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6765B - 包括加热元件的加温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包括加热元件的加温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26765B CN111526765B CN201980007006.2A CN201980007006A CN111526765B CN 111526765 B CN111526765 B CN 111526765B CN 201980007006 A CN201980007006 A CN 201980007006A CN 111526765 B CN111526765 B CN 1115267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rming
- housing
- reservoir
- conduit
- fl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5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5000008452 baby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5000013350 formula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20256 human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251 human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1056 liquid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7 flexible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269 warm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11—Baby bottle warmers; Devices for warming baby food in jars
- A47J36/2433—Baby bottle warmers; Devices for warming baby food in jar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47J36/2438—Baby bottle warmers; Devices for warming baby food in jar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for warming a water-bath or -jacke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11—Baby bottle warmers; Devices for warming baby food in j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Devices For Warming Or Keeping Food Or Tableware Hot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101),包括:外壳(109),外壳限定用于容置食品容器的内部空间(111)和与内部空间(111)分开并用于容置加温液体的储液器(125)。外壳内设置有加热元件(121),用于对储液器内的加温液体进行加温。导管(123)构造成在内部空间和储液器之间延伸,使得储液器与内部空间流体连通。加热元件(121)适于在储液器内的加温液体被加温时将加温液体从储液器(125)通过导管(123)移动到内部空间(111)。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
本申请要求2018年1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624,421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领域大体上涉及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对容纳婴儿食品(例如母乳、配方奶或婴儿食物)的容器(例如瓶子、罐子、柔性袋等)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婴儿食品(如母乳、配方奶、其他液体食品或婴儿食物)的容器有各种材料、尺寸和形状。例如,母乳和配方奶容器通常是平常所说的奶瓶的形式,其可以由相对刚性的塑料或玻璃制成。然而,可用于冷冻储存母乳和配方奶的柔性塑料小袋或袋也可用作婴儿食品的容器。当然,通常使用勺子喂食的婴儿食品(例如,半固体、糊状、凝胶、泥、固体等),通常装在罐中,但也可以装在柔性管或其他挤压型分配容器中。
传统的加温设备通常包括具有加温室的外壳,容器(装有食物)放置在加温室中进行加温。在一种被称为浴式加温设备的加温设备中,加温室充满了加温液体(诸如水)。食品容器在放入加温室后,部分地浸没在加温液体中。然后,加温液体被加热以加热容器内的食物。在其它已知的加温设备中,例如于2005年6月14日公布的、名称为“Apparatus forHeating a Vessel Containing Foodstuffs(用于加热装有食品的器皿的设备)”的美国专利第6,906,289号中公开的设备,经加热的加温液体被引导到加温室的上端并分配到食品容器上,使得经加热的液体在加温室内的容器上向下流动。然后,加温液体排入加温室下方的储液器中,以进行再加热并输送回加温室的上端。
在2014年10月21日公布的、名称为“Baby Bottle Warmer and Method of UsingSame(奶瓶加温器及其使用方法)”的美国专利第8,866,050号中公开的另一种已知的加温设备中,经加热的加温液体通过加温室下端的电动泵被泵入加温室,以用经加热的加温液体填充加温室。当容器中的食品的加温完成时(例如,达到期望的温度),加温液体通过位于加温室下端内的排放孔排出加温室,并进入容器,使得一旦达到期望的食品温度,食品容器就不会保持浸没在加温液体中。
在其他已知的加温设备中,蒸汽加温液体(例如,蒸汽水)被输送到加温室中,以对容器中的食品进行加温。
这些传统加温设备的一个共同缺点是,用户很难接触到用于循环和储存加温液体的内部管道/液体通道和储液器。因此,用户通常很难接触到管道/液体通道或储液器来清洁可能已经从食品容器中溢出或泄漏的任何牛奶或其他食品。
因此,需要一种包括易于接触的加温液体循环系统(例如,液体通道、储液器)以便最终用户进行检查和清洁的加温设备。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通常包括外壳,外壳限定用于容置食品容器的内部空间和与内部空间分开用于容置加温液体的储液器。外壳内设置有加热元件,用于对储液器内的加温液体进行加温。导管构造成在内部空间和储液器之间延伸,使得储液器与内部空间流体连通。加热元件适于在储液器内的加温液体被加温时将加温液体从储液器通过导管移动到内部空间。
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通常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限定用于容置食品容器的内部空间的周边侧壁、开口上端和与开口上端相对的基部。第二壳体限定了用于容置加温液体的储液器。该加温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加热元件,以及导管,导管构造成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延伸,使得由第二壳体限定的储液器与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流体连通。加热元件适于在对由第二壳体限定的储液器内的加温液体进行加温时,将加温液体从储液器通过导管移动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附图说明
当参考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时,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应的部件。
图1是本公开的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的一个合适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其中该加温设备具有附接到第二壳体的第一壳体。
图2是图1的加温设备的前视图。
图3是图1的加温设备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加温设备的透视图,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
图5是沿线5-5截取的图3的加温设备的剖面。
图6是沿线6-6截取的图1的加温设备的剖面。
图7是用于图1的加温设备中的密封机构的透视图。
图8是图1的加温设备的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移除了加温设备的组件以显示密封机构的内部构造。
