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2454B - 波长转换部件、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波长转换部件、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12454B CN111512454B CN201880082217.8A CN201880082217A CN111512454B CN 111512454 B CN111512454 B CN 111512454B CN 201880082217 A CN201880082217 A CN 201880082217A CN 111512454 B CN111512454 B CN 1115124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velength conversion
- layer
- base material
- polymer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1—Wavelength conversion means
- H10H20/8511—Wavelength conversion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e.g. binder
- H10H20/851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10H20/8513—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having two or mor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5—Ester polymer, e.g. polycarbonate, polyacrylate or polyest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07—Films for enhancing the luminan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5—Dielectric stack 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36—Micro- or nanomateri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1—Wavelength conversion means
- H10H20/8515—Wavelength conversion means not being in contact with the bod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的波长转换部件以及使用该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依次具有第1基材、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第1基材及第2基材均为依次具有支撑体、阻挡层及有机层的基材,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阻挡层均至少含有铝及磷,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均为使用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A和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组合物来形成的层,波长转换层为在由丙烯酸树脂形成的基质中分散有选自由量子点、荧光体粒子及荧光体色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长转换部件、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板显示器作为耗电量少、节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逐年扩大。
并且,在平板显示器市场上,作为LCD性能改善,正在致力于提高颜色再现性,提出了利用包含转换入射光的波长而射出的量子点(Quantum Dot:QD)作为发光材料(荧光体)的波长转换层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使用在支撑体上具有1组以上的无机层和作为上述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且最表面为有机层的功能性复合膜的方式,具体而言,记载了一种以功能性复合膜的最表面的有机层为内侧来夹持量子点层而成的量子点膜,该量子点层将量子点分散于粘合剂中而成([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8])。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10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量子点膜进行研究的结果,明确了无机层和最表面的有机层的密合性有时会因无机层的种类而变差,在裁剪量子点膜时,有可能会在裁剪后的端部产生剥离。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的波长转换部件以及使用该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使与波长转换层的主表面(表面及背面)接触的有机层均为使用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A和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组合物来形成的层,能够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并且完成了本发明。
即,发现能够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上述课题。
[1]一种波长转换部件,其依次具有第1基材、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
第1基材及第2基材均为依次具有支撑体、阻挡层及有机层的基材,
第1基材、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设置成第1基材中的有机层、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依次彼此接触,
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阻挡层均至少含有铝及磷,
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均为使用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A和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组合物来形成的层,
波长转换层为在由丙烯酸树脂形成的基质中分散有选自由量子点、荧光体粒子及荧光体色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层。
[2]根据[1]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物A与聚合物B的质量比在40∶60~80∶20的范围内。
[3]根据[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组合物还含有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C。
[4]根据[3]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质量为3~30质量%。
[5]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聚合物A在主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
[6]根据[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聚合物B的双键当量为500~3000g/mol。
[7]根据[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500000。
[8]根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构成波长转换层的基质的丙烯酸树脂为在分子中具有1个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单官能丙烯酸类单体与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的共聚物。
[9]根据[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组合物还含有树脂粒子或无机粒子。
[10]根据[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组合物还含有氟系表面活性剂或硅酮系表面活性剂。
[11]根据[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的厚度均在0.1~1μm的范围内。
[12]根据[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在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支撑体的与阻挡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贴附厚度为40μm以上的保护膜而成。
