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0602A - 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90602A CN111490602A CN202010311455.0A CN202010311455A CN111490602A CN 111490602 A CN111490602 A CN 111490602A CN 202010311455 A CN202010311455 A CN 202010311455A CN 111490602 A CN111490602 A CN 1114906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module
- switch module
- circuit
-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其中充电电路包括:取能模块、系统开关模块、自调节开关模块、处理器和储能模块;取能模块用于与被测线路感应产生电能,取能模块与系统开关模块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处理器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还与自调节开关模块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与储能模块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根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导通或断开;自调节开关模块在系统开关模块导通的状态下根据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电路能量的利用率,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并且保证了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下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架空外施信号型故障指示器的供电电路主要由多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的电路包括取能线圈的整流稳压电路、超级电容的充放电电路和电池供电电路。超级电容的充放电电路是系统的二级供电系统,负责在取能线圈正常工作时控制线路为超级电容充电并在线圈无法正常工作时为主系统提供能源。
现有的充电电路是利用一颗充电管理芯片进行控制的,该方案需要系统对该芯片进行控制,该芯片在价格成本较高,电路布局复杂;并且在小负荷电流的情况下,由于出于系统安全考虑,在系统的控制下线路不会对超级电容进行充电,从而浪费部分能量,而且也会导致在电池无法正常工作或小电流时故障指示器报警用的翻牌器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以简化电路,降低成本,提高电路能量的利用率,保证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或电池无法工作下的正常使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包括:
取能模块、系统开关模块、自调节开关模块、处理器和储能模块;
所述取能模块用于与被测线路感应产生电能,所述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输入参考电压;
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断开;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系统开关模块导通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所述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传输给所述储能模块。
可选的,所述系统开关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输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包括:
第三开关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输入连接故障指示器的主系统电源的系统电源。
可选的,所述第三开关管为P型场效应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型场效应管。
可选的,所述取能模块包括:
取电线圈单元,所述取电线圈单元用于根据线路的电流值获取不同的供电电压;
整流和滤波单元,所述整流和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供电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
可选的,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主系统电源电连接,所述电容用于放电时通过所述主系统电源为外围电路提供电压。
可选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用于将所述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稳压到小于或等于所述电容的安全电压。
可选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还包括: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反馈通过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后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指示器,包括放电电路、电池、抗抖和可控电路、主系统电源和外围电路,还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放电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系统电源与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系统电源与所述外围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池提供的第一电源和/或所述放电电路提供的第二电源经过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处理形成稳定的电压以供所述外围电路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其中充电电路包括:取能模块、系统开关模块、自调节开关模块、处理器和储能模块;取能模块用于与被测线路感应产生电能,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与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处理器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输入参考电压;系统开关模块用于根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断开;自调节开关模块用于在系统开关模块导通的状态下根据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自调节开关模块在系统开关模块导通的状态下,根据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提高了电路能量的利用率,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保证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或电池无法工作下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的结构框图,参考图1,充电电路包括:
取能模块10、系统开关模块20、自调节开关模块30、处理器40和储能模块50;
取能模块10用于与被测线路感应产生电能,取能模块10的输出端与系统开关模块20的第一端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20的控制端与处理器40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20的第二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一端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二端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输入参考电压;
系统开关模块20用于根据处理器40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断开;自调节开关模块30用于在系统开关模块20导通的状态下根据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50。
