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5305B -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25305B CN111525305B CN202010442584.3A CN202010442584A CN111525305B CN 111525305 B CN111525305 B CN 111525305B CN 202010442584 A CN202010442584 A CN 202010442584A CN 111525305 B CN111525305 B CN 1115253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board
- bracket
- positioning
- h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连接器支架,连接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件,第一支架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二连接器连接。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其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连接件实现可调节地彼此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连接器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连接件实现可调节地彼此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带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呈角度连接,从而可以在增加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数量的同时,使板对板连接器适应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费性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的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板对板连接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电子设备领域中,板对板连接器主要用于显示屏、触摸屏、摄像头等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其中,为了满足电子设备的更多控制需求,会通过增加板对板连接器长度的方式来增加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数量。但是,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如长度)有限,会影响板对板连接器在电子设备上的组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连接器支架,连接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件,第一支架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二连接器连接。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其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连接件实现可调节地彼此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和上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连接于电路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连接器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连接件实现可调节地彼此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带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呈角度连接,从而可以在增加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数量的同时,使板对板连接器适应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目前为了增加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数目,一般通过增加板对板连接器的长度实现。但是,板对板连接器的长度增加时,其会影响板对板连接器在电子设备上的组装。
基于此,发明人对电子设备的板对板连接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发明人的研究包括:如何增加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数目,如何使增加端子数目的板对板连接器能够组装于电子设备等等。经过大量、反复的比对和研究,发明人进一步就如何设计一种增加端子数目且能够组装于电子设备的板对板连接器进行了研究,并由此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包括电路板110和板对板连接器200,板对板连接器200与电路板110连接。其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功能模组(图中未示出),板对板连接器200电连接于电路板110和功能模组之间,以实现电路板110和功能模组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功能模组包括但不限于摄像模组、传感器、显示屏等,其中,功能模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2,板对板连接器200包括第一连接器210、第二连接器230和连接器支架250,连接器支架250连接于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之间,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通过连接器支架250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可以相对连接器支架250呈不同方向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沿第一连接器210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A1和沿第二连接器230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A2相交于连接器支架250的位置(以O示意交点)。此时,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以交点O为夹角的顶点,A1和A2为夹角的边。其中,通过调节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可以调节板对板连接器200的整体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器210的长度为第一连接器210中较长边的尺寸,第二连接器230的长度为第二连接器230中较长边的尺寸,板对板连接器200的整体尺寸为板对板连接器200中较长边的尺寸。上述“较长边”为第一连接器210、第二连接器230和板对板连接器200各自的外轮廓形成的几何图形中的线段。
例如,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相对连接器支架250沿相同方向连接,即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80°(如图2所示)时,板对板连接器200的长度等于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的长度之和。进一步地,根据几何原理可知,第一连接器210、第二连接器230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180°时,板对板连接器200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的长度之和,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之间形成的夹角来调整板对板连接器200的长度。
请参阅图3,第一连接器210包括装设件211、连接端子213和两个卡持臂215,连接端子213设置于装设件211,两个卡持臂215连接于装设件211。其中,装设件211大致呈长方体结构,装设件211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210的外观面,并用于装设连接端子213和两个卡持臂215,以实现第一连接器210的相关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213需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以便连接端子213电连接于电路板110和功能模组之间时,能够实现电路板110和功能模组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连接端子213的一端可以相对装设件211显露,以便于与功能模组进行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端子213大致呈多折式弯曲状,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电性连接端,并可以根据电路板110和功能模组的位置改变连接端子213两端的朝向,使连接端子213适用于不同位置的电路板110和功能模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端子213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丝状金属结构、片状金属结构等。
进一步地,连接端子2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端子213分为两排,并分别装设于装设件211的两侧。其中,装设件211可以对多个连接端子213提供防护,同时,多个连接端子213安装于装设件211,可以使多个连接端子213模块化,便于多个连接端子213与电路板110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设件211可以设有用于装设连接端子213的装设槽(图中未标出),以增加连接端子213与装设件211的连接稳固,避免在外力作用下连接端子213相对装设件211脱落而影响第一连接器210的使用。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21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装设于装设件211,以提高连接端子213与装设件211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连接端子213的数量大致为20~40,也即,第一连接器210大致具有20~40个用于与功能模组连接的电性连接端。在实际制造时,连接端子213分别设于装设件211的两侧,单侧的连接端子213的数量为10~20,第一连接器210的长度比较合适。
