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428B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02428B CN111602428B CN201880084466.0A CN201880084466A CN111602428B CN 111602428 B CN111602428 B CN 111602428B CN 201880084466 A CN201880084466 A CN 201880084466A CN 111602428 B CN111602428 B CN 1116024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network
- pdn connection
- lte
- terminal device
- lte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7—Selecting a data network PoA [Point of Attac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切换过程不连续,时延较长,甚至导致掉话的问题。具体方案为:首先,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然后,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终端设备切换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已经成为国际运营商部署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补充覆盖的一种手段。终端设备不仅可以利用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接入网接入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 Subsystem,IMS),进行基于长期演进的语音(Voice over LTE,VoLTE)业务;还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接入网接入IMS,进行基于WiFi的语音(Voice over WiFi,VoWiFi)业务。
终端设备在进行VoLTE业务或VoWiFi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信号强度等因素影响,有时需要在LTE接入网和WLAN接入网之间切换。但是,在由WLAN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的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在LTE接入网被隐式去注册,导致切换过程不连续,时延较长,甚至掉话。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切换过程不连续,时延较长,甚至掉话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分组数据网(Packet Data Network,或,Public Data Network,PDN)连接(connection),然后,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此时,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在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之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第二PDN连接,在终端设备需要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再切换到LTE接入网的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了第二PDN连接,无需再次通过LTE接入网注册,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切换时延,降低切换中断的发生。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时,终端设备没有通过LTE接入网建立任何PDN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可以是从其他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建立的连接。例如,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其中,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之前,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下关闭数据业务。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DN连接用于语音业务。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包括: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在LTE接入网直接发起建立第二PDN连接;或,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在LTE接入网发起注册过程,注册成功后在LTE接入网发起建立第二PDN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DN连接为IMS接入点名称(IMSAccess Point Name,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第二PDN连接为因特网(Internet)APN对应的PDN连接;或,第一PDN连接为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第二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在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之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第二PDN连接,在终端设备需要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再切换到LTE接入网的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了第二PDN连接,无需再次通过LTE接入网注册,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切换时延,降低切换中断的发生。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之前,终端设备没有通过LTE接入网建立除了第一PDN连接之外任何PDN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可以是从其他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建立的连接。例如,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其中,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之前,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下关闭数据业务。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DN连接用于语音业务。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DN连接为因特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接入点名称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第二PDN连接为因特网接入点名称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或,第一PDN连接为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第二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建立单元,用于通过长期演进LTE接入网建立第一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切换单元,用于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网;建立单元,还用于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切换单元,还用于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建立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切换单元,用于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长期演进LTE接入网,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建立单元,还用于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切换单元,还用于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网;切换单元,还用于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处理器,用于完成切换单元和建立单元的功能,存储器,用于处理器处理本申请实施例的切换方法的程序指令。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具体的,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提供的切换方法中终端设备的行为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信总线;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如上述任意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切换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任意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用于保存设备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设备执行上述任意方面的方法。
另外,第三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的功能和本申请实施例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如果终端设备没有通过LTE接入网建立任何PDN连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从WLAN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时,首先需要通过LTE接入网注册,然后才能执行从WLAN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的过程。因此,导致终端设备从WLAN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过程中,时延较长,甚至掉话的问题。
