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600B - 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92600B CN111492600B CN201780097790.1A CN201780097790A CN111492600B CN 111492600 B CN111492600 B CN 111492600B CN 201780097790 A CN201780097790 A CN 201780097790A CN 111492600 B CN111492600 B CN 1114926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frequency
- tested
- frequency channel
- channel
- channe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h, e.g. self-test loop-b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射频通道和天线之间的连接方式检测,降低现场二次施工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无线通信网络中,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常用来替代多个普通天线,以便降低选址和物业协调难度,同时集束线缆设计,在节省了70%空间的情况下,能够获得30%到70%的容量增益。AAU由天线单元(antenna unit,AU)和有源射频单元(radio unit,RU)组成,有源射频单元又可称为有源模块,天线单元又可称为天线模块,其中天线单元可以通过内部集成的合路器扩展端口数量,用以连接更多的射频模块。例如,扩展出来的端口可以包括:用于连接有源射频单元的有源端口和用于连接无源射频单元,例如,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的无源端口,具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在多天线使用的时候,会对不同的射频通道中的信号进行幅度和相位的调整,其中有源RU的射频通道以及无源RU的射频通道和天线单元中的每个天线需要有确定的连接关系,也就是说有源RU中的射频通道和无源RU中的射频通道也是需要具有确定的对应关系的。实际操作中,AAU上的有源RU和AAU上的天线端口连接关系可以在生产的时候固化,因此是确定且正确的,但无源RU(例如RRU)中的射频通道与无源端口连接的时候,通常需要人工操作,就会有射频通道与天线单元连接错误的情况发生。当无源RU(RRU)和天线单元之间的线缆连接顺序错误,则会导致波束赋形不准确甚至错误,从而导致网络的覆盖变化以及网络性能下降,如图3所示。
当无源RU(RRU)和有源天线单元AAU的天线单元AU之间的线缆连接顺序错误需要进行修正时,检修人员无法迅速的确定连接错误的线缆,施工效率无法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射频通道和天线之间的连接方式检测,降低现场二次施工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包括: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待测射频通道和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通过合路装置与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且每个所述待测射频通道连接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以及不同的天线。可选的,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属于第一射频单元。可选的,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属于参考射频单元。可选的,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由第一射频单元进行,也可以由其他装置或设备进行,例如,与N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基带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测射频通道和天线的连接关系错误需要进行二次施工时,可以自动检连接关系中存在的错误,降低现场二次施工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根据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依次发送信号;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射频通道依次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不同参考射频通道依次发送信号的检测方式,在一些场景下,可以减少信号发送的次数,例如可以只需要N-1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完信号,就可以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的与N个天线的连接关系。在已经确定了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部分待测射频通道连接的正确性时,还可以针对其中的一部分待测射频通道选择部分参考射频通道进行信号发送。此外,单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还可以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使得待测射频通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更为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根据信号强度来判断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简化了对信号的处理过程,使得检测方法更简单易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信号,且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其他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特征不同;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的信号。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信号,可以缩短检索所需的时间,提供检测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所述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射频单元将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与所述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基带单元;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所述基带单元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射频单元为有源射频单元,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为无源射频单元;或者所述参考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一射频单元均为无源射频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用于任意类型的射频单元合路连接相同的天线单元的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相同的基带单元。参考射频单元和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相同的基带单元时,该基带单元可以方便的控制参考射频通道的信号发送以及待测射频通道的信号接收以及待测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关系。当然,参考射频单元和第一射频单元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基带单元,此时基带单元之间需要进行通信,以便传递信号的发送顺序,接收信号的结果等消息,以便进行待测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关系的检测。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包括N个待测射频通道,其中,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待测射频通道和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通过合路装置与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且每个所述待测射频通道连接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以及不同的天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用于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可选的,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射频单元,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属于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处理器,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器件或者模块部署,还可以部署在其他用于检测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关系的器件或者装置中,例如部署在专用于射频通道连接检测的工具设备,或者部署在与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基带单元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测射频通道和天线的连接关系错误需要进行二次施工时,可以自动检连接关系中存在的错误