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398575B - 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 Google Patents

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8575B
CN111398575B CN202010224450.4A CN202010224450A CN111398575B CN 111398575 B CN111398575 B CN 111398575B CN 202010224450 A CN202010224450 A CN 202010224450A CN 111398575 B CN111398575 B CN 111398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wheel disc
gear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44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98575A (zh
Inventor
郭金城
吴纯
宋砚明
孙晓磊
刘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44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8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8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8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98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8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免疫组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包括工作台、轮盘转运机构、恒温恒湿箱、试剂槽组件和加液机构,所述轮盘转运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的支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轮盘组件和用于承载玻片模组的多个托板组件。轮盘转运机构放置于恒温恒湿箱内,并可以通过加液开口对所有玻片模组进行加液,从而可以在对托板组件进行周期性转运的过程中,同时完成向所有的玻片模组进行加液(加液动作可以在多个旋转周期内进行多次,每次加液的试剂也可以不同)和对所有玻片模组进行孵育。并且,采用轮盘转运机构可以减少对工作台上台面的空间占用,可在不增加整机体积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处理通量。

Description

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组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背景技术
免疫组化仪是一款可以在机器上完成大通量的从脱蜡直到封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系统。市面上现有的机器片量都在30-40片左右,但大部分实际使用者实验数量超出机器最大负荷的片量,有些使用者的日片量甚至多达1000片,一台甚至多台机器远远不可以满足国内外的实际需求。
目前的免疫组化仪的玻片布置形式不利于利用仪器内部的空间,如果想增大通量,只能增加仪器的体积,而实际条件不允许仪器的体积过大。现有的机器上载玻片布局多为平面式布局或立架式布局,平面式布局是人工将玻片直接一一放在独立工作单元的对应位置上,结束后再一一拿取;立架式布局是采用玻片架,人工将玻片一一放在玻片架的对应位置上,然后再将玻片架插入卡槽内。两种方式都比较繁琐,且不能充分利用仪器的空间,造成占用面积大,无法实现高通量。
另外,采用市面上的机器进行实验时,一抗等试剂一般都是随用随取,在实验前与实验后都需将一抗试剂取出并放回储存地点(4度冰箱),在操作过程中找寻抗体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轮盘式免疫组化仪,旨在解决现有机器实验通量小且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包括:
工作台;
轮盘转运机构,所述轮盘转运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的支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轮盘组件和用于承载玻片模组的多个托板组件;所述轮盘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外壳、均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齿轮组件和中心连接杆,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组;
所述齿轮组中包括依次排列的中心固定齿轮、多个过渡齿轮和传动齿轮,且在所述齿轮组中相邻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中心固定齿轮、所述过渡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均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中心固定齿轮与所述中心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连接杆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同一所述外壳上的每个所述齿轮组共用一个所述中心固定齿轮;
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所述外壳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托板组件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旋转过程中,所有所述托板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
