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3148B - 运转控制系统以及乘客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转控制系统以及乘客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33148B CN111433148B CN201880079287.8A CN201880079287A CN111433148B CN 111433148 B CN111433148 B CN 111433148B CN 201880079287 A CN201880079287 A CN 201880079287A CN 111433148 B CN111433148 B CN 1114331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ssenger
- congestion
- detection unit
- threshold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5/00—Control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控制部具有:速度检测部,基于摄像数据,检测乘客的移动速度;密度检测部,基于摄像数据,检测乘客密度;以及搭乘率检测部,检测乘客的搭乘率,所述控制部将速度检测部检测的移动速度、密度检测部检测的乘客密度以及搭乘率检测部检测的搭乘率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驱动装置,控制多个梯级的移动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转控制系统以及乘客输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根据乘客的状况对乘客输送装置的移动速度进行控制的运转控制系统以及具备该运转控制系统的乘客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控制乘客输送装置的运转的运转控制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系统,该自动扶梯系统基于在自动扶梯的上层侧的下梯处的天花板附近设置的电视相机的摄像数据,探测自动扶梯的下梯处附近、其周围的乘客的滞留。在该自动扶梯系统中,根据探测到的乘客的状况,使自动扶梯的运转减速或者停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专利第485025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只能探测自动扶梯(乘客输送装置)的下梯处附近、其周围的乘客的滞留。因此,有可能无法进行与拥挤状况相应的适当的运转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拥挤状况适当地控制乘客输送装置的运转的运转控制系统以及具备该运转控制系统的乘客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运转控制系统是控制乘客输送装置的运转的运转控制系统,所述乘客输送装置具备多个梯级和用于使多个梯级循环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运转控制系统具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部。控制部具有:摄像数据接收部,接收对乘客输送装置的下梯口及其附近进行摄像而得到的第一摄像数据;速度检测部,基于第一摄像数据,检测乘客的移动速度;密度检测部,基于第一摄像数据,检测乘客密度;以及搭乘率检测部,检测乘客的搭乘率。此外,控制部将速度检测部检测的移动速度、密度检测部检测的乘客密度以及搭乘率检测部检测的所述搭乘率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而且,控制部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驱动装置,控制多个梯级的移动速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方式,还利用尚未到达下梯口及其附近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使用客人(乘客)的信息来探测拥挤状况,根据探测到的拥挤状况来控制乘客输送装置的运转。因此,能够根据拥挤状况适当地控制乘客输送装置的运转。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转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数据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判断表的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转控制系统进行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以及搭乘率的检测例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或者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乘客输送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输送装置1的图。
如图1所示,乘客输送装置1具备:框架4,架设在上层地板2和下层地板3之间;多个梯级5,配置在该框架4内,通过未图示的梯级链条连结成无端状,从而在上下电梯口之间循环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客输送装置1的乘客向图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在上层地板2侧的上下电梯口称为上梯口6,此外,将配置在下层地板3侧的上下电梯口称为下梯口7。
此外,乘客输送装置1具备:栏杆8,沿着这些梯级5的行进方向竖立设置;移动扶手9,由该栏杆8支承,且与梯级5同步地循环移动;以及驱动装置(电动机)10,用于使梯级5循环移动。
此外,乘客输送装置1具备控制驱动装置10的控制部11、扬声器装置12、上梯口侧相机(上梯口侧摄像部)13以及下梯口侧相机(下梯口侧摄像部)14。扬声器装置12根据控制部11的控制输出声音,例如如后所述,输出表示乘客输送装置1拥挤的意思的声音。
