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596694A -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6694A
CN111596694A CN202010704916.0A CN202010704916A CN111596694A CN 111596694 A CN111596694 A CN 111596694A CN 202010704916 A CN202010704916 A CN 202010704916A CN 111596694 A CN111596694 A CN 111596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recharging
image
automatic
distanc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49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6694B (zh
Inventor
孙佳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ichua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0107049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6694B/zh
Priority to CN202011150803.7A priority patent/CN112327940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ichua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ichua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96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6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694B/zh
Priority to CA3186047A priority patent/CA3186047A1/en
Priority to JP2023501663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4795A/ja
Priority to KR1020237001867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25706A/ko
Priority to US17/380,555 priority patent/US11865937B2/en
Priority to EP21847216.5A priority patent/EP4184278A4/en
Priority to AU2021314387A priority patent/AU2021314387A1/en
Priority to DE102021118748.6A priority patent/DE102021118748A1/de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229 priority patent/WO202201734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12Target-seeking contro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5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docking at a fixed facility, e.g. base station or loading b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7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rmination, e.g. using camera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3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 G05D1/0234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markers or bea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40Working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60/00Drive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nomous road vehicles
    • B60W60/001Planning or execution of driving task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3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 G05D1/024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a video camera in combination with image processing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20Control system inputs
    • G05D1/22Command input arrangements
    • G05D1/221Remote-control arrangements
    • G05D1/222Remote-control arrangements operated by humans
    • G05D1/224Output arrangements on the remote controller, e.g. displays, haptics or speakers
    • G05D1/2244Optic
    • G05D1/2247Optic providing the operator with simple or augmented images from one or more cameras
    • G05D1/2248Optic providing the operator with simple or augmented images from one or more cameras the one or more cameras located remotely from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60Intended control result
    • G05D1/656Interaction with payloads or external entities
    • G05D1/661Docking at a base s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ntrol Of Charge By Means Of Generator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在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该特征标识通过充电基座的充电面展示;基于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自动回充装置向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可以解决基于信号定位充电基座的位置时,容易出现自动回充装置无法找到充电基座的问题;可以保证自动回充装置能够找到充电基座,同时可以保证自动回充装置能够确定出充电基座的充电面,提高自动回充装置确定出的移动方向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自移动设备(比如:扫地机器人、智能割草机等)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回到充电基座进行充电。此时,自移动设备需要确定出充电基座的位置。
目前,自移动设备确定充电基座位置的方式包括:通过充电基座不断发送信号,自移动设备接收到该信号后,基于该信号确定出充电基座的位置。充电基座发出的信号包括红外信号、超声波信号、激光雷达信号等。
然而,上述信号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出现干扰,此时,自移动设备会出现无法找到充电基座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可以解决基于信号定位充电基座的位置时,容易出现自动回充装置无法找到充电基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回充方法,用于自动回充装置中,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安装有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
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特征标识设置于所述充电基座上,并通过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展示;所述充电基座用于为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充电;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
可选地,所述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
获取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充电面上的安装位置;
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所述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可选地,所述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自动回充图像是否包括至少两个特征标识;
