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557771B -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7771B
CN111557771B CN202010677525.4A CN202010677525A CN111557771B CN 111557771 B CN111557771 B CN 111557771B CN 202010677525 A CN202010677525 A CN 202010677525A CN 111557771 B CN111557771 B CN 111557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atterned
absorbable
strip
met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75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57771A (zh
Inventor
刘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106775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7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7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7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57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7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1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made from perforated sheets or tubes, e.g. perforated by laser cuts or etched h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04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bioabsorb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40/00Manufacturing or designing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40/001Designing 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A61F2240/002Designing or making customized prosthe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包括:金属框架部,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条形部,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条形部之间的第二条形部;金属框架部由生物不可吸金属收材料制成;可吸收支撑部,设置于金属框架部上,与第二条形部连接;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可吸收支撑部包括多个图案化支撑部;第二条形部,在与每个图案化支撑部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一个凸缘;图案化支撑部,在与每个第二条形部的连接处设置连接部;连接部覆盖凸缘。有可吸收部分和不可吸收部分共同构成的一体化支架,既保证了机械支撑力,又可在一段时间后部分吸收,使得在同一部位反复应用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阶段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介入疗法历经了3次技术革命,1977年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988年的金属裸支架(BMS),缺点是术后再狭窄达到30%左右;2000年的药物洗脱支架(DES)以及生物可吸收支架(BRS)。
生物可吸收支架从植入到完全降解吸收的整个寿命周期可分为支撑期(术后1年内)、降解期(术后1—3年)和康复期三个阶段。实现了血管功能的完全恢复,完成了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基体一般为多聚乳酸等聚合物,与金属支架相比在支撑力方面有先天的不足,为了增加支撑力势必会增加支架的厚度;并且容易回缩,限制了其在小血管、钙化病变、弥漫性病变、高度迂曲病变、分叉病变和左主干病变的临床应用。考虑到聚合物的特性,后扩张的压力不宜过大,以免支架断裂,但不进行高压后扩张又会存在贴壁不良的问题。因为聚合物支架是透X线的,可视性较差,没有明确的标记物,定位困难。支架的保存和运输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保存在不高于10摄氏度的冷藏状态下,且保质期较短。
对于生物可吸收支架而言,降解太快也存在问题:血管在置入支架后需要6-12个月的重建修复期,支架应在这段时间内提供机械支撑,如果支架降解过快,支架植入处血管内膜容易发生过度增生,造成狭窄。并且,支撑力差也不行:操作性能、机械支撑越差,也就越增加手术难度。太差的支撑力也不足以支撑术后6-12个月的重建修复期。
本领域还存在一种可降解金属支架,如CN110234300A 披露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使用可吸收金属制备支架,但其需要3年时间才能将支架吸收。虽然可降解金属支架可以提供较好的支撑力,但在某些情况下,放置支架后几个月即需要对同一部位进行介入治疗,然而此时不可吸收支架或吸收缓慢的可降解金属支架的存在,导致同一部位无法进行正常的介入手术,同一部位不能反复应用支架。
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存在诸多矛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包括:
-金属框架部,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条形部,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条形部之间的3-5个第二条形部;金属框架部由生物不可吸收材料制成;
-可吸收支撑部,设置于金属框架部上,与第二条形部连接;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支撑部包括多个图案化支撑部;
第二条形部,在与每个图案化支撑部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一个凸缘;
图案化支撑部,在与每个第二条形部的连接处设置连接部;连接部覆盖凸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吸收支撑部包含血管内膜增生抑制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图案化支撑部包括两条首尾相接的波浪支撑条,且两条波浪支撑条还在连接部处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波浪支撑条的形状为正弦形或余弦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第一条形部卷曲;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条形部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吸收支撑部设置在金属框架部外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部包覆相应位置处的凸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一个图案化支撑部相比其他图案化支撑部具有不同的厚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一个波浪支撑条相比其他波浪支撑条具有不同的线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吸收支撑部包括6个图案化支撑部;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相比其他图案化支撑条具有1.3倍至1.7倍厚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吸收支撑部包括6个图案化支撑部;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的波浪支撑条相比其他波浪支撑条具有1.5至2倍的线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图案化支撑部包括超出金属框架部以外的延伸支撑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任一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
