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5441B - 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75441B CN111475441B CN201910068798.6A CN201910068798A CN111475441B CN 111475441 B CN111475441 B CN 111475441B CN 201910068798 A CN201910068798 A CN 201910068798A CN 111475441 B CN111475441 B CN 1114754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mode
- identification
- wired
- transmission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1—Instal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判断所述电源供电方式是否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是,则采用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若否,则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识别头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使用者可以在识别头插入电池后,系统直接判断为无线传输模式,在插入数据线时直接判断为有线模式,减少了用户在烧录主机进行功能选择的过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并且本发明在判断时增加电流电压和数据传输的判断,增加了模式判断和切换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设备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识别头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用于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或者多功能一体机)的耗材芯片,其存储有关打印耗材盒(墨盒、硒鼓、粉盒等)的信息,主要功能是用于身份识别和记录使用状态。
芯片往往需要进行程序烧写之后才能放入主体进行上电操作,在进行芯片的批量化烧写操作时,需要设计单独的芯片烧写系统,其一般由主机和烧录头(也称识别头、测试头)组成。主机用于存储数据或者程序,测试头包含有探针,用于将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或者程序烧写至芯片中。芯片中一般会设计有烧写的烧录端点,当烧录头的探针接触到芯片的烧录点时,便可将数据或者程序烧录至芯片中。
但是目前烧录设备中的识别头和主机都是通过数据线连接的,采用有线传输。由于数据线的存在,所以在烧录的时候往往不方便,并且存在多个不同型号烧录头的情况下,还需要频繁的插拔去更换烧录头。如何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烧录是亟不可待要解决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识别头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
判断所述电源供电方式是否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是,则采用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若否,则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方案中,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检测电源的电压和/或电流大小,得到检测值;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有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无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本方案中,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在通电模式下,检测数据接口是否有外部数据传输;
若有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无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本方案中,在所述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
进行无线配对,与识别主机进行无线连接;
将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发送至识别主机。
本方案中,还包括:
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接收切换有线传输模式的指令;
则检测有线传输模式中是否存在有线传输的数据;
若存在,则切换至有线传输模式;若不存在,则进行报警提醒。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识别头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
判断所述电源供电方式是否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是,则采用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若否,则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方案中,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检测电源的电压和/或电流大小,得到检测值;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有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无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本方案中,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在通电模式下,检测数据接口是否有外部数据传输;
若有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无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本方案中,在所述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
进行无线配对,与识别主机进行无线连接;
将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发送至识别主机。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识别头控制方法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识别头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使用者可以在识别头插入电池后,系统直接判断为无线传输模式,在插入数据线时直接判断为有线模式,减少了用户在烧录主机进行功能选择的过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并且本发明在判断时增加电流电压和数据传输的判断,增加了模式判断和切换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烧录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识别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种识别头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烧录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烧录设备包括烧录主机21和识别头22,还包括有存储烧录次数的烧录点卡23(烧录点卡可以设置为外设设备也可以设置于烧录主机内部)。烧录主机用于存储数据或者程序,测试头包含有探针,用于将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或者程序烧写至芯片中。芯片中一般会设计有烧写的烧录端点,当烧录头的探针接触到芯片的烧录点时,便可将数据或者程序烧录至芯片中。图1所示的烧录设备的烧录主机和识别头是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的,也就是说,采用了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和烧录。
图2示出了本发明识别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识别头22的插入有电池模块221,需要说明的是,识别头预设有数据接口和/或电源接口。当采用数据接口时,电池模块可以插入数据接口中提供识别头电源。当采用电源接口时,电池模块可以插入电源接口进行供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可以将两者单独设置也可以将两者合并设置。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包括:
S302,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
S304,判断所述电源供电方式是否为有线供电方式;
S306,若是,则采用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若否,则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识别头或烧录主机判断识别头的供电方式,然后根据其供电方式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若用户插入了电池模块至识别头,则识别头会识别出其将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烧录和传输。若用户插入数据线至识别头,并且连接到烧录主机,则将采用有线方式进行数据烧录和传输。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式包括:蓝牙、RF、红外、射频、zigbee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但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无线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检测电源的电压和/或电流大小,得到检测值;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有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无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供电方式时,识别头中的检测模块可以检测电压或电流,并可以根据电流或电压的大小进行判定数据传输模式。往往识别头中的MCU电压较低,较多采用5v或者3v的的处理器,而烧录识别设备的供电端可以12v、5v的电压。因此,通过检测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可以判定识别头的供电方式。例如,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时,烧录设备提供给识别头的电压在5v左右,所以设置预设电压范围为4.7-5.3v时是有线传输方式;采用无线传输时,采用了电池模块供电,则可以将电压范围设定为1.5-4.5v。当检测供电的电压为3v时,则确定为无线传输模式;当检测供电的电压为5v时,则确定为有线传输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电流的范围检测传输的方式,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在通电模式下,检测数据接口是否有外部数据传输;
