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9848B - 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09848B CN111409848B CN202010047026.7A CN202010047026A CN111409848B CN 111409848 B CN111409848 B CN 111409848B CN 202010047026 A CN202010047026 A CN 202010047026A CN 111409848 B CN111409848 B CN 1114098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side rotating
- pointer
- driving
- flap actu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2220565450 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_P11A_mutat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220565456 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_P10A_mutat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10—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aircraft, e.g. jig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40—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能够准确地显示并记录飞机出厂时每个襟翼作动器的初始零位位置,便于后期更换襟翼作动器时零位的调节,包括:具有容腔的壳体;收容在容腔内的带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以及传动带;主动侧转轴,主动侧转轴与所述主动带轮连接,以将主动侧转轴的转动传递到主动带轮;手柄机构,手柄机构与主动侧转轴的一端连接,通过转动手柄机构,使主动侧转轴转动;从动侧转轴,从动侧转轴与所述从动带轮连接,以与从动带轮一起转动;以及计数仪表,计数仪表与主动侧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以显示主动侧转轴的转动圈数,带传动机构通过从动侧转轴与襟翼作动器或连接于襟翼作动器的扭力管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在安装飞机的襟翼时,需要对襟翼作动器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将襟翼舵面调整至零卡位位置。将襟翼舵面调整至零卡位时的襟翼作动器的位置可被称为零位位置(以下简称为零位或初始零位)。考虑到襟翼作动器通过蜗轮蜗杆机构进行传动这一点,通过旋转蜗杆驱动蜗轮以调节与蜗轮连接的滚珠丝杠的位置,从而实现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此外,襟翼作动器的零位有时通过蜗杆的转动圈数进行计量,并且给出圈数的公差范围。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在飞机制造装配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扳手或者气动工具进行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基于该方式的零位调节能够保证蜗杆的转动圈数在公差范围内,但没有准确记录蜗杆的具体转动圈数,那么,当飞机在出厂后需要更换新的襟翼作动器时,需要对该新的襟翼作动器再次进行零位调节。如上文所述的那样,由于仅采用扳手或气动工具进行零位调节,因此,调整精度较差,且无法准确地记录蜗杆的实际转动圈数。其结果是,本次蜗杆的实际转动圈数与上一次的实际转动圈数不同,即更换后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与旧襟翼作动器的初始零位不同。此外,由于民用飞机的单侧机翼通常具有内外侧两个襟翼,每个襟翼在其两端连接有两个襟翼作动器,襟翼作动器的零位前后不同将导致襟翼舵面出现偏转或扭转,导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副翼配平量较差。此外,用于襟翼作动器的维修口通常较小,在更换襟翼作动器的情况下,会存在由于维修口过小而无法利用扳手或气动工具进行零位调节这一情况,在该情况下,为了进行新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往往需要将周围的构件卸下以确保操作空间,工作量大且耗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能够精确地调节襟翼作动器的位置以使其到达零位,并且能够准确地显示并记录飞机出厂时每个襟翼作动器的初始零位位置,便于后期更换襟翼作动器时零位的调节。此外,即使在维修口过小而难以通过扳手等进行零位调节的情况下,也能够方便地进行零位调节。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包括:
具有容腔的壳体,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收容在容腔内的带传动机构,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以及连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传动带;
主动侧转轴,所述主动侧转轴以穿过第一侧壁、主动带轮和第二侧壁的方式与所述主动带轮连接,以将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传递到所述主动带轮;
手柄机构,所述手柄机构与所述主动侧转轴的一端连接,通过转动所述手柄机构,使所述主动侧转轴转动;
从动侧转轴,所述从动侧转轴以穿过第一侧壁、从动带轮的方式与所述从动带轮连接,以与所述从动带轮一起转动;以及
计数仪表,所述计数仪表与所述主动侧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以显示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圈数,