具体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包括取能模块10、系统开关模块20、自调节开关模块30、处理器40和储能模块50。取能模块10与被测线路感应能产生电能,当被测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时,取能模块10与被测线路感应产生的电能较大,当被测电路中的电流较小时,取能模块10与被测线路感应产生的电能较小。取能模块10的输出端与系统开关模块20的第一端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20的控制端与处理器40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20的第二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一端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二端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输入参考电压。参考电压可以由故障指示器的主系统电源100提供,取能模块10产生的电能可以为主系统电源100提供系统电源。系统开关模块20根据处理器40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断开;例如当处理器40输出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系统开关模块20实现导通,当处理器40输出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系统开关模块20实现断开,或者,当处理器40输出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系统开关模块20实现导通,当处理器40输出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系统开关模块20实现断开。这里对系统开关模块导通的控制信号和断开的控制信号不做限定。自调节开关模块30用于在系统开关模块20导通的状态下根据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50。例如当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一端输入的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大于其控制端输入的参考电压,并且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与控制端输入的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阈值电压时,自调节开关模块30实现导通从而实现将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50。
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电路是利用一颗充电管理芯片进行控制充电电路充电,该方案需要系统对该芯片进行控制,充电管理芯片的成本较高,并且电路的布局较复杂。此外,在小负荷电流的情况下,为保证故障指示器的系统正常的工作,避免由于触发翻牌器报警导致故障指示器系统电源出现抖动的情况,不会对储能模块进行充电从而导致部分取能能量被浪费。因此现有技术中,只能在大电流的情况下,故障指示器的翻牌器才能正常工作。而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电路,通过自调节开关模块30在系统开关模块20导通的状态下,根据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即可实现将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50。在小负荷电流的情况下,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一端输入的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与控制端输入的参考电压的差值即可以大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阈值电压,从而实现在小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对储能模块50的充电。提高了电路能量的利用率,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包括:取能模块、系统开关模块、自调节开关模块、处理器和储能模块;取能模块用于与被测线路感应产生电能,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与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处理器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自调节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输入参考电压;系统开关模块用于根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断开;自调节开关模块用于在系统开关模块导通的状态下根据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自调节开关模块在系统开关模块导通的状态下,根据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传输给储能模块。提高了电路能量的利用率,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保证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或电池无法工作下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对系统开关模块、自调节开关模块、取能模块和储能模块进行了细化。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图,请参考图2。
可选的,系统开关模块20包括:
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
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取能模块10的输出端以及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输入处理器40的控制信号;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GND。
具体的,系统开关模块20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中,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取能模块10的输出端以及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一端电连接。取能模块10与被测电路感应产生的电能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输入第一开关管Q1,并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电阻R1,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即施加在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等于施加在第一开关管Q1第一端与控制端之间的电压。其中,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以及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输入处理器40的控制信号;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互为分压电阻,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和控制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两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即施加在第三电阻R3两端的电压等于施加在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和控制端之间的电压。可选的,第一开关管Q1为P型场效应管,第二开关管Q2为N型场效应管,当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输入处理器40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实现导通,此时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接地GND,取能模块10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可以将第一开关管Q1导通。即处理器40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系统开关模块20导通,处理器40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或不输入电信号时,系统开关模块20断开。
可选的,自调节开关模块30包括:
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电阻R4;
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与系统开关模块2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储能模块50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输入连接故障指示器的主系统电源100的系统电源。
具体的,自调节开关模块30包括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电阻R4。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与系统开关模块20的第二端电连接,系统开关模块20导通后,取能模块10获得的电能可以输送到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输入端即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储能模块50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输入连接故障指示器的主系统电源100的系统电源。可选的,第三开关管Q3为P型场效应管,当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能大于主系统电源100的系统电源并且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能与主系统电源100的系统电源的差值能够导通三开关管Q3时,自调节开关模块30导通。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储能模块50电连接,取能模块10获得的电能经过系统开关模块20和自调节开关模块30输送到储能模块50,为储能模块50提供电能进行充电。其中,故障指示器的主系统电源100的系统电源由取能模块10获得的电能经过低压差稳压芯片将电压稳定在一个稳定电压值提供的。
