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2331A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32331A CN111432331A CN202010239665.3A CN202010239665A CN111432331A CN 111432331 A CN111432331 A CN 111432331A CN 202010239665 A CN202010239665 A CN 202010239665A CN 111432331 A CN111432331 A CN 1114323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distance
- bluetooth
- angle
- azimu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拍摄界面所显示图像中的第一设备,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并建立与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其中第一距离为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的距离,第一方位角为第一设备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位角。本方法只通过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相匹配的蓝牙设备,避免了用户通过设备名称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需要建立连接的设备,提高了无线连接效率,简化了用户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跨设备之间交互,例如文件传输或影像投屏等操作都可以依赖于蓝牙技术来实现。以文件传输为例,一般包括设备连接和文件传输两个过程。具体地,在第一个过程中,终端设备先开启蓝牙,打开蓝牙设备列表,然后在该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待配对的目标设备的名称,点击该目标设备的名称以完成配对。第二个过程,终端设备向该目标设备传输数据或文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目标设备时,设备的名称是默认的,或者是用户设置的。用户难以从设备名称辨别设备名称对应的蓝牙设备。例如图1所示,设备原本的名称是HuaweiMate20,但持有者将该设备的名称修改为“电脑”,使得蓝牙设备列表中显示的该设备的名称为“电脑”,这样增加了用户在蓝牙设备列表中识别目标设备的难度。
此外,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普及,各种IOT设备,比如包括耳机、音箱、笔记本电脑、和AR眼镜等都会被搜索和陈列在蓝牙设备列表中,导致蓝牙设备列表变得冗长和复杂,进而使得查找变得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和装置,用于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对应的蓝牙设备,并建立与该蓝牙设备无线连接,提高连接效率。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具体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拍摄界面所显示图像中的第一设备,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其中第一距离为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的距离,第一方位角为第一设备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位角。另外,还包括终端设备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并建立终端设备与该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双目测距方法,或者飞行时间TOF摄像头测量来获取第一距离。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取第一距离,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
本方面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获取拍摄界面中与第一设备相关的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该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一个蓝牙设备,并与该蓝牙设备建立无线连接,避免了用户通过设备名称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需要建立连接的设备,提高了无线连接效率,简化了用户操作。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为拍摄界面所显示图像中的任意一个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包括:终端设备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满足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方位角之差不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蓝牙设备。
其中,距离差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第二距离为用蓝牙定位功能测量的终端设备与该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距离,更具体地,第二距离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的天线阵列与蓝牙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距离。方位角之差为第一方位角与第二方位角的差,第二方位角为用蓝牙测向功能测量的该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位角。
本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将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与通过蓝牙定位功能获取蓝牙设备列表中蓝牙设备的第二距离和第二方位角进行对比,从而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该第一设备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建立了拍摄界面中目标设备和蓝牙设备列表中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避免了用户通过设备名称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需要建立连接的设备,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连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比较第一设备与蓝牙设备相关参数过程中,当距离差不超过第一预设值,且方位角之差也不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蓝牙设备列表中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就是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进而建立终端设备与该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即为建立了终端设备与拍摄界面的第一设备的无线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包括:终端设备获取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和终端设备的姿态角,根据该取景角度和姿态角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再从第一设备集合中查找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集合为蓝牙设备列表的一个子集。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由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或相机的焦距来确定,终端设备的姿态角可通过终端设备上的传感器测量后上报获得。
其中,根据该取景角度和姿态角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具体包括:
首先,根据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α,和终端设备的姿态角β确定预设角度范围:
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β-α/2,β+α/2];
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0,β+α/2-360°]和[β-α/2,360°]的并集。
然后,确定第一设备集合为位于上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蓝牙设备。
本实现方式中,将查找范围由蓝牙设备列表中的所有设备缩小到与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相关的第一设备集合,滤除了取景角度以外的设备,从而减少了蓝牙设备列表中待识别的设备数量,有助于提高查找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方位角为θ1=β,β为终端设备的姿态角。本实现方式中,利用终端设备的姿态角可以迅速地确定出第一设备的方位角,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的连接效率。
或者,所述第一方位角为:
其中,θ1为第一方位角,α为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β为终端设备的姿态角,P1为拍摄界面中第一设备的中心到拍摄界面左边缘的像素个数,P2为拍摄界面中第一设备的中心到拍摄界面右边缘的像素个数,P为拍摄界面的宽度所对应的像素个数,P1/P或P2/P为第一设备在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
本实现方式中,根据终端设备的姿态角,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和第一设备在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第一方位角,从而提高了查找蓝牙设备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中,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获取拍摄界面中的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然后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将该对应关系存储在终端设备的存储介质中。
此外,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和存储的对应关系,建立与第一设备的无线连接,进而可以避免再次通过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的参数比对来查找相匹配的蓝牙设备,本方法通过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和该对应关系能够迅速查找第一设备,并建立连接,从而提高连接效率。
其中,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用户的面部特征和第一用户的名字,手机号,邮箱等信息,该第一用户的面部特征包括第一用户的眼、眉、耳、鼻、口等特征,且这些面部特征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连接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一种终端设备,或者被配置在终端设备中,该无线连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拍摄界面所显示图像中的第一设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处理单元还用于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并建立与该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
其中,第一距离为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的距离,第一方位角为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位角。并且,第一距离可以通过双目测距法,或者飞行时间TOF摄像头测量等方式获取。第一方位角可通过终端设备的姿态角获得。比如第一方位角为θ1=β,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可选的,第一方位角还可以通过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终端设备的姿态角和第一设备中心在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确定;
比如第一方位角为:
其中,θ1为所述第一方位角,α为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P1/P或P2/P为第一设备中心在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P1为所述拍摄界面中所述第一设备的中心到所述拍摄界面左边缘的像素个数,P2为所述拍摄界面中所述第一设备的中心到所述拍摄界面右边缘的像素个数,P为所述拍摄界面的宽度所对应的像素个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满足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方位角之差不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蓝牙设备。
其中,距离差为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第二距离为用蓝牙定位功能测量的终端设备与该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距离。方位角之差为第一方位角与第二方位角的差,第二方位角为用蓝牙测向功能测量的该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位角。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和终端设备的姿态角;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取景角度和姿态角确定第一设备集合,以及从第一设备集合中查找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集合为蓝牙设备列表的一个子集。
其中,当β+α/2≤360°时,预设角度范围为[β-α/2,β+α/2];当β+α/2>360°时,预设角度范围为[0,β+α/2-360°]和[β-α/2,360°]的并集,α为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β为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中,无线连接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此外,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拍摄界面中的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将该对应关系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另外,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和存储的对应关系,建立与第一设备的无线连接,或向第一设备传输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具体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使得当指令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可以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指令被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接口电路与处理器耦合,具体地,处理器可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接口电路则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的技术方案所对应的有益效果与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相同,具体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描述,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蓝牙设备列表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终端设备和蓝牙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一方位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一方位角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中心到拍摄界面左边缘的像素个数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中心到拍摄界面右边缘的像素个数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设备的第二方位角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目标设备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第一设备集合中查找目标设备的流程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角度范围的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设角度范围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查找目标设备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一个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蓝牙设备。
其中,所述蓝牙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照相机、可穿戴设备、电视、音响、空调、车、无人机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蓝牙设备的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照相机、可穿戴设备等。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手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搭载IOS、Android、Windows,Linux或者其他操作系统。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具备测向定位功能。例如,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蓝牙5.1。蓝牙5.1是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Bluetooth SIG)发布的蓝牙技术标准,包括基于到达角(arrival of angle,AOA)的测向功能,和基于出发角(arrival ofdeparture,AOD)的测向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连接方法,通过识别终端设备拍摄界面中的设备在蓝牙设备列表中对应的蓝牙设备,并与该蓝牙设备建立无线连接,本方法无需用户记忆目标设备的设备名称,或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该目标设备的设备名称,改善了用户体验。
