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7193B - 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 - Google Patents
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17193B CN111517193B CN202010223654.6A CN202010223654A CN111517193B CN 111517193 B CN111517193 B CN 111517193B CN 202010223654 A CN202010223654 A CN 202010223654A CN 111517193 B CN111517193 B CN 1115171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ar
- resistant
- sensor body
- elastic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耐磨组件包括耐磨件,耐磨件用于设置在传感器本体上将栅尺限定在目标范围内,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抵紧在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用于提供防止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在纵向上发生相对滑动的摩擦力。使得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在纵向上的相位位置稳定,确保栅尺被限位在目标范围内,保障传感器本体能够可靠检测到栅尺上的编码信息。使用一段时间后,若耐磨件磨损严重,基于耐磨件是通过弹性抵紧件抵压在传感器本体上,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克服弹性抵紧件的弹性力,将耐磨件从传感器本体上卸下更换掉。确保栅尺始终被限位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始终保持检测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
背景技术
升降电梯在使用时,主要通过轿厢在井道中的升降将乘客输送到目标位置。而轿厢在井道中的升降过程,依赖于设置在井道中的栅尺与设置在轿厢上的传感器之间的检测配合关系。所述传感器通过读取所述栅尺上的编码信息,从而协助控制所述轿厢停在目标楼层。为确保所述传感器能够可靠读取到所述栅尺上的编码信息,所述栅尺与所述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需要处于稳定状态,不能出现过大偏移。为此所述传感器上在与所述栅尺对应的位置设置耐磨件,当栅尺发生偏移时会首先与所述耐磨件接触,所述耐磨件将所述栅尺限位在相对固定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所述耐磨件无法可靠保障所述栅尺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传感器无法可靠检测到所述栅尺上的编码,降低检测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以确保所述传感器始终保持检测的可靠性。
一种耐磨组件,包括耐磨件和弹性抵紧件,所述耐磨件用于设置在传感器本体上将栅尺限定在目标范围内,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抵紧在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用于提供防止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在纵向上发生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当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在纵向上发生相对位移时,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被横向挤压压缩。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耐磨组件,所述耐磨组件所包含的耐磨件能够设置在传感器本体上,从而将栅尺限定在目标位置,确保传感器本体能够可靠检测到栅尺上的编码信息。而且,所述耐磨件是在所述弹性抵紧件的作用下压紧在传感器本体上,在使用初期,栅尺被限位在目标范围内。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栅尺位置发生偏移,栅尺将与所述耐磨件之间发生摩擦。使用一段时间后,若所述耐磨件磨损严重,基于所述耐磨件是通过所述弹性抵紧件抵压在所述传感器本体上,则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克服所述弹性抵紧件的弹性力所带来的纵向上的摩擦力,将所述耐磨件从传感器本体上卸下更换掉。确保所述栅尺始终被限位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始终保持检测的可靠性。而且,正是基于所述耐磨件是依赖于所述弹性抵紧件的弹性力压紧在传感器本体上,因此,当有异物卡在栅尺与所述耐磨件之间时,若异物卡紧的作用力达到一定值,则所述耐磨件会随着栅尺从所述传感器本体上拉下脱离所述传感器本体,避免栅尺出现卡死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本体上用于与所述弹性抵紧件抵接的侧面为限位面,所述耐磨件上与所述限位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弹性抵紧件设置在所述耐磨件上,所述弹性抵紧件突出所述第一侧面能够与所述传感器本体抵紧,当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被向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挤压;和/或所述弹性抵紧件上用于与所述传感器本体抵紧的端面为抵压面,所述抵压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抵紧件包括弹性件和抵接块,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耐磨件连接或抵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抵接块连接或抵接,用于将所述抵接块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件的第一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抵接块突出所述第一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环形片状结构,所述限位件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抵接块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部和抵接部,所述限位部被所述限位件限位在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