所述带传动机构通过所述从动侧转轴与所述襟翼作动器或连接于所述襟翼作动器的扭力管连接。
本发明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带传动机构、计数仪表、分别与动力源即手柄机构以及襟翼作动器或扭力管连接的转轴。通过转动手柄机构,该手柄机构的转动依次经由主动侧转轴、主动带轮、传动带、从动侧转轴传递至襟翼作动器或扭力管,从而带动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转动,蜗杆的转动进一步带动蜗轮旋转,进而调节与蜗轮连接的滚珠丝杠的位置以使其到达零位位置,使得襟翼舵面到达零卡位位置。与此同时,由于计数仪表与手柄机构通过主动侧转轴连接,因此,手柄机构的转动被同步传递至计数仪表以显示手柄机构(或主动侧转轴)的实际转动圈数。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能够在调节襟翼作动器的位置以使其到达零位的同时,准确地记录并显示手柄机构或主动侧转动轴的实际转动圈数。由此,飞机出厂时每个襟翼作动器的初始零位位置得以准确记录,在后期需要更换襟翼作动器而对更换后的襟翼作动器再次进行零位调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本发明的零位调节装置并根据上述初始零位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更换后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与初始零位位置基本一致。此外,在维修口过小而无法通过扳手等进行零位调节的情况下,只需将该零位调节装置的从动侧转轴一侧伸入维修口内,使其与扭力管或襟翼作动器连接,并且在维修口外部转动手柄机构,由此,能够方便地进行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而不需要将周边的构件卸下,因此,工作量较小且耗时较短。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带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为1:1。
如前文所述的那样,襟翼作动器的零位有时通过蜗杆的转动圈数进行计量,通过将带传动机构的传动比设为1:1,能够使计数仪表准确地反映蜗杆的实际转动圈数,从而在更换襟翼作动器后,能够根据计数仪表所记录的蜗轮的转动圈数对更换后的襟翼作动器进行零位调节。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带传动机构是同步带传动机构。
与其它类型的带传动机构相比,同步带传动机构能够保证较准确的传动比,其适应的速度范围较广、传动比较大、传动效率价高。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从动侧转轴包括外花键部,所述从动侧转轴通过将所述外花键部联接至所述扭力管的内花键槽的方式与所述扭力管连接。
当更换新的襟翼作动器时,有时会存在零位调节装置的从动侧转轴无法与机翼作动器的蜗杆直接连接的情况。通过从动侧转轴与扭力管连接,能够将从动侧转轴的转动经由扭力管传递至襟翼作动器的蜗杆。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从动侧转轴包括外花键部和内花键套筒,所述内花键套筒通过轴销与所述外花键部连接,所述从动侧转轴通过将所述内花键套筒的内花键联接至所述襟翼作动器的外花键的方式与所述襟翼作动器连接。
在零位调节装置可与襟翼作动器的蜗杆直接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将设置于从动侧转轴的内花键套筒联接至襟翼作动器的蜗杆端部的外花键,从而与转动经由扭力管进行传递的情况相比,能够直接调节襟翼作动器的蜗杆的转动圈数。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主动侧转轴与所述主动带轮平键联接,所述从动侧转轴与所述从动带轮平键联接。
与其它连接方式相比,平键联接的对中性好,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够更好地传递手柄机构的转动。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手柄机构与所述主动侧转轴通过棘轮卡爪连接,通过掰动所述棘轮卡爪来调节所述手柄机构的转向。
在更换新的襟翼作动器时,由于操作空间有限,手柄机构有时只能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单一方向旋转。通过掰动棘轮卡爪,能够简单地实现手柄机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调整,适用于空间有限操作不便的位置。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手柄机构由手柄和具有凹槽的摇臂构成,所述手柄与所述摇臂通过轴销连接,以使所述手柄能够围绕所述轴销转动而收容至所述摇臂的凹槽内。
根据上述结构,手柄在不使用时能够绕轴销旋转而收容至摇臂的凹槽中,在使用时将手柄从凹槽中取出,能够节省空间。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计数仪表包括:
外壳;
表盘,所述表盘用于表示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圈数的刻度;
指针,所述指针用于指向所述刻度;
内部齿轮系机构,所述内部齿轮系机构将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传递至所述指针;
指针转向调节钮,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具有拉出状态和压入状态,当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处于拉出状态时,所述指针随着所述主动侧转轴的顺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当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处于压入状态时,所述指针随着所述主动侧转轴的逆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
指针归零按钮,所述指针归零按钮用于使所述指针归零;以及
指针调零机构,所述指针调零机构用于在所述指针归零后有偏转的情况下使所述指针与零刻度对齐。
