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536344B -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6344B
CN111536344B CN202010551767.9A CN202010551767A CN111536344B CN 111536344 B CN111536344 B CN 111536344B CN 202010551767 A CN202010551767 A CN 202010551767A CN 111536344 B CN111536344 B CN 111536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pipe
elliptical
ai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17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6344A (zh
Inventor
魏丹利
崔建强
陈代常
吴伟
马伟利
黄谭
刘景伟
王贺
崔晓丹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egc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egc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egc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egc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17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6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6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6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6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6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9/00Joint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29/02Joint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a cut-off device in one of the two pipe ends, the cut-off device being automatically opened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3/00Non-disconnectable pipe joints, e.g. soldered, adhesive, or caulked joints
    • F16L13/10Adhesive or cemented j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1/00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 F16L21/02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with elastic sealing rings between pipe and sleeve or between pipe and socket, e.g. with rolling or other prefabricated profiled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02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partly surrounding th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风管安装组的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风管安装组包括M个椭圆型风管,相邻两个椭圆型风管之间通过板筋式承插机构连接,M个椭圆型风管中的M‑N个椭圆型风管为调节风管,调节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风阀的风阀式承插机构。该方法包括:一、支吊架的定位和安装;二、确定风阀的安装位置并在地面安装风阀式承插机构;三、地面组装风管安装组;四、吊装并固定风管安装组;五、风管安装组之间的连接。本发明简化了椭圆型风管的安装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在地面完成模块化组装,空中可分组、分区进行组装和吊装,实现安装一体化,减少了高空作业,有效提升了建筑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椭圆型风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椭圆型风管以他独特的结构形式在异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的椭圆形风管以法兰连接为主,法兰制作周期长,连接工序多,易污染环境,费工费时;传统法兰制作,电焊作业量大,法兰喷漆数量大,产生的垃圾较多,加工成本较大,不利于环保,污染环境;对椭圆型风管的插接在传统法兰连接中采用的是螺丝连接,连接数量达,工序繁杂,周期长,人工成本较大;而且传统施工所有操作均属于高处作业,作业量大,施工难度大,工效低,工期较长;最后,通过传统的法兰连接对椭圆型风管进行插接占据的空间较大,不利于提升建筑空间,也会造成和异形结构的建筑风格及造型不协调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该模块化插接装置通过设置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以及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组成椭圆型风管安装的模块化插接结构,简化了椭圆型风管的安装工序,避免了传统连接施工中的电焊作业,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地面完成模块化组装,空中可分组、分区进行组装和吊装,实现安装一体化,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有效提升了建筑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风管安装组的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所述风管安装组包括M个椭圆型风管,M为大于1的正整数,相邻两个椭圆型风管之间通过板筋式承插机构连接,M个椭圆型风管中的N个椭圆型风管为常态风管,M个椭圆型风管中的M-N个椭圆型风管为调节风管,所述调节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风阀的风阀式承插机构,其中,N为正整数且N小于M;
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与椭圆型风管配合的可调管式插接组件、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上的固定连接组件;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可调式横撑组件和竖向设置的可调式悬吊组件、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和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之间用于连接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和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的连接杆;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可调式横撑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端部的竖撑,所述可调式横撑和两个所述竖撑加工制成为一体且其三者组成门字形结构,所述门字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所述门字形结构围成的区域为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区域;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两端的可调式悬吊臂和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悬吊臂远离所述可调式横撑端部的固定板,所述可调式悬吊臂和所述固定板加工制成为一体;所述连接杆上相对开设有第一调节孔;
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的母管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母管两侧的公管,所述母管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公管的横截面积,所述公管的一侧插入至所述母管内;所述母管上相对设置有调节孔组件,所述调节孔组件包括沿母管长度方向布设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孔;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公管外侧面上的固定座和与所述固定座相配合的调节手柄。
上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包括板筋承插体、竖向设置在所述板筋承插体内的加固框和设置在所述板筋承插体外侧的限位箍筋;所述板筋承插体包括与限位箍筋配合的固定环和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两侧且分别与两侧椭圆型风管配合的插装环;所述固定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均为中空结构的圆台式固定环带,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靠近所述插装环的一端外径小于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远离所述插装环的一端外径;所述插装环靠近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插装环远离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的一端外径,所述限位箍筋套设在固定环上。