若有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无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仅仅可通过供电方式进行供电模式的选择,还可以通过数据接口的数据传输进行判断。由于采用有线传输模式进行供电和数据传输,则会在数据接口中产生数据的传输,会产生高低电平的数据信号;而在采用电池模块供电时,数据接口处无数据信号。则通过检测是否存在数据信号,就可以判定采用了什么传输方式。在通电模式下,检测数据接口是否有外部数据传输;若有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无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进行无线配对,与识别主机进行无线连接;将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发送至识别主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了无线传输方式之后,由于有电源的供应,则识别头可以与识别主机直接进行无线配对,完成与识别主机的无线连接。然后将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发送至识别主机中,方便识别主机对识别头的管理。识别头是针对不同型号芯片单独设计的,所以会存在多个识别头,每个识别头对应不同的设备标识信息。
优选的,还包括:识别主机接收功能信息和型号信息;查询配对的识别头的设备标识信息;若与所述功能信息和型号信息匹配,则发送数据至识别头;若不匹配,则进行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选择识别理光系列芯片模式。在接收到了上述的功能信息和型号信息之后,识别主机将查询配对的识别头的标识信息,看是否能满足理光系列芯片的识别功能,若满足,则与识别头建立数据连接;若不满足,则发出警告信息,以提醒用户无法满足此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接收切换有线传输模式的指令;
则检测有线传输模式中是否存在有线传输的数据;
若存在,则切换至有线传输模式;若不存在,则进行报警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在识别头插入电池模块后,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有线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当然,在此种情况,需要在电池或者识别头中另外设置数据线接口。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户在识别主机选择有线方式传输,接收切换有线传输模式的指令;则检测有线传输模式中是否存在有线传输的数据;若存在,则切换至有线传输模式;若不存在,则进行报警提醒。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种识别头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识别头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41、处理器42,所述存储器中包括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
判断所述电源供电方式是否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是,则采用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若否,则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识别头或烧录主机判断识别头的供电方式,然后根据其供电方式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若用户插入了电池模块至识别头,则识别头会识别出其将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烧录和传输。若用户插入数据线至识别头,并且连接到烧录主机,则将采用有线方式进行数据烧录和传输。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式包括:蓝牙、RF、红外、射频、zigbee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但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无线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检测电源的电压和/或电流大小,得到检测值;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有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无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供电方式时,识别头中的检测模块可以检测电压或电流,并可以根据电流或电压的大小进行判定数据传输模式。往往识别头中的MCU电压较低,较多采用5v或者3v的的处理器,而烧录识别设备的供电端可以12v、5v的电压。因此,通过检测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可以判定识别头的供电方式。例如,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时,烧录设备提供给识别头的电压在5v左右,所以设置预设电压范围为4.7-5.3v时是有线传输方式;采用无线传输时,采用了电池模块供电,则可以将电压范围设定为1.5-4.5v。当检测供电的电压为3v时,则确定为无线传输模式;当检测供电的电压为5v时,则确定为有线传输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电流的范围检测传输的方式,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在通电模式下,检测数据接口是否有外部数据传输;
若有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无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仅仅可通过供电方式进行供电模式的选择,还可以通过数据接口的数据传输进行判断。由于采用有线传输模式进行供电和数据传输,则会在数据接口中产生数据的传输,会产生高低电平的数据信号;而在采用电池模块供电时,数据接口处无数据信号。则通过检测是否存在数据信号,就可以判定采用了什么传输方式。在通电模式下,检测数据接口是否有外部数据传输;若有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无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进行无线配对,与识别主机进行无线连接;将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发送至识别主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了无线传输方式之后,由于有电源的供应,则识别头可以与识别主机直接进行无线配对,完成与识别主机的无线连接。然后将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发送至识别主机中,方便识别主机对识别头的管理。识别头是针对不同型号芯片单独设计的,所以会存在多个识别头,每个识别头对应不同的设备标识信息。
优选的,还包括:识别主机接收功能信息和型号信息;查询配对的识别头的设备标识信息;若与所述功能信息和型号信息匹配,则发送数据至识别头;若不匹配,则进行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选择识别理光系列芯片模式。在接收到了上述的功能信息和型号信息之后,识别主机将查询配对的识别头的标识信息,看是否能满足理光系列芯片的识别功能,若满足,则与识别头建立数据连接;若不满足,则发出警告信息,以提醒用户无法满足此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接收切换有线传输模式的指令;
则检测有线传输模式中是否存在有线传输的数据;
若存在,则切换至有线传输模式;若不存在,则进行报警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在识别头插入电池模块后,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有线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当然,在此种情况,需要在电池或者识别头中另外设置数据线接口。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户在识别主机选择有线方式传输,接收切换有线传输模式的指令;则检测有线传输模式中是否存在有线传输的数据;若存在,则切换至有线传输模式;若不存在,则进行报警提醒。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识别头控制方法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识别头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使用者可以在识别头插入电池后,系统直接判断为无线传输模式,在插入数据线时直接判断为有线模式,减少了用户在烧录主机进行功能选择的过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并且本发明在判断时增加电流电压和数据传输的判断,增加了模式判断和切换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
判断所述电源供电方式是否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是,则采用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若否,则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所述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
进行无线配对,与识别主机进行无线连接;
将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发送至识别主机;
还包括:
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接收切换有线传输模式的指令;
则检测有线传输模式中是否存在有线传输的数据;
若存在,则切换至有线传输模式;若不存在,则进行报警提醒;
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检测电源的电压和/或电流大小,得到检测值;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有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无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在通电模式下,检测数据接口是否有外部数据传输;
若有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无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3.一种识别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
判断所述电源供电方式是否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是,则采用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若否,则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所述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