可选的,取能模块10包括:
取电线圈单元11,取电线圈单元11用于根据线路的电流值获取不同的供电电压;
整流和滤波单元12,整流和滤波单元12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
具体的,取能模块10包括取电线圈单元11,取电线圈单元11通过取电线圈基于电磁感应定理根据线路的电流值获取不同的供电电压。取能模块10还包括整流和滤波单元12,整流和滤波单元12对取电线圈单元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以实现获得故障指示器的工作电压。
可选的,储能模块50包括电容C,电容C的第一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电连接,电容C的第二端接地GND;电容C的第一端还与主系统电源100电连接,电容C用于放电时为主系统电源100提供电能,从而通过主系统电源100为外围电路110提供电能,例如为外围电路110中的翻牌器提供电能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电容C可以为超级电容,超级电容是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的一种电化学元件,可以实现高效的存储能量,提高充电能力,进一步地提高了故障指示器的工作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对系统开关模块、自调节开关模块、取能模块和储能模块进行了细化。系统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自调节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均为P型场效应管,第二开关管为N型场效应管,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导通,实现第三开关管根据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和其控制端输入的主系统电源的系统电源值调节自身的导通,当第三开关管导通后实现取能模块对储能模块的充电。取能模块在小负荷电流下获得的电能即可实现对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P型场效应管的导通特性,通过控制控制端的电压值而非高低电平变化来达到自动控制导通或关闭自调节开关模块,从而控制充电电路的工作状态,不仅有效增加电路的储能效率还节省了系统资源以及增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并且保证了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下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图,请参考图3。
可选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二端以及储能模块5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一二极管D1用于将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能稳压到小于或等于电容C的安全电压。第一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目的是防止充电电压过高损坏电容C,稳压二极管的型号可以根据后端储能模块的电容C的性能进行更换,以保证不同充电能力的电容C进行正常充电。
可选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与自调节开关模块30的第二端以及储能模块5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取能模块10的输出端以及系统开关模块2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可以实现将通过自调节开关模块30后供电电压的稳定性及时的反馈给取能模块10。
示例性地,当取能模块10所处的线路为小电流负荷线路时,取电线圈单元11的取电线圈感应到电流产生供电电压,将供电电压经过整流和滤波单元12的整流和滤波后通过取能模块10的输出端输送给系统开关模块20的第一开关管Q1。将供电电压经过整流和滤波单元12的整流和滤波后通过取能模块10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还用于经过低压差稳压芯片将电压稳定在3V为连接故障指示器的主系统电源100提供系统电源。主系统电源100为处理器40提供工作电压,1.7V以上的电压即可满足处理器40正常工作。处理器40初始化时给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输入控制信号,第二开关管Q2为N型场效应管,即处理器40输出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第二开关管Q2导通后将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接地GND,第一开关管Q1为P型场效应管,使得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电压大于阈值电压,从而使第一开关管Q1导通。
其中,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在系统开关模块20导通后输入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输入主系统电源100的系统电源,第三开关管Q3为P型场效应管,为了保证第三开关管Q3正常导通(导通电压>阈值电压),所以取能模块10输入第三开关管Q3的电压大于系统电源的电压加上第三开关管Q3的阈值电压的和。由于选择的P型场效应管型号不同,阈值电压会有一定变化,可以根据需求改变输入控制端的电压或者选择合适的P型场效应管。例如P型场效应管的阈值电压稳定在0.55V,当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高于控制端输入电压0.55V时第三开关管Q3可自动导通,低于0.55V时自动关闭,第三开关管Q3的设置可以实现该充电电路自动导通和关闭。保证在小电流负荷线路时,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可以为储能模块50充电,从而使储能模块50在放电时为主系统电源100提供电能,从而为故障指示器外围电路110中的翻牌器提供工作电压。此外,设置的第一二极管D1是稳压二极管,可以防止充电电压过高损坏超级电容,型号可以根据后端超级电容的性能进行更换,例如储能模块50的超级电容的最大充电电压为5V,当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小于或等于5V时,超级电容以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正常充电。当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大于5V时,稳压二极管将取能模块10提供的电压稳定在5V为超级电容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设置的第一二极管是稳压二极管,可以防止充电电压过高损坏储能模块。第二二极管可以实现将通过自调节开关模块后供电电压的稳定性及时的反馈给取能模块,从而控制充电电路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有效增加电路的储能效率,节省了系统资源以及增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并且保证了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下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指示器,包括放电电路、电池、抗抖和可控电路、主系统电源和外围电路,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所述的充电电路,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故障指示器的结构框图,请参考图4。
其中,处理器40与放电电路120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电路150的输出端与放电电路120的输入端电连接;放电电路120的输出端与抗抖和可控电路130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电池140与抗抖和可控电路120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40与抗抖和可控电路120的控制端电连接;主系统电源100与抗抖和可控电路20的输出端电连接,主系统电源100与外围电路110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池140提供的第一电源和/或放电电路120提供的第二电源经过抗抖和可控电路130的处理形成稳定的电压以供外围电路110正常工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能模块、系统开关模块、自调节开关模块、处理器和储能模块;
所述取能模块用于与被测线路感应产生电能,所述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输入参考电压;