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特征标识时,触发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所述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包括:
对于每个特征标识,基于所述特征标识的安装位置确定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垂直方向距离;
获取所述特征标识的图像位置与所述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在所述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垂直方向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垂直方向距离、所述第二垂直方向距离、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行进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距离;
获取所述特征标识的图像位置与所述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在与地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图像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方向距离和所述第二方向图像距离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与所述地面平行、且与所述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距离;
基于每个特征标识的第一方向距离、每个特征标识的第二方向距离,确定所述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角度。
可选地,至少两个特征标识通过所述充电面展示的展示位置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相同或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特征标识通过所述充电面展示的展示位置呈中心对称。
可选地,所述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包括:
在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值时,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所述自动回充图像;或者,
在接收到充电指令时,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所述自动回充图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回充装置,用于自动回充装置中,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安装有图像采集组件,所述装置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特征标识设置于所述充电基座上,并通过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展示;所述充电基座用于为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充电;
移动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回充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自动回充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自动回充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基座,所述充电基座设置有特征标识,以供自动回充装置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包括所述特征标识的自动回充图像;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的移动方向。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回充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自动回充装置和充电基座;
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自动回充装置;
所述充电基座包括第五方面提供的充电基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在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该特征标识通过充电基座的充电面展示;基于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自动回充装置向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可以解决基于信号定位充电基座的位置时,容易出现自动回充装置无法找到充电基座的问题;由于通过在充电基座的充电面设置特征标识,自动回充装置识别该特征标识以确定与充电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保证自动回充装置能够找到充电基座,同时可以保证自动回充装置能够确定出充电基座的充电面,提高自动回充装置确定出的移动方向的准确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基座的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至少包括:自动回充装置110(图1中(b)所示)和充电基座120(图1中(a)所示)。
自动回充装置110是指具有自动寻找充电基座功能的设备。自动回充装置110又称自移动设备、自移动机器人等,本实施例不对自动回充装置110的名称作限定。自动回充装置110包括但不限于:扫地机器人、自动导引装置(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智能割草机等,本实施例不对自动回充装置110的设备类型作限定。
充电基座120用于为自动回充装置110充电。可选地,充电基座120可以基于有线充电技术或无线充电技术为自动回充装置110充电。
本实施例中,自动回充装置110上安装有图像采集组件130,且自动回充装置110与图像采集组件130通信相连。充电基座120上设置有特征标识,并通过充电基座120的充电面展示。
其中,充电面是指充电基座120上为自动回充装置110供电的一面。
可选地,特征标识可以安装在充电面上;或者,安装在充电基座120内部,但是可以通过充电面展示、并被图像采集组件130采集(比如:特征标识为发光件,该发光件设置在充电基座120内部,且发出的光线穿过充电面射出)。
特征标识用于标识充电基座120的充电面。可选地,特征标识通过光信号(通过LED等发出的可视光信号)、或者预设图案等可视方式表示,本实施例不对特征标识的实现方式作限定。可选地,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参考图2所示的充电基座120在充电面21上设置有2个特征标识包括22a和22b。
可选地,至少两个特征标识通过充电面展示的展示位置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相同或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特征标识通过充电面展示的展示位置呈中心对称。以图2为例,2个特征标识在充电面上的展示位置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相同,且在充电面上呈中心对称。
自动回充装置110用于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图像采集组件130采集自动回充图像。
相应地,图像采集组件130用于在自动回充装置110的控制下采集自动回充图像:并将该自动回充图像发送至自动回充装置110。
自动回充装置110还用于在获取到自动回充图像之后,在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自动回充装置110向充电基座120的充电面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系统,通过在充电基座120的充电面设置特征标识,自动回充装置110识别该特征标识以确定与充电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保证自动回充装置110能够确定出充电基座120的充电面,以提高自动回充装置110确定出的移动方向的准确性。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自动回充系统中,且各个步骤的执行主体为该系统中的自动回充装置110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301,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
自动回充过程是指自动回充装置寻找充电基座的过程。
可选地,自动回充装置在自动回充装置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值时,启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或者,在接收到充电指令时,启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当然,自动回充装置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确定启动自动回充过程的时机,本实施例不对自动回充装置确定启动自动回充过程的时机的方式作限定。
步骤302,在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特征标识设置于充电基座上,并通过充电基座的充电面展示;该充电基座用于为自动回充装置充电。