上梯口侧相机13对上梯口6及其附近进行连续摄像,并将摄像数据(第二摄像数据)发送到控制部11。下梯口侧相机14对下梯口7及其附近进行连续摄像,并将摄像数据(第一摄像数据)发送到控制部11。上梯口侧相机13以及下梯口侧相机14分别经由固定构件15固定在栏杆8上。
[控制部的硬件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对控制部11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1的硬件结构的图。
如图2所示,控制部11具备分别与总线线路25连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2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22以及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23以及输入输出接口24。
CPU21从ROM22读出用于控制乘客输送装置1的软件的程序代码并执行。在RAM23中暂时写入在运算处理的中途产生的变量、参数等。驱动装置10、扬声器装置12、上梯口侧相机13以及下梯口侧相机14与输入输出接口24连接。另外,控制部11也可以具备MPU(Micro-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等处理装置来代替CPU21。
[运转控制系统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运转控制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转控制系统100的框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运转控制系统100由连接有驱动装置10、扬声器装置12、上梯口侧相机13以及下梯口侧相机14的控制部11构成。
控制部11的CPU21(参照图2)通过执行ROM22中存储的程序,从而作为信号部31、运算部32、检测部34发挥功能。此外,图3所示的存储部33由控制部11的ROM22以及RAM23构成。在存储部33的ROM22中,存储有在信号部31、运算部32、检测部34所执行的各种处理中使用的数据、参数等。此外,存储部33的RAM23作为信号部31、运算部32、检测部34执行各种处理时的作业区域发挥功能。
信号部31作为接收从上梯口侧相机13以及下梯口侧相机14发送的摄像数据的摄像数据接收部发挥功能。
运算部32以给定的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每隔40msec执行运转控制处理。运算部32在运转控制处理中,使信号部31执行乘客密度检测处理和乘客速度检测处理。信号部31在乘客密度检测处理中,根据接收到的摄像数据检测乘客密度。即,信号部31作为基于摄像数据检测乘客密度的密度检测部发挥功能。
在此,参照图4对从下梯口侧相机14发送的摄像数据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数据的图。
如图4所示,从下梯口侧相机14发送的摄像数据由下梯口7及其附近的图像构成,存在包括从乘客输送装置1下梯的乘客的图像的情况。
信号部31使用在存储部33中预先存储的乘客的模式图像,进行模式匹配,从接收到的摄像数据中提取乘客的图像。而且,信号部31在能够从摄像数据中提取到乘客的图像的情况下,基于给定的基准,检测下梯处(下梯口7及其附近)的乘客密度,将检测到的乘客密度存储在构成存储部33的RAM23中。在此,下梯处(下梯口7及其附近)的乘客密度是指从下梯处的乘客输送装置1下梯的乘客的密度。
用于检测乘客密度的给定的基准能够根据乘客输送装置1的性能、设置场所、所要求的安全性能等适当设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能够根据所提取的乘客的图像推测出在连续的梯级5的每一个上有两个乘客的情况下,即在通过图4所示那样的摄像数据(的视场角)能够提取到四个乘客的图像的情况下,将乘客密度检测为乘客密度100%。同样,在通过图4所示那样的摄像数据(的视场角)能够提取到三个乘客的图像的情况下,将乘客密度检测为75%,在两个的情况下,检测为50%,在一个的情况下,检测为25%。
此外,信号部31在乘客速度检测处理中,根据接收到的摄像数据检测从下梯处(下梯口7及其附近)的乘客输送装置1下梯的乘客移动速度。具体地,信号部31针对连续接收到的摄像数据中的每一个,使用存储部33中预先存储的乘客的模式图像,进行模式匹配,从接收到的摄像数据中提取乘客的图像。而且,根据连续接收到的摄像数据中的乘客的图像的变化计算乘客的移动距离,基于计算出的移动距离和摄像数据的帧频,检测乘客的移动速度即乘客速度。因此,信号部31作为基于摄像数据检测乘客的移动速度(乘客速度)的速度检测部发挥功能。
在此,在针对连续接收到的摄像数据的每一个能够提取到多个人例如四个乘客的图像的情况下,存在检测到四个乘客速度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下,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乘客速度。而且,信号部31将检测到的乘客速度存储在构成存储部33的RAM23中。
此外,运算部32在运转控制处理中,使检测部34检测乘客输送装置1的乘客的搭乘率(所谓的“乘客负载”)。本实施方式中的搭乘率是基于来自向驱动装置10供给电力的逆变器装置17的逆变器负载信息(例如,表示供给电力的大小的供给电力信息)而检测的。具体地,由将测量时的从逆变器装置17向驱动装置10发送的供给电力信息除以设计上的最大装载量中的供给电力信息而得到的值乘以100[%]所得到的值来表示。检测部34将检测到的搭乘率存储在构成存储部33的RAM23中。即,检测部34作为检测乘客的搭乘率的搭乘率检测部发挥功能。
运算部32在运转控制处理中,将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以及搭乘率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此外,运算部32参照存储部33中存储的判断表,根据比较结果判别拥挤的状况。而且,运算部32根据判别的拥挤的状况控制驱动装置10,控制多个梯级5的移动速度。
接下来,参照图5,对在运转控制处理中运算部32所参照的判断表,参照图5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判断表的图。
如图5所示,作为与乘客密度、乘客速度以及搭乘率各自对应的阈值,设定有与拥挤度相应的两种阈值。