上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承插箱体和设置在所述承插箱体内的风阀,所述承插箱体为内部中空的立方体,所述承插箱体上相对开设有承插孔,所述承插孔的边缘设置有与椭圆型风管配合的承插带,所述承插带靠近所述承插箱体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承插带远离所述承插箱体的一端外径。
上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布设在所述公管伸入所述母管内的管段上,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在所述公管外侧面上的固定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内的固定螺母,所述固定座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外侧面上;所述调节手柄的端部依次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后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所述调节手柄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孔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母配合的外螺纹。
上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管内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沿母管的宽度方向布设且其布设在所述母管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
上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框和所述限位框的结构相同,所述加固框包括相对设置的横向支撑杆和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杆,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共同围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竖向设置有竖向辅助支撑杆,所述竖向辅助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
上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横撑包括与一个竖撑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撑、与另一个竖撑固定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一横撑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横撑、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撑和第二横撑的连接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撑和第二横撑的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横撑和第二横撑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横撑和第二横撑均为L形臂。
上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悬吊臂包括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悬吊臂、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一悬吊臂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悬吊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的连接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均为L形臂。
上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竖撑和所述第二悬吊臂之间,所述第一调节孔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的结构尺寸均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对椭圆型风管进行插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吊架的定位和安装:利用红外线定位仪在椭圆型风管的安装区域对支吊架的安装位置进行指引;沿着红外线定位仪的指引线等间距安装支吊架;
步骤二、确定风阀的安装位置并在地面安装风阀式承插机构: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风阀的安装位置,在确定的风阀安装位置处安装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椭圆型风管为调节风管;在所述承插带上远离所述承插箱体的外侧铺设风阀式密封带,所述风阀式密封带沿所述承插带的周向方向布设,将一个所述调节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开设有所述承插孔的一侧插入直至所述调节风管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承插箱体的侧面上;利用第二紧固件将所述调节风管和所述承插带进行连接,并对所述调节风管与所述承插箱体侧面的连接处进行胶封;将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开设有所述承插孔的另一侧插入直至所述调节风管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承插箱体的侧面上;利用第二紧固件将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和所述承插带进行连接,并对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与所述承插箱体侧面的连接处进行胶封;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剩余需要安装的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进行安装;
步骤三、地面组装风管安装组:在M个椭圆型风管中的常态风管之间以及所述常态风管和所述调节风管之间安装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在所述插装环远离所述固定环的外侧铺设板筋式密封带,所述板筋式密封带沿所述插装环的周向方向布设;
将一个椭圆型风管的一端从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的一侧插入直至椭圆型风管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固定环和所述插装环的连接处,利用第一紧固件将椭圆型风管和所述插装环进行固定,并对所述椭圆型风管与所述固定环的连接处进行胶封;将另一个椭圆型风管的一端从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的另一侧插入直至椭圆型风管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固定环和所述插装环的连接处,利用第一紧固件将另一个椭圆型风管和所述插装环进行固定,并对另一个所述椭圆型风管与所述固定环的连接处进行胶封;采用同样的方法将M个椭圆型风管中剩余的椭圆型风管全部进行连接,形成风管安装组;
步骤四、吊装并固定风管安装组:将倒链连接在所述风管安装组上并将组装好的所述风管安装组依次吊入支吊架内,利用固定件将所述风管安装组固定在所述支吊架内;
步骤五、风管安装组之间的连接:
步骤501、连接前准备工作:根据所述椭圆型风管的宽度调整所述可调式横撑的长度,确保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根据所述风管安装组距厂房顶部的距离调整所述可调式悬吊臂的长度,使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的高度与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设计高度相等;
将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置于所述安装支架内,并将所述调节手柄的端部依次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后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推动调节手柄将母管两侧的公管推进至母管内使所述公管远离所述限位框的侧面与所述母管的侧面平齐;
步骤502、固定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之间安装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使所述母管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延伸方向的中轴线相重合,利用紧固螺栓将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固定在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之间;
步骤503、确定两个风管安装组之间的连接类型: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母管的长度相等时为第一类连接,执行步骤504;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母管的长度时为第二类连接,执行步骤505;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母管的长度时为第三类连接,执行步骤506;