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做详细介绍,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终端设备确定拍摄界面所显示图像中的第一设备。
其中,所述拍摄界面可以为:启动相机应用后,显示屏中显示的取景画面。所述拍摄界面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蓝牙设备。示例性的,如图4的左半部分所示,终端设备的拍摄界面中可以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当拍摄界面中包括多个蓝牙设备时,确定所述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通过用户操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如,用户可以点击拍摄界面中蓝牙设备所在的区域,指定该蓝牙设备为第一设备。
方式二: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如,确定位于拍摄界面中心区域、或在拍摄界面中占据面积最大的蓝牙设备为第一设备。或者,根据蓝牙设备的设备类型确定第一设备。示例性的,假设预设规则中设备类型为“手机”的蓝牙设备优先于设备类型为“电脑”的蓝牙设备,则如图4的左半部分所示,拍摄界面中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时,确定手机为第一设备。
102:终端设备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例如,在终端设备具备双目测距功能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为终端设备的两个摄像头(双目)连线的中点,第一设备的位置为第一设备的重心,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双目连线中点与第一设备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双目测距法获取所述第一距离。
类似的,如果终端设备上设置有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摄像头,则可以通过该TOF摄像头测量得到所述第一距离。此时,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为TOF摄像头的位置,第一距离为所述TOF摄像头的位置与第一设备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利用TOF摄像头测距的方法可称为“飞行时间测距法”,原理是通过向目标物体,例如第一设备打光,然后测量光在镜头和物体之间传输时间来测距,从而获得镜头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利用TOF摄像头测量出自己与拍摄界面中的每个设备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根据双目测距法和TOF摄像头测量获得第一距离之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第一距离,比如根据拍摄界面中第一设备的大小来确定等,本实施例对获取第一距离的方法不进行限定。
为了方便说明,下文中将第一距离表示为“dc1”,将第一设备表示为“c1”。
其中,所述第一方位角为第一设备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位角。为了方便说明,下文中将第一方位角表示为θ1。
示例性的,方位角可以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如图4的右半部分所示,N为正北方向,O为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第一设备为手机,第一方位角θ1=360°-γ,γ为沿西北方向偏移的角度。假设手机沿西北方向偏移的角度γ=30°,则该手机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位角,即第一方位角θ1=360°-30°=330°。
其中,所述第一方位角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姿态角来确定。具体地,所述第一方位角等于终端设备的姿态角。如图5所示,在终端设备的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且该笔记本电脑位于终端设备拍摄界面的中心时,确定所述第一方位角与终端设备的姿态角相等,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为以正北方向为起始位置,顺时针到该终端设备指向位置之间的夹角。如图5右半部分所示,箭头指向M的方向为终端设备的姿态角,N为正北方向,终端设备的姿态角表示为β,则所述第一方位角θ1=β=∠NOM。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位角也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姿态角,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和第一设备在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确定。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β可通过安装在终端设备上的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获得。
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由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或相机的焦距来确定,将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表示为α,如图4和图5所示,α=∠AOA′,∠AOM=∠MOA′=α/2。
所述第一设备在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可通过像素个数确定。示例性的,如图6A所示,拍摄界面的宽度所对应的像素个数为P时,所述第一设备在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为P1/P,以所述第一设备为手机为例,P1为拍摄界面中手机的中心到所述拍摄界面的左边缘的像素个数。
其中,θ1为所述第一方位角,α为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中以到P1为手机中心到所述拍摄界面的左边缘为例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所述第一设备在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为P2/P,所述第一设备为手机,P2为手机中心到所述拍摄界面的右边缘的像素个数,如图6B所示,此时计算第一方位角的公式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终端设备的姿态角β相对于正北方向N偏左、偏右或朝向正北方向为例进行说明,还可以是以所述姿态角β相对于水平方向,比如正东方向E向上、向下偏移为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
103:终端设备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并建立与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步骤103包括:
103-1:获取蓝牙列表中蓝牙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和第二方位角。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为通过蓝牙定位功能测量的终端设备上的天线阵列与蓝牙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方位角为通过蓝牙测向功能测量的蓝牙设备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位角。为了方便说明,下文中,将所述第二距离表示为dB,将所述第二方位角表示为θ2。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假设A点为终端设备,坐标为(XA,YA),B点为蓝牙设备,坐标为(XB,YB),则第二方位角θ2为:
5)若YB=0,ΔX=0,ΔY≠0(位于X轴),则第二方位角θ2等于90°或270°。
6)若XB=0,ΔY=0(位于y轴),且令ΔY趋近于一个无穷小的量,则第二方位角θ2等于0或180°。
应理解,本方法仅举出一种通过蓝牙设备的位置坐标和终端设备的位置坐标确定第二距离和第二方位角的实例,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方位角,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由此,终端设备获取每个蓝牙设备的设备名称,其与终端设备的第二距离、第二方位角生成并存储蓝牙设备列表。也就是说,所述蓝牙设备列表中可以包含每个蓝牙设备的设备名称、每个蓝牙设备与终端设备的第二距离dB、每个蓝牙设备的第二方位角θ2,以及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等信息。
103-2:判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差是否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以及所述第一方位角与所述第二方位角的方位角之差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值为d预设,所述第二预设值为θ预设,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为Δd,即Δd=|dc1-dB|,第一方位角和第二方位角的方位角之差为Δθ=|θ1-θ2|,本步骤判断是否满足Δd≤d预设,且Δθ≤θ预设。
