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2610A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72610A CN111472610A CN202010413280.4A CN202010413280A CN111472610A CN 111472610 A CN111472610 A CN 111472610A CN 202010413280 A CN202010413280 A CN 202010413280A CN 111472610 A CN111472610 A CN 1114726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door
- seat
- rotating unit
-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门锁把手机构,包括:外壳;按压传动机构,其包括按压把手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设置于外壳内,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和转动单元,按压把手一端伸出外壳,另一端与传动杆第一端固定连接;方条座,其设置于外壳内,且与转动单元固定连接;按压按压把手,转动单元与传动杆的第二端抵接,并能够在传动杆驱动下转动,以使方条座转动。转动单元与方条座固定连接,转动单元转动时能够驱动方条座转动,实现开锁的目的,由于传动杆直接与转动单元抵接并推动转动单元转动,转动单元不占用外壳内的较多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体积相对较小,也更为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常规的门锁开门方式为执手旋转开门,或把手推拉式开门;执手开门是转动执手实现开门,把手推拉是通过推把手或拉把手的开门方式实现开门,但是现有执手或推拉门锁,使用一段时间后零件磨损而导致执手或推拉把手晃动,影响用户体验及感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按压开门结构,尽管该结构能够实现将执手隐藏,提高执手的使用寿命,但是该种按压开门结构体积较大,占用门体较大的面积。
因此,亟需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门锁把手机构,能够减小门锁把手机构的体积,使门锁把手机构更为紧凑。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门锁把手机构,包括:
外壳;
按压传动机构,其包括按压把手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和转动单元,所述按压把手一端伸出所述外壳,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杆第一端固定连接;
方条座,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转动单元固定连接;按压所述按压把手,所述转动单元与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抵接,并能够在所述传动杆驱动下转动,以使所述方条座转动。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盘和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中心轴与所述连接盘的中心轴平行设置,所述连接盘与所述方条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能够与所述推动杆抵接并推动所述推动杆沿所述连接盘中心轴转动。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底板、覆板、把手座和把手盖,所述底板与所述覆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方条座露出的第一孔,所述连接盘设置于所述覆板上并能够在所述覆板内转动,所述把手座固定于所述覆板上,所述把手座一侧与把手盖连接形成第一腔室,所述按压把手一端伸出所述把手座,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把手座另一侧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传动杆和所述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覆板与所述转动单元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部分所述推动杆设置于容纳槽内。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覆板上设置有固定所述连接盘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容纳槽连通。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把手盖与所述按压把手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按压把手复位的第一弹性件。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杆包括连接部、传动臂和传动轴套,所述连接部两端向所述转动单元各延伸有一所述传动臂,所述传动轴套通过销钉与两个所述传动臂连接。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覆板远离所述转动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方条座支架,所述方条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方条座支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门体,包括上述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门体解锁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门体,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外壳被握紧后,所述按压把手受到按压其下端被提拉,与所述按压把手下端连接的所述传动杆随所述按压把手向上移动,并驱动所述转动单元转动;
所述转动单元带动所述方条座转动,而后再拉动所述外壳实现解锁。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转动单元与方条座固定连接,转动单元转动时能够驱动方条座转动,实现开锁的目的,由于传动杆直接与转动单元抵接并推动转动单元转动,转动单元不占用外壳内的较多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体积相对较小,也更为紧凑。
本发明提供的门体,门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把手被隐藏,且按压把手即可实现对方条座的旋拧开锁,使门锁把手机构占用门体的空间小,结构更为紧凑。
本发明中提供的门体解锁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在握紧外壳时即可实现解锁的目的,无需用户再次转动外壳,从而实现快速解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按压把手;
2、传动杆;21、连接部;22、传动臂;23、传动轴套;24、销钉;
3、转动单元;31、连接盘;32、推动杆;
4、方条座;
5、底板;51、第一孔;
6、覆板;61、容纳槽;62、第二孔;63、转动轴承;
7、把手座;71、连接板;711、第四孔;72、连接筒;
8、把手盖;
9、第一弹性件;
10、方条座支架;
11、第二弹性件;
12、压块;
13、压块螺丝;
14、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锁把手机构,该门锁把手机构相对于现有结构体积减小,其内部结构更为紧凑。
