口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若检测存在,则确定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022:若存在,与第二终端连接。
第一终端在确定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公网出口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公网出口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情况下,直接与第二终端连接。否则,继续执行从其可访问的终端中确定第二终端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安装有指定应用程序,通过指定应用程序与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其中,数据转发功能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并转发所接收的数据至第一服务端。
第二终端安装的指定应用程序处于后台状态或非活跃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终端的指定应用程序通过刷新后台任务、启动定位服务、播放音频、发送VOIP连接数据、提高应用程序进程优先级、启动保活服务、常驻通知栏、缩小显示界面、替换锁屏界面和设置指定应用程序常驻内存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保持指定应用程序不被挂起或结束,以使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与至少第一终端进行连接。在第二终端与多个第一终端进行连接的情况下,第二终端以分时方式为该多个第一终端进行数据转发;或第二终端可以根据多个第一终端各自的数据转发优先级为多个第一终端进行数据转发。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个终端可以同时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连接,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每一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其中,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一终端所连接的哪个或哪些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包括第一传输链路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各自的传输数据比例。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中,第二终端与第一服务端对应的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如图2所示,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若检测到第一服务端需要发送数据时,获得第一服务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第一服务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一类型的具有计算能力的第二电子设备。一种情况,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服务端为同一物理设备,相应的,该第二电子设备可以直接获得其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并且可以直接获得其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另一种情况,该第二电子设备为不同于第一服务端和后续的第二服务端的物理设备,相应的,该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与第一服务端和第二服务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获得其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以及其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
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描述第一服务端当前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情况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服务端当前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四丢包率;或者:第一服务端当前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四数据传输成功率。
在一种情况中,该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可以为利用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第三历史数据至第一终端时确定的信息。该第三历史数据为相对于第一服务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而言的,可以标识在第一服务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之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并不具有其他限定意义。
第三网络情况包括:描述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数据延迟情况信息以及网络速度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以及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其中,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可以表征: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或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数据延迟情况信息。
其中,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包括: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中,所对应时间戳最早的数据对应的第三时间戳,与所对应时间戳最晚的数据对应的第四时间戳之间的差值。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可以表征: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总字节数。
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描述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情况的信息,和第二终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情况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五丢包率,和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六丢包率;或者,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五数据传输成功率和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六数据传输成功率。
在一种情况中,该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可以为利用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第四历史数据至第二终端,以及第二终端将第四历史数据转发至第一终端时确定的信息。该第四历史数据为相对于第一服务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而言的,可以标识在第一服务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之前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并不具有其他限定意义。
第四网络情况包括:描述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网络速度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传输链路的第四网络速度信息。
在一种情况中,该第一终端可以是为可利用单一网络类型的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该第二终端为包含至少一种可利用网络类型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的网络类型不同的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在一种实现中,第一终端可以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或一体机,第二终端可以为手机。相应的,第一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direct、USB、以太网、Zigbee、射频和蓝牙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采用点对点或组播协议进行连接。
S201:基于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第一服务端,以使第一服务端基于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第一终端。其中,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数据。
本步骤中,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传输链路当前的传输数据的能力,通过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二传输链路当前的传输数据的能力。进而,可以基于第一传输链路当前的传输数据的能力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当前的传输数据的能力,确定出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而发送至第一服务端,第一服务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中的指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第一终端。
后续的,第一终端可以直接处理第二数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该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设置第一服务端数据缓存信息、控制第一服务端发送数据的策略信息以及控制第一终端接收数据的策略信息。在一种情况中,该控制第一服务端发送数据的策略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服务端需要传输的第二数据的数据占比信息即链路分配信息。控制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频率和策略的信息,其中,链路分配信息包括指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信息。该控制第一服务端发送数据的频率和策略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前向纠错处理使能信息、重发使能信息、重发次数信息、重发时间间隔信息以及重发优先级信息。
一种情况中,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服务端需要传输的数据的数据占比信息,至少与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相关。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表征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好,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比重越高,相应的,利用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比重越低。
反之,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表征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差,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比重越低,相应的,利用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比重越高。
在第二数据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数据三种类型的数据的情况下,该第二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为:控制数据的发送优先级高于音频数据的发送优先级,音频数据的发送优先级高于视频数据的发送优先级。在第二数据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数据三种类型外,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数据的情况下,其他类型的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低于视频数据的发送优先级。对于同一类型的数据,所对应时间戳小的数据优先发送。其中,对于第二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重发优先级信息而言,可以与第二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都是可以的。
在重发使能信息表征重发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第一服务端可以基于重发次数信息以及重发时间间隔信息重发数据。在前向纠错处理使能信息表征前向纠错处理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第一服务端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前向纠错处理。