图9是沿线9-9截取的图3的加温设备的剖面,其中待加温的奶瓶形式的食品容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加温液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储液器中。
图10是类似于图9的剖面,其中加温液体循环通过加温设备以对食品容器进行加温。
图11是本公开的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该加温设备具有附接到第二壳体的第一壳体,待加温的食品容器示为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加温液体示为位于第二壳体的储液器中。
图12是类似于图11的剖面,其中加温液体循环通过加温设备以对食品容器进行加温。
图13是本公开的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加温设备具有附接到第二壳体的第一壳体和阻挡构件。
图14是图13的加温设备的俯视图。
图15是沿线15-15截取的图14的加温设备的剖面。
图16是沿线16-16截取的图13的加温设备的剖面。
图17是图13的加温设备的阻挡构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用,术语“容器”是指任何适于容纳食品的容器。在特定实施方式中,容器适于通过倾倒、饮用、挤压、舀取、勺舀或其他合适的分配技术从容器中分配食品。容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瓶子、罐子、金属罐、柔性小袋或袋、挤压管或用于容纳食品的其他合适的容器。容器可以由基本上任何材料制成,但最适合由允许容器中容纳的食物与容器外部的加温液体之间进行有效热传递的材料制成。例如,但不具有限制性,玻璃、塑料、金属或其组合是可以用来构造容器的合适材料。
本文使用的术语“食品”是指任何食品,无论是液体、半固体还是固体形式。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本文公开的加温设备是用于对婴儿食品(如母乳、配方奶或婴儿食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的形式。在本文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容器为用于液体食品(如母乳或配方奶)的奶瓶B(图9至图12)的形式。然而,可以设想,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的情况下,本文公开的加温设备可以用于对除婴儿食品之外的食品或容纳各种食品的容器进行加温。
图1至图10示出了用于对食品容器(例如奶瓶B)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总体上以101表示)的一个合适的实施方式。具体参考图1至图3,加温设备101通常包括以109表示的第一壳体和以107表示的具有基部105的第二壳体。具体地,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是上壳体,第二壳体107是下壳体。第二壳体107可以与基部105一体形成,或者与基部分开形成,并通过粘合、热粘合、机械紧固或其他合适的附接技术附接到基部上。如图2所示,基部105包括用于将加温设备101支撑在表面上的多个支脚106。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09可以选择性地附接到第二壳体107上,也可以从第二壳体107上拆卸下来。因此,第一壳体109可以由用户选择性地手动从第二壳体107移除,并且由用户选择性地手动与第二壳体接合。在其他合适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可以与第二壳体107一体形成,或者与第二壳体107分开形成,并通过合适的附接技术固定到第二壳体107上。还可以设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和第二壳体107可以包括单个外壳,并且仍然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107包括从基部105向上延伸的外周侧壁113和与外周侧壁113横向隔开的内周侧壁114。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07的内周侧壁114包括上部221、储液器侧壁223和联接表面115。外周侧壁113的上端一体形成有凸缘118,凸缘118横向于外周侧壁113延伸穿过第二壳体107到达第二壳体的内周侧壁114的上部221。内周侧壁114也与凸缘118和外周侧壁113一体形成。
储液器125限定在第二壳体107内,并且构造成容纳一定体积的加温液体。具体而言,储液器125由储液器侧壁223限定,用于容纳加温液体,该加温液体将用于以下文描述的方式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储液器侧壁223向下延伸储液器深度175,即从联接表面115至储液器底部177的距离。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储液器125布置成填充有一定体积的加温液体(例如,水)。如图4中最佳所示,当将第一壳体109从第二壳体107上拆下时,用户可以接触到储液器125。结果,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选择性地将第一壳体109从第二壳体107上拆下来清洁储液器125。
参考图5,第二壳体107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合适的加热元件121,加热元件121与储液器125热连通。在操作中,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加热元件121使得加温液体能够在整个加温设备101中循环,而不使用机械泵。换句话说,在操作中,加热元件121提供了加温液体循环的唯一能源。因此,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加温设备101没有机械泵。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121适合为平板加热元件,其位于储液器底部177内,并与基部105横向间隔一定竖直距离。如图5所示,加热元件121包括以热连通的方式与热源203附接的热板199。具体地,热源203是电耦接到外部电能源的电线圈加热元件,并且可操作以在电流流过时辐射热量。热板199由适于将热能从热源203传递到加温液体的导热材料组成。还应当理解,在其他合适的实施方式中,可使用其他合适的热源向热板199提供热量,并且仍然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热板199可以是感应加热元件(未示出)。
加热元件121通过联接器201固定并密封在储液器底部177上。具体而言,联接器201位于储液器底部177内,并且联接到热板199和热源203,使得热源203与热板199热连通。此外,联接器201在热板199和热源203之间提供密封,以将加温液体容纳在储液器内,并抑制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与热源203接触。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07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器207,在图6中可以看到,散热器207大致位于热源203附近。然而,应当理解,加温设备101可以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散热器207。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07附接到位于第二壳体107中的电路板209。电路板209布置成与加热元件121电连通,使得电路板209可选择性地操作以改变流向加热元件121的电流。此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加温设备101的第二壳体103的基部105内的热源203下方限定有冷却通风口208。
再次参考图5,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的外周侧壁113和基部105内限定有开口211,以提供电源线(未示出)进入加温设备101的路径。电源线适于从标准家用插座向包括加热元件121的加温设备101提供合适的电力。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09包括外周侧壁131,并限定开口上端133。外周侧壁131坐置于第二壳体107的上端,处于凸缘118处,凸缘118至少部分地大致将第一壳体109和第二壳体107分隔开。具体地,外周侧壁131以大致锥形的方式从凸缘118竖直延伸到第一壳体109的开口上端133,使得外周侧壁131大致为截头圆锥形。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的内周侧壁141以与外周侧壁131横向间隔开的关系设置。内周侧壁141限定了第一壳体109的内部空间。内周侧壁141和外周侧壁131在内周侧壁和外周侧壁各自的上端处通过合适连接板143连接。
