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5959B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05959B CN111505959B CN202010477866.7A CN202010477866A CN111505959B CN 111505959 B CN111505959 B CN 111505959B CN 202010477866 A CN202010477866 A CN 202010477866A CN 111505959 B CN111505959 B CN 1115059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 resistor
- capacitor
- module
- control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52 breakfas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0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包括:通信接口模块、处理控制模块和操作感应模块;通信接口模块包括不同总线类型的至少两个通信接口,其中,不同总线类型的通信接口与外部的不同类型的通信总线相连接,每一个通信总线与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相连接;操作感应模块用于接收针对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输入的第一操作指令;处理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操作指令生成针对各个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通信接口模块用于通过各个第一智能设备连接到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将第一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每一个第一智能设备,以对各个第一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本方案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地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用于构建智能家居的智能设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可以实现智能控制的照明设备、灯带、空调、新风系统、暖通系统、扫地机和空气净化器等,这些智能设备的出现使人们的家居生活更加便捷。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通常具有不同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比如,照明设备控制通常采用DALI总线接口和KNX总线接口,灯带控制通常采用DMX512总线接口,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和暖通系统控制通常采用RS485接口,扫地机和空气净化器控制通常采用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通信协议。
目前在对用于构建智能家居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需要根据智能设备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为智能设备配备相应的控制面板,进而用户通过控制面板对相应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由于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通常具有不同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而每种控制面板通常仅能够提供一种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因此在所构建的智能家居包括有不同类型的多种智能设备时需要配备多个控制面板,以分别对具有不同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由于控制面板的数量较多,用户需要频繁切换不同的控制面板以对不同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给用户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地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包括:通信接口模块、处理控制模块和操作感应模块;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包括不同总线类型的至少两个通信接口,且所述至少两个通信接口均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不同总线类型的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的不同类型的通信总线相连接,每一个所述通信总线与采用该通信总线所对应通信规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相连接;
所述操作感应模块,用于接收针对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输入的第一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为通过属于相应总线类型的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相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
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生成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连接到的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接口,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每一个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以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环境状态信息和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触发条件,其中,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用于表征相应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环境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状态,所述时间信息用于表征当前时间;
判断预先设定的至少一个联动规则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被所述触发条件所触发的目标联动规则;
如果存在至少一个被所述触发条件所触发的所述目标联动规则,则针对每一个所述目标联动规则,均执行:
确定该目标联动规则所涉及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根据该目标联动规则,分别确定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分别将每一个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智能设备,以对所述第二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
当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主控控制面板时,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还用于从一个相连接的从属控制面板接收第一授权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操作感应模块,还用于接收针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的第二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授权指令获得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并根据所述第二操作指令生成针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的第三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从属控制面板,以由所述从属控制面板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转发给与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实现对与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相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当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从属控制面板时,
所述操作感应模块,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一个主控中心的第三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三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操作指令生成第二授权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授权指令用于使所述主控中心获得对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主控中心,并将来自所述主控中心的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转发给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主控中心包括:所述主控控制面板或面板控制服务器。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通过不同通信总线与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相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智能设备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由至少两个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内。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包括RS485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RS485收发器电路用于实现所述处理控制模块与采用RS485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
所述RS485收发器电路包括:RS485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连接器;