两个卡持臂215设于装设件211的同一端,并用于与连接器支架250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器210与连接器支架250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卡持臂215设于装设件211的同一端,以形成用于夹持连接器支架250的夹持端。例如,两个卡持臂215相对装设件211朝向同一个方向伸出,以形成用于容纳(和夹持)连接器支架250的空间。其中,卡持臂215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以通过形变力夹持第一固持件2511的相对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装设件211为长方体结构,上述“端”用于描述装设件211的较短边,上述“侧”为用于描述装设件211的较长边。
请参阅图3,卡持臂215可以包括搭接部2150、导向部2151和卡接部2153,导向部2151连接于卡接部2153及搭接部2150之间连接。搭接部2150大致为长条状,其大致沿着装设件211的长度方向设置,以用于搭接在连接器支架250上。导向部2151大致呈条形,其连接于搭接部2150的一端,并大致相对搭接部2150倾斜设置。进一步地,导向部2151与搭接部215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其远离搭接部210的一端朝第一连接器210靠近连接器支架250的一侧延伸,以形成倾斜的导向结构,该倾斜的导向结构用于与连接器支架250相配合,从而提高第一连接器210和连接器支架250之间的可拆卸组装的便利性。
卡接部2153大致呈条状,其一端连接于导向部2151远离搭接部2150的一端,另一端用于与连接器支架250连接。如此,卡接部2153、搭接部2150以及导向部2151共同形成大致呈三角形的结构,且共同限定一个镂空区域2101(如图3所示),并使卡持臂215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强度和较高的弹性形变能力,以利于提高第一连接器210和连接器支架250组装的便利性和组装结构强度。卡接部2153的一侧可以设有卡接凸起(图中未标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卡持臂215相对设置,两个卡接部2153的卡接凸起相对设置,以便将连接器支架250夹持于两个卡接凸起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持臂215可以为至少两个,例如,卡持臂215为四个,四个卡持臂215分别两两设于连接器支架250的两端,可以实现对连接器支架250的相对两侧的稳定夹持。卡持臂215为三个时,可以是两个卡持臂215设置于装设件211的一侧,另一个卡持臂215设置于装设件211的另一侧,其中,可以在实际使用时连接器支架250容易相对装设件211脱落的一侧设置多个卡持臂215,以提高卡持臂215对连接器支架250的夹持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器230的结构与第一连接器210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二连接器230也包括装设件231、连接端子233和两个卡持臂235。第二连接器230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第一连接器210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其中,第二连接器230也大致拥有20~40个连接端子233,因此,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连接形成的板对板连接器200大致具有40~80个用于与功能模组连接的电性连接端,其能够较好地满足电子设备100和功能模组之间的数据传输需求。
请参阅图4,连接器支架250包括第一支架251、第二支架253和连接件255,第一支架251与第一连接器210连接,第二支架253与第二连接器230连接。连接件255连接于第一支架251和第二支架253之间,其中,第一支架251和第二支架253通过连接件255实现可调节地彼此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55为枢轴2551,第一支架251通过枢轴2551枢接于第二支架253。其中,第一支架251和第二支架253可以相对枢轴2551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架251和第二支架253之间的夹角角度发生变化。由于第一支架251和第一连接器210连接,第二连接器230和第二连接器230连接,当第一支架251和第二支架253之间的夹角角度发生变化时,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会发生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枢轴2551可以与第一支架251一体成型,第二支架253设置有与枢轴2551对应的装配槽(图中未示出),枢轴2551容置于该装配槽即可实现第一支架251和第二支架253的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大致为长方体结构时,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是第一连接器210的对称轴和第二连接器230的对称轴相交于枢轴2551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
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支架251包括第一固持件2511和连接于第一固持件2511的第一定位件2513,第一连接器210安装于第一固持件2511。第一固持件2511大致为板状,两个卡持臂215夹持于第一固持件2511的相对两侧,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一固持件2511的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两个卡持臂215夹持于第一固持件2511的相对两端,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替换第一固持件2511或第一连接器210,延长了板对板连接器200的使用寿命。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固持件2511的相对两端均设有卡持槽2507,在第一连接器210与第一固持件2511连接时,两个卡持臂215可以直接与第一固持件2511两侧的卡持槽2507配合,以使搭接部2150搭接于第一固持件2511,导向部2151嵌入卡持槽2507,卡接部2153卡接于第一固持件2511。其中,卡接于第一固持件2511两侧的卡接部2153共同夹持第一固持件251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持臂215可以通过导向部2151的倾斜的导向结构依次嵌入卡持槽2507,同时实现搭接部2150搭接于第一固持件2511,卡接部2153卡接于第一固持件2511。
进一步地,第一固持件2511包括固持主体2501以及连接于固持主体2501的配合部2503,其中,固持主体2501大致为板状,配合部2503设于固持主体2501一端,以便与第一定位件2513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配合部2503可以设有配合槽(图中未标出),第一定位件2513设有能够嵌入配合槽的结构,第一定位件2513通过该结构嵌入配合槽实现与配合部2503的连接。此时,第一固持件2511和第一定位件2513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发生损坏的第一固持件2511和/或第一定位件2513进行替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2503为两个,两个配合部2503分别设于固持主体2501的相对两端,也即,第一定位件2513可选择地与固持主体2501的任一端进行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此时第一定位件2513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件2513分别连接于两个配合部2503。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器230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器230通过两个第二支架253与两个第一定位件2513连接。此时,板对板连接器200包括一个第一连接器210和两个第二连接器230,板对板连接器200大致具有60~120个用于与功能模组连接的电性连接端。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持件2511和第一定位件2513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配合部2503的结构可以省略,此时第一固持件2511和第一定位件2513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为一体,提高了第一固持件2511和第一定位件2513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51还包括配合件2515,配合件2515连接于第一固持件2511和第一定位件2513之间。其中,配合件2515与配合部2503连接,以实现配合件2515与第一固持件2511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合件2515大致为条形板状,第一定位件2513为定位柱,定位柱凸设于配合件2515的表面。