103-3:如果均为是,即Δd≤d预设,且Δθ≤θ预设,则确定所述蓝牙设备与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相匹配。由此就可以建立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和蓝牙设备列表中的蓝牙设备的对应关系,获知拍摄界面中第一设备即为蓝牙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进而该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设备名称即为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名称。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方位角θ1=330°,d预设=5cm,θ预设=3°,若蓝牙设备列表中存在一个蓝牙设备满足Δd不超过5cm,且Δθ不超过3°,则确定该蓝牙设备即为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步骤103-2中的距离差Δd>d预设或/和Δθ>θ预设,则确定蓝牙设备列表中该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不相匹配,即该蓝牙设备与第一设备不是同一设备。继续选择蓝牙设备列表中的其他蓝牙设备来确认是否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匹配,直到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找到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匹配的蓝牙设备为止,具体的查找过程为重复上述步骤103-1至步骤103-3。
可选的,若终端设备遍历完蓝牙设备列表中的所有蓝牙设备之后,仍然没有找到与第一设备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则表明第一设备不属于蓝牙设备列表中的蓝牙设备,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提示用户开启第一设备的蓝牙功能,或者,提示未发现蓝牙设备。
可选的,在查找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匹配的蓝牙设备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在拍摄界面中显示该蓝牙设备的设备名称。如图8所示,假设目标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且与笔记本电脑匹配的蓝牙设备在蓝牙设备列表中的设备名称为“钢铁侠”,则终端设备在拍摄界面中显示该笔记本电脑的设备名称“钢铁侠”,一旦用户点击该设备名称,就能建立终端设备与“钢铁侠”之间的无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对拍摄界面中一个目标设备进行识别为例,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的拍摄界面中包含多个目标设备时,也可以对多个目标设备均进行识别。例如,如图8所示,目标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终端设备对该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均进行识别,确定出在拍摄界面中的笔记本电脑的设备名称为“钢铁侠”,手机的设备名称为“队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获取拍摄界面中与第一设备相关的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通过蓝牙5.1的测向定位技术获取蓝牙设备列表中蓝牙设备的第二距离和第二方位角,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拍摄界面中的第一设备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建立了拍摄界面中目标设备和蓝牙设备列表中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避免了用户通过设备名称在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需要建立连接的设备,简化了用户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依次遍历蓝牙设备列表的蓝牙设备查找与第一设备相匹配的蓝牙设备为例进行了说明,替代性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先从蓝牙设备列表中筛选出一部分蓝牙设备,再在该筛选出的一部分蓝牙设备中查找与第一设备匹配的蓝牙设备。具体地,如图9所示,步骤103可以具体包括:
201:终端设备获取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和终端设备的姿态角。详细过程参见前述实施例的步骤102,此处不再赘述。
202: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取景角度和所述姿态角确定第一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为所述蓝牙设备列表的一个子集。
具体地,终端设备首先根据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α和终端设备的姿态角β确定预设角度范围,然后确定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为蓝牙覆盖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所有设备。
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β-α/2,β+α/2]。如图10A所示,假设β=180°,α=100°,则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端值为β-α/2=180°-100°/2=130°,和,β+α/2=180°+100°/2=230°,此时得到预设角度范围为(130°~230°)包括端值,进而得到第一设备集合为蓝牙覆盖范围在(130°~230°)内的所有设备。示例性的,在图10A中,蓝牙设备列表中的一个蓝牙设备,比如第三设备,该第三设备的方位角为θ3,且θ3=30°,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因此该第三设备不在(130°~230°)范围的第一设备集合中。
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0,β+α/2-360°]和[β-α/2,360°]的并集。如图10B所示,假设β=350°,α=100°,则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端值为β+α/2-360°=350°+100°/2-360°=40°,β-α/2=350°-100°/2=300°,此时得到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360°除去该角度范围(40°~300°)后剩余的角度,即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0~39°)和(301°~360°)两个角度范围取并集,进而得到第一设备集合为蓝牙覆盖范围在(0~39°)和(301°~360°)内的所有设备。示例性的,在图10B中,假设蓝牙设备列表中的第四设备的方位角为θ4,且θ4=330°,在该预设角度范围内,因此该第四设备在(0~39°)和(301°~360°)范围的第一设备集合中。
203: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查找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
具体地,可以按照前述步骤103-1至103-3的方法在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查找与第一设备的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详细的查找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将识别范围由蓝牙设备列表中的所有设备缩小到与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α相关的第一设备集合,不再对取景角度α范围之外的设备做查找,从而减少了蓝牙设备列表中待识别的设备数量,有助于提高查找效率。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获取所述拍摄界面中的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眼、眉、耳、鼻、口等面部特征,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获取第一用户的面部特征。此外,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还包括第一用户的名字,手机号,邮箱等信息。
其次,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当拍摄界面中只有一个用户,且该用户距离第一设备的距离很近时,推断该用户正在使用第一设备,进而推断该用户为第一设备的持有者,标记该持有者的名字,以及建立该用户的特征信息与第一设备的对应关系。
例如,图11所示,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出拍摄界面中的用户,假设该用户的名字为“爱丽丝(Alice)”,然后建立该用户的名字与第一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第一设备的设备名称为“钢铁侠”,则建立的对应关系为“Alice~钢铁侠”,并将该对应关系存储在终端设备中。
再次,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和所述对应关系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连接,或者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文件。