所述抵接部突出所述限位件,所述抵接部突出所述限位件的端面为球面,所述限位件围绕在所述抵接部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件的第一侧面设有让位槽,所述弹性抵紧件设置在所述让位槽的开口处,所述弹性抵紧件为弹片,所述弹片的外缘与所述耐磨件连接,所述弹片的中部向远离所述让位槽的底壁的方向弯折突出所述第一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件上与所述栅尺相对的面为限位侧面,所述限位侧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所述栅尺的厚度,所述栅尺的边缘能够位于所述定位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贯穿所述耐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耐磨件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更换标识涂层,所述更换标识涂层位于所述定位槽上远离所述限位侧面的一侧,所述更换标识涂层围绕在所述定位槽外;和/或所述限位侧面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在远离所述限位侧面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槽和第二段槽,所述第二段槽即为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一段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段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
一种传感组件,包括传感器和上述的耐磨组件,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有供栅尺穿过的安装总槽,所述安装总槽贯通所述传感器本体顶面和底面,所述弹性抵紧件抵紧在所述耐磨件与所述安装总槽的侧壁之间,所述耐磨件上背离所述弹性抵紧件的侧面压紧在所述安装总槽的另一侧壁上。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传感组件,通过在所述传感器本体上所述安装总槽,且在所述安装总槽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磨组件,从而保障所述传感组件检测的可靠性。而且也有效避免了栅尺出现卡死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抵紧件抵紧在所述耐磨组件与所述安装总槽的侧壁之间,从而使得所述耐磨组件能够压紧在所述安装总槽中,将栅尺限位在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目标范围内,保障检测的可靠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作用力克服所述弹性抵紧件的弹性力所带来的纵向上的摩擦力,从而将耐磨组件从所述传感器上卸下更换掉,确保检测结果始终可靠。而且,只需要更换所述耐磨组件,所述传感器可以继续使用,更换成本低。若在栅尺与耐磨件之间出现异物卡紧的情况,所述耐磨件会随着所述栅尺一起移动,脱离所述传感器本体,不会损坏所述传感器本体,同时也不会出现栅尺卡死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耐磨组件,所述安装总槽上用于与所述弹性抵紧件相对的侧壁设有凹陷,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抵压在所述凹陷中;或者,所述耐磨件上与所述弹性抵紧件抵压的位置设有凹陷,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抵压在所述凹陷中;和/或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面或底面设有第一横向标识和第二横向标识,所述第一横向标识和所述第二横向标识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栅尺的宽度一致,当所述栅尺在所述安装总槽中定位准确时,所述第一横向标识与所述第二横向标识分别指向所述栅尺的两个侧边,和/或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面或底面设有纵向标识,所述纵向标识的指示方向与所述栅尺平行,当所述栅尺在所述安装总槽中定位准确时,所述纵向标识指向所述栅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当栅尺位于所述安装总槽中目标范围内时所述传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当栅尺偏移将耐磨件磨损后所述传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性抵紧件包括弹性件和抵接块时,所述传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传感组件中卡入异物耐磨组件脱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传感其组件中耐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传感组件;20、传感器;21、传感器本体;211、安装总槽;212、凹陷;22、第一横向标识;23、第二横向标识;24、纵向标识;30、耐磨组件;31、耐磨件;311、第一侧面;3111、安装槽;3112、让位槽;312、限位件;313、限位侧面;3131、定位槽;3132、第一段槽;32、弹性抵紧件;321、抵压面;322、弹性件;323、抵接块;3231、限位部;3232、抵接部;324、弹片;33、更换标识涂层;40、栅尺;50、异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感组件10,所述传感组件10能够设置在升降电梯上,用于控制升降电梯停止在目标位置。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感组件10包括传感器20和耐磨组件30。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感器20包括传感器本体21,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设有用于供栅尺40穿过的安装总槽211。所述安装总槽211贯通所述传感器本体21顶面和底面,所述耐磨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安装总槽211中。所述栅尺40则被所述耐磨组件30限位在目标范围内,使得所述传感器本体21能够获取所述栅尺40上的编码信息,完成控制过程。所述传感器本体21设置在升降电梯的轿厢上,栅尺40设置在升降电梯的井道中,且沿纵向设置。所述轿厢在升降的过程中,栅尺40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组件30包括耐磨件31和弹性抵紧件32。所述耐磨件31用于设置在传感器本体21上将栅尺40限定在目标范围内。所述耐磨件31能够被压紧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具体的所述耐磨件31可以设置在所述安装总槽211中,所述耐磨件31与所述安装总槽211的侧壁抵紧。所述弹性抵紧件32抵紧在所述耐磨件31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用于提供防止所述耐磨件31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提在纵向上发生相对滑动的摩擦力。使得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述耐磨件31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在纵向上的相位位置稳定,确保栅尺40被限位在目标范围内,保障传感器本体21能够可靠检测到栅尺40上的编码信息。