为了解决切换过程不连续,时延较长,甚至掉话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然后,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此时,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在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之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第二PDN连接,在终端设备需要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再切换到LTE接入网的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了第二PDN连接,无需再次通过LTE接入网注册,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切换时延,降低切换中断的发生。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的是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移动通信接入网、WLAN接入网和移动通信核心网。终端设备分别与移动通信接入网和WLAN接入网进行无线连接。移动通信接入网和WLAN接入网分别与移动通信核心网进行有线连接。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接入网与移动通信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是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the second GenerationTelecommunication,2G)、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the third GenerationTelecommunication,3G)、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the fourth GenerationTelecommunication,4G)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ifth GenerationTelecommunication,5G)。移动通信接入网可以是2G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3G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4G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或5G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同理,移动通信核心网可以是2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3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4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或5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终端设备还可以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或无线移动网络融合技术接入WLAN接入网与移动通信核心网进行通信。
其中,移动通信核心网可以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MSC是2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元之一。MSC为电话和数据系统之间提供呼叫转换服务和呼叫控制。MSC转换所有的在移动电话和公用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 TelephoneNetwork,PSTN)和其他移动电话之间的呼叫。同时也是移动网与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等固定网的接口设备。之后设备商将MSC分为了MSC-S和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W)。MGW用于承载话务,主要完成语音编码、数据交互、回声抑制、合法监听、多方通话等功能,受控于MSC-S。
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SGSN作为移动通信网络核心网分组域设备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分组数据包的路由转发、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逻辑链路管理、鉴权和加密、话单产生和输出等功能。
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是4G移动通信网络中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Packet Core,EPC)的重要网元。EPC网络实际上是原3G核心网PS域的演进版本,而SGW的功能和作用与原3G核心网SGSN网元的用户面相当,即在新的EPC网络中,控制面功能和媒体面功能分离更加彻底。
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GW),承担分组域的移动性管理、安全性和接入控制功能,在移动台和GGSN之间完成移动分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演进的分组数据网关(Evolved Packet Data Gateway,ePDG)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安全隧道,确保终端设备通过非可信的非3GPP接入网(untrusted non-3GPP access)安全地连接到移动通信核心网并进行数据传输。IMS用于为注册在LTE网络的用户提供语音业务。
移动通信接入网包括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BS)或基站控制器等。也可以称为收发站,中继站,发送接收点(Transmit and ReceivePort,TRP)等等。具体的,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其主要功能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功能:进行无线资源的管理、IP头的压缩及用户数据流的加密、用户设备附着时进行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的选择、路由用户面数据至SGW、寻呼消息的组织和发送、广播消息的组织和发送、以移动性或调度为目的的测量及测量报告的配置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网络设备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3G系统中,称为基站(Node B),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5G系统中,称为gNB等等,在无线本地接入系统中,称为接入点(Access Ponit)。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WLAN接入网,其包括接入点。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网络设备的名称可能会变化。此外,在其它可能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是其它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与移动通信核心网中的设备进行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此所述的通信系统只是示意性说明,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移动通信接入网、WLAN接入网和移动通信核心网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如,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或者互联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计算机和数据卡,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SS)、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作为一种实施例,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手机可以包括:显示单元20、输入单元21、处理器22、存储器23、电源24、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25、重力传感器26、音频电路27、扬声器28、麦克风29、调制解调器30、WiFi模块31、蓝牙模块32等部件,这些部件之间可以以总线连接,也可以直连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显示单元20可操作的连接到处理器22,用于接收处理器22返回的处理结果并进行显示。例如,可用于显示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在显示单元20上通常配置有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GUI用于在用户和手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之间提供易于使用的接口。
输入单元21可以是单点或多点的输入单元,其可操作的连接到处理器22,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输入单元21可以是放置在显示单元20之上或之前的触摸板或触摸屏,该触摸板或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摸屏上或在触摸屏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例如,可以基于电容感应、电阻感应、表面声波感应、压力感应、光感应等感应技术来实现触摸板或触摸屏。且触摸板或触摸屏可以与显示单元20集成在一起或者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
处理器22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3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22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2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22用于终端设备通过长期演进LTE接入网建立第一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网;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存储器23可用于存储数据、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存储卡。具体的,存储器23内可存储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使处理器22通过执行该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