由于上述计数仪表包括指针转向调节钮,因此,在操作空间有限而使得手柄机构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无论手柄沿顺时针转动还是沿逆时针转动,始终能够保证计数仪表的指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记录实际转动圈数。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内部齿轮系机构包括输入轴、第一可动齿轮、第二可动齿轮、第一固定齿轮、第二固定齿轮,
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与所述主动侧转轴连接以传递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
所述输入轴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可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二可动齿轮,
在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处于拉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可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固定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可动齿轮不与所述第二固定齿轮啮合,以使所述指针能够随着所述主动侧转动轴的顺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
在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处于压入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可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固定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可动齿轮不与所述第一固定齿轮啮合,以使所述指针能够随着所述主动侧转动轴的逆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
通过上述内部齿轮系机构,能够简单地实现指针转向调节钮的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能够在调节襟翼作动器的位置以使其到达零位的同时,准确地记录并显示手柄机构或主动侧转动轴的实际转动圈数。由此,飞机出厂时每个襟翼作动器的初始零位位置得以准确记录,在后期需要更换襟翼作动器而对更换后的襟翼作动器再次进行零位调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本发明的零位调节装置并根据上述初始零位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更换后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与初始零位位置基本一致。此外,在维修口过小而无法通过扳手等进行零位调节的情况下,只需将该零位调节装置的从动侧转轴一侧伸入维修口内,使其与扭力管或襟翼作动器连接,并且在维修口外部转动手柄机构,由此,能够方便地进行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而不需要将周边的构件卸下,因此,工作量较小且耗时较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A的分解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A的计数仪表P,图2的(a)是该计数仪表P的主视图,图2的(b)是该计数仪表P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计数仪表P的内部齿轮系机构P9的传动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进行说明。
零位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A主要包括壳体O、同步带传动机构3、主动侧转轴4、从动侧转轴5、手柄机构6、计数仪表P。壳体O通过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壳体构件拼合而成,拼合而成的壳体O具有左侧壁和右侧壁,并且其内部形成有容腔。壳体O的左侧壁为第一侧壁1,该壳体O的右侧壁为第二侧壁2。在第一侧壁1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贯穿地设置有第一主动侧通孔11、第一从动侧通孔12,在第二侧壁2的下端与第一主动侧通孔11对应地设置有第二主动侧通孔21。
在壳体O的容腔内收容有同步带传动机构3,该同步带传动机构3包括主动带轮31、从动带轮32以及连接主动带轮31和从动带轮32的传动带33,该同步带传动机构3的传动比例如可以是1:1。从左侧壁一侧朝向右侧壁一侧观察时,主动带轮31的内孔的中心与第一主动侧通孔11的中心以及第二主动侧通孔21的中心重合,从动带轮32的内孔的中心与第一从动侧通孔12的中心重合。此外,第一主动侧通孔11和第二主动侧通孔21的直径大于等于主动带轮31的内孔的直径,并且第一从动侧通孔12的直径大于等于从动带轮32的内孔的直径。主动带轮31的内孔和从动带轮32的内孔分别设置有第一键槽311和第二键槽312。
主动带轮31的内孔插入并连接有主动侧转轴4。具体而言,主动侧转轴4包括主动侧转轴大径部41和主动侧转轴小径部42,主动侧转轴大径部41的直径大于主动侧转轴小径部42的直径,主动侧转轴大径部4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平键411。主动侧转轴4与主动带轮31通过将第一平键411联接至第一键槽311的方式连接,以使主动带轮31能够与主动侧转轴4同步转动。