而且,所述耐磨件31是在所述弹性抵紧件32的作用下压紧在传感器本体21上。在使用初期,栅尺40被限位在目标范围内。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栅尺40位置发生偏移,栅尺40将与所述耐磨件31之间发生摩擦。使用一段时间后,若所述耐磨件31磨损严重,基于所述耐磨件31是通过所述弹性抵紧件32抵压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则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克服所述弹性抵紧件32的弹性力所带来的摩擦力,使得所述耐磨件31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在纵向上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弹性抵紧件32被横向挤压压缩,将所述耐磨件31从传感器本体21上卸下更换掉。确保所述栅尺40始终被限位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始终保持检测的可靠性。而且,正是基于所述耐磨件31是依赖于所述弹性抵紧件32的弹性力压紧在传感器本体21上。因此,当有异物50卡在栅尺40与所述耐磨件31之间时,如图4所示,若异物50卡紧的作用力达到一定值,则所述耐磨件31会随着栅尺40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拉下,从而脱离所述传感器本体21,避免栅尺40出现卡死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用于与所述弹性抵紧件32接触的位置可以进一步设置凹陷212。或所述耐磨件31上与所述弹性抵紧件32接触的位置设有凹陷。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抵紧件32能够抵压在所述凹陷212中,使得所述耐磨组件30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栅尺40则被限位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的目标范围内,保障检测的可靠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作用力克服所述弹性抵紧件32的弹性力,从而将耐磨组件30从所述传感器20上卸下更换掉,确保检测结果始终可靠。而且,只需要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所述传感器20可以继续使用,更换成本低。如图4所示,若在栅尺40与耐磨件31之间出现异物50卡紧的情况,所述耐磨件31会随着所述栅尺40一起移动,脱离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不会损坏所述传感器本体21,同时也不会出现栅尺40卡死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也可以不设置凹陷212,所述弹性抵紧件32完全依靠自身弹性力压紧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用于与所述弹性抵紧件32抵接的侧面为限位面,所述耐磨件31上与所述限位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311,所述弹性抵紧件32设置在所述耐磨件31上,所述弹性抵紧件32突出所述第一侧面311能够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抵紧。当所述耐磨件31安装到所述传感器本体21的安装总槽211中时,所述弹性抵紧件32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抵紧,使得所述耐磨件31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相对位置固定。当所述耐磨件31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述弹性抵紧件32能够被向靠近所述第一侧面311的方向挤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抵紧件32设置在所述耐磨件31上,在所述耐磨组件30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装配时,所述弹性抵紧件32抵压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可选地,也可以将所述弹性抵紧件32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当所述耐磨组件30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装配时,所述弹性抵紧件32抵压在所述耐磨件31上。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弹性抵紧件32上用于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抵紧的端面为抵压面321,所述抵压面321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从而,在需要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时,在所述弧形面的导向作用下,更换更加方便。特别是,所述弧形面的延伸方向与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时所述耐磨组件30相对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1滑动方向一致,便于将所述耐磨组件30推进或推出所述传感器本体21的安装总槽211。
例如,在如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若将井道中栅尺40的设置方向定义为纵向,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时,所述耐磨件31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发生纵向上的相对移动,使得所述耐磨件31脱离所述传感器本体21。如图3至图7所示此时,所述弧形面的延伸方向也为纵向,能够为更换过程提供有效导向作用,提高更换的便利性。