,降低现场二次施工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根据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还包括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用于,依次发送信号;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射频通道还用于,依次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可选的,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包括参考射频单元,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属于参考射频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还包括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用于,同时发送信号,且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其他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特征不同;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具体用于,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的信号。可选的,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包括参考射频单元,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属于参考射频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所述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还包括基带单元,所述基带单元包括: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基带单元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存储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和/或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还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基带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为无源射频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射频单元为有源射频单元或者无源射频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和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连接相同的基带单元。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待测射频通道和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通过合路装置与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且每个所述待测射频通道连接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以及不同的天线。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射频通道和天线的连接关系错误需要进行二次施工时,可以自动检连接关系中存在的错误,降低现场二次施工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源天线单元与无源射频单元的一个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源天线单元与无源射频单元的一个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的覆盖范围变化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射频通道分别处理不同频段信号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射频通道与待测射频通道的一种连接情况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射频通道与待测射频通道的另一种连接情况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射频通道与待测射频通道的另一种连接情况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射频通道与待测射频通道的另一种连接情况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带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射频通道和天线之间的连接方式检测,降低现场二次施工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如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天线单元(antenna unit,AU)连接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RU,其中,天线单元包含N个天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多个射频单元通过合路器分别连接天线单元中的各个天线,若其中一个射频单元与天线单元中各个天线的连接关系是正确的,则可以根据该射频单元的连接关系确定其他射频单元与天线单元中各个天线的连接关系是否正确。例如,如图4中所示,天线单元连接有两个射频单元,分别为第一射频单元和第二射频单元,第一射频单元中的各个射频通道与天线单元中的各个天线连接,第二射频单元中的各个射频通道与天线单元中的各个天线连接。其中,第一射频单元可以为参考射频单元,第二射频单元为待测射频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射频单元可以处理不同频段的信号,例如,如图5所示,合路器分别与第一组射频通道和第二组射频通道连接,其中第一组射频通道和第二组射频通道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射频单元。包含第一组射频通道的第一射频单元可以处理1710-1880MHz频段的信号,包含第二组射频通道的第二射频单元可以处理1920-2600MHz频段的信号,与两个射频单元相连接的天线可以接收1710-2600MHz频段的信号。若第一组射频通道为参考射频通道,第二组射频通道为待测射频通道,即参考射频通道处理的射频信号的频段与待测射频通道处理的射频信号的频段不同时,则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案时,需要将待测射频通道和参考射频通道处理的频段配置成相同,例如,将第二组射频通道(即待测射频通道)的处理频段设置为与第一组射频通道(即参考射频通道)的频段相同的1710-1880MHz频段。具体的,待测射频单元可以为无源射频单元,参考射频单元可以为无源射频单元或有源射频单元。图1和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有源射频单元可以作为参考射频单元,外接的射频单元可以为待测射频单元,其中,外接的射频单元可以是射频拉远单元RRU。
可以理解的,需要检测连接关系的射频通道也可以来自不同的待测射频单元,作为参考的射频通道也可以来自不同的射频单元,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不同射频单元之间的信息互通,或者连接不同射频单元的至少一个基带单元的控制,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方法。为了说明简洁,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待测射频通道均属于一个待测射频单元,参考射频通道均属于一个参考射频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6,当参考射频通道依次发送测量信号时,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射频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601、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的信号,可以是专用的测量信号,也可以是其他现有的信号,例如承载业务数据的信号、参考信号等,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以所述信号为测量信号为例进行说明。为了区分不同实施例中的测量信号,依次发送测量信号的场景下,测量信号称为第一测量信号,同时发送测量信号的场景下,测量信号称为第二测量信号。本实施例为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M个参考射频通道依次发送测量信号的场景,其中,M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信号以第一测量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参考射频单元的M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第一测量信号,第一测量信号用于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的,参考射频单元的M个参考射频通道按照预置发送顺序依次发送第一测量信号,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可以被第一射频单元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所接收。可选的,M可以等于N或者N-1,也即需要等N个或者N-1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完信号之后,才能判断出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每一个参考射频通道都通过合路装置与一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且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连接不同的待测射频通道。当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的时候,与这个参考射频通道连接的待测射频通道可以通过驻波通道和射频环回技术将该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环回到该待测射频通道的接收通道,从而接收到该信号,此时该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强。由于射频信号的空间辐射特性以及不同射频通道不可能完全隔离,因此,当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的时候,不与这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待测射频通道也会接收到该发送信号,只不过这个发送信号是作为干扰信号泄露到其他待测射频通道的,其他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很弱。
