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1893B - 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41893B CN111441893B CN202010213890.XA CN202010213890A CN111441893B CN 111441893 B CN111441893 B CN 111441893B CN 202010213890 A CN202010213890 A CN 202010213890A CN 111441893 B CN111441893 B CN 1114418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gnition
- cylinder
- engine
- cylinders
- ang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5/00—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 F02P5/04—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 F02P5/145—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Ignition Timing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在启动时所述多个气缸依次按照设定的点火角进行点火,其特征在于,预先为所述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所述方法包括:在启动所述发动机时,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处于暖机启动工况;如果是,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的抖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暖机启动过程中,整车会出现明显的抖动现象。以三缸发动机为例,三缸发动机由于结构特性,两次做功之间的间隔是240度,一个做功冲程是180度,因此两次做功之间存在60度的压缩阻力无法被平衡,如图1中的灰色区域所示。
这种不平衡的往复作用力在低转速的时候表现尤为明显,图2为发动机启动时刻的转速表现,在发动机首次点火后对发动机转速采用高精度采样,发现发动机转速是波动上升趋势,整车出现明显的抖动现象,随着发动机转速提高,这种转速震荡现象也减弱。
当前各大主机厂针对三缸发动机抖动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从硬件升级的方向出发,比如增加平衡轴、双质量飞轮、静音链条等,增加这些硬件需要在发动机机械设计阶段进行,并且还需要大量的试验验证,同时这些措施还会增加发动机成本。针对这种极低转速下的震动,目前没有软件策略上的优化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以降低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的抖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在启动时所述多个气缸依次按照设定的点火角进行点火,预先为所述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
所述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包括:
在启动所述发动机时,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处于暖机启动工况;
如果是,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
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
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包括:
针对前若干次点火中的第i次点火,根据所述点火次序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作为目标气缸,并根据所述目标气缸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其中,a’i=ai+Δtxi,a’i表示重新确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ai表示初始设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Δtxi表示所述目标气缸x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中,A2<ai<A3,其中,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A3表示所述发动机产生最大燃烧扭矩时的点火角。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中,A1<a’i<A2,其中,A1表示最小点火角,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中,所述发动机为三缸发动机,并且所述前若干次为前两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在启动时所述多个气缸依次按照设定的点火角进行点火,所述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包括:
偏移量设定模块,用于预先为所述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
工况判断模块,用于在启动所述发动机时,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处于暖机启动工况;如果是,触发点火次序确定模块;
所述点火次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
点火角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
点火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中,所述点火角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的方法包括:
针对前若干次点火中的第i次点火,根据所述点火次序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作为目标气缸,并根据所述目标气缸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其中,a’i=ai+Δtxi,a’i表示重新确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ai表示初始设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Δtxi表示所述目标气缸x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中,A2<ai<A3,其中,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A3表示所述发动机产生最大燃烧扭矩时的点火角。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中,A1<a’i<A2,其中,A1表示最小点火角,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中,所述发动机为三缸发动机,并且所述前若干次为前两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预先为发动机的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在所述发动机处于暖机启动工况时,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进而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最后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气缸进行前若干次点火的情况分别设定点火角偏移量,使得前若干次点火的点火角能够提前,从而减小发动机启动燃烧做功产生的扭矩和上冲的角速度,有效降低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的抖动,进而减小整车的抖动。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从软件控制的方式优化抖动问题,不涉及发动机硬件的改动,因此还减少了硬件成本,避免了发动机设计返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三缸发动机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三缸发动机启动时的转速表现示意图;
图3是发动机的点火控制示意图;