具体地,作为与乘客密度对应的阈值,设定有阈值A和阈值B。在本实施方式中,阈值A设定为25(%),阈值B设定为75(%)。在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不足阈值A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乘客密度低。此外,在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A以上且不足阈值B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乘客密度为中等程度。此外,在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B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乘客密度高。一般地,在拥挤时,乘客密度有升高的倾向。
作为与乘客速度相对应的阈值,设定有阈值C和阈值D。在本实施方式中,阈值C设定为2(km/时),阈值D设定为4(km/时)。在检测到的乘客速度不足阈值C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乘客速度慢。此外,在检测到的乘客速度为阈值C以上且不足阈值D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乘客速度为普通。此外,在检测到的乘客速度为阈值D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乘客速度快。一般地,在拥挤时,乘客速度有变慢的倾向。
作为与搭乘率对应的阈值,设定有阈值E和阈值F。在本实施方式中,阈值E设定为25(%),阈值F设定为75(%)。在检测到的搭乘率不足阈值E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搭乘率低。此外,在检测到的搭乘率为阈值E以上且不足阈值F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搭乘率为中等程度。此外,在检测到的搭乘率为阈值F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搭乘率高。一般地,在拥挤时,搭乘率有变高的倾向。
另外,这些阈值A~F的值能够根据乘客输送装置1的性能、设置场所、所要求的安全性能等适当设定。
运算部32通过参照图5所示的判断表,基于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以及搭乘率,能够将拥挤的状况判别为“G2”所示的异常(拥挤:第二拥挤状况)、“G1”所示的轻度异常(稍微拥挤:第一拥挤状况)、“-”所示的不拥挤中的任一种。
在判断表中,将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B以上、乘客速度不足阈值C、并且搭乘率为阈值F以上的情况下的拥挤的状况规定为G2即异常(拥挤)。此外,在判断表中,将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B以上、乘客速度不足阈值C、并且搭乘率不足阈值E或者阈值E以上且不足阈值F的情况下的拥挤的状况规定为G1即轻度异常(稍微拥挤)。
除此之外,在判断表中,作为将拥挤的状况规定为G1即轻度异常(稍微拥挤)的情况,存在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B以上、乘客速度为阈值C以上且不足阈值D、并且搭乘率为阈值E以上且不足阈值F或者为阈值F以上的情况。此外,存在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B以上、乘客速度为阈值D以上、并且搭乘率为阈值F以上的情况。此外,存在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A以上且不足阈值B、乘客速度为阈值C以上且不足阈值D、并且搭乘率为阈值F以上的情况。此外,存在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A以上且不足阈值B、乘客速度不足阈值C、并且搭乘率为阈值E以上且不足阈值F,或者为阈值F以上的情况。此外,存在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不足阈值A、乘客速度不足阈值C、并且搭乘率为阈值F以上的情况。
另外,能够将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以及搭乘率不是上述任意一种的情况,例如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不足阈值A、乘客速度不足阈值C、并且搭乘率为阈值E以上且不足阈值F的情况下的拥挤的状况判别为不拥挤(在判断表中显示为“-”)。
运算部32在判别的拥挤的状况为G1的轻度异常(稍微拥挤)的情况下,从扬声器装置12输出表示拥挤的意思以及使乘客输送装置1减速的意思的声音,例如“拥挤。使乘客输送装置减速。”这样的声音。此外,在相同情况下,运算部32控制驱动装置10,例如将通常时设定为30m/分的梯级5的移动速度减速到20m/分。
运算部32在判别的拥挤的状况为G2的异常(拥挤)的情况下,从扬声器装置12输出表示拥挤的意思以及使乘客输送装置停止的意思的声音,例如“拥挤。使乘客输送装置停止。”这样的声音。此外,在相同情况下,运算部32控制驱动装置1,使梯级5的移动停止。
此外,运算部32在将梯级5的移动速度减速到20m/分时,若满足给定的条件,则使扬声器装置12输出使梯级5的移动速度恢复到通常时的速度的意思的声音。而且,运算部32控制驱动装置10,使梯级5的移动速度加速为通常时的30m/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定的条件是指,在将梯级5的移动速度减速到20m/分后,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检测到不足阈值E的搭乘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定时间设定有1分钟。
另外,该给定的条件能够根据乘客输送装置1的性能、设置场所、所要求的安全性能等适当设定。
接下来,参照图6A、图6B和图6C对由本实施方式的运转控制系统100进行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以及搭乘率的检测例进行说明。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转控制系统进行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以及搭乘率的检测例的图。