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断开;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系统开关模块导通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调节自身的导通状态,并在导通的状态下将所述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传输给所述储能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开关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输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包括:
第三开关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输入连接故障指示器的主系统电源的系统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管为P型场效应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型场效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模块包括:
取电线圈单元,所述取电线圈单元用于根据线路的电流值获取不同的供电电压;
整流和滤波单元,所述整流和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供电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主系统电源电连接,所述电容用于放电时通过主系统电源为外围电路提供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用于将所述取能模块提供的电压稳压到小于或等于所述电容的安全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系统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反馈通过所述自调节开关模块后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10.一种故障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电路、电池、抗抖和可控电路、主系统电源和外围电路,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放电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系统电源与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系统电源与所述外围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池提供的第一电源和/或所述放电电路提供的第二电源经过所述抗抖和可控电路的处理形成稳定的电压以供所述外围电路正常工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11455.0A CN111490602A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11455.0A CN111490602A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90602A true CN111490602A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795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11455.0A Pending CN111490602A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90602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205942U (zh) * | 2013-04-23 | 2013-09-18 | 贵州电网公司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 | 感应取能电源备用电池的充电控制结构 |
CN105116296A (zh) * | 2015-10-12 | 2015-12-02 | 国家电网公司 | 高压输电网电缆线路专用故障指示器 |
WO2017084299A1 (zh) * | 2015-11-16 | 2017-05-26 |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待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
CN106787006A (zh) * | 2017-02-28 | 2017-05-31 | 威胜电气有限公司 | 超级电容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其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 |
CN109004730A (zh) * | 2018-09-07 | 2018-12-14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故障指示器的超级电容充电系统及其采用的充电方法 |
CN110417103A (zh) * | 2019-06-25 | 2019-11-05 | 华南理工大学 | 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电源管理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
2020
- 2020-04-20 CN CN202010311455.0A patent/CN11149060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205942U (zh) * | 2013-04-23 | 2013-09-18 | 贵州电网公司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 | 感应取能电源备用电池的充电控制结构 |
CN105116296A (zh) * | 2015-10-12 | 2015-12-02 | 国家电网公司 | 高压输电网电缆线路专用故障指示器 |
WO2017084299A1 (zh) * | 2015-11-16 | 2017-05-26 |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待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
CN106787006A (zh) * | 2017-02-28 | 2017-05-31 | 威胜电气有限公司 | 超级电容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其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 |
CN109004730A (zh) * | 2018-09-07 | 2018-12-14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故障指示器的超级电容充电系统及其采用的充电方法 |
CN110417103A (zh) * | 2019-06-25 | 2019-11-05 | 华南理工大学 | 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电源管理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84281B2 (ja) | Nfcアンテナの電力取得装置 | |
CN104836421A (zh) | 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和供电方法 | |
CN103280765A (zh) | 过压保护电路 | |
CN113328734A (zh) | 快速阻断开关 | |
TWM561363U (zh) | 開關電源電路 | |
US20230059128A1 (en) | DCDC Converter | |
CN104901385A (zh) | 发电机能量管理装置及发电系统 | |
CN105162313B (zh) |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 |
CN113690966A (zh) | 开关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用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 |
JP2018085801A (ja) | 電源装置、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ンサシステム | |
CN105958576B (zh) | 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和系统 | |
CN217445049U (zh) | 上电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113885636B (zh) | 一种输入电压范围可调保护电路 | |
WO2017061192A1 (ja) | 受電装置 | |
CN210380344U (zh) | 供电电路以及智能照明装置 | |
CN109450222B (zh) |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ic供能电路 | |
CN111490602A (zh) | 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充电电路及故障指示器 | |
CN107465173B (zh) | 一种空间电源辅助电源保护电路 | |
CN211018347U (zh) | 一种多口充电设备 | |
CN114123406A (zh) | 一种恒流恒压充电电路 | |
CN106532879B (zh) | 一种交流电流互感器取能电路 | |
CN109980766B (zh) | 一种具有迟滞自锁功能的振动能量采集器电源管理电路 | |
CN108880234B (zh) | 一种电荷泵 | |
CN209805697U (zh) | 一种单火线电源电路 | |
CN113922803A (zh) | 一种可控硅驱动电路及调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