进行无线配对,与识别主机进行无线连接;
将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发送至识别主机;
还包括:
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接收切换有线传输模式的指令;
则检测有线传输模式中是否存在有线传输的数据;
若存在,则切换至有线传输模式;若不存在,则进行报警提醒;
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检测电源的电压和/或电流大小,得到检测值;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有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
若所述电压和/或电流的检测值处于无线传输方式预设的范围内,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识别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识别头电源供电方式,具体包括:
在通电模式下,检测数据接口是否有外部数据传输;
若有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有线供电方式;若无外部数据传输,则确定为无线供电方式。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识别头控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识别头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68798.6A CN111475441B (zh) | 2019-01-24 | 2019-01-24 | 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68798.6A CN111475441B (zh) | 2019-01-24 | 2019-01-24 | 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75441A CN111475441A (zh) | 2020-07-31 |
CN111475441B true CN111475441B (zh) | 2023-10-13 |
Family
ID=7174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68798.6A Active CN111475441B (zh) | 2019-01-24 | 2019-01-24 | 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75441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9548A (zh) * | 2010-06-24 | 2011-12-28 | 海尔集团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供电方法以及无线供电系统 |
CN105529801A (zh) * | 2014-09-29 | 2016-04-27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CN105900448A (zh) * | 2014-01-17 | 2016-08-2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在电池组系统与其它装置之间无线传输数据的通信接口 |
CN206294194U (zh) * | 2016-11-21 | 2017-06-30 | 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 系留通信系统 |
CN107305372A (zh) * | 2016-04-25 | 2017-10-31 | 韩磊 | 云计算网络架构的远程监控的电动汽车能源监控和更换网 |
CN207579349U (zh) * | 2017-10-12 | 2018-07-06 |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耗材无线处理设备 |
CN108804046A (zh) * | 2017-04-27 | 2018-11-13 |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37645B2 (ja) * | 2004-06-17 | 2009-09-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Icタグ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情報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icタグモジュールの通信制御方法 |
-
2019
- 2019-01-24 CN CN201910068798.6A patent/CN1114754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9548A (zh) * | 2010-06-24 | 2011-12-28 | 海尔集团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供电方法以及无线供电系统 |
CN105900448A (zh) * | 2014-01-17 | 2016-08-2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在电池组系统与其它装置之间无线传输数据的通信接口 |
CN105529801A (zh) * | 2014-09-29 | 2016-04-27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CN107305372A (zh) * | 2016-04-25 | 2017-10-31 | 韩磊 | 云计算网络架构的远程监控的电动汽车能源监控和更换网 |
CN206294194U (zh) * | 2016-11-21 | 2017-06-30 | 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 系留通信系统 |
CN108804046A (zh) * | 2017-04-27 | 2018-11-13 |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
CN207579349U (zh) * | 2017-10-12 | 2018-07-06 |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耗材无线处理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现场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方案选择和应用";李青;《大众科技》(第87期);91-9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75441A (zh) | 2020-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96105B2 (en) | Tire pressure senso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20220109990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366993B2 (en) | Managem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for deciding how many ink tanks a user should carry based on usage information | |
US20200059764A1 (en) | Methods for provisioning a wireless beacon | |
EP3422661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cure airborne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node | |
US20030169309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for storing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program and printing system | |
CN106774790B (zh) |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3704104B (zh) | 程序调试方法、设备、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WO2022083523A1 (zh) | 防止近场传输错误识别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JP2018032221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EP3327896B1 (en) |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ower strip,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 |
CN113725951A (zh) | 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 |
CN106502236A (zh) | Bcm多机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 |
CN103197225A (zh) | 单总线芯片的测试方法 | |
CN111475441B (zh) | 一种识别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678358A (zh) | 净水器控制系统和净水器 | |
CN109409076B (zh) | 打印耗材盒的验证方法、装置及耗材芯片 | |
CN110855318B (zh) | 一种胎压传感器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KR20070087740A (ko) | Rfid를 이용한 진단기능을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그 진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13992233B (zh) | 天线切换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 |
US20080046625A1 (en) | Sensor switching syste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 |
CN102371785B (zh)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系统 | |
CN202093321U (zh) | 一种成像盒芯片 | |
CN103332075B (zh) | 用于胎压感应系统的设定工具 | |
CN115158223B (zh) | 一种车辆控制器的防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202, G10 202, Southern China new material innovation park, 31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Zhongnuo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202, G10 202, Southern China new material innovation park, 31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ZHON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