图4是发动机点火角与燃烧扭矩的关系图;
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三缸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未采用图6所示的分缸点火控制流程进行发动机启动的转速表现图;
图8是采用图6所示的分缸点火控制流程进行发动机启动的转速表现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于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启动过程进行简单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发动机启动时每次点火的点火角是预先根据整车标定确定的,即整车标定了第1次点火的点火角为a1、第2次点火的点火角为a2、以此类推第i次点火的点火角为ai。对于三缸发动机而言,三个气缸的点火顺序有两种,分别为1-2-3和1-3-2,不论对于哪种点火顺序,在依次点火时的点火角均按照a1、a2、...、ai的顺序依次执行。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发动机在低转速启动时会存在抖动问题。以三缸发动机为例,发明人研究后发现,三缸发动机启动阶段的抖动主要来自于发动机首次燃烧做功后加速度过大,而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热机阶段(即暖机启动工况),因为热机机油粘度阻力小,气缸燃烧产生的扭矩对发动机的角加速度会有很大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三缸发动机的抖动主要来自于启动阶段第一次点火和第二次点火。
基于此,发明人提出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软件控制点火时刻来调整启动燃烧做功产生的扭矩、上冲的角加速度,达到缓解抖动的目的。
图3为发动机的点火控制系统示意图,ECU控制单元根据曲轴位置信号,可以精确的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时刻。
图4示出了发动机在相同的节气门开度、缸内相同的空气燃料比的情况下点火角与做功燃烧产生的扭矩的关系,其中,点火角用于表示点火时刻相对于压缩上止点提前的角度,点火时刻早于压缩上止点则点火角为正,点火时刻晚于压缩上止点则点火角为负。在图4中,A1为最小点火角,若点火时刻晚于A1,则缸内混合气有无法点燃的风险,A2为压缩上止点,也被定义为0度点火角,A3对应的点火时刻能产生最大的燃烧扭矩,而早于A4对应的点火时刻则可能有爆震或者无法点燃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前若干次点火的点火角均设置在A2和A3之间,然而由图4可知此范围内的点火角会导致启动燃烧做功产生的扭矩较大,进而导致上冲的角速度较大,因而使得整车抖动较大。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核心思想在于针对不同气缸进行前若干次点火的情况分别设定点火角偏移量,使得前若干次点火的点火角能够提前,从而减小启动燃烧做功产生的扭矩和上冲的角速度,有效降低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的抖动,进而减小整车的抖动。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说明,然而,本发明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应只是局限在所述的实施例。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程序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的是,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以及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都是等价的。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步骤之前,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还包括:预先为所述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并且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以三缸发动机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三个气缸,分别设定每个气缸作为首次点火、第二次点火、...、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以下表1示出了预先为气缸1、气缸2、气缸3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
表1
首次点火 | 第二次点火 | ... | 第i次点火 | |
气缸1 | Δt<sub>11</sub> | Δt<sub>12</sub> | ... | Δt<sub>1i</sub> |
气缸2 | Δt<sub>21</sub> | Δt<sub>22</sub> | ... | Δt<sub>2i</sub> |
气缸3 | Δt<sub>31</sub> | Δt<sub>32</sub> | ... | Δt<sub>3i</sub> |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首次点火所在列中的Δt11、Δt21、Δt31可以设置为相同的值,也可以根据不同气缸的差异设置为不同的值,具体可以根据整车标定来确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同理,第二次点火所在列的Δt12、Δt22、Δt32,以及第i次点火所在列的Δt1i、Δt2i、Δt3i,可以设置为相同的值,也可以根据不同气缸的差异设置为不同的值,具体可以根据整车标定来确定,本发明对此亦不作限定。
另外,对于上述的前若干次点火,例如可以设定为前两次点火、前三次点火等,具体可以根据整车抖动程度的优化效果而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以上仅以三缸发动机为例说明了对各个气缸设置点火角偏移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类型的发动机(例如两缸发动机和四缸发动机)设置点火角偏移量的方式与此类似,对于其他类型的发动机设置点火角偏移量的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考图3,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在启动所述发动机时,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处于暖机启动工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2,否则,则可按照以上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点火控制方法对发动机的各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
步骤S102,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
如前所述,三缸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分为1-2-3和1-3-2两种,在车辆组装过程中已预先设置好了发动机遵循其中的一种点火顺序。以遵循点火顺序1-2-3的发动机为例,在执行步骤S102时,需要确定哪个气缸是本次启动过程中会首次点火的气缸,进而可以确定本次启动过程中该发动机的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举例而言,若确定气缸2是本次启动过程中会首次点火的气缸,则可以确定本次启动过程中该发动机的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为2-3-1-2-3。由确定的点火次序可知,本次启动过程中,首次点火的气缸为气缸2,第二次点火的气缸为气缸3,第三次点火的气缸为气缸1,依次类推。
步骤S103,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对前若干次点火的点火角均设置相应的点火角偏移量。具体的,本步骤中,针对前若干次点火中的第i次点火,根据所述点火次序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作为目标气缸,并根据所述目标气缸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其中,a’i=ai+Δtxi,a’i表示重新确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ai表示初始设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Δtxi表示所述目标气缸x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