电源24,可以为电池,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22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RF电路25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接收到的信息给处理器22处理;另外,将处理器22生成的信号发送出去。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25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F电路25可以向LTE接入网发送切换消息或建立PDN连接的消息。
重力传感器(Gravity Sensor)26,可以检测手机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需要说明的是,手机还可以包括其它传感器,比如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27、扬声器28、麦克风29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27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28,由扬声器28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29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27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25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处理器22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模块31,可以是包括WiFi芯片和WiFi芯片的驱动程序的模块,WiFi芯片具备运行无线互联网标准协议的能力。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例如,微信、QQ或微博等。且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部件。蓝牙模块是一种集成蓝牙功能的印刷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Board Assembly,PCBA),用于短距离无线通讯。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或者“比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或“比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或者“比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连接”是指可以相互通信,具体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相互连接的设备之间可能是直连,也可能是通过其它设备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以移动通信接入网为LTE接入网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
PDN是由电信运营商组建的广域网,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数据传输服务。PDN连接指终端设备和演进分组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网的IP连接。终端设备向网络发起PDN连接请求建立新的PDN连接,会触发网络发起默认承载的建立过程。网络可以发起专用承载建立过程,用于特定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业务(即传输该业务类型的用户数据),例如业务质量类别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QoS)为1的语音业务。可以理解的,PDN连接包括默认承载,还可以包括专用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是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建立的第一PDN连接。示例的,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的详细过程。
S301a、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
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例如,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接入网。
S301b、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
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使得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例如,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下关闭数据业务,第一PDN连接用于语音业务,由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下信号强度较弱,第一接入网无法为终端设备提供较高质量的语音业务等因素影响,而此时LTE接入网的信号强度较强,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较高质量的语音业务,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新建的PDN连接。
S302、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
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LTE接入网或WLAN接入网接入移动通信核心网络。在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接入移动通信核心网络进行数据业务或语音业务时,由于终端设备在LTE接入网下信号强度较弱,无法为终端设备提供较高质量的语音业务等因素影响,而此时WLAN接入网的信号强度较强,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较高质量的语音业务,终端设备可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DN连接是用于承载终端设备的语音业务,即用于传输语音业务数据,而该第一PDN连接也是由不同于LTE接入网的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的,可以理解的是,在LTE网络下除了用于语音业务承载的第一PDN连接外终端设备与LTE接入网没有其他任何的PDN连接。因此,在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终端设备与LTE接入网没有任何PDN连接。
在另一种场景下,终端设备是直接注册到移动通信网络,通过LTE接入网新建的第一PDN连接,并在移动通信网络下发起语音业务,此时,第一PDN连接既包括了默认承载,还包括用于承载语音业务(即用于传输语音业务的用户数据)的专用承载。由于信号强度等因素影响,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但是,终端设备在移动通信网络下长时间没有业务交互,网络侧认为当前终端设备没有语音业务承载,去激活默认数据业务承载,此时,终端设备在LTE网络下没有任何PDN连接,LTE网络将终端设备隐式去注册(implicit detach)。
S303、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
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终端设备没有通过LTE接入网建立任何PDN连接,此时,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的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第二PDN连接可以是默认数据业务承载。
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可以包括以下可实现方式。
S303a、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直接发起建立第二PDN连接。
或者,S303b、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发起注册过程。S303c、终端设备注册成功后在LTE接入网发起建立第二PDN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第二PDN连接为InternetAPN对应的PDN连接。可选的,第一PDN连接为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第二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
S304、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如果终端设备在WLAN接入网下的语音业务是由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的同一个语音业务(或称语音会话或语音呼叫),终端设备在WLAN接入网下执行语音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信号强度等因素影响,终端设备可能需要将第一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由于在S303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已经建立了第二PDN连接,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保持)注册状态,因此,终端设备无需再通过LTE网络进行注册,就可以通过LTE接入网执行PDN连接建立流程将WLAN接入网中的第一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该PDN连接建立流程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向移动通信核心网发送PDN连接请求,其中携带请求类型为切换(handover)的指示,从而实现将第一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如果终端设备在WLAN接入网下发起新的业务(可以是语音或其它业务),并为该业务建立了新的PDN连接,即第三PDN连接。终端设备在WLAN接入网下执行该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信号强度等因素影响,终端设备可能需要将第三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由于在S303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已经建立了第二PDN连接,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因此,终端设备无需再通过LTE网络进行注册,就可以通过LTE接入网执行PDN连接建立流程将WLAN接入网中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该PDN连接建立流程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向移动通信核心网发送PDN连接请求,其中携带请求类型为切换(handover)的指示,从而实现将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在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之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第二PDN连接,在终端设备需要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再切换到LTE接入网的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了第二PDN连接,无需再次通过LTE接入网注册,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切换时延,降低切换中断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立PDN连接过程、LTE接入网与WLAN接入网之间的切换过程和注册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详细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是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建立的第一PDN连接。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的详细过程。