步骤504、第一类连接: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内,利用第三紧固件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和公管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内,利用第三紧固件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和公管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步骤505、第二类连接:在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端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前端加设辅助风管组合节,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包括辅助风管节和连接在所述辅助风管节上的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所述辅助风管节的结构和所述椭圆型风管的结构相同,通过设置在所述辅助风管节上的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与前侧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相连接;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长度和所述母管的长度之和等于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之间的间距;
当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与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连接时,推动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调节手柄,使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公管伸入至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辅助风管节内,利用第三紧固件将所述辅助风管节和公管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和所述辅助风管节的连接处进行胶封;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内,利用第三紧固件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和公管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当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与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连接时,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内,利用第三紧固件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和公管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调节手柄,使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公管伸入至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辅助风管节内,利用第三紧固件将所述辅助风管节和公管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和所述辅助风管节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步骤506、第三类连接:在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上裁剪辅助风管段,所述辅助风管段的结构与所述椭圆型风管的结构相同,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辅助风管段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母管的长度;
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内,利用第三紧固件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和公管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内,利用第三紧固件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和公管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以及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组成椭圆型风管安装的模块化插接结构,简化了椭圆型风管的安装工序,避免了传统连接施工中的电焊作业,降低了施工成本,保护了环境;同时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
2、本发明中所述插装环的内径沿远离所述固定环的方向逐渐减小,便于所述椭圆型风管的安装;结合所述固定环和所述限位箍筋,防止所述椭圆型风管和所述板筋承插体在连接过程中脱节,可实现对椭圆型风管的限位。
3、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可降低椭圆型风管插接的操作劳动强度,缩短椭圆型风管插接的施工周期,制作工序少,提高了施工效率。
4、本发明利用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对椭圆型风管进行插接,可使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和椭圆型风管实现安装一体化,并在地面完成模块化组装,空中可分组、分区进行组装和吊装,有效提升了建筑空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安全。
5、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支架可作为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专用轨道,便于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移动和调节,设置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可实现所述公管的伸缩,方便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后期运维,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6、本发明工艺简单,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不高,操作简便施工难度小,工期短,整体质量易于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以及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组成椭圆型风管安装的模块化插接结构,简化了椭圆型风管的安装工序,避免了传统连接施工中的电焊作业,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地面完成模块化组装,空中可分组、分区进行组装和吊装,实现安装一体化,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有效提升了建筑空间。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与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风阀式承插机构与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板筋式承插机构与椭圆型风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公管与固定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板筋式承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加固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固定环和插装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风阀式承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板筋承插体; 1-1—固定环; 1-2—插装环;
2—限位箍筋; 3—加固框; 3-1—横向支撑杆;
3-2—竖向支撑杆; 3-3—竖向辅助支撑杆; 4—承插箱体;
5—风阀; 6—承插带; 7—母管;
7-1—第二调节孔; 8—公管; 9—椭圆型风管;
10—限位框; 11—调节手柄; 12—连接杆;
12-1—第一调节孔; 13-1—第一横撑; 13-2—第二横撑;
14-1—第一悬吊臂; 14-2—第二悬吊臂; 15—固定板;
16—竖撑; 17—紧固螺栓; 18-1—固定底座;
18-2—固定螺母; 19—支吊架; 20—第一紧固件;
21—第二紧固件; 22—第三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2所示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风管安装组的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所述风管安装组包括M个椭圆型风管9,M为大于1的正整数,相邻两个椭圆型风管9之间通过板筋式承插机构连接,M个椭圆型风管9中的N个椭圆型风管9为常态风管,M个椭圆型风管9中的M-N个椭圆型风管9为调节风管,所述调节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风阀5的风阀式承插机构,其中,N为正整数且N小于M;
如图5所示,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与椭圆型风管9配合的可调管式插接组件、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上的固定连接组件;
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可调式横撑组件和竖向设置的可调式悬吊组件、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和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之间用于连接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和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的连接杆12;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可调式横撑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端部的竖撑16,所述可调式横撑和两个所述竖撑16加工制成为一体且其三者组成门字形结构,所述门字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所述门字形结构围成的区域为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区域;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两端的可调式悬吊臂和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悬吊臂远离所述可调式横撑端部的固定板15,所述可调式悬吊臂和所述固定板15加工制成为一体;所述连接杆12上相对开设有第一调节孔12-1;