第一测量信号为每个参考射频通道中发送的测量信号的总称,本实施例中,各个参考射频通道中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的特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测量信号为多个依次发送的测量信号的集合,用于区分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测量信号的场景中的第二测量信号。其中,信号的特征相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例如,可以是各个第一测量信号为相同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或者是各个第一测量信号使用相同的参考序列生成,又或者是,各个第一测量信号使用相同的信号加扰方式等等。信号的特征不同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又例如,可以是各个第一测量信号可以是不同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或者是各个第一测量信号使用不同的参考序列生成,又或者是,各个第一测量信号使用不同的信号加扰方式等等,还有其他形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第一射频单元为无源射频单元,参考射频单元可以是有源射频单元,或者是无源射频单元。为了便于说明,在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都以参考射频单元为有源射频单元,第一射频单元为无源射频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以参考射频单元为有源天线单元AAU中的有源射频单元,第一射频单元为第一射频拉远单元RRU为例进行说明。
举例说明,AAU中的有源射频单元按照预置发送顺序依次发送第一测量信号的过程中,预置发送顺序可以是厂家设置的默认顺序,例如,参考射频通道,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顺序编号;或着是产品安装时工作人员设置的测试顺序,各个发送通道的编号随机排列。例如,以N=M=4为例,当有4个参考射频通道时,采用厂家设置的默认顺序,将4个参考射频通道依次编号为:1至4,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第一个第一测量信号,在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完成后,通过参考射频通道2发送第二个第一测量信号,重复该过程,直至4个参考射频通道都发送完第一测量信号为止。各个通道发送第一测量信号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为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参考射频通道的个数还可以是其他数值,例如,可以是6个、8个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N个参考射频通道可以是参考射频单元的全部通道,或者是参考射频单元的部分通道,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M个参考射频通道依次发送信号,可以通过循环判断的方式实现,即每次有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然后判断是否M个参考射频通道都完成第一测量信号的发送,如果是,则结束参考射频通道的信号发送,如果否,则继续下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
可选的,当满足预先设定的时间阈值时,判断是否M个参考射频通道都完成第一测量信号的发送;若M个参考射频通道全部完成第一测量信号的发送,则执行步骤602;若M个参考射频通道中还有参考射频通道没有完成第一测量信号的发送,则继续下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M个参考射频通道依次发送第一测量信号的场景下,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N-1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完测量信号后,剩下的唯一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与待测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已经可以确定,因此,最后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可以不发送测量信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602、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第一射频单元的N个待测射频通道的数量,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的数量相同。例如,当第一射频单元中的待测射频通道数量为4,即N为4时,参考射频通道的数量也为4,即N也为4。
举例说明,因为第一测量信号是按预置发送顺序依次发送,每个待测射频通道也会依次接收到第一测量信号。例如,有4个参考射频通道时,分别编号为1至4,与无源端口连接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待测射频通道也是4个,也分别编号为1至4,由于第一测量信号的空间辐射等特性,射频通道之间会产生干扰,即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待测射频通道1,除了会接收到与待测射频通道1相连的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还会接收到其他参考射频通道发送(干扰路径)的第一测量信号,例如,当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第一测量信号时,若待测射频通道1与参考射频通道1相连,则可以通过驻波通道将信号环回到待测射频通道1,与参考射频通道1不相连的待测射频通道(待测射频通道2、待测射频通道3和待测射频通道4)会因为空间辐射等原因接收到该次发射的第一测量信号(即干扰信号),干扰信号的特征与第一测量信号的特征相同,干扰信号的强度小于待测射频通道1接收到的第一测量信号的强度。
举例说明,第一射频单元为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参考射频单元为AAU中的有源射频单元AU,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N个待测射频通道依次接收有源射频单元中的通道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不管参考射频通道每次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的特征是否相同,因为是依次发送,在同一时刻N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第一测量信号的特征相同,只有信号强度不同。与参考射频通道连接的待测射频通道的信号强度最强,其他待测射频通道因为信号的空间辐射等特性接收到的第一测量信号的信号强度弱,可以定义为干扰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中所示的第一组射频通道和第二组射频通道,不同的通道的接收频段不同时,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可以将待测射频通道的接收频段设置成可以接收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所在的频段。
603、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第一射频单元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第一测量信号,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具体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包括4个待测射频通道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4个待测射频通道每次接收到第一测量信号后,根据4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第一测量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待测射频通道为与每次发送第一测量信号的参射频通道连接的待测射频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次只有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第一测量信号,因此每次可以确定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与待测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举例说明,参考射频通道和待测射频通道的个数都是4个,不是一般性的假设,待测射频通道i与参考射频通道i相连接为正确的连接关系,i=1,2,3,4。当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第一测量信号时,此时的参考射频通道1即为目标参考射频通道,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为目标测量信号,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4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目标测量信号或其干扰信号;比较待测射频通道1至待测射频通道4中的信号强度,如果待测射频通道1中的信号强度最强,则确定待测射频通道1接收的信号为目标测量信号,待测射频通道2至待测射频通道4接收到的信号为干扰信号,将接收到目标测量信号的待测射频通道1确定为目标待测射频通道,目标待测射频通道与目标参考射频通道对应,即待测射频通道1与参考射频通道1对应连接,如图7所示。又例如,当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第一测量信号时,此时的参考射频通道1即为目标参考射频通道,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为目标测量信号,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4个接收通道接收目标测量信号或其干扰信号;比较待测射频通道1至待测射频通道4中的信号强度,如果待测射频通道2中的信号强度最强,则确定待测射频通道2接收的信号为目标测量信号,待测射频通道1、待测射频通道3和待测射频通道4接收到的信号为干扰信号,将接收到目标测量信号的待测射频通道2确定为目标待测射频通道,目标待测射频通道与目标参考射频通道对应,即待测射频通道2与参考射频通道1对应连接,如图8所示。