多个所述托板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轮盘组件上且能够跟随所述轮盘组件绕所述轮盘组件的中心轴线旋转,在所述轮盘组件的旋转过程中,所有所述托板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
恒温恒湿箱,所述恒温恒湿箱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所述轮盘转运机构容纳于所述恒温恒湿箱内,以对所述轮盘转运机构上的所述玻片模组进行孵育;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轮盘转运机构的顶部对应的加液开口;
试剂槽组件,所述试剂槽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试剂槽组件内设置有用于储藏试剂的多个试剂瓶和用于对所述试剂瓶进行制冷的制冷单元;
加液机构,所述加液机构位于所述台面110的上方且所述加液机构包括Y轴梁、能够在所述Y轴梁上移动的加液臂以及设置于所述加液臂上的加液模块;所述加液模块能够将所述试剂瓶内的试剂通过所述加液开口添加到所述托板组件的所述玻片模组上。
可选地,所述轮盘式免疫组化仪还包括:
多个浸泡槽,所述浸泡槽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能够容纳试剂来浸泡所述玻片模组;
移片机构,所述移片机构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且所述移片机构包括X轴梁、能够在所述X轴梁上移动的Z轴梁以及设置于所述Z轴梁上的移片臂,所述移片臂能够转移所述轮盘转运机构上的所述玻片模组和所述浸泡槽内的所述玻片模组。
可选地,所述移片臂包括设置于所述Z轴梁上且能够沿所述Z轴梁移动的伸缩臂、转动安装于所述伸缩臂上的旋转板、安装于所述伸缩臂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板旋转的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且能够抓取所述玻片模组的机械抓手,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X轴梁平行;所述机械抓手包括安装于所述旋转板的相对端部上的成对的叉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叉杆的自由端上的卡块,所述卡块能够卡入所述玻片模组的卡槽内;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扫描模块。
可选地,所述叉杆为电动伸缩杆,所述叉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X轴梁的延伸方向平行。
可选地,所述浸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栏筋,所述玻片模组能够卡设于相邻的所述分栏筋之间;
所述浸泡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所述浸泡槽均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
可选地,所述加液模块包括能够在所述加液臂上移动的安装座、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安装杆、安装于所述安装杆上的多根加液针,所述安装座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试剂槽组件沿所述Y轴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加液针能够跟随所述加液臂移动而从所述试剂瓶内吸取液体加入到所述托板组件的所述玻片模组上;
和/或,所述制冷单元包括依次叠置的散热风扇、冷面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和热面散热片,所述散热风扇靠近所述试剂槽组件的底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外壳和所述齿轮组件均为成对设置,两个所述齿轮组件中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之间通过所述托板组件连接;两个所述中心固定齿轮通过所述中心连接杆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托板组件包括底板、侧板、玻片模组和玻片盖板;
所述玻片模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玻片模组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载玻片的凹槽,所述玻片盖板设置在所述玻片模组的上方;所述底板的两端设置有所述侧板,且所述侧板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托板组件还包括传动轴和翻盖电机,所述侧板上均安装有所述翻盖电机,所述玻片盖板的两端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翻盖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轮盘转运机构放置于恒温恒湿箱内,并可以通过加液开口对所有玻片模组进行加液,从而可以在对托板组件进行周期性转运的过程中,同时完成向所有的玻片模组进行加液(加液动作可以在多个旋转周期内进行多次,每次加液的试剂也可以不同)和对所有玻片模组进行孵育。相比于现有的将加液和孵育分为两个独立程序且要在加液工位和孵育工位之间反复转运玻片模组的方式,本发明能够极大地简化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减少了转运操作步骤也减少了转运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处理效率增加了处理通量。并且,采用轮盘转运机构可以减少对工作台上台面的空间占用,可在不增加整机体积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处理通量。