对金属基材进行激光切割加工,得到金属框架部;
采用图案化涂覆或印刷工艺在金属框架部表面制备可吸收支撑部,得到平面化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
将平面化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卷曲超过1.5周,得到卷收状态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有可吸收部分和不可吸收部分共同构成的一体化支架,既保证了机械支撑力,又可在一段时间后部分吸收,使得在同一部位反复应用介入治疗成为可能。并且,本发明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再X射线影像下可视性好,临床操作难度低,术后效果理想。此外,可吸收支撑部非对称设计,多个第二条形部以及未完全降解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足以支撑术后6-12个月的血管重建修复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平面化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金属框架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可吸收支撑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在连接部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卷收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的平面化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支架放置一段时间内,同一部位不能反复应用支架的问题,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根据图1-6所示,实施例1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包括:金属框架部10,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条形部11,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条形部11之间的3-5个第二条形部12;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包括4个第二条形部1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形,第二条形部12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或5个。金属框架部10为一体成型,金属框架部10由生物不可吸收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金属钛或钛合金;在本实施例1中,金属框架部10不可由缓慢降解的可吸收金属制成。不同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可吸收的金属如镁或镁合金制备的密实的可吸收支架,本实施例1中仅采用不可吸收金属制成金属框架部10,金属框架部10只包括基本支撑构架,更多的功能在于对可吸收支撑部进行支撑。
可吸收支撑部,设置于金属框架部10上,与第二条形部12连接;可吸收支撑部包括多个图案化支撑部2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吸收支撑部好包含6个图案化支撑部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具体实施情形的不同,图案化支撑部20的数量也可以为4个、5个、7个、8个甚至更多,这取决于需要的支架长度和支撑结构的密集程度。
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优选高分子聚乳酸材料。在一种特定的应用情形下,上述的生物可吸收材料也可以为镁或镁合金,以提供更强的支撑强度以及更长的降解时间,如1年,应理解这种具体实施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形。
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的选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所有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L-乳酸(PLLA)、聚-D,L-乳酸(PDLLA)、聚(乳酸-乙醇酸)(PLG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ε-己内酯(PLCL)、聚(乙醇酸-ε-己内酯)(PGCL)、聚对二氧环已酮、聚(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聚-β-羟基丁酸等。
第二条形部12,在与每个图案化支撑部20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一个凸缘121;图案化支撑部20,在于每个第二条形部12的连接处设置连接部22;连接部22覆盖凸缘121。
可吸收支撑部包含血管内膜增生抑制剂。血管内膜增生抑制剂在制备阶段被包含在图案化支撑部20的内部,药剂选自于但不限于西罗莫司、依维莫司、百奥莫司A9、佐他莫司、紫杉醇等。
每个图案化支撑部20包括两条首尾相接的波浪支撑条21,且两条波浪支撑条21还在连接部处相连。优选地,每个图案化支撑部20的两个波浪支撑条21轴对称设置,优选波浪支撑条的形状为正弦形或余弦形。
图4为图1中可吸收支架在连接部位置处的截面图,如截面图所示,连接部22部分包覆相应位置处的凸缘121以及第二条形部12的一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2也可以全部包覆相应位置处的凸缘121以及第二条形部12的一段,第二条形部12下部也可以被另一连接部覆盖,而形成更加稳固的连接。凸缘12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等。
本实施例1中,图1-3为了展示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结构而示出了平面构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为卷曲构型。
具体地,根据图5,两个第一条形部11卷曲;4个第二条形部12跟随第一条形部11而形成空间上环抱的构型,且4个第二条形部12相互平行;可吸收支撑部设置在金属框架部10外侧,在本实施例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血管后,可吸收支撑部在靠近血管壁的一侧,使得可吸收支撑部对血管壁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血流顺畅,并且在可吸收支撑部逐渐溶解的过程中,不易从金属框架部10脱落。
优选地,每个图案化支撑部20包括超出金属框架部10以外的延伸支撑部23。每个图案化支撑部20包括两条首尾相接的波浪支撑条21在延伸支撑部23相连。延伸支撑部23超出金属框架部10的长度为0.2-1倍于相邻两个第二条形部12之间的距离。图1中示出了超出金属框架部10的长度等于相邻两个第二条形部12之间距离的一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2
