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5003B - 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95003B CN111595003B CN202010472568.9A CN202010472568A CN111595003B CN 111595003 B CN111595003 B CN 111595003B CN 202010472568 A CN202010472568 A CN 202010472568A CN 111595003 B CN111595003 B CN 1115950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temperature difference
- pipeline
- indoor units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68 complex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响应试运行的控制指令,控制多个室内机启动、室外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运行;对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通过得到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冷媒分流装置的通讯控制关系和冷媒管路的连接关系是否一致,以便矫正空调器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操作不当或安装流程不熟悉造成的安装错误,进而提高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多联机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暖通设备系统,在该暖通设备系统中包含室外机、多个室内机,以及连接在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冷媒分流装置,其中,冷媒分流装置可以用于将室外机输出的冷媒分配至室内机,其中,冷媒分流装置可以是一分一和一分多等多种,主要是针对于对内机分组数量来区分,例如常见的有一分一、一份二、一分四、一份六、一分八、一分十二等,即一个冷媒分流装置下面可以分别控制一到十二组内机。
相关技术方案中,冷媒分流装置需要与多个室内机进行连接,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存在对待安装的系统不熟悉,接线复杂,容易出现安装异常,如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冷媒分流装置的通讯控制关系和冷媒管路的连接关系不一致,而现场的安装工程师无法直观的判断出来通讯控制关系和连接关系是否一致,因此,在中央空调多联机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安装错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冷媒分流装置包括至少一条管路,管路与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通,其中,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响应试运行的控制指令,控制多个室内机启动、室外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运行;对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完成空调器的安装后,执行空调器的试运行流程,具体地,控制多个室内机启动、室外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运行,并对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在此过程中,通过限定在安装结束后,执行试运行这一流程,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冷媒分流装置的通讯控制关系和冷媒管路的连接关系是否一致,以便矫正空调器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操作不当或安装流程不熟悉造成的安装错误,进而提高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运行模式,管路设置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被配置为切换冷媒流入方向,对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换向装置换向;延时第二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温度值;将第二换热器温度值与第一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一温度差值;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检测换向装置换向前后的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情况来确定室内机是否连接在该管路上(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具体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通过上述试运行的控制过程,实现了通讯控制关系和冷媒管路的连接关系是否一致的测试,便于安装工程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通过限定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减少由于室外机运行时间过短,其输出的冷媒无法对是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产生影响所造成的第一连接情况判定异常等问题的出现。
通过限定延时第二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温度值,减少因为换向装置换向时间过短,由室外机输出的冷媒作用在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时间过短造成换热器的温度变化较小,进而造成的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判定异常等情况的出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则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则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未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其中,除湿模式可以等同看作制冷模式,当换向装置进行换向时,连接在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中的室内机所对应的换热器的温度会由较低的温度升高,因此,可以根据第一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来认定换向装置换向对该室内机有所影响,进而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是否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通过限定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确保了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二运行模式,对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的步骤,还包括: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二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三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换向装置换向;延时第四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四换热器温度值;将第四换热器温度值与第三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二温度差值;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检测换向装置换向前后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情况来确定室内机是否连接在该管路上(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具体地,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通过上述试运行的控制过程,实现了通讯控制关系和冷媒管路的连接关系是否一致的测试,便于安装工程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通过限定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二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时长,减少由于室外机运行时间过短,其输出的冷媒无法对是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产生影响所造成的第二连接情况判定异常等问题的出现。
通过限定延时第三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四换热器温度值,减少因为换向装置换向时间过短,由室外机输出的冷媒作用在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时间过短造成换热器的温度变化较小,进而造成的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判定异常等情况的出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则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未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则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当换向装置进行换向时,连接在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中的室内机所对应的换热器的温度会由较高的温度降低,因此,可以根据第二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来认定换向装置换向对该室内机有所影响,进而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是否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通过限定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确保了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将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进行比对;确定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比对不一致,输出警示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减少第一连