[13]一种背光单元,其具有[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和光源。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13]所述的背光单元和液晶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的波长转换部件以及使用该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概念性地说明本发明的背光单元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3是概念性地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是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包括“~”的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波长转换部件]
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为依次具有第1基材、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的波长转换部件。
并且,第1基材及第2基材均为依次具有支撑体、阻挡层及有机层的基材。
并且,第1基材、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设置成第1基材中的有机层、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依次彼此接触。
并且,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阻挡层均至少含有铝及磷。
并且,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均为使用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A和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组合物(以下,还称为“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来形成的层。
并且,波长转换层为在由丙烯酸树脂形成的基质中分散有选自由量子点、荧光体粒子及荧光体色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层。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均为使用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A和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组合物来形成的层,能够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
对此,详细内容尚不明确,但本发明人推测如下。
即,本发明人推测这是因为,通过在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中掺和聚合物A而形成的有机层通过聚合物A的粘合力提高了与第1基材及第2基材中的阻挡层之间的密合性,并且,通过在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中掺和聚合物B而形成的有机层中含有的聚合物B与波长转换层中含有的丙烯酸树脂化学键合,提高了有机层与波长转换层之间的密合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所示的波长转换部件10为依次具有第1基材1、波长转换层3及第2基材2的波长转换部件。
并且,如图1所示,第1基材1及第2基材2均为依次具有支撑体4、阻挡层5及有机层6的基材。
而且,如图1所示,第1基材1、波长转换层3及第2基材2设置成第1基材1中的有机层6、波长转换层3及第2基材2中的有机层6依次彼此接触。
以下,对波长转换部件10的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第1基材及第2基材〕
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所具有的第1基材及第2基材(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分的情况下还简称为“基材”。)均为依次具有支撑体、阻挡层及有机层的基材。
<支撑体>
作为构成基材的支撑体,只要能够保持后述的阻挡层,则材质、厚度等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塑料薄膜。在此,作为上述塑料薄膜,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包括聚乙烯(P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PI)、透明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基树脂(PMMA)、聚碳酸酯(PC)、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稀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环状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及三乙酰基纤维素(TAC)等树脂材料的薄膜。
其中,优选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树脂的薄膜。
作为聚酯树脂,除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外,还能够使用由下述多元酸成分和二醇成分获得的聚酯。
即,作为多元酸成分,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2,6-萘二甲酸、1,4-环己烷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偏苯三酸、均苯四酸、二聚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等。
并且,作为二醇成分,例如可举出乙二醇、1,4-丁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甲苯二醇、二羟甲基丙烷等和聚(环氧乙烷)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等。
支撑体的厚度只要根据用途和形成材料等适当设定即可。
在本发明中,从充分确保波长转换膜的机械强度且轻型化、薄型化、挠性等也优异的观点考虑,支撑体的厚度优选为5~100μm,更优选为10~50μm。
<阻挡层>
构成基材的阻挡层为至少含有铝及磷的层,优选为透湿度为100g/m2/24h以下的层,更优选为10g/m2/24h以下的层,进一步优选为5g/m2/24h以下的层。
在此,透湿度是指,按照JIS Z 0208:1976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式法)”中记载的方法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通过24小时的水蒸气的量(g/m2/24h)。
(铝)
含有阻挡层的铝优选作为含有铝的化合物(以下,简称为“铝化合物”。)而含有。
作为铝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氯化铝、硝酸铝、乙酸铝、三(2,4-戊二酸)铝、三甲氧基铝、三乙氧基铝、三正丙氧基铝、三异丙氧基铝、三正丁氧基铝、三仲丁氧基铝、三叔丁氧基铝等,其中,优选三异丙氧基铝及三仲丁氧基铝。
(磷)
阻挡层中含有的磷优选作为含有磷的化合物(以下,简称为“磷化合物”。)而含有。
作为磷化合物,可举出无机磷化合物及有机磷化合物,优选无机磷化合物。
作为无机磷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磷酸、二磷酸、三磷酸、缩合4分子以上的磷酸而成的多磷酸、亚磷酸、膦酸、亚膦酸、次膦酸、三价膦酸等磷的含氧酸;它们的盐(例如,磷酸钠);它们的衍生物(例如,卤化物(例如,磷酰氯)、脱水物(例如,五氧化二磷));等。
上述铝化合物及磷化合物也可以作为各自的一部分彼此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而含有。
作为这种反应产物,例如可举出含有铝的金属氧化物和无机磷化合物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等。
阻挡层的厚度只要根据用途和形成材料等适当设定即可。
在本发明中,从充分确保阻挡性能且轻型化、薄型化、挠性等也优异的观点考虑,阻挡层的厚度优选为0.05~5μm,更优选为0.1~2μm。
<有机层>
构成基材的有机层为使用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A和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来形成的层。
以下,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物A及聚合物B以及任意成分进行说明。
(聚合物A)
聚合物A只要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定。
在此,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通过基于JIS K 7121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的值。
并且,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00~50℃,更优选为-50~30℃。
在本发明中,从使与阻挡层之间的密合性变得更加良好的观点考虑,聚合物A优选与阻挡层具有极性相互作用,更优选为在主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聚合物。
在此,作为氨基甲酸酯键,优选由-NRCOO-或-OCONR-(R表示氢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表示的键。另外,作为上述烷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举出卤素原子、羟基、氨基。
这种主链结构能够通过使二异氰酸酯等聚异氰酸酯成分和二醇等多元醇成分反应来形成。