在一个特别合适的实施方式中,内、外周侧壁141、131和连接板143与在连接板143上延伸的盖部215(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一体形成为单件。然而,应当理解,第一壳体109的内周侧壁141和外周侧壁131可以彼此分开形成,并且通过连接板143或其他连接结构附接。还可以设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周侧壁141和外周侧壁131可以不直接彼此连接,并且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特别参考图3和图5,第一壳体109内还设置有阻挡构件151,阻挡构件151包括具有开口上端155和下端157的大致圆柱形阻挡壁153、从阻挡壁153的下端157横向向内延伸的食品容器支撑基部159以及从阻挡壁153的上端155大致横向向外并向上延伸的容纳区域161,该容纳区域161大致为圆柱形构造。阻挡壁153适合由刚性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个合适材料的实施方式中,阻挡壁153由硬塑料材料构成。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阻挡壁153可以由其他合适的刚性材料构成。阻挡壁153还限定了多个孔(未示出),这些孔围绕阻挡壁153周向地布置,并从阻挡壁153的下端157大致向上延伸。
阻挡构件151还包括阻挡套筒152,阻挡套筒152位于内周侧壁141和阻挡壁153之间,并从阻挡壁153的下端157大致横向向外和向上延伸。阻挡套筒152包括延伸穿过限定在阻挡壁153上的孔的多个脊状物154。脊状物154在阻挡壁153的下端157内大致向上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横向向内延伸。阻挡套筒152还至少部分地在阻挡壁153和第一壳体基部117之间延伸,以支撑阻挡壁153。阻挡套筒152适合由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形成,以在将食品容器B插入到加温室111中时允许阻挡套筒152横向膨胀。在一个合适的实施方式中,阻挡套筒152也适合由相对隔热的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个合适的实施方式中,阻挡套筒152由硅树脂构成。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阻挡套筒152可以由其他合适的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构成。还应当理解,阻挡套筒152可以由不隔热的材料构成,并且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阻挡壁153和阻挡套筒152限定了加温室111,奶瓶B(即食品容器)容置在加温室111中,以由加温设备101加温(如图9和10所示)。更具体地,加温室111由阻挡壁153的内表面165和阻挡套筒152限定。加温室111的剖面尺寸(例如,宽度或直径)基本上类似于或小于传统食品容器的剖面尺寸,使得当食品容器插入加温室111时,阻挡套筒152与食品容器外表面相对紧贴,并与食品容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阻挡套筒152的脊状物154之间的阻挡壁153的内表面165上形成有多个竖直延伸的通道167,通道167延伸阻挡壁153高度(从阻挡壁153的下端157到上端155)的至少一部分。如此,当奶瓶B插入由阻挡壁153和阻挡套筒152限定的加温室111中时,阻挡壁153的内表面165在竖直延伸的通道167内的部分保持与奶瓶B隔开,而阻挡套筒152的脊状物154的一些部分保持与奶瓶B接触并摩擦接合,如图9所示。当相对较大的容器插入到加温室111中时,通道167也部分地有助于阻挡套筒152弹性膨胀。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还包括铰接地附接至第一壳体109的外周侧壁131的盖部215。盖部215包括铰链217和位于铰链217对面的提升盖舌219。当将与阻挡套筒152的脊状物154摩擦接合的奶瓶B从加温室111移除时,盖部215将阻挡构件151保持在适当位置。另外,盖部215允许从第一壳体109移除阻挡构件151。例如,可以设想,用户可以通过提起盖部215从第一壳体109移除阻挡构件151,以便加温不适合阻挡构件151的过大的可选食品容器。
阻挡构件151的容纳区域161从阻挡壁153的上端155向上延伸,并且大致终止于盖部215的上端或边缘。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跨越外周侧壁131和内周侧壁141的连接板143基本上横向于内周侧壁141定向。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板143可以是倾斜的或锥形的,以支撑容纳区域161的碗状构造。容纳区域161可以成形为碗状构造,以防止聚集在加温室111内的加温液体溢出加温设备101的第一壳体109。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的内周侧壁141和外周侧壁131之间的区域内限定有中空缓冲区域135。具体地,中空缓冲区域135与加温室111密封隔离,以防止加温室111内的加温液体流入中空缓冲区域135。然而,应当理解,在其他合适的实施方式中,内周侧壁141或连接板143内可以设置多个溢流开口,以允许加温室内的任何溢流加温液体流入中空缓冲区域135。还可以设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的内周侧壁141和外周侧壁131可以作为整体连接,使得在内周侧壁和外周侧壁之间不限定中空区域。
第一壳体基部117在第一壳体的外周侧壁131和内周侧壁141的下端处与外周侧壁131和内周侧壁141一体形成,并横向于两侧壁延伸穿过第一壳体109的下端。具体而言,第一壳体基部117的一些部分接触围绕第二壳体107的内周缘延伸的联接表面115,以支撑第一壳体109。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壳体107的联接表面115与第一壳体基部117之间定位有密封机构128,密封机构128包括锁环129、外垫圈130和内垫圈132。锁环129包括联接部分187,联接部分187具有上表面134、下表面136和限定在联接部分187上并从上表面134延伸到下表面136的多个孔193。联接部分187与锁定机构189一体形成,锁定机构189横向于联接部分187的上表面134延伸。外垫圈130周向地围绕联接部分187的外边缘138,并限定了容置锁环129的至少一部分的通道。内垫圈132的尺寸小于联接部分187内的圆形开口14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垫圈132的尺寸可以类似于或大于圆形开口14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外垫圈130和内垫圈132由硅制成并且具有弹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垫圈130、132可以由允许垫圈130、132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
当加温设备101操作时,密封机构128防止储液器125减压。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密封机构128通过延伸穿过联接部分187上的孔193的多个螺钉(未示出)联接到第一壳体109的底面1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机构128可以通过另一种附接方式联接到底面137,例如但不限于粘合剂附接。通过这种联接,当第一壳体109与第二壳体107分离时,密封机构128保持在第一壳体109上。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机构128联接到第二壳体107的联接表面115,使得当第二壳体107与第一壳体109分离时,密封机构128保持在第二壳体107上。
此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外垫圈130插置在锁环129和联接表面115之间,在二者之间形成密封。内垫圈132插置在锁环129和第一壳体109的底面137之间,在二者之间形成密封。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垫圈130、132在第一壳体109和/或第二壳体107的其他部分之间形成密封。此外,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机构128不包括垫圈130、132中的一个或两个,并且通过另一种方式在第一壳体109和第二壳体107之间形成密封。
锁定机构189包括从锁定机构189的外周缘切向延伸的多个锁191。锁适于接合限定在第二壳体107内的相应的一组L形锁定通道139,使得用户通过将锁191与锁定通道139对准,然后在第二壳体107内降低第一壳体109,直到锁191到达锁定通道139的最低点,来将第一壳体109附接到第二壳体107。然后,用户扭转第一壳体109,以围绕锁定通道139的周缘下部延伸部引导锁191,从而将第一壳体109锁定到第二壳体107。