具体地,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时所需要施加的作用力,与所述弹性抵紧件32的弹性系数k、所述弹性抵紧件32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的摩擦系数μ,以及当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设有凹陷212时,所述弹性抵紧件32插入所述凹陷212中的深度d有关。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弹性系数k为100N/mm,摩擦系数μ为0.5,深度d为4mm,则所需要提供的作用力F=k×d×μ=200N。维护人员需要给所述耐磨组件30施加纵向上200N的作用力,来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而且,当异物50卡入所述栅尺40与所述耐磨件31之间时,当所述栅尺40与所述耐磨件31之间卡紧的作用力大于200N时,所述耐磨组件30将为随所述栅尺40移动,脱离所述传感器本体21。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弹性抵紧件32包括弹性件322和抵接块323,所述弹性件322一端与所述耐磨件31连接或抵接,所述弹性件322另一端与所述抵接块323连接或抵接,用于将所述抵接块323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面311的方向抵压。
当所述耐磨组件30装配到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时,所述抵接块323在所述弹性件322的作用下压紧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从而使得所述耐磨组件30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相对位置稳定。
具体地,所述弹性件322可以为压缩弹簧。所述弹性抵紧件32的弹性系数则为所述弹性件322的弹性系数。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耐磨件31的第一侧面311设有安装槽3111,所述弹性件32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111中,所述抵接块323突出所述第一侧面311。所述安装槽3111可以作为所述抵接块323被挤压时的容纳槽。在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时,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抵接块323被所述传感器本体21挤压而退至所述安装槽3111中。当所述耐磨组件30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安装到位时,所述抵接块323在所述弹性件322的作用下突出所述第一侧面311抵压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抵接块323突出所述第一侧面311是指当所述抵接块323只受到所述弹性件322的作用力时,所述抵接块323能够突出所述第一侧面311,使得当所述耐磨组件30安装到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时,所述抵接块323能够压紧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若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没有设置所述凹陷212,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与所述第一侧面311相对的面为平面,则当所述耐磨组件30安装到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时,所述抵接块323会被所述传感器本体21抵压完全位于所述安装槽3111中。若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设有凹陷212,则如图3所示,所述抵接块323会抵压进所述凹陷212中。而且所述抵接块323可以部分位于所述凹陷212中,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3111中。
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弹性件32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111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3111的侧壁设有限位件312。所述抵接块323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部3231和抵接部3232,所述限位部3231被所述限位件312限位在远离所述第一侧面311的一侧,所述抵接部3232突出所述第一侧面311,所述限位件312围绕在所述抵接部3232外。
所述抵接部3232突出所述第一侧面311后抵压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的凹陷212中,围绕在所述抵接部3232外的所述限位件312能够为所述抵接块323提供纵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所述抵接块323不用依赖于所述弹性件322来提供纵向上的支撑力。而所述抵接部3232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之间则基于摩擦作用,而相互之间提供纵向上的作用力,进而使得所述耐磨件31能够在纵向上相对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1固定。
而且,所述限位件312围绕在所述抵接部3232外,使得将所述耐磨组件30在纵向上推移时,所述抵接块323只能够退回所述安装槽3111中,而不会发生图4和图5所示角度下上下方向上的摆动。当所述耐磨组件30未装配到所述传感器20中时,所述抵接块323会在所述弹性件322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安装槽3111的方向移动,而所述限位件312则将所述限位部3231限位在所述限位件312上朝向所述安装槽3111底壁的一侧。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12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111的开口处的环形片状结构。所述限位件312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311,所述抵接部3232突出所述限位件312的端面为球面。
所述环形片状结构围绕在所述球面外,使得所述抵接块323只能够在所述弹性件322的伸缩方向上移动。且球面的导向作用,使得所述抵接块323被挤压时移动过程更加平稳流畅。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耐磨件31的第一侧面311设有让位槽3112,所述弹性抵紧件32设置在所述让位槽3112的开口处,所述弹性抵紧件32为弹片324。所述弹片324的外缘与所述耐磨件31连接,所述弹片324的中部向远离所述让位槽3112的底壁的方向弯折突出所述第一侧面311。