作为能够形成氨基甲酸酯键的聚异氰酸酯成分,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聚酸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能够形成氨基甲酸酯键的多元醇成分,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1,3-丁二醇、新戊二醇、甲基戊二醇、1,6-己二醇、三甲基六亚甲基二醇、2-甲基辛二醇、1,9-壬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三环癸二甲醇、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辛烷、季戊四醇、聚丁二醇等。
(聚合物B)
聚合物B只要为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定,但从充分确保与波长转换层中含有的丙烯酸树脂之间的交联密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具有由下述式(I)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化学式1]
上述式(I)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并且,上述式(I)中,L1表示单键或-O-、-C(=O)-、-(C=O)O-、-(C=O)NR3-、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脂肪族基团、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基团及选自包括它们的组合的组中的2价连接基团。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以下,对上述式(I)中的L1的一方式所表示的上述2价连接基团进行说明。
首先,关于上述式(I)中的L1的一方式所表示的-(C=O)NR3-,如上所述,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在此,作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1~18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等),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尤其优选为甲基或乙基。
并且,关于上述式(I)中的L1的一方式所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脂肪族基团及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基团,作为可具有的取代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烷基、烷氧基、卤素原子、羟基等。
在此,作为烷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1~18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等),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尤其优选为甲基或乙基。
并且,作为烷氧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1~18的烷氧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丁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等),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尤其优选为甲氧基或乙氧基。
并且,作为卤素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其中,优选为氟原子、氯原子。
并且,作为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脂肪族基团,例如可举出上述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亚烷基等。
在此,作为直链状的亚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亚癸基等。
并且,作为支链状的亚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二甲基亚甲基、甲基亚乙基、2,2-二甲基亚丙基、2-乙基-2-甲基亚丙基等。
并且,作为环状的亚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环亚丙基、环亚丁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环亚辛基、环亚癸基、金刚烷-二基、降冰片烷-二基、外-四氢二环戊二烯-二基等,其中,优选环亚己基。
并且,作为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基团,例如可举出上述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等。
在此,作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亚苯基、亚二甲苯基、亚联苯基、亚萘基、2,2’-亚甲基双苯基等,其中,优选亚苯基。
在本发明中,上述式(I)中的L1,优选为上述2价连接基团,更优选为在与主链连接的部分具有-(C=O)O-的2价连接基团,而不是单键。
在本发明中,从由交联密度的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内部应力的调整的观点和使与波长转换层之间的密合性变得更加良好的观点考虑,聚合物B的双键当量优选为500~3000g/mol,更优选为750~2500g/mol,进一步优选为1000~2000g/mol。
在此,聚合物B的双键当量表示每1摩尔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质量。
在本发明中,从在形成有机层的时点卷取成辊状时耐粘连性变得良好的观点考虑,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0~500000,更优选为100000~45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00~400000。
在此,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定义为基于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值。关于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例如能够使用EcoSEC HLC-8 320GPC(TOSOHCORPORATION制)作为GPC装置,使用3根TSKgel Sup erAWM-H(TOSOH CORPORATION制)作为管柱,使用NMP(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洗脱液,在流速0.50ml/min且温度40℃的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并作为聚苯乙烯换算值来计算。
在本发明中,从有机层与阻挡层之间的密合性及有机层与波长转换层之间的密合性变得更加良好且能够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的观点考虑,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含有的上述聚合物A与聚合物B的质量比优选在40∶60~80∶2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50~70∶30的范围内。
(多官能单体C)
从通过提高有机层的凝聚力来抑制有机层的凝聚破坏且能够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的观点考虑,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C。
作为多官能单体C,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20的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加成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总碳原子数为10~60的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加成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总碳原子数为10~100的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甲基)丙烯酸酯”为表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标记。
从确保有机层的凝聚力且与波长转换层及阻挡层之间的密合性变得更加良好的观点考虑,含有多官能单体C时的含量相对于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质量优选为3~30质量%,更优选为5~20质量%。
(粒子)
从在形成有机层的时点卷取成辊状时耐粘连性变得良好的观点考虑,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树脂粒子或无机粒子,更优选含有树脂粒子。
作为上述树脂粒子,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乙烯亚胺、聚苯乙烯、聚氨酯、聚脲、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羟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几丁质、壳聚糖等树脂粒子,其中,可优选举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粒子。
作为树脂粒子还能够使用市售品。