接情况或第二连接情况在测定过程中出现错误,考虑到空调器被正确安装时,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会一一对应,通过将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进行比对,利用空调器运行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来进行验证,当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比对不一致,输出警示信息,以便及时提醒用户进行维护,以减少空调器出现损坏的风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将冷媒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与任一管路的检测结果关联存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冷媒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与任一管路的检测结果关联存储,以便在空调器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关联存储的冷媒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与任一管路的检测结果对空调器进行维护,以降低维护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冷媒分流装置的数量为多个,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还包括:确定任意一个冷媒分流装置检测结束,输出多个检测结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任意一个冷媒分流装置检测结束,进而输出多个检测结果,可以实现对包含多个冷媒分流装置的空调器进行检测,增加了控制方法所适用的场景,进而降低包含多个冷媒分流装置的空调器的安装配置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室外机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在空调器进行安装时,降低了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控制器,控制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装置,其中,空调器的检测装置所包含的控制器执行空调器的检测装置中的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如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步骤,故空调器的检测装置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如上述空调器的检测装置,其中,空调器的检测装置、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相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其中,空调器的检测装置所包含的控制器执行空调器的检测装置中的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如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步骤,故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检测装置、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在空调器进行安装时,降低了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难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检测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冷媒分流装置包括至少一条管路,管路与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通,具体地,如图1所示,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02,响应试运行的控制指令,控制多个室内机启动、室外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运行;
步骤104,对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完成空调器的安装后,执行空调器的试运行流程,具体地,响应试运行的控制指令,其中,试运行的控制指令可以是有安装工程师从移动终端发出的,也可以是通过与空调器配对使用的遥控装置发出的,也可以是与任一室内机相连接的线控器发出的,也可以是室外机相连接的线控器发出的,或者集成在室外机上的按键被触发时启动运行的,控制多个室内机启动、室外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运行,并对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在此过程中,通过限定在安装结束后,执行试运行这一流程,通过得到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冷媒分流装置的通讯控制关系和冷媒管路的连接关系是否一致,以便矫正空调器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操作不当或安装流程不熟悉造成的安装错误,进而提高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室外机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在空调器进行安装时,降低了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难度。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冷媒分流装置包括至少一条管路,管路与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通,管路设置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被配置为切换冷媒流入方向,具体地,如图2所示,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202,响应试运行的控制指令,控制多个室内机启动、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运行;
步骤204,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换向装置换向;
步骤206,延时第二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温度值;
步骤208,将第二换热器温度值与第一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一温度差值;
步骤210,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换向装置设置在管路上,而换向装置在换向的前后,流入至室内机的冷媒温度会发生变化,如由低温冷媒变为高温冷媒,而此时,室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也会对应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换向装置换向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来确定室内机是否连接在该管路上(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具体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通过上述试运行的控制过程,实现了通讯控制关系和冷媒管路的连接关系是否一致的测试,便于安装工程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通过限定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减少由于室外机运行时间过短,其输出的冷媒无法对是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产生影响所造成的第一连接情况判定异常等问题的出现。
通过限定延时第二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温度值,减少因为换向装置换向时间过短,由室外机输出的冷媒作用在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时间过短造成换热器的温度变化较小,进而造成的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判定异常等情况的出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其中,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则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则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未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其中,除湿模式可以等同看作制冷模式,当换向装置进行换向时,连接在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中的室内机所对应的换热器的温度会由较低的温度升高,因此,可以根据第一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来认定换向装置换向对该室内机有所影响,进而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是否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通过限定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确保了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室外机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在空调器进行安装时,降低了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难度。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冷媒分流装置包括至少一条管路,管路与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通,管路设置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被配置为切换冷媒流入方向,具体地,如图3所示,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302,响应试运行的控制指令,控制多个室内机启动、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运行;
步骤304,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换向装置换向;
步骤306,延时第二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温度值;
步骤308,将第二换热器温度值与第一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一温度差值;