S501a、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
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例如,WCDMA接入网。
S501b、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
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使得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例如,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下关闭数据业务,第一PDN连接用于语音业务,由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下信号强度较弱,第一接入网无法为终端设备提供较高质量的语音业务等因素影响,而此时LTE接入网的信号强度较强,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较高质量的语音业务,终端设备需要将第一PDN连接从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新建的PDN连接。
S502、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DN连接是用于承载终端设备的语音业务,即用于传输语音业务数据,而该第一PDN连接也是由不同于LTE接入网的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的,可以理解的是,在LTE网络下除了用于语音业务承载的第一PDN连接外终端设备与LTE网络没有其他的PDN连接。如果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终端设备与LTE接入网将没有任何PDN连接。因此,终端设备预先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保持)注册状态。
如果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新建的PDN连接,若新建的第一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第二PDN连接为InternetAPN对应的PDN连接。或者,若新建的第一PDN连接为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第二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
S503、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
终端设备在LTE网络下执行语音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信号强度等因素影响,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从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
S504、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如果终端设备在WLAN接入网下的语音业务是由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的同一个语音业务(或称语音会话或语音呼叫),终端设备在WLAN接入网下执行语音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信号强度等因素影响,终端设备可能需要将第一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由于在S502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已经建立了第二PDN连接,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保持)注册状态。因此,终端设备无需再通过LTE网络进行注册,就可以通过LTE接入网执行PDN连接建立流程将WLAN接入网中的第一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该PDN连接建立流程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向移动通信核心网发送PDN连接请求,其中携带请求类型为切换(handover)的指示,从而实现将第一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如果终端设备在WLAN接入网下发起新的业务(可以是语音或其它业务),并为该业务建立了新的PDN连接,即第三PDN连接。终端设备在WLAN接入网下执行该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信号强度等因素影响,终端设备可能需要将第三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由于在S502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已经建立了第二PDN连接,终端设备在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因此,终端设备无需再通过LTE网络进行注册,就可以通过LTE接入网执行PDN连接建立流程将WLAN接入网中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该PDN连接建立流程中,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向移动通信核心网发送PDN连接请求,其中携带请求类型为切换(handover)的指示,从而实现将第三PDN连接切换到LTE接入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在终端设备将第一PDN连接由第一接入网切换到LTE接入网之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第二PDN连接,在终端设备需要将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从WLAN接入网再切换到LTE接入网的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预先建立了第二PDN连接,无需再次通过LTE接入网注册,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切换时延,降低切换中断的发生。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和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建立单元701和切换单元702。
其中,建立单元7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3所示的切换方法中的S301和S303,图4所示的切换方法中的S301a、S301b和S303a,或执行S301a、S301b、S303b和S303c,图5所示的切换方法中的S501和S502,图6所示的切换方法中的S501a和S502。
切换单元7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3所示的切换方法中的S302和S304,图4所示的切换方法中的S302和S304,图5所示的切换方法中的S503和S504,图6所示的切换方法中的S501b、S503和S50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切换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切换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模块801和通信模块802。
处理模块801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8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3中的S301、S302、S303和S304,图4中的S301a、S301b、S302、S303a(或S303b、S303c)和S304,图5中的S501、S502、S503和S504,图6中的S501a、S501b、S502、S503和S5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8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具体的,如通信模块802用于执行终端设备执行图3中的S301、S302、S303和S304,图4中的S301a、S301b、S302、S303a(或S303b、S303c)和S304,图5中的S501、S502、S503和S504,图6中的S501a、S501b、S502、S503和S504。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803,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8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8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8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8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802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803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图2所示的手机。