如图6所示,当所述耐磨组件30装配到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时,所述弹片324基于自身的弹性变形作用力,突出抵紧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设有所述凹陷212时,所述弹片324抵紧在所述凹陷212中。所述弹片324的外缘与所述耐磨件31连接,所述弹片324在所述让位槽3112开口处的相对位置稳定。而且,在所述让位槽3112开口处设置所述弹片324结构简洁,物料种类少,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324与所述耐磨件31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弹片324在所述耐磨件31上连接牢固,且不会发生左右晃动。更换时,推移所述耐磨组件30,所述弹片324能够稳定推入所述让位槽3112中,使得所述耐磨组件30能够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脱离。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件31上与所述栅尺40相对的面为限位侧面313,所述限位侧面313设有定位槽3131,所述定位槽313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所述栅尺40的厚度,所述栅尺40的边缘能够位于所述定位槽3131中。
在升降电梯中装配时,所述耐磨组件30装配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组成所述传感组件10,所述传感组件10设置在轿厢上,所述栅尺40贯穿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的安装总槽211,所述栅尺40的边缘位于所述定位槽3131中。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传感组件10中,所述安装总槽211中设有两个所述耐磨组件30,两个耐磨件31之间相对设置,两个耐磨件31上的限位侧面313均设有所述定位槽3131,所述栅尺40纵向上的两个边缘均位于所述定位槽3131中,将所述栅尺40定位在两侧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3131贯穿所述耐磨件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里所述耐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指,当所述耐磨件31设置在所述安装总槽211中,且与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一起安装在轿厢上时,所述耐磨件31沿纵向设置,所述定位槽3131也沿纵向设置,此时所述耐磨件31的顶面即为所述上表面,所述耐磨件31的底面即为所述下表面。所述耐磨件3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更换标识涂层33。所述更换标识涂层33位于所述定位槽3131上远离所述限位侧面313的一侧,所述更换标识涂层33围绕在所述定位槽3131外。
所述栅尺40的边缘位于所述定位槽3131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若所述栅尺40与所述传感组件10之间发生偏移,则所述栅尺40会与所述定位槽3131的侧壁或底壁发生摩擦。当所述耐磨件31磨损达到极限时,所述栅尺40将与所述更换标识涂层33接触。工作人员当察觉所述更换标识涂层33与所述栅尺40之间有接触磨损时,则证明需要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
具体地,所述更换标识涂层33的颜色与所述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颜色不同,当所述栅尺40与所述更换标识涂层33之间发生摩擦,所述更换标识涂层33有磨损时,工作人员更易察觉发现,进而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
或者,在所述更换标识涂层33上设置标识纹路,以便于工作人员查看更换标识涂层33是否有磨损,是否需要更换所述耐磨组件30。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限位侧面313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在远离所述限位侧面313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槽3132和第二段槽,所述第二段槽即为所述定位槽3131,所述第一段槽3132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段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所述栅尺40的边缘位于所述定位槽3131中,当所述栅尺40发生过大偏移时,所述第一定位槽3131也可以对所述栅尺40起到限位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感器20,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上的所述凹陷212的形状与所述弹性抵紧件32抵压在所述凹陷212中的部分的形状一致。使得两者之间的抵压更加紧密,安装可靠性更高。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感器本体21的顶面或底面设有第一横向标识22和第二横向标识23。所述第一横向标识22和所述第二横向标识23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栅尺40的宽度一致,当所述栅尺40在所述安装总槽211中定位准确时,所述第一横向标识22与所述第二横向标识23分别指向所述栅尺40的两个侧边。
装配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所述栅尺40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标识22和所述第二横向标识23对齐时,则证明所述栅尺40与所述传感器20之间在横向上相对位置定位准确。
同理,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本体21的顶面或底面设有纵向标识24,所述纵向标识24的指示方向与所述栅尺40平行,当所述栅尺40在所述安装总槽211中定位准确时,所述纵向标识24指向所述栅尺40。