第二支架253包括第二固持件2531和连接于第二固持件2531的第二定位件2533,第二连接器230安装于第二固持件2531,第一定位件2513可调节地与第二定位件2533连接。其中,第二固持件2531的结构与第一固持件2511的结构类似,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固持件2511的结构,再此不做赘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固持件2531和第二定位件2533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请参阅图5,第二定位件2533开设有定位槽2505,定位柱容置于定位槽2505,从而实现第一支架251和第二支架253的连接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槽2505为多个,多个定位槽2505间隔设置于第二定位件2533,定位柱可选择地容置于任一定位槽2505。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2533远离第二固持件2531的一端设置为弧形,多个定位槽2505沿该弧形间隔设置,以便定位柱容置于定位槽2505时,第二连接器230和第一连接器210之间呈不同角度的夹角。例如,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5,定位柱连接于不同的定位槽2505中,此时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不同角度,板对板连接器200也具有不同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配合件2515可以为弯折结构。例如,配合件2515具有沿第一连接器2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朝向第一连接器210的宽度方向弯折延伸的结构。进一步地,通过调节第一定位件2513和第二定位件2533的连接,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可以呈现并列设置(A1和A2没有相交)。此时,板对板连接器200的长度大致等于第一连接器210的较长边的尺寸,从而板对板连接器200具有较小的长度,以适应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200和电子设备100,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通过连接器支架250连接,第一支架251和第二支架253通过连接件255实现可调节地彼此连接,也分别带动第一连接器210和第二连接器230呈角度连接,从而可以在增加板对板连接器200的连接端子213数量的同时,使板对板连接器200适应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空间。
作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包括装设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装设件的至少两个卡持臂;
第二连接器;以及
连接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持件,至少两个卡持臂可拆卸地夹持于所述第一固持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连接件实现可调节地彼此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枢轴,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枢轴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固持件的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固持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固持件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持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可调节地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装设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件包括固持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固持主体的配合部,至少两个所述卡持臂夹持于所述固持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配合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两个,两个所述配合部分别设于所述固持主体的相对两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固持件和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所述第一定位件为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凸设于所述配合件的表面;所述第二定位件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容置于所述定位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定位柱可选择地容置于任一所述定位槽。
9.如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件和所述第一定位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固持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42584.3A CN111525305B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42584.3A CN111525305B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25305A CN111525305A (zh) | 2020-08-11 |
CN111525305B true CN111525305B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1907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42584.3A Active CN111525305B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25305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78243A (en) * | 1994-05-06 | 1995-12-26 | Hopkins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Automotive electrical wirin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through small openings |
JP4704505B1 (ja) * | 2010-03-30 | 2011-06-1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MY183864A (en) * | 2011-09-16 | 2021-03-17 |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Hinge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CN202352900U (zh) * | 2011-12-09 | 2012-07-25 | 王诗淇 | 可分拆可合体磁性插排 |
CN107425307A (zh) * | 2017-07-26 | 2017-12-01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 万向接地线 |
-
2020
- 2020-05-22 CN CN202010442584.3A patent/CN11152530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25305A (zh) | 2020-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59407B1 (en) | Uniplanar dual strip antenna | |
JP4259760B2 (ja) | 一平面デュアル・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
US7445518B2 (en) | Pressure contact | |
US9356366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90247004A1 (en) | Battery connector | |
US7298337B2 (en) | Antenna device for a mobile phone | |
CN208797190U (zh) | 电子设备、电路板组件及其弹片 | |
CN113891590B (zh) | 中框和移动终端 | |
CN104795654A (zh) |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7370932B (zh) | 接地组件、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11525305B (zh) |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101754581B (zh) | 电子元件及陶瓷天线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CN108833641B (zh) | 电子装置及其电路板组件 | |
CN206650701U (zh) |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终端 | |
US7988490B2 (en) | Retaining clip for connector | |
CN100337367C (zh) | 天线和使用其的无线设备 | |
CN109067952B (zh) |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受话器组件 | |
CN207517922U (zh) | 一种终端 | |
CN111277683B (zh) | 指纹模组的固定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0299613B (zh) | 移动终端 | |
EP0970535B1 (en) | Retractable antenna with shifting electrical length | |
CN111864431A (zh) |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 |
CN111512615B (zh) | 电子装置 | |
CN217906652U (zh) | 保护套、电子设备及外部设备 | |
CN113839228A (zh) | 连接部件、同轴电缆组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