如图7所示,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的母管7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母管7两侧的公管8,所述母管7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公管8的横截面积,所述公管8的一侧插入至所述母管7内;所述母管7上相对设置有调节孔组件,所述调节孔组件包括沿母管7长度方向布设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12-1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孔7-1;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公管8外侧面上的固定座和与所述固定座相配合的调节手柄11。
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支架可作为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专用轨道,便于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移动和调节,设置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可实现所述公管8的伸缩,方便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后期运维,降低后期运维成本。通过设置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以及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组成椭圆型风管9安装的模块化插接结构,简化了椭圆型风管9的安装工序,避免了传统连接施工中的电焊作业,降低了施工成本,保护了环境;同时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
实际使用时,所述母管7和所述公管8均为椭圆形管,所述母管7的横截面积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横截面积相等,所述母管7的长度优选为380mm,所述公管8长度优选为180mm,为了便于所述公管8插入所述母管7内,所述公管8的周长需要比所述母管7的周长小6mm;所述母管7的内管径与相连接的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内管径相等,所述公管8的的内管径小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内管径,便于所述椭圆型风管9插到公管8上。
如图9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包括板筋承插体1、竖向设置在所述板筋承插体1内的加固框3和设置在所述板筋承插体1外侧的限位箍筋2;所述板筋承插体1包括与限位箍筋2配合的固定环1-1和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环1-1两侧且分别与两侧椭圆型风管9配合的插装环1-2;所述固定环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均为中空结构的圆台式固定环带,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靠近所述插装环1-2的一端外径小于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远离所述插装环1-2的一端外径;所述插装环1-2靠近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插装环1-2远离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的一端外径,所述限位箍筋2套设在固定环1-1上。
实际使用时,所述固定环1-1和两个所述插装环1-2加工制作为一体,两个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围成供加固框3安装的固定区域;所述插装环1-2的最大外径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内径相等;所述限位箍筋2沿所述板筋承插体1的周向方向布设且其布设在所述板筋承插体1的长度中心线上。所述板筋承插体1倾斜的角度优选为0.5°,倾斜高度优选3mm;所述板筋承插体1由窄条金属板带压制而成;所述加固框3焊接固定在所述板筋承插体1内;所述限位箍筋2的宽度优选为20mm,高度优选为10mm;其中,所述插装环1-2的内径沿远离所述固定环1-1的方向逐渐减小,形成锥形结构,便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安装;结合所述固定环1-1和所述限位箍筋2,防止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所述板筋承插体1在连接过程中脱节,可实现对椭圆型风管9的限位。通过设置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可降低椭圆型风管9插接的操作劳动强度,缩短椭圆型风管9插接的施工周期,制作工序少,提高了施工效率。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承插箱体4和设置在所述承插箱体4内的风阀5,所述承插箱体4为内部中空的立方体,所述承插箱体4上相对开设有承插孔,所述承插孔的边缘设置有与椭圆型风管9配合的承插带6,所述承插带6靠近所述承插箱体4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承插带6远离所述承插箱体4的一端外径。
实际使用时,所述承插带6设置在所述承插箱体4的外侧且其沿所述承插孔的周向方向布设,所述承插带6的最大外径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内径相等,所述承插带6的宽度优选为60mm;所述承插带6沿靠近所述风阀5的方向逐渐向内倾斜。所述承插孔为腰型孔,所述承插孔沿着所述承插箱体4的长度方向布设,将所述承插孔设计为腰型孔,是为了便于与所述椭圆型风管9进行连接。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中在分支部分需要利用风阀5对椭圆型风管9的使用进行控制,为了简化椭圆型风管9安装过程中的工序,使大部分连接工作都能在地面上完成,将风阀5内置于所述承插箱体4内,通过承插箱体4与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兼容了风阀5和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既简化了椭圆型风管9连接工序,同时方便对风阀5的安装和保护。其中,所述承插带6的内径沿远离所述风阀5的方向逐渐减小,使所述承插带6形成锥形结构,便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安装;所述风阀5沿所述承插箱体4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风阀5选用的是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阀5的型号为1555mm*512mm*360mm,如图12所示,所述风阀5的开关设置在所述承插箱体4外侧,便于所述风阀5的启动和关闭。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布设在所述公管8伸入所述母管7内的管段上,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在所述公管8外侧面上的固定底座18-1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8-1内的固定螺母18-2,所述固定座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调节孔7-1的外侧面上;所述调节手柄11的端部依次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12-1和所述第二调节孔7-1后与所述固定螺母18-2连接;所述调节手柄11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孔7-1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母18-2配合的外螺纹。
实际使用时,所述固定底座18-1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固定螺母18-2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固定底座18-1选用方型扁钢制成,所述固定底座18-1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且其均优选为120mm,所述固定底座18-1的厚度优选为10mm;所述固定螺母18-2选取的是M10螺母;将所述固定螺母18-2内置于所述固定底座18-1中并焊接固定,所述固定底座18-1通过拉铆钉与公管8固定。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管7内设置有限位框10,所述限位框10沿母管7的宽度方向布设且其布设在所述母管7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
实际使用时,在所述母管7内设置限位框10,是为了所述公管8在母管7内移动时受到限制,避免两侧的公管8无限制移动。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框3和所述限位框10的结构相同,所述加固框3包括相对设置的横向支撑杆3-1和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杆3-2,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3-1和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3-2共同围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竖向设置有竖向辅助支撑杆3-3,所述竖向辅助支撑杆3-3设置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