在图6A中示出正常时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搭乘率和输出时间的关系。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即使从检测开始经过了时间,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也没有变为阈值B以上。此外,检测到的乘客速度没有变为不足阈值C。进而,检测到的搭乘率没有变为阈值F以上。因此,运算部32在图6A所示的任一时间点,都将拥挤的状况判别为不拥挤(参照图5)。因此,运算部32如通常那样,使梯级5的移动速度为30m/分,继续乘客输送装置1的运转。
在图6B中示出拥挤的状况为轻度异常(稍微拥挤)时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搭乘率和输出时间的关系。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在T1时间点,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B以上,此外,检测到的搭乘率变为阈值E以上且不足阈值F。此外,在T1时间点,检测到的乘客速度变为阈值C以上且不足阈值D。因此,运算部32在T1时间点,将拥挤的状况判别为轻度异常(稍微拥挤)(参照图5)。而且,运算部32从扬声器装置12输出表示拥挤的意思以及使乘客输送装置1减速的意思的声音,并且控制驱动装置10,将梯级5的移动速度减速到20m/分。另外,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运算部32在T1时间点以后执行的运转控制处理中,将拥挤的状况持续判别为轻度异常(稍微拥挤)。
在图6C中示出拥挤的状况为异常(拥挤)时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乘客速度、搭乘率和输出时间的关系。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在T2时间点,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为阈值B以上,检测到的乘客速度变为不足阈值C。此外,在T2时间点,检测到的乘客密度变为阈值F以上。因此,运算部32在T2时间点,将拥挤的状况判别为异常(拥挤)(参照图5)。而且,运算部32从扬声器装置12输出表示拥挤的意思以及使乘客输送装置1停止的意思的声音,并且控制驱动装置10,使梯级5的移动停止。另外,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运算部32在T2时间点以后执行的运转控制处理中,将拥挤的状况持续判别为异常(拥挤)。
[运转控制处理的步骤]
接下来,参照图7对运算部32执行的运转控制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如上所述,运算部32以给定的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每隔40msec执行运转控制处理。
首先,运算部32判别乘客输送装置1是否处于运转中(S1)。在判别为乘客输送装置1不处于运转中的情况(S1为否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结束运转控制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别为乘客输送装置1处于运转中的情况(S1为是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使检测部34检测搭乘率,将检测部34检测到的搭乘量和阈值E以及阈值F进行运算(比较)(S2)。
接着,运算部32使信号部31检测乘客密度以及乘客速度,并与各自对应的阈值进行运算(比较)(S3)。具体地,将信号部31检测的乘客密度和阈值A以及阈值B进行比较。此外,将信号部31检测的乘客速度和阈值C以及阈值D进行比较。
接着,运算部32基于步骤S2以及步骤S3的比较的结果和图5所示的判断表,判别拥挤的状况是否是G1,即是否是轻度异常(稍微拥挤)(S4)。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是G1的轻度异常(稍微拥挤)的情况(S4为是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广播乘客输送装置的拥挤(S5)。具体地,运算部32使扬声器装置12输出表示拥挤的意思以及使乘客输送装置1减速的意思的声音。
接着,运算部32控制驱动装置10,使梯级5的移动速度减速(S6)。具体地,运算部32将梯级5的移动速度减速到20m/分。而且,在步骤S6的处理之后,运算部32结束运转控制处理。另外,在向步骤S6转移时,在梯级5的移动速度处于正在减速的状态的情况下,运算部32省略步骤S6的处理,结束运转控制处理(在该情况下,梯级5的移动速度保持减速不变,即保持20m/分原样不变)。
在步骤S4中,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不是G1的轻度异常(稍微拥挤)的情况(S4为否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基于步骤S2以及步骤S3的比较的结果和图5所示的判断表,判别拥挤的状况是否为G2,即是否异常(拥挤)(S7)。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是G2的异常(拥挤)的情况(S7为是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广播乘客输送装置的拥挤(S8)。具体地,运算部32使扬声器装置12输出表示拥挤的意思以及使乘客输送装置1停止的意思的声音。
接着,运算部32使乘客输送装置1停止(S9)。具体地,运算部32控制驱动装置10,使梯级5的移动停止。而且,在步骤S9的处理之后,运算部32结束运转控制处理。另外,在向步骤S9转移时,在梯级5处于正停止的状态的情况下,运算部32省略步骤S9的处理,结束运转控制处理(在该情况下,梯级5保持停止不变)。
在步骤S7中,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不是G2的异常(拥挤)的情况(S7为否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判别乘客输送装置1是否处于减速中,即梯级5的移动速度是否保持减速不变(S10)。在判别为乘客输送装置1不是减速中的情况(S10为否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结束运转控制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别为乘客输送装置1是减速中的情况(S10为是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使处理向步骤S11转移。
