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利的基于UWB的顺序识别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系统,包括排队设备和至少一个可移动设备,在所述系统中,
任一可移动设备,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所述UWB信号中携带有用户标识;
排队设备,定期接收周围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并获取其中的用户标识;
所述排队设备,针对任一所述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所述可移动设备,通过UWB信号向所述排队设备发送交易请求;
所述排队设备,接收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交易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方法,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所述UWB信号中携带有用户标识,以便所述排队设备根据所述UWB信号确定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通过UWB信号向所述排队设备发送交易请求,以便所述排队设备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再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方法,应用于排队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定期接收周围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并获取其中的用户标识;
针对任一所述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
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接收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交易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与另一方面对应的,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装置,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所述UWB信号中携带有用户标识,以便所述排队设备根据所述UWB信号确定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交易模块,通过UWB信号向所述排队设备发送交易请求,以便所述排队设备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与再一方面对应的,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装置,应用于排队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定期接收周围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并获取其中的用户标识;
距离确定模块,针对任一所述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
顺序编码确定模块,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交易模块,接收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交易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排队设备通过接受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对各可移动设备进行精确定位,进而确定出每个可移动设备与自己的距离,从而对每个可移动设备进行排序,并在交易时按照顺序编码依序分别与每个可移动设备进行交易,实现便利的顺序识别,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插队行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
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并不需要达到上述的全部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保护的范围。
在当前,诸如购票、排队上车、无人超市的自动结算等场景下,需要对于用户的相对位置进行排队,从而了解各用户相对顺序的方案。如图1所示,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场景示意图,在进入地铁闸机或者无人超市排队进行结算的场景下,为了避免混乱,实现有序结算,需要用户进行排队,并且按照排队顺序进行结算支付。而诸如蓝牙BLE、WiFi等方案测量距离都不准(基于RSSI,误差很大,受多径效应影响比较大),在手机、手环上的通讯协议采集估算的距离不准确,基于此,需要一种便利的顺序识别方案。
如图2所示,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顺序识别系统的执行流程示意图,在所述系统中包括排队设备和至少一个可移动设备,所述流程包括:
S201,任一可移动设备,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所述UWB信号中携带有用户标识。
在本说明书中,可移动设备通常是用户所能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等等智能设备。可移动设备可以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信号。UWB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例如,可移动设备上可以预先置入相关的UWB芯片,从而可以接发UWB信号。通常可移动设备可以是多个,当然,也可以是一个。
排队设备同样是可以接发UWB信号的设备。通常而言,排队设备应当被设置在某个固定的位置上,例如,设置于收银台上,或者设置于地铁口的闸机上。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排队设备即可以被设置于收银台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移动设备可以持续的向周围广播UWB信号。例如,用户的手机上内置UWB芯片,通过手机中的UWB芯片持续的向周围广播UWB信号。广播的UWB信号中携带有用户标识,此处的用户标识可以是用户所携带的可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也可以是用户在支付应用中的账户名、手机号等等,用于唯一标识该用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移动设备的UWB信号广播功能平时处于休眠状态,仅在接收到相应的激活信号之后才激活广播功能,并向外广播UWB信号。
如图3所示,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激活信号广播示意图,排队设备可以持续向外周围广播UWB激活信号,并且适当的控制激活信号的覆盖范围(即图2中的激活区+排队区+交易区),从而处于该覆盖范围内的可移动设备在检测到激活信号之后,才启动广播功能,并向外广播UWB信号。
S203,排队设备,定期接收周围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并获取其中的用户标识。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广播信号,则排队设备需要对每个设备所广播的信号进行接收并进行识别,以通过用户标识确认每个信号源。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定期指每隔一段时间(例如,5秒钟),排队设备即重新发起一次扫描,重新接收一次环境中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并重新识别各信号中所携带的用户标识。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对于接受UWB信号的条件进行适当限制,例如,与排队设备的距离超过一定距离才接收,或者,进入指定的区域(例如图3中所示的排队区域)才接收。
S205,所述排队设备,针对任一所述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如前所述,UWB因为高频的特性,传输的数据量大,不容易被多径效应影响,适合进行中短距离进行测距。
具体而言,排队设备可以采用诸如基于到达时间的定位方法(Locationalgorithm based on TOA(time of arrival)),通过测量到达不同信号接收设备所用的时间,得到发射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三点测距。或者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的定位方法TDOA等等方式对可移动设备进行具体的位置检测,从而可以精确的得到可移动设备的位置或者坐标。
例如,排队设备还可以向每个可移动设备发送信号,可移动设备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发送信号反馈,从而可以根据与每个可移动设备的通信中的信号反馈时间,确定与每个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
又例如,由于可移动设备所广播的UWB的信号与距离存在明显的衰减关系,因此,可以实现确定好距离与信号强度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
在只有一个可移动设备时(例如,只有一个人结算时),显然,可以直接依序给该用户分配顺序编码。例如,之前的顺序编码已经分配到101,对于该用户标识可以直接编号102即可;或者,顺序编码每天24点清掉,对于第二天的第一位排队着,分配顺序编码为1。