举例而言,针对首次点火,若根据步骤S102确定的点火次序确定首次点火的气缸为气缸2(此时将气缸2作为目标气缸),然后根据气缸2作为首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由表1可知点火角偏移量为Δt21),重新确定首次点火的气缸2的点火角a’1,即a’1=a1+Δt21。然后,针对第二次点火,则可确定第二次点火的气缸为气缸3(此时将气缸3作为目标气缸),然后根据气缸3作为第二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由表1可知点火角偏移量为Δt32),重新确定第二次点火的气缸3的点火角a’2,即a’2=a2+Δt32。以此类推,可以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
在上述步骤中涉及了关键参数ai和a’i,结合图4对这两个关键参数进行说明。A2<ai<A3,A1<a’i<A2,其中,A1表示最小点火角,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A3表示所述发动机产生最大燃烧扭矩时的点火角。由图4可知,相比于现有技术,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点火角,能够减小启动燃烧做功产生的扭矩和上冲的角速度,进而减小整车的抖动。
步骤S104,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
在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之后,可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发动机的多个气缸以重新确定的点火角进行点火,若后续仍需多次点火则可按照以上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点火控制方法对发动机的各个气缸继续进行点火。
由以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气缸进行前若干次点火的情况分别设定点火角偏移量,使得前若干次点火的点火角能够提前,从而减小发动机启动燃烧做功产生的扭矩和上冲的角速度,有效降低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的抖动,进而减小整车的抖动。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是从软件控制的方式优化抖动问题,不涉及发动机硬件的改动,因此还减少了硬件成本,避免了发动机设计返工。
以下通过对三缸发动机的前两次点火设置点火角偏移量的具体示例,对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进行介绍,该三缸发动机的三个气缸遵循1-2-3的点火顺序循,针对不同的气缸进行第一次点火设置了点火角偏移量Δtx1,针对不同的气缸进行第二次点火设置了点火角偏移量Δtx2,可以根据各个气缸的差异设置不同的点火角偏移量数值,从而设置最优的防抖方案。
请参考图6,首先判断本次发动机启动是否处于暖机启动工况,如果是,则通过起动机拖动确认曲轴位置,根据曲轴位置可以进一步判断首次点火的气缸是1缸、2缸还是3缸。若首次点火的气缸为1缸,则在原始设定的第一次点火的点火角a1的基础上增加点火角偏移量Δt11,同时在原始设定的第二次点火的点火角a2的基础上增加点火角偏移量Δt22(按照点火次序2缸是第二次点火的气缸),由于本具体实施例预先设定了对前两次点火增加点火角偏移量,因此此时完成了分缸防抖控制,可进入后续正常点火控制。对于图6所示的首次点火的气缸为2缸或3缸的情况,可参照以上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对于图6中的各关键参数可根据以下规则确定:
1)a1为正常暖机启动设定的首次点火的点火角,与发动机当前的转速和冷却液水温相关,与气缸无关,根据整车标定确定,通常A2<a1<A3;
2)a2为正常暖机启动设定的第二次点火的点火角,与发动机当前的转速和冷却液水温相关,与气缸无关,根据整车标定确定,通常A2<a2<A3;
3)Δtx1为根据第x缸作为第一次点火的气缸时在a1上设置的偏移量,各缸可以设置不同的值,根据整车标定确定,通常A1<a1+Δtx1<A2;
4)Δtx2为根据第x缸作为第二次点火的气缸时在a2上设置的偏移量,各缸可以设置不同的值,根据整车标定确定,通常A1<a2+Δtx2<A2。
请同时参考图7和图8,其中,图7为未采用图6所示的分缸点火控制流程进行发动机启动的转速表现图,图8为采用图6所示的分缸点火控制流程进行发动机启动的转速表现图。通过对比图7和图8可以看出,通过图6所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启动过程中的抖动程度,相比于图7,图8中转速的包络线(图中的细虚线)在启动过程中的前两次点火的区域明显收窄,转速第一次和第二次上冲的幅值下降10%,整车震动减轻,整车主观感受明显。
另外,图6所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案通过软件策略的方式优化整车抖动问题,可以避免发动机设计返工,从而减少了硬件成本。
请参考图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在启动时所述多个气缸依次按照设定的点火角进行点火,所述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包括:工况判断模块201,点火次序确定模块202,点火角确定模块203、点火控制模块204、偏移量设定模块205。
其中,偏移量设定模块205,用于预先为所述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
所述工况判断模块201,用于在启动所述发动机时,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处于暖机启动工况;如果是,触发点火次序确定模块202;
所述点火次序确定模块202,用于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
所述点火角确定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
所述点火控制模块204,用于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中,所述点火角确定模块203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的方法包括:
针对前若干次点火中的第i次点火,根据所述点火次序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作为目标气缸,并根据所述目标气缸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其中,a’i=ai+Δtxi,a’i表示重新确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ai表示初始设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Δtxi表示所述目标气缸x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中,A2<ai<A3,其中,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A3表示所述发动机产生最大燃烧扭矩时的点火角。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中,A1<a’i<A2,其中,A1表示最小点火角,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
可选的,在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中,所述发动机为三缸发动机,并且所述前若干次为前两次。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工况判断模块201、点火次序确定模块202、点火角确定模块203、点火控制模块204、偏移量设定模块205可以合并在一个装置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子模块,或者,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工况判断模块201、点火次序确定模块202、点火角确定模块203、点火控制模块204、偏移量设定模块205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功能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工况判断模块201、点火次序确定模块202、点火角确定模块203、点火控制模块204、偏移量设定模块20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以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工况判断模块201、点火次序确定模块202、点火角确定模块203、点火控制模块204、偏移量设定模块20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模块的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