该控制第一终端接收数据的策略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第一终端接收数据的相关信息,如平滑延迟信息及接收数据的频率和策略的信息。例如:第一服务端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同时发送第二数据的情况下,通知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传输链路的部分数据,并接收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以及第二终端转发的部分数据,以及将第一传输链路的部分数据和第二终端转发的部分数据进行汇聚,以得使第一终端到第二数据。
在一种情况中,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服务端为同一物理设备,相应的上述将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第一服务端为第一服务端的设备内部发送。另一种情况,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服务端为不同的物理设备,相应的上述将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第一服务端为第一服务端的设备外部发送。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和/或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使得第一服务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数据至第一终端,使得第一服务端无需仅依靠单一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第一传输链路网络不良的情况下,基于其所连接不同于其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以实现提高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能力,即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接收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服务端基于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第一终端的过程,通过如下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第一服务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分别确定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三子数据,以及通过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四子数据,其中,第三子数据和第四子数据组成第一服务端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
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将第三子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
第一服务端将第四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以使第二服务端将所接收的第四子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发送所接收的第四子数据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获得第三子数据和第四子数据之后,将第三子数据和第四子数据进行汇聚,得到第二数据。
本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电子设备基于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和/或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一般且网络情况一般,并且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一般且网络情况一般的情况下。此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情况,确定包含指示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的信息的第一服务端所对应数据传输信息。并且,相应的,该第一服务端所对应数据传输信息还可以包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占第一服务端所需传输的第二数据的比重,以及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占第一服务端所需传输的第二数据的比重。
其中,在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四丢包率在第十预设丢包率区间情况下,或者,在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四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十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一般。
在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在第四预设极差区间,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在第四预设字节数区间,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二网络速度信息在第七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一般。
在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五丢包率在第十一预设丢包率区间,和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六丢包率在第十二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情况下;或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五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十一预设成功率区间,和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六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十二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一般。在第四网络速度信息在第八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一般。
相应的,在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第一服务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将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划分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三子数据,以及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四子数据。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将第三子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端;第一服务端将第四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将第四子数据转发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与第一终端之间的传输链路转发第四子数据至第一终端。第一红缎端获得第三子数据和第四子数据之后,将第三子数据和第四子数据进行汇聚,得到第二数据。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汇聚的过程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任一可实现被拆分数据汇聚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服务端在划分第二数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任一数据划分方式,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中各传输链路对应的数据传输比例,划分该第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可以为与第一服务端相同的服务端,也可以为与第一服务端不同的服务端,这都是可以的。
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第一服务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将其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以使第二服务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将第二数据至第二终端,并第二终端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获得第二数据。
本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电子设备基于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和/或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差且网络情况较差,并且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好且网络情况较好的情况下。此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情况,确定包含指示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信息的第一服务端所对应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第一服务端。
其中,在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四丢包率在第十三预设丢包率区间情况下,或者,在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四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十三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差。
可以理解的是,第四丢包率越大,表征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情况越差,越不能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十三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十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或者,第十三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十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
在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在第五预设极差区间,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在第五预设字节数区间,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在第九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较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越大,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越大,且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越低,表征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越差。可以存在第五预设极差区间的最小值不小于第四预设极差区间的最大值,第五预设字节数区间的最小值不小于第四预设字节数区间的最大值。
在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五丢包率在第十四预设丢包率区间,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六丢包率在第十五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情况下,或第一服务端当前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第五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十四预设成功率区间,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六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十五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好。其中,第五丢包率越小,第五数据传输成功率越高,表征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情况越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十四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十二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第十四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十二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