例如,当终端设备后续需要向第一设备传输文件时,只需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出拍摄界面中的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是Alice时,就会弹出该第一用户的名字Alice,然后根据预先存储的对应关系自动弹出与Alice绑定的第一设备的设备名称“钢铁侠”。再可以通过点击拍摄界面中Alice所在区域,建立终端设备与其设备“钢铁侠”的无线连接,或者向其设备传输文件等。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在历史配对列表中显示终端设备曾连接过的蓝牙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曾连接过一设备名称为“队长”的电脑,且与该电脑绑定的用户为“莉”,则终端设备可以在历史配列表中显示包括莉的头像和电脑图像的图标,以及文字标识“莉的Laptop”。用户可以点击所述图标以建立终端设备与“队长”的无线连接,或者向其传输文件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拍摄界面中有两个以上用户时,如何选择其中的一个用户,为目标用户,并建立该目标用户与目标设备的对应关系。一种实现方式是,用户可以手动选择所述两个以上用户中的一个,然后建立对应关系。类似地,如果拍摄界面中包含多个蓝牙设备和多个用户,也可以通过用户手动选择其中的一个用户和其中的一个设备,并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或者还可以通过预设算法选择用户或蓝牙设备,本实施例对具体的选择方式不予限制。
本实施例中,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出拍摄界面中用户的特征信息,并建立该用户的特征信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后续再次连接或传输文件,改善了用户体验。
下面介绍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可以前述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设备,或位于所述终端设备中的部件,例如芯片。并且,该装置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所有功能。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201、处理单元1202和存储单元1203。此外,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等其他的单元或模块。
其中,处理单元1202,用于确定拍摄界面所显示图像中的第一设备;获取单元1201,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从所述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并建立与所述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所述第一距离为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距离,所述第一方位角为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位角。
其中,获取单元1201可以通过双目测距法或者飞行时间TOF摄像头测量来获取所述第一距离。
可选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具体用于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满足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方位角之差不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蓝牙设备。
其中,所述距离差为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所述第二距离为用蓝牙定位功能测量的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蓝牙设备的距离,所述方位角之差为所述第一方位角与第二方位角的差,第二方位角为用蓝牙测向功能测量所述蓝牙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位角。
可选的,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和终端设备的姿态角,根据所述取景角度和所述姿态角确定第一设备集合,以及在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为所述蓝牙设备列表的一个子集。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为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具体地,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β-α/2,β+α/2];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0,β+α/2-360°]和[β-α/2,360°]的并集,α为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位角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姿态角确定,如第一方位角θ1=β,β为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或者,所述第一方位角根据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和所述第一设备中心在所述拍摄界面中的相对位置确定。
其中,θ1为所述第一方位角,α为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P1为所述拍摄界面中所述第一设备的中心到所述拍摄界面左边缘的像素个数,P为所述拍摄界面的宽度所对应的像素个数,P1/P为所述第一设备在拍摄界面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获取单元1201还用于获取所述拍摄界面中的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以及将所述对应关系存储在存储单元1203中。
此外,所述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和所述对应关系查找与之对应的第一设备,并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连接。
另外,在具体硬件实现中,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可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无线连接方法。
具体地,图13示出了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此外,还包括:USB接口130,电源管理模块140,电池141,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触摸传感器180G,另外,传感器模块180中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具体地,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所述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其中,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终端设备充电,或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等其他电子设备。
电源管理模块140用于连接电池141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0为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该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具体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且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此外,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移动通信模块150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功能的模块。此外,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IR技术等。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并且,终端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以及双目测距功能。其中,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可选的,摄像头193为TOF摄像头,或者具备双目测距功能的摄像头。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0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运动姿态。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终端设备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终端设备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终端设备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触摸传感器180G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G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内,由触摸传感器180G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G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
应理解,所述传感器模块180可利用其包含的陀螺仪传感器180B、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和触摸传感器180G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获取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距离、第一方位角、第二距离和第二方位角等参数。