所述RS485芯片的信号接收管脚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RS485芯片的工作模式控制管脚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的模式控制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RS485芯片的第一滤波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RS485芯片的第二滤波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RS485芯片的第一下行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接线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RS485芯片的第二下行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接线端相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连接器,用于与采用RS485总线接口进行通信的所述智能设备相连接。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个,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进一步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自恢复保险丝、磁珠、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电感、续流二极管和电源控制芯片;
所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的负极与KNX总线相连接;
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第二端与所述磁珠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磁珠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管脚相连接;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磁珠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磁珠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到的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磁珠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工作状态控制管脚相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频率设定管脚相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出管脚相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电流补充控制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续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八电容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八电容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从所述KNX总线输入的第一直流电转换为预设大小的第二直流电,并将所述第二直流电传输给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转换为至少两个不同大小的第三直流电,并将相应大小的所述第三直流电输送给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中相应的用电部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主控中心和至少一个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
每个所述主控中心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相连接,每个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与至少一个所述主控中心相连接;
所述主控中心,用于向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发送操作指令,以对与所述控制面板相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所述主控中心包括: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或面板控制服务器。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相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智能设备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由多个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信接口模块包括有不同总线类型的至少两个通信接口,每个通信接口均可以通过相应总线类型的通信总线与支持该通信接口的多个智能设备相连接,当操作感应模块接收到针对与通信接口模块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所输入的第一操作指令后,处理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操作感应模块所接收到的第一操作指令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之后通信接口模块可以通过各个第一智能设备所连接的通信接口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各个第一智能设备,以对各个第一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由此可见,由于通信接口模块包括有不同总线类型的多个通信接口,每个通信接口可以通过相应的通信总线与支持该通信接口的多个智能设备相连接,因此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同时与采用不同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多种智能设备相连接,而且可以连接支持统一通信接口的多个智能设备,从而用户通过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多个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用户在控制智能设备时不需要频繁切换不同的控制面板,从而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地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S485收发器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由于目前用于智能设备控制的控制面板通常仅能够提供一种类型的通信接口,比如仅提供DALI总线接口、KNX总线接口、DMX512总线接口、RS485接口中的其中一个,而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通常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与控制面板进行通信,为此需要根据智能设备所支持的通信接口为智能设备配备相应的控制面板,在智能设备数量较多时需要配备多个控制面板以分别对各个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此时由于控制面板的数量较多,用户需要频繁切换至不同的控制面板以对不同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给用户使用智能设备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包括有通信接口模块、处理控制模块和操作感应模块,其中通信接口模块包括有不同总线类型的至少两个通信接口,每个通信接口能够通过通信总线与采用该通信接口所对应通信规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相连接,当操作感应模块接收到针对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的操作指令后,处理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操作指令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通信接口模块则可以通过相应的通信接口将处理控制模块生成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相应的智能设备,以对相应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由此可见,由于通信接口模块包括对应不同总线类型的多个通信接口,而每一个通信接口可以通过通信总线与多个支持该通信接口的智能设备相连接,进而通过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对支持不同类型通信接口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用户在控制不同智能设备时不需要频繁切换不同的控制面板,从而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地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包括:通信接口模块10、处理控制模块20和操作感应模块30;
通信接口模块10包括不同总线类型的至少两个通信接口,且各个通信接口均与处理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不同总线类型的通信接口与外部的不同类型的通信总线相连接,每一个通信总线与采用该通信总线所对应通信规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相连接;
操作感应模块30,用于接收针对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输入的第一操作指令,并将第一操作指令发送给处理控制模块20,其中,第一智能设备为通过属于相应总线类型的通信接口与通信接口模块相连接的智能设备;
处理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操作指令生成针对各个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通信接口模块10;