第六丢包率越小,第六数据传输成功率越大,表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整性越高。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十五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不高于第十三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第十五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十三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或者,第十五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十三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第十五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不低于第十三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
在第四网络速度信息在第十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较好。第四网络速度信息越大,表征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越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十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八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大值。
第一服务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指示,直接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第二服务端将所接收的第二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链路转发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将第二数据再转发至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获得第二数据。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第一服务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将其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获得第二数据。
本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基于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和/或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好且网络情况较好,并且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差且网络情况较差的情况下。此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情况,确定包含指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信息的第一服务端所对应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第一服务端。
其中,在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第四丢包率在第十六预设丢包率区间情况下,或者,在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第四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十六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好。
考虑到第四丢包率越小,表征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情况越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十六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十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或者,第十六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十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
在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在第六预设极差区间,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在第六预设字节数区间,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在第十一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较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越小,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越小,且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越高,表征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越好。可以存在第六预设极差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四预设极差区间的最小值,第六预设字节数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四预设字节数区间的最小值。
在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五丢包率在第十七预设丢包率区间,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第六丢包率在第十八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情况下;或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五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九预设成功率区间,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第六数据传输成功率在第九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较差。其中,第五丢包率越大,第五数据传输成功率越低,表征通过第二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情况越不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十七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十二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第十七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十二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
第六丢包率越大,第六数据传输成功率越小,表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整性越低。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十八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小值不低于第十三预设丢包率区间的最大值。或者,第十八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大值不高于第十三预设成功率区间的最小值。
在第二传输链路的第四网络速度信息在第十二预设速度区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较差。第四网络速度信息越小,表征第二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越不好,相应的,可以存在第十二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大值不低于第八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小值。第一服务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直接将第服务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发送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获得第二数据。
通过上述不同的方式,均可以实现对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的发送。相应的,可以实现在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情况和网络情况不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发送,即仍能实现第一终端的数据的接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一终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终端的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S20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031-034:
031:基于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以及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
其中,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或利用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或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第二数据;在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第二数据的情况下,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还包括: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
032: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调整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
其中,若第一传输链路的当前网络速度信息相比于第一传输链路的历史前网络速度信息变大,调大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反之,调小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
033:基于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其中,第一终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用于:控制第一终端显示渲染其所接收的第二数据的平滑延迟时间的信息,即控制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数据之后,何时显示渲染接收到的第二数据的信息。
034:基于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是否丢弃第一服务端当前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的部分数据。
其中,若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超过第四预设阈值,确定丢弃第一服务端当前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得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一种情况中,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可以至少基于第一服务端传输数据至第一终端的第四丢包率和/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确定。其中,第三丢包率越小,和/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越大,所确定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可以越大,即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占第二数据的比重越大,相应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占第二数据的比重越小。反之,第四丢包率越大,和/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越小,所确定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可以越小。
第二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确定该第三网络速度信息相比于第一传输链路的历史前网络速度信息变大,则认为第一传输链路的网络情况好转,此时,可以调大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反之,调小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其中,此时,第一服务端的重发使能信息包括表征第一服务端的重发功能处于开启状态的信息。
第二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是:在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相对于历史缓存的数据的时间戳极差信息变大,和/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相对于历史缓存的数据的字节数信息变大的情况下,可以调大第一终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反之,可以调小第一终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第一终端可以基于其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获得第二数据,进而基于第二数据执行相应的步骤。