通过加液机构的加液臂带动加液模块移动,来实现对不同的玻片模组进行加液,可以减少一抗等试剂在滴加时的污染。轮盘转运机构和加液臂的共同配合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操作,让免疫组化的流程更加自动化,从而能够大幅度增大机器通量。另外,在工作台上设置试剂槽组件,实现对试剂的低温存储,试剂不用反复拿取,可以大幅提升实验效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大幅增加实验通量并且更加优化自动化免疫组化实验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的去除箱壳和恒温恒湿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的去除箱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轮盘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轮盘组件的侧视图;
图6为图4中的轮盘转运机构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B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4中的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的试剂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主视剖视图;
图12为图2中的加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的浸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C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图2中的移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D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台;110:台面;120:立柱;130:脚板;140:加液开口;
200:轮盘转运机构;1:轮盘组件;11:外壳;12:齿轮组件;121:中心固定齿轮;122:过渡齿轮;123:传动齿轮;13:中心连接杆;14:轴承;2:托板组件;21:底板;22:侧板;23:玻片模组;231:卡槽;24:载玻片;25:玻片盖板;26:传动轴;27:翻盖电机;3:支架;31:驱动机构;311:轮盘电机;312:传动板;313:电机固定板;
400:试剂槽组件;410:试剂瓶;420:制冷单元;421:散热风扇;422:冷面散热片;423:半导体制冷片;424:热面散热片;
500:加液机构;510:Y轴梁;520:加液臂;530:加液模块;531:安装座;532:安装杆;533:加液针;
600:浸泡槽;610:分栏筋;
700:移片机构;710:X轴梁;720:Z轴梁;730:移片臂;731:伸缩臂;732:旋转板;733:旋转电机;734:机械抓手;735:叉杆;736:卡块;737:扫描模块;
800:恒温恒湿箱;810:电加热棒;
900:箱壳;910:箱体;920: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包括工作台100、轮盘转运机构200、恒温恒湿箱800、试剂槽组件400和加液机构500。其中,参见图4,轮盘转运机构200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00内的支架3、转动设置于支架3上的轮盘组件1和用于承载玻片模组23的多个托板组件2;多个托板组件2间隔设置于轮盘组件1上且能够跟随轮盘组件1绕轮盘组件1的中心轴线旋转,在轮盘组件1的旋转过程中,所有托板组件2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恒温恒湿箱800设置于工作台100内且位于台面110以下(参见图3),轮盘转运机构200容纳于恒温恒湿箱800内(其中,支架3固定安装于恒温恒湿箱800内),以对轮盘转运机构200上的玻片模组23进行孵育;工作台100的台面110上开设有与轮盘转运机构200的顶部对应的加液开口140。试剂槽组件400设置于工作台100上,试剂槽组件400内设置有用于储藏试剂的多个试剂瓶410和用于对试剂瓶410进行制冷的制冷单元420。另外,加液机构500位于台面110的上方且加液机构500包括Y轴梁510、能够在Y轴梁510上移动的加液臂520以及设置于加液臂520上的加液模块530;加液模块530能够将试剂瓶410内的试剂通过加液开口140添加到托板组件2的玻片模组23上。
其中,恒温恒湿箱800主要功能为在对玻片模组23上的载玻片24进行加液后,提供一个恒温恒湿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完成对载玻片24上的实验对象的孵育。恒温恒湿箱800内设置有恒温组件以及加湿器,恒温恒湿箱800通过内部的恒温组件来实现保温的功能,使内部温度保持在37度左右;湿度的控制则是由加湿器来进行调节,使得内部湿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其中,恒温组件可以为电加热棒810与风扇的组合或者半导体制冷片与风扇的组合,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能够向恒温恒湿箱800内传导热量;或者也可以是冷热两用空调系统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轮盘转运机构200整个放置于恒温恒湿箱800内,并可以通过加液开口140对所有玻片模组23进行加液,从而可以在对托板组件2进行周期性转运的过程中,同时能够给所有的玻片模组23进行加液(加液动作可以在多个旋转周期内进行多次,每次加液的试剂也可以不同)和对所有玻片模组23进行孵育。载玻片24的加液和孵育都在轮盘转运机构200上完成,即载玻片24在轮盘转运机构200内即可完成孵育功能,可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相比于现有的将加液和孵育分为两个独立程序且要在加液工位和孵育工位之间反复转运玻片模组23的方式,本发明能够极大地简化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减少了转运操作步骤也减少了转运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处理效率增加了处理通量。并且,轮盘转运机构200位于台面110以下,可以减少对工作台100上台面110的空间占用,而且使用轮换的方式,可在不增加整机体积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处理通量。