通信接口模块10,用于通过各个第一智能设备连接到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将第一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每一个第一智能设备,以对各个第一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接口模块10包括有不同总线类型的至少两个通信接口,每个通信接口均可以通过相应总线类型的通信总线与支持该通信接口的多个智能设备相连接,当操作感应模块30接收到针对与通信接口模块10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所输入的第一操作指令后,处理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操作感应模块30所接收到的第一操作指令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之后通信接口模块10可以通过各个第一智能设备所连接的通信接口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各个第一智能设备,以对各个第一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由此可见,由于通信接口模块10包括有不同总线类型的多个通信接口,每个通信接口可以通过相应的通信总线与支持该通信接口的多个智能设备相连接,因此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同时与采用不同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多种智能设备相连接,而且可以连接支持统一通信接口的多个智能设备,从而用户通过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多个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用户在控制智能设备时不需要频繁切换不同的控制面板,从而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地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接口模块10包括有对应不同总线类型的多个通信接口,比如通信接口模块10可以包括KNX总线接口、RS485总线接口、DMX512总线接口、DALI总线接口、以太网有线接口、WIFI接口、蓝牙接口和ZigBee接口中的至少两个。另外,通信接口模块10所包括的通信接口可以通过相应类型的通信总线与智能设备相连接,对于KNX总线接口、RS485总线接口、DMX512总线接口、DALI总线接口、以太网有线接口等可以通过相应的总线线缆与智能设备相连接,对于WIFI接口、蓝牙接口和ZigBee接口则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形式的通信总线与智能设备相连接。
可选地,在图1所示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基础上,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环境感应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
环境感应模块用于采集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发送给处理控制模块20;
通信接口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相连接的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将接收到的状态信息发送给处理控制模块20;
处理控制模块20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状态信息以及操作感应模块30接收到的操作指令,生成屏幕显示信息和控制指令,并将所生成的屏幕显示信息发送给信息显示模块,将所生成的控制指令发送给通信接口模块10;
屏幕显示模块用于对所接收到的屏幕显示信息进行显示;
通信接口模块10还用于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相应的智能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境感应模块可以采集表征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空气质量、光强度等环境状态的环境信息,通信接口模块10可以接收用于表征智能设备状态的状态信息,进而处理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环境信息、状态信息以及操作感应模块30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来生成用于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并且可以生成用于供用户查看的屏幕显示信息。首先,处理控制模块20根据环境信息、状态信息以及操作指令生成控制指令,实现根据环境条件、用户操作以及智能设备的状态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提升了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准确性以及智能化;其次,处理控制模块20根据环境信息、状态信息以及操作指令生成屏幕显示信息,信息显示模块将屏幕显示信息展示给用户,实现了用户已交互的方式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清晰地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境感应模块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和红外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湿度,气压传感器用于采集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气压,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采集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环境光传感器用于采集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红外接近传感器用于探测是否有用户接近智能设备控制面板。
红外接近传感器在探测到有用户接近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时,向处理控制模块发送用户接近信号,处理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接近信号向信息显示模块发送屏幕点亮指令,以使信息显示模块点亮屏幕,从而在用户靠近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时自动点亮屏幕,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另外也可以方便用户在黑暗环境中快速找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操作感应模块30包括触摸感应开关和信息显示模块的触控屏幕,从而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感应开关或触控屏幕来控制智能设备,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触控方式来控制智能设备,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可以结合触摸感应开关和触控屏幕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使得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更加便捷和全面。
可选地,在图1所示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基础上,预先设定有至少一个联动规则,其中,联动规则用于在被触发条件触发后生成用于对相应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处理控制模块20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被触发的联动规则,并根据被触发的联动规则向相应的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智能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智能设备之间的联动。处理控制模块2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智能设备的联动:
获取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以及环境状态信息和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触发条件,其中,设备状态信息用于表征相应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状态,时间信息用于表征当前时间;
判断预先设定的至少一个联动规则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被触发条件所触发的目标联动规则;
针对每一个被触发的目标联动规则,确定该目标联动规则所涉及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根据该目标联动规则分别确定针对每一个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通过通信接口模块10分别将每一个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相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对第二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预先创建多个联动规则,联动规则以设备状态信息、环境状态信息和时间信息等作为触发条件,处理控制模块20在获取到作为触发条件的设备状态信息、环境状态信息和时间信息后,判断是否存在被所获取到的触发条件所触发的联动规则,如果存在被触发的联动规则,则根据被触发的联动规则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对相应的智能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处理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联动规则和触发条件对智能设备进行自动控制,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此用户通过设定联动规则和相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实现智能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升用户对于智能设备的使用体验。
例如,新建一个自定义联动规则并为其进行命名,然后设置触发条件,所述触发条件可以为:1)来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包括的某个传感值大于或小于指定阈值,例如“温度传感器的读出温度高于30℃”;2)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任一个智能设备的状态值,例如“电动窗帘的开关状态为‘关’”;3)当前时间达到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例如“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点到下午18点”;4)上述1~3条件进行“与”、“或”、“非”逻辑操作及“括号”优先级操作的各种组合,例如“温度30℃或相对湿度高于90%”。触发条件设置完成后,再设置联动动作,联动动作可以是对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的开关状态或某个运行参数进行修改控制,也可以是某个自定义场景,例如“打开电动窗帘”或“启动‘早安’场景”。设置完成后,自定义命名的联动规则将保存到处理控制模块20中,用户可以在选择“启用”或“不启用”每一条联动规则,也可以删除任何一条不想要的联动规则。当某条联动规则被选择“启用”后,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将自动根据针对该联动规则所设置的触发条件和联动动作进行自动化智能控制。例如,用户预设并启用了一条命名为“早上开窗帘”的自定义联动规则,其触发条件为“时间到达上午8:30”,其联动动作为“打开窗帘”,则每天时间到达早上8:30时,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将自动向接入的窗帘发起“打开”的控制指令,实现窗帘的自动打开。