第二电子设备基于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第一服务端当前数据延迟情况,进而,基于第一服务端当前数据延迟情况,确定是否丢弃第二数据的部分数据。其中,若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和/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超过第四预设阈值,表征第一服务端当前数据延迟情况比较严重,则确定丢弃第二数据的部分数据;反之,若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未超过第三预设阈值,且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未超过第四预设阈值,表征第一服务端当前数据延迟情况不严重,则确定不丢弃第二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得到至少包含第二链路分配信息、重发数据间隔、第一终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以及是否丢弃第二数据的部分数据等信息的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在一种实现中,第二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或者第三网络速度信息,确定设置第一服务端数据缓存信息。其中,在第三网络速度信息低于第二预设网络速度,或者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表征第一服务端的数据延迟情况较严重的情况下,该设置第一服务端数据缓存信息可以包括控制第一服务端设置数据缓存空间,以使得第一服务端可以缓存其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从其可访问的终端中确定出第二终端,并与第二终端连接的过程。其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或通过射频信号捕获的方式,从其可访问的终端中确定第二终端,并与第二终端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终端传输数据的能力,在第一终端自身的第一传输链路的传输能力不佳,即数据传输情况和网络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仍能传输数据,第一终端需要与所包含传输链路中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即类型不同的传输链的第二终端进行连接。相应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的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021-022:
021:判断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其中,判断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方式,包括:检测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公网出口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公网出口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若检测存在,则确定存在与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022:若存在,与第二终端连接。
第一终端在确定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公网出口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公网出口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情况下,直接与第二终端连接。否则,继续执行从其可访问的终端中确定第二终端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安装有指定应用程序,通过指定应用程序与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其中,数据转发功能为: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并转发所接收的数据至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安装的指定应用程序处于后台状态或非活跃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终端的指定应用程序通过刷新后台任务、启动定位服务、播放音频、发送VOIP连接数据、提高应用程序进程优先级、启动保活服务、常驻通知栏、缩小显示界面、替换锁屏界面和设置指定应用程序常驻内存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保持指定应用程序不被挂起或结束,以使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与至少第一终端进行连接。在第二终端与多个第一终端进行连接的情况下,第二终端以分时方式为该多个第一终端进行数据转发;或第二终端可以根据多个第一终端各自的数据转发优先级为多个第一终端进行数据转发。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个终端可以同时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连接,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每一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其中,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一终端所连接的哪个或哪些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包括第一传输链路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各自的传输数据比例。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处理端310、第一终端320、第二终端330以及第一终端320对应的第一服务端340,第一终端320和第二终端330连接,所述第二终端330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320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第一处理端310,被配置为若检测到第一终端320需要发送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终端320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二终端330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基于所述第一终端320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二终端330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终端320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320;
所述第一终端32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320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330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340;
所述第一服务端340,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终端320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330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使得第一终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数据至第一服务端,使得第一终端无需仅依靠自身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自身网络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其所连接不同于其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以实现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终端320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的过程,通过如下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320,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分别确定通过所述第一终端320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330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子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一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340;将所述第二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330;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和所述第二子数据组成所述第一终端320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330,被具体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二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330对应的第二服务端350;
所述第二服务端350,被具体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340;
所述第一服务端340,被具体配置为获得所述第一子数据和所述第二子数据之后,将所述第一子数据和所述第二子数据进行汇聚,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320,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将所述第一终端320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330;所述第二终端330,被具体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330对应的第二服务端350;所述第二服务端350,被具体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340,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340获得所述第一数据;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终端320,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将所述第一终端320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340,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340获得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320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包括:设置第一终端数据缓存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前向纠错处理使能信息、重发使能信息、重发次数信息、重发时间间隔信息、重发优先级信息,控制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接收数据的相关信息,以及链路分配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链路分配信息为指示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一丢包率以及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丢包率;或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传输成功率,以及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传输成功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网络情况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三丢包率,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三数据传输成功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网络情况包括: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网络速度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端310在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过程中,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或利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或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其中,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相比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历史前网络速度信息变大,调大所述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反之,调小所述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之后,基于所接收的平滑延迟参数转发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是否丢弃所述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其中,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和/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确定丢弃所述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得到