作为市售的树脂粒子,具体而言,可举出:Mitsui Chemicals,Inc.制的Chemipearl W100、W200、W300、W308、W310、W400、W401、W4005、W410、W500、WF640、W700、W800、W900、W950、WP100;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的MX-150、MX-180、MX-300、MX-500、MX-1000、MX-1500H、MX-2000、MR-2HG、MR-7HG、MR-10HG、MR-3GSN、MR-5GSN、MR-2G、MR-7G、MR-10G、MR-20G、MR-5C、MR-7GC、SX-130H、SX-350H、SX-500H、SGP-50C、SGP-70C;SEKISUI PLASTICS CO.,LTD.制的MBX-5、MBX-8、MBX-12、MBX-15、MBX-20、MB20X-5、MB30X-5、MB30X-8、MB30X-20、SBX-6、SBX-8、SBX-12、SBX-17;等。
从确保充分的耐粘连性且维持与波长转换层及阻挡层之间的良好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含有粒子(尤其,树脂粒子)时的含量相对于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质量优选为0.05~5质量%,更优选为0.1~2质量%。
(表面活性剂)
从在刚形成有机层之后卷取成辊状时耐粘连性变得良好的观点考虑,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氟系表面活性剂或硅酮系表面活性剂,更优选含有氟系表面活性剂。
作为氟系表面活性剂,优选具有氟烷基的化合物。
在此,氟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20,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10,可以为直链(例如-CF2CF3、-CH2(CF2)4H、-CH2(CF2)8CF3、-CH2CH2(CF2)4H等),也可以为支链结构(例如CH(CF3)2、CH2CF(CF3)2、CH(CH3)CF2CF3、CH(CH3)(CF2)5CF2H等),也可以为脂环式结构(优选为5元环或6元环,例如全氟环己基、全氟环戊基或被它们取代的烷基等)。并且,可以具有醚键(例如CH2OCH2CF2CF3、CH2CH2OCH2C4F8H、CH2CH2OCH2CH2C8F17、CH2CH2OCF2CF2OCF2CF2H等)。可以在同一分子中含有多个氟烷基。
氟系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含有1个或多个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芳基、肉桂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羟基、聚氧化烯基、羧基、氨基等的取代基。
并且,氟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为与不含氟原子的化合物的聚合物或低聚物,分子量并无特别限制。
氟系表面活性剂的氟原子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0~70质量%。
作为氟系表面活性剂,还能够使用市售品。
作为市售的氟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DAIKIN INDUSTRIES,LTD.制的R-2020、M-2020、R-3833、M-3833;DIC Corporation制的MEGAFACE F-784、F-171、F-172、F-179A、F-114、F-251、F-281、F-410、F-430、F-444、F-477、F-510、F-511、F-552、F-553、F-554、F-555、F-556、F-557、F-558、F-559、F-560、F-561、F-562、F-563、F-563、F-567、F-567、F-569、F-570、F-571、R-40、R-41、R-43、R-94、RS-72-K、RS-72-K、RS-76-E、RS-76-NS、RS-90、DEFENSAMCF-300;等。
从确保充分的耐粘连性且维持与波长转换层及阻挡层之间的良好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含有表面活性剂时的含量相对于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质量优选为0.05~5质量%,更优选为0.1~2质量%。
(聚合引发剂)
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聚合引发剂。
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优选为能够通过紫外线照射开始聚合反应的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α-羰基化合物(记载于美国专利第2367661号、美国专利第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偶姻醚(记载于美国专利第2448828号说明书)、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记载于美国专利第2722512号说明书)、多核醌化合物(记载于美国专利第3046127号、美国专利第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三芳基咪唑二聚物和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记载于美国专利第3549367号说明书)、吖啶及吩嗪化合物(记载于日本特开昭60-105667号公报、美国专利第4239850号说明书)及噁二唑化合物(记载于美国专利第4212970号说明书)、酰基氧化膦化合物(记载于日本特公昭63-040799号公报、日本特公平5-02923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09578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029997号公报)等。
(溶剂)
从形成有机层的操作性等观点考虑,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溶剂。
作为溶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酮类(例如,丙酮、2-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等)、醚类(例如,二噁烷、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例如,己烷等)、脂环式烃类(例如,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例如,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卤化碳类(例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苯、氯甲苯等)、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水、醇类(例如,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乙酸酯类、亚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
(有机层的形成方法)
在本发明中,作为有机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举出将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上述阻挡层上并通过聚合使其固定的方法等。
作为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举出绕线棒涂法、挤压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逆向凹版涂布法及、模涂法等。
并且,聚合条件并无特别限定,但在基于光照射的聚合中,优选使用紫外线。照射量优选为10mJ/cm2~50J/cm2,更优选为20mJ/cm2~5J/cm2,进一步优选为30mJ/cm2~3J/cm2,尤其优选为50~1000mJ/cm2。并且,为了促进聚合反应,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实施。
在本发明中,从与阻挡层和波长转换层之间的密合性变得更加良好且抑制波长转换部件的端部的劣化的观点考虑,构成基材的有机层的厚度优选为0.1~1μm,更优选为0.3~0.8μm。
〔波长转换层〕
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的波长转换层为在由丙烯酸树脂形成的基质中分散有选自由量子点、荧光体粒子及荧光体色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层。在此,丙烯酸树脂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
<基质>
作为构成波长转换层的基质的丙烯酸树脂,能够适当使用日本特开2010-079175号公报的[0033]至[0063]段中记载的丙烯酸树脂或共聚成分。
在本发明中,从确保基质的阻挡性能的观点考虑,构成波长转换层的基质的丙烯酸树脂优选为在分子中具有1个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单官能丙烯酸类单体和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的共聚物。
单官能丙烯酸类单体是指,在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例如优选使用具有碳原子数4~30的长链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30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从提高后述的量子点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2~22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单官能丙烯酸类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油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山嵛酯、丁基(甲基)丙烯酰胺、辛基(甲基)丙烯酰胺、月桂基(甲基)丙烯酰胺、油基(甲基)丙烯酰胺、硬脂基(甲基)丙烯酰胺、山嵛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其中,尤其优选(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油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