604、根据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第一射频单元根据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具体的,第一射频单元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一测量信号的信号强度,该个参考射频通道为目标参考射频通道,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该目标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第一测量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目标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目标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举例说明,参考射频通道和待测射频通道的个数都是4个,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包括4个待测射频通道时,4个参考射频通道分别依次发送第一测量信号,总共发送4次,根据每次确定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4个待测射频通道与4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因为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一个参考射频通道连接,一个参考射频通道连接一个天线,故可以确定4个待测射频通道与4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基带单元(building basebandunit,BBU)相连接,具体判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动作可以由BBU进行。例如,步骤603和步骤604还可以由基带单元BBU来执行,也可以仍然由第一射频单元来执行。
可以理解的是,当具体判断动作由BBU来执行时,步骤602与步骤603之间,还包括第一射频单元向BBU发送接收到的第一测量信号的步骤。
可选的,605、判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实际连接关系和预置连接关系是否相同。
第一射频单元或者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BBU判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实际连接关系和预置连接关系是否相同。具体的,第一射频单元或者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BBU将各个待测射频通道及其对应的参考射频通道的实际连接关系与预置连接关系(即预先设置的各个待测射频通道与各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进行比较;若实际连接关系和预置连接关系不相同,则执行步骤606;若实际连接关系和预置连接关系相同,则执行步骤607。
可选的,606、确定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错误,并进行提示。
第一射频单元或者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BBU确定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错误,并进行提示。
可选的,607、确定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正确。
第一射频单元或者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BBU确定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正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时,通过参考射频单元按照预置发送顺序依次发送第一测量信号,第一射频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测量信号的过程,检测第一射频单元和天线AU之间的线缆连接关系是否正确,辅助工作人员进行调整,降低现场二次施工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请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901、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信号。
本实施例以信号为测量信号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为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测量信号的场景,本实施例中都以第二测量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参考射频单元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第二测量信号,第二测量信号用于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的,参考射频单元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第二测量信号,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可以被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所接收。
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每一个参考射频通道都通过合路装置与一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且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连接不同的待测射频通道。当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的时候,与这个参考射频通道连接的待测射频通道可以通过驻波通道和射频环回技术将该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环回到该待测射频通道的接收通道,从而接收到该信号,此时该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强。由于射频信号的空间辐射特性以及不同射频通道不可能完全隔离,因此,当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信号的时候,不与这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待测射频通道也会接收到该发送信号,只不过这个发送信号是作为干扰信号泄露到其他待测射频通道的,其他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很弱。
第二测量信号为每个参考射频通道中发送的测量信号的总称,本实施例中,各个参考射频通道中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的特征不同,第二测量信号为多个同时发送的测量信号的集合,用于区分参考射频通道依次发送测量信号的场景中的第一测量信号;特征不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例如,可以是各个第二测量信号可以是不同的OFDM符号,或者是各个第二测量信号使用不同的参考序列生成,又或者是,各个第二测量信号使用不同的信号加扰方式等等,还有其他形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举例说明,AAU中的有源射频单元同时发送第二测量信号的过程中,参考射频通道,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顺序编号;或着是产品安装时工作人员设置的测试顺序,各个参考射频通道的编号随机排列。例如,以N=4为例,当有4个参考射频通道时,采用厂家设置的默认顺序,将4个参考射频通道依次编号为:1至4,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参考射频通道1至参考射频通道4同时发送第二测量信号。参考射频通道的个数还可以是其他数值,例如,可以是6个、8个、10个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N个参考射频通道可以是参考射频单元的全部通道,或者是参考射频单元的部分通道,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中所知的“同时发送”,可以是多个射频通道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均完成发送,不严格要求一定是在同一时刻开始或者完成发送。可选的,当满足预先设定的时间阈值时,判断是否N个参考射频通道都完成第二测量信号的发送;若N个参考射频通道全部完成第二测量信号的发送,则执行步骤902;若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有参考射频通道没有完成第二测量信号的发送,则通过各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下一个第二测量信号。