步骤310,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
步骤312,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二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三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换向装置换向;
步骤314,延时第四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四换热器温度值;
步骤316,将第四换热器温度值与第三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二温度差值;
步骤318,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换向装置设置在管路上,而换向装置在换向的前后,流入至室内机的冷媒温度会发生变化,如由高温冷媒变为低温冷媒,因此在换向装置换向时,室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会对应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换向装置换向前后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情况来确定室内机是否连接在该管路上(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具体地,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通过上述试运行的控制过程,实现了通讯控制关系和冷媒管路的连接关系是否一致的测试,便于安装工程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通过限定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二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时长,减少由于室外机运行时间过短,其输出的冷媒无法对是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产生影响所造成的第二连接情况判定异常等问题的出现。
通过限定延时第三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四换热器温度值,减少因为换向装置换向时间过短,由室外机输出的冷媒作用在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时间过短造成换热器的温度变化较小,进而造成的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判定异常等情况的出现。
此外,安装工程师可以根据第一连接情况和第二连接情况对空调器的安装情况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是否安装正确,进而减少安装错误造成的空调器的可靠性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则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未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则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当换向装置进行换向时,连接在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中的室内机所对应的换热器的温度会由较高的温度降低,因此,可以根据第二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来认定换向装置换向对该室内机有所影响,进而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室内机是否连接至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通过限定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确保了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室外机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在空调器进行安装时,降低了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难度。
实施例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冷媒分流装置包括至少一条管路,管路与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通,管路设置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被配置为切换冷媒流入方向,具体地,如图4所示,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402,响应试运行的控制指令,控制多个室内机启动、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运行;
步骤404,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一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换向装置换向;
步骤406,延时第二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温度值;
步骤408,将第二换热器温度值与第一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一温度差值;
步骤410,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
步骤412,确定室外机按照第二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三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换向装置换向;
步骤414,延时第四时长,获取任一室内机的第四换热器温度值;
步骤416,将第四换热器温度值与第三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二温度差值;
步骤418,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
步骤420,确定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比对不一致,输出警示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第一连接情况或第二连接情况在测定过程中出现错误,考虑到空调器被正确安装时,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会一一对应,通过将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进行比对,利用空调器运行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来进行验证,当第一连接情况与第二连接情况比对不一致,输出警示信息,以便及时提醒用户进行维护,以减少空调器出现损坏的风险。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将冷媒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与任一管路的检测结果关联存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冷媒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与任一管路的检测结果关联存储,以便在空调器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关联存储的冷媒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与任一管路的检测结果对空调器进行维护,以降低维护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冷媒分流装置的数量为多个,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还包括:确定任意一个冷媒分流装置检测结束,输出多个检测结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判断任意一个冷媒分流装置检测结束,进而输出多个检测结果,可以实现对包含多个冷媒分流装置的空调器进行检测,增加了控制方法所适用的场景,进而降低包含多个冷媒分流装置的空调器的安装配置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室外机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在空调器进行安装时,降低了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难度。
实施例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包括:存储器502,存储器502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控制器504,控制器504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其中,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所包含的控制器504执行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中的存储器502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如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步骤,故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出了一种空调器600,包括:室外机602;冷媒分流装置604;多个室内机606;如上述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其中,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室外机602、冷媒分流装置604和多个室内机606相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600,其中,空调器600包括相互连接的室外机602、冷媒分流装置604和多个室内机606,其中,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所包含的控制器执行空调器的检测装置中的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如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步骤,故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检测装置500、室外机602、冷媒分流装置604和多个室内机606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冷媒分流装置604、室外机602和多个室内机606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在空调器进行安装时,降低了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数据线可以理解为通信总线,其中,在一条通信总线的构架下,不同节点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监听,如室外机通过通信总线监听节点(如冷媒分流装置、室内机)的状态信息,而节点(如冷媒分流装置、室内机)可以获取室外机的广播信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器为多联机,如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其中,室外机可以理解为外机,室内机可以理解为内机,其中外机设置在室外侧,与内机通过通信总线实现信息交互,通过冷媒管路实现热交换,最终运行纯制冷、纯制热、混合模式,外机运行在纯制冷时,内机内机不能进行制热,外机运行纯制热时,内机不能运行制冷。