另一方面,作为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可举出与作为上述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任意成分而叙述的多官能单体C相同的单体。
波长转换层中的基质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根据丙烯酸类单体的种类和波长转换层的厚度等适当设定即可。
基质的含量相对于波长转换层的总质量优选为90~99.9质量%,更优选为92~99质量%。
<量子点>
作为分散于基质中的量子点,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根据所要求的波长转换的性能等适当选择各种公知的量子点即可。
作为量子点,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2012-169271号公报的[0060]至[0066]段中记载的量子点。
并且,量子点能够没有任何限制地使用市售品。量子点的发光波长通常能够通过粒子的组成、尺寸来进行调整。
并且,量子点可以仅适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在同时使用2种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发射光的波长不同的2种以上的量子点。
<荧光体粒子>
作为所使用的荧光体粒子,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根据所要求的波长转换的性能等适当选择各种公知的荧光体粒子即可。作为一例,可举出用于LED芯片的波长转换的YAG、α-SiAlON、β-SiAlON、CASN、SCASN、KSF荧光体等。
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只要根据用途和形成材料等适当设定即可。
在本发明中,从充分确保将波长转换部件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的亮度且轻型化、薄型化、挠性等也优异的观点考虑,波长转换层的厚度优选为10~200μm,更优选为30~150μm。
如在图1中也示出,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中,将上述基材(第1基材及第2基材)和波长转换层设置成第1基材中的有机层、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依次彼此接触。
并且,从制作波长转换部件时的阻挡层的强度确保及用作波长转换部件时的强度确保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可以在基材中的支撑体的与阻挡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经由粘接剂等贴附有厚度为40μm以上的保护膜。
作为保护膜,例如可举出玻璃基板及聚合物薄膜等。
在制作波长转换部件时贴附的保护膜可以在制作后剥离。
作为聚合物薄膜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三乙酰基纤维素(TAC)、二乙酰基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类聚合物;聚碳酸酯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聚合物;降冰片烯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的聚合物、环状共轭二烯的聚合物、二烯基脂环式烃聚合物等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氯乙烯类聚合物;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砜类聚合物;聚醚砜类聚合物;聚醚醚酮类聚合物;聚苯硫醚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类聚合物;芳酯类聚合物;聚甲醛类聚合物;环氧类聚合物;或混合这些聚合物而成的聚合物;等。
并且,从确保膜强度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可以与其他背光用光学片接合。通过进行接合会增加部件整体的膜强度,因此促进使用40μm以下的薄基材作为波长转换部件的基材或减少其他背光用光学片的基材,减小背光的总厚度,能够提供设置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
作为一方式,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可以与在其中一个主表面具有带周期性的凹凸结构的部件接合。从提高亮度及聚光的观点考虑,优选将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与在其中一个主表面具有带周期性的凹凸结构的部件的另一个主表面部分接合。
作为在其中一个主表面具有带周期性的凹凸结构的部件,例如可举出棱镜片。棱镜片可以为具有沿1方向排列有凹凸的条纹结构的部件,也可以为重叠多层不同朝向的条纹结构而成的复合部件。还优选为2片棱镜结构和电介质多层膜层叠为一体的部件。
部分接合是指,仅面内的一部分接合而其他部分未接合的状态。作为一例,包括仅在面内的一部分涂覆粘合剂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接合部在主表面所占的面积率优选为0.1%以上且小于10%,更优选为0.5%以上且小于5%,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且小于2%。
若面积率低,则接合会不充分而无法充分确保膜强度,若面积率高,则会失去凹凸结构的聚光功能,因此背光的亮度降低。
接合能够使用粘接剂、粘合剂等公知的接合剂。接合剂的折射率优选为1.45以下,更优选为1.4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8以下。因折射率低,即使接合也能够维持聚光功能。
[背光单元]
本发明的背光单元为具有上述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和光源的背光单元。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背光单元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背光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背光单元50具备:面状光源52C,由射出一次光(蓝色光LB)的光源52A和引导从光源52A射出的一次光并将其射出的导光板52B构成;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54,设置于面状光源52C上;反射板56A,夹着面状光源52C与波长转换部件54对置配置;及逆反射性部件56B。另外,在图2中,关于反射板56A、导光板52B、波长转换部件54及逆反射性部件56B示出了相间的图,但实际上它们可以彼此密合形成。
波长转换部件54将从面状光源52C射出的一次光LB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激发光而发出荧光,并射出由该荧光构成的二次光(绿色光LG、红色光LR)及透射波长转换部件54的一次光LB。例如,波长转换部件54为通过第1基材膜12及第2基材膜14夹持含有通过蓝色光LB的照射发出绿色光LG的量子点和发出红色光LR的量子点的含荧光体层16而构成的含荧光体膜10。
在图2中,从波长转换部件54射出的LB、LG、LR入射于逆反射性部件56B,并且所入射的各光在逆反射性部件56B与反射板56A之间反复反射,并多次通过波长转换部件54。其结果,在波长转换部件54中,足够量的激发光(蓝色光LB)被含荧光体层16内的荧光体24(在此为量子点)吸收,并发出所需量的荧光(LG、LR),从而白色光LW从逆反射性部件56B体现而射出。
从实现高亮度且高颜色再现性的观点考虑,作为背光单元50,优选使用经多波长光源化的背光单元。例如,优选发出:在430~480nm的波长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且具有半宽度为100nm以下的发光强度的峰值的蓝色光;在500~600nm的波长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且具有半宽度为100nm以下的发光强度的峰值的绿色光;及在600~680nm的波长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且具有半宽度为100nm以下的发光强度的峰值的红色光。
从进一步提高亮度及颜色再现性的观点考虑,由背光单元50发出的蓝色光的波长带更优选为440~460nm。
从相同的观点考虑,由背光单元50发出的绿色光的波长带优选为520~560nm,更优选为520~545nm。
并且,从相同的观点考虑,由背光单元50发出的红色光的波长带更优选为610~640nm。
并且,从相同的观点考虑,由背光单元50发出的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的各发光强度的半宽度均优选为80nm以下,更优选为5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nm以下,尤其优选为30nm以下。它们中,蓝色光的各发光强度的半宽度尤其优选为25nm以下。
