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6143A - 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36143A CN111436143A CN201910245825.2A CN201910245825A CN111436143A CN 111436143 A CN111436143 A CN 111436143A CN 201910245825 A CN201910245825 A CN 201910245825A CN 111436143 A CN111436143 A CN 1114361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gical channel
- uplink grant
- available
- terminal
- measurement res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上行授权变更方法包括: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授权变更方法,能够使得终端在满足变更触发事件后可以动态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降低发生频谱效率降低以及丢包率增加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逻辑信道优先级(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LCP)传输上行数据的过程中,网络侧先为终端分配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授权(Uplink Grant),终端再根据逻辑信道优先级限制(LCP restriction)将该上行授权分配给对应的逻辑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逻辑信道优先级限制是指在使用分配的上行授权传输新数据时,网络侧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为终端配置一个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且在逻辑信道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上行授权。由于当前的逻辑信道优先级限制是由网络侧静态配置,使得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是固定的,因而网络信道结果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频谱效率降低以及增加丢包率,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及相关装置,以解决目前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配置变更触发事件,以使所述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配置变更触发事件,以使所述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上行授权变更方法,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从而使得终端在满足变更触发事件后可以动态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降低发生频谱效率降低以及丢包率增加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测设备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测设备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终端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用户终端11的具体类型。上述网络侧设备12可以为宏站、LTE eNB、 5G NR NB等;网络侧设备12也可以是小站,如低功率节点(Low PowerNode, LPN)pico、femto等小站,或者网络侧设备12可以为接入点(AP,access point);网络侧设备12也可以是中央单元(Central Unit,CU)与其管理和控制的多个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共同组成的网络节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网络侧设备12的具体类型。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终端11。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可以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使得终端在满足变更触发事件后可以动态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降低发生频谱效率降低以及丢包率增加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其中,在上述步骤201之前,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消息为终端配置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其中,逻辑信道是否可以使用配置的上行授权进行新数据传输,由该上行授权是否满足逻辑信道优先级限制条件决定,而逻辑信道优先级限制条件通常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该上行授权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是否是网络配置的子载波间隔;
该上行授权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区间(即PUSCH duration)是否是网络配置的PUSCH区间;
该上行授权类型是否是配置授权类型1(即,Configured Grant Type 1);
该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是否是网络配置的小区,等等。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201中,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可以包括: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从而使终端动态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方式灵活。
示例性地,终端可以将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当前子载波间隔变更为目标子载波间隔,该目标子载波间隔为除当前子载波间隔之外的子载波间隔;或者,终端可以将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当前小区变更为目标小区,该目标小区为除当前小区之外的小区,具体地,如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1(逻辑信道1的数据只能通过小区1 的上行授权进行发送),在逻辑信道1满足变更触发事件时,终端将逻辑信道 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即当前小区)由小区1变更为小区2。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变更触发事件可以由协议约定;或者,在上述步骤201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变更触发事件。
其中,上述变更触发事件可以是任何用于评判终端是否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事件,具体地,上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示例性地,在上述配置信息包括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1 的情况下,假设上述第一丢包率阈值为10%,则在上述逻辑信道1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10%的情况下,终端将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变更为小区2;或者,
假设上述第一延迟阈值为20ms,在上述逻辑信道1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20ms的情况下,终端将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变更为小区2;或者,
在逻辑信道1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10%,且逻辑信道1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20ms的情况下,终端将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变更为小区2,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用于评价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测量结果的预设条件,且在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将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更改为目标小区(如由小区1更改为小区2);同样地,上述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用于评价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的预设条件,且在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将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更改为目标小区。
当然,上述第一预设条件与上述第二预设条件之间可以是存在关联,例如:第一预设条件为测量结果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1,第二预设条件为测量结果小于该门限值1;或者,上述第一预设条件与上述第二预设条件之间也可以不存在关联,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另外,上述测量结果是终端对小区进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测量的测量结果,具体地,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测量强度(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
参考信号测量结果(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
信号噪声干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信道占用率(Channel occupancy ratio,CR);
信道繁忙率(Channel busy ratio,CBR),等等。
示例性地,在上述变更触发事件为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小区1的 RSRQ的门限值小于门限值1,或者小区1的CR的门限值达到或超过门限值 2;或者,
在上述变更触发事件为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上述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若小区2的RSRQ的门限值达到或超过门限值3,或者小区2的CR的门限值小于门限值4;又或者,
上述变更触发事件也可以是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如:小区1的RSRQ的门限值小于门限值1且小区2的RSRQ的门限值达到或超过门限值3,或者,小区1的CR的门限值达到或超过门限值2且小区2的CR 的门限值小于门限值4,则终端将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变更为小区2;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门限值1与门限值3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上述门限值 2与门限值4页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可以是仅包括一个小区,或者,上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也可以包括多个小区,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具体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在变更触发事件包括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
