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1337B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01337B CN111601337B CN202010392986.7A CN202010392986A CN111601337B CN 111601337 B CN111601337 B CN 111601337B CN 202010392986 A CN202010392986 A CN 202010392986A CN 111601337 B CN111601337 B CN 1116013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net
- things
- repeater
- access point
- uplink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包括: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应用中的无线传感网络由物联网网关、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以及中继器(部分电源供电的且内置路由算法的物联网终端可以充当中继器)共同组成,经由物联网终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物联网网关进行数据的传输。物联网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目前,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中,当中继器发生故障无法进行有效的上行数据传输时,中继器中缓存数据会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可以提升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所述无线传感网络包括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和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一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一中继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首先向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第一中继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上报指令之后,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上报上行数据,且该上行数据是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在当前信标周期发生异常时并未直接丢弃上行数据,而是响应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及时将上行数据上报,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一信道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正常时进行数据上报时所占用的第二信道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络时隙和所述第二网络时隙之间的时隙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隙差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所述解除挂载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可见,本可能的设计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一中继器的上行数据后,向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以指示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避免物联网终端的上行数据继续传输至第一中继器而引起数据堆积,影响无线传感网络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发生异常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二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二中继器,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三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三中继器,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二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所述第二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三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二中继器发送第一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三中继器发送第二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二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可见,本可能的设计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将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分别挂载到第二中继器和第三中继器上,从而及时将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重新加入无线传感网络,减少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丢失,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和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和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二中继器的上行带宽和所述第三中继器的上行带宽,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该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具体来说,该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以及用于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一信道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正常时进行数据上报时所占用的第二信道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络时隙和所述第二网络时隙之间的时隙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隙差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所述解除挂载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二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二中继器,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三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三中继器,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之后,还用于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二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所述第二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三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中继器发送第一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三中继器发送第二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二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该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物联网无线接入点与物联网终端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该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任意一个步骤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首先向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第一中继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上报指令之后,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上报上行数据,且该上行数据是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在当前信标周期发生异常时并未直接丢弃上行数据,而是响应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及时将上行数据上报,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无线传感网络的网络架构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网络信标的时隙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的功能单元框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无线传感网络的网络架构图,该无线传感网络包括物联网网关、与所述物联网网关通信连接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通信连接的物联网终端,其中,物联网网关通过光纤等媒介连接互联网,物联网网关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进行连接,每个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的频点不同,未入网的物联网终端通过跳频的方式搜索加入对自身最有利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每个由不同频段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组建的通讯网络互不干扰。物联网终端包括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和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其中,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内嵌有路由算法,当需要某个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担当中继器功能使用时,启用内嵌的路由算法,则此时该物联网终端既充当物联网终端同时也作为中继器。具体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能够通过物联网终端中在注册的时候已经预设好的状态标识,识别出该物联网终端为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还是为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方便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能够正确地选择中继器。当物联网终端检测到自身与物联网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的最大传输距离时,需要通过中继器完成接力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示例无线传感网络中可以包括多个中继器。
参阅图2A,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所述无线传感网络包括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和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一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一中继器,如图2A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
其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所连接的物联网终端中,物联网终端的上报机制使用有序竞争机制(如时分多址技术)和无序竞争机制相结合的技术,如图2B所示,其具体过程是: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定时向外广播发送一帧网络信标(周期为T),根据时分多址将信标周期T等分为n个网络时隙,每个网络时隙为Δt,将至少一个网络时隙Δt预留下来给未入网的物联网终端入网交互,其余的Δt中的n1个Δt分配给已加入网络分配有网络编号的物联网终端根据自身网络编号(网络编号是在物联网终端加入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网络时,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所分配的)进行数据交互,其余的Δt中的n2个Δt分配给所有已加入无线传感网络的物联网终端用于无序竞争信道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状态异常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限定。
举例来说,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检测到在当前信标周期内未接收到第一中继器的上行数据,则可以确定第一中继器状态异常。
又举例来说,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一中继器主动上报的状态异常消息,则可以确定第一中继器状态异常。