如图1和图2所示,该门锁把手机构包括:外壳、按压传动机构和方条座4,其中包括按压把手1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设置于外壳内,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2和转动单元3,按压把手1一端伸出外壳,另一端与传动杆2第一端固定连接;方条座4设置于外壳内,且与转动单元3固定连接;按压按压把手1,转动单元3与传动杆2的第二端抵接,并能够在传动杆2驱动下转动,以使方条座4转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转动单元3与方条座4固定连接,转动单元3转动时能够驱动方条座4转动,实现开锁的目的,由于传动杆2直接与转动单元3抵接并推动转动单元3转动,因此转动单元3体积较小,且不占用外壳内的较多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体积相对较小,也更为紧凑。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动单元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盘31和推动杆32,推动杆32的中心轴与连接盘31的中心轴平行设置,连接盘31与方条座4固定连接,传动杆2能够与推动杆32抵接并推动推动杆32沿连接盘31中心轴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推动杆32偏心设置于连接盘31上,即推动杆32的中心轴线位于连接盘31中心轴的任一侧,当推动杆32被传动杆2推动后能够带动连接盘31转动,从而使连接盘31带动方条座4转动,实现开锁动作。
优选地,继续参考如图2,在本实施例中外壳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底板5、覆板6、把手座7和把手盖8,底板5与覆板6固定连接,底板5上设置有能够使方条座4露出的第一孔51,且方条座4能够在第一孔51内转动;连接盘31设置于覆板6上并能够在覆板6内转动,把手座7固定于覆板6上,把手座7一侧与把手盖8连接形成第一腔室,按压把手1一端伸出把手座7,另一端设置于第一腔室内,把手座7另一侧形成有第二腔室,传动杆2和推动杆32位于第二腔室内。按压把手1呈L型,按压把手1的被按压端伸出第一腔室,即被按压端伸出把手座7,能够被用户按压。该种结构能够保证按压把手1和传动杆2位于外壳内,实现按压按压把手1,传动杆2随按压把手1动作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把手座7设置在覆板6的中部,由于转动单元3设置在覆板6的中部,能够缩短方条座4和传动杆2之间的距离,使把手座7位置居中,保证身高娇小的儿童也能够实现开锁的目的。
进一步地,按压把手1则通过压块12和压块螺丝13固定在把手盖8上,保证按压把手1在固定位置,不会下落影响使用。为了能够实现按压把手1在按压后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中把手盖8与按压把手1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把手复位的第一弹性件9。第一弹性件9为弹簧,把手盖8与按压把手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弹性件9,保证按压把手1复位过程中受力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把手座7包括连接板和连接筒,连接筒倾斜设置在连接板上,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三孔和第四孔711,连接筒内形成第二腔室,连接筒与第三孔连通,从而保证传动杆2能够伸入把手座7内。按压把手1未与连接杆连接的一端伸出第四孔711,用于实现用户按压。连接板与把手盖8通过把手座7螺钉固定连接,且连接筒与覆板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2包括连接部21、传动臂22和传动轴套23,连接部21与按压把手1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部21两端向转动单元3方向各倾斜延伸有一传动臂22,传动轴套23两端通过销钉24与两个传动臂22连接。传动臂22相对于连接部21的倾斜角度与连接筒相对于连接板的倾斜角度相同,保证传动臂22能够在连接筒内活动;传动轴套23能够在销钉24上转动,从而在传动轴套23与转动单元3滚动接触,降低传动轴套23与转动单元3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机构运行顺畅。
为了节省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覆板6与转动单元3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61,把手座7与覆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与螺栓配合的螺母设置于容纳槽61内,部分推动杆32设置于容纳槽61内。该种设置方式能够节省第二腔室内的安装空间,使把手座7体积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更小,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能够使连接盘31能够有效的带动方条座4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覆板6上设置有固定所述连接盘31的第二孔62,第二孔62与容纳槽61连通。另外,在第二孔62内设置有转动轴承63,连接盘31位于转动轴承63的内圈过盈配合连接,能够减小连接盘31在转动过程中与覆板6之间的摩擦。方条座4一端穿入连接盘31内。需要说明的是方条座4的一端为阶梯轴结构,阶梯轴靠近连接盘31的一端为扁平状结构,参考图3,连接盘31上设置有连接孔311,连接孔31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侧壁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平直侧壁,每个弧形侧壁分别连接一平直侧壁,两个弧形侧壁和两个平直侧壁构成该连接孔311的孔壁,该种结构能够免去连接盘31与方条座4通过键连接,使连接盘31和方条座4结构更为小型化,内部结构也更为紧凑。当然,连接孔311可以认为是腰型孔。阶梯轴的另一端横截面则为圆形。另外,为了固定连接盘31和方条座4,连接盘31和方条座4之间通过连接螺钉14固定连接。
由于方条座4长度较长,为了防止方条座4受到重力影响端部下垂,在本实施例中覆板6远离转动单元3的一侧设置有方条座支架10,方条座4的另一端穿过方条座支架10。方条座支架10上设置有第四孔以供方条座4穿过,同时在第四孔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1能够使方条座4转动后复位,第二弹性件11具体为扭簧。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门体,其包括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该门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把手被隐藏,且按压把手1即可实现对方条座4的旋拧开锁,使门锁把手机构占用门体的空间小,结构更为紧凑。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门体解锁方法,用于对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门体进行解锁,该门体解锁方法如下:
外壳被握紧后,按压把手1受到按压其下端被提拉,与按压把手1下端连接的传动杆2随按压把手1向上移动,并驱动转动单元3转动;
转动单元3带动方条座4转动,而后再拉动外壳实现解锁。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门体解锁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在握紧外壳时即可实现解锁的目的,无需用户再次转动外壳,从而实现快速解锁的目的。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门锁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按压传动机构,其包括按压把手(1)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2)和转动单元(3),所述按压把手(1)一端伸出所述外壳,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杆(2)第一端固定连接;