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获取特征标识在充电面上的安装位置;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和安装位置,确定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自动回充装置基于相似三角形原理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和安装位置,确定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在一个示例中,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此时,对于每个特征标识,自动回充装置基于该特征标识的安装位置确定图像采集组件与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垂直方向距离;获取特征标识的图像位置与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垂直方向距离;基于第一垂直方向距离、第二垂直方向距离、以及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图像采集组件与特征标识在行进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距离;获取特征标识的图像位置与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在与地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图像距离;基于第一方向距离、第二方向图像距离以及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图像采集组件与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距离;基于每个特征标识的第一方向距离、每个特征标识的第二方向距离,确定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角度。
对于第一垂直方向距离的获取过程,自动回充装置中预先存储有图像采集组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H1、以及各个特征标识相对于地面的高度H2(或者存储有各个特征标识相对于充电面底部的距离、以及充电面底部相对于地面的距离,从而得到H2);基于H1和H2之差可以得到图像采集组件与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垂直方向距离。
可选地,本申请中,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也可以称为高度方向、z方向等,本实施例不对与地面垂直的方向的名称作限定。
第二垂直方向距离即为第一垂直方向距离通过图像采集组件成像后在自动回充图像上的距离。
对于第一方向距离的获取过程,自动回充装置中预存有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由于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与第二垂直方向距离构成的三角形,相似于第一方向距离与第一垂直方向距离构成的三角形,因此,基于三角形相似原理,即可基于第一垂直方向距离、第二垂直方向距离、以及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出第一方向距离。
可选地,本申请中,在行进方向上也可以称为图像采集组件的水平采集方向、y方向等,本实施例不对行进方向的名称作限定。
第二方向图像距离即为第二方向距离通过图像采集组件成像后在自动回充图像上的距离。
对于第二方向距离的获取过程,由于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与第二方向图像距离构成的三角形,相似于第一方向距离与第二方向距离构成的三角形,因此,基于三角形相似原理,即可基于第一方向距离、第二方向图像距离以及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出第二方向距离。
可选地,本申请中,与地面水平、且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可以称为高度方向、x方向等,本实施例不对与地面垂直的方向的名称作限定。
基于每个特征标识的第一方向距离、每个特征标识的第二方向距离,确定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角度,通过下述公式表示:
tanα=S/L;
S=((X1*S2)+(X2*S1))/(X1+X2);
L=((X1*L2)+(X2*L1))/(X1+X2);
其中,α为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角度,对于多个特征标识中的任意两个特征标识,X1为任一特征标识与充电面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L1为该特征标识的第一方向距离、S1为该特征标识的第二方向距离;X2为另一特征标识与充电面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L2为另一特征标识的第一方向距离、S2为另一特征标识的第二方向距离;L为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第一方向距离;S为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第二方向距离。
参考图4所示的充电面21与自动回充装置中图像采集组件130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充电面21上设置有2个特征标识22a和22b。基于图4的示意图,可以将充电面21与图像采集组件130之间位置关系等效为图5所示的位置关系。其中,α为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中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角度;L为充电面至自动回充装置中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第一方向距离;S为充电面至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第二方向距离。
其中,特征标识22a和22b通过充电面21展示的展示位置呈中心对称,此时,L近似于图像采集组件至各个特征标识的第一方向距离的平均值;S近似于图像采集组件至各个特征标识的第二方向距离的平均值。
参考图5,以特征标识的数量为两个为例,L=(L1+L2)/2;S=(S1+S2)/2。
其中,L1为图像采集组件与左侧的特征标识22a之间的第一方向距离;L2为图像采集组件与右侧的特征标识22b之间的第一方向距离;S1为图像采集组件与左侧的特征标识22a之间的第二方向距离;S2为图像采集组件与右侧的特征标识22b之间的第二方向距离。
对于每个特征标识,以获取左侧的特征标识22a的L1和S1为例,参考图6所示的充电基座的左视图与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基于至少两个特征标识在充电面上的安装位置、以及图像采集组件的高度,可以确定出图像采集组件与左侧的特征标识22a之间的第一垂直方向距离H(即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自动充电装置可以从自动回充图像中确定出左侧的特征标识22a的图像位置与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垂直方向距离ΔH(即在图像采集框的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f已知,则基于三角形相似原理可得下述公式:
L1=H×f/ΔH。
参考图7所示的充电基座的俯视图中左侧的特征标识22a与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基于三角形相似原理可得下述公式:
S1=L1×ΔS/f。
L2和S2的获取方式与图6和图7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自动回充装置确定自动回充图像是否包括至少两个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包括至少两个特征标识时执行本步骤;在自动回充图像未包括至少两个特征标识时,再次执行步骤301。
在另一个示例中,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此时,在自动回充图像包括一个特征标识时,基于图像采集组件至特征标识的第一垂直方向距离、特征标识与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垂直方向距离、以及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图像采集组件与至特征标识之间的第一方向距离;获取特征标识的图像位置与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在与地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图像距离;基于第一方向距离、第二方向图像距离以及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图像采集组件与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距离;根据第一方向距离和第二方向距离确定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初始角度;控制自移动设备按照初始角度进行旋转,并按照第一方向距离和第二方向距离移动;在移动至充电面后,控制自移动设备移动并旋转以匹配充电座上的充电接口,得到最终距离和最终角度。
可选地,在自动回充图像不包括充电基座的图像时,自动回充装置检测自动回充图像是否包括障碍物图像;在自动回充图像包括障碍物图像时,控制该自动回充装置绕过该障碍物图像对应的障碍物;再次执行步骤301。