S202,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一信道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正常时进行数据上报时所占用的第二信道资源。其中,该第一信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或视频资源,具体可以由开发人员预先设置在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第一中继器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网络时隙和所述第二网络时隙之间的时隙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隙差值。其中,所述预设时隙差值例如可以是2个网络时隙、3个网络时隙、4个网络时隙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限定。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首先向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第一中继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上报指令之后,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上报上行数据,且该上行数据是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在当前信标周期发生异常时并未直接丢弃上行数据,而是响应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及时将上行数据上报,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接收所述第二中继器发送的所述第一部分缓存数据和所述第三中继器发送的所述第二部分缓存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所述解除挂载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可见,本可能的示例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一中继器的上行数据后,向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以指示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避免物联网终端的上行数据继续传输至第一中继器而引起数据堆积,影响无线传感网络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发生异常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二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所述第二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三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二中继器发送第一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三中继器发送第二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二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可见,本可能的示例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将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分别挂载到第二中继器和第三中继器上,从而及时将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重新加入无线传感网络,减少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丢失,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和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和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
可见,本可能的示例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二中继器的上行带宽和所述第三中继器的上行带宽,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
与上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所述无线传感网络包括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和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一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一中继器。如图所示,本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包括:
S301,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
S302,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一信道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正常时进行数据上报时所占用的第二信道资源。其中,该第一信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或视频资源,具体可以由开发人员预先设置在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第一中继器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网络时隙和所述第二网络时隙之间的时隙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隙差值。其中,所述预设时隙差值例如可以是2个网络时隙、3个网络时隙、4个网络时隙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限定。
S303,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所述解除挂载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首先向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第一中继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上报指令之后,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上报上行数据,且该上行数据是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在当前信标周期发生异常时并未直接丢弃上行数据,而是响应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及时将上行数据上报,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此外,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一中继器的上行数据后,向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以指示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避免物联网终端的上行数据继续传输至第一中继器而引起数据堆积,影响无线传感网络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发生异常时的稳定性。
与上述图2A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所述无线传感网络包括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和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一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一中继器,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二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二中继器,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三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三中继器。如图所示,本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包括:
S401,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
S402,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一信道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正常时进行数据上报时所占用的第二信道资源。其中,该第一信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或视频资源,具体可以由开发人员预先设置在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第一中继器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网络时隙和所述第二网络时隙之间的时隙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隙差值。其中,所述预设时隙差值例如可以是2个网络时隙、3个网络时隙、4个网络时隙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限定。
S403,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所述解除挂载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S404,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二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所述第二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三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
其中,第一中继器、第二中继器和第三中继器均是内置路由算法的物联网终端,且三者之间的相互通信,路由算法包括跳频和频分复用算法,以及时分复用算法。
S405,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二中继器发送第一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S406,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三中继器发送第二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二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首先向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第一中继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上报指令之后,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上报上行数据,且该上行数据是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在当前信标周期发生异常时并未直接丢弃上行数据,而是响应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及时将上行数据上报,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此外,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一中继器的上行数据后,向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以指示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避免物联网终端的上行数据继续传输至第一中继器而引起数据堆积,影响无线传感网络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发生异常时的稳定性。
此外,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将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分别挂载到第二中继器和第三中继器上,从而及时将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重新加入无线传感网络,减少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丢失,有利于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物联网无线接入点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5A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物联网无线接入点500包括:处理单元502和通信单元503。处理单元502用于对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502用于支持物联网无线接入点执行图2A中的步骤S201至202、图3中的步骤S301至S303以及图4中的步骤S401至S4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503用于支持物联网无线接入点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501,用于存储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5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5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501可以是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502,用于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通过所述通信单元503接收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以及用于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通过所述通信单元503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一信道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正常时进行数据上报时所占用的第二信道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网络时隙和所述第二网络时隙之间的时隙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隙差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2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通过所述通信单元503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503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所述解除挂载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二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二中继器,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三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三中继器,所述处理单元502通过所述通信单元503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之后,还用于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二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所述第二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三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503向所述第二中继器发送第一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503向所述第三中继器发送第二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二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当处理单元5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5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5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图5B所示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