通过加液机构500的加液臂520带动加液模块530移动,来实现对不同的玻片模组23进行加液,可以减少一抗等试剂在滴加时的污染。轮盘转运机构200和加液臂520的共同配合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操作,让免疫组化的流程更加自动化,从而能够大幅度增大机器通量。另外,在工作台100上设置试剂槽组件400,以实现对试剂的低温存储,试剂可直接长时间放置于整机内,不用反复拿取,可以大幅提升实验效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大幅增加实验通量并且更加优化自动化免疫组化实验流程。
再次参见图1,轮盘式免疫组化仪还可以包括箱壳900,箱壳900能够包裹住工作台100以及设置于工作台100上的各个功能模块,从而可以为实验操作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箱壳900包括箱体910和铰接于箱体910上的箱盖920,打开箱盖920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免疫组化实验进行适当干预。另外,参见图2,工作台100包括相互平行的台面110和脚板130以及连接台面110与脚板130的多根立柱12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13至图16所示,轮盘式免疫组化仪还包括多个浸泡槽600和移片机构700,浸泡槽600设置于工作台100上且能够容纳试剂来浸泡玻片模组23。浸泡槽600能够提供实验流程所需的反应环境,比如:脱蜡、脱水、清洗等。每个浸泡槽600都连接有进液管和排液管,可以通过整机配置的管路部件实现向浸泡槽600内添加不同试剂以及排掉浸泡槽600内废液的功能。另外,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布置了多个浸泡槽600(图2中为六个),并且,还可以让其中任意一个浸泡槽600作为暂时放置玻片模组23的玻片架位来使用,作为玻片架位的浸泡槽600内的液体需排空,可实现同时进行多个实验流程,进而提高整机的通量。浸泡槽600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栏筋610,分栏筋610均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玻片模组23能够卡设于相邻的分栏筋610之间,从而可以在一个浸泡槽600内并列放置多个玻片模组23,每个玻片模组23上能够并排放置多块载玻片24(参见图13),相邻的玻片模组23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能够大幅提升整机的通量。
如图2和图15所示,移片机构700位于工作台100的上方且移片机构700包括X轴梁710、能够在X轴梁710上移动的Z轴梁720以及设置于Z轴梁720上的移片臂730,因此,移片臂730能够沿X方向和Z方向移动,以转移轮盘转运机构200上的玻片模组23和浸泡槽600内的玻片模组23,在免疫组化实验的每一个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负担,也提升了整机的处理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片机构700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抓取并转运玻片模组23的动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X轴梁710、Y轴梁510和Z轴梁720这三者之间两两相互垂直,X轴梁710对应X轴方向,Y轴梁510对应Y轴方向和Z轴梁720对应Z轴方向,从而可以形成三轴坐标系,以便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定位。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X轴梁710和Y轴梁510沿水平方向设置,Z轴梁720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三者均位于工作台100的上方,以便于对设置于工作台100上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操作。另外,Z轴梁720可以由电机与传动机构(例如带轮)的组合、气缸或者液压缸等驱动而沿X轴梁710做往复运动,或者采用其他现有的驱动方式来实现Z轴梁720的定向运动。此外,移片臂730在Z轴梁720上移动的驱动方式、加液臂520在Y轴梁510上移动的驱动方式,均可以参照Z轴梁720在X轴梁710上移动的方式进行设置。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再次参见图15,移片臂730包括设置于Z轴梁720上且能够沿Z轴梁720移动的伸缩臂731、转动安装于伸缩臂731上的旋转板732、安装于伸缩臂731上且用于驱动旋转板732旋转的旋转电机733(旋转电机733的输出轴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方式将扭矩传递给旋转板732)、设置于旋转板732上且能够抓取玻片模组23的机械抓手734,旋转板732的旋转轴线与X轴梁710的延伸方向平行;机械抓手734包括安装于旋转板732的相对端部上的成对的叉杆735以及设置于叉杆735的自由端上的卡块736,卡块736能够卡入玻片模组23的卡槽231(参见图14)内;旋转板732上设置有扫描模块737。伸缩臂731能够在Y轴方向进行伸缩,而旋转板732能够基于旋转轴线旋转,从而使旋转板732上的叉杆735能够整体实现六个方向的空间移动和绕X轴方向的0°~90°周向旋转,即可在机械抓手734抓取玻片模组23后实现玻片模组23角度上的变化(由竖直至水平或者由水平至竖直的方向变换),以满足对玻片模组23的转运需求。移片机构700对玻片模组23进行抓取、旋转及转移,使玻片模组23实现在高度方向以及各个功能区之间的移动;而扫描模块737具体可以是摄像机或其他扫描仪,其可以对玻片模组23的信息进行扫描和识别,以实现对各个玻片模组23的精确定位和跟踪,保证免疫组化实验的准确性,也让免疫组化实验的过程可追溯。
而且,如图16所示,叉杆735的自由端上的卡块736与玻片模组23的卡槽231能够相互匹配,卡块736上的相对两侧设置的凸块可以防止卡块736在卡槽231内自转,而玻片模组23的卡槽231是成对设置且叉杆735也是成对设置,卡槽231与卡块736一一对应插接,可以保证抓取玻片模组23的可靠性,从而避免玻片模组23在转运过程中跌落而造成损失。这样的抓取结构简洁且空间占用较小,也适用于板材的竖直抓取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机械抓手734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夹爪,通过夹爪的张合来抓取玻片模组23。