按键191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1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指示器192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终端设备作为一种无线连接装置时,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图3和图9所示的方法步骤,并且前述图12所示装置中,获取单元1201的功能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传感器模块180、摄像头193和显示屏194等部件来实现;处理单元1202所要实现的功能则可以由处理器110实现;所述存储单元1203的功能可以由存储器120实现。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13所示的终端设备为例如AR眼镜,可适用于未来增强现实设备普及的环境,当用户使用AR眼镜注视目标设备时,可实现终端设备与该目标设备自动连接,从而无需再进入设置,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找到目标设备进行匹配。该终端设备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拍摄界面内目标设备与蓝牙设备列表中的一个设备名称的匹配,以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有益效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蓝牙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前述图13所示的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无线连接方法。每个所述蓝牙设备的结构可以与图13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对每个蓝牙设备的结构和具体形态不予限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提供的无线连接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 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例如配对指令、传输指令,在计算机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比如第一设备泛指拍摄界面中的任意一个设备,而不是特指位于拍摄界面中的某一个设备。此外,术语“包括”和“包含”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无线连接装置、终端设备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20)
1.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拍摄界面所显示图像中的第一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距离,所述第一方位角为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位角;
所述终端设备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并建立与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包括:
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满足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方位角之差不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蓝牙设备;
其中,所述距离差为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所述第二距离为用蓝牙定位功能测量的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蓝牙设备的距离,所述方位角之差为所述第一方位角与第二方位角的差,所述第二方位角为用蓝牙测向功能测量的所述蓝牙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位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和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取景角度和所述姿态角确定第一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为所述蓝牙设备列表的一个子集;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查找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取景角度和所述姿态角确定第一设备集合,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取景角度和所述姿态角确定预设角度范围,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为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所有设备;
其中,α为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β-α/2,β+α/2];
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0,β+α/2-360°]和[β-α/2,360°]的并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距离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双目测距法或者飞行时间TOF摄像头测量获取所述第一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位角为θ1=β,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拍摄界面中的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存储所述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和所述对应关系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连接。
10.一种无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拍摄界面所显示图像中的第一设备;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一方位角,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距离,所述第一方位角为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位角;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方位角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并建立与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从蓝牙设备列表中查找满足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方位角之差不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蓝牙设备;
其中,所述距离差为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所述第二距离为用蓝牙定位功能测量的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蓝牙设备的距离,所述方位角之差为所述第一方位角与第二方位角的差,所述第二方位角为用蓝牙测向功能测量的所述蓝牙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位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和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取景角度和所述姿态角确定第一设备集合,以及从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查找所述相匹配的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为所述蓝牙设备列表的一个子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取景角度和所述姿态角确定预设角度范围,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为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所有设备;
其中,α为所述拍摄界面的取景角度,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β-α/2,β+α/2];
当β+α/2>360°时,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0,β+α/2-360°]和[β-α/2,360°]的并集。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双目测距法或者飞行时间TOF摄像头测量获取所述第一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方位角为θ1=β,β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姿态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拍摄界面中的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对应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特征信息和所述对应关系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连接。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9665.3A CN111432331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PCT/CN2021/081803 WO2021197098A1 (zh) | 2020-03-30 | 2021-03-19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US17/913,309 US20230143640A1 (en) | 2020-03-30 | 2021-03-19 | Wireless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