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高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低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多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多个小区中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至少两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这里,在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的情况下,终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使获取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的方式灵活。
其中,上述测量值是各小区的测量结果的测量值,且测量值可以是RSRP、 RSRQ、SINR、RSSI、CR以及CBR等参数中至少一项的参数值,如在测量值为RSRQ时,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可以是最高的 RSRQ;在在测量值为CR时,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可以是最低的CR,等等,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另外,上述第三预设条件可以是用于评判是否选择上述至少两个小区的预设条件,例如:第三预设条件可以是测量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三预设条件可以是测量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值,或者,选择测量值较大的固定数量的小区,等等。
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测量结果为RSRP,且上述第三预设条件为RSRP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5,在上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的情况下,终端将多个小区中RSRP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5的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作为上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预设条件与上述第一预设条件以及上述第二预设条件之间可以关联或者不关联,在此也不作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终端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为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上述目标小区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小区,以满足变更后需求。
具体地,上述目标小区可以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若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则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若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则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发送延迟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延迟阈值;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丢包率阈值可以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或者,也可以是第一丢包率阈值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同样地,上述第一延迟阈值可以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延迟阈值,或者,也可以是第一延迟阈值小于第二延迟阈值,第一丢包率阈值、第二丢包率阈值、第一延迟阈值以及第二延迟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另外,上述第四预设条件与上述第一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以及第三预设条件也可以是关联或者不关联,且上述第一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以及第三预设条件以及第四预设条件均可以是网络侧配置或者协议约定。
示例性地,假设第四预设条件为RSRQ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6,在逻辑信道1的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10%,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时大于或者等于 20ms的情况下,若小区2的RSRQ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6,则终端将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由小区1变更为小区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1中,在终端确定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可以是终端立即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如将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由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
或者,上述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包括:
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的情况下,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这里,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时,对上行授权进行变更,从而可以降低变更频率,节省终端的电量消耗。
其中,上述预设时长时长可以是网络侧预先配置或者协议约定,例如:网络侧可以为终端中的定时器配置一定时长,如1s或者2s等,当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时,定时器启动,当定时器超时时,则终端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另外,由于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之后,且预设时长到达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终端处于等待状态,也可以设置一定的条件,使终端在预设时长到达时若满足该条件,则执行上述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而在终端在预设时长到达时若不满足该条件,则不执行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操作。
具体地,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的情况下,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可以包括:
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且逻辑信道仍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执行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这里,终端仅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且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执行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使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更合理。
示例性地,协议约定终端的中的定时器1的定时时长为2s,在逻辑信道1 满足变更触发事件时,定时器启动,在定时器计时到达2s时,若逻辑信道1 的仍然满足变更触发事件,则终端将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由小区1变更为小区2。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接收第一配置信息之后,还可以包括:
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之前,若逻辑信道满足不变更触发事件,则不执行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这里,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之前,若逻辑信道满足不变更触发事件,则终端不执行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从而在终端等待执行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取消继续执行更上行授权。
示例性地,协议约定终端的中的定时器1的定时时长为2s,在逻辑信道1 满足变更触发事件时,定时器启动,在定时器计时到达2s之前,若逻辑信道 1满足不变更触发事件,则终端不再执行变更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变更触发事件可以是网络侧预先配置或者协议约定,且上述变更触发事件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方式一、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达到或者低于第三丢包率阈值,且第三丢包率阈值可以与第一丢包率阈值相同或者不同;
方式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达到或者低于第三延迟阈值,且第三延迟阈值可以与第一延迟阈值相同或者不同;
方式三、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中,将要变更的上行授权的配置不满足预设条件1,如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该第五预设条件与第四预设条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目标小区的RSRP小于或者等于门限值7,且门限值7小于或者等于门限值6,或者也可以是大于门限值6;
方式四、将要变更的上行授权的配置不满足预设条件2,如:
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不满足第六预设条件,该第六预设条件可以是与第一预设条件相同或者不同,例如: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CR小于或者等于门限值7,或者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RSRP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8;
或者,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不满足第七预设条件,例如:目标小区的CR 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9,或者目标小区的RSRP小于或者等于门限值10,等等;
或者,也可以是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不满足第六预设条件,且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不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等等。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在上述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之后,还包括: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授权的变更,从而可以及时通知网络侧设备终端已进行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变更,使网络侧及时作出调整。
其中,上述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任何能够用于指示上行授权的变更的信息,具体地,所述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上述标识。