在一次扫描的过程中,如果存在多个可移动识别时,则需要根据距离依次进行顺序编码的分配。显然,距离排队设备越远,说明在实际中排队靠后,因此,对应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大。如图1中所示的场景,假设张三、李四和王五是今天第一批进入闸机的,则可以分别分配顺序编码为:(张三,1),(李四,2),(王五,3)。
预设的编码规则可以是如前所述的按照自然数递增的方式进行编码,也可以是诸如“甲乙丙丁”或者“ABCD”,以及其它的自定义的数字与字符的混合顺序编码方式,例如“A0001,A0002”等等,基于同样的编码规则,移动设备可以对各顺序编码进行顺序的自动识别。
S205,所述可移动设备,通过UWB信号向所述排队设备发送交易请求。
显然,这里的交易请求中也应该携带有前述的用户标识,以便排队设备对信号源进行区分。
例如,可移动设备直接向排队设备发送包含前述支付账号标识(例如,银行卡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等等)的交易请求;或者,可移动设备调用预设的二维码功能,生成相应的付款码信息,并通过UWB信号向排队设备发送包含支付账号标识的付款码信息。基于常识可知,付款码中除了包含用户的支付账号标识,还可以包含其它更多的相关信息,例如,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含时间、地点等等,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S207,所述排队设备,接收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交易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如前所述,排队设备通过定期的扫描,可以得知当前的队列中是哪个用户(即排队最靠前,顺序编码最小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应当执行交易,如果发送过来的交易请求中所包含的用户标识是当前的队列中排队最靠前或者说顺序编码最小的用户标识,则执行该交易,并且在执行完交易后更新当前的队列,将队列中最前的用户标识删除或者标记为已经交易,从而更新队列,并对下一个交易请求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还会发生有可能存在的用户插队或者离队的现象。插队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已经排队的用户往前插队,以及,另一种是还未排队的用户直接插队。基于此,排队设备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插队检测:按顺序编码进行排列,生成当前用户标识序列,并获取前一用户标识序列(即上一次扫描所得到的用户标识序列)。
对于第一种插队情形,针对当前用户标识序列和前一用户标识序列均存在的任一用户标识,若该用户标识在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先于在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确定该用户标识存在插队行为。例如,以递增的自然数作为顺序编码为例,若对于四名用户ABCD,在上一次的用户标识序列中为(A,1),(B,2),(C,3),(D,4),而在当前的用户标识序列中变成了(A,1),(C,2),(B,3),(D,4),则可知用户C的顺序编码发生了改变,并且在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为2,先于在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3,可知用户C存在插队行为。
对于另一种插队行为,计针对存在于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且,不存在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任一用户标识,若该用户标识在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不后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最后顺序编码,确定该用户标识存在插队行为。例如,在上一次的用户标识序列中为(A,1),(B,2),(C,3),若用户D正常排队,其序号显然应当后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最后顺序编码3,而如果在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发现D的顺序编码不后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最后顺序编码(例如,为2或者3),显然,用户D存在插队行为。
相对应的,对于存在插队行为的用户所发送的交易请求,则排队设备不与执行。
在实际应用中,还会发生用户中途离队的现象,此时,排队设备需要按顺序编码进行排列,生成当前用户标识序列,并获取前一用户标识序列,并进行离队检测:即针对存在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且,不存在于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任一用户标识,确定其存在离队行为。
对于发生了离队行为的用户,此时无需改变已经各用户编号的序号,例如,在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已经分配了顺序编码为(A,1),(B,2),(C,3),然后再当前顺序标识序列中发现B已经离队,则无需改变C和后续的顺序编码,而在执行交易时则跳过存在离队行为的用户标识,执行与其后续相邻的用户标识(即与2相邻的下一个序号3)所对应的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对于同一用户标识,如果下一次再需要分配顺序编码时,跳过的顺序编码应当为无效编号,需要当前即时分配。例如,在没有其他人加入队列的情形下,如果B在离队后再加入队伍,此时也应当给他分配序号为4。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排队设备通过接受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对各可移动设备进行精确定位,进而确定出每个可移动设备与自己的距离,从而对每个可移动设备进行排序,并在交易时按照顺序编码依序分别与每个可移动设备进行交易,实现便利的顺序识别,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插队行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排队设备还可以将当前用户标识序列按照顺序方式依次公开展示,以便用户可以直观的知道自己的序号,并依序执行交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可移动设备广播的信号中所携带的用户标识可以是如下方式:发送包含用户私钥签名的用户标识,和,包含服务端私钥签名的用户公钥。关于公钥和私钥的加密方式已经是常见的非对称的加密解密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这种实施方式下,用户需要事先将自己的公钥上传至服务端,由服务端对用户的公钥采用服务端的私钥进行签名,并下发至用户的可移动设备中。
进而,排队设备可以可以采用服务端公钥对于包含服务端私钥签名的用户公钥进行解密,如果能够正确解密,就可以说明该用户确实该服务系统的用户之一,并且得到用户公钥。进而,可以使用得到的用户公钥对于包含用户私钥签名的用户标识进行解密,如果能够正确解密,就可以说明该用户标识确实是该用户的,并且解密得到该用户标识,从而执行相应的交易请求,这种方式下,用户广播自己的用户标识具有双重加密,有效保护了用户隐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排队设备还可以持续监测任一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如果一个可移动设备在在一定时间内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均未超过预设距离,则排队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发出停止广播信号,可移动设备在接收到停止广播信号之后,则停止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从而节省可移动设备的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方法,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S401,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所述UWB信号中携带有用户标识,以便所述排队设备根据所述UWB信号确定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S403,通过UWB信号向所述排队设备发送交易请求,以便所述排队设备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包括: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激活信号,其中,所述激活信号为排队设备设备向周围持续的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用于激活可移动设备的UWB信号广播功能;在检测到激活信号之后,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
进一步地,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所述UWB信号中携带有用户标识,包括:所述可移动设备向周围广播UWB信号,其中,所述UWB信号中包含用户私钥签名的用户标识,和,包含服务端私钥签名的用户公钥。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一定时间内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均未超过预设距离,停止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
再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方法,应用于排队设备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S501,定期接收周围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并获取其中的用户标识;