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通过长期演进LTE接入网建立第一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网;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所述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在所述LTE接入网直接发起预先建立所述第二PDN连接;或,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在所述LTE接入网发起注册过程,注册成功后在所述LTE接入网发起预先建立所述第二PDN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时,所述终端设备没有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除了所述第一PDN 连接之外任何PDN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所述第一PDN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由所述第一接入网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所述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由所述第一接入网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接入网下关闭数据业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N连接用于语音业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DN连接为因特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接入点名称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所述第二PDN连接为因特网接入点名称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或,
所述第一PDN连接为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所述第二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
7.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通过长期演进LTE接入网建立第一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网;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所述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在所述LTE接入网直接发起预先建立所述第二PDN连接;或,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在所述LTE接入网发起注册过程,注册成功后在所述LTE接入网发起预先建立所述第二PDN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之前,所述终端设备没有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除了所述第一PDN连接之外任何PDN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接入网建立第一PDN连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所述第一PDN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由所述第一接入网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所述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由所述第一接入网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接入网下关闭数据业务。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N连接用于语音业务。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DN连接为因特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接入点名称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所述第二PDN连接为因特网接入点名称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或,
所述第一PDN连接为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所述第二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通过长期演进LTE接入网建立第一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网;
所述建立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LTE网络处于注册状态;
所述切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PDN连接或者通过所述WLAN接入网建立的第三PDN连接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
所述建立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在所述LTE接入网直接发起预先建立所述第二PDN连接;或,
所述建立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后,在所述LTE接入网发起注册过程,注册成功后在所述LTE接入网发起预先建立所述第二PDN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DN连接从所述LTE接入网切换到WLAN接入网时,所述终端设备没有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除了所述第一PDN 连接之外任何PDN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立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所述第一PDN连接;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PDN连接由所述第一接入网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所述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网下关闭数据业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N连接用于语音业务。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DN连接为因特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接入点名称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所述第二PDN连接为因特网接入点名称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或,
所述第一PDN连接为Internet APN对应的PDN连接;所述第二PDN连接为IMS APN对应的PDN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第二PDN连接之前,所述终端设备没有通过所述LTE接入网建立除了所述第一PDN连接之外任何PDN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立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一接入网建立所述第一PDN连接;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PDN连接由所述第一接入网切换到所述LTE接入网,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为不同于所述LTE接入网的其它接入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网下关闭数据业务。
22.根据权利要求13或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N连接用于语音业务。
2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方法。
2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所述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保存所述设备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8/075311 WO2019148500A1 (zh) | 2018-02-05 | 2018-02-05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2428A CN111602428A (zh) | 2020-08-28 |
CN111602428B true CN111602428B (zh) | 2022-03-29 |
Family
ID=67479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4466.0A Active CN111602428B (zh) | 2018-02-05 | 2018-02-05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52649B2 (zh) |
EP (1) | EP3742811B1 (zh) |
CN (1) | CN111602428B (zh) |
WO (1) | WO20191485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80942A (zh) * | 2022-09-27 | 2023-01-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12571A1 (en) * | 2011-02-14 | 2012-08-23 | Zte (Usa) Inc. | Selected ip traffic offload (sipto) at a home network node |
CN104618976A (zh) * | 2013-11-01 | 2015-05-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保持ip地址连续性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7131808A1 (en) * | 2016-01-29 | 2017-08-0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b (enb),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traffic reporting on offloaded packet data network (pdn) connections |
CN107615825A (zh) * | 2015-05-28 | 2018-01-1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不可信wlan接入上的多个pdn连接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8280B (zh) | 2008-09-01 | 2012-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方法和管理设备、终端及归属位置服务器 |