实际使用时,所述加固框3和所述限位框10均由2#方钢制成,所述加固框3和所述限位框10既能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对所述板筋承插体1和母管7的支撑作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横撑包括与一个竖撑16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撑13-1、与另一个竖撑16固定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一横撑13-1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横撑1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的连接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的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均为L形臂。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之间的滑动可实现调节所述可调式横撑长度的目的;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一横撑13-2上均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安装的多个第一螺栓孔;多个所述第一螺栓孔沿着第一横撑13-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施工人员可根据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宽度对所述可调式横撑的长度进行调整,使所述安装支架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椭圆型风管9的插接,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悬吊臂包括与所述连接杆12固定连接的第一悬吊臂14-1、与所述固定板15固定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一悬吊臂14-1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悬吊臂14-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的连接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均为L形臂。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之间的滑动可实现调节所述可调式悬吊臂长度的目的;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上均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调节螺栓安装的多个第二螺栓孔;多个所述第二螺栓孔沿着第一悬吊臂14-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施工人员可根据所述椭圆型风管9距厂房顶面的高度对所述可调式悬吊臂的长度进行调整,使所述安装支架适用于多种安装高度,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2水平设置在所述竖撑16和所述第二悬吊臂14-2之间,所述第一调节孔12-1沿所述连接杆12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调节孔12-1和所述第二调节孔7-1的结构尺寸均相同。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调节孔12-1的长度为80mm,宽度为14mm。所述固定板15为矩形板,所述固定板15上开设有供紧固螺栓17安装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竖撑16远离所述可调式横撑的端部焊接在所述连接杆12上,所述可调式悬吊臂靠近所述可调式横撑的端部焊接在所述连接杆12上;所述第一调节孔12-1和所述第二调节孔7-1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能使调节手柄11对所述公管8进行调节,实现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长度的调节,便于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利用本发明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对椭圆型风管进行插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吊架的定位和安装:利用红外线定位仪在椭圆型风管9的安装区域对支吊架19的安装位置进行指引;沿着红外线定位仪的指引线等间距安装支吊架19;
实际使用时,安装支吊架19时要确保安装后的所述支吊架19标高准确牢固,且所有的支吊架19能成排成线布设,安装所述支吊架19是为了对椭圆型风管9的位置进行固定。
如图1和图3所示,步骤二、确定风阀的安装位置并在地面安装风阀式承插机构: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风阀5的安装位置,在确定的风阀5安装位置处安装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椭圆型风管9为调节风管;在所述承插带6上远离所述承插箱体4的外侧铺设风阀式密封带,所述风阀式密封带沿所述承插带6的周向方向布设,将一个所述调节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开设有所述承插孔的一侧插入直至所述调节风管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承插箱体4的侧面上;利用第二紧固件21将所述调节风管和所述承插带6进行连接,并对所述调节风管与所述承插箱体4侧面的连接处进行胶封;将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开设有所述承插孔的另一侧插入直至所述调节风管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承插箱体4的侧面上;利用第二紧固件21将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和所述承插带6进行连接,并对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与所述承插箱体4侧面的连接处进行胶封;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剩余需要安装的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进行安装;
在整个系统的连接中在分支部分需要利用风阀5对椭圆型风管9的使用进行控制,当分支出现在与椭圆型风管9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所述风阀5只需安装在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即可;当分支需要从椭圆型风管9的旁侧引入时,就需要在椭圆型风管9上开设安装风阀5的风阀安装孔。通过利用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对椭圆型风管9进行插接,可使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和椭圆型风管9实现安装一体化,并在地面完成模块化组装,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先安装椭圆型风管9再安装风阀5的工序,同时进行椭圆型风管9的插接和风阀5的安装,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施工时间。
如图1和图4所示,步骤三、地面组装风管安装组:在M个椭圆型风管9中的常态风管之间以及所述常态风管和所述调节风管之间安装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在所述插装环1-2远离所述固定环1-1的外侧铺设板筋式密封带,所述板筋式密封带沿所述插装环1-2的周向方向布设;
将一个椭圆型风管9的一端从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的一侧插入直至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固定环1-1和所述插装环1-2的连接处,利用第一紧固件20将椭圆型风管9和所述插装环1-2进行固定,并对所述椭圆型风管9与所述固定环1-1的连接处进行胶封;将另一个椭圆型风管9的一端从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的另一侧插入直至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固定环1-1和所述插装环1-2的连接处,利用第一紧固件20将另一个椭圆型风管9和所述插装环1-2进行固定,并对另一个所述椭圆型风管9与所述固定环1-1的连接处进行胶封;采用同样的方法将M个椭圆型风管9中剩余的椭圆型风管9全部进行连接,形成风管安装组;
通过利用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对椭圆型风管9进行插接,可使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和椭圆型风管9实现安装一体化,并在地面完成模块化组装,空中可分组、分区进行组装和吊装,有效提升了建筑空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安全。
步骤四、吊装并固定风管安装组:将倒链连接在所述风管安装组上并将组装好的所述风管安装组依次吊入支吊架19内,利用固定件将所述风管安装组固定在所述支吊架19内;
实际使用时,在空中利用预先在地面组装好的所述风管安装组进行插接,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由于部分椭圆型风管9已经在地面实现插接,也避免了频繁的吊装工作,简化了施工工序。
如图1和图2所示,步骤五、风管安装组之间的连接:
步骤501、连接前准备工作:根据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宽度调整所述可调式横撑的长度,确保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根据所述风管安装组距厂房顶部的距离调整所述可调式悬吊臂的长度,使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的高度与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设计高度相等;
将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置于所述安装支架内,并将所述调节手柄11的端部依次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12-1和所述第二调节孔7-1后与所述固定螺母18-2连接;推动调节手柄11将母管7两侧的公管8推进至母管7内使所述公管8远离所述限位框10的侧面与所述母管7的侧面平齐;