作为光源52A,例如为发出在430~480nm的波长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蓝色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但也可以使用发出紫外光的紫外线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52A,除发光二极管以外还能够使用其他激光光源。在具备发出紫外光的光源的情况下,只要在波长转换部件54的含荧光体层16(波长转换层)中含有通过紫外光的照射发出蓝色光的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及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即可。
如图2所示,面状光源52C可以是由光源52A和引导从光源52A射出的一次光并将其射出的导光板52B构成的面状光源,也可以是光源52A以排列成与波长转换部件54平行的平面状的方式配置且具备扩散板代替导光板52B的面状光源。前一面状光源通常称为边缘照明方式,后一面状光源通常称为直下型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面状光源用作光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光源还能够使用除面状光源以外的光源。
(背光单元的结构)
作为背光单元的结构,在图2中,对将导光板和反射板等作为构成部件的边缘照明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直下型方式。作为导光板能够无任何限制地使用公知的导光板。
并且,作为反射板56A并无特别限制,能够使用公知的反射板,并且记载于日本专利3416302号公报、日本专利3363565号公报、日本专利4091978号公报、日本专利3448626号公报等中,这些公报的内容可编入到本发明中。
逆反射性部件56B可以由公知的扩散板或扩散片、棱镜片(例如,Sumito mo 3MLimited制BEF系列等)、导光器等构成。关于逆反射性部件56B的结构,记载于日本专利3416302号公报、日本专利3363565号公报、日本专利4091978号公报、日本专利3448626号公报等中,这些公报的内容可编入到本发明中。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为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背光单元和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60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50和对置配置在背光单元的逆反射性部件侧的液晶盒单元62。
如图3所示,液晶盒单元62构成为通过偏振片68、70夹持液晶盒64,偏振片68构成为通过偏振片保护膜76和78保护偏振器72的两个主表面,偏振片70构成为通过偏振片保护膜82和84保护偏振器74的两个主表面。
关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60的液晶盒64、偏振片68、70及其构成要件,并无特别限定,能够无任何限制地使用通过公知的方法制作的产品和市售品。并且,当然也能够在各层之间设置粘接层等公知的中间层。
关于液晶盒64的驱动模式,并无特别的限制,能够利用扭曲向列(TN)、超扭曲向列(STN)、垂直对齐(VA)、面内切换(IPS)、光学补偿弯曲排列(OCB)等各种模式。液晶盒优选为VA模式、OCB模式、IPS模式或TN模式,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作为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可举出日本特开2008-262161号公报的图2所示的结构作为一例。但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并无特别限制,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
液晶显示装置60根据需要还具有进行光学补偿的光学补偿部件、粘接层等附带的功能层。并且,还可以与滤色器基材、薄层晶体管基材、透镜膜、扩散片、硬涂层、防反射层、低反射层、防眩层等一同(或代替这些)配置有前向散射层、底漆层、抗静电层、底涂层等表面层。
背光单元50侧的偏振片68可以具有相位差膜作为液晶盒64侧的偏振片保护膜78。作为这种相位差膜,能够使用公知的纤维素酰化物膜等。
另外,本发明的背光单元不仅能够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还能够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和以微型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显示装置。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示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适当进行变更。因此,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具体例来限制性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带阻挡层的支撑体〕
作为带阻挡层的支撑体,使用了KURARAY CO.,LTD.制的KURARISTE R CI〔支撑体:PET膜(厚度:12μm)、阻挡层(厚度:0.5μm)〕。
另外,使用Rigaku Corporation制Primus II,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X-rayfluorescence analysis:XRF)确认了KURARISTER CI的阻挡层含有铝和磷。
〔保护膜的贴附〕
在带阻挡层的支撑体的支撑体侧的表面贴附PANAPROTECT CT50(厚度50μm、PANACCorporation制)作为保护膜。
〔有机层的形成〕
在带阻挡层的支撑体的阻挡层侧的表面以以下顺序形成了有机层。
首先,称取作为聚合物A的羟基末端氨基甲酸酯树脂(TAKELAC A-520、玻璃化转变温度:-17℃、Mitsui Chemicals,Inc.制)120质量份、作为聚合物B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聚合物(ACRIT 8BR500、双键当量:1700g/mol、重均分子量:200000、Taisei Fine ChemicalCo.,Ltd.制)105质量份及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TPO、BASF公司制)1.0质量份,将它们溶解于甲基乙基酮中,制成了固体成分浓度7%的涂布液(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另外,TAKELAC A-520及ACRIT 8BR500均为与聚合物一并含有溶剂的商品,固体成分浓度分别为50%、37%。因此,预先在120℃的恒温层加热30分钟而使溶剂挥发之后测定了TAKELAC A-52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接着,使用模涂布机通过辊对辊直接将该涂布液涂布于上述阻挡层表面,并使其在100℃的干燥区中通过3分钟。
之后,在用加热至60℃的加热辊保持的同时照射(积算照射量约300mJ/cm2)紫外线使其固化并卷取,制作了依次层叠有有机层、阻挡层及支撑体的基材。另外,形成于支撑体上的有机层的厚度为0.6μm。
〔波长转换层的制作〕
在制备下述量子点分散液1并通过孔径0.2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进行过滤之后,减压干燥30分钟来用作涂布液。
[化学式2]
(在上述中,R表示CH2CHCOOCH2。硅烷偶联剂C是参考日本特开2009-06777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合成的。)
作为量子点1及2,使用了下述具有壳核结构(InP/ZnS)的纳米晶体。
量子点1:INP530-10(NN-LABS,LLC制):荧光半宽度65nm
量子点2:INP620-10(NN-LABS,LLC制):荧光半宽度70nm
将先制作的基材用作第1基材,并在第1基材的有机层的表面上涂布了量子点分散液1。
接着,在进行氮气吹扫的同时使用160W/cm2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Co.,Ltd.制)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形成了厚度280μm的波长转换层1。
接着,将先制作的基材用作第2基材,并通过层合处理粘接了第2基材的有机层和波长转换层1。
之后,剥离贴附于第1基材及第2基材的保护膜,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实施例2~4]
将涂布液(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组成变更为下述表1所示的组成,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另外,下述表1中,MX-150及RS-90分别表示以下示出的添加剂。
·MX-150:树脂粒子(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
·RS-90:氟系表面活性剂(DIC Corporation制)
[实施例5]
作为保护膜,贴附厚度50μm的PET膜(Cosmoshine A4300、TOYOBO CO.,LTD.制)来代替PANAPROTECT CT50(厚度50μm、PANAC Corporatio n制)且未剥离贴附于第1基材及第2基材的保护膜,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比较例1]
未形成有机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比较例2]
作为涂布液(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使用了国际公开第2016/103720号的[0201]段中记载的双组分反应型聚氨酯系粘接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比较例3]
