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4457B - 数据发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44457B CN111444457B CN202010238563.XA CN202010238563A CN111444457B CN 111444457 B CN111444457 B CN 111444457B CN 202010238563 A CN202010238563 A CN 202010238563A CN 111444457 B CN111444457 B CN 1114444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er
- data
- user
- data input
- s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7 social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9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发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减少用户对于文件上传的感知等待时间,避免用户的重复文件上传操作,从而减少无效网络请求,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该数据发布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发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譬如手机、Pad等移动终端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各种应用程序,人们可以进行社交、娱乐、支付等不同的操作。此外,大多数应用程序支持数据上传功能。但是,由于数据上传的过程受到网络状况的影响,因此可能在网络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导致数据上传的时间较长,引起用户长时间的等待,甚至可能导致用户认为没有触发数据上传,从而重复进行数据上传操作,如此可能在移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产生较多的无效网络请求,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提供该发明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发布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
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发布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内容编辑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发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并响应于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发布请求,将缓存的所述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数据发布。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数据后,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并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上传。然后,当用户针对该数据进行发布操作后,可以将该数据从第一服务器转存到第二服务器。由于该数据已经预先上传至第一服务器,并且将该数据从第一服务器转存到第二服务器的过程用户并不感知,因此当用户针对该数据进行发布操作后,则可以快速获得该数据已成功发布的反馈消息,从而减少数据上传过程中用户的感知等待时间。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发布方法的实施场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发布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发布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另外,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言,大多数应用程序支持数据上传功能。发明人研究发现,用户在输入待上传的数据后,可能会再进行一些文字内容、标签、话题等内容的补充,然后再确认发布数据。按照相关技术中的方案,在用户进行内容补充且确认数据发布后进行数据上传,如果网络状况较差,那么将导致数据上传的时间较长,用户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收到数据上传成功的反馈消息,甚至长时间的等待可能导致用户认为没有触发数据上传,从而重复进行数据上传操作,如此可能在移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产生较多的无效网络请求,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发布方法,在输入数据后则开始数据的上传,利用用户输入数据后到确认数据发布之间的时间进行数据上传,减少用户在数据上传过程中的感知等待时间,从而避免用户重复进行数据上传操作,减少无效网络请求,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首先说明本公开实施例可能的实施场景。如图1所示,该实施场景可以包括客户端、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客户端可以与第一服务器通信,第一服务器可以与第二服务器通信。其中,客户端可以是例如手机、电脑等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1中以客户端为手机进行示意。用户可以在客户端的内容编辑界面输入待上传的数据。客户端可以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然后,客户端可以响应于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从而实现数据的网络发布。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发布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2,该数据发布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
步骤202,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
步骤203,响应于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该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示例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数据可以包括视频、音频、文本等不同数据格式的数据,本公开实施例对于数据的内容和格式不作限定。
以视频数据为例,按照相关技术的方案,用户在拍摄视频后,想要将该视频进行网络发布,以供其他用户观看,那么该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的内容编辑界面输入该视频。然后用户可以进行一些文字内容、标签、话题等内容的补充,最后进行确认发布操作,比如点击内容编辑界面的“发送”按钮,从而实现该视频的网络发布。但是,在此过程中,可能由于网络状况较差,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视频的上传,用户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收到数据上传成功的反馈消息,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而按照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该视频后,则可以将该视频发送至第一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上传。然后,当用户针对该视频进行完内补充,并针对该视频进行发布操作后,可以将该视频从第一服务器转存到第二服务器。由于该视频已经预先上传至第一服务器,并且将该视频从第一服务器转存到第二服务器的过程用户并不感知,因此当用户针对该视频进行发布操作后,则可以快速获得该数据已成功发布的反馈消息,从而减少用户的感知等待时间,避免用户重复进行数据上传操作,进而减少无效网络请求,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示例地,第一服务器可以是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可以对数据进行预设时长的存储,即在某一预设时长后,第一服务器可以删除该预设时长对应的数据。或者,当用户退出内容编辑界面或更换待上传的数据时,第一服务器也可以删除对应的数据,从而避免将用户未确认发布的数据进行发布,保证数据发布的准确性。
也即是说,在可能的方式中,还可以响应于针对内容编辑界面的退出操作或者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数据更换操作,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以触发第一服务器删除缓存的用户输入的数据。
仍以视频数据为例,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视频数据,且用户针对该视频数据进行内容补充后,用户触发了退出内容编辑界面的退出操作。此种情况下,可以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以触发第一服务器删除已缓存的该视频数据,从而避免将用户未确认发布的该视频数据进行发布,保证数据发布的准确性。
或者,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视频数据后,在对针对该视频数据进行内容补充的过程中,用户触发了更换输入数据的数据更换操作,即用户不想要发布该视频数据,而是想要发布其他视频数据。此种情况下,也可以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以触发第一服务器删除已缓存的该视频数据,从而避免将用户未确认发布的该视频数据进行发布,保证数据发布的准确性。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数据从第一服务器转存到第二服务器后,第一服务器也可以自动删除已转存至第二服务器的数据,以减少已发布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为其他未发布数据的存储提供更多存储空间。
示例地,第二服务器可以是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将数据成功上传至第二服务器,则可以表明数据成功发布。在可能的方式中,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可以是:通过比对本地缓存中的数据与用户输入的数据,确定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为已发送至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若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已发送至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则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器。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这样的场景:用户第一次上传数据,并成功发布后,用户不满意针对该数据的内容补充,因此删除已发布的该数据,并马上重新进行第二次数据发布。在此种情况下,由于服务器上的数据会在用户执行删除操作之后的一段时间后被删除,比如在用户执行删除操作之后的几天后被删除,等等,因此如果用户在删除已发布的数据后马上重新进行第二次发布,由于第二服务器上的该数据还没有被删除,该数据发布所需时间较短,从而也就无需通过将数据先发送至第一服务器,再由第一服务器转存至第二服务器来减少用户在数据上传过程中的等待感知时间。
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将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之前可以先通过比对本地缓存中的数据与用户输入的数据,确定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为已发送至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若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已发送至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则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器,否则,可以不进行将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器、以及响应于用户针对该数据的发布操作,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的操作。