示例性地,在终端将逻辑信道1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由小区1变更为小区2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指示信息1,该指示信息1可以包括小区2的小区标识,或者小区2的小区标识以及逻辑信道1的逻辑信道编号,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从而使得终端在满足变更触发事件后可以动态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降低发生频谱效率降低以及丢包率增加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的流程图,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如图3所示,所述信息发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配置变更触发事件,以使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可选的,上述步骤301之后,还包括:
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变更。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作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应的网络侧设备的实施例,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终端400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401,用于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01,具体用于:
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可选的,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
在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高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低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中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至少两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测量强度RSRP;
参考信号测量结果RSRQ;
信号噪声干扰比SINR;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信道占用率CR;
信道繁忙率CBR。
可选的,所述目标小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丢包率阈值的情况下,则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在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延迟阈值的情况下,则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发送延迟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延迟阈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01,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01,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所述预设时长到达,且所述逻辑信道仍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执行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终端400,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402,用于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之前,若所述逻辑信道满足不变更触发事件,则不执行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由协议约定;或者
如图6所示,所述终端400,还包括:
接收模块403,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变更触发事件。
可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终端400,还包括:
发送模块404,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授权的变更。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终端4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终端,方法实施例中终端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终端4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网络侧设备800,包括:
发送模块801,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配置变更触发事件,以使所述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800,还包括:
接收模块802,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变更。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8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网络侧设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8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0,图10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终端10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01、网络模块1002、音频输出单元 1003、输入单元1004、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处理器1010、以及电源10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终端1000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1010,用于:
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
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可选的,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
在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高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低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中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至少两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测量强度RSRP;
参考信号测量结果RSRQ;
信号噪声干扰比SINR;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信道占用率CR;
信道繁忙率CBR。
可选的,所述目标小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丢包率阈值的情况下,则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在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延迟阈值的情况下,则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发送延迟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延迟阈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可选的,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所述预设时长到达,且所述逻辑信道仍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执行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处理器1010,还用于: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之前,若所述逻辑信道满足不变更触发事件,则不执行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可选的,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由协议约定;或者
射频单元1001,用于: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变更触发事件。
可选的,射频单元1001,还用于:
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授权的变更。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终端1000可以实现本发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 10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10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003可以将射频单元1001或网络模块10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0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10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0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 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06 上。经图形处理器10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01或网络模块10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042 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10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10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UE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10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
用户输入单元10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UE 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 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010,接收处理器10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071。除了触控面板 10071,用户输入单元10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0061上,当触控面板10071 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0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0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0中,触控面板10071与显示面板10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 10071与显示面板100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00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10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10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10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010是UE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UE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9内的数据,执行UE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UE 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0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010 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0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0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10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1000,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 1009,存储在存储器10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10执行时实现上述上行授权变更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收发机1102、存储器1103 和总线接口,其中:
收发机1102,用于:
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配置变更触发事件,以使所述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其中,收发机1102,用于在处理器11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收发机1102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可选的,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1102,还用于:
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变更。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1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1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03可以存储处理器11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3,存储在存储器1103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信息发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信息发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5)
1.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包括:
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
在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高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低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中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至少两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测量强度RSRP;
参考信号测量结果RSRQ;
信号噪声干扰比SINR;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信道占用率CR;
信道繁忙率CBR。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丢包率阈值的情况下,则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在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延迟阈值的情况下,则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发送延迟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延迟阈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包括: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包括: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所述预设时长到达,且所述逻辑信道仍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执行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之前,若所述逻辑信道满足不变更触发事件,则不执行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由协议约定;或者
所述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之前,还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变更触发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之后,还包括:
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授权的变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13.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配置变更触发事件,以使所述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变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逻辑信道满足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
在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高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中测量值最低的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所述多个小区中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至少两个小区的平均测量结果。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测量强度RSRP;
参考信号测量结果RSRQ;
信号噪声干扰比SINR;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信道占用率CR;
信道繁忙率CBR。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丢包率阈值的情况下,则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在所述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延迟阈值的情况下,则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发送延迟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延迟阈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所述预设时长到达,且所述逻辑信道仍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执行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之后的预设时长到达之前,若所述逻辑信道满足不变更触发事件,则不执行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26.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由协议约定;或者
所述终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变更触发事件。
27.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授权的变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29.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配置变更触发事件,以使所述终端在逻辑信道满足所述变更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逻辑信道的数据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延迟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延迟阈值;
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目标小区为变更的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对应的小区。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者3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可用的上行授权的变更。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变更的所述上行授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间、类型以及小区中的至少一项的标识;或者
所述逻辑信道的编号以及所述标识。
3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授权变更方法的步骤。
34.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以及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45825.2A CN111436143B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
PCT/CN2020/079873 WO2020192512A1 (zh) | 2019-03-28 | 2020-03-18 | 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通信装置 |
JP2021556609A JP2022526308A (ja) | 2019-03-28 | 2020-03-18 | 上りリンク許可変更方法、情報送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EP20779811.7A EP3952523A4 (en) | 2019-03-28 | 2020-03-18 | METHOD OF MODIFICATION OF AN UPLINK AUTHORIZATION, METHOD OF SEND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PH1/2021/552264A PH12021552264A1 (en) | 2019-03-28 | 2020-03-18 | Uplink grant modification metho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BR112021018805A BR112021018805A2 (pt) | 2019-03-28 | 2020-03-18 | Método para alterar a concessão de uplink, método para enviar informações e aparelho de comunicações. |
US17/487,602 US12193016B2 (en) | 2019-03-28 | 2021-09-28 | Method for changing uplink grant, method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45825.2A CN111436143B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6143A true CN111436143A (zh) | 2020-07-21 |
CN111436143B CN111436143B (zh) | 2023-06-06 |
Family
ID=71581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45825.2A Active CN111436143B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93016B2 (zh) |
EP (1) | EP3952523A4 (zh) |
JP (1) | JP2022526308A (zh) |
CN (1) | CN111436143B (zh) |
BR (1) | BR112021018805A2 (zh) |
PH (1) | PH12021552264A1 (zh) |