主动侧转轴小径部4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花键,通过将外花键与棘轮卡爪7啮合,主动侧转轴小径部42与设有该棘轮卡爪7的手柄机构6连接。该手柄机构6主要包括手柄8和具有凹槽的摇臂9,手柄8与摇臂9通过第一轴销10连接,以使摇臂9能够绕第一轴销10转动而收容至摇臂9的凹槽内或从摇臂9的凹槽内取出。如此一来,通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中的任一方向转动摇臂9,能够将其转动经由棘轮卡爪7和外花键传递至主动侧转轴4。并且,如上文所述的那样,由于主动侧转轴4能够与主动带轮31同步转动,因此,来自摇臂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传递至主动带轮31以使主动带轮31同步转动。此外,通过掰动棘轮卡爪7,能够调节摇臂9的转动方向,从而实现手柄机构6的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的调整。另一方面,考虑到第二主动侧通孔21的直径大于主动侧转轴小径部42的直径这一点,在第二主动侧通孔21的周缘与主动侧转轴小径部42的外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在转动手柄机构6的过程中,主动侧转轴小径部42不会与第二主动侧通孔21的周缘发生接触,从而不会造成转动的损失。
在主动侧转轴大径部41的端部(图中的左侧端部)连接有用于记录并显示主动侧转轴4的转动圈数的计数仪表P。关于计数仪表P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此外,从动带轮32的内孔插入并连接有从动侧转轴5。具体而言,从动侧转轴5包括从动侧转轴大径部51和从动侧转轴小径部52,从动侧转轴大径部51的直径大于从动侧转轴小径部52的直径,从动侧转轴大径部5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平键511。从动侧转轴5与从动带轮32通过将第二平键511联接至第二键槽312的方式连接,以使从动带轮32能够与从动侧转轴5同步转动。
从动侧转轴小径部5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花键,因此,该从动侧转轴小径部52形成为从动侧转轴5的外花键部。此外,从动侧转轴5还包括内表面设有内花键的内花键套筒53。如图1所示,上述外花键部通过第二轴销54与内花键套筒53的一端联接,该内花键套筒53的另一端通过内花键与襟翼作动器的蜗杆的具有外花键的端部联接。如此一来,手柄机构6的转动能够依次经由主动侧转轴4、主动带轮31、传动带33、从动带轮32、从动侧转轴5传递至襟翼作动器。此外,考虑到第一从动侧通孔12的直径大于从动侧转轴小径部52的直径这一点,在第一从动侧通孔12的周缘与从动侧转轴小径部52的外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在传动过程中,从动侧转轴小径部52不会与第一从动侧通孔12的周缘发生接触,从而不会造成转动的损失。
计数仪表P的整体结构
以下,将参照图2对计数仪表P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2的(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的计数仪表P的主视图,图2的(b)是该计数仪表P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计数仪表P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外壳P1、安装于外壳P1的一端的表盘P2、安装于外壳P1的另一端且将开口覆盖的盖部P3。上述盖部P3固定连接至壳体O的第一侧壁1,以使计数仪表P相对于第一侧壁1固定不动。沿外壳P1的周向分别设置有指针转向调节钮P4、指针归零按钮P5以及指针调零机构P6。
表盘P2具有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内圈刻度的每一刻度表示1圈,外圈刻度的每一刻度表示0.1圈。在表盘P2上与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对应地设置有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
指针转向调节钮P4用于调节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的转向,具体而言,指针转向调节钮P4能够调节为拉出状态和压入状态,当向外拉拽指针转向调节钮P4而使其处于拉出状态时,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均随着主动侧转轴4的顺时针转动而沿顺时针转动,与此相对的是,当按压该指针转向调节钮P4而使其处于压入状态时,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均随着主动侧转轴4的逆时针转动而沿顺时针转动。
指针归零按钮P5是用于使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归零的按钮。具体而言,通过按压指针归零按钮P5,使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回归至零刻度。
指针调零机构P6是用于使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与零刻度对齐的机构。通常而言,即使按下指针归零按钮P5而使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归零,也会存在内圈指针P7和/或外圈指针P8偏离零刻度的情况,从而形成下次计数的初始误差。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本发明中设置有指针调零机构P6以对指针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消除上述初始误差。
在由外壳P1、表盘P2以及盖部P3围成的内部空间内收容有内部齿轮系机构P9(参见图3),该内部齿轮系机构P9用于将主动侧转轴4的转动传递至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此外,上述指针转向调节钮P4、指针归零按钮P5以及指针调零机构P6的功能均通过内部齿轮系机构P9实现。因此,以下将结合图3对计数仪表P的内部齿轮系机构P9的构成及其运作进行说明。
内部齿轮系机构P9的构成
图3是内部齿轮系机构P9的传动简图。如图3所示,内部齿轮系机构P9包括输入轴P9A、外圈指针输出轴P9B以及内圈指针输出轴P9C。