作为有机层,使用了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1051号公报)的[0112]段中记载的表面有机层18,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另外,下述表1中,ACRIT 8UH-1006为在侧链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双键当量:366g/mol、重均分子量:20000、Taisei Fine Chemi cal Co.,Ltd.制)。
[实施例6]
将涂布液(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组成变更为下述表1所示的组成且使用了下述荧光体分散液1来代替量子点分散液,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波长转换层的制作〕
另外,作为绿色荧光体1,使用了下述荧光体。
·β-SiAlON:GR-SW532D(Denka Company Limited制):荧光体半宽度53nm
[实施例7]
将涂布液(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组成变更为下述表1所示的组成且使用了下述荧光体分散液2来代替量子点分散液,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波长转换层的制作〕
另外,作为红色荧光体1,使用了下述荧光体。
·KSF:KR-M212097-2(Denka Company Limited制):荧光体半宽度9nm
[实施例8]
将涂布液(有机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组成变更为下述表1所示的组成,并通过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形成了有机层。接着,将下述荧光体分散液3填充于深度100μm、槽宽100μm、间距500μm的具有格子形状的模具中,用橡胶辊夹持所述带阻挡层的支撑体并去除剩余的荧光体分散液之后,使用160W/cm2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 Co.,Ltd.制)来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从模具将其剥离,获得了带凹凸荧光体层的支撑体。并且,在氮气吹扫下,将下述荧光体分散液4填充于所述带凹凸荧光体层的支撑体中,用带阻挡层的支撑体进行层合之后,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制作了波长转换部件。
〔裁剪性的评价〕
关于所制作的各波长转换部件,使用汤姆逊刀片将波长转换部件冲切成3.5cm见方,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薄膜端部的状态,并以以下观点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
A:完全没有端部的剥离。
B:端部的剥离小于0.5mm。
C:端部的剥离为0.5~1mm。
D:端部的剥离为1~5mm。
E:端部的剥离为5mm以上或完全剥离。
〔耐粘连性的评价〕
将贴附有保护膜且形成有机层的带阻挡层的支撑体(以下,称为“薄膜”。)切成2片3.5cm见方,以使各薄膜的保护膜与有机层接触的方式重叠2片切片,在沿与面垂直的方向对薄膜施加0.5MPa的压力的状态下,在30℃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放置了1天。之后,取出样品并剥离2片样品,并以以下观点对各薄膜的状态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
另外,关于未形成有机层的比较例1,使用贴附有保护膜的带阻挡层的支撑体进行了评价。
并且,关于比较例3,有机层与阻挡层之间的密合性低,未能进行评价,因此在下述表2中,记载为“-”。
A:2片薄膜在未施加力的情况下顺畅地剥离,并未观察到粘接痕迹等。
B:2片薄膜在未施加力的情况下剥离,并未观察到粘接痕迹等。
C:在剥离2片薄膜时会感觉到微小的负荷,但并未观察到粘接痕迹等。
D:在剥离2片薄膜时感觉到较强的负荷,并产生了微小的粘接痕迹。
E:在剥离2片薄膜时感觉到较强的负荷,并产生了粘接痕迹或膜的剥离。
由表1及表2所示的结果得知,通过使用同时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A和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组合物来形成有机层,能够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实施例1~8)。
并且,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对比得知,通过使用掺和有多官能单体C的组合物来形成有机层,能够更加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
并且,由实施例2~4的对比得知,通过使用掺和有树脂粒子和氟系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来形成有机层,能够进一步抑制裁剪时在端部产生剥离。
符号说明
1-第1基材,2-第2基材,3-波长转换层,4-支撑体,5-阻挡层,6-有机层,10-波长转换部件,50-背光单元,52A-光源,52B-导光板,52C-面状光源,54-波长转换部件,56A-反射板,56B-逆反射性部件,60-液晶显示装置,62-液晶盒单元,64-液晶盒,68、70-偏振片,72、74-偏振器,76、78、82、84-偏振片保护膜。
Claims (14)
1.一种波长转换部件,其依次具有第1基材、波长转换层及第2基材,
所述第1基材及所述第2基材均为依次具有支撑体、阻挡层及有机层的基材,
所述第1基材、所述波长转换层及所述第2基材被设置成所述第1基材中的有机层、所述波长转换层和所述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依次彼此接触,
所述第1基材及所述第2基材中的阻挡层均至少含有铝及磷,
所述第1基材及所述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均为使用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聚合物A和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物B的组合物而形成的层,
所述波长转换层为在由丙烯酸树脂形成的基质中分散有选自由量子点、荧光体粒子及荧光体色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组合物中含有的所述聚合物A与所述聚合物B的质量比在40:60~80:2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组合物还含有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质量为3~3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聚合物A在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聚合物B的双键当量为500~3000g/mol。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500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构成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基质的所述丙烯酸树脂为在分子中具有1个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单官能丙烯酸类单体与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的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组合物还含有树脂粒子或无机粒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组合物还含有氟系表面活性剂或硅酮系表面活性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
所述第1基材及所述第2基材中的有机层的厚度均在0.1~1μm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其中,所述波长转换部件在所述第1基材及所述第2基材中的支撑体的与阻挡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贴附厚度为40μm以上的保护膜而成。
13.一种背光单元,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部件和光源。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单元和液晶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44997 | 2017-12-21 | ||
JP2017-244997 | 2017-12-21 | ||
JP2018-107513 | 2018-06-05 | ||
JP2018107513 | 2018-06-05 | ||
PCT/JP2018/047345 WO2019124552A1 (ja) | 2017-12-21 | 2018-12-21 |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12454A CN111512454A (zh) | 2020-08-07 |
CN111512454B true CN111512454B (zh) | 2023-02-28 |
Family
ID=66992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2217.8A Active CN111512454B (zh) | 2017-12-21 | 2018-12-21 | 波长转换部件、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40506B2 (zh) |
JP (1) | JP6850909B2 (zh) |
CN (1) | CN111512454B (zh) |