实际使用时,通过使用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和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安装工作可分组、分区进行,最后再通过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对分组、分区的椭圆型风管9进行连接,即可实现整体系统的连通,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密封性,须确保所述母管7的安装高度和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安装高度保持一致,因此安装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前需先通过确定所述安装支架的尺寸和安装高度。
步骤502、固定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之间安装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使所述母管7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延伸方向的中轴线相重合,利用紧固螺栓17将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固定在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之间;
步骤503、确定两个风管安装组之间的连接类型: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母管7的长度相等时为第一类连接,执行步骤504;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母管7的长度时为第二类连接,执行步骤505;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母管7的长度时为第三类连接,执行步骤506;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设计要求提前对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所述母管7进行加工制作,实际施工时不能完全保证相邻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母管7的长度相等,因此需要分情况根据相邻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之间的间距对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方式进行调整。
步骤504、第一类连接: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步骤505、第二类连接:在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端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前端加设辅助风管组合节,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包括辅助风管节和连接在所述辅助风管节上的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所述辅助风管节的结构和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结构相同,通过设置在所述辅助风管节上的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与前侧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相连接;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长度和所述母管7的长度之和等于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
当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与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连接时,推动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公管8伸入至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辅助风管节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所述辅助风管节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所述辅助风管节的连接处进行胶封;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当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与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连接时,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公管8伸入至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辅助风管节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所述辅助风管节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所述辅助风管节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步骤506、第三类连接:在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上裁剪辅助风管段,所述辅助风管段的结构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结构相同,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辅助风管段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母管7的长度;
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紧固件20、所述第二紧固件21和第三紧固件22均优选为拉铆钉;在公管8伸入所述母管7内的端部上铺设可调管式密封带,所述可调管式密封带沿所述公管8的周向方向布设;设置所述可调管式密封带的作用是为了对所述母管7进行密封,防止母管7漏风。所述板筋式密封带、所述风阀式密封带和所述可调管式密封带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风阀式密封带的宽度为20mm,厚度为3mm。
本发明工艺简单,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不高,操作简便施工难度小,工期短,整体质量易于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风管安装组的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所述风管安装组包括M个椭圆型风管(9),M为大于1的正整数,相邻两个椭圆型风管(9)之间通过板筋式承插机构连接,M个椭圆型风管(9)中的N个椭圆型风管(9)为常态风管,M个椭圆型风管(9)中的M-N个椭圆型风管(9)为调节风管,所述调节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风阀(5)的风阀式承插机构,其中,N为正整数且N小于M;
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与椭圆型风管(9)配合的可调管式插接组件、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上的固定连接组件;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可调式横撑组件和竖向设置的可调式悬吊组件、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和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之间用于连接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和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的连接杆(12);所述可调式横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可调式横撑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端部的竖撑(16),所述可调式横撑和两个所述竖撑(16)加工制成为一体且其三者组成门字形结构,所述门字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所述门字形结构围成的区域为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区域;所述可调式悬吊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横撑两端的可调式悬吊臂和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悬吊臂远离所述可调式横撑端部的固定板(15),所述可调式悬吊臂和所述固定板(15)加工制成为一体;所述连接杆(12)上相对开设有第一调节孔(12-1);
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的母管(7)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母管(7)两侧的公管(8),所述母管(7)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公管(8)的横截面积,所述公管(8)的一侧插入至所述母管(7)内;所述母管(7)上相对设置有调节孔组件,所述调节孔组件包括沿母管(7)长度方向布设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12-1)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孔(7-1);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公管(8)外侧面上的固定座和与所述固定座相配合的调节手柄(11);