步骤303,基于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自动回充装置向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方法,通过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在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该特征标识通过充电基座的充电面展示,充电基座用于为自动回充装置充电;基于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自动回充装置向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可以解决基于信号定位充电基座的位置时,容易出现自动回充装置无法找到充电基座的问题;由于通过在充电基座的充电面设置特征标识,自动回充装置识别该特征标识以确定与充电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保证自动回充装置能够找到充电基座,同时可以保证自动回充装置能够确定出充电基座的充电面,提高自动回充装置确定出的移动方向的准确性。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以该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自动回充系统中的自动回充装置110中为例进行说明。该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图像采集模块810、位置确定模块820和移动控制模块830。
图像采集模块810,用于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
位置确定模块820,用于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特征标识设置于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上,并通过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展示;所述充电基座用于为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充电;
移动控制模块830,用于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
相关细节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动回充装置在进行自动回充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自动回充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装置与自动回充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是含图1所示的自动回充系统中的自动回充装置110。该装置至少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
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9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9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9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9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充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回充装置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外围设备接口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相连。示意性地,外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射频电路、触摸显示屏、音频电路、和电源等。
当然,自动回充装置还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的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有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自动回充方法。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有一种计算机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自动回充方法。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基座,该充电基座设置有特征标识,以供自动回充装置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包括特征标识的自动回充图像;基于特征标识在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充电基座与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自动回充装置向充电基座的移动方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回充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自动回充装置中,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安装有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
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包括特征标识时,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特征标识在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上的安装位置,确定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行进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距离,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所述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距离;所述特征标识设置于所述充电基座上,并通过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展示;所述充电基座用于为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充电;
基于所述第一方向距离、所述第二方向距离,确定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方向距离、所述第二方向距离,确定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方向距离、所述第二方向距离,确定所述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所述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包括:
基于所述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确定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上的安装位置,确定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行进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距离,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所述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特征标识的安装位置确定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垂直方向距离;
获取所述特征标识的图像位置与所述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在所述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垂直方向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垂直方向距离、所述第二垂直方向距离、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行进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距离;
获取所述特征标识的图像位置与所述自动回充图像的图像中心点在与所述地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图像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方向距离、所述第二方向图像距离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焦距,计算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与所述地面平行、且与所述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自动回充图像是否包括至少两个特征标识;
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特征标识时,触发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图像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充电基座的充电面上的安装位置,确定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行进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距离,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特征标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所述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方向距离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方向距离、所述第二方向距离,确定所述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特征标识中的每个特征标识的第一方向距离、每个特征标识的第二方向距离,确定所述充电面与所述自动回充装置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标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至少两个特征标识通过所述充电面展示的展示位置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相同或不同;