第一壳体基部117还一体形成有导管123,导管123从第一壳体基部117沿横向方向竖直向下延伸,以允许第二壳体107的储液器125与加温室111(更广泛地说,第一壳体109的内部空间)之间流体连通。导管123中包括通道150。具体而言,导管123延伸至定位在加热元件121附近的远端145。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管123可以延伸到储液器125内的不同深度。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导管123居中地位于加温设备101内,使得导管123定位成沿着储液器125的竖直中心线147延伸。也就是说,导管123定位成使得当第一壳体109联接到第二壳体107时,导管123延伸到储液器125中,使得导管123和储液器侧壁223之间的所有径向方向上存在基本相等体积的加温液体(如图9和图10所示)。因此,在操作中,作用在加温液体的表面183上的气压(如后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在加温液体上施加向下的力,该力迫使加温液体通过导管123上升。因此,当开始加热操作时,导管123位于作用在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表面183(如图9和图10所示)上的总力的净位置(the net position of the totalforce)。
导管123使得加温液体能够从储液器125流入加温室111,并从加温室111流入储液器125。因此,导管123布置成使得流体通过其进行双向流动。还可以设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可以包括延伸到储液器125中的多个导管,并且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导管123还用作储液器125中的气压的密封件。例如,如将参照图9和图10更详细地描述,在操作中,加热元件121将加温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得一些加温液体开始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导致储液器125内集聚气压。然后,利用储液器125中集聚的压力通过通道150将加温液体移动到加温室111中。因此,导管123还密封储液器125内的气压,防止其通过通道150逸出,同时还提供了供加温液体流入加温室111的出口。然而,如果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的总量的深度大于从导管123的远端145到储液器底部177的距离,则导管123将仅密封储液器125内的气压。因此,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导管123在储液器125内延伸足够的距离,使得当加温设备101操作时,导管123的远端145位于加温液体的表面183下方(如图9和图10所示)。
第一壳体基部117还一体形成有环形储液器分隔件195,该环形储液器分隔件195在横向方向上从第一壳体基部117竖直向下延伸至自由远端197。具体而言,储液器分隔件195限定了位于第二壳体107的储液器侧壁223的类似定向周缘内的横截面周围的周缘。此外,当第一壳体109作为导管123联接到第二壳体107时,储液器分隔件195延伸到储液器125中基本相等的竖直距离。因此,储液器分隔件195允许储液器125的位于分隔件195外部的部分中的加温液体(如图9和10所示)之间流体连通,同时限制储液器分隔件195内的加温液体的表面183上方累积的气压与储液器125的位于储液器分隔件195之外的部分之间流体连通。结果,在下文更详细描述的加温操作期间,需要相对较少的热量来使加温液体移动通过导管123。具体地,由于仅需要加热位于储液器分隔件195内部的加温液体(如图9和图10所示)来集聚足够的气压以使加温液体开始移动通过导管123,因此需要相对较少的热量。还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可以不具有任何储液器分隔件195,使得导管123是第一壳体109延伸到储液器中的唯一部分(如图11和图12所示),并且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食品容器支撑基部159外接阻挡壁153的下端157。食品容器支撑基部159至少部分地由阻挡套筒152的基部149支撑并平放在其上。阻挡套筒152的基部149由第一壳体基部117支撑并平放在其上。食品容器支撑基部159上的开口173与导管123对准,以允许储液器125与加温室111之间通过开口173流体连通。支撑基部159包括外接阻挡壁153的下端157的搁板支撑件158和多个支撑支柱160,支撑支柱160附接在搁板支撑件158的顶部,并从阻挡壁153朝向开口173径向向内延伸。支撑支柱构造成将食品容器B支撑在阻挡构件151内,使得在加温操作期间,加温液体(如图9和图10所示)可以在搁架支撑件158和支撑支柱160之间自由流动,而不会被食品容器B阻挡。应当理解,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可能不需要支撑基部159来支撑食品容器B。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食品容器B可以与第一壳体基部117接触并由第一壳体基部117支撑。
第二壳体107的外周侧壁113上定位有控制系统,总体上以213表示。控制系统213可操作以由用户控制来启动或停止加温设备101的加温操作。控制系统213还可以包括显示器(未示出),用于显示加温操作中剩余时间的计时器,或者用于显示由用户选择的加温操作的类别。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9内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未示出),使得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加温室111和/或第二壳体107内的加温液体的温度,以测量第二壳体的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的温度。应当理解,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213可以与温度传感器通信,使得控制系统213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来控制加热操作。
如图9和图10最佳所示,在操作中,当第二壳体107与第一壳体109分离时(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107的储液器125通过由内周侧壁114限定的第二壳体开口填充合适的加温液体,通常是水。应当理解,加温设备101的其他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填充开口(未示出),该填充开口位于第二壳体107的外周侧壁113上,并且与储液器125流体连通,以便用加温液体填充储液器,而不必将第一壳体109与第二壳体107分离。加温设备的操作需要适当体积V的加温液体。因此,第二壳体107可以设置有合适的标记(例如,一条或多条填充线),以当将适量的加温液体放入储液器中时,向用户指示。在将适当体积V的加温液体放入第二壳体107的储液器中之后,可将第一壳体109手动附接到第二壳体。
将容纳食品的容器(如奶瓶B)向下插入第一壳体109的加温室111(或更宽泛地说,内部空间)中。
当加温设备101处于非操作模式时,限定了至少一个气穴181,该至少一个气穴181容纳在储液器125内,处于加温液体的表面183、第一壳体基部117和储液器侧壁223之间。具体地,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气穴181限定在导管123的相对侧上,处于储液器分隔件195之中,而附加的气穴181限定在储液器侧壁223和储液器分隔件195之间。
在将奶瓶B插入第一壳体109的加温室之后,用户使用合适的控制系统213启动加温操作,如图2所示。在加温操作中,加热元件121将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快速加热到合适的预定温度。具体地,在操作中,经由外部电源(未示出)向热源203提供电流。热源203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能转换成热能,该热能从热源203辐射到热板199。热板199与加温液体接触的表面积足够大,使得热板能够将热量快速传递到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随着加温液体被加热,加温液体的加热区域的密度变小,因此在加温液体体积V内上升。因此,热源203的操作导致加温液体在储液器125内循环,由此加温液体的较冷区域循环以与热板199最紧密接触。
随着加温液体体积V的平均整体温度升高,气穴181内的气压也增加。具体地,当加温液体的平均温度达到大约80华氏度时,气穴181内的气压变得足够高,足以对加温液体施加向下的力,该力足以影响加温液体通过导管123上升。然而,应当理解,加温液体的不同平均温度对于使加温液体移动通过导管123可能是必要的或者足以使加温液体移动通过导管123。例如,可以设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使加温液体移动通过导管123所需的加温液体的平均温度是约低于加温液体的沸腾温度的任何温度。充分加热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导致加温液体向上流过导管123并进入第一壳体109的加温室111(更宽泛地说是内部空间)。