902、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第一射频单元的N个待测射频通道的数量,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的数量相同。例如,当第一射频单元中的待测射频通道数量为4,即N为4时,参考射频通道的数量也为4,即N也为4。
举例说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全部待测射频通道接收N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因为第二测量信号是同时发送,每个待测射频通道会同时接收到一个信号强度强的第二测量信号和若干个信号强度弱的第二测量信号,通过不同的信号特征区分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例如,当有4个参考射频通道时,分别编号为1至4,与无源端口连接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待测射频通道也是4个,也分别编号1至4。因为每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的特征不同,因此,将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称为特征信号1;同理,参考射频通道2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称为特征信号2,参考射频通道3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称为特征信号3,参考射频通道4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称为特征信号4。由于第二测量信号的空间辐射等特性,射频通道之间会产生干扰,即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待测射频通道1,除了会接收到与待测射频通道1相连的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特征信号1,还会接收到其他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其他特征信号(特征信号2、特征信号3和特征信号4)。例如,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特征信号1,若待测射频通道1与参考射频通道1相连,则待测射频通道1接收特征信号1和其他特征信号,其他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特征信号1的信号强度;又例如,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特征信号1,若待测射频通道2与参考射频通道1相连,则待测射频通道2接收特征信号1和其他特征信号,其他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特征信号1的信号强度。
举例说明,第一射频单元为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参考射频单元为AAU中的有源射频单元AU,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N个待测射频通道同时接收有源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的特征不同,在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任一一个待测射频通道,即目标待测射频通道,会接收到多个特征不同的第二测量信号,并且各个第二测量信号强度不完全相同。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确定为待测射频通道对应的目标特征信号,确定发送该目标特征信号的参考射频通道为与所述目标待测射频通道连接的参考射频通道。
903、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第一射频单元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第二测量信号,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具体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包括4个待测射频通道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各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第二测量信号后,根据4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第二测量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每一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待测射频通道与发送该信号强度最强的测量信号的参射频通道相连接。
举例说明,参考射频通道和待测射频通道的个数都是4个,当有4个参考射频通道时,分别编号1至4,与无源端口连接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待测射频通道也是4个,也分别编号1至4。因为每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的特征不同,因此,将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称为特征信号1;同理,参考射频通道2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称为特征信号2,参考射频通道3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称为特征信号3,参考射频通道4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称为特征信号4。由于第二测量信号的空间辐射等特性,射频通道之间会产生干扰,即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待测射频通道1,除了会接收到与待测射频通道1相连的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特征信号1,还会接收到其他参考射频通道发送(干扰路径)的其他特征信号(特征信号2、特征信号3和特征信号4)。例如,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特征信号1,若待测射频通道1与参考射频通道1相连,待测射频通道2与参考射频通道2相连,待测射频通道3与参考射频通道3相连,待测射频通道4与参考射频通道4相连,则待测射频通道1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特征信号1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待测射频通道2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特征信号2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待测射频通道3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特征信号3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待测射频通道4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特征信号4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待测射频通道1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待测射频通道1接收到的特征信号1的信号强度,如图10所示;又例如,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的特征信号1,若待测射频通道2与参考射频通道1相连,待测射频通道1与参考射频通道2相连,待测射频通道3与参考射频通道3相连,待测射频通道4与参考射频通道4相连,则待测射频通道2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特征信号1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待测射频通道1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特征信号2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待测射频通道3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特征信号3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待测射频通道4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特征信号4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待测射频通道2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该待测射频通道2特征信号1的信号强度,如图1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如图10所示,待测射频通道1会接收特征信号1,待测射频通道1还会接收其他特征信号(特征信号2、特征信号3和特征信号4),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904、根据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第一射频单元根据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举例说明,参考射频通道和待测射频通道的个数都是4个,第一射频单元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与其相连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和其他不相连的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多个第二测量信号,具体包括一个特征信号和其他特征信号(干扰信号),例如,特征信号1和其他特征信号(特征信号2、特征信号3和特征信号4),其中,特征信号1的信号强度最强,发送特征信号1的参考射频通道1为目标参考射频通道,确定4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某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该目标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例如,参考射频通道1发送特征信号1,若待测射频通道1接收到的第二测量信号中特性信号1的信号强度最强,则确定待测射频通道1为与参考射频通道1连接的待测射频通道。