输入轴P9A的一端(图3中的右端)从盖部P3伸出,并且与主动侧转轴4的主动侧转轴大径部41的端部连接,以将主动侧转轴4的转动传递至内部齿轮系机构P9。如图3所示,在输入轴P9A与指针转向调节钮P4和指针归零按钮P5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拨叉件P41和第二拨叉件P51,并且在输入轴P9A的与连接有第一拨叉件P41和第二拨叉件P51的部分相邻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挡销P9A1和第二挡销P9A2。此外,在输入轴P9A的另一端(图3中的左端)处,沿输入轴P9A的轴向隔开一定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可动齿轮P10A和第二可动齿轮P11A,具体而言,第二可动齿轮P11A设置于输入轴P9A的另一端的端部,第一可动齿轮P10A沿输入轴P9A的轴向隔开一定间隔地设置于第二可动齿轮P11A的右侧的位置处。
外圈指针输出轴P9B的一端(图3中的左端)与外圈指针P8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齿轮P10B,并且在外圈指针输出轴P9B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小齿轮P12,该小齿轮P12在靠输入轴P9A的一侧啮合有第二固定齿轮P11B。
内圈指针输出轴P9C的一端(图3中的左端)与内圈指针P7连接,在该内圈指针输出轴P9C的比上述一端靠右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固定齿轮P13,在该内圈指针输出轴P9C的另一端(图3中的右端)与回中弹簧P14的一端连接,而回中弹簧P14的另一端连接有形成为蜗轮蜗杆机构的指针调零机构P6。
基于上述构成,在顺时针转动手柄机构6的情况下,向上拉拽指针转向调节钮P4以使其处于拉出状态,如此一来,第一可动齿轮P10A与第一固定齿轮P10B啮合而第二可动齿轮P11A不与第二固定齿轮P11B啮合,从而使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均随着该手柄机构6的顺时针转动而沿顺时针转动。在逆时针转动手柄机构6的情况下,向下按压指针转向调节钮P4以使其处于压入状态,如此一来,第二可动齿轮P11A与第二固定齿轮P11B啮合而第一可动齿轮P10A不与第一固定齿轮P10B啮合,从而使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均随着该手柄机构6的逆时针转动而沿顺时针转动。此外,在完成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后,通过按下指针归零按钮P5,使得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在回中弹簧P14的回中力作用下回归至零刻度。此外,在归零操作后,当内圈指针P7和/或外圈指针P8偏离零刻度时,通过调节指针调零机构P6,能够实现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的微调,从而使内圈指针P7和外圈指针P8与零刻度对齐。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同步带传动机构3作为传递手柄机构6的转动的传动机构,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传递手柄机构6的转动的传动机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齿孔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同步带传动机构3的传动比,列举了传动比设为1:1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同步带传动机构3的传动比也可根据实际设计情况或装置的设计尺寸进行调整。此外,即使在以蜗杆的转动圈数作为零位调节的计量基准的情况下,只要根据传动比将蜗杆的转动圈数换算成手柄机构6的转动圈数,就能够根据手柄机构6的转动圈数对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进行计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从动侧转轴5通过将内花键套筒53联接至襟翼作动器的蜗杆的外花键的方式进行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襟翼作动器已经与扭力管连接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将零位调节装置A与襟翼作动器直接连接,因此,也可将零位调节装置A的外花键部与扭力管的内花键槽连接,通过扭力管将手柄机构6的转动传递至襟翼作动器的蜗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动侧转轴4和从动侧转轴5均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但不限于此,主动侧转轴4和从动侧转轴5也可以是直径沿转轴的轴向不变的转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动侧转轴4和从动侧转轴5与主动带轮31的内孔和从动带轮32的内孔分别平键联接,但不限于此,也可通过其它的方式联接,只要主动侧转轴4能够与主动带轮31同步转动且从动侧转轴5能够与从动带轮32同步转动即可。
此外,本发明在其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省略。
符号说明
A 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
O 壳体;
1 第一侧壁;
2 第二侧壁;
3 同步带传动机构;
4 主动侧转轴;
5 从动侧转轴;
6 手柄机构;
7 棘轮卡爪;
8 手柄;
9 摇臂;
10 第一轴销;
11 第一主动侧通孔;
12 第一从动侧通孔;
21 第二主动侧通孔;
31 主动带轮;
32 从动带轮;
33 传动带;
311 第一键槽;
312 第二键槽;
41 主动侧转轴大径部;
411 第一平键;
42 主动侧转轴小径部;
51 从动侧转轴大径部;
52 从动侧转轴小径部;
511 第二平键;
53 内花键套筒;
54 第二轴销;
P 计数仪表;
P1 外壳;
P2 表盘;
P3 盖部;
P4 指针转向调节钮;
P5 指针归零按钮;
P6 指针调零机构;
P7 内圈指针;
P8 外圈指针;
P9 内部齿轮系机构;
P9A 输入轴;
P9B 外圈指针输出轴;
P9C 内圈指针输出轴;
P41 第一拔叉件;
P51 第二拔叉件;
P9A1 第一挡销;
P9A2 第二挡销;
P10A 第一可动齿轮;
P10B 第一固定齿轮;
P11A 第二可动齿轮;