在步骤S11中,运算部32判别搭乘率不足阈值E的状态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S11)。具体地,运算部32判别在将梯级5的移动速度减速后,是否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检测到不足阈值E的搭乘率。另外,为了实现本处理,在控制部11中设置计时器电路,该计时器电路用于在减速后搭乘率变为不足阈值E的状态,并维持该状态不变的情况下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判别。此外,也可以取而代之,将减速后搭乘率第一次变为不足阈值E时的时刻存储在存储部33中,根据该时刻和当前时刻计算经过时间。
在判别为搭乘率不足阈值E的状态未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S11为否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结束运转控制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别为搭乘率不足阈值E的状态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S11为是判断的情况)下,运算部32广播乘客输送装置1的速度恢复(S12)。具体地,运算部32使扬声器装置12输出使梯级5的移动速度恢复到通常时的速度的意思的声音。
接着,运算部32使乘客输送装置1加速(S13)。具体地,运算部32控制驱动装置10,使梯级5的移动速度加速为通常时的30m/分。而且,运算部32结束运转控制处理。
[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装置1以及运转控制系统100中,使用基于下梯口相机14的摄像数据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以及乘客速度和检测部34基于逆变器负载信息检测到的搭乘率来判别拥挤状况。由此,还能够利用尚未到达下梯处周边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使用客人的信息来探测拥挤状况,并根据探测到的拥挤状况适当地控制乘客输送装置1的运转。
此外,基于经由固定构件15安装在栏杆8上的下梯口侧相机14的摄像数据,判别拥挤的状况,根据拥挤的状况,适当地控制乘客输送装置1的运转。因此,能够基于摄像数据适当地控制乘客输送装置的运转,而无需将摄像装置直接设置于建筑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相机安装在栏杆8上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安装相机的乘客输送装置1的结构构件能够任意选择。例如,也可以在上层地板2和下层地板3上立设柱,在该柱上设置相机。另外,如果在图1所示的设置有乘客输送装置1的区域S内设置相机,则能够抑制相机与建筑物的其他设备发生干扰,因此是优选的。
在此,在基于下梯口7及其附近的摄像数据来判别拥挤的状况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拍摄到下梯口7以及距下梯口7更远的范围,则能够更正确地确认从乘客输送装置1下梯的乘客的动向、下梯口7附近的状况。在设置有乘客输送装置1的区域S(参照图1)内,在安装于乘客输送装置1的结构构件的情况下,与直接将相机安装于建筑物的情况相比,有可能下梯口7及其附近的拍摄范围受到限制,即无法对距下梯口更远的范围进行拍摄。因此,为了弥补该缺点,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装置1以及运转控制系统100的运算部32如上所述,使用基于下梯口侧相机14的摄像数据检测到的乘客密度以及乘客速度、和检测部34基于逆变器负载信息检测到的搭乘率来判别拥挤的状况。由此,即使不将相机直接设置于建筑物,也能够正确地判别拥挤的状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乘客密度、乘客速度以及搭乘率各自对应的阈值,设定有与拥挤度相应的两种阈值,控制部11能够判别异常(拥挤)或者轻度异常(稍微拥挤)作为拥挤的状况。进而,控制部11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为异常(拥挤)的情况下,使乘客输送装置1停止,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为轻度异常(稍微拥挤)的情况下,使乘客输送装置1减速。如上所述,控制部11能够根据拥挤的状况适当地控制乘客输送装置1的运转。
[其他]
进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当然可以采取其他各种应用例、变形例。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且具体地说明了装置以及系统的结构的实施方式例,不限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的结构的实施方式例。此外,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例的结构。此外,也能够在某个实施方式例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例的结构。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也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此外,上述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手段等也可以通过例如用集成电路设计它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等从而以硬件实现。此外,上述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解释、执行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从而以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能够放置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记录装置、或者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中。