可选地,在图1所示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基础上,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将控制权限授权给另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获得控制权限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对连接在权限出让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从而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作为主控控制面板(获得其他智能设备面板出让的控制权限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也可以作为从属控制面板(将控制权限出让给其他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
当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主控控制面板时,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包括的各个模块执行如下处理:
通信接口模块10用于从一个相连接的从属控制面板接收第一授权指令,并将第一授权指令发送给处理控制模块20;
操作感应模块30用于接收针对从属控制面板的第二操作指令,并将第二操作指令发送给处理控制模块20;
处理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授权指令获得对从属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并根据第二操作指令生成针对从属控制面板的第三控制指令,进而将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通信接口模块10;
通信接口模块10用于将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从属控制面板,以由从属控制面板将第三控制指令转发给与从属控制面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智能设备,实现对与从属控制面板相连接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当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从属控制面板时,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包括的各个模块执行如下处理:
操作感应模块3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一个主控中心的第三操作指令,并将第三操作指令发送给处理控制模块20;
处理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三操作指令生成第二授权指令,并将第二授权指令发送给通信接口模块10,其中,第二授权指令用于使主控中心获得对当前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
通信接口模块10用于将第二授权指令发送给主控中心,并将来自主控中心的第三控制指令转发给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智能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获取来自其他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授权指令而成为主控控制面板,进而获得对其他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还可以向主控中心发送授权指令而成为从属控制面板,进而受主控中心的控制。用户通过主控控制面板或主控中心可以对连接在从属控制面板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跨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对连接在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例如,将安装于主卧室之外其他房间的全部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授权于安装于主卧室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通过安装于主卧室的单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对全屋所接入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另外,还可以将家庭中的全部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授权于用户的移动端app,进而用户可以在移动端实现对家庭中所接入的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作为从属控制面板的基础上,用于对从属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主控中心可以是主控控制面板,也可以是面板控制服务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主控中心为主控控制面板时,由多个相连接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构成一个智能设备控制系统,作为主控控制面板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向其他作为从属控制面板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发送控制指令,以对连接在从属控制面板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适用于接入多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家庭使用,用户通过主控控制面板即可以对接入家庭的全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当主控中心为面板控制服务器时,由面板控制服务器和多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构成一个智能设备控制系统,面板控制服务器可以向各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发送控制指令,以对连接在各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适用于具有集中控制需求的办公楼宇等场景使用,办公楼宇管理人员通过面板控制服务器可以对办公楼宇内接入的全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由多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构成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其中一个或多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主控控制面板,通过主控控制面板可以对连接在各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适用于包括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较少的场景使用,还可以由多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一个面板控制服务器构成智能设备控制系统,通过面板控制服务器可以对连接在各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适用于包括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家加多的场景使用。由于主控控制面板可以是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也可以是面板控制服务器,具体可以根据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数量来确定使用智能设备面板还是面板控制服务器作为主控中心,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提升了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适用性。
可选地,在图1所示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通信总线与通信接口模块10相连接的各个智能设备可以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由多个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通信接口模块10包括有多个不同总线类型的通信接口,而每一个通信接口可以通过相应的类型的通信总线与一个或多个智能设备相连接,从而同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对采用相同通信规则或不同通信规则的多个智能设备进行控制,而与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相连接的各个智能设备可以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由多个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内,即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对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同一建筑群内的多个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智能设备控制场景,因此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可选地,在图1所示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基础上,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具有“场景”功能,该功能支持用户对多个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智能设备进行批量同时操作。具体地,用户首先自定义场景并为其进行命名,然后添加关联智能设备,将想要批量同时操作的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多个智能设备及其各自的控制操作参数关联到该场景中,添加完成后,将场景名及其关联的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多个智能设备及这些智能设备各自的控制操作参数发送至处理控制模块20进行保存;之后,当用户通过在信息显示模块显示的图形化菜单中进行“切换场景”操作时,该操作的触屏输入将通过处理控制模块20进行处理,处理控制模块20将调出在场景预设阶段保存的对应场景名下关联的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多个智能设备及这些智能设备各自的控制操作参数,将对应的控制操作批量转发给通信接口模块10,通信接口模块10进行相应接口协议转化后,形成相应的设备控制信号并转发至对应的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多个智能设备,从而实现多个智能设备的同时控制。例如,用户可以预设名为“早餐”场景,关联“餐厅灯”、“餐厅窗帘”、“餐厅推窗器”设备并将操作参数均设置为“打开”,当用户下次通过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切换至该场景时,餐厅的灯、窗帘和窗户将同时自动打开,为用户减少了操作步骤,节省了操作时间。