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包括板筋承插体(1)、竖向设置在所述板筋承插体(1)内的加固框(3)和设置在所述板筋承插体(1)外侧的限位箍筋(2);所述板筋承插体(1)包括与限位箍筋(2)配合的固定环(1-1)和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环(1-1)两侧且分别与两侧椭圆型风管(9)配合的插装环(1-2);所述固定环(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均为中空结构的圆台式固定环带,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靠近所述插装环(1-2)的一端外径小于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远离所述插装环(1-2)的一端外径;所述插装环(1-2)靠近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插装环(1-2)远离所述圆台式固定环带的一端外径,所述限位箍筋(2)套设在固定环(1-1)上;
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承插箱体(4)和设置在所述承插箱体(4)内的风阀(5),所述承插箱体(4)为内部中空的立方体,所述承插箱体(4)上相对开设有承插孔,所述承插孔的边缘设置有与椭圆型风管(9)配合的承插带(6),所述承插带(6)靠近所述承插箱体(4)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承插带(6)远离所述承插箱体(4)的一端外径;
所述固定座布设在所述公管(8)伸入所述母管(7)内的管段上,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在所述公管(8)外侧面上的固定底座(18-1)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8-1)内的固定螺母(18-2),所述固定座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调节孔(7-1)的外侧面上;所述调节手柄(11)的端部依次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12-1)和所述第二调节孔(7-1)后与所述固定螺母(18-2)连接;所述调节手柄(11)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孔(7-1)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母(18-2)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母管(7)内设置有限位框(10),所述限位框(10)沿母管(7)的宽度方向布设且其布设在所述母管(7)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框(3)和所述限位框(10)的结构相同,所述加固框(3)包括相对设置的横向支撑杆(3-1)和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杆(3-2),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3-1)和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3-2)共同围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竖向设置有竖向辅助支撑杆(3-3),所述竖向辅助支撑杆(3-3)设置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横撑包括与一个竖撑(16)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撑(13-1)、与另一个竖撑(16)固定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一横撑(13-1)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横撑(1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的连接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的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横撑(13-1)和第二横撑(13-2)均为L形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悬吊臂包括与所述连接杆(12)固定连接的第一悬吊臂(14-1)、与所述固定板(15)固定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一悬吊臂(14-1)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悬吊臂(14-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的连接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悬吊臂(14-1)和第二悬吊臂(14-2)均为L形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2)水平设置在所述竖撑(16)和所述第二悬吊臂(14-2)之间,所述第一调节孔(12-1)沿所述连接杆(12)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调节孔(12-1)和所述第二调节孔(7-1)的结构尺寸均相同。
6.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对椭圆型风管进行插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吊架的定位和安装:利用红外线定位仪在椭圆型风管(9)的安装区域对支吊架(19)的安装位置进行指引;沿着红外线定位仪的指引线等间距安装支吊架(19);
步骤二、确定风阀的安装位置并在地面安装风阀式承插机构: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风阀(5)的安装位置,在确定的风阀(5)安装位置处安装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椭圆型风管(9)为调节风管;在所述承插带(6)上远离所述承插箱体(4)的外侧铺设风阀式密封带,所述风阀式密封带沿所述承插带(6)的周向方向布设,将一个所述调节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开设有所述承插孔的一侧插入直至所述调节风管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承插箱体(4)的侧面上;利用第二紧固件(21)将所述调节风管和所述承插带(6)进行连接,并对所述调节风管与所述承插箱体(4)侧面的连接处进行胶封;将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开设有所述承插孔的另一侧插入直至所述调节风管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承插箱体(4)的侧面上;利用第二紧固件(21)将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和所述承插带(6)进行连接,并对另一个所述调节风管与所述承插箱体(4)侧面的连接处进行胶封;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剩余需要安装的所述风阀式承插机构进行安装;
步骤三、地面组装风管安装组:在M个椭圆型风管(9)中的常态风管之间以及所述常态风管和所述调节风管之间安装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在所述插装环(1-2)远离所述固定环(1-1)的外侧铺设板筋式密封带,所述板筋式密封带沿所述插装环(1-2)的周向方向布设;
将一个椭圆型风管(9)的一端从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的一侧插入直至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固定环(1-1)和所述插装环(1-2)的连接处,利用第一紧固件(20)将椭圆型风管(9)和所述插装环(1-2)进行固定,并对所述椭圆型风管(9)与所述固定环(1-1)的连接处进行胶封;将另一个椭圆型风管(9)的一端从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的另一侧插入直至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固定环(1-1)和所述插装环(1-2)的连接处,利用第一紧固件(20)将另一个椭圆型风管(9)和所述插装环(1-2)进行固定,并对另一个所述椭圆型风管(9)与所述固定环(1-1)的连接处进行胶封;采用同样的方法将M个椭圆型风管(9)中剩余的椭圆型风管(9)全部进行连接,形成风管安装组;
步骤四、吊装并固定风管安装组:将倒链连接在所述风管安装组上并将组装好的所述风管安装组依次吊入支吊架(19)内,利用固定件将所述风管安装组固定在所述支吊架(19)内;
步骤五、风管安装组之间的连接:
步骤501、连接前准备工作:根据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宽度调整所述可调式横撑的长度,确保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的安装,根据所述风管安装组距厂房顶部的距离调整所述可调式悬吊臂的长度,使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的高度与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设计高度相等;
将所述可调管式插接组件置于所述安装支架内,并将所述调节手柄(11)的端部依次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12-1)和所述第二调节孔(7-1)后与所述固定螺母(18-2)连接;推动调节手柄(11)将母管(7)两侧的公管(8)推进至母管(7)内使所述公管(8)远离所述限位框(10)的侧面与所述母管(7)的侧面平齐;
步骤502、固定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之间安装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使所述母管(7)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延伸方向的中轴线相重合,利用紧固螺栓(17)将所述可调组合式承插机构固定在两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之间;
步骤503、确定两个风管安装组之间的连接类型: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母管(7)的长度相等时为第一类连接,执行步骤504;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母管(7)的长度时为第二类连接,执行步骤505;当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母管(7)的长度时为第三类连接,执行步骤506;