待测射频通道1和与参考射频通道1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举例说明,参考射频通道和待测射频通道的个数都是4个,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包括4个待测射频通道时,每次4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第二测量信号,总共发送1次,根据确定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4个待测射频通道与4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因为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一个参考射频通道连接,一个参考射频通道连接一个天线,故可以确定4个待测射频通道与4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基带单元(building basebandunit,BBU)相连接时,具体判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动作由BBU进行。例如,步骤903和步骤904可以是在第一射频单元中实现的,还可以是BBU中实现的。
可以理解的是,当具体判断动作由BBU来执行时,步骤902与步骤903之间,还包括第一射频单元向BBU发送接收到的第二测量信号的步骤,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905、判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实际连接关系和预置连接关系是否相同。
第一射频单元或者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BBU判断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实际连接关系和预置连接关系是否相同。具体的,第一射频单元或者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BBU将各个待测射频通道及其对应的参考射频通道的实际连接关系与预置连接关系(即预先设置的各个待测射频通道与各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进行比较;若实际连接关系和预置连接关系不相同,则执行步骤906;若实际连接关系和预置连接关系相同,则执行步骤907。
可选的,906、确定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错误,并进行提示。
第一射频单元或者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BBU确定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错误,并进行提示。
可选的,907、确定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正确。
第一射频单元或者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BBU确定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正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参考射频单元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时,通过参考射频单元同时发送第二测量信号,第一射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过程,检测第一射频单元和参考射频单元的天线AU之间的线缆连接关系是否正确,辅助工作人员进行调整,降低现场二次施工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射频单元和处理器,请参阅图12。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第一射频单元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射频单元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参阅图12所示,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1200包括第一射频单元1201和处理器1202,所述第一射频单元1201中包括N个待测射频通道。其中,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待测射频通道和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通过合路装置与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且每个所述待测射频通道连接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以及不同的天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用于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器1202,所述处理器1202与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合路装置可以为合路器,第一射频单元可以为射频拉远单元,该处理器1202可以是设置在射频拉远单元RRU中,也可以是设置在RRU之外独立存在。
下面结合图13对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202还用于:
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根据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N个参考射频通道用于,依次发送信号;
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射频通道还用于,依次接收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202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3,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1200还包括参考射频单元1203,所述参考射频单元1203中包括N个参考射频通道;
N个参考射频通道用于,同时发送信号,且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其他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特征不同;
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的信号。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202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1200还包括基带单元BBU1204,基带单元1204包括:所述处理器1202。可选的,如图15所示,所述基带单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041、和通信接口12042,基带单元1204通过通信接口与N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
存储器12041,与处理器1202耦合,用于存储供处理器1202执行的程序和/或指令;
通信接口12042,用于接收每个待测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每个待测射频通道还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基带单元120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1202还可以用于支持所述BBU的其他功能。所述BBU还可以包含其他更多的处理器,用于进行支持基带单元的其他功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射频单元1201为无源射频单元。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射频单元1203为有源射频单元或无源射频单元。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射频单元1203和第一射频单元1201连接相同的基带单元1204。
可选的,如图15所示,基带单元1204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12043。其中,处理器1202、存储器12041、和通信接口12042可以通过总线系统12043相互连接;总线系统1204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1204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等,具体与基带单元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9)
1.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包括:
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其中,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待测射频通道和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通过合路装置与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且每个所述待测射频通道连接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以及不同的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根据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依次发送信号;