EP2166724A1 (en) * | 2008-09-23 | 2010-03-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Optimization of handovers to untrusted non-3GPP networks |
CN102972084B (zh) * | 2011-02-25 | 2016-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建立方法和设备 |
US9491660B2 (en) | 2013-05-06 | 2016-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upport data connectivity over WLAN and WWAN |
US9380494B2 (en) * | 2013-09-27 | 2016-06-2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ffic offloading |
US9516688B2 (en) * | 2013-12-05 | 2016-12-06 | Cellco Partnership | System and method to deliver different services over cellular or WiFi networks depending on operator or user preferences |
US20150245401A1 (en) * | 2014-02-26 | 2015-08-27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a single radio-access technology connection into a multiple radio-access technology connection |
KR102278510B1 (ko) * | 2014-03-26 | 2021-07-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음성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
US9497667B2 (en) * | 2014-09-11 | 2016-11-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ast WiFi to LTE handover |
US20160090981A1 (en) * | 2014-09-26 | 2016-03-31 | Gerald M. Ryan | Portable hydration system usable with a protective helmet |
KR102307947B1 (ko) * | 2014-10-03 | 2021-10-05 | 인텔 코포레이션 | 핸드오버 동안 패킷 데이터 네트워크 연결 설정 |
US9955398B2 (en) * | 2015-03-30 | 2018-04-24 | Apple Inc. | WLAN / cellular interworking based on mobility information |
CN107787599B (zh) * | 2015-06-24 | 2021-12-28 |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 | 用于发现移动通信网络的切换能力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 |
CN106658622B (zh) * | 2015-11-03 | 2019-11-1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语音业务切换方法以及终端 |
US20170223597A1 (en) | 2016-01-29 | 2017-08-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oice and/or video call continuity |
US10110644B2 (en) * | 2016-02-17 | 2018-10-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dicated bearer establishment handling during call setup for LTE |
US11716558B2 (en) * | 2018-04-16 | 2023-08-01 |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high-capacity data and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s |
US11503527B2 (en) * | 2019-10-03 | 2022-11-15 | Apple Inc. | WLAN to cellular handover techniques for voice calls |
-
2018
- 2018-02-05 CN CN201880084466.0A patent/CN111602428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05 EP EP18903769.0A patent/EP374281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2-05 US US16/967,253 patent/US1125264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05 WO PCT/CN2018/075311 patent/WO2019148500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12571A1 (en) * | 2011-02-14 | 2012-08-23 | Zte (Usa) Inc. | Selected ip traffic offload (sipto) at a home network node |
CN104618976A (zh) * | 2013-11-01 | 2015-05-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保持ip地址连续性的方法和设备 |
CN107615825A (zh) * | 2015-05-28 | 2018-01-1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不可信wlan接入上的多个pdn连接 |
WO2017131808A1 (en) * | 2016-01-29 | 2017-08-0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b (enb),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traffic reporting on offloaded packet data network (pdn) connections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QoS provision for interworking with 5GS;Huawei, HiSilicon;《3GPP TSG-CT WG1 Meeting #106,C1-180302》;20180126;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42811A4 (en) | 2021-02-24 |
WO2019148500A1 (zh) | 2019-08-08 |
CN111602428A (zh) | 2020-08-28 |
US20200367151A1 (en) | 2020-11-19 |
EP3742811B1 (en) | 2023-04-05 |
US11252649B2 (en) | 2022-02-15 |
EP3742811A1 (en) | 2020-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88113B2 (ja) | デュアルsimデュアルアクティブを実装するための通信方法および端末 | |
WO2019242728A1 (zh) | 处理方法、终端及网元 | |
CN111479262B (zh) | 一种业务注册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US20120099561A1 (en) |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0351793B (zh) | 业务的实现方法、网络单元和终端 | |
CN108028783A (zh) | 切换移动边缘平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7534906B (zh) | VoLTE通信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 |
CN109644385B (zh) | 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及装置 | |
JP7135122B2 (ja) | リダイレクション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
US12137364B2 (en) | Measure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19144768A1 (zh) |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 |
TW201844039A (zh) |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及裝置 | |
WO2020114382A1 (zh) | 接入网络的控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11615162A (zh) | 一种带宽部分bwp切换方法及设备 | |
CN111277998B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
WO2024229827A1 (zh) |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2193999A1 (zh) | 业务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602428B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3747381B (zh) | 演进分组系统回落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351889B (zh) |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和设备 | |
CN114828127B (zh) | 语音通话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KR101987071B1 (ko) | 이종 네트워크 연동이 가능한 호 처리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기 | |
WO2025055799A1 (zh) | 会话建立方法、注册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
CN118945741A (zh) | 用户设备策略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