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320和所述第二终端330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direct、USB、以太网、Zigbee、射频和蓝牙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采用点对点或组播协议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320的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所述第二终端330的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320,还被配置为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或通过射频信号捕获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终端330,并与所述第二终端330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320在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过程中,被具体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二终端330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320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其中,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方式,包括:检测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公网出口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公网出口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若检测存在,则确定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若存在,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安装有指定应用程序,通过所述指定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其中,所述数据转发功能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并转发所接收的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
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指定应用程序处于后台状态或非活跃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的指定应用程序通过刷新后台任务、启动定位服务、播放音频、发送VOIP连接数据、提高应用程序进程优先级、启动保活服务、常驻通知栏、缩小显示界面、替换锁屏界面和设置指定应用程序常驻内存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保持所述指定应用程序不被挂起或结束,以使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第二处理端410、第一终端420、第二终端430以及第一终端420对应的第一服务端440,第一终端420和第二终端430连接,所述第二终端430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420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所述第二处理端410,被配置为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服务端440需要发送数据时,获得所述第一服务端440与所述第一终端420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一服务端440与所述第二终端430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440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440;所述第一服务端44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440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420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420所连接的第二终端430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服务端440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420;所述第一终端420,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终端420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430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数据。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和/或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确定出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使得第一服务端基于其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数据至第一终端,使得第一服务端无需仅依靠单一的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第一传输链路网络不良的情况下,基于其所连接不同于其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的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以实现提高第一服务端的数据传输能力,即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接收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仅能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端440在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过程,可以通过如下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服务端440,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分别确定通过所述第一终端420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三子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一终端420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430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四子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三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420;将所述第四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430对应的第二服务端450,其中,所述第三子数据和所述第四子数据组成所述第一服务端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服务端450,被具体配置为将所接收的所述第四子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430;所述第二终端430,被具体配置为发送所接收的所述第四子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420;所述第一终端420,被具体配置为获得所述第三子数据和所述第四子数据之后,将所述第三子数据和所述第四子数据进行汇聚,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服务端440,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将其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430对应的第二服务端450;所述第二服务端450,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430;所述第二终端430,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420,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服务端440,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将其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420,以使所述第一终端420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包括:设置第一服务端数据缓存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前向纠错处理使能信息、重发使能信息、重发次数信息、重发时间间隔信息、重发优先级信息,控制第一终端接收数据的相关信息以及链路分配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链路分配信息为指示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第四丢包率;或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第四数据传输成功率;所述第三网络情况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
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五丢包率,和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第六丢包率,或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五数据传输成功率和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第六数据传输成功率;所述第四网络情况包括: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四网络速度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端410在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过程中,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以及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二数据,或利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二数据,或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配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三网络速度信息,调整所述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其中,若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当前网络速度信息相比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历史前网络速度信息变大,调大所述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反之,调小所述第一服务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
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是否丢弃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的部分数据,其中,若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戳极差信息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二缓存字节数信息超过第四预设阈值,确定丢弃所述第一服务端当前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得到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420和所述第二终端430之间通过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direct、USB、以太网、Zigbee、射频和蓝牙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采用点对点或组播协议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420的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所述第二终端430的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420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或通过射频信号捕获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420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过程中,被具体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二终端430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420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其中,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方式,包括:检测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公网出口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公网出口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若检测存在,则确定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若存在,与所述第二终端430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安装有指定应用程序,通过所述指定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其中,所述数据转发功能为:接收所述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并转发所接收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指定应用程序处于后台状态或非活跃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的指定应用程序通过刷新后台任务、启动定位服务、播放音频、发送VOIP连接数据、提高应用程序进程优先级、启动保活服务、常驻通知栏、缩小显示界面、替换锁屏界面和设置指定应用程序常驻内存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保持所述指定应用程序不被挂起或结束,以使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应用于在线上课或开会等场景中。