步骤504、第一类连接: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步骤505、第二类连接:在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端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前端加设辅助风管组合节,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包括辅助风管节和连接在所述辅助风管节上的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所述辅助风管节的结构和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结构相同,通过设置在所述辅助风管节上的所述板筋式承插机构与前侧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相连接;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长度和所述母管(7)的长度之和等于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
当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与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连接时,推动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公管(8)伸入至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辅助风管节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所述辅助风管节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所述辅助风管节的连接处进行胶封;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当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与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连接时,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公管(8)伸入至所述辅助风管组合节的辅助风管节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所述辅助风管节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所述辅助风管节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步骤506、第三类连接:在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或者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上裁剪辅助风管段,所述辅助风管段的结构与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结构相同,前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末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和后一个所述风管安装组中的首节椭圆型风管(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辅助风管段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母管(7)的长度;
推动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前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末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推动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调节手柄(11),使靠近后侧所述风管安装组的公管(8)伸入至该组所述风管安装组的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内,利用第三紧固件(22)将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和公管(8)进行连接,并对所述母管(7)和首节所述椭圆型风管(9)的连接处进行胶封。
CN202010551767.9A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1536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1767.9A CN111536344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1767.9A CN111536344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6344A CN111536344A (zh) 2020-08-14
CN111536344B true CN111536344B (zh) 2024-10-15

Family

ID=71976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1767.9A Active CN111536344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634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30101U (zh) * 2020-06-17 2021-01-29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6934A2 (en) * 2011-07-13 2013-01-17 Voga Tecnologia E Projetos Ltda Epp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the fabrication and/or assembly of pipe
JP2014084902A (ja) * 2012-10-19 2014-05-12 Cosmo Koki Co Ltd 管接続部材の脱着装置
SE537430C2 (sv) * 2012-11-13 2015-04-28 Lindab Ab Tätning av fogar mellan ventilationsrör och detaljer
IT201600078849A1 (it) * 2016-07-27 2018-01-27 Ideal Clima Srl Procedimento per realizzare una bocchetta nascosta migliorata per impianti di ventilazione, riscaldamento e climatizzazione, e assieme bocchetta per attuare tale procedimento.
DE102016114864A1 (de) * 2016-08-10 2018-02-15 deconta GmbH Zuluftvorrichtung
JP2018200159A (ja) * 2017-05-30 2018-12-20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装置
CN208967997U (zh) * 2018-08-18 2019-06-11 广东冠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风管连接结构
CN210425428U (zh) * 2019-08-01 2020-04-28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可拼接式出风系统
CN210658914U (zh) * 2019-12-26 2020-06-02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吊杆支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30101U (zh) * 2020-06-17 2021-01-29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6344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3123U (zh) 一种钢结构拼装胎架
CN111536344B (zh)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及方法
CN110761489A (zh) 一种强支撑性椭圆柱及其装焊工艺
CN109682047B (zh)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隐藏式管道对接装置
CN212430101U (zh) 一种椭圆型风管用模块化插接装置
CN209126996U (zh) 一种飞行器装配运输用轻质竖向定位机构
CN210266192U (zh) 一种暖通管道连接装置
CN215630887U (zh) 异形幕墙用面板调节座及异形幕墙
CN109577530A (zh) 基于转换角钢的幕墙可调连接节点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05171765U (zh) 幕墙铝板组件
CN210713879U (zh) 钢柱垂直度调整装置
CN208735013U (zh) 一种小尺寸管线活动式吊架
CN209876443U (zh) 一种风机吊架
CN209140176U (zh) 一种适用于机器人自动焊接排气管与消音器的定位工装
CN209241632U (zh) 一种飞行器装配运输用轻质柔性定位支撑机构
CN209411141U (zh) 一种轻质模块化多功能装配运输用装置
CN112355555A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焊接工装
CN221402046U (zh) 一种管道支吊架安装结构
CN205954853U (zh) 一种采光顶连接支座系统
CN220506013U (zh) 一种基于bim的管线排布结构
CN214330676U (zh) 一种金属矿山开采用高效自动除尘喷雾装置
CN220134814U (zh) 一种管道安装用抱箍
CN220414016U (zh) 临时支撑装置
CN219123851U (zh) 一种支架
CN205927577U (zh) 一种焊接操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