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射频通道依次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信号,且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其他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特征不同;
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所述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单元通过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参考射频单元中的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单元将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与所述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的基带单元;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所述基带单元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射频单元为有源射频单元,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为无源射频单元;或者
所述参考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一射频单元均为无源射频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一射频单元连接相同的基带单元。
10.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中包括N个待测射频通道,其中,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待测射频通道和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通过合路装置与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且每个所述待测射频通道连接不同的参考射频通道以及不同的天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用于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所述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根据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射频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参考射频单元,所述参考射频单元包括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
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用于,依次发送信号;
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射频通道还用于,依次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参考射频单元,所述参考射频单元包括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
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用于,同时发送信号,且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任一个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其他参考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的特征不同;
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每个待测射频通道具体用于,接收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的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中的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的连接关系,其中,接收到的所述具有相同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一个待测射频通道与与所述一个参考射频通道相连接的天线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0、11、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带单元,所述基带单元包括: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基带单元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相连接;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存储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和/或指令;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发送的信号;
所述每个待测射频通道还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基带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0、11、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为无源射频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射频单元为有源射频单元或者无源射频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0、11、13、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通道连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参考射频通道和所述N个待测射频通道连接相同的基带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120136 WO2019127470A1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92600A CN111492600A (zh) | 2020-08-04 |
CN111492600B true CN111492600B (zh) | 2021-07-09 |
Family
ID=6706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7790.1A Active CN111492600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23190B2 (zh) |
EP (1) | EP3723305B1 (zh) |
JP (1) | JP7191960B2 (zh) |
KR (1) | KR102352089B1 (zh) |
CN (1) | CN111492600B (zh) |
BR (1) | BR112020012815A2 (zh) |
WO (1) | WO20191274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5590B (zh) | 2020-02-26 | 2022-07-22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
CN118713772A (zh) * | 2023-03-27 | 2024-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线序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5752A (zh) * | 2007-06-14 | 2008-12-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1447836A (zh) * | 2008-12-30 | 2009-06-03 | 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对td-scdma射频拉远单元的生产测试方法 |
WO2014180517A1 (en) * | 2013-05-08 | 2014-11-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handling of simultaneou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and d2d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or simultaneous network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and d2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
CN106804044A (zh) * | 2016-12-29 | 2017-06-06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故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射频拉远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56627B1 (en) * | 1997-08-29 | 2002-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modulation schemes |
JP4249773B2 (ja) | 2006-10-12 | 2009-04-08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を設定する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 |