和/或,
所述至少两个特征标识通过所述充电面展示的展示位置呈中心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自动回充过程中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自动回充图像,包括:
在所述自动回充装置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值时,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所述自动回充图像;或者,
在接收到充电指令时,启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所述自动回充图像。
8.一种自动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回充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回充方法。
10.一种自动回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自动回充装置和充电基座;
所述自动回充装置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回充装置;
所述充电基座设置有特征标识。
CN202010704916.0A 2020-07-21 2020-07-21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Active CN111596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4916.0A CN111596694B (zh) 2020-07-21 2020-07-21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202011150803.7A CN112327940B (zh) 2020-07-21 2020-07-21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充电基座及系统
CA3186047A CA3186047A1 (en) 2020-07-21 2021-07-20 Automatic re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charging base, and system
PCT/CN2021/107229 WO2022017341A1 (zh) 2020-07-21 2021-07-20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充电基座及系统
DE102021118748.6A DE102021118748A1 (de) 2020-07-21 2021-07-20 Verfahren, Vorrichtung, Speichermedium und System zur automatischen Rückkehr und Aufladung
JP2023501663A JP2023534795A (ja) 2020-07-21 2021-07-20 自動帰還充電方法、装置、記憶媒体、充電台及びシステム
KR1020237001867A KR20230025706A (ko) 2020-07-21 2021-07-20 자동 재충전 방법 및 자동 재충전 시스템
US17/380,555 US11865937B2 (en) 2020-07-21 2021-07-20 Automatic recharging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EP21847216.5A EP4184278A4 (en) 2020-07-21 2021-07-20 AUTOMATIC RE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CHARGING BASE AND SYSTEM
AU2021314387A AU2021314387A1 (en) 2020-07-21 2021-07-20 Automatic re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charging bas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4916.0A CN111596694B (zh) 2020-07-21 2020-07-21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50803.7A Division CN112327940B (zh) 2020-07-21 2020-07-21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充电基座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6694A true CN111596694A (zh) 2020-08-28
CN111596694B CN111596694B (zh) 2020-11-17

Family

ID=7219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4916.0A Active CN111596694B (zh) 2020-07-21 2020-07-21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202011150803.7A Active CN112327940B (zh) 2020-07-21 2020-07-21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充电基座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50803.7A Active CN112327940B (zh) 2020-07-21 2020-07-21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充电基座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5937B2 (zh)
EP (1) EP4184278A4 (zh)
JP (1) JP2023534795A (zh)
KR (1) KR20230025706A (zh)
CN (2) CN111596694B (zh)
AU (1) AU2021314387A1 (zh)
CA (1) CA3186047A1 (zh)
DE (1) DE102021118748A1 (zh)
WO (1) WO20220173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341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充电基座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2287A (zh) * 2021-09-26 2021-12-31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自移动设备、充电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794992B (zh) * 2022-06-07 2024-01-09 深圳甲壳虫智能有限公司 充电座、机器人的回充方法和扫地机器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5398A2 (en) * 2005-04-20 2006-10-25 LG Electronics Inc. Cleaning robot having auto-return function to charching-stand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7450540A (zh) * 2017-08-04 2017-12-08 山东大学 基于红外路标的室内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7703933A (zh) * 2016-08-09 2018-02-16 深圳光启合众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的充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646727A (zh) * 2018-05-14 2018-10-12 珠海市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视觉充电座及其定位方法和回充方法
CN109541535A (zh) * 2019-01-11 2019-03-29 浙江智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和视觉slam的agv室内定位及导航的方法
CN109975793A (zh) * 2019-04-25 2019-07-05 苏州元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二维测距传感器的标定方法
CN110263601A (zh) * 2018-03-12 2019-09-20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识别方法及移动机器人
CN110353583A (zh) * 2019-08-21 2019-10-22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方法
CN111136648A (zh) * 2019-12-27 2020-05-12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111198384A (zh) * 2018-10-31 2020-05-26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有测距装置的物体监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8613U (ja) * 1984-03-13 1985-10-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無人搬送車制御装置