以应用于在线上课场景中对数据传输系统进行说明。在如图5所示,为一种应用于在线上课场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图5中所示的第一终端可以为利用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即第一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终端,例如为:平板电脑、台式机或一体机。图5中所示的第二终端可以为至少利用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即第二传输链路接入网络的终端,例如为:智能手机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连接。以第一终端与第一处理端为同一物理终端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实现中,第一终端在需要传输数据时,可以获得自身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并基于上述信息确定其自身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其中,以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终端将第一数据划分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和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子数据,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如图5所示的包括路由器和第一终端上行子路径1的链路,发送第一子数据至其对应的第一服务端;并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如图5中所示的包括路由器与第一终端上行子路径2的链路,将第二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如图5所示的包括提供蜂窝移动网络对应的基站的链路,发送第二子数据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第二服务端将所获得的第二子数据转发至第一服务端,第一服务端获得第一子数据和第二子数据之后,进行汇聚,得到第一数据。后续的,第一服务端可以将第一数据继续发送至其他服务端,以通过其他服务端对第一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实现第一数据的传输。
另一种实现中,在第一服务端需要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自身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三网络情况和/或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和第四网络情况,并基于上述信息确定其自身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其中,以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服务端将第二数据划分为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三子数据和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四子数据,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如图5所示的包括第一终端下行子路径1和路由器的链路,发送第三子数据至其对应的第一终端;并将第四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第二服务端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如图5所示的包括提供蜂窝移动网络对应的基站的链路,将所获得的第四子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链路,如图5所示的包括第一终端下行子路径2和路由器的链路,将所获得的第二子数据转发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获得第三子数据和第四子数据之后,进行汇聚,得到第二数据。后续的,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二数据继续进行相应处理。
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数据,如图5所示的“Video Audio Data”,第一终端通过图5中所示的“PTCP SDK”模块实现对数据传输信息的确定和数据的划分和发送,以及后续的对第一服务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所传输数据的接收和汇聚操作。第二终端通过图5中所示的“PTCP Proxy SDK”模块实现对数据的数据转发功能。第二服务端通过图5中所示的“PTCP Server”模块实现对数据的数据转发功能。第一服务端通过图5中所示的“PTCP Server”模块实现对数据传输信息的确定和数据的划分和发送,以及后续的对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所传输数据的接收和汇聚操作。
上述系统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与该方法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具体说明参见方法实施例。装置实施例是基于方法实施例得到的,具体的说明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第一终端需要发送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不同类型数据,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的过程,通过如下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分别确定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子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和所述第二子数据组成所述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一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二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并所述第二服务端将所述第二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获得所述第一子数据和所述第二子数据之后,将所述第一子数据和所述第二子数据进行汇聚,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第二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将所述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并所述第二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获得所述第一数据;
第三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将所述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发送所述第一服务端,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获得所述第一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包括:设置第一终端数据缓存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前向纠错处理使能信息、重发使能信息、重发次数信息、重发时间间隔信息、重发优先级信息,控制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接收数据的相关信息,以及链路分配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链路分配信息为指示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一丢包率以及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丢包率;或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传输成功率,以及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传输成功率;
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网络情况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三丢包率,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三数据传输成功率;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网络情况包括: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网络速度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终端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或利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或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包括: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共同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分配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传输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其中,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网络速度信息相比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的历史前网络速度信息变大,调大所述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反之,调小所述第一终端重发数据的重发数据间隔;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平滑延迟参数信息,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之后,基于所接收的平滑延迟参数转发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确定是否丢弃所述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其中,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戳极差信息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和/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缓存的数据的第一缓存字节数信息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确定丢弃所述第一数据的部分数据,以得到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direct、USB、以太网、Zigbee、射频和蓝牙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采用点对点或组播协议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或通过射频信号捕获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其中,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的方式,包括:检测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是否存在公网出口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公网出口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若检测存在,则确定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
若存在,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安装有指定应用程序,通过所述指定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其中,所述数据转发功能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并转发所接收的数据至所述第一服务端;