方条座(4),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转动单元(3)固定连接;按压所述按压把手(1),所述转动单元(3)与所述传动杆(2)的第二端抵接,并能够在所述传动杆(2)驱动下转动,以使所述方条座(4)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盘(31)和推动杆(32),所述推动杆(32)的中心轴与所述连接盘(31)的中心轴平行设置,所述连接盘(31)与所述方条座(4)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2)能够与所述推动杆(32)抵接并推动所述推动杆(32)沿所述连接盘(31)中心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底板(5)、覆板(6)、把手座(7)和把手盖(8),所述底板(5)与所述覆板(6)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方条座(4)露出的第一孔(51),所述连接盘(31)设置于所述覆板(6)上并能够在所述覆板(6)内转动,所述把手座(7)固定于所述覆板(6)上,所述把手座(7)一侧与把手盖(8)连接形成第一腔室,所述按压把手(1)一端伸出所述把手座(7),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把手座(7)另一侧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传动杆(2)和所述推动杆(32)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6)与所述转动单元(3)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61),部分所述推动杆(32)设置于所述容纳槽(6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6)上设置有固定所述连接盘(31)的第二孔(62),所述第二孔(62)与所述容纳槽(6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盖(8)与所述按压把手(1)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按压把手(1)复位的第一弹性件(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包括连接部(21)、传动臂(22)和传动轴套(23),所述连接部(21)两端向所述转动单元(3)各延伸有一所述传动臂(22),所述传动轴套(23)通过销钉(24)与两个所述传动臂(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6)远离所述转动单元(3)的一侧设置有方条座支架(10),所述方条座(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方条座支架(10)。
9.一种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
10.一种门体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体,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外壳被握紧后,所述按压把手(1)受到按压其下端被提拉,与所述按压把手(1)下端连接的所述传动杆(2)随所述按压把手(1)向上移动,并驱动所述转动单元(3)转动;
所述转动单元(3)带动所述方条座(4)转动,而后再拉动所述外壳实现解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13280.4A CN111472610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13280.4A CN111472610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72610A true CN111472610A (zh) | 2020-07-31 |
CN111472610B CN111472610B (zh) | 2023-08-18 |
Family
ID=7176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13280.4A Active CN111472610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72610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092733U (zh) * | 2017-08-14 | 2018-03-13 | 永康市嘉图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推拉智能锁 |
CN207194640U (zh) * | 2017-08-09 | 2018-04-06 | 郑元和 | 一种电子锁 |
KR102062274B1 (ko) * | 2018-09-07 | 2020-01-03 | 주식회사 엠에스씨엘 | 푸쉬풀식 디지털도어록 |
CN212376444U (zh) * | 2020-05-15 | 2021-01-19 | 苏州琨山通用锁具有限公司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及门体 |
-
2020
- 2020-05-15 CN CN202010413280.4A patent/CN1114726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194640U (zh) * | 2017-08-09 | 2018-04-06 | 郑元和 | 一种电子锁 |
CN207092733U (zh) * | 2017-08-14 | 2018-03-13 | 永康市嘉图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推拉智能锁 |
KR102062274B1 (ko) * | 2018-09-07 | 2020-01-03 | 주식회사 엠에스씨엘 | 푸쉬풀식 디지털도어록 |
CN212376444U (zh) * | 2020-05-15 | 2021-01-19 | 苏州琨山通用锁具有限公司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及门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72610B (zh) | 2023-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76444U (zh)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及门体 | |
CN111472610A (zh)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 |
CN212336924U (zh)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及门体 | |
CN209482932U (zh) | 一种智能面板锁 | |
CN111472609A (zh) | 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 |
CN211422104U (zh) | 一种逃生门锁的锁舌驱动机构 | |
CN114458086B (zh) | 执手组件 | |
CN209761022U (zh) | 一种门锁换向离合器 | |
CN213509995U (zh) | 一种窗户把手用的传动盒 | |
JP4140974B2 (ja) | 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 |
CN209761014U (zh) | 智能锁把手换向离合器机构 | |
CN212689779U (zh) | 一种反馈锁具使用状态的紧凑型电子门锁 | |
CN212154409U (zh) | 一种推拉门锁 | |
CN112012587B (zh) | 机柜双控锁 | |
CN211173493U (zh) | 一种锁具 | |
CN209482863U (zh) | 智能面板锁的解锁机构及智能面板锁 | |
CN213710729U (zh) | 车锁及具有其的电动车 | |
CN210013568U (zh) | 内置开锁机构的锁把手 | |
CN209482931U (zh) | 一种智能面板锁联动机构及智能面板锁 | |
CN222507857U (zh) | 一种用于锁体转动式开启的电池仓盖结构 | |
CN216974433U (zh) | 一种防盗锁 | |
CN201610665U (zh) | 一种机械电子复合锁中的电子锁 | |
CN220036453U (zh) | 一种自动门的离合装置 | |
CN217558005U (zh) | 一种扭簧式平面锁 | |
CN209585864U (zh) | 机械密码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