JP2005309531A (ja) * 2004-04-16 2005-11-04 Funai Electric Co Ltd 自走式掃除機および移動可能なロボット
CN102327940B (zh) 2011-07-19 2015-02-18 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 钢球密封碾压封口装置及工艺
GB2513912B (en) * 2013-05-10 2018-01-24 Dyson Technology Ltd Apparatus for guiding an autonomous vehicle towards a docking station
KR101771869B1 (ko) * 2013-12-13 2017-08-25 도시바 라이프스타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주행체 장치
US10575696B2 (en) * 2016-07-13 2020-03-03 Irobot Corporation Autonomous robot auto-dock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TWI645276B (zh) * 2017-08-30 2018-12-21 世擘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充電方法以及清潔機器人
KR102203439B1 (ko) * 2018-01-17 2021-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로봇 및 이동 로봇의 제어방법
CN108508897B (zh) 2018-04-20 2021-03-05 杭州蓝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觉的机器人自动充电对准系统及方法
CN110757446B (zh) * 2018-07-25 2021-08-27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回充登录的方法、装置及存储装置
CN110893085B (zh) * 2018-09-11 2021-12-3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机器人及其充电路径决定方法
CN110850882A (zh) * 2019-11-29 2020-02-28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充电桩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1596694B (zh) 2020-07-21 2020-11-17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5398A2 (en) * 2005-04-20 2006-10-25 LG Electronics Inc. Cleaning robot having auto-return function to charching-stand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7703933A (zh) * 2016-08-09 2018-02-16 深圳光启合众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的充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450540A (zh) * 2017-08-04 2017-12-08 山东大学 基于红外路标的室内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10263601A (zh) * 2018-03-12 2019-09-20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识别方法及移动机器人
CN108646727A (zh) * 2018-05-14 2018-10-12 珠海市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视觉充电座及其定位方法和回充方法
CN111198384A (zh) * 2018-10-31 2020-05-26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有测距装置的物体监视系统
CN109541535A (zh) * 2019-01-11 2019-03-29 浙江智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和视觉slam的agv室内定位及导航的方法
CN109975793A (zh) * 2019-04-25 2019-07-05 苏州元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二维测距传感器的标定方法
CN110353583A (zh) * 2019-08-21 2019-10-22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方法
CN111136648A (zh) * 2019-12-27 2020-05-12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341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充电基座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18748A1 (de) 2022-01-27
EP4184278A1 (en) 2023-05-24
WO2022017341A1 (zh) 2022-01-27
US20220024333A1 (en) 2022-01-27
AU2021314387A1 (en) 2023-02-09
CN112327940A (zh) 2021-02-05
CN111596694B (zh) 2020-11-17
KR20230025706A (ko) 2023-02-22
JP2023534795A (ja) 2023-08-14
CA3186047A1 (en) 2022-01-27
EP4184278A4 (en) 2023-11-29
CN112327940B (zh) 2023-01-13
US11865937B2 (en)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6694B (zh) 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0688992B (zh) 交通信号识别方法、装置、车辆导航设备和无人驾驶车辆
CN113189614B (zh) 障碍物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80606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091866B (zh) 泊车路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2987764B (zh) 降落方法、装置、无人机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95479B (zh) 泊车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79332B (zh) 智能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51127B (zh) 距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04706193U (zh) 基于移动云台的智能寻车系统
CN103366595A (zh) 一种将车辆号牌与停车位位置信息进行关联的系统及方法
WO2023045749A1 (zh) 充电设备、自移动设备、充电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912418B (zh) 删除移动载体不可行驶区域内障碍物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CN208993511U (zh) 充电定位装置及系统
CN116965745A (zh) 坐标重定位方法、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CN115979251B (zh) 地图的生成方法和机器人
CN113064441A (zh) 无人机停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无人机机巢
KR102700943B1 (ko) 자율 주행 자동차에게 목적지 정보를 제공함으로써 가이던스하여 충전을 수행하도록 지원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컴퓨팅 장치
KR102712242B1 (ko) 드론을 이용한 전기차 자동 충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0135435A (ja) 車両位置検出装置、車載装置、車両給電システム、駐車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6229040A (zh) 目标区域的定位方法和目标区域的定位装置
CN116985784A (zh) 泊车路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65329A1 (zh) 自移动设备的地图更新方法、自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20287891A (zh) 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9659351A (zh) 用于无线充电的车辆、无线充电器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E3, building 16, No. 2288, Wuzhong Avenue,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E3, building 16, No. 2288, Wuzhong Avenue,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ICHUANG TECHNOLOGY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