随着输送到加温室111的经加热加温液体的体积增加,从而提升了加温室111中经加热加温液体的液面高度,经加热的加温液体沿着容器B的外表面向上流动。相反,容器B通常处于室温或冷藏温度(包括冷冻)。因此,当经加热的加温液体与容器B接触时,容器从经加热的加温液体吸收热能。在这种情况下,经加热的加温液体与容器B之间的接触导致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被加热,而周围的加温液体冷却。加温液体的冷却增加了加温液体的密度,因此相对于加温液体的总体积V,加温液体的较冷区域下沉。相反,位于储液器125底部的加温液体由于靠近热板199而被加热。当加温液体被加热时,其密度变小,导致相对于加温液体的体积V上升。具体地说,加热后,加温液体在导管123内上升。换句话说,当经加热的加温液体被迫进入加温室111时,热板199的操作导致加温设备101内的加温液体通过导管123在加温室111与储液器125之间循环,其中加温室111内容纳的加温液体的温度相对较低,而储液器125内容纳的加温液体的温度相对较高。
一旦加温操作完成,例如当达到期望的食品温度或加温时间时,加热元件121的操作(以及因此图示实施方式的热泵的泵送动作)停止。这可以由控制系统213自动完成,或者由用户与控制系统交互以关闭加温设备101来手动完成。
此外,当从操作模式转换到非操作模式时,从储液器125内的热源203辐射到热板199的额外热能消失,导致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冷却。随着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冷却,气穴181内的水蒸气在储液器125内冷凝成液体形式。结果,气穴181内的气压开始下降,这进而减少了加温液体的表面183上的推力。因此,使得第一壳体109的加温室111内的加温液体通过导管123排回到储液器125中。另外,当储液器125内的加温液体冷却时,气压的下降会导致储液器125内的气压低于加温室111内的气压。该压力差导致空气流从加温室111通过导管123被吸入储液器125,导管123将留在加温室111内的加温液体吸入储液器125。因此,留在加温室111中的经加热加温液体将继续从加温室111流出,通过导管123流回到储液器125,以阻止容器B的内容物被进一步加温。
图11和图12示出了加温设备301的第二实施方式,其类似于图1至图10的加温设备10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加温设备301包括第二壳体307,该第二壳体307具有用于将加温设备支撑在表面上的基部305。另外,第二壳体307包括从基部305向上延伸的外周侧壁313和与外周侧壁313横向隔开的内周侧壁314。外周侧壁313的上端处一体形成有联接表面315,该联接表面315横向于外周侧壁313延伸穿过第二壳体307到达第二壳体307的内周侧壁314的上部。联接表面315构造成经由密封机构329接触第一壳体基部317。内周侧壁314也与联接表面315和外周侧壁313一体形成。
第二壳体307内限定有储液器325,储液器325构造成容纳一定体积的加温液体。具体而言,储液器325限定在内周侧壁314内,用于容纳加温液体,该加温液体用于以下文所述的方式对食品容器B的内容物进行加温。内周侧壁314向下延伸最大储液器深度375,即从第一壳体基部317到储液器底部377的距离。储液器底部377与内周侧壁314一体形成,并与基部305横向间隔开。此外,储液器底部377在内周侧壁314之间延伸。
储液器底部377内限定有入口415和出口417,入口415和出口417从储液器底部377朝基部305向下延伸一段竖直距离。在所示示意图中,入口415和出口417延伸超过加温设备的基部305一段竖直距离,以限定加温设备301的最下表面。然而,在实践中,基部305设置在入口415和出口417下方的区域,使得基部305限定加温设备301的最下表面。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储液器325填充有体积为V的加温液体。体积V的深度以379指示,该深度代表储液器325内的加温液体的竖直深度。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加温液体体积V的深度379小于以375指示的储液器最大深度。因此,储液器325内限定并容纳有有气穴381,气穴381位于加温液体的表面383、第一壳体基部317、导管323和内周侧壁314之间。具体而言,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导管323的相对侧限定有两个气穴381。
第二壳体307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合适的加热元件321,加热元件321联接成与储液器325热连通。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321是热泵,其结构和操作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于2005年6月14日发布的、题为“Warming apparatus for Heating a VesselContaining Foodstuffs(用于加温装有食品的容器的加温设备)”的美国专利第6,906,289号公开了一种类似类型的热泵。具体地,入口415从储液器325延伸到加热元件321,用于将较冷的加温液体从储液器325输送到加热元件32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输送是通过重力从储液器325输送到加热元件321。出口417布置成与入口415流体连通,并从加热元件321向上延伸至储液器底部377。
在操作模式中,加热元件321快速加热从储液器325输送到其的加温液体,使加温液体沸腾,使得由沸腾的加温液体产生的气压导致被加热的加温液体上升,通过出口417进入储液器325。当加温液体被加热并通过出口417排出时,经加热的加温液体403的密度相对于储液器325内的加温液体减小,因此在储液器325内上升。当储液器内的较冷加温液体循环通过加热元件321时,储液器325内的加温液体的平均温度开始上升。
随着体积V的加温液体的平均整体温度升高,气穴381内的气压也增加。具体地,当加温液体的平均温度达到大约80华氏度时,气穴381内的气压变得足够高,足以对加温液体施加向下的力,该力足以影响通过导管323的加温液体上升。因此,加热储液器325内的加温液体导致加温液体向上流动通过导管323并进入第一壳体309的加温室311(更宽泛地说是内部空间)。
图13至图16示出了加温设备501的第三实施方式,其类似于图1至图10的加温设备101。加温设备501的特征以与加温设备101的类似特征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加温设备501与加温设备101的不同之处在于,加温设备501包括的阻挡构件551与加温设备101的阻挡构件151不同。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阻挡构件551设置在第一壳体109内。阻挡构件551包括大致为圆柱形的阻挡壁553,该阻挡壁553具有开口的上端555和下端557,以及从阻挡壁553的下端557横向向内延伸的食品容器支撑基部559。阻挡壁553适合由刚性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个合适的材料实施方式中,阻挡壁553由硬塑料材料构成。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阻挡壁553可以由其他合适的刚性材料构成。
阻挡构件551还包括位于上端555的阻挡边缘528,阻挡边缘528包括内边缘侧壁516和外边缘侧壁514,内边缘侧壁516偏离阻挡壁553并通过内凸缘520连接到阻挡壁553,外边缘侧壁514与内边缘侧壁516横向间隔开。内边缘侧壁516在阻挡构件551的上端555处一体形成有边缘凸缘518,边缘凸缘518在阻挡构件551的上端555处横向于内边缘侧壁516延伸到外边缘侧壁514。外边缘侧壁514也与边缘凸缘518和内边缘侧壁516一体形成。外边缘侧壁514在外周侧壁131的外侧上方向下延伸。外边缘侧壁514包括从边缘凸缘518沿外边缘侧壁514的长度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脊状物506。脊状物506围绕环形阻挡边缘528沿周向等距隔开。脊状物506可以在抓握阻挡边缘528时使用,以例如从第一壳体109移除阻挡构件551或者从第二壳体移除阻挡构件551和第一壳体109。在所示实施方式中,12个脊状物506沿着阻挡边缘528间隔开。然而,可以设想,外边缘侧壁514可以包括更多、更少或不包括脊状物506。
内边缘侧壁516还包括延伸部522,该延伸部522向下延伸超过内凸缘520,并构造成搁置在内周侧壁凸缘142上,该内周侧壁凸缘142限定在内周侧壁141中,邻近连接板143。
参考图17,阻挡构件551还包括多个分隔件524和从内边缘侧壁516和外边缘侧壁514之间的边缘凸缘518延伸的多个对准机构526。分隔件524为阻挡边缘528提供结构支撑和刚性,并且可以构造成搁置在连接板143上。每个对准机构526包括由连接构件534连接的两个分隔件532。
如图16和图17所示,两个相对的对准机构526构造成装配在限定于连接板143内的一对相对的唇缘530内。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两个相对的对准机构526围绕环形阻挡边缘528沿周向等距间隔开,并与两个相对的脊状物506对准。此外,分隔件524在对准机构526之间周向等距地围绕环形阻挡边缘528间隔开。十个分隔件524与十个脊状物506对准。然而,可以设想,阻挡边缘528可以包括更多、更少或不包括分隔件524。此外,可以设想,阻挡边缘528可以包括更多、更少或不包括对准机构526。
阻挡壁553限定了加温室511,奶瓶(即食品容器)容置在加温室511内以由加温设备501加温。更具体地,加温室511由阻挡壁553的内表面565限定。加温室511的横截面尺寸(例如,宽度或直径)大于传统食品容器的横截面尺寸,使得食品容器易于插入加温室511和从加温室511取出。