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能由于第一服务器故障、或者与第一服务器的通信故障等问题,导致数据无法成功上传至第一服务器,从而导致第一服务器无法响应于数据发布请求将数据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以实现数据发布。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响应于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先判断该数据是否成功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若该数据成功发送给第一服务器,则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若数据未成功发送给第一服务器,则将数据重新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示例地,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接收反馈消息确定该视频是否成功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数据是否成功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本公开实施例此不作限定。
仍以视频数据为例,用户针对某一视频数据进行发布操作后,可以响应于该发布操作,判断该视频是否成功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若确定该视频成功发送给第一服务器,则可以进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后续数据发布步骤,即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第一服务器将该视频数据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从而实现该视频的网络发布。在其他可能的情况下,若确定该视频未成功发送至第一服务器,则可以重新将该视频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以直接通过第二服务器实现该视频的网络发布。
通过上述方式,在向第一服务器上传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发布,避免由于第一服务器上传数据失败而导致的数据无法发布的问题,从而保证各种情况下数据的正常发布。
下面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场景,通过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中客户端、第一服务器以及第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用户可以在客户端的内容编辑界面输入待发布的数据。客户端可以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然后通过比对缓存中的数据与用户输入的输入,确定用户输入的数据之前是否上传过第二服务器。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之前未上传过服务器,则客户端可以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否则客户端不进行将数据上传至第一服务器的操作。
然后,客户端可以响应于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判断数据是否成功上传至第一服务器。如果数据成功上传至第一服务器,客户端则可以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第一服务器接收到该数据发布请求后,可以将缓存的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从而实现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的网络发布。在其他可能的情况下,如果数据没有成功上传至第一服务器,则客户端可以重新将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从而通过第二服务器实现数据的网络发布。
在上述过程中,若用户在未确认发布数据的情况下,触发了针对内容编辑界面的退出操作或者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数据更换操作,客户端则可以响应于该退出操作或者数据更换操作,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删除请求后,则可以删除已缓存的对应数据。或者,在第一服务器将数据成功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之后,第一服务器可以自动删除已发送对应数据。
通过上述方式,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数据后,可以将该数据预先上传至第一服务器,然后将该数据从第一服务器转存到第二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发布。由于将数据从第一服务器转存到第二服务器的过程用户并不感知,因此当用户针对该数据进行发布操作后,则可以快速获得该数据已成功发布的反馈消息,从而减少用户对于文件上传的感知等待时间,避免用户重复进行数据上传操作,减少无效网络请求,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发布装置。该数据发布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参照图3,该数据发布装置300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在内容编辑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302,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
第二发送模块303,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3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内容编辑界面的退出操作或者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数据更换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删除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303用于: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当所述数据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时,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
可选地,所述装置3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未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时,将所述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302用于:
通过比对本地缓存中的数据与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为已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
若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已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则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器。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发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并响应于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发布请求,将缓存的所述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数据发布。
通过该数据发布系统,可以在输入数据后则开始数据的上传,利用用户输入数据后到确认数据发布之间的时间进行数据上传,减少用户在数据上传过程中的感知等待时间,从而避免用户重复进行数据上传操作,减少无效网络请求,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数据发布方法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数据发布方法的步骤。
下面参考图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中的客户端或服务器)4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4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401、ROM 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4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4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408;以及通信装置409。通信装置4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4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4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4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408被安装,或者从ROM 4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4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1提供了一种数据发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
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2提供了示例1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内容编辑界面的退出操作或者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数据更换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删除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3提供了示例1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用户确定发布输入的所述数据的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若所述数据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则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4提供了示例3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未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则将所述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5提供了示例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包括:
通过比对本地缓存中的数据与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为已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