P11B 第二固定齿轮;
P12 小齿轮;
P13 第三固定齿轮;
P14 回中弹簧。
Claims (10)
1.一种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容腔的壳体,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收容在容腔内的带传动机构,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以及连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传动带;
主动侧转轴,所述主动侧转轴以穿过第一侧壁、主动带轮和第二侧壁的方式与所述主动带轮连接,以将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传递到所述主动带轮;
手柄机构,所述手柄机构与所述主动侧转轴的一端连接,通过转动所述手柄机构,使所述主动侧转轴转动;
从动侧转轴,所述从动侧转轴以穿过第一侧壁、从动带轮的方式与所述从动带轮连接,以与所述从动带轮一起转动;以及
计数仪表,所述计数仪表与所述主动侧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以显示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圈数,
所述带传动机构通过所述从动侧转轴与所述襟翼作动器或连接于所述襟翼作动器的扭力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为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传动机构是同步带传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侧转轴包括外花键部,
所述从动侧转轴通过将所述外花键部联接至所述扭力管的内花键槽的方式与所述扭力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侧转轴包括外花键部和内花键套筒,所述内花键套筒通过轴销与所述外花键部连接,
所述从动侧转轴通过将所述内花键套筒的内花键联接至所述襟翼作动器的外花键的方式与所述襟翼作动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侧转轴与所述主动带轮平键联接,
所述从动侧转轴与所述从动带轮平键联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机构与所述主动侧转轴通过棘轮卡爪连接,
通过掰动所述棘轮卡爪来调节所述手柄机构的转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机构包括手柄和具有凹槽的摇臂,
所述手柄与所述摇臂通过轴销连接,以使所述手柄能够围绕所述轴销转动而收容至所述摇臂的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数仪表包括:
外壳;
表盘,所述表盘用于表示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圈数的刻度;
指针,所述指针用于指向所述刻度;
内部齿轮系机构,所述内部齿轮系机构将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传递至所述指针;
指针转向调节钮,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具有拉出状态和压入状态,当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处于拉出状态时,所述指针随着所述主动侧转轴的顺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当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处于压入状态时,所述指针随着所述主动侧转轴的逆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
指针归零按钮,所述指针归零按钮用于使所述指针归零;以及
指针调零机构,所述指针调零机构用于在所述指针归零后有偏转的情况下使所述指针与零刻度对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齿轮系机构包括输入轴、第一可动齿轮、第二可动齿轮、第一固定齿轮、第二固定齿轮,
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与所述主动侧转轴连接以传递所述主动侧转轴的转动,
所述输入轴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可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二可动齿轮,
在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处于拉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可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固定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可动齿轮不与所述第二固定齿轮啮合,以使所述指针能够随着所述主动侧转动轴的顺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
在所述指针转向调节钮处于压入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可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固定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可动齿轮不与所述第一固定齿轮啮合,以使所述指针能够随着所述主动侧转动轴的逆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47026.7A CN111409848B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47026.7A CN111409848B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09848A CN111409848A (zh) | 2020-07-14 |