S503,针对任一所述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
S505,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S507,接收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交易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周围持续广播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用于激活可移动设备的UWB信号广播功能。
进一步地,针对任一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包括:根据检测到的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或者,与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根据通信中的信号反馈时间,确定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按顺序编码进行排列,生成当前用户标识序列,并获取前一用户标识序列,并进行插队检测,具体包括:针对当前用户标识序列和前一用户标识序列均存在的任一用户标识,若该用户标识在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先于在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确定该用户标识存在插队行为;或者,针对存在于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且,不存在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任一用户标识,若该用户标识在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不后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最后顺序编码,确定该用户标识存在插队行为;相应的,根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包括:对于存在插队行为的用户标识,不执行其对应的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按顺序编码进行排列,生成当前用户标识序列,并获取前一用户标识序列,并进行离队检测:针对存在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且,不存在于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任一用户标识,确定其存在离队行为;相应的,跳过存在离队行为的用户标识,执行其后续相邻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诉方法还包括:展示所示当前用户标识序列。
进一步地,当接收到的UWB信号中包含用户私钥签名的用户标识,和,包含服务端私钥签名的用户公钥时,所述获取其中的用户标识,包括:采用预设的服务端公钥,解密包含服务端私钥签名的用户公钥,在成功解密之后,采用解密得到的用户公钥验证所述包含用户私钥签名的用户标识。
与另一方面对应的,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装置,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中,如图6所示,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中的基于UWB的顺序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广播模块601,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所述UWB信号中携带有用户标识,以便所述排队设备根据所述UWB信号确定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交易模块603,通过UWB信号向所述排队设备发送交易请求,以便所述排队设备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605,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激活信号,其中,所述激活信号为排队设备设备向周围持续的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用于激活可移动设备的UWB信号广播功能;所述广播模块601,在检测到激活信号之后,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广播模块601,所述可移动设备向周围广播UWB信号,其中,所述UWB信号中包含用户私钥签名的用户标识,和,包含服务端私钥签名的用户公钥。
进一步地,所述广播模块601,若在一定时间内与排队设备的距离均未超过预设距离,停止向周围广播超宽带UWB信号。
与再一方面对应的,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顺序识别装置,应用于排队设备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排队设备中的基于UWB的顺序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701,定期接收周围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UWB信号,并获取其中的用户标识;
距离确定模块703,针对任一所述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
顺序编码确定模块705,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和所述距离确定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其中,当存在多个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距离越大,所述被接收到的UWB信号中的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越靠后;
交易模块707,接收各可移动设备所发送的交易请求,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的顺序编码,依序执行所述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广播模块709,向周围持续广播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用于激活可移动设备的UWB信号广播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距离确定模块703,根据检测到的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或者,与发送该被接收到的UWB信号的可移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根据通信中的信号反馈时间,确定可移动设备与排队设备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插队检测模块711,针对当前用户标识序列和前一用户标识序列均存在的任一用户标识,若该用户标识在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先于在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确定该用户标识存在插队行为;或者,针对存在于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且,不存在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任一用户标识,若该用户标识在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的顺序编码不后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中的最后顺序编码,确定该用户标识存在插队行为;相应的,所述交易模块707,对于存在插队行为的用户标识,不执行其对应的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离队检测模块713,按顺序编码进行排列,生成当前用户标识序列,并获取前一用户标识序列,并进行离队检测:针对存在于前一用户标识序列,且,不存在于当前用户标识序列中任一用户标识,确定其存在离队行为;相应的,所述交易模块707,跳过存在离队行为的用户标识,执行其后续相邻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展示模块715,展示所示当前用户标识序列。
进一步地,当接收到的UWB信号中包含用户私钥签名的用户标识,和,包含服务端私钥签名的用户公钥时,所述获取模块701,采用预设的服务端公钥,解密包含服务端私钥签名的用户公钥,在成功解密之后,采用解密得到的用户公钥验证所述包含用户私钥签名的用户标识。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图4所示的顺序识别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图5所示的顺序识别方法。
图8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计算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4所示的顺序识别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5所示的顺序识别方法。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说明书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方法、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