EP21779188.8A EP4117315A4 (en) | 2020-03-30 | 2021-03-19 |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9665.3A CN111432331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2331A true CN111432331A (zh) | 2020-07-17 |
CN111432331B CN111432331B (zh) | 2021-10-15 |
Family
ID=7154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39665.3A Active CN111432331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43640A1 (zh) |
EP (1) | EP4117315A4 (zh) |
CN (1) | CN111432331B (zh) |
WO (1) | WO2021197098A1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81769A (zh) * | 2021-05-24 | 2021-08-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间距测量方法及装置 |
CN113347614A (zh) * | 2021-04-29 | 2021-09-03 | 深圳市亚昱科技有限公司 | 音频处理设备、系统和方法 |
CN113472764A (zh) * | 2021-06-24 | 2021-10-01 | 深圳市亚昱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和音频传输方法 |
WO2021197098A1 (zh) * | 2020-03-30 | 2021-10-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14079691A (zh) * | 2020-08-05 | 2022-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22062902A1 (zh) * | 2020-09-24 | 2022-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5209027A (zh) * | 2021-03-25 | 2022-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相机对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5209191A (zh) * | 2022-06-14 | 2022-10-18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设备间共享摄像头的方法 |
WO2023284418A1 (zh) * | 2021-07-16 | 2023-0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125543A1 (zh) * | 2021-12-31 | 2023-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6506835A (zh) * | 2023-06-05 | 2023-07-28 | 西安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 | 蓝牙回连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 |
EP4207717A4 (en) * | 2020-11-11 | 2024-03-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
EP4184905A4 (en) * | 2020-08-05 | 2024-03-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
EP4250075A4 (en) * | 2020-12-04 | 2024-05-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ntent sha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373139A1 (en) | 2021-10-06 | 2024-05-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earching for external device through positioning angle adjustment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4228A (zh) * | 2012-12-11 | 2014-06-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无线数据通道建立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系统 |
CN103916978A (zh) * | 2013-01-08 | 2014-07-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4111059A (zh) * | 2014-07-16 | 2014-10-2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测距和定位装置、方法及终端 |
CN109471605A (zh) * | 2018-11-14 | 2019-03-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545520A (zh) * | 2018-05-28 | 2019-12-06 | 朱海威 | 一种进行终端匹配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759912B1 (ko) * | 2011-01-04 | 2017-07-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905092A (zh) * | 2012-12-27 | 2014-07-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具有蓝牙功能的装置及蓝牙连接方法 |
US9332578B2 (en) * | 2014-07-30 | 2016-05-03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Connecting wireless devices using visual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
US9706356B2 (en) * | 2015-03-25 | 2017-07-11 | Htc Corporation |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6623568B2 (ja) * | 2015-06-05 | 2019-12-2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643166B2 (ja) * | 2016-03-31 | 2020-02-1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物体認識装置及び物体認識方法 |
US11159932B1 (en) * | 2016-09-16 | 2021-10-2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intuitive sharing capabilities |
KR20180046462A (ko) * | 2016-10-28 | 2018-05-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JP6500887B2 (ja) * | 2016-12-26 | 2019-04-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注意喚起装置 |
JP6988200B2 (ja) * | 2017-06-29 | 2022-01-0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制御装置 |
US10952058B2 (en) * | 2018-01-02 | 2021-03-16 | Titan Health & Security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ugmented reality emergency response solutions |
KR102137194B1 (ko) * | 2018-10-31 | 2020-07-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GB201818357D0 (en) * | 2018-11-12 | 2018-12-26 | Forsberg Services Ltd | Locating system |
JP7400195B2 (ja) * | 2019-03-11 | 2023-12-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通信システム、撮像装置、通信端末、モード切替方法、プログラム |
WO2021015323A1 (ko) * | 2019-07-23 | 2021-01-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CN110582078B (zh) * | 2019-08-28 | 2023-01-20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US20210232858A1 (en) * | 2020-01-23 | 2021-07-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ining an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 using synthetic images |