其中,叉杆735为电动伸缩杆或电动推杆,叉杆735所在的平面与X轴梁710的延伸方向平行。在叉杆735与卡槽231插接时,叉杆735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伸缩,保证插接过程的顺利进行。具体地,当叉杆735与卡槽231对准时,如果只是相差较小的距离,可以直接通过让叉杆735伸展完成插接,而不需要重新对整个移片机构700的状态进行调整,从而可以简化对整个移片机构700的控制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加液模块530包括能够在加液臂520上移动的安装座531、一端设置于安装座531上的安装杆532、安装于安装杆532上的多根加液针533,安装座531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移动;试剂槽组件400沿Y轴梁510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加液针533能够跟随加液臂520移动而从试剂瓶410内吸取液体加入到托板组件2的玻片模组23上。加液针533能够与对应的柱塞泵(未图示)连接以用于挤压式加液。具体地,柱塞泵的泵头端都会有进口和出口,柱塞泵工作时,液体经进口进入柱塞泵内部的腔体内,然后经出口排出,此种加液方式即采取了通过柱塞泵腔体内推杆的抽拉将液体吸入和排出腔体的方式实现。柱塞泵能够通过管道分别与加液针533的上端连接,并依靠柱塞泵挤压,来将液体推入管道,再经管道进入加液针533,来实现液体的滴加,并且各一抗试剂采用独立管道,无需洗针,也无交叉风险。而且,参见图2,试剂槽组件400沿Y轴梁510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加液开口140设置于两个试剂槽组件400之间,可以方便加液针533在试剂槽组件400与轮盘转运机构200之间往复移动实现吸液和加液动作。
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制冷单元420包括依次叠置的散热风扇421、冷面散热片422、半导体制冷片423和热面散热片424,散热风扇421靠近试剂槽组件400的底部设置。其中,制冷单元420包括多块阵列分布的半导体制冷片423,且半导体制冷片423的功能均为一面制热且另一面制冷,在图11中半导体制冷片423的上方是冷面散热片422,下方是热面散热片424,即散热风扇421使半导体制冷片423的冷面产生的冷气,穿过试剂槽组件400的底部的通孔向试剂槽组件400内吹冷风,而热面散热片424能够将半导体制冷片423的热面产生的热量迅速排走。在冷面散热片422和半导体制冷片423的作用下,使试剂槽组件400始终能够保持温度在4℃左右,保持低温的试剂瓶410内能够分别容纳各种试剂以备实验所需。其中,各个试剂槽组件400里均可以容纳多个试剂瓶410,一抗等试剂能够储存于试剂瓶410内。
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制冷单元420还可以为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等,只要能够使试剂槽组件400内持续保持低温即可。在工作台100上设置能够进行低温冷藏的试剂槽组件400,以实现对试剂的长期低温存储,试剂不用反复从外部拿取,从而可以大幅提升实验效率。而且,试剂槽组件400内的多个试剂瓶410能够分别一一对应于多个加液针533,加液针533可以通过柱塞泵直接将存储于试剂瓶410内的试剂滴加到载玻片24上,以形成联动操作,从而使得一抗等试剂能够快捷且顺畅地滴加,以缩短实验操作时间增加实验通量。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8所示,轮盘组件1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架3上的外壳11、均安装在外壳11上的齿轮组件12和中心连接杆13,齿轮组件12包括多个齿轮组。如图5所示,齿轮组中包括依次排列的中心固定齿轮121、多个过渡齿轮122和传动齿轮123,且在齿轮组中相邻的齿轮相互啮合;中心固定齿轮121、过渡齿轮122和传动齿轮123均与外壳11转动连接,中心固定齿轮121与中心连接杆13固定连接,中心连接杆13固定在支架3上;同一外壳11上的每个齿轮组共用一个中心固定齿轮121。通过在外壳11上安装多个齿轮组,且齿轮组中的相邻的齿轮相啮合,形成行星齿轮系,再将用于放置载玻片24的托板组件2固定连接在最外圈的传动齿轮123上,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极大地提升了免疫组化仪的通量。其中,托板组件2与传动齿轮123的连接处位于传动齿轮123端面的中心位置,这样使得托板组件2在跟随传动齿轮123公转运动时的轨迹为圆形,方便取出和放置玻片模组23。
支架3上设有驱动外壳11旋转的驱动机构31;托板组件2与传动齿轮123固定连接,在外壳11的旋转过程中,所有托板组件2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如图6至图8所示,驱动机构31可以包括轮盘电机311、电机固定板313和传动板312,其中轮盘电机311通过电机固定板313固定安装在支架3上,传动板312与外壳11固定连接,且传动板312与轮盘电机311的输出轴相连。当轮盘电机311通过传动板312带动外壳11旋转时,托板组件2中放置的载玻片24与水平面夹角不变,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载玻片24与水平面上的夹角为0°~20°,方便了液体在载玻片24上的流动。