阻挡构件551还包括限定在阻挡壁553和内凸缘520上的多个矩形开口508。矩形开口508从内凸缘520朝下端557向下延伸到阻挡壁553中。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阻挡壁553和内周侧壁141之间位于内凸缘520下方的位置处存在间隙536。开口508使得间隙536和加温室511之间流动连通,并将内周侧壁141的一些部分暴露于环境空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挡构件551包括更多、更少或不包括矩形开口508。
阻挡构件551还包括位于内周侧壁141和阻挡壁553之间的阻挡套筒552。阻挡套筒552从阻挡壁553的下端557大致横向地向外并向上延伸,并形成间隙536的下边界。阻挡套筒552适合由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形成,以在将食品容器插入加温室511时允许阻挡套筒552横向膨胀。在一个合适的实施方式中,阻挡套筒552也适合由相对隔热的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个合适的实施方式中,阻挡套筒552由硅树脂构成。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阻挡套筒552可以由其他合适的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构成。还应当理解,阻挡套筒552可以由不隔热的材料构成,并且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食品容器支撑基部559外接阻挡壁553的下端557。食品容器支撑基部559由第一壳体基部117的支柱120支撑并均匀地搁置在其上。食品容器支撑基部559上的开口573与导管123对准,以允许储液器125和加温室511之间通过开口573流体连通。支撑基部559包括外接阻挡壁553的下端557的搁板支撑件558和多个支撑支柱560,支撑支柱560附接在搁板支撑件558的顶部,并从阻挡壁553朝向开口573径向向内延伸。支撑支柱560构造成将食品容器B支撑在阻挡构件551内,使得在加温操作期间,加温液体(未示出)可以在搁架支撑件558和支撑支柱560之间自由流动,而不会被食品容器B阻挡。应当理解,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可能不需要支撑基部559来支撑食品容器B。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食品容器B可以与第一壳体基部117接触并由第一壳体基部117支撑。
当介绍本公开的元件或其各种版本、实施方式或方面时,冠词“一”、“一个”、“该”和“所述”意在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旨在是包含性的,并且意指除了列出的元件之外,还可以有其他元件。使用表示特定方向的术语(例如,“顶部”、“底部”、“侧面”等)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要求所描述的物品具有任何特定取向。
由于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以上进行各种改变,因此以上描述中包含的以及附图中示出的所有主题均应该解释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包括:
外壳,限定用于容置所述食品容器的内部空间,所述外壳包括储液器底部,该储液器底部至少部分地限定与所述内部空间分开的用于容置加温液体的储液器;
加热元件,定位在所述储液器底部内,以用于对所述储液器内的所述加温液体进行加温;以及
导管,从所述内部空间延伸至邻近所述加热元件定位的远端,使得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内部空间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储液器构造为使得所述加热元件的启动导致在所述储液器的气穴内集聚足够的气压,以将所述加温液体从所述储液器通过所述导管移动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导管居中地位于所述加温设备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热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加温设备无机械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远端在所述储液器内延伸足够的距离,使得当所述加温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并且所述储液器中存在加温液体时,所述导管的远端位于所述加温液体的表面下方。
6.一种用于对食品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温的加温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限定用于容纳所述食品容器的内部空间的周边侧壁,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开口上端和位于所述开口上端对面的基部;
第二壳体,限定用于容置所述加温液体的储液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储液器底部,该储液器底部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储液器;
加热元件,定位在所述储液器底部内,用于对所述加温液体进行加温;以及
导管,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延伸至邻近所述加热元件定位的远端,使得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储液器构造为使得所述加热元件的启动导致在所述储液器的气穴内集聚足够的气压,以在所述储液器中的所述加温液体被加温时,将所述加温液体从由所述第二壳体限定的所述储液器通过所述导管移动到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导管居中地位于所述加温设备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能选择性地附接至所述第二壳体且能从所述第二壳体拆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内周缘和围绕所述内周缘延伸的联接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适于在所述联接表面处密封地接合所述第二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适于接合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联接表面的密封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热板。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加温设备无机械泵。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温设备,其中,所述远端在所述储液器内延伸足够的距离,使得当所述加温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并且所述储液器中存在加温液体时,所述导管的远端位于所述加温液体的表面下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862624421P | 2018-01-31 | 2018-01-31 | |
US62/624,421 | 2018-01-31 | ||
PCT/US2019/015808 WO2019152491A1 (en) | 2018-01-31 | 2019-01-30 | Wa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heating elem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26765A CN111526765A (zh) | 2020-08-11 |
CN111526765B true CN111526765B (zh) | 2023-03-10 |
Family
ID=6540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07006.2A Active CN111526765B (zh) | 2018-01-31 | 2019-01-30 | 包括加热元件的加温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72807B2 (zh) |
EP (1) | EP3745931A1 (zh) |
CN (1) | CN111526765B (zh) |
WO (1) | WO201915249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1600122005A1 (it) * | 2016-12-01 | 2018-06-01 | Lavazza Luigi Spa | Apparecchio per preparare una schiuma a partire da un liquido, in particolare un liquido alimentare, quale latte o un liquido a base di latte. |