根据图7所示,实施例2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同样包括:金属框架部10,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条形部11,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条形部11之间的4个第二条形部12。可吸收支撑部,设置于金属框架部10上,与第二条形部12连接;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可吸收支撑部包括多个图案化支撑部2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吸收支撑部好包含6个图案化支撑部20。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2中部分图案化支撑部20、20’采用非均匀分布。具体体现在,位于中部的一个或多个图案化支撑部20’具有更宽和/或更厚的结构,以实现阶梯化的吸收进程与支撑结构退化。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图案化支撑部20’相比其他图案化支撑部20具有不同的厚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图案化支撑部20’的波浪支撑条21相比其他波浪支撑条21具有不同的线宽。
优选地,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20相比其他图案化支撑部20具有1.3倍至1.7倍厚度。
优选地,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20的波浪支撑条21相比其他波浪支撑部20具有1.5至2倍的线宽。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吸收支撑部好包含6个图案化支撑部20,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20’相比其他图案化支撑部20具有约1.4倍厚度。并且,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20’的波浪支撑条21相比其他波浪支撑条具有约1.7倍的线宽。该具体实施方式下,在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血管后,可吸收支撑部的其他图案化支撑部20在3-5个月后逐渐降解,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20’的降解速度为前者的1.6-2倍,即5-10个月完成降解,既提供了同一部位再次实施介入手术的可能性,又降低了短期内再狭窄的概率。多个第二条形部12,以及未完全降解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图案化支撑部20’,足以支撑术后6-12个月的重建修复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了实施例1和2中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
对金属基材进行激光切割加工,得到如图2所示的金属框架部10;优选使用电解研磨将表面制成镜面,将边缘部加工成光滑的形状。优选地,也可进行激光切割加工后的后处理工序。例如,对于激光切割加工后的金属框架部10,首先用酸性溶液溶解金属切割面的氧化物,然后进行电解研磨。
采用图案化涂覆或印刷工艺在金属框架部10表面制备可吸收支撑部20,得到平面化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
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优选高分子聚乳酸材料。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的选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所有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L-乳酸(PLLA)、聚-D,L-乳酸(PDLLA)、聚(乳酸-乙醇酸)(PLG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ε-己内酯(PLCL)、聚(乙醇酸-ε-己内酯)(PGCL)、聚对二氧环已酮、聚(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聚-β-羟基丁酸等。由于制备过程中生物可吸收材料部分为可流动材料,连接部22部分包覆或包裹相应位置处的凸缘121以及第二条形部12的一段,已达到更高的结合强度。
在一种特定的应用情形下,上述的生物可吸收材料也可以为镁或镁合金,镁或镁合金采用激光切割加工制备得到可吸收支撑部20(本实施例中将吸收时间为1-3年的缓慢吸收材料也定义为可吸收材料),然后通过焊接方式与金属框架部10连接。
如图6所示,将平面化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卷曲超过1.5周,得到卷收状态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优选卷曲2周,甚至3周,以达到更小的卷曲直径,以利于介入手术的开展。
实施例4
本实施例3提供了实施例1和2中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使用方法。本申请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可以通过至少两种方式实施支架置入。
一种为弹性展开方式,金属框架部10的两个第一条形部11由弹性金属材料制备,其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如图5所示的形状。介入手术实施过程中,将处于卷收状态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置于套管中,导丝穿过套管和支架,在导丝引导下,套管携带支架到达目标血管位置,去除套管,第一条形部11弹开,使得金属框架部10展开,并驱动整个支架撑开已经狭窄的血管,重新建立血流。
另一种方式为利用球囊展开,该实施方式下,金属框架部10不必须为弹性材料,也可以是非弹性金属材料,其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具有如图6所示的形状。介入手术实施过程中,将球囊导管置于如图6所示状态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中,当支架到达目标血管位置,球囊充气将支架撑开,第一条形部11被定型为如图5所示的形态,并为整个支架提供基本形状的支撑,去除球囊导管,如图5所示,整个支架撑开已经狭窄的血管,重新建立血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7)

1.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框架部,仅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条形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条形部之间的3-5个第二条形部;所述金属框架部由生物不可吸收金属材料制成;
-可吸收支撑部,设置于所述金属框架部上,与所述第二条形部连接;所述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支撑部包括多个图案化支撑部;
所述第二条形部,在与每个所述图案化支撑部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一个凸缘;
所述图案化支撑部,在与每个所述第二条形部的连接处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覆盖所述凸缘;其中
每个图案化支撑部包括两条波浪支撑条,且两条所述波浪支撑条还在所述连接部处相连;
所述波浪支撑条的形状为正弦形或余弦形;
所述两个第一条形部卷曲;
所述第二条形部相互平行;
所述可吸收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金属框架部外侧;
所述连接部包覆相应位置处的所述凸缘;