此外,控制线、信息线表示认为在说明上需要的部分,在产品上不一定表示全部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的结构相互连接。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时间序列处理的处理步骤不仅当然包括按照所记载的顺序以时间序列进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例如,并列处理或者基于对象的处理),虽然其不一定以时间序列进行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乘客输送装置1使乘客向图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即,使乘客从上层向下层移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也能够用于使乘客从下层向上层移动的乘客输送装置以及该乘客输送装置的运转控制系统。在该情况下,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信号部31基于上梯口侧相机13的摄像数据检测乘客密度以及乘客速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检测部34基于逆变器负载信息检测搭乘率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取而代之,基于由设置在乘客输送装置1的框体的下方的负载计测量的负载(负载)和预先设定的乘客输送装置1允许的负载来检测搭乘率。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在上梯口6以及下梯口7(参照图1)的红外线传感器,基于乘客的数量和预先设定的最大乘客数来检测搭乘率。
此外,也可以根据上梯口侧相机13的摄像数据和下梯口侧相机14的摄像数据,确定在同一乘客从乘客输送装置1的上梯口6移动到下梯口7的期间内已搭乘乘客输送装置1的乘客数,并基于确定的乘客数和预先设定的最大乘客数来检测搭乘率。在该情况下,从上梯口侧相机13的摄像数据和下梯口侧相机14的摄像数据中提取乘客的图像,根据提取的图像的类似度判别是否为同一乘客。而且,在能够判别为同一乘客的情况下,从获取上梯口侧相机13的摄像数据的时间点到获取下梯口侧相机14的摄像数据的时间点为止的上梯口侧相机13的摄像数据中提取乘客的图像,确定在同一乘客从乘客输送装置1的上梯口6移动到下梯口7为止的期间内已搭乘乘客输送装置1的乘客数。通过这样做,即使是没有设置逆变器的乘客输送装置,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运转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控制部11的CPU21通过执行ROM22所存储的程序,来作为信号部31、运算部32、检测部34发挥功能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取而代之,针对信号部31、运算部32、检测部34中的每一个,使用具有各自的功能的电路,例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应用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上梯口侧相机13和下梯口侧相机14安装于乘客输送装置1的结构构件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将这些相机中的两个或者任意一个设置于建筑物。
附图标记说明
1…乘客输送装置,2…上层地板,3…下层地板,4…框架,5…梯级,6…上梯口,7…下梯口,8…栏杆,9…移动扶手,10…驱动装置,11…控制部,12…扬声器装置,13…上梯口侧相机,14…下梯口侧相机,15…固定构件,17…逆变器装置,21…CPU,22…ROM,23…RAM,24…输入输出接口,25…总线线路,31…信号部,32…运算部,33…存储部,34…检测部,100…运转控制系统。
Claims (6)
1.一种运转控制系统,控制乘客输送装置的运转,所述乘客输送装置具备多个梯级和用于使所述多个梯级循环移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系统具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具有:
摄像数据接收部,接收对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下梯口及其附近进行摄像而得到的第一摄像数据;
速度检测部,基于第一摄像数据,检测乘客的移动速度;
密度检测部,基于第一摄像数据,检测乘客密度;以及
搭乘率检测部,检测乘客的搭乘率,
所述控制部分别将所述速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乘客的移动速度、所述密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乘客密度以及所述搭乘率检测部检测的所述搭乘率与各自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所述多个梯级的移动速度,
作为与所述乘客的移动速度、所述乘客密度以及所述搭乘率各自对应的阈值,至少设定与第一拥挤状况相应的第一阈值、和与拥挤度比所述第一拥挤状况高的第二拥挤状况相应的第二阈值,
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判别拥挤的状况是所述第一拥挤状况还是所述第二拥挤状况,
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是所述第二拥挤状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多个梯级的移动停止,
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是所述第一拥挤状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多个梯级的移动减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数据接收部接收对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上梯口及其附近进行摄像而得到的第二摄像数据,