CN110087515B (zh) * | 2016-12-15 | 2022-06-14 | 美德乐控股公司 | 用于对婴儿食品进行调温的设备 |
US11478106B2 (en) * | 2019-04-26 | 2022-10-25 | Digital Heat Technology Ltd. | Portable baby food warmer |
DE102019003263A1 (de) * | 2019-05-08 | 2020-11-12 | Stefan Schlack | Beutel zur Herstellung von Babynahrung, Vorrichtung zum Temperieren der Babynahr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abynahrung |
US11363908B2 (en) * | 2019-09-17 | 2022-06-21 | Baby Brezza Enterprises LLC | Baby bottle warmer and mixer |
GB2606132A (en) * | 2021-03-15 | 2022-11-02 | Alexander Charles Gort Barten | Baby food maker |
US20240335064A1 (en) * | 2023-04-07 | 2024-10-10 | Munchkin, Inc. | Bottle warmers with visual indicators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58002A1 (en) * | 1999-03-26 | 2000-10-05 | Timothy David Gallu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and then cooling contents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US6417498B1 (en) * | 2001-04-12 | 2002-07-09 | Janice M. Shields | Neonatal substrate warmer |
FR2831785A1 (fr) * | 2001-11-07 | 2003-05-09 | Seb Sa | Appareil pour rechauffer un recipient contenant des aliments |
CN1494437A (zh) * | 2001-02-26 | 2004-05-05 | ��ķ-�������ع�˾ | 用于盛放并加热消毒器具的装置 |
US6809302B1 (en) * | 2003-05-27 | 2004-10-26 | Demarch R. Jones | Bottle warming device |
CA2710302A1 (en) * | 2007-12-24 | 2009-07-02 | Strix Limited | Liquid heating devices |
CN103960975A (zh) * | 2013-01-30 | 2014-08-06 | 汉密尔顿毕克布兰德斯有限公司 | 用于制备饮料的厨房用具及其操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85362A (en) * | 1969-01-02 | 1971-06-15 | Bausch & Lomb | Portable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
US3892945A (en) * | 1973-07-26 | 1975-07-01 | Robert Lerner | Electric bottle warmer |
GB8426126D0 (en) | 1984-10-16 | 1984-11-21 | Hotcan Ltd | Self-heating containers |
US4597435A (en) * | 1985-01-09 | 1986-07-01 | Fosco Jr Benjamin P | Bottle warmer or cooler |
US5671325A (en) | 1992-11-25 | 1997-09-23 | Roberson; Danny J. |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infant formula from powder |
US5975337A (en) | 1998-10-15 | 1999-11-02 | Hadley; Mary Lynne | Thermal baby bottle warmer |
USD448236S1 (en) | 2000-03-16 | 2001-09-25 | U.S. Philips Corporation | Bottle warmer |
US6571564B2 (en) | 2001-10-23 | 2003-06-03 | Shashank Upadhye | Timed container warmer and cooler |
DE10214905B8 (de) | 2002-04-04 | 2004-07-08 | David + Baader Gmbh | Elektrischer Babykostwärmer mit Wasserdampf sowie Abdeckung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Babykostwärmer und Verfahren zum Erwärmen von Babykost |
GB2402322B (en) | 2003-05-09 | 2006-09-27 | Cannon Rubber Ltd | Babycare heating apparatus |
ES2306935T3 (es) * | 2004-03-19 | 2008-11-16 | Dbk David + Baader Gmbh | Dispositivo de calefaccion electrica con detector de corriente. |
CN2754529Y (zh) * | 2004-11-16 | 2006-02-01 | 叶荫廷 | 便携式及产生蒸气热能之保温袋 |
CN2744258Y (zh) * | 2004-11-29 | 2005-12-07 | 汕头市佳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冰温酒器 |
US8131137B1 (en) | 2008-03-24 | 2012-03-06 | Cowles Scott R | Baby bottle steamer |
TR201901619T4 (tr) | 2008-04-16 | 2019-02-21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Şişe ısıtıcı ve karıştırma aparatı. |
US8759722B2 (en) | 2010-03-16 | 2014-06-24 | Abeer Abdullah Bolbanat | Baby feeding apparatus |
USD641197S1 (en) | 2010-05-17 | 2011-07-12 | De' Longhi Appliances Srl Con Unico Socio | Babyfood heater |
USD638653S1 (en) | 2010-05-17 | 2011-05-31 | De'Longhi Appliances SRL Con Unico Socio | Babyfood heater |
US8866050B2 (en) * | 2010-09-14 | 2014-10-21 | Kiinde, Llc | Baby bottle warm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US8796591B2 (en) | 2011-02-02 | 2014-08-05 | Eric D. Schwartz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rming a baby bottle |
EP2601869A1 (en) | 2011-12-09 | 2013-06-12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Baby bottle warmer |
US8742297B2 (en) | 2012-09-12 | 2014-06-03 | Conair Corporation | Bottle warming device |
US9648970B2 (en) | 2012-09-13 | 2017-05-16 | Simon Sung Lee | Impact-resistant portable liquid container protector with cooling and heating capability |
US9364806B2 (en) | 2013-12-14 | 2016-06-14 | Shenique M King | Bottle mixer |