参见图4至图6,外壳11和齿轮组件12均为成对设置,两个齿轮组件12中相对应的两个传动齿轮123之间通过托板组件2连接,即托板组件2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外壳11上相对应的两个传动齿轮123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使得托板组件2的安装更加牢固,且在跟随传动齿轮123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的情况,同时保证成对的外壳11保持同步运动。两个中心固定齿轮121通过中心连接杆13固定连接,保证了两个中心固定齿轮121的同时静止,进而保证了最外围的相对应的成对的传动齿轮123的运动状态相同。此外,为保持成对的外壳11的同步旋转,可以通过在两个外壳11的最外端固定安装同步杆,使得两个外壳11成为一个整体;还可以通过带传动来带动两个外壳11的旋转,并将带动两个外壳11旋转的皮带连接到同一个轮盘电机311上,只要能够达到两个外壳11同步旋转的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托板组件2包括底板21、侧板22、玻片模组23和玻片盖板25。玻片模组23设置在底板21上,且玻片模组2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载玻片24的凹槽,玻片盖板25设置在玻片模组23的上方;底板21的两端设置有侧板22,且侧板22与传动齿轮123固定连接,以便于托板组件2的安装。托板组件2还包括传动轴26和翻盖电机27,侧板22上均安装有翻盖电机27,玻片盖板25的两端通过传动轴26与翻盖电机27的输出轴相连,通过翻盖电机27带动玻片盖板25的旋转,即可实现玻片盖板25对玻片模组23的压合,进而还可以根据需求对载玻片24进行压片操作。当需要从底板21上取出玻片模组23时或将玻片模组23放置在底板21上时,只需要控制玻片盖板25旋转打开,并将玻片模组23放置在底板21上的对应的位置即可,同理当玻片模组23放置在底板21上后,只需控制玻片盖板25旋转遮盖在玻片模组23的上方,使得玻片模组23上的凹槽成为相互独立的腔体,为后续的加液去液提供工作条件。
任意一个齿轮组中包括奇数个过渡齿轮122。在同一外壳11上,齿轮组以中心固定齿轮121为中心环形阵列的布置在外壳11上,将过渡齿轮122设置为奇数个,使得传动齿轮123与外壳11的转向相反,即外壳11在旋转时会带动传动齿轮123绕着外壳11的旋转中心公转,且传动齿轮123还会绕着自身与外壳11的连接部位自转(公转与自转的方向相反),同时传动齿轮123的齿数与中心固定齿轮121的齿数相等,使得传动齿轮123的自转能够抵消掉公转带动自身的角度的变化量,使得安装在传动齿轮123上的托板组件2中的底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不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底板21上的载玻片24与水平面的夹角不会发生变化。同时,底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只与底板21和侧板22的安装夹角有关,为实现在底板21上放置玻片模组23且在旋转的过程中玻片模组23不发生掉落或脱落提供了条件。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底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20°,底板21在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后,玻片模组23上的载玻片2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20°,方便后续加液后的液体在载玻片24上流动。
更进一步地,任意一个齿轮组中有三个过渡齿轮122,中心固定齿轮121与外壳11通过轴承14连接。在同一个齿轮组中安装三个过渡齿轮122能够最大地提高空间利用率,且在外壳11和中心固定齿轮121之间通过轴承14连接,使得中心固定齿轮121的固定并不会影响外壳11的旋转。
以下通过对轮盘式免疫组化仪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轮盘式免疫组化仪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载玻片24放入玻片模组23,放置完毕后将玻片模组23放入玻片架位;
2、移片臂730沿着X轴梁710与Z轴梁720运动,通过摄像头扫码识别载玻片24,将识别信息发送给上位机,完成识别后通过机械抓手734将玻片模组23移至浸泡槽600;在多个浸泡槽600内,可分别实现脱蜡、脱水、清洗等功能,移片臂730可将玻片模组23移至各浸泡槽600进行相应的功能;
3、浸泡槽600的流程完成后,玻片模组23由移片臂730移至轮盘转运机构200的托板组件2上;加液臂520向载玻片24进行加液;
4、进行加液后,电加热棒810工作开始孵育,此时恒温恒湿箱800内的轮盘转运机构200上的载玻片24处于恒温恒湿的环境,直至孵育完成;
5、孵育完成后,移片臂730将玻片模组23移至浸泡槽600进行清洗液浸泡;
6、清洗后,移片臂730将玻片模组23移至玻片架位再进行风干,进行下一轮流程。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包括:工作台;
轮盘转运机构,所述轮盘转运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的支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轮盘组件和用于承载玻片模组的多个托板组件;所述轮盘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外壳、均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齿轮组件和中心连接杆,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组;
所述齿轮组中包括依次排列的中心固定齿轮、多个过渡齿轮和传动齿轮,且在所述齿轮组中相邻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中心固定齿轮、所述过渡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均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中心固定齿轮与所述中心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连接杆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同一所述外壳上的每个所述齿轮组共用一个所述中心固定齿轮;
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所述外壳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托板组件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旋转过程中,所有所述托板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