CN111409848B true CN111409848B (zh) | 2021-09-28 |
Family
ID=7148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47026.7A Active CN111409848B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0984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498A (zh) * | 1995-10-31 | 1997-07-16 | 劳力士表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一计时机构的钟表 |
CN102554821A (zh) * | 2011-12-28 | 2012-07-1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外前襟翼定位器 |
CN203601560U (zh) * | 2013-10-23 | 2014-05-21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飞机内襟翼扭力管连接结构 |
CN105691633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 襟翼零位自适应识别装置 |
US9643313B2 (en) * | 2010-01-19 | 2017-05-09 | The Boeing Company |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maintenance of aircraft structural elements |
CN110533147A (zh) * | 2019-09-19 | 2019-12-03 | 福州市晋安区凤儒名工艺品有限公司 | 一种陶瓷片流水线上的计数装置 |
-
2020
- 2020-01-16 CN CN202010047026.7A patent/CN1114098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498A (zh) * | 1995-10-31 | 1997-07-16 | 劳力士表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一计时机构的钟表 |
US9643313B2 (en) * | 2010-01-19 | 2017-05-09 | The Boeing Company |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maintenance of aircraft structural elements |
CN102554821A (zh) * | 2011-12-28 | 2012-07-1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外前襟翼定位器 |
CN203601560U (zh) * | 2013-10-23 | 2014-05-21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飞机内襟翼扭力管连接结构 |
CN105691633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 襟翼零位自适应识别装置 |
CN110533147A (zh) * | 2019-09-19 | 2019-12-03 | 福州市晋安区凤儒名工艺品有限公司 | 一种陶瓷片流水线上的计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09848A (zh) | 2020-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639899Y2 (ja) | 回転電動工具におけるトルク調整装置 | |
CN103687698B (zh) | 具有分离齿轮体和可互换驱动插件的套筒扳手 | |
US6781265B2 (en) | Linear actuator | |
CN102777545A (zh) | 一种飞行器及其长寿命电动舵机 | |
CN111409848B (zh) | 襟翼作动器的零位调节装置 | |
JP2020516914A (ja) | ねじ締め装置およびハンドヘルドねじ締めシステム | |
CN105843024A (zh) |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 |
KR100849281B1 (ko) | 유성 기어 시스템 | |
US6510754B2 (en) |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 |
EP2138273A1 (en) | Rotary tool having a manual ratchet mechanism | |
JP2000327214A (ja) | 折胴の外径調節装置 | |
US20020169024A1 (en) | Actuator drive and display mechanism | |
CN221628816U (zh) | 一种用于分动器上的板式同步换挡结构 | |
CA1124109A (en) | Fastener tools | |
US4420888A (en) | Dial gauge | |
GB2235502A (en) | Differential gear apparatus and limiting mechanism having altered spline spacing | |
CN211262014U (zh) | 一种千分尺的辅助校准机构 | |
CN217575632U (zh) | 襟翼作动器的位置调节装置 | |
CN102011884A (zh) | 阀门执行机构行程位置控制装置 | |
CN215315808U (zh) | 钻孔装置 | |
CN213714274U (zh) | 一种可实现调零和消隙的杆位移传感器摇臂结构 | |
CN217507124U (zh) | 手操盘和包括该手操盘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 |
CN221423814U (zh) | 一种锥齿轮传动结构及车辆 | |
JP2002127034A (ja) | 電動ドライバー | |
CN212762989U (zh) | 一种用于齿隙检测的传扭齿轮轴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