所述搭乘率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一摄像数据和所述第二摄像数据,检测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乘客数,根据检测到的乘客数检测所述搭乘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系统具备向所述驱动装置供给电力的逆变器装置,
所述搭乘率检测部基于从所述逆变器装置向所述驱动装置输送的供给电力的大小,检测所述搭乘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系统具备对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下梯口及其附近进行摄像,生成第一摄像数据的下梯口摄像部,
所述下梯口摄像部安装于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结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系统具备对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上梯口及其附近进行摄像,生成第二摄像数据的上梯口摄像部,
所述上梯口摄像部安装于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结构构件。
6.一种乘客输送装置,具备多个梯级、用于使所述多个梯级循环移动的驱动装置、和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
摄像数据接收部,接收对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下梯口及其附近进行摄像而得到的第一摄像数据;
速度检测部,基于第一摄像数据,检测乘客的移动速度;
密度检测部,基于第一摄像数据,检测乘客密度;以及
搭乘率检测部,检测乘客的搭乘率,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速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乘客的移动速度、所述密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乘客密度以及所述搭乘率检测部检测的所述搭乘率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所述多个梯级的移动速度,
作为与所述乘客的移动速度、所述乘客密度以及所述搭乘率各自对应的阈值,至少设定与第一拥挤状况相应的第一阈值、和与拥挤度比所述第一拥挤状况高的第二拥挤状况相应的第二阈值,
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判别拥挤的状况是所述第一拥挤状况还是所述第二拥挤状况,
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是所述第二拥挤状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多个梯级的移动停止,
在判别为拥挤的状况是所述第一拥挤状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多个梯级的移动减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01525 WO2019142309A1 (ja) | 2018-01-19 | 2018-01-19 | 運転制御システム及び乗客コンベア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3148A CN111433148A (zh) | 2020-07-17 |
CN111433148B true CN111433148B (zh) | 2021-11-30 |
Family
ID=67301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9287.8A Active CN111433148B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运转控制系统以及乘客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51473B2 (zh) |
CN (1) | CN111433148B (zh) |
WO (1) | WO20191423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36164B2 (ja) * | 2020-09-25 | 2022-09-13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 |
CN114067269B (zh) * | 2021-11-18 | 2025-04-08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员拥堵评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4314283A (zh) * | 2021-12-30 | 2022-04-12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智能乘客输送设备检测系统及乘客输送设备 |
JP7455938B1 (ja) | 2022-12-08 | 2024-03-26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制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13599A1 (de) * | 1998-12-21 | 2000-06-28 | Inventio Ag |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e Fahrtreppe oder einen Fahrsteig |
JP2004244183A (ja) * | 2003-02-14 | 2004-09-02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スカレータ装置 |