与所述第一横向标识22和所述第二横向标识23的使用类似,当所述栅尺40与所述纵向标识24的指向平行时,证明在纵向上所述栅尺40与所述传感器20之间相对位置定位准确。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升降电梯,包括栅尺40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传感组件10,所述传感组件10设置在轿厢上,所述栅尺40沿井道纵向设置,所述栅尺40贯穿所述安装总槽211。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升降电梯,通过在所述升降电梯中设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传感组件10,从而使得轿厢运动过程中,栅尺40能够被所述耐磨组件30限位在所述传感器本体21的目标检测范围内,保障检测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件和弹性抵紧件,所述耐磨件用于设置在传感器本体上将栅尺限定在目标范围内,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抵紧在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用于提供防止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在纵向上发生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当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在纵向上发生相对位移时,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被横向挤压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上用于与所述弹性抵紧件抵接的侧面为限位面,所述耐磨件上与所述限位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弹性抵紧件设置在所述耐磨件上,所述弹性抵紧件突出所述第一侧面能够与所述传感器本体抵紧,当所述耐磨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被向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紧件上用于与所述传感器本体抵紧的端面为抵压面,所述抵压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紧件包括弹性件和抵接块,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耐磨件连接或抵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抵接块连接或抵接,用于将所述抵接块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件的第一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抵接块突出所述第一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环形片状结构,所述限位件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抵接块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部和抵接部,所述限位部被所述限位件限位在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所述抵接部突出所述限位件,所述抵接部突出所述限位件的端面为球面,所述限位件围绕在所述抵接部外。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件的第一侧面设有让位槽,所述弹性抵紧件设置在所述让位槽的开口处,所述弹性抵紧件为弹片,所述弹片的外缘与所述耐磨件连接,所述弹片的中部向远离所述让位槽的底壁的方向弯折突出所述第一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件上与所述栅尺相对的面为限位侧面,所述限位侧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所述栅尺的厚度,所述栅尺的边缘能够位于所述定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贯穿所述耐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耐磨件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更换标识涂层,所述更换标识涂层位于所述定位槽上远离所述限位侧面的一侧,所述更换标识涂层围绕在所述定位槽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侧面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在远离所述限位侧面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槽和第二段槽,所述第二段槽即为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一段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段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
11.一种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组件,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有供栅尺穿过的安装总槽,所述安装总槽贯通所述传感器本体顶面和底面,所述弹性抵紧件抵紧在所述耐磨件与所述安装总槽的侧壁之间,所述耐磨件上背离所述弹性抵紧件的侧面压紧在所述安装总槽的另一侧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组件为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耐磨组件,所述安装总槽上用于与所述弹性抵紧件相对的侧壁设有凹陷,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抵压在所述凹陷中;或者,所述耐磨件上与所述弹性抵紧件抵压的位置设有凹陷,所述弹性抵紧件能够抵压在所述凹陷中;和/或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面或底面设有第一横向标识和第二横向标识,所述第一横向标识和所述第二横向标识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栅尺的宽度一致,当所述栅尺在所述安装总槽中定位准确时,所述第一横向标识与所述第二横向标识分别指向所述栅尺的两个侧边,和/或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面或底面设有纵向标识,所述纵向标识的指示方向与所述栅尺平行,当所述栅尺在所述安装总槽中定位准确时,所述纵向标识指向所述栅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23654.6A CN111517193B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23654.6A CN111517193B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17193A CN111517193A (zh) | 2020-08-11 |