可选地,在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基础上,通信接口模块10可以包括RS485收发器电路,其中,RS485收发器电路用于实现处理控制模块20与采用RS485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图2所示,RS485收发器电路包括:RS485芯片U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1、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2、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D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1、第三电阻R3和连接器Q;
RS485芯片U1的信号接收管脚RXD与处理控制模块20的信号输出端MCU_RX相连接,RS485芯片U1的信号输出管脚TXD与处理控制模块20的信号输入端MCU_TX相连接;
RS485芯片U1的工作模式控制管脚RE/DE与处理控制模块20的模式控制端MCU_RE/DE相连接;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P3V3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容的第一端和RS485芯片U1的第一滤波管脚VCC11/VCC12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相连接;
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RS485芯片U1的第二滤波管脚VISOOUT/VISOIN相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
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相连接;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RS485芯片U1的第一下行管脚Y/A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连接器Q的第一接线端CT485_A相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RS485芯片U1的第二下行管脚Z/B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连接器Q的第二接线端CT485_B相连接;
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接;
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接,且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第二端接地;
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D3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接;
连接器Q,用于与采用RS485总线接口进行通信的智能设备相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S485通讯指令发送过程为:处理控制模块20通过总线向RS485收发器电路发送指令,RS485收发器电路收到指令后,将该指令信号转换为符合RS485标准的信号指令,通过RS485总线发往接入了连接器Q并使用了RS485总线的智能设备,完成相应智能设备的控制;RS485通讯指令接收过程与发送顺序刚好相反,由连接了连接器Q的智能设备发出指令,信号指令经408总线RS485总线发往RS485收发器电路,RS485收发器电路将标准的RS485信号指令转换为符合总线的信号指令发送到处理控制模块20,完成向处理控制模块20的指令应答或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S485芯片U1内部集成发送、接收逻辑单元模块,集成电气隔离模块,将外部接入的485总线与内部电路进行直流电气隔离,耦合交变信号。信号MCU_RX一端连RS485芯片U1的信号接收管脚,另一端连接处理控制模块20相对应的管脚,数据电信号由处理控制模块20发往S485芯片U1。信号MCU_TX一端连接S485芯片U1的信号发送管脚,另一端连接处理控制模块20相对应的管脚,数据电信号由S485芯片U1发往S485芯片U1。信号MCU_RE/DE一端连接S485芯片U1的工作模式控制管脚,另一端连接处理控制模块20相对应的管脚,连接处理控制模块20的管脚通过此信号控制S485芯片U1的工作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为电源滤波电容,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为电源滤波电容。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滤波电阻,第三电阻R3为匹配电阻(匹配总线阻抗),提高信号接收能力。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1、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2、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D3为瞬态抑制器,抑制总线上到达设备端的电气浪涌干扰。信号CT485_A和信号CT485_A为RS485总线的两根信号线,另一端连接连接器Q,外部的485总线可由连接器Q接入。
可选地,在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基础上,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相互配合为其他各部件提供所需的直流电压。如图3所示,电源转换模块40包括: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D4、自恢复保险丝F1、磁珠FB2、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电感L、续流二极管D5和电源控制芯片U2;
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D4的负极与KNX总线相连接;
自恢复保险丝F1的第一端与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自恢复保险丝F1的第二端与磁珠FB2的第一端相连接,磁珠FB2的第二端与电源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管脚VIN相连接;
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磁珠FB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
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与磁珠FB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磁珠FB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电源控制芯片U2的工作状态控制管脚EN相连接;
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
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电源控制芯片U2的频率设定管脚RT/CLK相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
电感L的第一端与电源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出管脚SW相连接,电感L的第二端与电源管理模块50相连接;
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电源控制芯片U2的电流补充控制管脚COMP相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
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感L的第一端相连接;
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均与电感L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均接地;
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与电感L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和电源控制芯片U2的反馈管脚FB相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
电源转换模块40,用于将从KNX总线输入的第一直流电转换为预设大小的第二直流电,并将第二直流电传输给电源管理模块50;
电源管理模块50,用于将第二直流电转换为至少两个不同大小的第三直流电,并将相应大小的第三直流电输送给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中相应的用电部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KNX总线作为电源转换模块40输入电源,电源输入范围12V~30V。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D4用于抑制输入电源线上的浪涌电压。后级电路发生短路或电流过载时,自恢复保险丝F1会进行动作,内部阻抗变得很大,对后级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磁珠FB2可滤除电源上的高频噪声。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用于电源滤波,滤除电源上的噪声。电源控制芯片U2为DC/DC控制器芯片,内部集成逻辑控制模块、开关管等,管脚VIN为电源输入,管脚EN为工作状态控制管脚,当管脚EN上的电压高于阀值电压时,芯片开始工作,管脚RT/CLK所接电阻可以设定电源控制芯片U2内部的PWM方波频率,PWM方波配合电源控制芯片U2内部逻辑模块控制电源控制芯片U2内部集成的开关管进行开/关动作。直流输入电源经电源控制芯片U2内部开关管,由管脚SW输出。在PWM方波控制电源控制芯片U2内部集成的开关管正常开关工作的情况下,管脚SW输出一方波形式的电信号,经电感L、第八电容C9和第九电容C9滤波后,最终在VCC_4V2节点上得到一个直流电压,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构成一个反馈网络,反馈信号输入至电源控制芯片U2的管脚FB,配合电源控制芯片U2内部的逻辑控制单元,最终使输出电压稳定在4.2V(VCC_4V2表示电源电压为4.2V的网络)。续流二极管D5、电感L、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及后级负载构成电路回路,当电源控制芯片U2内部集成的开关管关闭时,续流二极管D5提供续流,正常工作。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该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主控中心100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