JP2007055727A (ja) * | 2005-08-24 | 2007-03-08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可変速度エスカレータ |
JP5154086B2 (ja) * | 2007-01-30 | 2013-02-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ンコンベア |
JP2010116247A (ja) * | 2008-11-13 | 2010-05-27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 |
JP5323542B2 (ja) * | 2009-03-12 | 2013-10-23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エスカレーターの異常検知システム及び異常検知方法 |
JP2011093624A (ja) * | 2009-10-27 | 2011-05-12 | Nippon Otis Elevator Co |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
JP6408958B2 (ja) * | 2015-05-28 | 2018-10-17 |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乗り込み案内装置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乗り込み案内方法 |
-
2018
- 2018-01-19 JP JP2019565645A patent/JP695147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1-19 CN CN201880079287.8A patent/CN111433148B/zh active Active
- 2018-01-19 WO PCT/JP2018/001525 patent/WO20191423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3148A (zh) | 2020-07-17 |
WO2019142309A1 (ja) | 2019-07-25 |
JP6951473B2 (ja) | 2021-10-20 |
JPWO2019142309A1 (ja) | 2020-1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33148B (zh) | 运转控制系统以及乘客输送装置 | |
US7954603B2 (en) | Evacua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elevators including a rescue floor setting portion | |
US10294081B2 (en) | Escalator braking system and escalator braking control method | |
US10427915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port device, namely an escalator or a moving walkway | |
JP6538142B2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 |
JP6066774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13043711A (ja) | エレベータの乗降検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の乗降検出方法 | |
JP2024168160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00255964A (ja) | エスカレータの監視装置 | |
JP6871191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05200177A (ja) | 乗客コンベア運転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7136164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CN114132821B (zh) | 载人输送机的长条物监视系统 | |
CN106865397B (zh) | 乘客传送设备 | |
JP2015140231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自動速度切換装置 | |
JP2023178616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制御装置 | |
JP2007153539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H11349269A (ja) | マンコンベア設備の監視制御装置 | |
JP2006240798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 |
JP6610343B2 (ja) | 警告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ア | |
JP6576561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
JP2014152005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システム | |
JP7521619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7470238B1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システム、乗客コンベア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運転方法 | |
JP2019137510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制御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点検運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