参阅图5B所示,该物联网无线接入点510包括:处理器512、收发器513、存储器511。可选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510还可以包括总线514。其中,收发器513、处理器512以及存储器511可以通过总线514相互连接;总线5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51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B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图5A或图5B所示的物联网无线接入点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用于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的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无线接入点,该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步骤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所述无线传感网络包括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和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一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一中继器,所述方法包括:
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一信道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正常时进行数据上报时所占用的第二信道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时隙和所述第二网络时隙之间的时隙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隙差值;
其中,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所述解除挂载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二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二中继器,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三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三中继器,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和第二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二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所述第二设备集合是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中用于迁移到所述第三中继器进行挂载的物联网终端的集合;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二中继器发送第一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二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第三中继器发送第二设备挂载指令,所述第二设备挂载指令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用于所述第三中继器挂载所述第二设备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
3.一种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其特征在于,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属于无线传感网络,所述无线传感网络包括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和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所述用电源供电的物联网终端中的第一物联网终端作为所述无线传感网络的第一中继器,所述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一网络时隙检测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异常,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上行数据上报指令;以及用于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中继器挂载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上报的数据;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一信道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状态正常时进行数据上报时所占用的第二信道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时隙和所述第二网络时隙之间的时隙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隙差值;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当前信标周期的第二网络时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器响应所述上行数据上报指令而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解除挂载指令,所述解除挂载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器解除挂载的物联网终端。
4.一种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其特征在于,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指令。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92986.7A CN111601337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83769.4A CN107454619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202010392986.7A CN111601337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83769.4A Division CN107454619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1337A CN111601337A (zh) | 2020-08-28 |
CN111601337B true CN111601337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604877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92986.7A Active CN111601337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201710583769.4A Active CN107454619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83769.4A Active CN107454619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1601337B (zh) |
WO (1) | WO20190150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10182A (zh) * | 2019-07-05 | 2019-09-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继电器寿命预测信息采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50197B2 (ja) * | 2005-08-04 | 2012-06-13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無線通信用の時間に基づく共存 |
CN101110648B (zh) * | 2006-07-18 | 2010-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pon中故障onu的方法 |
JP5212339B2 (ja) * | 2009-11-13 | 2013-06-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データ中継装置及びデータ中継方法 |
RU2586855C2 (ru) * | 2011-03-31 | 2016-06-10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Способ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етевым узлом |
CN103167517A (zh) * | 2011-12-14 | 2013-06-1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物联网中监测数据恢复方法、系统 |
CN103166677B (zh) * | 2013-02-04 | 2015-07-15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用于带状拓扑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继方法 |
CN103887886B (zh) * | 2014-04-14 | 2016-06-15 | 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电力网检测系统及方法 |
CN104202769B (zh) * | 2014-09-28 | 2018-03-2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业务数据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
JP2016201775A (ja) * | 2015-04-14 | 2016-12-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4965815A (zh) * | 2015-07-08 | 2015-10-07 |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6850423B (zh) * | 2015-12-04 | 2019-12-03 |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网口设备的快速倒换方法及装置 |
CN105791031B (zh) * | 2016-05-04 | 2019-03-19 | 重庆世纪之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采集和发送的方法 |
CN105873169B (zh) * | 2016-06-17 | 2019-12-13 | 成都天铂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自组网通信方法 |
-
2017
- 2017-07-18 CN CN202010392986.7A patent/CN11160133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7-18 CN CN201710583769.4A patent/CN10745461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07 WO PCT/CN2017/100879 patent/WO201901505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1337A (zh) | 2020-08-28 |
CN107454619B (zh) | 2020-06-16 |
WO2019015050A1 (zh) | 2019-01-24 |
CN107454619A (zh) | 2017-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33732B2 (ja) | ページングメッセージ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記憶媒体 | |
CN109842919A (zh) |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 |
EP2908567B1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s | |
EP3120663A1 (en) | Enodeb and ue for dynamic cell on and off | |
CN113038575A (zh) | 唤醒信号处理方法、唤醒信号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18001281A1 (zh) | 传输方式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 |
JP2018160017A (ja) | サーバ、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0492176B2 (en) | Methods,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use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 |
CN108141901A (zh) | 控制服务连接的方法和终端 | |
CN111601337B (zh)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07404401B (zh) |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07005991B (zh) | 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及通信系统 | |
CN107483542B (zh) | 无线传感网络的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11756507B (zh) | 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548019B (zh) | 无线传感网络中网络信标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14175724B (zh) | Bwp回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548018B (zh) | 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09392093B (zh) | 一种寻呼消息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 |
CN108307410B (zh) | 物联网无线接入点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16528401A (zh) | 通信方法、核心网网元、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 |
CN107404403B (zh) | 物联网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04113900A (zh) | 一种终端设备的休眠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3582035A (zh) |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7547424B (zh) | 物联网设备挂载控制方法及设备 | |
CN107690194B (zh) | 无线传感网络中网络信标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