每个主控中心100分别与至少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相连接,每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与至少一个主控中心100相连接;
主控中心100,用于向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发送操作指令,以对与控制面板200相连接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主控中心100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相连接,同时同一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主控中心100相连接,主控中心100可以向相连接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发送操作指令,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则可以根据来自主控中心100的操作指令生成控制指令,以对连接在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用户通过对主控中心100进行操作,可以使主控中心100向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发送操作指令,实现对连接在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从而用户可以通过主控中心100对连接在不同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上的多个智能设备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实现智能设备的批量控制,另一方面无需切换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便可以对连接在不同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上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便性。
可选地,在图4所示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主控中心100可以是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或面板控制服务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控中心100可以是面板控制服务器,还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当主控中心100为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时,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由多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组成。由于面板控制服务器具有较强的计算处理能力,可以同时对多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发送指令并接收反馈,因此面板控制服务器作为主控中心100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适用于包括智能设备和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较多的场景,比如应用于整个办公楼宇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而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具有相对较弱的计算处理能力,可以同时对较少数量的其他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发送指令并接收反馈,因此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作为主控中心100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适用于包括智能设备和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较少的场景,比如应用于家庭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由于主控中心100可以是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也可以是面板控制服务器,具体可以根据接入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的数量以及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上所连接智能设备的数量来确定使用智能设备面板200还是面板控制服务器作为主控中心100,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提升了该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的适用性。
可选地,在图4所示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通信总线与各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相连接的至少两个智能设备可以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由多个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各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200相连接的各个智能设备可以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由多个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内,即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可以对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同一建筑群内的多个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智能设备控制场景,因此该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利用所述操作感应模块接收针对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输入的第一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为通过属于相应总线类型的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相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
步骤502:利用所述处理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生成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
步骤503:利用所述通信接口模块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连接到的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接口,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每一个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以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图5所示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该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环境状态信息和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触发条件,其中,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用于表征相应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环境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状态,所述时间信息用于表征当前时间;
判断预先设定的至少一个联动规则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被所述触发条件所触发的目标联动规则;
如果存在至少一个被所述触发条件所触发的所述目标联动规则,则针对每一个所述目标联动规则,均执行:
确定该目标联动规则所涉及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根据该目标联动规则,分别确定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分别将每一个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智能设备,以对所述第二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图5所示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当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主控控制面板时,该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通信接口模块从一个相连接的从属控制面板接收第一授权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利用所述操作感应模块接收针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的第二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利用所述处理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授权指令获得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并根据所述第二操作指令生成针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的第三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