WO (1) | WO20191245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9097B (zh) * | 2021-11-04 | 2023-01-01 |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與背光模組 |
TW202321415A (zh) * | 2021-11-23 | 2023-06-01 |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與背光模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09826B2 (ja) * | 2001-02-23 | 2007-04-25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発光ダイオード |
JP4360842B2 (ja) * | 2003-06-13 | 2009-11-11 | 株式会社Adeka | ローダミン化合物、これを含有してなるフィルム、画像表示用光学フィルター、色変換層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色変換フィルタおよび色変換発光デバイス |
JP2006116737A (ja) * | 2004-10-19 | 2006-05-1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フィルム |
JP4798156B2 (ja) * | 2008-03-17 | 2011-10-19 |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 積層フィルム |
JP5565129B2 (ja) * | 2010-06-22 | 2014-08-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素子デバイス |
CN104284776B (zh) * | 2012-05-14 | 2016-01-06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气体阻隔性膜、气体阻隔性膜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20150373858A1 (en) | 2013-02-08 | 2015-12-24 | Kuraray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US20170088324A1 (en) * | 2014-03-18 | 2017-03-30 | Kuraray Co., Ltd. | Multilayer structur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ackaging material and product that include the same, protective sheet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ating liquid |
JP6316971B2 (ja) * | 2014-09-12 | 2018-04-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機能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機能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6339053B2 (ja) * | 2014-09-30 | 2018-06-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 |
JP6236412B2 (ja) * | 2014-09-30 | 2017-11-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量子ドット含有重合性組成物、および波長変換部材の製造方法 |
JP6431749B2 (ja) * | 2014-11-14 | 2018-11-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機能性積層フィルム |
JP6333749B2 (ja) * | 2015-02-02 | 2018-05-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波長変換部材の製造方法 |
JP6247649B2 (ja) * | 2015-02-02 | 2017-12-1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機能性複合フィルムおよび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
JP6277142B2 (ja) | 2015-02-02 | 2018-02-0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機能性複合フィルムおよび量子ドットフィルム |
WO2017026118A1 (ja) * | 2015-08-10 | 2017-02-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蛍光体含有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6577851B2 (ja) * | 2015-11-30 | 2019-09-18 | 株式会社クラレ | 蒸着用基材フィルムおよび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 |
JP2017182041A (ja) * | 2016-03-29 | 2017-10-05 |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18
- 2018-12-21 JP JP2019560599A patent/JP68509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2-21 CN CN201880082217.8A patent/CN111512454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1 WO PCT/JP2018/047345 patent/WO201912455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
- 2020-06-16 US US16/902,590 patent/US11740506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740506B2 (en) | 2023-08-29 |
JP6850909B2 (ja) | 2021-03-31 |
US20200310195A1 (en) | 2020-10-01 |
WO2019124552A1 (ja) | 2019-06-27 |
CN111512454A (zh) | 2020-08-07 |
JPWO2019124552A1 (ja) | 2020-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323564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 |
JP4686512B2 (ja) |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TWI529458B (zh) | 液晶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構件組 | |
JP6907463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170199315A1 (en) | Back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mber | |
KR102141024B1 (ko) | 면 형상 조명 장치 | |
WO2007046223A1 (ja) | 粘着型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7131598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2132786B1 (ko) | 백라이트용 필름 | |
CN111512454B (zh) | 波长转换部件、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 |
TWI790203B (zh) | 液晶顯示裝置 | |
JP4288946B2 (ja) | 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US20180314102A1 (en) | Lighting device | |
CN110161610B (zh) | 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KR102455802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03229077A (zh) | 增亮膜及包含该增亮膜的背光单元 | |
CN103026270B (zh) | 增亮膜及含有该增亮膜的背光单元 | |
JP4907075B2 (ja) | 光学フィルム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 |
CN116997834A (zh) | 偏振器保护膜 | |
WO2018021102A1 (ja) | バックライト用フィルム | |
WO2017204327A1 (ja) | 難燃性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80071250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편광판 | |
WO2017110737A1 (ja) | 照明装置 | |
CN115335735A (zh) | 光学膜层叠体和使用该光学膜层叠体的偏振板层叠体及显示器 | |
CN115291434A (zh) |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波长转换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