WO2015091114A1 (en) | 2013-12-16 | 2015-06-25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A bottle warmer having a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rotary input |
US11246445B2 (en) * | 2013-12-31 | 2022-02-15 | Brett C. Richardson | Portable coffee brewing device |
US10219647B2 (en) * | 2013-12-31 | 2019-03-05 | Brett C. Richardson | Portable coffee brewing device |
RU2688370C2 (ru) | 2014-05-14 | 2019-05-21 |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Н.В. |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ния еды в контейнере, в частности молока в детской бутылочке |
US10051994B2 (en) | 2014-07-17 | 2018-08-21 | Munchkin, Inc. | Container agitator and warmer |
US9782036B2 (en) | 2015-02-24 | 2017-10-10 | Ember Technologies, Inc. | Heated or cooled portable drinkware |
EP3267861B1 (en) | 2015-03-13 | 2018-11-14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food in a container, in particular milk in a baby bottle |
WO2018128852A1 (en) | 2017-01-06 | 2018-07-12 | Handi-Craft Company | Warming apparatus for warming the contents of a foodstuff container |
-
2019
- 2019-01-30 US US16/262,137 patent/US112728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30 WO PCT/US2019/015808 patent/WO2019152491A1/en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9-01-30 CN CN201980007006.2A patent/CN11152676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1-30 EP EP19705064.4A patent/EP374593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58002A1 (en) * | 1999-03-26 | 2000-10-05 | Timothy David Gallu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and then cooling contents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CN1494437A (zh) * | 2001-02-26 | 2004-05-05 | ��ķ-�������ع�˾ | 用于盛放并加热消毒器具的装置 |
US6417498B1 (en) * | 2001-04-12 | 2002-07-09 | Janice M. Shields | Neonatal substrate warmer |
FR2831785A1 (fr) * | 2001-11-07 | 2003-05-09 | Seb Sa | Appareil pour rechauffer un recipient contenant des aliments |
US6809302B1 (en) * | 2003-05-27 | 2004-10-26 | Demarch R. Jones | Bottle warming device |
CA2710302A1 (en) * | 2007-12-24 | 2009-07-02 | Strix Limited | Liquid heating devices |
CN103960975A (zh) * | 2013-01-30 | 2014-08-06 | 汉密尔顿毕克布兰德斯有限公司 | 用于制备饮料的厨房用具及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272807B2 (en) | 2022-03-15 |
CN111526765A (zh) | 2020-08-11 |
US20190231122A1 (en) | 2019-08-01 |
WO2019152491A1 (en) | 2019-08-08 |
EP3745931A1 (en) | 2020-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26765B (zh) | 包括加热元件的加温设备 | |
ES2370188T3 (es) | Máquina para preparar alimento líquido o bebidas que tiene una bandeja de goteo y un soporte para tazas. | |
US6417498B1 (en) | Neonatal substrate warmer | |
BR112020017627A2 (pt) | Gerenciamento de calor para processador de alimentos | |
US4311017A (en) | Thermoelectric jug cooler | |
BR112020017955A2 (pt) | Manuseio de processador de alimento | |
BRPI0616092A2 (pt) | máquina para preparar por infusão uma bebida tal como café e método relacionado | |
US1960417A (en) | Infusion apparatus | |
US3060703A (en) | Water cooler and dispenser | |
EP3850279B1 (en) | Chilled beverage container and chilled beverage disp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10750902B2 (en) | Warming apparatus for warming the contents of a foodstuff container | |
CN110035956B (zh) | 用于饮料容器的一次性盖 | |
JP4964224B2 (ja) | 高温の液状食材を飲用温度へ冷却するための装置 | |
BR112020019352A2 (pt) | Manuseio de bebidas | |
CA2767181A1 (en) | A container warmer apparatus | |
US3790032A (en) | Party keg beer dispenser apparatus | |
US20150336712A1 (en) | Dual Chamber Container Structure | |
US10302352B2 (en) | Fluid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WO1999000320A1 (en) | Beverage dispenser | |
WO2018132510A9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pidly cooling liquids | |
US1471449A (en) | Rapid milk cooler | |
US20090022859A1 (en) | Container assembly | |
EP3001936A1 (en) | Fresh-brewed cold beverage dispensing machine | |
WO2010006721A2 (en) | A device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fluid | |
US1726199A (en) | Combined cooking and sterilizing utensi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Missouri, USA Patentee after: Dr. Brown Co.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Missouri, USA Patentee before: HANDI-CRAFT Co.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U.S.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