至少一个所述图案化支撑部相比其他图案化支撑部具有不同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支撑部包含血管内膜增生抑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波浪支撑条相比其他波浪支撑条具有不同的线宽。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可吸收支撑部包括6个图案化支撑部;第三个和第四个所述图案化支撑部相比其他图案化支撑部具有1.3倍至1.7倍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可吸收支撑部包括6个图案化支撑部;第三个和第四个所述图案化支撑部的波浪支撑条相比其他波浪支撑条具有1.5至2倍的线宽。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图案化支撑部包括超出所述金属框架部以外的延伸支撑部。
7.一种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金属基材进行激光切割加工,得到所述金属框架部;
采用图案化涂覆或印刷工艺在所述金属框架部表面制备所述可吸收支撑部,得到平面化的所述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
将所述平面化的所述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卷曲超过1.5周,得到卷收状态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
CN202010677525.4A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557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7525.4A CN111557771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7525.4A CN111557771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7771A CN111557771A (zh) 2020-08-21
CN111557771B true CN111557771B (zh) 2020-11-24

Family

ID=72068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7525.4A Active CN111557771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777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3022A (zh) * 2016-06-01 2016-08-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气管支架及采用该气管支架的组织工程气管及其应用
CN109512560A (zh) * 2018-10-16 2019-03-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低轴向伸长率可降解支架结构
CN209678767U (zh) * 2019-01-31 2019-11-26 东莞立德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结构的血管支架
CN210962472U (zh) * 2019-10-14 2020-07-10 郑州美港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外周血管自膨胀药物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8501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Moore James E. Dynamic stent
US7632299B2 (en) * 2004-01-22 2009-12-1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s
US11135054B2 (en) * 2011-07-28 2021-10-05 V-Wave Ltd. Interatrial shunts having biodegradable material,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3022A (zh) * 2016-06-01 2016-08-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气管支架及采用该气管支架的组织工程气管及其应用
CN109512560A (zh) * 2018-10-16 2019-03-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低轴向伸长率可降解支架结构
CN209678767U (zh) * 2019-01-31 2019-11-26 东莞立德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结构的血管支架
CN210962472U (zh) * 2019-10-14 2020-07-10 郑州美港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外周血管自膨胀药物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7771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8570B2 (ja) 生体吸収性自己拡張型腔内器具
JP6344727B2 (ja) 圧潰復元可能なポリマースキャフォールドの作製方法
KR101458850B1 (ko) 일시적 강내 스텐트,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JP4889699B2 (ja) 脈管用ステント
US8317857B2 (en) Biodegradable self-expanding prosthesis
US8303650B2 (en) Biodegradable self-expanding drug-eluting prosthesis
JP4067274B2 (ja) インビボ分解のプログラム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ステント
US10195062B2 (en) Bidirectional stent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2009542352A (ja) 放射線不透過性マーカーを備えたステ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7146655A1 (en) Implantable stent with degradable portions
JP2018512247A (ja) 多要素生体吸収性血管内ステント
EP2911710B1 (en) Fully absorbable intralumina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enny et al. Bioresorbable stents for pediatric practice: where are we now?
CN111557771B (zh)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JP2022541964A (ja) 公称径で最大の半径方向の強度を呈する吸収可能な血管内デバイス
Ullah et al. Bioab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 a revolution in coronary intervention
JP2022546151A (ja) 経時的な血管の径方向剛性における減少を提供する吸収性血管内デバイス
JP2024528037A (ja) 生分解性薬物溶出性ステント
JP2024534356A (ja) バルーン血管形成術後の残存狭窄の治療のための一時的血管内足場
WO2025015259A2 (en) Biocopolymer backbones for intravascular scaffolds
Mariano et al. Coronary stents
CN116456940A (zh) 用于在弯曲期间保持动脉管腔的分段球囊可扩张支架系统
AU2012200186B2 (en) Bioabsorbable self-expanding endolumenal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