多个所述托板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轮盘组件上且能够跟随所述轮盘组件绕所述轮盘组件的中心轴线旋转,在所述轮盘组件的旋转过程中,所有所述托板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
恒温恒湿箱,所述恒温恒湿箱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所述轮盘转运机构容纳于所述恒温恒湿箱内,以对所述轮盘转运机构上的所述玻片模组进行孵育;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轮盘转运机构的顶部对应的加液开口;
试剂槽组件,所述试剂槽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试剂槽组件内设置有用于储藏试剂的多个试剂瓶和用于对所述试剂瓶进行制冷的制冷单元;
加液机构,所述加液机构位于所述台面的上方且所述加液机构包括Y轴梁、能够在所述Y轴梁上移动的加液臂以及设置于所述加液臂上的加液模块;所述加液模块能够将所述试剂瓶内的试剂通过所述加液开口添加到所述托板组件的所述玻片模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式免疫组化仪还包括:
多个浸泡槽,所述浸泡槽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能够容纳试剂来浸泡所述玻片模组;
移片机构,所述移片机构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且所述移片机构包括X轴梁、能够在所述X轴梁上移动的Z轴梁以及设置于所述Z轴梁上的移片臂,所述移片臂能够转移所述轮盘转运机构上的所述玻片模组和所述浸泡槽内的所述玻片模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片臂包括设置于所述Z轴梁上且能够沿所述Z轴梁移动的伸缩臂、转动安装于所述伸缩臂上的旋转板、安装于所述伸缩臂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板旋转的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且能够抓取所述玻片模组的机械抓手,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X轴梁平行;所述机械抓手包括安装于所述旋转板的相对端部上的成对的叉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叉杆的自由端上的卡块,所述卡块能够卡入所述玻片模组的卡槽内;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扫描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杆为电动伸缩杆,所述叉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X轴梁的延伸方向平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栏筋,所述玻片模组能够卡设于相邻的所述分栏筋之间;
所述浸泡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所述浸泡槽均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模块包括能够在所述加液臂上移动的安装座、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安装杆、安装于所述安装杆上的多根加液针,所述安装座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试剂槽组件沿所述Y轴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加液针能够跟随所述加液臂移动而从所述试剂瓶内吸取液体加入到所述托板组件的所述玻片模组上;
和/或,所述制冷单元包括依次叠置的散热风扇、冷面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和热面散热片,所述散热风扇靠近所述试剂槽组件的底部设置。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齿轮组件均为成对设置,两个所述齿轮组件中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之间通过所述托板组件连接;两个所述中心固定齿轮通过所述中心连接杆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组件包括底板、侧板、玻片模组和玻片盖板;
所述玻片模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玻片模组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载玻片的凹槽,所述玻片盖板设置在所述玻片模组的上方;所述底板的两端设置有所述侧板,且所述侧板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盘式免疫组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组件还包括传动轴和翻盖电机,所述侧板上均安装有所述翻盖电机,所述玻片盖板的两端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翻盖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CN202010224450.4A 2020-03-26 2020-03-26 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Active CN111398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4450.4A CN111398575B (zh) 2020-03-26 2020-03-26 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4450.4A CN111398575B (zh) 2020-03-26 2020-03-26 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8575A CN111398575A (zh) 2020-07-10
CN111398575B true CN111398575B (zh) 2023-04-11

Family