利用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从属控制面板,以由所述从属控制面板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转发给与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实现对与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相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图5所示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当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从属控制面板时,该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操作感应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一个主控中心的第三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三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利用所述处理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操作指令生成第二授权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授权指令用于使所述主控中心获得对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
利用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将所述第二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主控中心,并将来自所述主控中心的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转发给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所包括的各个步骤与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和各系统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和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是逻辑结构,即,有些模块可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或者,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独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
以上各实施例中,硬件模块可以通过机械方式或电气方式实现。例如,一个硬件模块可以包括永久性专用的电路或逻辑(如专门的处理器,FPGA或ASIC)来完成相应操作。硬件模块还可以包括可编程逻辑或电路(如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可以由软件进行临时的设置以完成相应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机械方式、或专用的永久性电路、或者临时设置的电路)可以基于成本和时间上的考虑来确定。
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基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码审核手段得到本发明更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模块、处理控制模块和操作感应模块;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包括不同总线类型的至少两个通信接口,且所述至少两个通信接口均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不同总线类型的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的不同类型的通信总线相连接,每一个所述通信总线与采用该通信总线所对应通信规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相连接;
所述操作感应模块,用于接收针对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输入的第一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为通过属于相应总线类型的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相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
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生成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连接到的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接口,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每一个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以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当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主控控制面板时,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还用于从一个相连接的从属控制面板接收第一授权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操作感应模块,还用于接收针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的第二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授权指令获得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并根据所述第二操作指令生成针对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的第三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从属控制面板,以由所述从属控制面板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转发给与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实现对与所述从属控制面板相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当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作为从属控制面板时,
所述操作感应模块,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一个主控中心的第三操作指令,并将所述第三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操作指令生成第二授权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授权指令用于使所述主控中心获得对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的权限;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授权指令发送给所述主控中心,并将来自所述主控中心的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转发给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环境状态信息和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触发条件,其中,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用于表征相应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环境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所处环境的状态,所述时间信息用于表征当前时间;
判断预先设定的至少一个联动规则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被所述触发条件所触发的目标联动规则;
如果存在至少一个被所述触发条件所触发的所述目标联动规则,则针对每一个所述目标联动规则,均执行:
确定该目标联动规则所涉及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根据该目标联动规则,分别确定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分别将每一个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智能设备,以对所述第二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中心包括:所述主控控制面板或面板控制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
通过不同通信总线与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相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智能设备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由至少两个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包括RS485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RS485收发器电路用于实现所述处理控制模块与采用RS485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
所述RS485收发器电路包括:RS485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连接器;
所述RS485芯片的信号接收管脚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RS485芯片的工作模式控制管脚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的模式控制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RS485芯片的第一滤波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RS485芯片的第二滤波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RS485芯片的第一下行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接线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RS485芯片的第二下行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接线端相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连接器,用于与采用RS485总线接口进行通信的所述智能设备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自恢复保险丝、磁珠、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电感、续流二极管和电源控制芯片;
所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的负极与KNX总线相连接;