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所述计算机程序,并转发该计算机程序,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可读存储介质中。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程序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程序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程序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可读存储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程序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预先为发动机的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在所述发动机处于暖机启动工况时,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进而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最后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气缸进行前若干次点火的情况分别设定点火角偏移量,使得前若干次点火的点火角能够提前,从而减小发动机启动燃烧做功产生的扭矩和上冲的角速度,有效降低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的抖动,进而减小整车的抖动。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从软件控制的方式优化抖动问题,不涉及发动机硬件的改动,因此还减少了硬件成本,避免了发动机设计返工。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在启动时所述多个气缸依次按照设定的点火角进行点火,其特征在于,预先为所述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
所述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包括:
在启动所述发动机时,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处于暖机启动工况;
如果是,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
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
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包括:
针对前若干次点火中的第i次点火,根据所述点火次序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作为目标气缸,并根据所述目标气缸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其中,a’i=ai+Δtxi,a’i表示重新确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ai表示初始设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Δtxi表示所述目标气缸x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x为目标气缸的气缸编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A2<ai<A3,其中,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A3表示所述发动机产生最大燃烧扭矩时的点火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A1<a’i<A2,其中,A1表示最小点火角,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三缸发动机,并且所述前若干次为前两次。
6.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在启动时所述多个气缸依次按照设定的点火角进行点火,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包括:
偏移量设定模块,用于预先为所述多个气缸分别设定作为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所述点火角偏移量可使得点火角提前;
工况判断模块,用于在启动所述发动机时,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处于暖机启动工况;如果是,触发点火次序确定模块;
所述点火次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本次启动所述多个气缸的点火次序;
点火角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
点火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重新确定的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按照所述点火次序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多个气缸依次进行点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角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点火次序以及预先设定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前若干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的方法包括:
针对前若干次点火中的第i次点火,根据所述点火次序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作为目标气缸,并根据所述目标气缸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重新确定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其中,a’i=ai+Δtxi,a’i表示重新确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ai表示初始设定的第i次点火的气缸的点火角,Δtxi表示所述目标气缸x作为第i次点火的气缸时的点火角偏移量,x为目标气缸的气缸编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A2<ai<A3,其中,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A3表示所述发动机产生最大燃烧扭矩时的点火角。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A1<a’i<A2,其中,A1表示最小点火角,A2表示压缩上止点对应的点火角。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三缸发动机,并且所述前若干次为前两次。
1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13890.XA CN111441893B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13890.XA CN111441893B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41893A CN111441893A (zh) | 2020-07-24 |
CN111441893B true CN111441893B (zh) | 2022-07-22 |
Family
ID=7165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13890.XA Active CN111441893B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4189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51213A (zh) * | 2020-09-24 | 2022-03-29 |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多缸发动机点火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
CN115306615A (zh) * | 2022-09-19 | 2022-11-08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起停控制方法 |