ID=7142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4450.4A Active CN111398575B (zh) 2020-03-26 2020-03-26 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85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6683B (zh) * 2020-12-28 2024-06-11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玻片孵育的孵育箱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52738B (zh) * 2021-12-01 2022-07-12 赛乐进(绍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疫印迹仪
CN116008574B (zh) * 2022-12-14 2023-08-04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一种免疫组化一体机
WO2024213150A1 (zh) * 2023-04-13 2024-10-17 厦门通灵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孵育支架、孵育装置、孵育箱、染色设备及染色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968A (zh) * 2011-04-29 2011-11-23 襄阳市科瑞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自动操作粪便检验仪
CN204789077U (zh) * 2015-07-01 2015-11-18 王海波 自动涂片染色装置
CN107202879A (zh) * 2017-05-18 2017-09-26 杭州依美洛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实验用加样系统
CN110849695A (zh) * 2019-11-26 2020-02-28 苏州百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免疫组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230739B1 (hu) * 2013-02-28 2018-01-29 3Dhistech Kft. Berendezés és eljárás tárgylemezek automatikus festésére, fedésére, digitalizálására integrált tárgylemez festő-fedő-digitalizáló automata berendezés segítségével
WO2017162151A1 (zh) * 2016-03-21 2017-09-28 广州深达生物制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处理生物载片样品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968A (zh) * 2011-04-29 2011-11-23 襄阳市科瑞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自动操作粪便检验仪
CN204789077U (zh) * 2015-07-01 2015-11-18 王海波 自动涂片染色装置
CN107202879A (zh) * 2017-05-18 2017-09-26 杭州依美洛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实验用加样系统
CN110849695A (zh) * 2019-11-26 2020-02-28 苏州百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免疫组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8575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8575B (zh) 轮盘式免疫组化仪
CN110849695B (zh) 一种全自动免疫组化系统
US9624046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the same
WO2019010944A1 (zh) 一种石墨舟自动装卸片设备
CN105388314A (zh) 一种全自动加样仪
CN114279798A (zh) 一种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及其染色方法
CN111086812A (zh) 一种深低温生物样本存储设备
CN215318667U (zh) 具有多个机械手臂的存取装置
CN117589544B (zh) 一种免疫组化染色机
CN212739781U (zh) 一种适用于蒸发器散热片的上料排片装置
CN205193087U (zh) 一种全自动加样仪
CN118790610A (zh) 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用细胞培养瓶传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9704099U (zh) 一种暖风散热器芯体自动组芯机
CN203649902U (zh) 柔性块状产品的二次定位装置
CN110773997A (zh) 一种换热器板束自动组装装置
CN215931902U (zh) 一种免疫分析仪
CN212397161U (zh) 散热片插管封胶设备
CN212893833U (zh) 一种剥离剂生产用灌装装置
CN208127158U (zh) 一种单批次四花篮同步运行的全自动湿制程设备
CN211153538U (zh) 生殖样本存储设备
CN115251043A (zh) 样本存储结构及其液氮生物容器
CN218146713U (zh) 上样装置及核酸测序设备
CN217688990U (zh)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CN221514523U (zh) 一种化学试剂容纳装置
CN221019652U (zh) 一种均温板的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