在室外机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外机的冷媒管路相互并联,即相同冷媒输出端相连通,相同冷媒输入端相连通,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可以理解为多个室外机中的主机,其中,主机占用总线控制权,其它节点(如多个室外机中的从机)主动上报或是从机和从机之间控制需要争取外机的控制权,进而作为主机。
混合模式是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特有的运行模式,分为主制冷、主制热,可实现同一系统的内机制冷、制热同时出现。否则如果不是热回收系统,内机只能同时制冷,或是同时制热,当内机设置的模式与外机运行模式不同时,内机会产生模式冲突告警信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其中,冷媒分流装置是实现热回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在物理管路分配上,内机连接于冷媒分流装置的各个管路之下,冷媒分流装置通过位于管路上的换向装置控制与各个管路相连接的室内机进行制冷或制热,具体地,冷媒分流装置可以划分为多个管路,各个管路在物理上实现冷媒的分流控制,每个管路可以同时连接多台内机,每个管路同时只能运行制冷或制热其中一个模式,各个管路之间可以同时存在制冷、制热。
其中,冷媒分流装置可以作为空调热回收系统的标识,如果有冷媒分流装置,就是热回收系统;如果没有冷媒分流装置,就是热泵系统。没有冷媒分流装置的话内机不能实现同时制冷、制热,外机制冷时,内机不能制热;外机制热时,内机不能制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换向装置可以是AB阀(如电磁阀或电动球阀),如当A开B关时,与管路连接的室内机制冷;A关B开时,与管路连接的室内机制热,可以理解的是,换向装置可以通过控制A、B的开启和关闭,可以控制进入室内机的冷媒是高温冷媒还是低温冷媒。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当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时,冷媒分流装置默认作为从节点,为了区分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冷媒分流装置、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作为一个节点具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识别码,以便在进行通信时可以根据该身份识别码进行查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室内机设置在室内侧,其具有制冷、制热、除湿、送风等模式。其具体运行的模式会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只有制冷内机时,外机会运行纯制冷;只有制热内机时,外机会运行纯制热,当制冷制热内机同时存在,外机会根据环境温度、冷媒分流装置各个管的内机状态判定最终的运行状态。
通常情况下,每个内机在系统内都有唯一的地址,最终在人机交互显示页面上,会显示每个冷媒分流装置的每个管下,存在哪些内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机的换热器为蒸发器,当内机所在管正处于制冷时,蒸发器温度会下降,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之后实现室内温度下降;当内机所在管正处于制热时,蒸发器温度会上升,与室内空气换热之后实现室内温度上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空调器700以多联机热回收系统为例,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内机多总线架构图,其中,ODU是Outdoor Unit代表外机;MS-0、MS-1……MS-N是冷媒分流装置,IDU是Indoor Unit代表内机,其中,虚线代表冷媒管路,实线是通信总线。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采用的多条通信总线进行连接,因此,提升通信速率,多总线间可以并行通信;同时,管路和接线在安装时一对一匹配,这样冷媒分流装置可以通过总线通信就可以获知连接了哪些内机,但是多总线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包括线体、走线槽、电路主板通信电路、控制器资源需求等,不仅耗费成本也耗费安装空间,同时接线复杂,必须保证线体和管路匹配,否则可能出现控制异常,仍然需要人员的基本能力需求,通过采用本申请的上述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可以降低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降低空调器的安装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ODU、MS-0、MS-1……MS-N和IDU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可以成本空调器的降低,同时,接线简单,所有节点只需连接在一条通信总线上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要实施方案包括:
第一步:空调器系统正常安装,单总线连接所有几点,管路按照客户需求安装连接。
第二步:安装完成后,新增试运转功能,分为制冷测试和制热测试两种,先以制冷测试为例:进入制冷测试后,外机运行纯制冷,所有内机内机开启最大能力需求,正常情况下制冷内机蒸发器温度应该维持较低温度,如果此时冷媒分流装置制冷制热换向装置(如:电磁阀AB阀或电动球阀)方向切换,内机蒸发器温度会迅速升高。冷媒分流装置检测通过通信获取内机的蒸发器温度,如果内机的蒸发器温度升高超过阈值T1(即本申请中的第一设定温度差值),则判定为这些内机在当前管下,所以逐个冷媒分流装置的逐个管,实现阀体切换,并判定内机蒸发器温度变化,最终完成所有管路内机的检测。
其中,制热逻辑相同,只是温度变化为相反,正常制热时内机蒸发器温度维持较高温度,在冷媒分流装置的阀体换向后,检测到蒸发器温降超过阈值T2(即本申请中的第二设定温度差值)则判定为管线匹配。
如图9所示,具体地,制冷测试的流程包括:
步骤902,外机开启纯制冷,内机全开;
步骤904,启动单一冷媒分流装置管路检测;
步骤906,启动冷媒分流装置单一管路检测;
步骤908,第一时长后冷媒分流装置制冷制热阀切换,并记录所有内机蒸发器温度;
步骤910,第二时长后记录新的所有内机蒸发器温度;
步骤912,判断△T1≥A℃,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914,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920;
步骤914,内机在当前管下并记录;
步骤916,判断所有管路检测完成,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918,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906;
步骤918,判断所有冷媒分流装置检测完成,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结束,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904;
步骤920,内机不在当前管下并记录。
如图10所示,具体地,制热测试的流程包括:
步骤1002,外机开启纯制热,内机全开;
步骤1004,启动单一冷媒分流装置管路检测;
步骤1006,启动冷媒分流装置单一管路检测;
步骤1008,第三时长后冷媒分流装置制冷制热阀切换,并记录所有内机蒸发器温度;
步骤1010,第四时长后记录新的所有内机蒸发器温度;
步骤1012,判断△T2≤-A℃,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1014,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1020;
步骤1014,内机在当前管下并记录;
步骤1016,判断所有管路检测完成,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1018,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1006;
步骤1018,判断所有冷媒分流装置检测完成,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结束,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1004;
步骤1020,内机不在当前管下并记录。
其中,阈值T1为A℃,阈值T2为-A℃,如图11所示,空调器的检测流程包括:
步骤1102,制冷测试;
步骤1104,制热测试;
步骤1106,记录并对比制冷、制热测试结果;
步骤1108,显示测试结果。
正常实施下制冷、制热测试完成,并且接口符合,则最终试运转正常完成,如果制冷、制热测试结果不符合、或是有无变化内机的,则可能内机存在安装上或是换热器本身存在问题,可以产生告警信息,供安装人员查找问题,并最终重新检测,在该技术方案中,无需人工设定,避免了人工设定错误造成的可靠性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检测完成后,冷媒分流装置告知内机哪些内机在哪个管下,并记录到存储介质中,实现掉电记忆,无需每次都试运转。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其中,所述冷媒分流装置包括至少一条管路,所述管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机相连通,其中,所述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包括:
响应试运行的控制指令,控制多个所述室内机启动、所述室外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运行;
对所述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
所述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运行模式,所述管路设置有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被配置为切换冷媒流入方向,
所述对所述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室外机按照所述第一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获取所述任一所述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所述换向装置换向;
延时第二时长,获取所述任一所述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温度值;
将所述第二换热器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一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
所述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二运行模式,所述对所述冷媒分流装置中的任一管路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的步骤,还包括:
确定所述室外机按照所述第二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时长,获取任一所述室内机的第三换热器温度值,并控制所述换向装置换向;
延时第四时长,获取所述任一所述室内机的第四换热器温度值;
将所述第四换热器温度值与所述第三换热器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二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
将所述第一连接情况与所述第二连接情况进行比对;
确定所述第一连接情况与所述第二连接情况比对不一致,输出警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第一连接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 第一设定温度差值,则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室内机连接至所述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差值,则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室内机未连接至所述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设定温度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换向装置所在管路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 第二设定温度差值,则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室内机未连接至所述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
确定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差值,则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室内机连接至所述换向装置所在的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冷媒分流装置、多个所述室内机与所述任一管路的检测结果关联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分流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还包括:
确定任意一个所述冷媒分流装置检测结束,输出多个所述检测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分流装置、所述室外机和多个所述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8.一种空调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
冷媒分流装置;
多个室内机;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空调器的检测装置、所述室外机、所述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所述室内机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检测装置、所述室外机、所述冷媒分流装置和多个所述室内机通过一条数据线相通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2568.9A CN111595003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2568.9A CN111595003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95003A CN111595003A (zh) | 2020-08-28 |
CN111595003B true CN111595003B (zh) | 2021-09-07 |
Family
ID=72186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72568.9A Active CN111595003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9500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9288A (zh) * | 2015-07-13 | 2015-09-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空调机组及其程序升级系统和方法、程序升级装置 |
CN109282423A (zh) * | 2018-09-20 | 2019-01-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通讯连接错误的检测方法和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 |
EP3505838A1 (en) * | 2016-08-25 | 2019-07-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and program |
CN109990439A (zh) * | 2019-04-04 | 2019-07-0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四通阀换向异常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CN110260461A (zh) * | 2019-06-19 | 2019-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精准检测多联机空调系统中通讯线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486918A (zh) * | 2019-08-27 | 2019-11-2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检测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10472568.9A patent/CN1115950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9288A (zh) * | 2015-07-13 | 2015-09-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空调机组及其程序升级系统和方法、程序升级装置 |
EP3505838A1 (en) * | 2016-08-25 | 2019-07-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and program |
CN109282423A (zh) * | 2018-09-20 | 2019-01-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通讯连接错误的检测方法和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 |
CN109990439A (zh) * | 2019-04-04 | 2019-07-0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四通阀换向异常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CN110260461A (zh) * | 2019-06-19 | 2019-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精准检测多联机空调系统中通讯线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486918A (zh) * | 2019-08-27 | 2019-11-2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检测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95003A (zh) | 2020-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78326B2 (en) | HVAC system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 | |
US5974813A (en) | Multi-inverter 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test method thereof | |
US11867418B2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EP1672292A2 (en) | Multi-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20060123810A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ir conditioner | |
KR101844860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11595003B (zh) | 空调器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 |
CN111365827A (zh) | 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137673A (zh) | 空调及用于空调除湿控制的方法、装置 | |
JP2003090585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系統アドレス設定方法 | |
EP1643193B1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US10551105B2 (en) | Multi-stage control for electromechanical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unit | |
CN106839262A (zh) | 空调管路系统及空调管路系统控制方法、装置 | |
KR100869959B1 (ko) | 에어컨의 시운전 제어방법 | |
CN220707656U (zh) | 空调器 | |
CN112254367A (zh) | 一种多联空调系统、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
JP3159739B2 (ja) | 吸収式空調システム | |
CN110160209A (zh) | 一种电化学空调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化学空调 | |
KR20000055135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
JPH075527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H10267360A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CN113137674A (zh) | 空调及用于空调除湿控制的方法、装置 | |
KR101859038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3113559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 |
JPH07324795A (ja) | 蒸気圧縮式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