CN119042060A (zh) * | 2024-08-01 | 2024-11-29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07180A (ja) * | 1989-02-06 | 1990-08-16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始動時多点火制御方法 |
US5615649A (en) * | 1995-10-05 | 1997-04-01 | Cosmo Solution Limited | Engine security system |
JP2004003511A (ja) * | 2003-07-28 | 2004-01-08 | Denso Corp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
CN1925999A (zh) * | 2004-04-03 | 2007-03-07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运行混合动力汽车的方法 |
US7503207B2 (en) * | 2005-01-11 | 2009-03-1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Engine misfire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ngine misfire identification method |
CN104018976A (zh) * | 2014-06-04 | 2014-09-03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一种发动机提前点火角快速精确定位方法 |
CN106762327A (zh) * | 2015-11-24 | 2017-05-31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发动机爆震检测方法及发动机早燃检测方法 |
CN107489584A (zh) * | 2016-06-13 | 2017-12-19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运行外源点火的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489580A (zh) * | 2016-08-24 | 2017-12-19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03-24 CN CN202010213890.XA patent/CN1114418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07180A (ja) * | 1989-02-06 | 1990-08-16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始動時多点火制御方法 |
US5615649A (en) * | 1995-10-05 | 1997-04-01 | Cosmo Solution Limited | Engine security system |
JP2004003511A (ja) * | 2003-07-28 | 2004-01-08 | Denso Corp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
CN1925999A (zh) * | 2004-04-03 | 2007-03-07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运行混合动力汽车的方法 |
US7503207B2 (en) * | 2005-01-11 | 2009-03-1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Engine misfire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ngine misfire identification method |
CN104018976A (zh) * | 2014-06-04 | 2014-09-03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一种发动机提前点火角快速精确定位方法 |
CN106762327A (zh) * | 2015-11-24 | 2017-05-31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发动机爆震检测方法及发动机早燃检测方法 |
CN107489584A (zh) * | 2016-06-13 | 2017-12-19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运行外源点火的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489580A (zh) * | 2016-08-24 | 2017-12-19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基于电脑网络下的汽油发动机节油技术的研究;刘炳国;《科技传播》;20130923;第34页,第4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41893A (zh) | 2020-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41893B (zh) | 应用于发动机的分缸点火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
JP6717271B2 (ja) | 内燃機関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08286111A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
JP2007327406A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
CN112922732B (zh) | 转速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
US20190072046A1 (en) | Control method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2008286073A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
JP4811741B2 (ja) | エンジン回転停止制御装置 | |
JPH10176644A (ja) | 内燃機関の点火角を求めるための装置 | |
US20180163645A1 (en) | Method for predicting a phase position of a camshaft | |
JP2018150861A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
WO2023227097A1 (zh) | 一种发动机启动控制方法、装置、混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 |
JP2018123739A (ja) | 始動可否判定装置 | |
JP6024603B2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
JP4804413B2 (ja) | 内燃機関の燃料制御装置 | |
US10683814B2 (en) | Control method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5326998B2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
JP2016215946A (ja) | 車両制御装置 | |
US11976605B2 (en) | Optimization of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5374471B2 (ja) | エンジン回転停止制御装置 | |
JP2005140113A (ja) | 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軸の惰性停止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04308586A (ja) |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異常要因判定方法及び異常対処装置 | |
JP5448181B2 (ja) | 燃料噴射制御補正方法及び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 |
JP2017061883A (ja) | エンジン停止制御装置 | |
GB2348299A (en) | Method for cylinder cut-off and restar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