WO (1) | WO202019251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95719B1 (en) | 2021-08-23 | 2024-02-06 |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 Trigger based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protocol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05382A (zh) * | 2012-10-16 | 2013-0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Lte系统中利用上行授权发送数据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WO2018141952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ogical channel priority reconfiguration for mac-ces in nr |
US20180324835A1 (en) * | 2017-05-04 | 2018-11-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scheduling on logical channel priorit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35497B2 (ja) * | 1995-08-18 | 2000-04-24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移動局のモード切り換え方法 |
US6286104B1 (en) * | 1999-08-04 | 2001-09-04 | Oracle Corporation |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in a multi-tier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CN106559882B (zh) * | 2015-09-25 | 2021-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授权协助接入设备竞争接入参数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076591B (zh) * | 2016-05-11 | 2022-01-11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JP7074122B2 (ja) * | 2016-09-28 | 2022-05-24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次世代ワイヤレス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 |
CN107889224B (zh) * | 2016-09-29 | 202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逻辑信道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024378B (zh) * | 2016-11-04 | 2021-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的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8616967B (zh) * | 2016-12-13 | 2020-06-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侧通知区域的更新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WO2018129699A1 (en) | 2017-01-13 | 2018-07-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and mapping to different numerologies |
JP6903450B2 (ja) * | 2017-02-23 | 2021-07-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セル選択方法 |
CN115643622A (zh) * | 2017-03-22 | 2023-01-24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切换的条件 |
US10721755B2 (en) * | 2017-06-15 | 2020-07-21 | Ofinno, Llc | Grant free for large data size |
WO2019017707A1 (en) * | 2017-07-21 | 2019-01-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LCP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OF |
CN110120878B (zh) * | 2018-02-05 | 2020-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链路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944352B (zh) * | 2018-09-25 | 2022-11-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旁链路的链路失败检测方法及终端 |
US11343737B2 (en) * | 2019-02-06 | 2022-05-24 | Ofinno, Llc | Base station backhaul link information |
-
2019
- 2019-03-28 CN CN201910245825.2A patent/CN111436143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18 PH PH1/2021/552264A patent/PH12021552264A1/en unknown
- 2020-03-18 WO PCT/CN2020/079873 patent/WO2020192512A1/zh unknown
- 2020-03-18 BR BR112021018805A patent/BR112021018805A2/pt unknown
- 2020-03-18 JP JP2021556609A patent/JP2022526308A/ja active Pending
- 2020-03-18 EP EP20779811.7A patent/EP3952523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9-28 US US17/487,602 patent/US121930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05382A (zh) * | 2012-10-16 | 2013-0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Lte系统中利用上行授权发送数据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WO2018141952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ogical channel priority reconfiguration for mac-ces in nr |
US20180324835A1 (en) * | 2017-05-04 | 2018-11-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scheduling on logical channel priorit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ERICSSON: "104_40NR_IIOT PDCP duplication report of email discussion, TP Document for: Discussion, Agreement", 《D3GPP TSG-RAN WG2 #105 R2-1901367》 * |
ERICSSON: "104_40NR_IIOT PDCP duplication report of email discussion, TP Document for: Discussion, Agreement", 《D3GPP TSG-RAN WG2 #105 R2-1901367》, 14 February 2019 (2019-02-14), pages 6 - 9 * |
MEDIATEK INC.: "NR LCP Modelling",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9 R2-170804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015137A1 (en) | 2022-01-13 |
PH12021552264A1 (en) | 2022-07-11 |
CN111436143B (zh) | 2023-06-06 |
BR112021018805A2 (pt) | 2021-11-23 |
US12193016B2 (en) | 2025-01-07 |
WO2020192512A1 (zh) | 2020-10-01 |
EP3952523A4 (en) | 2022-06-01 |
EP3952523A1 (en) | 2022-02-09 |
JP2022526308A (ja)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167240A1 (en) | Relay re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 |
US20210360645A1 (en) | Measurement method, terminal, measurement ind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US11729680B2 (en) | Cell management method, trigger condi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CN110324859B (zh) |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CN110505638B (zh) | 测量控制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US11641606B2 (en)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network-side device, and medium | |
CN112788676B (zh) | 小区管理方法、小区管理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WO2019214601A1 (zh) | 处理csi处理单元、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2022374B2 (en) | Transmission path selection method,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1109955A1 (zh) | 邻小区csi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JP7139441B2 (ja) | 測定結果の指示方法、端末及び基地局 | |
CN110958710B (zh) | 信道接入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US11800431B2 (en) | Access control method, message broadcas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 |
US20230354065A1 (en) | Cell Management Method, Trigger Condi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US20210092630A1 (en) | Method for cell management,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US20230345321A1 (en) | Cell management method, trigger condi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CN110461041B (zh) | 一种操作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JP2022551462A (ja) |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端末 | |
US12193016B2 (en) | Method for changing uplink grant, method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10972327B (zh) | 基于非授权频段的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11132233B (zh) |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0971357B (zh) | 信息指示方法、指示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0149131B (zh) | 一种天线确定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3259075B (zh) | 一种参考信号的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