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指定应用程序处于后台状态或非活跃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的指定应用程序通过刷新后台任务、启动定位服务、播放音频、发送VOIP连接数据、提高应用程序进程优先级、启动保活服务、常驻通知栏、缩小显示界面、替换锁屏界面和设置指定应用程序常驻内存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保持所述指定应用程序不被挂起或结束,以使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并提供数据转发功能。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终端与第一服务端对应的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服务端需要发送数据时,获得所述第一服务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所述第一服务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
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以使所述第一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不同类型数据,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的过程,通过如下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服务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分别确定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三子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四子数据,其中,所述第三子数据和所述第四子数据组成所述第一服务端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
所述第一服务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三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服务端将所述第四子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端将所接收的所述第四子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接收的所述第四子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获得所述第三子数据和所述第四子数据之后,将所述第三子数据和所述第四子数据进行汇聚,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第二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服务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将其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服务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端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并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第三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服务端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将其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包括:设置第一服务端数据缓存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信息、前向纠错处理使能信息、重发使能信息、重发次数信息、重发时间间隔信息、重发优先级信息,控制第一终端接收数据的相关信息以及链路分配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链路分配信息为指示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数据的信息。
13.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处理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
第一处理端,被配置为若检测到第一终端需要发送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一网络情况,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情况和第二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其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
所述第一服务端,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不同类型数据,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不同。
14.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二处理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服务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包含接入网络的传输链路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不同的第二传输链路,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传输链路为:无线局域网传输链路,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传输链路为:蜂窝移动网络传输链路;
所述第二处理端,被配置为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服务端需要发送数据时,获得所述第一服务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所述第一服务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情况及第三网络情况,和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情况及第四网络情况,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端;
所述第一服务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服务端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一终端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服务端所需发送的第二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入网络的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不同类型数据,不同类型数据的发送优先级不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17153.1A CN111615170B (zh) | 2020-05-18 | 2020-05-1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17153.1A CN111615170B (zh) | 2020-05-18 | 2020-05-1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15170A CN111615170A (zh) | 2020-09-01 |
CN111615170B true CN111615170B (zh) | 2021-03-12 |
Family
ID=72198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17153.1A Active CN111615170B (zh) | 2020-05-18 | 2020-05-1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151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32897A (zh) * | 2022-10-14 | 2023-01-20 | 深圳市凯迪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8514A (zh) * | 2011-06-01 | 2014-04-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中的增强的本地接入 |
CN105722142A (zh) * | 2016-02-26 | 2016-06-2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基于多链路的数据分流方法 |
CN110071977A (zh) * | 2019-04-25 | 2019-07-30 | 北京风行极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583096A (zh) * | 2017-03-30 | 2019-12-17 |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 可配置的无线设备网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77269B2 (en) * | 2012-11-08 | 2015-03-10 | Apple Inc. | Extending use of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in a wireless device to another device |
-
2020
- 2020-05-18 CN CN202010417153.1A patent/CN1116151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8514A (zh) * | 2011-06-01 | 2014-04-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中的增强的本地接入 |
CN105722142A (zh) * | 2016-02-26 | 2016-06-2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基于多链路的数据分流方法 |
CN110583096A (zh) * | 2017-03-30 | 2019-12-17 |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 可配置的无线设备网络 |
CN110071977A (zh) * | 2019-04-25 | 2019-07-30 | 北京风行极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15170A (zh) | 2020-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43698B (zh) | 用于多路径媒体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141443B (zh) | 用户设备、媒体流传输网络辅助节点和媒体流传输方法 | |
US20200358886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JP6683713B2 (ja) | 信頼できる通信のための冗長リンク | |
US9854472B2 (en) |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cloud server, and core network server | |
US20140153392A1 (en) | Appli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a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7063985B2 (ja) | 上りリンクストリーミング向けのネットワーク支援 | |
US12010747B2 (en) | Method for link connec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230139633A1 (en) | Data Packet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566286B (zh) | 一种智能路由器服务质量的实现方法、路由器及电子设备 | |
JP5485543B2 (ja) | プライマリネットワーク及びセカンダリネットワークを含む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方法 | |
WO2023000894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01989902A (zh)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 |
EP4228309A1 (en) | Call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262836A (zh) | 服务器推送信息的方法及客户端接收推送信息的方法 | |
CN107251634A (zh) | 控制调度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900481B (zh) | 一种无线保真技术的带宽选择方法及接入点ap | |
WO2011056738A1 (en) | Streaming content delivery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WO2016161594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615170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02802200A (zh) | 一种数据报文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 |
US8451774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gateway apparatus | |
CN108141804A (zh) | 用于使用异构网络提供数据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 |
JP7379476B2 (ja) | ワイヤレス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マルチバンド通信 | |
CN107734550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