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第二端与所述磁珠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磁珠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管脚相连接;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磁珠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磁珠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磁珠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工作状态控制管脚相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频率设定管脚相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出管脚相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电流补充控制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续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八电容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八电容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从所述KNX总线输入的第一直流电转换为预设大小的第二直流电,并将所述第二直流电传输给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转换为至少两个不同大小的第三直流电,并将相应大小的所述第三直流电输送给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中相应的用电部件。
7.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主控中心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面板;
每个所述主控中心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相连接,每个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与至少一个所述主控中心相连接;
所述主控中心,用于向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发送操作指令,以对与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相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中心包括:所述智能设备控制面板或面板控制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智能设备控制面板相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智能设备分布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建筑物或由多个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7866.7A CN111505959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7866.7A CN111505959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05959A CN111505959A (zh) | 2020-08-07 |
CN111505959B true CN111505959B (zh) | 2025-03-04 |
Family
ID=7187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77866.7A Active CN111505959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059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83272A (zh) * | 2021-09-26 | 2023-03-31 |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 设备联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N114387966A (zh) * | 2021-12-23 | 2022-04-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7533A (zh) * | 2008-03-26 | 2009-09-30 | 上海国皓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简约化86型场景开关控制装置 |
CN102624593A (zh) * | 2012-03-06 | 2012-08-01 | 烟台中正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物联网异构设备集成的智能终端 |
CN109219279A (zh) * | 2017-12-29 | 2019-01-15 |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控制面板、其控制方法、智能家居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211956150U (zh) * | 2020-05-29 | 2020-11-17 | 意诺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66093B1 (ko) * | 2016-12-06 | 2018-06-11 |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 슬레이브 제어기의 동작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US10615995B2 (en) * | 2018-02-05 | 2020-04-07 | Chengfu Yu | Smart panel device and method |
JP7236243B2 (ja) * | 2018-10-15 | 2023-03-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10477866.7A patent/CN1115059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7533A (zh) * | 2008-03-26 | 2009-09-30 | 上海国皓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简约化86型场景开关控制装置 |
CN102624593A (zh) * | 2012-03-06 | 2012-08-01 | 烟台中正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物联网异构设备集成的智能终端 |
CN109219279A (zh) * | 2017-12-29 | 2019-01-15 |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控制面板、其控制方法、智能家居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211956150U (zh) * | 2020-05-29 | 2020-11-17 | 意诺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改进的RS485通信电路;李淼;朱怀娟;吴义纯;;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915;第21卷(第3期);98-10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05959A (zh) | 2020-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45232B (zh) | 个性化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9799716B (zh) | 一种场景推送的方法、装置以及智能家居系统 | |
CN105182802B (zh) | 一种基于手动和无线双控的开关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982157U (zh) |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智能网关 | |
CN202794978U (zh) | 一种智能化家居控制器 | |
CN110784979B (zh) | 实现简易组网及配置功能的照明系统及其方法 | |
CN111505959B (zh)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 |
CN102185966A (zh) | 一种自适应互动智能电器群系统 | |
CN104333132B (zh) | 家庭配电方法及系统及配电箱 | |
CN108156058B (zh) | 接入智能网关设备的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
CN211956150U (zh)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 |
CN111650844B (zh)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642045A (zh) | 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970600A (zh) | 情境定位感应情境模式控制装置 | |
CN106707786A (zh)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 |
KR102262078B1 (ko) | 월패드 연동 홈네트워크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20230161307A1 (en) | Configur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 |
CN215067771U (zh) | 基于旋钮开关和触摸屏的智能面板 | |
CN104880951B (zh) | 智能家居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5281234U (zh) | 一种基于zigbee及wifi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
CN111639048B (zh) |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及系统 | |
CN105005288A (zh) | 一种基于云平台红外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 | |
CN108594780A (zh) | 一种基于plc的智能家居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647319A (zh) | 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总线控制系统 | |
CN112486129A (zh) | 一种智能家居网关和控制端在局域网多对多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