CN111432331B (zh) * | 2020-03-30 | 2021-10-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2020
- 2020-03-30 CN CN202010239665.3A patent/CN111432331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19 WO PCT/CN2021/081803 patent/WO2021197098A1/zh unknown
- 2021-03-19 US US17/913,309 patent/US2023014364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3-19 EP EP21779188.8A patent/EP4117315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4228A (zh) * | 2012-12-11 | 2014-06-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无线数据通道建立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系统 |
CN103916978A (zh) * | 2013-01-08 | 2014-07-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4111059A (zh) * | 2014-07-16 | 2014-10-2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测距和定位装置、方法及终端 |
CN110545520A (zh) * | 2018-05-28 | 2019-12-06 | 朱海威 | 一种进行终端匹配的方法 |
CN109471605A (zh) * | 2018-11-14 | 2019-03-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97098A1 (zh) * | 2020-03-30 | 2021-10-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EP4184905A4 (en) * | 2020-08-05 | 2024-03-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
CN114079691B (zh) * | 2020-08-05 | 2022-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4079691A (zh) * | 2020-08-05 | 2022-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4338642B (zh) * | 2020-09-24 | 2023-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
WO2022062902A1 (zh) * | 2020-09-24 | 2022-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4338642A (zh) * | 2020-09-24 | 2022-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
US12008936B2 (en) | 2020-11-11 | 2024-06-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user interface |
EP4207717A4 (en) * | 2020-11-11 | 2024-03-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
EP4250075A4 (en) * | 2020-12-04 | 2024-05-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ntent sha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5209027A (zh) * | 2021-03-25 | 2022-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相机对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3347614A (zh) * | 2021-04-29 | 2021-09-03 | 深圳市亚昱科技有限公司 | 音频处理设备、系统和方法 |
CN113281769A (zh) * | 2021-05-24 | 2021-08-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间距测量方法及装置 |
CN113472764A (zh) * | 2021-06-24 | 2021-10-01 | 深圳市亚昱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和音频传输方法 |
CN113472764B (zh) * | 2021-06-24 | 2024-03-08 | 深圳市亚昱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和音频传输方法 |
WO2023284418A1 (zh) * | 2021-07-16 | 2023-0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125543A1 (zh) * | 2021-12-31 | 2023-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5209191A (zh) * | 2022-06-14 | 2022-10-18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设备间共享摄像头的方法 |
CN116506835A (zh) * | 2023-06-05 | 2023-07-28 | 西安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 | 蓝牙回连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17315A4 (en) | 2023-08-23 |
WO2021197098A1 (zh) | 2021-10-07 |
EP4117315A1 (en) | 2023-01-11 |
CN111432331B (zh) | 2021-10-15 |
US20230143640A1 (en) | 2023-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32331B (zh)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US12137399B2 (en) | Short-distanc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9891874B (zh) |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 |
CN114866994B (zh) | 蓝牙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WO2021185250A1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WO2021104010A1 (zh) | 支付方法和电子设备 | |
US20230156316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transmission method by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1052279A1 (zh) | 一种折叠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012154A (zh) | 一种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9874748B2 (en) | Glass type terminal | |
WO2022100610A1 (zh) | 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1238351A1 (zh) |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与电子设备 | |
CN109101213B (zh) | 控制声卡传输音频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921002B (zh)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7832675A (zh) | 拍照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7197146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9576170A (zh) | 内容共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093110B (zh) | 一种http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 |
EP3493077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shooting imag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the image | |
US12166647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3781548B (zh) | 多设备的位姿测量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
WO2020062304A1 (zh)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2956240A (zh) |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3592751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8837509B (zh) | 配置虚拟场景的设置参数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