若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已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则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6提供了一种数据发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内容编辑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7提供了示例6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内容编辑界面的退出操作或者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数据更换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删除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8提供了一种数据发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并响应于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发布请求,将缓存的所述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数据发布。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9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示例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10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示例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Claims (9)
1.一种数据发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
通过比对本地缓存中的数据与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为已发送至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若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已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则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内容编辑界面的退出操作或者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数据更换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删除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若所述数据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则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未成功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则将所述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5.一种数据发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内容编辑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比对本地缓存中的数据与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为已发送至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若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已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则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至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用于数据缓存的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为用于数据发布的服务器;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发布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数据发布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内容编辑界面的退出操作或者针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数据更换操作,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删除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删除缓存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
7.一种数据发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在内容编辑界面输入的数据,并通过比对本地缓存中的数据与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为已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若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已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历史数据,则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并响应于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发布请求,将缓存的所述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数据发布。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8563.XA CN111444457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数据发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8563.XA CN111444457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数据发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44457A CN111444457A (zh) | 2020-07-24 |
CN111444457B true CN111444457B (zh) | 2023-07-07 |
Family
ID=71652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38563.XA Active CN111444457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数据发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444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84150A (zh) * | 2021-09-14 | 2021-12-10 | 广州市网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视频数据发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5848B (zh) * | 2008-07-22 | 2013-08-07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文件的编辑方法和装置 |
CN105025066B (zh) * | 2014-04-30 | 2019-01-08 |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 富文本动态消息发布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和系统 |
US11036712B2 (en) * | 2016-01-12 | 2021-06-1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Latency-reduced document change discovery |
CN110545453B (zh) * | 2018-05-29 | 2023-03-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内容分发网络的内容发布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0493350A (zh) * | 2019-08-27 | 2019-11-22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文件上传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2020
- 2020-03-30 CN CN202010238563.XA patent/CN11144445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44457A (zh) | 2020-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83787B (zh) | 一种直播间创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7564373B2 (ja) | 情報呈示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1488185B (zh) | 页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
CN111258670B (zh) | 组件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312222A (zh) | 视频发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1246228B (zh) | 直播间礼物资源更新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1432001B (zh) | 用于跳转场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3521728A (zh) | 云应用的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633126B (zh) |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1596991A (zh) | 交互操作执行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1163336A (zh) | 视频资源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3126985B (zh) | 用于页面渲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4579034A (zh) |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781437A (zh) | 网页图像加载时长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694629A (zh) | 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2307393A (zh) | 信息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3157365B (zh) | 程序运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1444457B (zh) | 数据发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JP2024500300A (ja) | 情報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装置、及び機器 | |
CN111596992B (zh) | 导航栏展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1460432B (zh) | 在线文档权限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3518183A (zh) | 摄像头调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4089891B (zh) |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3163483B (zh) | 时间戳更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2732457B (zh) | 图像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