CN111517193B true CN111517193B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1902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23654.6A Active CN111517193B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17193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98267A (en) * | 1987-01-20 | 1989-01-17 |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 Elevator system having an improved selector |
JPH11160104A (ja) * | 1997-12-01 | 1999-06-18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リニヤエンコーダ |
JP2008526650A (ja) * | 2005-01-07 | 2008-07-24 | テュセンクルプ アウフツューゲ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 エレベ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エレベータ・ユニット用の制御装置 |
CN204897072U (zh) * | 2015-03-09 | 2015-12-23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09484933A (zh) * | 2018-12-29 | 2019-03-19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轿厢位置和速度检测系统及其自检方法 |
CN208736432U (zh) * | 2018-07-20 | 2019-04-12 | 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检测电梯绝对位置的磁编码器 |
CN110127483A (zh) * | 2019-05-28 | 2019-08-16 | 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故障救援系统 |
-
2020
- 2020-03-26 CN CN202010223654.6A patent/CN1115171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98267A (en) * | 1987-01-20 | 1989-01-17 |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 Elevator system having an improved selector |
JPH11160104A (ja) * | 1997-12-01 | 1999-06-18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リニヤエンコーダ |
JP2008526650A (ja) * | 2005-01-07 | 2008-07-24 | テュセンクルプ アウフツューゲ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 エレベ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エレベータ・ユニット用の制御装置 |
CN204897072U (zh) * | 2015-03-09 | 2015-12-23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208736432U (zh) * | 2018-07-20 | 2019-04-12 | 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检测电梯绝对位置的磁编码器 |
CN109484933A (zh) * | 2018-12-29 | 2019-03-19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轿厢位置和速度检测系统及其自检方法 |
CN110127483A (zh) * | 2019-05-28 | 2019-08-16 | 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故障救援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17193A (zh) | 2020-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338924U (zh) | 一种标定支架 | |
EP1568559B2 (en) | A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 |
US4109585A (en) | Frictionally snubbed railway car truck | |
US20100058552A1 (en) |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 |
CN101304907A (zh) | 塑料关节杆 | |
KR101602220B1 (ko) | 지지 장치를 갖춘 리니어 모듈 | |
CN111517193B (zh) | 耐磨组件和传感组件 | |
WO2014087443A1 (ja) | 鉄道車両用のドア装置及び鉄道車両 | |
CN107445019B (zh) | 滑动导靴、电梯及计算滑动导靴与导轨之间摩擦力的方法 | |
US5778758A (en) | Linearly guided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system with a cover tape | |
US20080222834A1 (en) | Wiper | |
US5421437A (en) | Unit guide wear plate | |
JPH0212564Y2 (zh) | ||
JPH0771455A (ja) |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 |
US20040065486A1 (en) | Scale device | |
IT201800008266A1 (it) | Supporto per impalcati di ponti, viadotti e simili | |
CN207467952U (zh) | 滑动导靴和电梯 | |
JP2008267960A (ja) | レール削正位置確認定規 | |
KR850001825B1 (ko) | 마찰슈즈 마모 인디케이터(Friction shoe wear indicator) | |
CN220829154U (zh) | 用于滚轮导靴的弹簧和/或限位弹性元件的距离测量装置 | |
CN210029657U (zh) | 一种电梯导向结构以及滚轮导向电梯 | |
CN105952786A (zh) | 一种智能控制的轨道导向设备 | |
EP1449800A1 (en) | Emergency stopper of elevator | |
CN105782240A (zh) | 一种轨道导向组件 | |
CN215639153U (zh) | 电梯导靴用检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