JP4552988B2 (ja) * | 2007-09-25 | 2010-09-29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放送受信装置 |
JP2009272968A (ja) | 2008-05-09 | 2009-11-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無線システム |
CN103988367A (zh) * | 2011-09-06 | 2014-08-13 | 电力波技术有限公司 | 多频带有源-无源基站天线 |
CN103096467B (zh) | 2013-01-25 | 2015-1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天馈口与天线端口连接关系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CN104244296B (zh) | 2013-06-13 | 2018-02-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rru间通道校正方法及装置 |
CN104468425B (zh) * | 2013-09-13 | 2019-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通道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5184632A1 (zh) | 2014-06-06 | 2015-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个有源天线的通道联合校正方法及装置 |
CN106330345B (zh) | 2015-06-29 | 2020-03-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电调天线连接线序的方法和装置 |
JP6400614B2 (ja) * | 2016-02-12 | 2018-10-03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分散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無線基地局およびアンテナ切替方法 |
JP2017169173A (ja) | 2016-03-18 | 2017-09-21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
CN109792302B (zh) * | 2016-10-11 | 2021-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射频系统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80097790.1A patent/CN111492600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29 KR KR1020207021369A patent/KR102352089B1/ko active Active
- 2017-12-29 JP JP2020535188A patent/JP719196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29 BR BR112020012815-5A patent/BR112020012815A2/pt unknown
- 2017-12-29 EP EP17936312.2A patent/EP3723305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2-29 WO PCT/CN2017/120136 patent/WO2019127470A1/zh unknown
-
2020
- 2020-06-26 US US16/913,785 patent/US1132319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5752A (zh) * | 2007-06-14 | 2008-12-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1447836A (zh) * | 2008-12-30 | 2009-06-03 | 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对td-scdma射频拉远单元的生产测试方法 |
WO2014180517A1 (en) * | 2013-05-08 | 2014-11-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handling of simultaneou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and d2d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or simultaneous network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and d2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
CN106804044A (zh) * | 2016-12-29 | 2017-06-06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故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射频拉远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23305B1 (en) | 2024-07-03 |
EP3723305A4 (en) | 2020-12-23 |
CN111492600A (zh) | 2020-08-04 |
EP3723305A1 (en) | 2020-10-14 |
WO2019127470A1 (zh) | 2019-07-04 |
KR20200101965A (ko) | 2020-08-28 |
JP7191960B2 (ja) | 2022-12-19 |
KR102352089B1 (ko) | 2022-01-17 |
US20200328831A1 (en) | 2020-10-15 |
US11323190B2 (en) | 2022-05-03 |
BR112020012815A2 (pt) | 2020-11-24 |
JP2021508969A (ja) | 2021-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38334B2 (en) | Beam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811194B2 (en) | Method for testing wireless devices using predefined test segments initiated by over-the-air signal characteristics | |
KR102057516B1 (ko) | 복수의 무선 액세스 기술을 이용한 통신이 가능한 무선주파수 피시험장치를 테스트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891350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testing of multip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08028707B (zh) | 用于测试低功率射频(rf)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方法 | |
US8312329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single vector signal generator to verify device under test | |
JP6336958B2 (ja) | 被試験デバイス(dut)の規定の試験シーケンスの一部再試行を可能にする方法 | |
US11483725B2 (en) | Mobile terminal test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test method | |
CN108141291B (zh) | 用于测试低功率射频(rf)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方法 | |
CN108141388B (zh) | 用于测试低功率射频(rf)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方法 | |
CN111492600B (zh) | 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3055058A (zh) |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EP4302415A1 (en) | Measurement signals for beam selection | |
KR20150132331A (ko) | 데이터 패킷 신호 트랜시버를 테스트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5745968A (zh) | 用于使用多个信道获取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 |
KR101540141B1 (ko) |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그 테스트 방법 | |
FI129935B (en) | Procedure for recogniz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 antenna that works incorrectly | |
CN113890644B (zh) | 射频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8111241B (zh) | 一种直放站检测方法 | |
CN117335902A (zh) | 多通道天线设备信号evm测试的方法和设备、介质 | |
CN113543172A (zh) | 移动终端测试端口配置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014336A (zh) | 分集天线灵敏度评估方法、装置、系统和测试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